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5-21 02:15:53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1

  教案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第一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用“有的……有的……”练写活动的

  一个场面。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泉城 。(齐读课题)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啊!看到课题你想说什么?

  (生)泉城在哪儿?

  (生)泉城是不是很多泉?

  …….

  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轻声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学生闭眼听配乐朗读带,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来到美丽的泉城你想说什么?

  生:济南的泉水真美呀!

  生:济南的泉真多呀!

  生:我觉得仿佛到了仙境一样。

  …….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泉城之美。)

  三、精读感悟文本。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生答(略)

  师:大家读第二句,思考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例句: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入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师: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在描写泉水时,这句话用了“有的…….有的……..”读起来很美。

  师: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生读,然后指导学生齐读)

  生:我觉得第二句说泉水像明珠散落写得很美。

  生:这几句都用比喻来写泉水。

  生:这两句不仅写了泉很美,还写了泉的`声音。

  ………

  师:这句话前两句绘形,后两句摹声。运用比喻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济南的泉多而美。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文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并努力在展现画面时能听到声音。)

  生:读书时我听到了泉水翻滚的声音。

  生:我听到了细碎的水流声,有些像小鸟的叫声。

  …….

  四、练习:

  观察校园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读第一自然段。

  师:济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继续讲读课文

  ⒈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拎到水面上来。

  拎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拎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B讨论:(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小学语文教案3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投影出示字词。

  2、组内交流说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

  (三)是“我会读”。

  “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1、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想法。

  4、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二、展示台

  1、导语: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生交流。)

  2、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3、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

  4、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原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5、为此专题办个展览。

  作业布置:搜集李白与杜甫的相关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读7个字。

  2.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并按田字格范字正确书写。

  3.识字过程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充”“已”的间架结构和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喜欢)星期天的时光很美妙。你们能说说为什么喜欢星期天吗?指名3、4个学生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这篇课文,体会星期天的快乐。(师范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一)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说说你上个星期天去干什么了。

  (二)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

  1.读准字音。

  2.想想这几个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哪个字比较难记,哪个字需要老师指导。

  3.说说这个字所在的句子。

  (三)学生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1.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2.提出难记的字,小组讨论、交流好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自学效果。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教师指导重点生字。

  (1)“已”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竖弯钩”要出头。仔细观察“已”“己”,你发现了什么?——“已”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出头了,“己”的最后一笔不出头。

  (2)板书“充”字,边写边说笔顺。学生在本上写。4.组词,积累词汇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你能用这些生字说出其他的`词或者句子吗?

  三、巩固练习

  出示生字卡片,读字词。

  四、按田字格写生字

  1.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想提醒大家注意?

  2.指导书写指名板书,其他学生将生字写在田字格本上老师巡视指导

  五、读课文

  (一)读一读课文中词语所在的句子要求:正确,尽量流利。检查:指读、评读。

  (二)读课文同桌互读,互查。六、积累运用,展开想象学生认读生字组成的词。选择一个或两个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

  妙吹已艳运充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诗节。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新年的新意和生机,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引入,质疑问难

  1.读题,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什么。

  2.再次读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新年到底新在哪里?新年我们会干什么呢?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节诗给我们讲了什么。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注意“淙”、“垛”的读音。

  2.开火车读诗句,老师适时点拨容易读错的`字和诗歌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受新年

  1.学习1、2、3节。

  (1)新年新在哪里呢?小声自由读这几节。思考并勾画有关词句。

  (2)交流,板书。

  (3)对这些新鲜事物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在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春的气息,感受一切都是新的,是多么富有生气。

  (4)感情朗读这一节,同学互相评议,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诵读。

  2.学习第4节。

  (1)新年,一切都是新的,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该如何把握这美好的、充满希望的时光呢?齐读第4节,并思考。

  (2)学生交流读书后的所得和感受。

  (3)这一节中,你认为你还读不明白的诗句是什么?

  (4)理解“飞驰的列车,将载着我们奔向远方”这句话。

  (5)有计划、有信心、有理想,我们的新年就是我们去实践、去奋斗的起点,“有个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所以让我们如同诗中所说的那样去做(再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一节诗)。

  3.结合课后2题、3题学习第5节。

  (1)“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叶叶青翠”就是指(每天的日子都是那般美好而富有生气)。该如何珍惜这珍贵的日子呢?默读最后一节。

  (2)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小结全诗,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朗诵,拓展感悟

  1.朗诵全文。

  2.试背1、2节诗。

  3.说说自己新一年的新打算。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教学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2.生字卡片、课件、挂图。

  3.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小松鼠),师:同学们,你们看谁到我们班级来做客了?你们喜欢和小松鼠做朋友吗?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你知道哪些有关小松鼠的知识?

  2.学生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

  3.你们知道吗?小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那么小松鼠为什么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复习学过的识字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有那些?(编儿歌、加偏旁、换偏旁、猜字谜、打招呼等)。用以前所学的识字方法或更有创意的识字法来识记生字。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教师随机指导。结合本课实际自主识字的常用方法有:

  编儿歌识字:如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聪)还有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做动作识字:眨:让学生做眨眼睛的动作,体会“眨”跟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识字:活泼、忽然、主意

  小组合作识字:如、以。不要求统一方法,要激发学生的自主识字愿望。

  4.“提醒专家”提示大家注意生字中的字音、字形的难点。强调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发音难点和形近字的区分。同学间互相提醒,达到互助学习。

  5.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6.逐段指名读或齐读来再读课文,边读边校正读音,并在读后交流: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小松鼠吗?为什么呢?读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句子了吗?请你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读文:这篇课文应找几位小朋友来读,为什么?(请六名同学来逐自然段读课文)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呢?

  2.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看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让学生在充分的想象中引发对小松鼠的兴趣。)

  3.课文中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小松鼠多高兴啊,怎样才会把小松鼠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呢?

  4.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自由练读,小组成员之间可采用互读、齐读或者组长指名读等方式练读。

  5.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饱口福,可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小朋友们读读2、3自然段,划出小松鼠想的句子,再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树的关系。

  6.可是如果没有了松树,森林,松鼠们会吃什么,到哪里住呢?想到这些,小松鼠的心情会怎样?那我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焦急、害怕的心情来读这样的几句话。

  7.学生自由读、同桌配合读、师生评价读。

  8.小松鼠的愿望实现了吗?请你大声读读第5自然段。

  9.一棵棵小松树迎着蒙蒙细雨挺拔的生长着,那么将来,将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描绘未来的松树林美景。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学习。)

  四、读一读,演一演

  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茂盛葱郁的松树林,森林妈妈有了小松鼠这样的爱家小卫士,未来的家园一定会更美好。

  1.再读课文,找最要好的伙伴,准备表演。

  2.表演课本剧。(可配适当的画面和音乐背景)演后评议。

  (建立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习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学生个性化,也避免了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讲解。)

  五、巩固识字

  1.比一比谁的果子摘得多?(让学生自主识字,鼓励个性化识记方法。)

  2.给生字找朋友。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形,记字音,鼓励个性化识字和创新。)

  六、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意、总”两个字中“心字底”的写法。

  2.范写“以”、“主”、“总”。

  3.学生评老师,引导学生评价老师范写的字。

  4.生练写,生生互评,评选“写字王”。

  (写字教学也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评价和激励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

小学语文教案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等字,会读并理解......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方式,提高......能力,体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共鸣;培养......精神;陶冶......情操。

  例:《窃读记》

  知识与技能:会写“窃、腋”等7个生字,会读并理解“窃、倾盆大雨”等14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教材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

  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就是学生对教材中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

  (重难点的确立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依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设置疑问、引起悬念、直观演示等。

  2、讲授新课——初读

  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内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情感:画出感动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字词关:

  范读朗读:教师/名家

  交流汇报:记忆方法,解决途径

  个别纠正:重点识记

  指名朗读:共同评价

  内容关: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讲授新课——析读

  要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如何提问、如何启发、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等。

  例:《触摸春天》

  A.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加以说明。

  (1)作者用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安静触摸春天?(动作描写)

  (2)哪些动词体现出安静触摸春天的过程?(流畅、磕磕绊绊、慢慢、伸出、伸向)

  “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换做是你,你做的到吗?为什么安静可以?

  (3)一个盲女孩不是呆在家中,而是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穿梭,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女孩?

  (4)文中哪个词语体现出安静触摸春天带给主人公“我”的震撼。(极其准确)

  (5)试着读一读,体会应该用什么语气。

  B.安静是怎么处理这只蝴蝶的呢?

  (1)安静为什么放飞这只蝴蝶?(让蝴蝶回归自由,善良)

  (2)那安静能看见这只飞走的蝴蝶吗?(看不见)

  (3)那她为什么还要“仰起头来张望”。(用心感受)

  (4)想象安静此时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向往、好奇、期待......)

  (5)这说明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C.面对此情此景,身为主人公的我都做些什么?

  (1)为什么说安静的心上,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她想象蝴蝶飞走的样子)

  (2)我在看到安静抓蝴蝶和放蝴蝶时是什么样的心情?(由惊讶到感动)

  (3)从中你能感受到主人公“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4、讲授新课——品读

  文章写的感人至深,你觉得是哪里写的好呢?

  品手法:比喻、对比、排比、首位照应、说明方法、感官等等

  品情感:感人、启发(联系生活实际)

  这首诗通俗易懂,却耐人寻味,你认为哪里写的好呢?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要求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梯度、有密度,要考虑到进行的方式和所需时间。

  讨论主旨,联系现实——改写剧本,小组表演——分享经历,代表汇报——拓展阅读,对比感悟。

  要考虑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以及所需时间。

  五、课堂小结

  可以采用教师总结的方式,也可以用学生总结的方式。具体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进行选择。

  六、作业安排

  要考虑布置哪些内容,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等。

  学科内:

  识字写字——阅读培养——口语交际——写作练习

  学科间:

  语言——音乐美术——数学

  行动类:

  学科内:

  (1)识字写字:摘抄喜欢的美词美句

  (2)阅读培养:搜集......风俗习惯

  (3)口语交际:将这篇文章复述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4)写作练习: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随作者一同进入......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学科间:

  (1)语言:搜集词汇

  (2)音乐美术:分享描绘......风光的歌曲和画作

  行动类:

  搜集各民族风俗习惯,小组合作办一份”......“为主题的板报。

  七、板书设计

  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板书要求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四季。(板书课题:四季并齐读课题,表扬跟老师书空的同学)

  一年之中有哪四季?(板书:春夏秋冬)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

  摘桃子:出示生字,让学生读,并扩词

  介绍新偏旁:月、雨、口、禾哪个字你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三、研读课文

  1、播放与四季有关的图片: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喜欢?学生小组内交流,并指名说。

  2、随着学生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看图说出春天的景色,说说草芽的样子。学生交流后,指名读,及时评价。说一说小鸟听了草芽的`活会对小草说什么。

  2、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说说池塘里夏天的美丽,说说“假如你是荷叶,你会对青蛙说什么?假如你是坐在荷叶上的青蛙,你会对荷叶说什么?,又会对荷花说什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3、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引导学生想象:谷穗弯弯的,黄澄澄的成熟了,他会想些什么?指名读,评价。

  4、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先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冬天,说说冬天能玩什么。再用朗读竞赛的方式来组织读好这一小节,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加动作。

  5小结:你看,其实四季都很美,只要你用心地去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背诵课文

  先个人背诵,再集体背诵

  六、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创编(听音乐,闭眼欣赏有关四季的美文)

  1、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仿照书上的句式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上台汇报(可以派代表,也可以四人一齐上台),教师伺机评价指导。

  3、教师小结创编情况。

  七、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用画画出你喜欢的四季美景,口头创《四季》,请家长记录,并向校刊投稿,在班级的展示台展示。

  八、教学写字"七、八、九、无"4个字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生字,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

  3、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4、通过理解课文,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激发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能用第一人称创造性地介绍新型玻璃。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

  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包括五个场景:

  ⑴、深夜,一个贼潜入博物馆。

  ⑵、贼划破玻璃,将手伸向陈列的珍贵字画。

  ⑶、突然,警铃大振,贼惊慌失措。

  ⑷、警察把垂头丧气的贼带走。

  ⑸、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玻璃上,给玻璃一个特写。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是谁报的警保护了国家的字画?

  (开始的动画课件形象直观地再现了课文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神奇之处,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师板书课题,提醒“新”、“型”的写法,生跟着写。

  (当着学生的面板书课题,而且边写边指点写字要领,还要学生跟着写,这是一次扎扎实实的写字训练。)

  二、内心驱动,自读自悟

  1、创设情境,激发内驱力。

  师:新型玻璃有一些很独特的功能,但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的特点与作用,你们能帮助它们做做宣传吗?

  师:为了更好地介绍它们,同学们可得熟悉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哦。

  2、自学课文。

  师: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遇到生字要看看拼音,多读几遍,记住了以后再往下读。一句读不通顺,回过头再读,直到把这句读通顺了再往下读。读好了第一遍,再默读第二遍,拿笔划划,想想,直到老师叫停。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教师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扎实、具体。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并教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一遍课文,并教给学生边划边想的读书方法。学生初读课文比较充分,就能基本通晓课文内容,从而为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讲”奠定了基础)

  3、检查自学。

  ①、指名分段朗读,相机指出错、漏之处,并进行语言文字教学。

  A、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B、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且联系上下文理解“藕断丝连”。

  C、指名朗读第3、4自然段,评价,全班齐读。

  随机理解“问世”。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对于当前的认知活动会起到决定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某个新词的词义时,所联系的上下文可视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思维组块。学生凭借这个新词与上下文中的其它词语的逻辑联系,便能比较容易地推知这个新词的意思。)

  D、指名朗读第5、6自然段,评价。

  师讲解“分贝”。

  (对于学生不理解的专有名词,无需反复启发,教师径直讲来,这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师板书关联词“尽管……还是”、“如果……就……”,让生在文中划出。

  请学生自由读5、6段,读到划了关联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名读划有关联词的句子。

  (关联词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无需多讲,即便教师讲了也很难领会,更不要从语法角度给学生分析复句。教师让学生将这些关联词语在书上划下来,并多读读划了这些词语的句子,意在让小学生通过充分感知,读中感悟,达到心领神会,然后再去学习运用。)

  ②、交流问题: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读书,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

  三、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深入理解课文。

  1、导入。

  师:同学们,在你们清楚地了解了新型玻璃后,现在请你们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帮助它们做做自我宣传,聪明的你们能做到吗?

  师:请喜欢同一种新型玻璃的编为一组,每组4—5人,并选出一个小队长负责组织交流和选派发言人。注意,先自己充分思考,再组内交流。

  师出示温馨提示:力求语句通顺连贯,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味、有吸引力。

  2、生自主思考,充分准备后组内交流,师积极参与谈话,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每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师生、生生多维互动。

  例:

  生:大家好!我是“吃音玻璃”,是消除噪音的能手。日常生活中,噪音就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无处不在又难以对付,常常使您无法安心休息、入睡。可是,我却有办法制服它,信不信?如果您的家、办公室在闹市区,街上的噪音常干扰您工作、休息的话,那么请您将我带回去装上吧!我一定会还您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街上的噪音传到房间里就大大减弱。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马上行动吧!

  师:谢谢“吃音玻璃”的介绍,你们觉得他的介绍怎么样?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生1:我觉得他的介绍很精彩。尤其是“吃音玻璃”的作用放在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住别人的耳朵听下去。

  师:你真会倾听,这也是谢老师想说的。

  生2:他的介绍能抓住顾客的心理,特别打动顾客的心。比如:在闹市区无法安心休息、入睡等,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我听了他的介绍,只想把“吃音玻璃”买回去,因为我家旁边很吵,有时吵得我无法睡觉。

  师:说得好!能结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生活实际来说话。

  生3:他说话很亲切又有礼貌,值得大家学习。

  师:我想你肯定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其他几组代表纷纷上台介绍,再评议

  (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态度和即席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口语训练的要求。交际的话题只有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他们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玻璃是生活中随处可见为学生所熟知,加上新型玻璃的不寻常的功能与特点,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话题。教师创设了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以第一人称创造性介绍玻璃,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宣传真是精彩极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后能再向爸爸妈妈介绍各种新型玻璃,然后根据你们家的环境,和爸爸妈妈探讨探讨家里需要哪种新型玻璃。

  (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口语交际的环境不断扩展、延伸,可谓自然、顺畅、丰满。)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具准备:

  挂图、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拼音王国里最有意思的声母,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三幅图。

  2、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指名说)

  生:一只大公鸡。

  生:一个气球。

  生:一个西瓜。

  (西瓜的特点:切开了。看看象什么)

  二、今天咱们要认识的声母就和这三副如图有点关系

  学习新声母。

  1、(出示:jqx贴在相应的位置)猜一猜它们叫什么?

  2、小组内自学,讨论结果。

  3、汇报学习结果,师纠正,师生共同评价。

  4、编顺口溜:一只小鸡jjj,一个气球qqq,一个西瓜_x。

  三、练习jqx与韵母相拼

  1、出示“鸡、七、西”,学生认读。

  2、评一评,改一改

  鸡七西

  qīxījī

  3、游戏形式练习拼读

  每人拿一个拼音卡片,找找朋友,并把它拼出来。(声母为jqx)

  四、比一比,赛一赛,争做有心人

  1、出示:gǔhúkū

  júqǔxū

  2、你发现了什么?(寻找jqx与ü的`拼读规律)

  3、小结:顺口溜: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

  五、拓展练习

  1、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那些和ü相拼得音节?

  2、仔细观察查字表中的音节,你能不能发现新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和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

  3、能按事情的先后顺序练习说话。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的尾巴能再生的特点。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以及壁虎尾巴能再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壁虎吗?一天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住了,他使劲一挣,尾巴断了,怎么办呢?它到处借尾巴,它借到了吗?通过学习课文你就知道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看视频《小壁虎借尾巴:范读》,听课文范读

  3、边听边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

  4、看完后指名学生回答。

  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借尾巴。

  5、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及生词的音。

  a、学生自己读。

  b、老师检查读的效果。

  (3)读一读带有生字词的句子。

  6、识记生字。

  二、合作交流

  自己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因为课文较长。)

  1、小组内读一读,起到互帮互学的作用。

  2、指小组汇报读。

  (每人读一自然段。)

  通过反复读一是能够把课文读通顺,另外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齐读课题。这课可有意思了,小壁虎有一条长尾巴,它的尾巴和别的动物的尾巴不一样,哪儿不一样?你想知道吗?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个,而且还要知道其它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

  2、请学生质疑,根据情况,有的可以当时解答,有的可等到讲读课文时再去解决。

  二、品读领悟

  1、读全文。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小壁虎借尾巴》请你一边读全文,一边想,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读后学生回答:第3、4、5自然段是写小壁虎借尾巴的。

  2、请你快速读第3、4、5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都是向谁借尾巴,请你在“谁”下面画横线。

  (1)学生边读边画。

  (2)学生回答,你画的是什么?

  (板书,并且出示鱼、牛、燕子的图片。)

  3、学习课文第3段。

  ①指名读这自然段,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②老师出示前三句话,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老师分别出示:

  谁来到什么地方

  它看见了什么

  说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并且充分朗读。在理解“游来游去”时,找学生到讲台来表演,走来走去,以助理解游来游去。同时出示()来()去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以丰富学生的词汇。

  学习第三句话时,老师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

  “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鱼,你的尾巴借给我。”

  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想:哪句好?为什么?(体会到前一句表现小壁虎很有礼貌,用的是商量的口气)。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

  ③小鱼把尾巴借给小壁虎行吗?指名读第四句话。(板书:拨水,同时出示活鱼实物,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小鱼是怎样用尾巴拨水的。)

  想一想:小壁虎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鱼姐姐说话的语气,并让人听出小鱼尾巴的作用。

  ④自己小声读这一段课文,用“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到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按句式说话的练习)。

  ⑤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⑥老师小结学习这一段的方法。

  刚才我们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读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再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什么,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然后查一查,小壁虎为什么没借到尾巴。(板书:步骤:①读,②说过程,③想。)

  4、按照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小组讨论学习。

  ①学生先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学习。

  ②老师检查小组学习结果。

  指名朗读第4段,读出有礼貌的语气。小壁虎有礼貌地向老牛伯伯借尾巴,并且用商量的口气。还要读出老牛者稳重的语气。

  指小组分角色朗读。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

  ③老师出示投影,演示投影片,老牛用尾巴赶蝇子。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④仍然按照“谁来到什么地方,它看见了谁,说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小壁虎向老牛借尾巴的过程。

  5、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

  ①学生自学。

  ②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读课文,能够读出语气。)

  说一说燕子为什么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燕子用尾巴掌握方向就像司机叔叔用方向盘掌握汽车的方向一样。)

  ③看插图说一说壁虎向燕子阿姨借尾巴的经过。

  6、学习第6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

  ①老师小结过渡:小壁虎向小鱼,老牛和燕子借尾巴,都没借到,心里十分难过,后来怎样呢?

  ②指名读第6、7这两个自然段。

  想一想:妈妈的话应当读出怎样的语气?(老练,亲切的语气。)

  妈妈为什么让它转过身子看看?因为小壁虎已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小壁虎高兴地叫起来,应当怎样读?谁能试一试?

  (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能力。)

  (分角色朗读这两段。)

  7、小壁虎又长出一条新尾巴了,它原来的尾巴哪儿去了呢?学习第1段。

  ①指名读这一段:

  操作活动投影片,演示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的情况。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一挣”这个词。

  8、学习第2自然段。

  小壁虎没有了尾巴,这时它是怎么想的呢?(齐读第2自然段。)

  三、看板书总结课文内容。

  四、巩固延伸

  查找动物尾巴的妙用

  五、课堂练习:请同学帮你听写8个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和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4、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刺猬是怎样冬眠的。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读课文。想想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有什么特点。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主要句子,画上线。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找出自然段中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再按事情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解生字新词。

  1、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句子的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读解生字新词(同桌可以分工合作)。

  嗅(xiù)):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刺猬(wēi):哺乳动物,头小,四肢短,身上有硬刺。昼伏夜出,吃昆虫、鼠、蛇等,对农业有益。

  抛(páo):扔的意思。

  靴(xuē):有长筒的鞋。

  扭(niǔ()亮电灯:扭,转动电门的动作。

  扯(chě)不上关系:就是拉不上关系。扯,拉的意思。

  消耗(hào):耗,减损,消费。力量、精神、东西等因使用或者受损而渐渐减少。

  测(cè)量:测,测量。用仪器确定温度、速度、长度、高度、时间等数值。

  地窖(jiào):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如地窖。

  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还读“shèng”,如茂盛。

  刨(báo)花:刨,刨子。刨木料时刨下来卷着的薄木头片。

  摄氏度:摄氏温标的单位。纯水的冰点为0度,沸点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平均分成100份,每份表示1度。这种温标是瑞典天文学家摄尔修斯制定的。

  竭(jié)力:竭,全部拿出。尽最大力量。

  趋(qū)走:趋,赶,赶走。

  嘶(sī)嘶:嘶,马叫。这里指刺猬身体发出的一种近似气体排出时的声音。

  蜷(quán):身体弯曲收缩。

  拎(līn):提着。

  电筒(tǒng):手电筒。

  干燥(zào):燥,缺少水分。没有水分或缺少水分。

  究竟(jìng):竟,出人意料。究竟是毕竟、到底的意思。

  难驯(xùn):驯,让动物驯服。难以让刺猬顺从。

  畜(chù))生:多指牛马猪羊等家畜类。“生”读轻声。这里指刺猬。

  2、纠正以下容易误读的字音:

  “傍(bàng)晚”的.“傍”不要读成“p2ng”的音;

  “当(dàng)天”“当(dāng)球玩”的“当”不要读成“dàng”的音;

  “似(sì)乎”的“似”不要读成“shì”的音;

  “兴趣(qù)”的“趣”不要读成“qū”的音;

  “缩成一团”的“团”,“好玩”的“玩”,“整个”的“个”,都应读儿化。

  3、注意“测”与“侧”,“窖”与“窑”,“燥”与“躁”,“驯”与“训”的区别。

  4、大家说一说,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过冬的,有什么特点。把画下来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教师暂不做结论)。

  (二)按“预习”要求,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明了刺猬是在什么情况下冬眠的和刺猬冬眠的特点。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1、用“一边读,一边想”,加上“一边画”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找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概括自然段段意(没有中心句,自己归纳)。

  第1自然段:九月的一个傍晚,我在葡萄园发现了一只刺猬,决定带回去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2自然段:我把刺猬带回家。

  第3自然段:当天晚上,刺猬喝了牛奶,吃了牛肉。

  第4自然段:一本书中说,冬眠和四季扯不上关系。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

  第5自然段:动物进入冬眠,体温下降,生理机能也一同下降。

  第6自然段:我用别的方法测验刺猬怎样冬眠。

  第7自然段:刺猬要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竭力驱走冬眠。

  第8自然段: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终于进入梦乡。

  第9自然段:半个月后,刺猬睡得真甜。

  第10自然段:第十三周,发现地上有一小滩水。

  第11自然段:我断定刺猬撒了尿。端来的牛奶和牛肉也吃了。

  第12自然段:每隔两三星期,刺猬会醒来一次,吃些牛奶、牛肉,然后继续大睡。

  第13自然段:第二年三月,我把刺猬放到阳光照射的较温暖的车房里,它又活跃起来。

  第14自然段:我把刺猬送回当初发现它的地方。

  2、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

  提示:作者写了一件观察刺猬怎样冬眠的事。是按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束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这样的文章,一般情况下,事情的发生和起因是文章的开头段(不限定一个自然段)。那中间部分就要看事情的发展变化,可分几个阶段,就是几个结构段了。通常看地点的转换或时间的推移来确定划分的标志。

  按照这样的方法先自己分段,再小组讨论后解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我从葡萄园带回一只刺猬,看看它是怎样冬眠。

  第二段(第3~8自然段):我仔细观察气温降到七摄氏度,刺猬进入冬眠。

  第三段(第9~11自然段):我发现冬眠的刺猬,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然后继续入睡。

  3、质疑问难:提出疑问后,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讨论解答。以下词语注释,供课堂参考使用。

  安然:平安,安安稳稳。

  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荡然,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消失。

  例行:按照惯例去做。

  生理机能:身体内部各器官的作用及活动能力。如肺的呼吸,胃的消化,心脏的跳动和血液的循环等能力。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有些动物要冬眠,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二)进一步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好处。做一部分词语练习。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了解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有哪些发现。

  三、教学过程

  (一)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解答问题的句子找出来画上横线,然后说一说,共同明确答案。

  1、有些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课文中说:冬眠不是冬眠,和一年四季也扯不上关系。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作者在观察刺猬冬眠的过程中,发现当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生理上有什么特点?降到十二摄氏度时,生理上又有什么特点?直到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怎样了?以后又有哪些发现?

  (第1题:一般地说,冬眠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体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冬眠的主要原因是低温。

  第2题:睡眠的原因不是低温,因此,冬眠不是一般的睡眠。冬眠是低温促成的。如果你在七月把动物放进冰箱里,它也会冬眠的,要知道,七月可是夏季。相反,就算是冬季,你把动物放到暖和的地方,也不会冬眠的。所以说,冬眠和一年四季扯不上关系。

  第3题:气温在十五摄氏度时,刺猬的胃口还很好;气温降到十二摄氏度时,刺猬用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气温降到七摄氏度时,刺猬进入冬眠。以后,每隔两、三周醒来一次进食,小便;直到第二年三月,作者把刺猬放到比较温暖的车房里,阳光照射到它身上时才醒过来,结束冬眠。)

  4、依据讨论和解答,按课文填空(“思考·练习”第3题)。最后议一议: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刺猬冬眠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清楚地突出了“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这一科学道理。)

  (二)做词语练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选做)。

  1、课文中有两句话,分别用了“即使”和“如故”两个词。按照你的理解,换上意思相同的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你看换什么词语合适?

  ①刺猬睡得真甜,我拿走细刨花,它也没有反应,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

  (就算)

  ②第三周开始,我检查竹篮,一切状况如故。

  (照旧、依旧、跟原来一样)

  2、区分近义词:

  课文使用了“测量、测验”和“减少、减弱”两组近义词,找出它们的原句,看看测量什么,测验什么,减少什么,减弱什么,这几个词在近义范围内相互代替使用可不可以。

  测量刺猬体温(用尺子、容器、温度计等量具确定长度、体积、温度等数值。)

  测验刺猬冬眠(用仪器或其他办法检查验证成绩、状况,如测验数学,技术测验等。)

  减少体力消耗(从数量上减去一部分。)

  减弱生理机能(从气势、力量上变弱了。)

  3、课文写刺猬冬眠,为什么用不同的“睡”形容?说一说。

  大睡(睡得时间较长)

  沉沉入睡(睡得深沉)

  进入梦乡(睡得很熟)

  睡得真甜(睡得很香)

  (都是为了表现刺猬冬眠是深沉的。作者所以用了不同的形容“睡”的词语,是为了避免用词上的重复。)

  4、试说一句话,用上其中一个形容睡的词语,再用其他形容睡的词语替换,看看可不可以。

  5、为了说明刺猬在冬眠时生理机能减弱,作者用了数字的比较和变化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①清醒时每分钟呼吸约五十次

  冬眠时每分钟呼吸至少八次

  有时只呼吸一次

  最少一连几分钟不呼吸

  清醒时和冬眠时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比较之下,有力地说明冬眠时,生理机能大大减弱了。

  ②从低到高层层进展,也可以用“甚至”突出:

  今年夏天气温比往年都高:摄氏三十五六度,三十七八度,突破四十度。

  连起来说完整的句子,用上“甚至”。

  6、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13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看看,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指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词:驯(xùn)良

  矫(jiǎo)健

  蛰(zhé)伏

  苔藓(táixiǎn)

  缨(yīng)

  2、抽查学生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出了松鼠的哪些突出的特点?

  (2)松鼠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三)围绕重点,议读课文

  切入点: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1、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进行发言

  ①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很容易找出答案。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②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多人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从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四)拓展感悟,体会写法

  1、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2、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一、走近名著

  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你知道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吗?(连线)

  《红楼梦》罗贯中,宋江,三打白骨精

  《三国演义》吴承恩,刘姥姥,三打祝家庄

  《水浒传》曹雪芹,诸葛亮,三进大观园

  《西游记》施耐庵,孙悟空,三气周瑜。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人们称为“四大名著”。其中《西游记》是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今天我们所学的《三打白骨精》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在赏读故事的同时,我们要走近作者,感受作者笔下的个性鲜明的人物,感受作者精妙准确的语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说说故事六要素。

  《三打白骨精》一文中,故事发生的时间去西天取经路上的一天,地点一座高山中,人物唐僧师徒四人及白骨精,起因白骨精要吃唐僧肉,经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结果白骨精被打死。

  2、填空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前()次都被白骨精逃脱,第()次终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3、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用三这个数字,事不过三、三顾茅庐……快到课文中找找,有没有和三有关的内容。

  [师板书:白骨精三变孙悟空三打]

  4、小结:这是文学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这样叙述,使故事情

  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三、精读课文

  (一)追溯“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

  1、到课文中找找,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用了哪些计?(美人计),(苦肉计)、(连环计)。

  2、找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出示句子

  “白骨精不胜(非常)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这分明是美人计。

  “山坡上闪出一个……哭着走来”“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的,一个年满八旬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样的动作,分明就是妖精变的!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变成这副模样用的是“苦肉计”也想让唐僧哭,可怜呢。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

  妖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这确实是连环计。

  后人也发现了妖精无心向善的地方,用歇后语的形式,把这妖精的不可言说出来了(课件显示歇后语的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生:白骨精开口——不讲人话。师:张嘴闭嘴都想吃唐僧肉,这哪叫人话呀?白骨精送饭——虚情假意。白骨精的饭食——碰都不要碰。白骨精骗唐僧——没安好心。白骨精骗唐僧——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白骨精三变——诡计多端。

  我们不仅看出妖精每一次变化的精明,也看出几次的先后顺序的精心策划。我看,这哪是变,分明是骗!所以,三变就是三骗!所以不是白骨妖,而是白骨精,这家伙的的确确成“精”了(点题)。你说,这样“无心向善”的妖精该不该打?生:该打,狠狠地打!

  4、说说白骨精的人物性格特点。(贪婪、狡猾、诡计多端)

  其实,不仅从三次描写白骨精变化的句子中感受到白骨精的狡猾,其实文中还有两处比较明显的地方也能看出来。

  出示句子:“白骨精扔下……”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

  着重体会“扔、丢”两词,体会白骨精逃跑的非常快,还故意留下假象,欺骗唐僧,体现它的狡猾。

  白骨精,它用了那么多的诡计,你觉得这对研究孙悟空有什么好处呢?(从白骨精的特征可以衬托孙悟空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正面接触孙悟空。)

  师过渡:下面我们就走近孙悟空,感受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动人场景。

  (二)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

  1、请你找出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一打)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二打)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傅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傅,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三打)

  师:下面,我们再提炼打的三个动作。(劈脸一棒;当头一棒;抡起一棒。)第一次妖精是迎面走来,没想那么多,所以就劈脸一棒。第二次老妇人矮,所以就当头一棒第三次要置妖精于死地,所以抡起一棒。孙悟空在这三打的态度上你发现什么变化没有?(一打急打、二打怒打、三打智打)

  3、细细得再读读这几个句子,你感受到孙悟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机智、勇敢、坚定、本领高强)

  小结:正因为这三变不一样,这三打不一样,人物的形象愈加丰满,作者的描写引人入胜,所以,虽然课文情节类似,但是我们却不觉得重复,反而感觉十分精彩,真是神来之笔!

  (三)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

  1、过渡:孙悟空见妖精当头就打,这引起了唐僧的极大不满。请你找找描写唐僧的句子,读一读,想想唐僧又有着怎样的性格呢?

  2、交流句子,出示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了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但不可再行凶了。”

  3、交流感受

  着重交流:“责怪、这才有些、一口气、喝道、胡说、无奈”体现唐僧为人善良,也体现出他愚钝。

  (四)感受猪八戒的性格

  1、同学们,故事还向我们描述了另外一个主人公的形象,哪一句?

  2、“八戒嘴谗,夺过……”,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

  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诵读吧!(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不避艰险,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来去无踪,千变万化,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火眼金睛,除恶务尽,天下太平

  五、交流《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

  如:打闹天宫;八戒大战流沙河、三借芭蕉扇……

  六、我读书,我快乐。

  课后阅读《西游记》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11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引导学生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松鼠影片,再现课文内容。

  2.看了录像,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3.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也非常喜欢松鼠,在他的.笔下,松鼠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看一看。(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读音。注意读准“玲珑、苔藓、勉强、圆锥”等词语。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布封笔下的松鼠给你什么印象?

  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阅读提示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大家先读一读,勾一勾。(学生阅读勾画,教师相机提出建议。)

  2.依据要求,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可以就你最感兴趣的某一部分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一个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2)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说说喜欢它们的原因,想想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品读有关句子。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自学探究,再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就不同意见进行磋商,并听取同学的独特见解。师生评议。

  五、全班交流,突破重点

  1.阅读文章,抓住要点。

  引导学生从总体入手,在阅读中抓住文章的要点,知道文章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课文各段第一句点名了说明对象,即文章是从松鼠“外形漂亮”“行为乖巧”“性格驯良”三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2.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本课的教学重点。

  (1)设计下列句式引导学生归纳。

  相同点之一:《松鼠》和《鲸》都用了__________的方法,例如 相同点之二:《松鼠》和《鲸》都__________,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设计下列表格,引导学生比较。

  不同之处

  《松鼠》的举例

  《鲸》的举例

  3.再次阅读,总体感受,深入体会。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从总体上深入领会文章,鼓励学生以赏析的态度来深入理解文章,深化对“松鼠”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

  在布封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位著名的博物学家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用 40年时间写出了36册巨著《自然史》,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后可以阅读《自然史》。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22

小学语文教案07-05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

小学语文《鲸》教案02-23

小学语文绝招教案11-08

小学语文绝句教案11-14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太阳的教案11-16

小学语文的优秀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