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时间:2022-04-08 19:22:4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观点,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结合史料进行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百家争鸣的影响,提高合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儒家和道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感受古代学者的思想智慧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难点】

  百家争鸣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孔庙及衍圣公府的图片,提问: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家始祖。

  之后我会进一步追问,那孔子到底有哪些成就才能获得人们如此的尊敬呢?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世界档案》的中百家争鸣的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战国时期,旧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进一步瓦解,新的封建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过渡: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思想领域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其中儒家、道家等学派影响较大,那他们的观点到底是怎样的呢?

  (二)主要学派

  1.孔子及儒家学说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孔子的纪录片,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以历史小记者的身份介绍:孔子的一生是怎样的?

  学生明确:孔子,名丘,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过渡:孔子的一生周游列国,著书立说,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那孔子有哪些思想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呢?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论语》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又有哪些思想主张?

  学生结合史料及教材明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同时在政治方面主张德政,反对苛政;教育教学方面提倡“有教无类”,还提供了很多教学原则及方法。

  教师总结:后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过渡:相对于儒家的积极入世和强调仁义道德,老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那么他的观点又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2.老子和道家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照片和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老子的生平。

  学生明确: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著有代表作《道德经》。

  过渡: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他的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道德经》的'史料节选,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思考: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学生明确: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和民心,强调精神自由。

  教师补充:儒家和道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其他学派也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治国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于是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我们把这种局面称为“百家争鸣”。

  (三)意义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百家讲坛》中百家争鸣的片段,提问: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那么它带来了哪些影响呢?请学生结合视频内容,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8分钟的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它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也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教师补充总结: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采用系统归纳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点。

  2.作业:思考儒家和道家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哪些继承和发展的体现,搜集资料,下节课分享交流。

  四、板书设计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掌握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

  2、学会用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用科学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

  二:教学方法:

  利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思考;

  教师有条理的讲解历史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并给予恰当及时的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重点: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四: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同学们还记得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吗?——(众答:儒家)

  对,那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儒家这一学派,还有其他派别吗?——(众答:有)

  对,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大家可以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的哪两种局面?——(学生:乱,闹)

  那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时代里,诸子百家们到底在闹什么?诸子是谁?百家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在今天的新课《百家争鸣》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8页

  五:讲解过程(板书和讲解)

  百家争鸣——标题

  1、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的定义

  一:定义:

  诸子百家:(子是对人的尊称,诸子指的是孟子,荀子,庄子等人,百家指的是这个时候的学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那了解了诸子百家,同学们知道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吗?有请。。同学起来回答一下,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学生答:不知道或者明白

  好,那下面老师和大家说一下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就是各派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开馆讲学,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产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

  现在老师出一道考题:古代历史上的百花齐放指哪一个历史事件?百家争鸣

  下面我们来说第二个问题,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每个思想的产生都有其相应的背景,在刚刚那句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中,体现了百家争鸣的其中一点背景是什么?(众答:乱)

  对,但是我们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要学会全面的分析,今天我们就从经济、政治、社会三点来分析他的背景。

  下面我们来学习最重要的第三点内容,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请同学们预习三分钟后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三、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

  同学们预习好了吗?同学找到答案了吗?(学生:找到了)好,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成。

  四、分组讨论:

  在诸子百家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个派?最想加入哪一个派成为他们的.弟子?为什么?现在同学们前后两排讨论一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老师走到学生中看学生们讨论的情况,并适当的给予引导)

  同学们讨论讨论好了吗?下面有请。同学起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学生一:我喜欢儒家。)好,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的好,他从儒家的思想,和教育方面的贡献说了他的观点,分析的很全面

  (学生二:我喜欢墨家。)这位同学分析的的很好,他的角度很新,从现代意义的角度,分析了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给我们现代人的影响,还有国家的角度,人才的培养方面。很有见解

  (学生三:我喜欢道家。)这位同学是从现代社会自身的角度看,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是一个功利的,追求自身利益的社会,想一些词就可以看出,走后面,灰色收入、潜规则,社会很黑暗,但是我们可以借古人的观点净化自己的思想)

  (学生四:我喜欢法家)这位同学的观点很好,法律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准则,现代社会的依法治国,从国家的高度看待这思想,很好。

  为什么要组织同学们讨论发表不同的观点呢?就是要让大家学会正确的分析历史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历史现代自身来全面的看待问题、要又新颖。有眼光的学习历史、

  (分组讨论:辩证唯物主义、结合历史现代自身、全面——板书)

  五、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遍这节课的内容,讲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定义,各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重点是表格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熟记。

  六、课后作业

  这节课的课后作业就是复习黑板上的内容,下节课提问、另外一个作业就是抄写表格里的内容)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初中历史《百家争鸣》教案】相关文章:

百家争鸣教案02-17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11-07

初中历史教案15篇07-27

初中历史教案(15篇)08-13

初中历史教案(精选20篇)12-09

初中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02-08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初中历史教学心得左右05-05

初中历史教案最新范文模板2021优秀02-14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