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教案

时间:2022-04-13 08:14:59 教案 我要投稿

《繁星》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繁星》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繁星》教案

  《繁星》教案1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三、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

  第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探究课文三次描写看繁星的变化特征。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师问:同学们,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导入: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

  1.作者简介。

  2.背景介绍。

  二、教师范读课文

  注意读音及字形

  摇摇欲坠(zhuì)半明半昧(meì)模糊(mó)霎眼(sh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讨论: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

  讨论明确:作者三次描写繁星美景图:

  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

  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

  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

  三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序。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

  “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

  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感受不同:“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产生情况和感受不同的原因:作者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感知也渐进细微深切。

  2.我们能比较一下感受变化的特点吗?

  明确:作者第一次感受是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第二次感受是仿佛和朋友对话,第三次感受是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甚至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3.作者是在赴法留学的邮船上创作的此文,看星的情况可以从第三段写起,那么前两个片段有什么作用?

  讨论后明确:前两次为“我”表达“爱星天”情感打下了铺垫,起烘托作用。

  五、拓展训练

  作者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了对星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每位同学的人生阅历都存在个性差异,那么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再次放映星星闪烁的夜空,设置情境,然后要求学生写200字左右的短文,待第二课时交流。

  附板书:

  繁星巴金

  情景感受

  第一次密密麻麻回到母亲的.怀里

  (烘托)

  第二次群星密布朋友

  第三次半明半昧睡在母亲的怀里

  第

  教学要点

  学习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学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展示上堂课“望星空”语文活动成果

  全班范围内,教师指名朗读自己的小练笔(让3~5名同学交流)。

  学生评价后教师提出:将自己的描写与巴金的描写进行比较。

  二、学生自主学习,读作者描写看星空的三个片段,并与自己的描写比较,从中发现问题。

  三、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师生共同探究

  明确:①作者在描写对象时既写眼前景,又由眼前景想到其他,这就是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有的同学自己的描写也有此特点。

  ②作者在描写事物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增强了感染力。

  五、重点结合第三段品赏文章语言美

  1.读第三段,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从思想情感、语言表达、谴词造句等方面去说理由。

  比如:“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这句话以一个“悬”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作者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不仅情趣盎然,而且饱含着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之情。

  2.尝试背诵第三段。

  六、语文实践

  1.同学们看星空能产生诸多的联想和想像,那么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写出来。要求学习巴金描写事物的方法。

  2.全班交流。

  指名3~5位同学交流,并围绕目标作评价。

  《繁星》教案2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望星星的情况和感受。

  2、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并形成书面材料。

  教学重点、难点:

  重视阅读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纳凉(nà)半明半昧(mèi)摇摇欲坠(zhuì)

  霎眼(shà)静寂(jì)舱面(cang)

  2、解释下列词语。

  纳凉:乘凉。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昧:昏暗。

  霎眼:眨眼。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巴金,生与904年,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解题

  繁星是常见的,却引起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巴金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你有这样的感受吗?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思考:

  作者是怎样写他“从前”“三年前”“如今”看繁星的感受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从前”看繁星,“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看繁星,这些星光“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看繁星,“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总之,在作者笔下,繁星是如此的`亲切,观看繁星又是一件美好的事。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第4段)

  朗读最后一段,展开联想、想象。

  思考: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段内容的?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明确:第四段写“我”在别人的指点下认识了壮如“巨人”的星座,感受到了“巨人还在跑”的乐趣。如果说第三段是从面上泛写海上看繁星,那么,第四段就是从点上特写海上看星座。

  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天上的巨人”。

  五、品味语言

  思考:

  下面几句话,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谈话,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2、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明确:第一句写作者小时侯望星天的感受——甜蜜、温馨,侧重于表达对星天的依恋之情。

  第二句写作者三年前望星天的感受——亲密、投机,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句写作者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惬意、信赖,侧重于表达对星星的知心之情。

  这几句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在讨论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感受,不强求同样的答案。

  六、探究

  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有哪些感受?比较一下,你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没有什么不同?

  七、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段意

  明确:

  课文围绕看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第一部分(第1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八、小结

  中心意思: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九、布置作业

  1、背诵第3段。

  2、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

  《繁星》教案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欣赏名家优美的诗文,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

  3.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

  4.掌握生字词。

  重点:

  探究作者看繁星,谈感受的过程。

  难点:

  关于“沉睡着”和“觉得”是否矛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一定熟悉一首写星星的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高高蓝天上,闪闪烁烁到天明。

  现在已经是夏末秋初了,大家一定记得我们小时候,夏天的夜晚,门前的大槐树下,我们依偎在奶奶的怀中,听着牛郎织女的故事,数着天上明明灭灭的星星,那些灿烂的星星好象一盏盏明灯,曾经无数次温暖了我们幼小的心灵。看着这些你有什么感受呢?古往今来,有很多著名作家留下了对星天的描写的不朽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_《繁星》,看看他的感受与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简介作者

  见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芾甘,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等。

  背景简介: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巴金到法国的途中写的。

  (二)整体感知:

  请学生读课文,回答三个问题:

  1.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繁星什么样的感情?

  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然后回答问题。

  2.浏览课文,划出作者观看繁星的时间.地点(以此弄清作者写作顺序和结构层次)

  3.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学生上黑板写下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集体订正。)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细读课文,找出作者观看繁星的不同感受的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分组讨论)

  (1)母子之情:“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怀里似的。”学生说感受。

  (2)伙伴之情:“好象它们就是我们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让学生说明朋友之间是怎样的。(可以各抒己见。)

  (3)知心之情: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2.让学生从众多的描写繁星的句子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明为什么喜欢。

  让学生各抒己见。先是同位前后位之间交流,然后班内交流。

  既然你喜欢这一句,那么读一下,要读出感情。(练读)一生读完之后,其它同学评价朗读效果。然后请评价的学生再读,原来读的同学再读,看有没有进步。

  3.此文之所以如此感人,还在于它把星星写活了。巴金为什么能把无生命的东西写得如此有生命?

  学生谈看法,教师归纳:细心观察,用情来体验。作者热爱星空,热爱大自然,在他的'心目中,繁星是母亲.是朋友,繁星象征着光明,在星空下,他倍觉温馨.亲切.甜蜜.惬意,所以星星.星空会变得有生命似的。

  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学生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四)梳理总结扩展

  教师总结全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觉,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怀,经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感受。此文不仅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来使文章生动,遣词造句了很讲究。

  学生理解词语的运用。

  “沉睡着”和“觉得”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课文第三段末尾说“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生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怀里了。”前一句用我“沉睡着”说的是我睡的神态,后一句是讲“我”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怀里感到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交代了“我”“沉睡”的原因,由果到因。

  能力迁移:

  让学生用一句把没生命的东西写成有生命的东西。(这一问题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以先做一下示范。)

  布置作业:

  描写大自然中的一种景物,注意运用各种修辞方法,注意感情的把握。

【《繁星》教案】相关文章:

《繁星》教案12-18

《繁星》教案15篇09-25

《繁星》教案15篇01-20

《繁星》教案14篇01-21

《繁星》教案(15篇)12-25

《繁星》教案精选15篇12-29

《繁星》教案(通用15篇)06-22

四年级《繁星》教案08-25

繁星教学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