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认识》小学教案

时间:2022-05-19 11:15:1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线的认识》小学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线的认识》小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线的认识》小学教案(精选9篇)

  《线的认识》小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15—16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线与角》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并会用字母表示。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处理:

  直线、射线、线段这些都是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个别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还不曾深入了解,鉴于学生的思维依赖于直观形象的特点,我充分运用教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共同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边设疑边探索;边实验边总结,最后由学生在探究中感悟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线段。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准备:

  每小组准备一对带线的盒子(即一根长长的线由两头向中间缠起,然后将两团先分别放在两个封闭的盒子里,)、剪刀、手电筒、尺。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线?”(直线、线段、射线,还有学生回答为毛线、白线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不错,但毛线和白线是一种生活中的实物,而直线、射线、线段是将生活中的线抽象出来的一种表达形式。今天我们就具体来研究它们。

  板书:直线射线线段

  【设计意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的原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学习具有某种“召唤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实验验证探索真理

  (一)分组活动

  活动1:(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1、选两名学生每人拿一个盒子分别向两边拉,但要保证线是直的,要求四名学生认真观察整个过程。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盒里的`线怎么拉也拉不完。

  生:我发现线是直的。

  生:我想我继续拉一定会到头。

  师:根据观察到的这些你们认为它属于你们说的哪种线呢?(有的说直线、有的说是射线)

  师:它是直线,今天我只拿来直线的一部分让大家观察。一会你们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是射线了。

  师:你们观察到直线具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端都可以不停的拉长。

  师:能用一个词来表达吗?

  生:直线是无限延长的。

  教师板书直线的特点:直直的、无限延长

  活动2

  1、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剪断,然后一名学生将线头固定不动,另一生将线继续拉长。共同观察其特点。

  2、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只有一段可以拉长。

  生:这一端也是可以无限延长,另一端固定不动的。

  生:这条线也是直的。

  生:固定不动的那一端是端点。

  师:哪是它的端点呢?用手指一指。

  生:那个线头就是

  教师板书:一个端点、直直的、一端可无限延长

  活动3

  师:请同学们用剪刀将这根线的另一端剪断,然后两名学生再向两端拉。共同观察其特点。

  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生:线的两头不能延长了。

  生:它有两个端点。

  生:它也是直直的。

  教师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设计意图:合理的设计实验过程,创造良好的探究情境,能引出学生探究心理,迅速集中注意力,使其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探索思考。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索,使学生感到自己就象科学家那样在实验、探索中去发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手势表示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手势表示三种线的特点。

  学生表示的方法为:直线——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不停运动,射线——一手固定,另一只手水平方向运动,线段——两手相向向水平方向运动,然后停止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的理解。】

  (三)介绍线的读法

  三、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1、寻找生活中有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实体。

  生:太阳光线是射线。

  生:视线是线段。

  生:我觉得视线就像手电筒发出的光线一样,是射线。

  师:如果从人的眼睛到所看到的物体,你认为这一段视线是什么?(线段)

  生:火车道是直线。我的课桌的边是线段。

  生:……

  2、完成书中画一画、练一练中的内容。

  【设计意图:实际应用充分体现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数学修养。】

  四、总结

  谁想当小老师,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总结即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五、评价

  说一说老师今天的表现怎样?再说说你的表现怎样?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下节课哪方面你会表现的更好!

  【设计意图:通过课时的总结评价可以使大家及时地认识自己,找到优点和不足;同时也能使大家取长补短,共同勉励,共同进步。】

  《线的认识》小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材分析: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动,主要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接着,组织学生对直线、线段与射线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通过“试一试”、“量一量”、“看一看”等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三种图形特征的印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4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教学目标

  1.经历操作毛线的过程,知道线有直线与曲线之分。从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2.在观察比较中掌握三种线的`特征。

  3.体验点与线,线与线,线与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难点:建立直线,射线。线段的模型。

  《线的认识》小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线段、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认识直线

  同学们,笔直的线里也学问!

  电脑出示铁轨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图中画的是铁轨,铁轨很长,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头,像这样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的线,就叫做直线。

  (1)画一画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直线

  (2)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征?直没有端点无限)

  2、认识线段

  电脑出示马路中的斑马线,引导学生观察马路中的斑马线大约有多长?

  师:不管是几米,他都有一定的长度,都可以度量出来,像这样的线叫做线段,它是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你能不能画一条线来表示它?

  (1)画一画

  (2)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征?直两个端点有限)

  3、认识射线

  电脑出示夜景图,学生观察

  师:这是一条什么线?你什么时候见过?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的'说说)

  你能画一画吗?

  (1)画一画

  让学生尝试画射线

  (2)说一说(射线有什么特征?直有一个端点无限)

  4、比较三种线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图形端点个数延长情况与直线的关系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

  线段两个端点不能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

  射线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

  5、认一认、说一说

  (电脑出示各种直线、线段、射线)

  6、线的读法

  (1)直线一条直线有两种读法,可以读作直线AB,也可以把字母倒过来读作直线BA。如果用一个小写字母l表示直线,它还可以读作:直线l

  (2)线段请你猜一猜,这条线段该怎么读?A B

  (3)射线谁来试一试,读出这条射线(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思考:“射线BA”和“射线AB”有什么不同?(射线AB:端点是A,向B点无限延伸射线BA:端点是B,向A点无限延伸)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本第17页的试一试第一题(小结:经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闯三关

  第一关:填空

  (1)______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它没有端点

  (2)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做______

  (3)_______只有一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第二关:数线段

  第三关:从A点到B点,哪条路线最近?(课本试一试第2题)

  (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线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线的认识》小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现实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2、培养操作、观察、发现、总结、概括等能力。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受数学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

  理解直线与射线的含义。

  教学用具: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认识线段

  (1)建立线段的数学模型,认识端点

  (3)画线段

  师: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1条线段,师巡视指画法不同的学生画在黑板上,同位互相看一看画的线段,反馈出线的问题。如:画弯,没点两个端点,画的方向等。

  追问:你认为谁画的对?为什么?不加两个端点行吗?两个端点的作用是什么?你认为画线段时要注意哪几点?

  强调线段的.方向可以自由调整。

  (4)读线段

  师:谁能帮老师给黑板上的这条线段起个名字?怎么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两个端点命名,给线段命名,生读,师板书:读作:线段AB(或BA)指出有两种读法。

  强调:读线段时可以从任意一个端点读起。

  (5)找线段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条线段,请你找出1条线段,用手指出它的两个端点,与同桌说一说。

  同位互动,指2个生汇报。

  2、认识射线。

  (1)建立射线的数学模型

  课件演示手电筒的灯泡发射出一束光线,问:你看到了什么?

  (2)画、读射线

  师:射线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和同桌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组同桌到黑板上板演。

  师:刚才你在画射线时遇到了哪些困惑?又是怎样解决?读射线呢?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要先画一个端点,然后沿着任意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指出:由于射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把射线的端点用大写字母“A”表示,再在射线上任取一个点用“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射线AB,不能读射线BA,读射线时要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

  (3)寻找射线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物体发出的射线?

  引导学生说出:激光、探照灯、红外线、太阳、灯泡等。

  师:别忘了恩泽地球上万物生灵的太阳发出的光线也是射线。

  3、认识直线

  (1)建立直线的数学模型

  (2)画、读直线

  师:直线又有什么特点?怎么画?怎么读呢?请你先思考再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师巡视发现问题,让一个四人小组到黑板上板演。

  师:谁有不同的想法?追问:点A、点B是直线的端点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在辩论中明确:由于直线无限长我们只需要画出线的一部分就可以了。为了方便读,要在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点用A、B表示,但是不能取在两端,读作:直线AB(或BA),读直线时从哪一端读起都可以,有两种读法。

  (4)找直线

  师:实际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线,比如当一条笔直的马路一眼望不到头向两端直直的无限延伸时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条直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举例如:高压线、铁路、高速公路等。

  (三)实践活动,归纳特征

  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请你认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指生说其余同学补充。

  指出:看来三种线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课件演示:·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在直线上截取1条线段;·一条线段去掉1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线段、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直线、射线、线段3位好朋友,下面让我们和它们一起来玩玩闯关游戏,好吗?

  第一关:猜谜语,打一线的名称。

  1、有始有终(线段)

  2、无始无终(直线)

  3、有始无终(射线)

  第二关:他们谁说对了?

  1、小明说:我画的线段长4厘米。(对)

  2、小红说:我画的射线长1米。(错)

  3、小丽说:我画的直线长2分米。(错)

  第三关:试一试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先任意画一点,然后过一点画直线,师带领学生完成。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操作体会。

  追问:能不能再画呢?

  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第四关:你发现了什么?

  从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道路,哪条路最短?(小结: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五)检测。

  判断题:

  (1)直线AB长30cm。( )

  (2)线段的一端能无限延长。( )

  (3)线段CD长5cm。( )

  (4)射线的两端能无限延长。( )

  《线的认识》小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动手操作活动,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并知道他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能正确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引出直线

  师:从火车的轨道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火车的轨道。

  师:火车的轨道是怎样的?

  生:两旁是笔直的铁轨,中间是横的水泥条。

  师:我们先来沿着这边上一根铁轨来画一画,然后说一说画出来的线是怎么样的。

  生:笔直、向两边无限延伸的。

  师:这条铁轨我们可以近似于用直线来表示(板书、画一条直线)。

  2.引出线段

  师:我们来看斑马线,斑马线是怎样的?

  生:一段一段的`

  师:它跟铁轨有什么不一样?

  生:铁轨很长,而斑马线只是一段。

  师:斑马线我们可以用线段表示,因为斑马线只是一段,所以我们两旁加上两个端点。

  3.引出射线

  师:我们来看这张图,我们看到了这张图上的灯光是怎样的?

  生:灯光是笔直的,能向一旁无线延伸。

  师:这一条灯光线我们可以射线表示,能向一旁无限延伸,所以我们只有一个端点。

  4.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线的认识,(板书)

  二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我们已经知道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名称,我们现在来研究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先自己说一说。 (独立思考3分钟)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对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

  (3)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4)交流他们不同的地方。

  生1:线段有两个端点,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能度量。

  生2:射线有一个端点,能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度量。

  生3:直线没有端点,能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度量。

  (5)体会联系。

  师:说说线段、射线、直线之间有没有联系?怎样的联系?

  生1:有联系。线段与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生2: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直线,向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射线。

  (1)3厘米的线段比5厘米的直线短2厘米。( )

  (2)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

  (3)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

  (4)直线的长度是射线的两倍,( )

  3.我们已经知道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读直线、线段、射线的方法。

  (1)读直线

  师:为了方便读我们在直线上取两点,怎么读?

  生: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 。

  师:如果取C点、D点呢?

  生:读作直线CD,或直线DC 。

  师:这两点是不是端点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他们不在线的两端。

  (2)读线段、射线

  师:看课本16页三线的读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线段、直线有两种读法,射线只有一种读法。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要从端点读起。

  (三)实践活动、体会规律。

  1.我们拿出自己做的学具,来转一转,你有什么体会?我们来画一画,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过两点画多少条直线呢?

  2.我们把书打开来看老虎山到狐狸洞有许多条路,那一条路最短?(线段AB这条路最短)

  (四)综合运用、感知提升。

  1.书17页第2题

  (1)下面图中的方框是什么形状,由几条线段组成?

  (2)你还有哪些图形需要同学帮助数线段的?

  2.看一看,量一量。书P17第1题

  比一比哪一小组是优胜组:第一组中的两条线一样长吗?第二组中的两条线一样长吗?

  (五)小结收获、实践应用

  1.师: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学得愉快吗?

  2.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是直线、线段与射线。

  《线的认识》小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点

  2.能够判断三种线会并动手画出这三种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片:出示南京长江大桥、金们大桥、养马岛大桥,然后看大桥的平面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准备好直尺和彩笔,想象一下设计师会先画什么?然后让学生画横的直线并且提醒学生画第二条的时候注意什么?

  设计完桥面再画什么(柱子)让学生动手画。再画拉索一条利用什么工具来画?

  二.教学直线、线段和射线

  1、通过画的图引出线段:让学生说说线段的特点,让学生用手势来表示段的意思,

  板书:线段:2个端点

  生活中有许多线段出示手中的尺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是线段?

  谁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线段的例子(多找几个说说)然后让同学来估计一下数学书的边是多少?动手量一下看看估计的是否准确

  2.请在本子上画3厘米长的线段,再画比3厘米长的线段能画多长?让学生想象一下将3厘米长的线段无限延长、延长,这时它就几个端点?让学生说一说谁来起个名字?让学生画一条射线。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射线的.例子,让学生多说一说。(太阳光、眼光)

  3.这还有一道题将3厘米长的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没有起点和端点,谁来起个名字?

  谁能说一说直线的特点,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直线吗?

  让学生在本上画一条直线

  三.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识了几条线?

  四.作业练习

  1.课后练习

  2.让学生利用今天学的知识画一幅你喜欢的画

  《线的认识》小学教案 篇7

  教学课题:

  线的认识(教材16、17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并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重点:

  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难点:

  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资源:

  教师用书P46-48

  教学建议要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启发他们通过合作交流,大胆地画一画,自主抽象出几何图形,从而自身得到一定的收获。

  教学流程

  (一)情境:

  同学们:你们认识桥吗?认识激光灯吗?海平面呢?它们是什么线?

  学生看课本主题图.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有关线的知识。

  板书:线的认识

  (二)合作

  1、教师讲解“看一看”的三幅画。

  第一幅图:桥上的牵拉绳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线?

  第二幅图: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第一种线一样吗?抽象出一些射线。

  第三幅图:海平面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引出直线。(若学生认识困难可以改成金箍棒进行引导)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

  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

  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

  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

  (3)三种线的读法。

  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3、说一说

  关于这几条线路,你发现了什么?

  生活中不仅有直的线还有折线,曲线,这几种中线段最短,所以: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的距离

  三、检测

  1、认一认,读一读

  2、判断

  (1)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

  (2)直线线段射线都可以无限延长。( )

  (3)一条直线长4厘米。( )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是哪三种?

  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P17第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抽象出三种数学图形,深刻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探究的过程中,立足于引导、启发,让学生发现并说出来,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拓展,再通过练习巩固即就是检测,让三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更进一步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整堂课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但还是显得被动,因而只能说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线的认识》小学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415页的线的认识。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线的变换和确定线与线的关系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而直线和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起始概念,也是进一步学平面图形的基础。全**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在这一学段的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重点:

  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难点:

  体会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演示:教师取出手电筒,打开电源开关,让光线射向远处。师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手电筒的光线了吗?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是什么线?你还在哪见到过这样的线吗?

  2、电脑出示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

  3、出示第二幅图: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教师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

  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明确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

  提问: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

  提问:如果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组织学生讨论:这三种线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直线:都是直的,没有端点,可无限延长。

  线 段:有两个端点,不可无限延长。

  射 线:只有一个端点,可无限延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边操作边提问,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思考。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创造了良好的探究情境,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不断地观察、思考、总结,使学生感到自己就象科学家那样在探索中去发现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

  3、三种线的读法。

  教师出示三种线,让学生指出哪条是直线,哪能条是线段,哪条是射线。

  我们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边读出三种线的名称边板书

  图(1)的线段读作:线段AB(或BA)

  图(2)的射线读作:射线AB

  图(3)的直线读作:直线AB(或BA)

  师强调: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师:三种线的读法大家已经掌握了,那你能画出线来吗?

  4、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先任意画一点,然后过一点画直线,师带领学生完成。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操作体会,总结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5、两点间的距离。

  教师设计一个小狗吃骨头的情景(电脑演示)引导学生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细线摆出三条不同的路线,再将三条细线都拉直进行比较,从而认识到两点间的线段比曲线和折线都要短。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之间敞开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大胆与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思维过程,能够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只是一个点拔者、组织者。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比眼力:(1)比较下面两组线段一样长吗?

  师:同学们你们估一估,哪一条线段长?

  根据同学们估的结果,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来确定自己估计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看一看,量一量环节是告诉学生眼睛的观察与实际的测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所以我们不要被表面的现象干扰。学生先猜一猜,然后再亲自动手量,使孩子们真正的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喜悦和享受,从而结束了本节课全部的教学任务。

  四、拓展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回到家找一找,你生活中亲眼见到的,或在电视或其它资料上看到的有哪些线是直线、哪些线是射线、哪些线是线段。

  《线的认识》小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

  2.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3.通过学习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教学难点:

  对直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彩笔、线条、图钉、小电筒、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线的认识(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一)认识直线

  1、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手里拿的武器叫什么吗?(金箍棒)对,谁说说金箍棒有什么本事?(能变长变大)并请学生说金箍棒是向哪个方向变长的?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金箍棒在不断变长,说一说它到底能变多长。

  2、你能用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示这种无限延伸的感觉吗?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用笔画一画。

  3、学生分组汇报,并说一说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并介绍直线的'特征: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4、介绍直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并请学生也给自己的直线标上名字。

  (二)认识线段

  1、出示挂图(铁路和人行道)请学生观察,使学生感知:铁路一眼望不到头,我们说它象直线一样,而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能看到两头。

  2、请学生也用线来表示其中的一条斑马线的样子,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想法。

  3、汇报时,指导要在线的两端加上?来限制它无限延伸,并告诉学生这两个?就是线段的端点,同时教师板书出线段和端点

  4、介绍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三)认识射线

  1、用小电筒射向学生,请学生仔细观察。

  2、让学生独立想办法用线表示出刚才看到的现象,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在黑板上画射线。

  4、让学生自己讨论:射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教师强调:射线AB和射线BA不同。

  三、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1、请学生自己分别画出三种线,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2、做教材15试一试的第一题。进一步体会直线和线段,并知道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试一试的第2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四、巩固练习

  P15看一看量一量第1、2题。

  让学生先猜测,再动手量一量。猜对的给自己得一颗星,画在这道题的旁边。

  五、课结

  今天学到什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可以给予补充)

【《线的认识》小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安全教案《认识斑马线》03-30

《线的认识》教学反思09-20

幼儿园小班认识斑马线安全教案08-19

《角的初步认识》小学教案03-10

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案12-15

《漂亮的线》教案08-04

相交线教案01-23

小学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09-05

线的分类、统计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