《春》教案

时间:2022-03-02 17:31:06 教案 我要投稿

《春》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春》教案

《春》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对联导入,让学生猜猜讲的是什么人物。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去万个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这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所作。其时,丈夫赵明诚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已经53岁了,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二、教学新课

  1、读一读

  (1)听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2)跟读,注意读准词的节奏。

  (3)自由朗读,体会词人在词中流淌的情。(愁)

  (4)请一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愁情。

  (5)请学生以4人一小组用最能表现愁情的方式来演绎这首词。

  2、品一品(品味词的意境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1)提问: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

  学生回答:愁

  (2)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作者是怎样写愁的?

  学生回答:①“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儿停了,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己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阑珊的季节。这句交待季节特征——暮春时节。

  ②“日晚倦梳头”:此句是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通过妇女特有的生活细节——倦于晨妆,反映了词人的满怀愁绪。

  (3)提问:“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闻说”、“也拟”’只恐’表达词人一种什么心理?

  学生回答:“闻说”、“也拟”、“只恐”欲抑先扬,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4)提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比喻。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

  3、说一说。

  李清照的生活状况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晚期,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李清照的愁情诗在其诗中占绝大多数。

  4、赏一赏:

  拓展迁移赏析《如梦令》、《醉花阴》

  其离愁表达的是一个卓异女性在封建时代满腹愁怨的生存状态;表现家国之愁的词倾吐的是一个女性对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

  5、理一理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唱一唱 歌曲:武陵春

  演唱:王笑微

  三、结束语

  《是你》教师作品

  备用资料:《如梦令》资料: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

  《醉花阴》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不久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春》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2、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法。

  3、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操。

  【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2、努力营造开放而富有诗意的课堂。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体验,谈谈春游的感受,引导学生开动所有感官,感受春天,畅谈春游时看到的美丽景色,感受到的美好心情。

  (设计说明:从学生生活体验导入新课,学生有话可说,且为学习课文营造良好的气氛,为下面教学环节作渲染和铺垫。)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发现,当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时候,世界才是最美丽的。朱自清的《春》,就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让我们跟随朱自清一同走进大自然的春天,去倾听那优美的春之声。

  (点击课件,让同学们在优美的图片中欣赏课文朗读。)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问: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写什么?

  明确: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

  第三部分(8~10)赞春

  2、问:本文主体是第几部分?理清这部分的写作思路。

  明确:第二部分“绘春”是主体,先从“一切……张开了眼,山(朗润)、水(涨)、太阳(红)“作宏观勾勒,再细致描绘了春天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设计说明:让学生熟悉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和思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3、请同学们欣赏春天的五幅图画,用鉴赏的眼光说说你从文中发现的春天大自然的美,可选取你最喜欢的一个画面、一种声音、一种感觉等。

  (设计说明:以开放性的活动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摈弃对春天五幅图画割裂的片面解读,让学生在春天整体的意境中去寻找、发现、感受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强调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深入品读《春》,同学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同时也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请同学们品味本文的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说(点击课件显示)

  1、我认为最好的词语。

  2、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3、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4、我认为最佳的段落。

  5、我认为最细致的观察。

  6、我认为最清晰的层次。

  教师准备:

  第2段: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用拟人手法勾画大自然“刚睡醒的样子”,为下文具体的春景描绘提供了美好的背景;山、水、太阳最能向人显示春天气息,作者选用“朗润”、“涨”和“红”,分别描绘山、水、太阳睡过一冬而醒来的情态,非常传神。

  第3段:春草图。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手法,第二句由近而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与感受,充满活力。

  第4段:春花图。首先,这一段写得很有层次:树上──花下──遍地;其次,这一段文字注意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的配合,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说到“花里带着甜味儿”,色彩与甜味相勾连,由花味甜联想到果实,实与虚相结合,蜂闹蝶舞与繁茂鲜艳的花儿相映衬;再次,巧用拟人、排比、比喻,写春花竞相开放。总之,画面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

  第5段:春风图。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触觉:引用诗句,又打一个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嗅觉:“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听觉: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风是无形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第6段:春雨图。引出春雨后,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接下来引导读者品味江南春雨的'妙处:细密、闪烁、绵长,亲吻着“树叶儿”、“小草儿”,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夜”,滋润着乡间的行人与农民,这一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第7段:迎春图。“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渐渐多了,实质是写屋外的人多了,因为春天来了。全段都用短句,读来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精神抖擞,充满希望,充满力量。

  (设计说明:力求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审美熏陶,提升品位

  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让我仿佛也走进了春天,其实春天的图画中都缺不了人的活动,那么徜徉在春天里的人又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概括地说说他们给你的整体感觉是怎样的?

  (点击课件显示:春天里的人是 的。)

  (设计说明:徜徉在春天里的人有着同样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概括地说”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春天带给人们的希望和力量)

  五、倾听物语,启迪人生

  当我们陶醉于大自然的春天时,同学们,用心倾听,大自然在对我们轻声地说话呢,同学们交流之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 告诉我)

  大自然的春天向我们展示了美丽的画卷,诉说了人生的哲理,让我们同春天一同上路,把握人生的春天,创造精彩的明天。

  六、布置课堂作业(以下资料均来自远程教育网)

  1、“春风图”一节,从触觉角度写春风和煦的句子是:。

  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的句子是:。

  2、解词并给加线的字注音:

  应和( ) 。

  酝酿( ) 。

  呼朋引伴 。

  卖弄( ) 。

  宛转( ) 。

  3、此段第一句运用 和 修辞手法,突出春风 的特点。

  4、课外阅读: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春》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体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发的特点。

  3、感受作者对春的盼望、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新生命之情,对希望的憧憬之情。

  二、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本的语言风格适应情感抒发的特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挑选几篇同学改写的《春之古韵》散文。同学们,在你们将古诗改成散文的过程中,都加上了自己观察春天的特征,也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情感。今天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的足迹,看看他笔下的《春》具有怎样与众不同的特点。

  二、初步感受,进入文本

  1、播放视频朗读。

  2、学生跟跟随视频朗读,体会其中的感情。

  3、朗读完文章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欢快、欣喜)

  三、提升感受,概括特点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来描写春天呢?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春天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这美好的春景呢?

  答: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

  3、每个小组挑选一幅图画,说说这幅春景图美在哪里?

  (1)春草图

  ①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C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②从哪些角度描写春天的小草?

  质地(嫩嫩的、软绵绵的)、颜色(绿绿的)、范围(园子里、原野里、满是的)

  ③这样的小草给人怎样的感受?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春草充满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欢乐。

  ④“钻”字用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春》教案4

  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2、德育渗透点

  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3、重、难点

  重点:熟读、背诵

  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可由唐诗及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导入。

  (二)明确诗歌讲求节奏、平仄、押韵、语言凝炼、含蓄、形象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三)诵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1、听录音,要求学生标出节奏、韵脚,注意语速。

  2、学生范读,师生点评。

  3、全班齐读,加深体会。

  (四)研读——品味诗的意境美、情感美

  1、学习《使至塞上》

  ①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全诗。

  ②小组讨论:说出这首诗所表现的事、景、情。

  ③王维的诗曾给后世影响极大,人们评其诗,总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即其最擅长写景。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妙。并根据这两句诗的描绘发挥相象作一幅画。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2、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①释题,思考: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②指名读,思考:

  A、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B、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C、当得知好友被贬到荒凉僻远之地、旅途艰辛,假如你是李白,会有怎样的感情?

  ③讨论:

  A、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B、作者还大胆想象,以一种大胆新颖的方式来向友人表达对其不幸的同情、关怀和牵挂,这种方式好在哪里?

  (理解将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④有感情朗读,当堂背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熟读后三首诗。

  2、品读李煜《虞美人》,完成课外作业P68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前两首诗的背诵情况。

  二、学习《春望》

  1、听录音,自由朗读。

  2、简介背景,知人论世。

  3、指名读,思考:

  哪些词句写出了当时国家兵荒马乱的形势?

  题为“春望”,作者站在长安城头,到底望见了一些什么?

  4、品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妙。

  5、联想、想象:

  本诗最后一句(尾联)让你头脑中浮现出怎样一个人物形象?哪一个动作刻画得十分传神?

  6、通过写所见,诗人到底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何得知?

  7、背诵。

  三、学习《登飞来峰》

  1、了解王安石其人及写作背景。

  2、自由读诗,注意节奏。

  3、指名读,思考:

  古人常云:“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也常说“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意思是说一个人地位过高或在某方面造诣很深,势必招人排斥,显得与常人格格不入。但是否因为这样就心有畏惧,永不出头呢?哪些诗句正表明了王安石对待此现象的态度?此诗句又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哲理呢?

  4、熟读背诵,进一步品味哲理之妙。

  四、学习《论诗》

  1、作者简介。

  2、题解:论诗是作者以诗歌的形式写的一组诗以阐述关于诗歌创作的一些看法。

  3、自由读诗,讨论:

  ①赵翼对李杜等人的诗是持什么态度?

  ②赵翼主张什么?

  4、迁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两句现在已具有更普遍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谈诗歌创作了,想想此句以理入诗,发人深思,还可如何理解?

  5、读《论诗》二、四,加深理解。

  6、结合课后练习四,训练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论诗》。

  ①读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思考,用诗句填空。

  初读四杰诗文____________,而嘲笑他们诗文轻薄之人______________。

  ②讨论:文学创作(学习)到底应该如何?

  ③齐读,加深理解。

  第三课时

  (习题课)

  一、按要求默写诗句。

  1、《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运用拟人手法,表达怀念朋友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望》中总写望中所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望》中属于心理活动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感时花溅泪”的“时”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与“恨别鸟惊心”的“别”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望》中最能体现诗人愁苦难解、焦虑万分的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登飞来峰》一诗具有哲理性意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诗》中表明题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

  单车欲问边城春草木深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

  只缘身在最高层各领风骚数百年轻薄为文哂为休

  三、课后练习二。

  四、简答: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好在哪里?

  2、“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这种艺术手法好在哪里?试举例说明。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练习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

  次:长途中的暂留,这里指停泊。

  归雁句:传说鸿雁可以传书。此言春天雁群北归,能将我的家书带到洛阳去吗?

  (1)颈联是全诗的警句,也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具体阐释诗句描绘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笼罩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情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根据《春望》加以合理想像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散文。

  板书设计:

  诗五首

  唐——王维——《使至塞上》——气势充沛,景象宏阔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

  唐——杜甫——《春望》——感时伤别,忧国思亲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借景抒怀,登高顿悟

  清——赵翼——《论诗》——以理入诗,发人深思

《春》教案5

  课文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卖弄”、“抖擞”等词语的意思。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气息,有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认识"春",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教学过程:

  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春”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一、初读,感知课文

  1、示课题“春”。

  2、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再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气息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2)初步体验春天的美。

  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教学过程

  1.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①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风、雨。)

  ②指导读“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④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⑤课内做作业本3、4、5题。

  (3)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吗?

  为什么?

  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强语气?

  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课文好词句。

  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

  读了朱自清的《春》,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春

  东风脚步

  一切都山水太阳

  绘春

  小草偷偷嫩嫩满是的轻悄悄软绵绵

  花赶趟儿像……仿佛野花遍地是

  雨寻常像……树叶儿傍晚在乡下

  迎春风筝孩子舒活抖擞一年之计

  赞春像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

  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

  (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原》第一段课文灯片。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4.训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的连词成段。

  (2)摘录《春》的好词5个以上,好句3句。

  (3)任选1、2题作业。

  ①模仿朱自清写春雨的句子选一件事物写一两句(如西北风、雪花、溪水、怪石等)。

  ②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写写夜空中的星。

《春》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春天给自然带来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

  2、在观察活动中初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观察和感受春天带来的盎然生机,能利用各种方式进行表现;能巧妙和创新的表现感受中的春天。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说明

  ⑴组织教学

  集中注意力,准备上课

  ⑵引题激趣

  要求学生随课件一起朗诵《春晓》。

  提问:①能告诉老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根据回答出示课题) 生 活 动

  观看、朗诵、发言

  CAI展示音画诗《春晓》

  (经典的古诗把学生从文学的大门中引入课堂)

  配以解说的精美视频图象唤起了学生对冬去春来季节转换的关注,激起学习的热情。

  1、春天来了,春姑娘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礼物,想知道都有些什么吗?

  一生点击,其它学生观察

  课件展示一个美丽的春景画面,把学生平时熟视无睹的身边的美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

  ①知道为什么会收到这份礼物吗?

  学生讨论、发言:因为春天里有--- ---春天变得--- ---

  音频播放优扬的音乐

  ②春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春天好吗?

  与老师一起闭眼感受春风拂面、春雨滋润

  春雨会带来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后发言

  2、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植物,想看看它们生长的样子吗?它们是怎样生长的?你们愿意学着它们一起生长吗?

  一生点击打开第二份礼物,其它的学生观察

  展示了物生长的画面:花朵一瓣瓣张开美丽的'外衣,大自然变的五颜六色,种子破土而出,树牙从枝头展出嫩绿。这一切又与轻柔的音乐交融着

  观察、回答

  进行艺术性的游戏表演

  3、小动物为什么也出来了?这么热闹的春天,它们心情怎样?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打开第三份礼物观察

  讨论并以游戏性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

  蹦蹦跳跳的小动物出现在屏幕上(对春天的不同形式模拟,使各种感受深入到了他们的心灵并内化成一种新质,他们不仅感受到春天,而且把自己变成了春天)

  三、利用网络优势拓展知识

  指导学生分小组浏览“春”的网站

  根据老师提示,分小组登录“春”的网站,自由浏览、互相讨论,感受各类艺术形式。

  络内容分三大块:

  “春之彩·美术空间”里有儿童画、大师画的水墨画、电脑画、水粉水彩通等。

  “春之韵·文学走廊”里诗、儿歌文章。

  “春之趣·传统佳节”里有各种春天节目的来历与意义。小组上网寻找各种形式的春天时,孩子们已经是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与理解春天,课堂由此顺利进行了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的递进,网络架起了课堂通向生活的桥梁。

  四、引导学生重点欣赏一些描绘春天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学生作业:

  ①用绘画形式表现春天。

  ②集体合作帮助一棵在冬天里落完叶子的树找回春天。

  五、作业讲评

  鼓励学生自己评价、主动展示自己的作业,进行互评,给喜欢的画插上小红旗。

  老师给大树贴上微笑的眼和嘴,表示对学生手工劳动的肯定。

  学生展示自己作业,互相评比,给喜欢的画贴上小金星。

  孩子们的主人翁精神调动起来了。他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美术教案-春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春》教案7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江南词初探

  一、赏析示例:

  菩萨蛮【唐末五代初·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①只合②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③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

  ①游人:指作者,此时作者客居江南。

  ②只合:只该,只应。

  ③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二、学法指导:

  置身诗境:

  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自己的整个心灵沉浸其中,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

  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通常有以下欣赏方法:

  1、找找诗歌中的意象,探寻意象是如何组合的,调动思维,将意象串成画面,补充完整意境,体会作者感情;

  2、找出诗歌中让你感触最深的某一联、某一句、某一字,以小见大,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细,感受作者蕴于其中的情。

  三、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任选1首诗歌,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用缘景明情的方法进行赏析,体味杏花烟雨里的'江南情怀。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①;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②。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谙:熟悉。

  ②蓝: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④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⑤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⑥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梦江南【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注释】

  ①兰烬(jìn):香油灯结的灯花。兰:是一种香草,古代用来煎油点灯。②屏:屏风。红蕉:美人蕉,花色艳红。这句说:屏风上画的美人蕉鲜红的颜色也阴暗了。

  ③萧萧:下雨的声音。

  ④驿: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

  江南春【宋·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蘋①满汀洲人未归。

  【注释】

  ①蘋(pín)一种生在水中的蕨类植物。

  四、课后研讨:

  运用缘景明情的方法,任选一题,小组搜集诗歌,合作研讨:

  1、找4首有“月”这一意象的诗歌,品析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所蕴情感的异同。

  2、将所学过的杜甫的诗积累起来作一个专题,探究杜甫诗歌情与景的特点。

  3、找一找唐诗宋词中的边塞诗,探究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常怀的情感。

《春》教案8

  教材分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诗词,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之他们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因此对爱、恨、情、仇的文章感兴趣,因此通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者之愁;其次,之前已经学习的词的有关篇章,所以对词的理解上要来的比较快;再次,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具体表达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通过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好的表现愁绪,使得学生更好掌握表达感情的手法的多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让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 教学新课:

  1、 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 合作探究:

  (1)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

  (2) 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3)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4) 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

  3、 重点解读:

  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

  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

  4、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

  三、 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四、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练习第一二题。

《春》教案9

  教学目的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应和hè 酝酿yùn niàng 晕yùn

  第一节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 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 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 and 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 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 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板书设计

  总写 一切

  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 分写 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 生意盎然 千姿百态 青春活力

  教学后记

  教后:

  1.接初一下学期班级后,自选这篇教材作为补充读物。第一次教学生写景的散文,着力于细,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2. 学生十分喜爱,两节课教下来,学生已能背诵。

  3. 兼带教“百花争艳”“繁花似锦”“芬芳黎郁”“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红杏枝头春意闹”等问句。

  4. 比较“买、卖”“胀、涨”。

  5. 有些地方过于细碎,要改进。

  又记:

  第二次教《春》时,吸取前次教得细碎的教训,重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内客只作粗线条的分析,学生读得比较流畅,但在写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第一次抓住细笔细绘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学生在习作上明显地进一步,写景不是大而化之,笼笼统统,而是平时注意细致地观察,下笔具体得多,生动得多。要注意:纠正教学中缺点时,不能把长处也甩掉。(教案略)

  又记:

  第三次教《春》时,又作较大的更动。一是加强单元教学,把《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和《济南的冬天》结合起来考虑,除抓住特点,比较异同外,引入课文也重新作设计。设计是这样的: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香、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观出不同的美姿。现在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领会它们精采的写法和表现的情境美。二是加强思维与语言的训练。先给学生做样子,就春草的描绘进行分析,明确写些什么,从哪些角度描绘的,哪个词或哪些词川得特别精当,描绘时主要运用哪些方法。然后帮助同学自读课文,有条理的进行分析。学生把理解、口述、朗读结合起来,学习的效果比较好。

《春》教案10

  学习目标:

  1、学会细致的观察并生动地描写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一、创景导入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景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师生共赏

  1、师生同读

  (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生:深情朗诵。师生齐诵。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师生同赏

  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喜欢的词语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俞地、钻⑶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3、师生同写

  师生读最后一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4、师生同绘

  出示画板,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三、精彩展台

  同唱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口头作文)

  四、友情链接

  作业布置:⑴课外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简介及作品篇名写在摘抄本上。⑵在网上查阅并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文

  (第二教时)

  链接交流;:朱自清简介、朱自清作品诵读、赞美春的文章朗读比赛

  五、写作训练

  以“家乡的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

  词汇参考:

  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见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尽量用上这些词语)

  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春》教案11

  活动目标

  1、了解春天的明显特征,感受春天的美丽。

  2、能说出红、黄、蓝、绿常见色名称。

  3、学唱歌曲《春天》。

  4、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颜色。

  5、感受季节带来的色彩变化和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

  本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春天的特征,学唱歌曲《春天》。

  难点是学唱歌曲《春天》。

  活动准备

  1、歌曲《郊游》、《健康歌》《春天》。

  2、课件(三幅春景图)。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郊游》,师生拉手进活动室。“春天来了,让我们去找春天吧”。

  2、出示春景图1,让让幼儿观察春天的树、草、天空的变化。

  问:路边有什么?

  树是什么颜色?草是什么颜色?

  天空什么颜色?天上谁在飞?

  “春天来了,小鸟也高兴得出来玩了,让我们在这美丽的春天里做做运动,活动活动身体吧”。播放《健康歌》,师生做运动。

  运动后,“运动运动身体,我们更有精神了!让我们继续去找春天。”

  3、出示春景图2,让幼儿观察柳树、河水、花的变化。

  4、播放《郊游》,继续走一走。出示春景图3。

  “春天真美呀!让我们坐下来好好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春天吧。”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幼儿渗透歌词。

  “春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暖暖的,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摇呀摇,就像给我们弯弯腰。看,美丽的花把谁引来了?(蝴蝶、蜜蜂)请幼儿学学蝴蝶、蜜蜂的`动作。

  还有谁也出来玩了?(小白兔)小白兔怎么走路的?(幼儿学动作)。

  真美丽的景色呀!老师来唱一首歌吧。

  教师范唱歌曲《春天》,问:你喜欢歌里面的谁?(分句教唱)

  5、师生演唱歌曲。

  “让我们为美丽的春天唱歌吧”师生演唱《春天》。

  6、结束

  “让我们到外面继续寻找春天吧”。在《春天》的歌声中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根据我的活动重点,为了让孩子有参与的热情,整个活动过程我让孩子在动中进行,以郊游为活动主线,边走边观察春天的景色,既为学歌曲作了铺垫,又加深了对春天特征的认识。根据活动情况来看,幼儿对我的这种方式还是很喜欢的,对歌词记忆的也比较快。不足之处;由于一节课的时间关系,我给孩子们展示的春天图景有限,前面的节奏也快一些,有赶时间的感觉。如果能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欣赏感受美丽的春天感觉更好。

  小百科:四季之一。从节气意义上讲,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欧美,春季从中国的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

《春》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用语的形象生动、准确有神。

  2、学会抓住散文中的文眼品读文章的好习惯。

  3、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美丽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朱自清的《春》据说还上了三四课时,在这个仲秋的季节里,我们一起再读本文也许你能读出问题、品出新意。

  二、听配乐朗读

  检查一下自己以前读的.或背得不够理想的地方(如字音、节奏、情感)键入“且坐网站”即可找到配乐录音。

  三、请同学听老师写春的文章,听完后请你谈谈听后体会

  四、小组讨论

  请小组同学一起从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并在笔记本上写一写朱自清散文中的这些词句。

  1、春天你看到了什么?

  山:朗润

  太阳:红

  小草:嫩嫩、绿绿、青得逼眼

  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树叶:绿得发亮

  灯光:黄晕

  2、春天你听到了什么?

  小草:偷偷钻

  风:轻悄悄

  果树:吵闹

  鸟儿:呼朋引伴、唱着婉转的歌曲

  牧童:短笛嘹亮

  3、春天你嗅到了什么?

  花:带着甜味儿

  泥土:混着青草味儿

  4、作者除了写花鸟草虫之外,还写了什么?

  小孩(第二自然段)大人(第七自然段)总写(8至10自然段)

  五、小结

  人是最美的风景,因此不管是写景文章,除了要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还要调动你的所有感官去感受这景、体悟这景中的情,也就是要求我们用心去写。

  六、作业

  仿写课文最后三段的写法,我们也来赞美这美好的秋天。

  秋天像 。

  秋天像 。

  秋天像 。

《春》教案13

  学习目标:

  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

  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

  学法指导:精读、摘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郁郁葱葱的大树,嫩绿嫩绿的草地,鲜艳茂盛的花丛,如诗情如画意。大家看到这幅图想到的是哪个季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杜甫的《绝句》(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贺知章的《咏柳》(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二、作者介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宁死不受美国的救济粮。)

  三、生词过关

  四、感知课文:

  1、 听范读,理清思路,感受语言。(读后说说文章的结构。(盼春1,绘春2-7,赞春8-10) )

  2、齐读第一自然段,明确:修辞手法——反复,比喻,拟人。感情喜悦迫切,语调柔和亲切。第1段——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

  3、 师生同赏绘春图

  齐读2-7,说一说,作者描绘了哪些春天的画面?(春草图、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

  齐读第2段: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一)春草图:自由第3段,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并说说这些词句描绘了春草的哪些特点?你能为这幅图取一个美丽动人的名字吗?

  喜欢的词语 ①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 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②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二)春花图: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三)春风图: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四)春雨图: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从文中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从侧面写出雨的滋润。)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五)迎春图):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4、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5、第三段:颂春。朗读8、9、10节。

  (1)在描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一、 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二、 描春

  ㈠春的总的轮廓: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水(涨)太阳(红)

  ㈡细致描写:(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春草图(草报春):偷、钻、嫩、绿、满——草

  坐、躺、打、踢、赛、捉——人

  春花图(花争春):态——桃、杏、梨,赶趟儿。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风图(风唱春):触:抚摸

  味:泥土的气息、草味、花香

  声:鸟声清脆宛转,笛声嘹亮

  春雨图(雨润春):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状:密密地斜织、屋顶上笼着层薄烟

  景:树叶绿得发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灯、人、房屋

  迎春图(欢迎春):城乡、老小、舒活、拌擞、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颂春:三个比喻句(春天像……)

  课后记: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本文,更要在诵读中体会美感。此外,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教师课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春》教案14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从生活中感受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摘抄有关春的诗句,上课备用。

  2、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3、老师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研读春草图,品味语言。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一提到春,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从黄鹂、白鹭的角度来描绘春天;“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还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自己找到的诗句?(学生交流)。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来写春的。

  2、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

  ⑴ 听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⑵ 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多媒体课件显示):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

  2、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表现出?

  (盼春 盼望 来 近。)

  3、作者从几个方面来描绘春天的?

  (草、花、风、雨、人。)

  ⑷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赞美 像刚落地的娃娃 像小姑娘 像健壮的青年。)

  听读之后,学生朗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上述四个问题,全班交流。

  3、检查预习:

  注音:

  捉迷藏 散在草丛 酝酿 应和 黄晕 披蓑戴笠

  抖擞精神 繁花嫩叶 朗润

  释词:

  呼朋引伴 宛转 朗润 花枝招展

  二、研读与赏析

  1、第1节写什么?此时春天来了没有?哪个词可以看出?

  2、第2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有几个?

  3、第3小节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4、除了小草以外,作者还写了谁的活动?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这些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小组讨论完成。

  明确:

  1、写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盼望”连用,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没有 近

  2、“朗润” 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山色由暗变亮,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

  “涨”写冰雪融化、水位升高的特点。

  “红”形象的写出了春日融融、给人温暖的特点?

  3、“偷偷”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

  “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嫩嫩”写出小草的质地。

  “绿绿”写出小草的颜色。

  “满是”写出小草范围很广。

  4、人的活动。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这些动词写出了春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孩子们嬉戏的情景令人陶醉,让人难忘。

  5、背诵这三段。

  三、联想运用

  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在厚厚的土壤覆盖下等待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在春天到来之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与活动?写下来,不超过50字。全班交流,并作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另外四幅图,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

  1、字词。(略)

  2、背诵课文。(略)

  二、研读与赏析

  1、春花图:

  默读课文,完成:

  ⑴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⑵ 本段文字描写非常细致,表明作者对春花作过细致的观察,说说作者观察了纯花的哪些情况。

  讨论、交流:

  明确:

  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面。更显得生机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野花“眨呀眨”的“眨”,能够绘声绘色,刻画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态;“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带着甜味儿”是花的气味;“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花里传出的声音。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形、色、味、声,因此作者对春花的描写才会有态有声、有色有味。

  2、按照上述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⑴ 各小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

  春风图:

  风是无形的,难以描绘,可作者却把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是怎样做到的?

  风是无形的,可作者调动了人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由此可见,观察大自然不仅仅用眼睛,还要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样的观察才会细致,才会有细致的描写。

  春雨图:

  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些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谁能说说杜甫是怎样写春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由静景到动景,从人物到景物,有近写到远。

  本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看出的?

  迎春图:

  人们通过哪些活动喜迎春天?用书上的语句表现。

  ⑵ 再读课文,仔细揣摩,试着背诵。

  ⑶ 这五幅图,你最喜欢哪幅,说说理由。

  学生自己谈看法,全班交流。

  3、比较五幅图:

  ⑴ 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之间的异同。

  (从特征、写法、角度、修辞方面比较。)

  名称 特征 角度(顺序)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排比、比喻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拟人、比喻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

  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排比、比喻 相同点: 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相关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⑵ 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其它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衬托了迎春图。

  4、最后三节的学习:

  最后三节是赞美春天,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句,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告诉人们,春天在发展、在成长。

  5、综观全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⑴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的”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钻”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这样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的情景。

  ⑶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热烈开放时绚丽的色彩。生动感人,富有生气。

  ⑷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一个“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突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⑸ (野花)散在草丛里。

  “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三、体验与反思

  《春》是我们所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结构匀称,语言清新、生动、形象,使人充满向往之情。同学们是否想过,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小组讨论、交流:

  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我们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

  四、拓展与延伸

  交流有关春的诗句。

  五、作业

  根据这节课学到的观察景物的方法,认真观察我校的景致的布局、特点,抓住特征,以“春到校园”为题,写一篇文章,400字左右。

  六、教学体会与反思

  《春》是一篇充满诗意的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春回,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的希望,从而激发人们在大好的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本文声情并茂,适合朗读,因此读是讲授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在讲授本文时,以读贯穿全文。采用听读、齐读、自读、默读、朗读比赛等方式,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拓展与延伸及作业的设置,五大版块的设置处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因为本文生动形象,明白易懂,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欲望很高,即使是平日很少发言的学生,也抢着发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学生熟悉的东西,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从学生对本文的积极参与,对本文语言的玩味、赏析、运用中可窥见一斑。

  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材只是用来教会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理解,学会运用。教是为了不教,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那是老师的最大心愿。

《春》教案15

  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 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二、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是一种幸福,并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②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三、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a.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b.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c.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

  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四、作业:

  1、《我看秋天》,仿照《春》写一篇作文,字数600以上。

  2、整理所收集的关于春的诗文。

  3、练习:一、三

  五、教后反思:

【《春》教案】相关文章:

《春》教案08-12

朱自清《春》教案11-23

春小班教案01-14

春的消息的教案01-08

《春来了》教案01-23

《春望》的教案05-09

春的消息教案08-08

《春的消息》教案09-13

春优秀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