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24 19:28:5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15篇)

小学语文教案1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4、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投影出示字词。

  2、组内交流说发现。(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1、说说每组的两个词是什么关系。(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

  (三)是“我会读”。

  “我会读”是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1、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鲁班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和想法。

  4、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1、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二、展示台

  1、导语: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生交流。)

  2、展示: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内容不限)

  3、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

  4、总结: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原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5、为此专题办个展览。

  作业布置:搜集李白与杜甫的相关资料。

小学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含义。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好梦成真、阻隔、邀请”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早上你是怎么来学校的?生汇报。

  师:那么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出门时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吗?生汇报。

  哦,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对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远行靠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远行靠什么》。 2、“远行”是什么意思呢?

  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听人类交通工具发展史呢?

  二、播放课件,听课文的录音

  三、读课文

  听了这篇文章后,你都听懂了什么?(生汇报)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呢?

  四、默读课文

  可以默读课文,也可以大声自由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将自己不认识的或不熟悉的词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并且用心记一记。生汇报字词的学习情况。可以讲识字方法,也可以给生字组词。

  五、再读课文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抄写两遍。

  2、课下搜集有关交通工具发展史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边听录音,一边观看图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远行靠什么》这篇文章。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你们想不想听听别人朗读这篇课文?好吧,那就认真听!请同学们告诉我,我们在听朗读时该注意些什么。

  2、播放光盘上的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二、结合录音朗读的内容,对照课文,自主合作完成表格。

  1、师:这录音上的朗读读得这么好,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听吗?(引导学生读课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读。)还等什么!赶快拿起你的书,大声地读吧!不过,老师这里有一个任务,就是用笔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上横线。记住,一定是先读完一遍,再划。

  2、生汇报表示时间的词语,师板书,画出表格。

  3、师:哦,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不完整的表格,你们愿不愿意帮老师把它填完整呢?

  4、四人小组合作,将表格填完整,师及时板书。

  5、一边轮流派小组代表汇报,一边引导学生朗读。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注意“天涯海角、川流不息、好梦成真”这几个词语的教学。

  ①火车满载着乘客在大地上奔驰,轮船把人们送到天涯海角。

  ②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军舰在大海上巡逻,快艇疾驶而过。

  ③千百年来,人们幻想着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飞机使人好梦成真,人们可以不受高山大海的阻隔,自由地飞到世界各地。

  6、齐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人们还会发明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三、小结并讨论: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

  1、讨论: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

  2、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交通工具发展史,从课文中我们知道正是因为科学家们的努力探索,所以我们人类才会走得越来越远,希望同学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四、作业(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一堂课的学习多么紧张啊!那我们来做个识字游戏,怎么样?

  播放教学光盘上的课件,玩识字拼图的游戏。

小学语文教案3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根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激情·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4

  问:小学语文教案怎么写?

  答:一个完整的教案之中,以下这几点内容缺一不可。初学写教案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坚持写一段时间就会得心应手了。

  一、确立教学目标

  一篇完整的教案必须要有教学目标,所谓的教学目标就是你这一课要达到什么程度。在写教案之前这一点一定要考虑清楚,确立目标之后才能往下进行下一步。

  二、确定重难点

  教学重点就是你本节课必须完成的目标,而教学难点就是相对来说不容易达到但又要求达到的`目标。这两点一定要区分开,以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侧重。

  三、设计导课

  导课指的是你如何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之中,导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激趣性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复习旧知识导入法等等。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课文内容的导入形式来进行导课。

  四、讲授新知识

 导入新课之后就开始讲课啦!这也是上好一节课的点睛部分,我们必须根据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好好设计这一部分。

  五、进行总结

  课文讲完之后就要收尾了,这时我们需要用一段话来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总结,这个总结称之为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5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 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 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 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 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天马

  构思奇妙 后蹄踏飞燕 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平衡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的:

  教学的指导思想:贯彻新课程标准,努力实现三个维度目标。

  理论依据:生本课堂教学理念,信息科技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整合,以及情景教学理论在课堂中得以体现。

  设计特色:本节课在设计时,多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质疑,思考,特别是多媒体的使用,创设了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

  教材分析:

  1.分析纲要、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字词,学会句的运用,培养说话,写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教授阅读分析课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英雄的爱国情怀的敬仰之情,培养“先天下后小家”的远大理想情怀。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导入部分:导入是激发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本课我以“短、频、快”的方式导入课文;

  初读课文:此读为初读,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但不读顺,难以进入精读课文;

  精读课文:详细理解字词句,练习说话,进行语言训练,进行朗读指导,甚为重要。

  3.分析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初中教材显然内容更多,而本课则短小精悍,符合小学生阅读量。

  在理解课文时,小学生的理解,不需要像中学那样深刻。而且老师要把一些很深奥的道理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小学生更易理解,所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学生情况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一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但是和高年级学生比,还差很多。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可能会不认识课文中的一些字,无法读顺课文;‘

  学生可能不理解一些字词的意思;

  学生可能不能流利地说一段话。

  对于英雄,可能感觉远一些,难以激起共鸣。

  3.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

  可能采取的策略:谈话策略,情景策略,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洪、制、治、严、紧、因、事、劲、终;

  描写生字:洪、哭、因、终

  2、理解:凶猛、灾情严重、三过家门而不入;

  3、通过说话练习来进行语言训练;

  4、朗读指导,感受禹的英雄形象;

  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感受禹的英雄形象;

  2、理解题目: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学策略与手段:

  主要教学模式:启发教学模式

  主要教学策略:有效提问策略,情景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课文,读熟课文。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备课,多媒体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教室里贴有名人的画像。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补充板书:三过家门而不(rù)(入)

  指名写;区分:“入”和哪个字很像?区别在于哪里?

  (“入”和“人”的区别)

  说明:“入”虽然不是生字,但是和“人”很容易混淆,在课题中强调其书写,也是一次强化训练的机会。

  2、揭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置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解决问题1: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禹)

  (1)介绍禹:出示大禹图,这就是治水英雄——禹,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我们可以说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禹)

  填空:( )的( )

  (2)解决问题2: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治水)

  (3)迅速浏览全文

  思考:为了治水,禹( )

  说明:此处设计的填空练习,答案不是的,但老师把三个课文中能找出的答案全部备到,学生说一个,随机点出一个,通过三次不一样的填空,让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初步了解了全文大致内容,也体现了语文答案的灵活性。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1节

  (1)教学:洪:拼音部首歌;三点水多表——水,三点水的字有哪些?

  指导写字:(提醒:三点水写成一条弧线;)

  (2)让我们一起感受洪水的灾难。(媒体:洪水影片)

  练习:( )的洪水

  (3)指导朗读:(凶猛的)洪水

  (4)说话练习:当洪水扑向村庄的时候,我仿佛看到;听到。

  (5)是啊!引读:古时候,我国黄河一带经常发洪水。老百姓有的被淹死,有的逃到洪水包围的小山上。

  (6)这样的画面可以说是“灾情严重”,板书,灾情严重,小手跟写“严”注意“点”“撇”的方向;重点笔画书空,注意“点撇”的方向;同座位手心写“严”

  说明:“灾情严重”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比较难理解,结合影片,联系文本,让学生感受灾难的同时,告诉他们,这就是——灾情严重。这样的解释就足够了。

  2、学习第二、三节。

  过度: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1)引读:为了治水,新婚不久,就领着大军出发了。

  后来,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儿子。一天,禹路过家门,正巧听到孩子呱呱的啼哭声。

  备:多音字:(gu gu gua gua ) (学生读错的情况下写在黑板讲解一下)

  (2)默读第3节,思考,填表:同行的人怎么说?禹又是怎么说?

  (3)交流句子:(读句子)

  同行的人怎么说(横线)禹怎么说(浪线)

  第一次“禹,回家住几天吧!”“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

  第二次“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我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治水呀!”

  (4)教学:紧:拼音;拆字游戏;扩词:什么紧?

  因:提示:拼音:整体认读;前鼻音(读);书空;笔顺规则;

  事:拼,开火车读;电脑老师教写字;组词游戏:我说事——“事情”的事,我说事——“国事”的事

  说明:生字教学采取“分布”和“集中”两种形式。前面的“严”字等是随文识字,在这里,第三节中的几个生字集中起来教学,又是一个“小集中”。“集中识字”还是“分散识字”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指导朗读

  A、读出“!”的语气

  B、加上提示语:找找禹的动作,神态。分别导读。

  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

  指导1:这是禹的——动作,谁来表演一下?(表演)为什么不停下来说话?(他要赶快治水!)时间紧迫,他心里着急啊!谁来读?

  禹摇摇头,郑重地说:“我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治水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指导2:郑重——(近义词)认真,严肃;谁来郑重地说?加上你的动作和表情好吗?

  分角色读:同行的人女生扮演,男生扮演禹,旁白老师读;(书捧起)

  (6)引读:后来,禹又两次路过家门,他都顾不上回家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横线上怎样填?

  媒体出示:第二次,禹又路过家门口,他。

  第三次,禹再次路过家门口,他。

  (备:“都”字说明了第二次、第三次的情况是一样的!)

  说明:此处点出一个“都”字,展开了补充句子的练习。正是对文本的关注,关注作者的`表达,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用“都”这个词。

  (7)解决问题3: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什么意思?

  现在你能解释一下课题的意思吗?而:却;入:找近义词——进(指名)

  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天当中吗?一个月?一年?15年!(板书:15年)你们几岁?15岁,你快上高中了!15年,禹没有回过一次家!

  (8)问过没有,当你出生的时候,你的爸爸在哪里?

  我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他( )。

  我不喜欢这样的爸爸。因为他( )。

  (9)师引领:你当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但你埋怨父亲,老师也很能理解你,但你要知道不是父亲无情,而是————

  填空:禹不是无情,而是

  (板书)不因家事而误了治水

  (10)“治水”是什么事?(国事)

  (板书)不因家事而误了治水(国事)

  (11)指导朗读(升华)

  说明:这篇课文人物语言并不多,但怎样通过简练两句话来凸显英雄高大形象,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安排。短短两句话,安排了4次读。一次比一次语气强烈,一次比一次感情更升华。

  3、学习第4节。

  (1)引读第4节。

  (2)教学:劲:拼音部首歌;怎样记?

  终:读准后鼻音,怎样记住“终”?

  那这又是什么zhōng?

  比一比,再组词;终( )

  中( )

  (3)1治:你来读?——这是整体认读音节,读准“翘舌音”;

  2教学:制:课文里有一个“治”的同音字;一起拼,它的部首却是什么?立刀旁怎样写?左边怎样写?这是什么制?(制服)

  (4)我们来做个选字填空;

  为了(治制)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努力,洪水终于被(治制)服了。

  小结:“治”强调治水的过程和动作,而“制”强调其结果。

  说明:其实“治制”两个生字在课文一开始就出现了,但并没有急着去教,只是在课文中读准字音,而到课文第4节,才分析字形,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字义,实现识字教学“分步走”。

  (5)图:安居乐业的乡村图

  想象说话:洪水制服后,你又仿佛看到;仿佛听到。

  说明:此处的说话练习同第一小节的说话练习只有一字之差——“又”,不仅是一个说话练习,更是让学生感受到洪水制服前后的鲜明对比,从而感受人物形象,在结构上首尾呼应,很完美。

  四、拓展

  当禹回到家,是怎样的情景?

  禹( )地说:;儿子( )地说:;妻子( )地说:;

  五、结语

  出示图片:师述:像禹这样的人民英雄还大量存在着,鲜活着。在抗洪抢险中,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们很多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让我们向英雄们表达我们最崇高的敬意:读:你们辛苦了!人民感谢你们!

  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板书:不因家事误治水(国事)

  15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终( )治( )事( )

  中( )制( )是( )

  2、按要求写句子

  禹又两次路过家门,他都顾不上回家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横线上怎样填?

  第二次,禹又路过家门口,他。

  第三次,禹再次路过家门口,他。

  3、想象写话

  当禹回到家,是怎样的情景?

  禹( )地说:;儿子( )地说:;妻子( )地说:;

  【教学评价】

  在教学活动中,你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哪些方面?采用哪些评价方法和评价尺度?请列出

  评价:

  1、字词掌握情况,重点字的字形,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口头答题,也可以书面作业检查;

小学语文教案7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见过蚂蚁吗?

  2、今天,老师就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和蚂蚁有关的故事。(贴蚂蚁图)

  3、板书课题:16、蚂蚁和蝈蝈

  4、指名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第二个"蝈"为轻声。

  5、读了课题,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个故事里不止有可爱的小蚂蚁,还有蝈蝈。(贴蝈蝈图)

  蚂蚁和蝈蝈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小朋友打开书自身借助拼音把课文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同学自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把字音读准;词要连读;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

  (1)指读生字词和难读词句:

  粮食 纳凉 装满 洞里 神气

  躺在 躲到 自由自在

  (2)指读难读句子:

  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3)分自然段朗读。

  这个故事真有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

  (1)这是什么季节?(夏天)你怎么知道这是夏天?

  板书:夏天

  (2)太阳怎么样?(太阳火辣辣的)

  (3)夏天,天气这么热,太阳火辣辣的,小蚂蚁在干什么?(劳动)

  这么热的天,小蚂蚁在忙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2、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3、提问:

  (1)这些小蚂蚁在忙什么呀?(搬粮食)

  板书:搬粮食

  (2)你读了这一自然段之后,你觉得小蚂蚁怎么样?(爱劳动,不怕吃苦)

  (3)你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来的?(背、拉、满头大汗)理解:满头大汗

  4、指导朗读:

  (1)夏天,太阳火辣辣的,天气真热。这群勤劳的小蚂蚁还这么爱劳动,在搬粮食,个个干得满头大汗。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这些小蚂蚁吗?那么,小朋友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自然段?(喜爱的语气)

  (2)下面,先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老师在读的时候突出了哪些词,来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

  (3)同学练读。

  (4)齐读。

  火辣辣的太阳下,小蚂蚁在搬粮食,我们再来看看这时候蝈蝈们又在干什么呢?

  (二)第二自然段:

  1、女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

  (1)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火辣辣的太阳下面搬粮食,都笑蚂蚁是傻瓜。

  (2)蝈蝈为什么笑蚂蚁是傻瓜?(因为,它们觉得,蚂蚁大热天里还在干活,不知道享受,真是太笨了。)

  蝈蝈笑蚂蚁是傻瓜,不知道享受,那蝈蝈是怎么享受的,我们来看看图。

  3、看图

  (1)描述图。("他们躲到大树下纳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板书:树下纳凉

  (2)什么叫做"自由自在"?

  4、指导朗读:

  (1)小蚂蚁在努力干活,可是,蝈蝈却讪笑他们,自身还躲到大树下纳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蝈蝈这种自以为是的语气。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突出"有的……有的……"、"满头大汗"这几个词。

  (2)同学练读。

  (3)指名读。

  转眼,夏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小蚂蚁是不是真的是傻瓜呢?

  板书:冬天

  (三)第三自然段:

  1、看图:

  (2)蚂蚁在做什么?(吃东西,烤火)

  (3)蝈蝈又怎么样了呢?(冷得发抖,很饿,还有的哭了)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3、提问:

  (1)谁来告诉老师,这时候,蚂蚁怎么样?(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

  板书:洞中过冬

  (2)那么,小蚂蚁为什么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呢?(因为,蚂蚁夏天准备了粮食)

  (3)那蝈蝈呢?(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板书:又冷又饿

  (4)蝈蝈为什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夏天它们没有准备粮食)

  (5)假如你是蝈蝈,你这时候会怎么想?

  蝈蝈很后悔夏天没有准备粮食,那我们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

  4、指导朗读:

  (1)小朋友自身来试一试。

  (2)齐读。(指导突出词句)

  (四)总结:

  蚂蚁和蝈蝈的故事说完了,小朋友你们喜欢谁?为什么呢?

  四、教同学字:(冷、歌、汗)

  1、指读生字。

  2、组词。

  3、你怎么记这个字形?

  4、书空。

  5、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范写。

  7、描红。

  8、《习字册》。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的特点,并感知描写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预习课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哪些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为什么?

  2.今天我们要随着作者章武去认识一位普通的老人,这个普通的老人有一份非常普通的工作——扫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

  (板书课题,齐读)

  扫路人也就是清洁工人,他们为了人们能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这位扫路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文章,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能读出感情来就再好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刚才又读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出示三组词语。

  扫帚宿鸟打量扑棱棱

  精瘦褪色黝黑瘦削豁达开朗自在悠闲炯炯有神

  飘飘悠悠层层叠叠顶天立地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2)指名读第一组,大家看看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一个多音字)你能用另一个读音组个词吗?

  (3)指名读第二组词语,这组词语在文中都是写谁的?(扫路人)文中的扫路人给你怎样的印象?(例如朴素、健朗、精瘦等等)

  (4)指名读第三组,这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天游峰)你读懂这些词了吗?说说你的理解,也可以用其中的词语来说一句话。

  (5)齐读这些词语。

  三、初步认识天游峰:

  1、文中开头就说“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那么天游峰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3、出示句段1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峰,心里好不得意。

  (1)自由读读这段话,用笔圈出表现这座山峰的特点的.词语。把你所理解的天游峰的特点就写在字词的旁边。

  板书高、险、窄

  (2)指导朗读:那么高,那么险,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谁来试一试。评读,再指读,齐读。

  4、出示句段2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你又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集体交流。

  (2)指导朗读。

  5、(1)这么高,这么险,这么陡峭的天游峰,让我们来亲眼看看她的雄姿。

  (出示组图,并配乐朗诵介绍天游峰的语段)

  (2)看了图片,听了老师的介绍,同学们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说观感)

  (3)再读两组句子。

  6、天游峰高大,险峻,从古到今,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浏览后留下了许多的诗文。

  (1)出示三组诗句和一句名言

  天游峰

  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徐霞客

  武夷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 ——郭沫若

  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刘白羽

  (2)自由读,看看你能读懂那句诗?

  (3)齐读,要求读出雄伟,读出赞叹。

  四、二识天游峰:

  1、在我们和“游客”的眼中,天游峰是如此的——高、险、窄,充满着挑战,而在这位扫路人的心中,这又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他又是怎么形容自己的工作的呢?再次浏览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句子。

  2、出示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师:“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天游峰是如此的秀丽、险峻,扫路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此峻秀的天游峰让他忘却了一切的疲劳与辛苦,真是累在脚下,乐在心头啊!

  (2)板书:好山好水指导朗读。

  3、过渡:可这位扫路人毕竟是七十来岁的老人了,也该早点退休了呀!是这么让他执意要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这座山呢?一起来看这段话。

  4、出示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是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是什么让他执意要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这座山呢?

  (2)师:老人舍不得天游峰的,是雪花泉的水、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是清爽的空气、是花鸟作伴。仅仅是这些吗?还舍不得什么?(天游峰的云霭朝霞、络绎的游人……)

  老人对天游峰有着一种怎样的情感?(依恋不舍、像自己的母亲……)

  板书:不舍指导朗读。板书:一生依恋

  五、总结全课:

  作为一位步履匆匆的游客来说,天游峰留给我们的是美丽的景色、陡峭的山峰,而作为一位与山为伴的扫路人来说,天游峰留给他的,是好山好水,是无尽的乐趣,是相依为伴的情感!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下走进扫路人的内心世界,去感悟他的精神品质。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设境体验,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2.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夏衍的散文名篇文章先通过两个故事说明世界上气力大的事物是种子,它们“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突出种子超越一切的力量接着,又通过人们常见的竹笋的成长、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顽强不屈的生长现象,进一步突出不可抗拒的种子力量之巨大,从而揭示这种力量的真谛——顽强的生命的力,“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不畏艰辛、无比坚韧的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阅读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学法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草是一种最平凡不过的植物,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却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它,你能说出哪些与草有关的诗句?小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背景下,野草的形象是不同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要通顺然后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我知道了种子的力超越一切,它能把人的头盖骨完整地分开,这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为了钻出地面,克服了很多困难,这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力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你们真会读书你还有什么疑问?(种子的力为什么这么大?小草的生命力为什么这么强?)

  现在我们就一起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和夏衍进行对话。

  三、聚焦重点,深入悟读

  (一)聚焦种子的力大

  1、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浏览课文1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种子力大?

  2、交流汇报,板书力大。

  品读重点句(一)出示: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师: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体现种子的力大?

  生:超越一切(板书超越一切)

  师:文中种子的力超越了、、你想一想,它还超越了(石头、瓦砾、野火、狮子)

  谁能读出这个句子的力量大

  生1.读生2读

  师:读过这个句子,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吗?

  生:究竟小草是怎样超越一切?它为什么要超越一切?

  师:同学们真善于提出问题

  (二)聚焦“不可抗”读出精神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从文中找出答案

  师:究竟小草是怎样超越一切?

  生:自读汇报交流。

  出示: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一种什么力能使种子超越一切?

  生:不可抗。

  师:你能找出表现小草不可抗的力的动作词吗?

  生:从“透”、“钻”、“挺”、“掀翻”看出来!这些词能看出:小草被压在石块下面,冲破重重阻力,从狭窄的石缝里,掀翻压在它身上的石块,曲曲折折地生长出来,所以说种子的力是一种“不可抗的力”,外力无法阻止的力(板书不可抗)

  师:谁能读出种子的力是不可抗的?

  生1读。

  师:谁比他读得更不可抗。

  生2读。

  师范读。

  师:老师把这3动作词换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样换了好吗?为什么?

  生:不好!“透、钻、挺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这段话。

  师小结:可见用词好坏对文章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作文中也要注意词语的用法。

  师:小草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抗争、直到挺出地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一段视频(搜索百度视频“种子发芽过程”

  师小结:一粒种子的力量居然能把石块掀翻,力量之大,真是不可抗啊。

  师:小草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再想象一下,除了这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结果如何?(冰冷的土地、寒冷的冰层、缺少水分、黑暗、路人的踩踏、大火的燃烧……)

  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师:是的,请同学们接着我的话反复读读这段话:作为一棵小草不管大雪纷飞,它必定要读。

  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不管电闪雷鸣,它必定要读;

  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不管狂风呼啸,它必定要读。

  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小结:作者写的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小草这么柔嫩的外表在生长过程却能超越一切,这种不可抗的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

  (三)聚焦“生命力”情感升华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力?

  生:顽强的生命力;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的力;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边讲学生边板书)

  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谁能把它概括出来,到底是的力、的力、的力。

  师:让我们自由读这一段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生:“长期抗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加引号?

  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学生介绍资料。

  师:谁明白抗战的意思?(抗日战争)

  师:文中是不是在写小草在长期抗战?

  生:不是指的是广大抗日民众(板书人)

  师:让我们齐读第七自然段,想想还会是一种什么力?

  生:无比坚韧的力,不畏艰辛的力……。

  师:是的,作者借种子超越一切的力来说明生命力是不可抗的,以此来启发和鼓励人们要看到和相信自己的力量,坚持抗战,争取最后的胜利

  四、课外拓展

  师: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会像小草那样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与失败,这时我会

  五、总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必须要用野草顽强不屈、不可抗、能屈能伸的进取精神鼓舞着我们不畏艰辛、奋然向上,争取更大的成绩不仅文学家赞美小草,就连音乐家也来赞美小草,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小草》这首歌。

  布置作业:利用互联网搜索了解更多不畏艰辛、奋然向上的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野草(人)

  顽强的生命力

  超越一切“长期抗战”的力

  的力是一种能屈能伸的力

  不可抗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任务,都从学习识字、学习简单的加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介绍作者(课件)

  3、引入: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部分

  1、找到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讲的故事部分(第5—10自然段),快速的轻轻读一读,想想,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师是一位讲故事高手?

  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组织讨论:

  A、问: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

  B、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入迷?

  C、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

  ②小结过渡

  一首小诗就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我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A、“门下受业”是什么意思?(跟老师学习)这是个什么句子?从那里看出的?(比喻)

  (明确这是个比喻句,重点词语是“春雨点点入地”)

  B、都是些什么故事?从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C、小组讨论:田老师讲故事和“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

  (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

  作者为什么要用“春雨”来比喻呢?闭上眼睛想象:当种子受到春雨的滋润会是怎样的情景?它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感受作者内心的舒畅、欣喜以及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个别朗读句子将作者的舒畅、欣喜、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D、田老师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三、研读课文感谢老师部分

  1、正因为这些,当我功名成就,衣锦还乡的时候,看到我阔别四十年老师,我还像小学生一样向老师鞠躬。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2.师:回到现在,作者再次看到田老师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

  生:感激之情

  3.(师白):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了。)

  2、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

  老人家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出示)

  (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意思。

  (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3、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

  (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

  (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句话大家来读读,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

  (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

  4、感情朗读

  ——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流淌于笔端,写下这样一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板书: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5、刘绍棠认为,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所以一直以来在他的作品里有很赞美老师的话,让我们来轻轻吟诵吧——(大屏幕出示)(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四、小练笔:写几句表示祝福和赞美老师的话。

  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他的恩师念念不忘。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也有难忘的老师,请你写几句话向老师表示祝福或赞美。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真是师恩难忘啊!有一天,当你长大成人,面临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正是由于当年的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于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定了你今天的选择。当然,有句话说得好,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走进门后,想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六、朗诵诗歌:感谢您,老师!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够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间故事生动地讲给别人听。

  2.在讲述民间故事时,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重点)

  3.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

  教师准备:

  单田芳的评书《温酒斩华雄》的视频。

  学生准备:

  搜集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本单元中我们读了《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这些民间故事生动、有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你还了解了哪些民间故事?

  生1:我上网找到了《白蛇传》。

  生2: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流传很久的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生3:我听过一个民间故事,叫作《田螺姑娘》,非常有趣。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开个民间故事会吧。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查学生对民间故事的了解情况,为新课做准备。

  二、方法指导,学讲故事

  师:在讲故事时,我们除了要把故事的内容讲清楚,还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如何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呢?例如,织女和牛郎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我们如何把这个情景讲生动呢?

  生1:可以加上他们见面时的对话,说一说两个人当时都说了些什么。

  生2:可以加上牛郎和织女见面时的表情、动作。

  生3:可以把织女穿的纱衣是什么样的,具体描述一下。

  师:原来适当添加人物对话,细致描绘人物形象,都会使故事更生动、更吸引人。同学们真是讲故事的能手。再想象一下,如果讲述王母娘娘知道织女偷偷跑到人间,与牛郎结婚过日子时的情景,可以有什么好办法把故事讲生动呢?

  生1:可以想象王母娘娘当时愤怒的表情,讲述和模仿出来,让听众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情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2:可以一边讲故事,一边做一做王母娘娘当时的动作,把听众带入到故事情境中,仿佛自己就在现场一样。

  师:在讲故事时,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真是好方法。我们来看一看著名评书大师单田芳是如何绘声绘色讲述故事的。(播放单田芳讲述《温酒斩华雄》的视频)

  师: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生1:当讲述到人物角色的语言时,可以模仿人物说话的口气,听起来惟妙惟肖。

  生2:讲述故事时,面部表情也要和故事情节紧紧相关,使人觉得讲述者既是讲故事的人,又仿佛是故事中的人。

  生3:加上恰当的动作,一下子就牵动了听众的心。

  师:是呀,看来要想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

  设计意图:共同交流课文中的两个情节,寻求讲故事的方法。以课文为例,进行方法指导,为独立讲故事做好铺垫。同时观看视频,更直接地领会讲故事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交流评价

  师:我们先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故事。在听别人讲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认真倾听别人讲故事,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

  生2:可以一边听一边想,哪些地方可以讲得更生动、更吸引人,等对方讲完故事,给他提出合理的建议。

  生3:可以学习别人讲故事时表现出来的优点,学习好的讲故事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讲一讲这个故事,听故事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听完故事后,给讲故事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再推荐代表在全班讲,参加“故事大王”的评选。

  (生在小组里讲故事,生生之间进行评价)

  师:请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到前面来讲故事。

  (生讲述《孟姜女哭长城》)

  师:听了这位同学讲述的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她讲的这个故事很生动,我被孟姜女坚定不移、坚贞不屈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如果她能把孟姜女在寻找丈夫的过程中遇到的艰辛,如经历了怎样恶劣的天气,又渴又饿时的表现再展现出来,这个故事就会更感人了。

  师:你真善于倾听,能够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同时又在细节上提出建议,很好。

  生:孟姜女哭时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讲故事的同学可以适当地描绘一下这些表情和动作,会让听故事的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你真棒!想出了具体的办法。还有想讲故事的同学吗?

  (生讲述《田螺姑娘》)

  师:听了这位同学讲述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1:这个故事讲得很精彩。特别是谢端寻找田螺姑娘时与蚂蟥精的对话,他模仿了说话人的语气,使人听得很入迷。

  生2:他把一些重要的细节讲得很细致。如田螺姑娘的模样,田螺姑娘做饭时的情景,这些细节使这个故事更有吸引力。

  师:掌握了这些方法,故事讲述起来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

  (小组代表继续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在小组里讲故事、学生代表讲故事的环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学生代表讲述故事时,通过师生评议,再一次巩固讲故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故事真是精彩!这些民间故事是口头相传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让我们继续去搜集这些故事,把这些故事生动、形象地讲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鼓励学生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中,学生讲故事的兴趣较为浓厚,能够乐于去把自己了解到的民间故事讲给别人听。同时,在经过方法指导后,出现了非常出色的“故事大王”,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方法,绘声绘色地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故事的同学在感受到民间故事的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掌握这种方法。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情感与体验:在演唱表演中,学生能够体会歌曲中旋律美、歌词美,学会创造美。由此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讲、唱、演相结合互贯通,提高学生音乐的听觉、演讲、歌唱、表演的综合能力。

  重点: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难点:

  0353|0512|

  教学过程:

  交流互动——发现美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美丽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并能够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一、图片导入——感受美

  让学生感受各个不同家乡的美。

  师: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个不同的家乡美,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美。)

  揭示课题:

  《我们的田野》

  二、学唱歌曲——体会美

  1、朗读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学生交流)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体会歌词美。)

  2、教师范唱,学生找出难点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唱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找出难点:后半拍唱:0353|0512

  突破难点:先将“0”先唱成“空”作辅垫。即0353,熟悉后,去掉“空”字,按休止符正确的练唱。比比谁唱得更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A跟琴演唱一遍

  B分六小组自学歌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才华,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随伴奏轻声演唱

  巩固歌曲:分小组唱、个人演唱、男女演唱——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成就的评价与总结,学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互相学习,学会如何评价,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歌曲的处理

  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唱好它呢?

  生: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三、拓展知识——创造美

  欣赏郝歌歌舞《非洲我美丽的家园》

  郝歌用他的歌声,舞蹈表达自己家乡的美,请同学们也用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是画画来表现自己家乡的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设计意图: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美丽的歌曲《我们的田野》,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发现美,感受美、体会美、创造美,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离开教室吧!

  播放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离开教室。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出示图片)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评价: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②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③真是“惟妙惟肖”。)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巧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8、齐读:这段话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很有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出示)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上下文之间起什么样的作用?

  (2)这句话的前半句概括的第几小节的内容?后半句呢?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过渡句可以使文章前后连接自然、流畅。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壁画的特点是——宏伟瑰丽。

  2、齐读,这句话中哪里写出了壁画的宏伟?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听起来很大,但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它大概是一百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有人说,如果把壁画全部排列起来,有二十公里那么长,可见,敦煌壁画是多么宏伟呀!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用心读,大胆想,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先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很会读书,真的把文字读成了鲜活的画面,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西方学者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概括地写了壁画的内容——引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5、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4)评价: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她。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壁画上的飞天和同学们想象中的飞天一样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飞天视频)

  教师引说: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个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同学们,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描写飞天,句中用五个有的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姿态,句式非常整齐,而且描写飞天形象用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也写一写飞天。就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个正常,写两个超常,如果能写出三种,那就太超长了!

  (2)指名交流。

  7、同学们笔下的飞天,和莫高窟飞天壁画一样,姿态万千,优雅柔美。

  师引读——看着这些??

  四、感受藏经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敦煌彩塑神态各异,敦煌壁画宏伟瑰丽。游览莫高窟,有一个洞窟是必须要去的,这就是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事实上,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黑咕隆咚的小洞,里面一无所有,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到这个小洞前看一看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节,你能找到理由吗?

  2、指名交流。

  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板书:藏品丰富)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一个曾字,你读出了什么?

  3、是呀,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如果把这六万多件文物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资料,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朗读文字)

  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4、是呀,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小节。

  五、总结全文

  敦煌文物的散失,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她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当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让我们自豪地读————(出示第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

  18、莫高窟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

  藏经洞藏品丰富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词,分层理解部分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朗读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生自由谈喜欢的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那种动物?

  师:看来,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你知道吗,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经过仔细观察,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2、欣赏丰子恺《白鹅》图,了解“鹅”字的衍变;出示课题。

  师:这是的画家丰子恺老爷爷(课件,)请欣赏他画的鹅,(白鹅画)仔细看看。

  师:这是鹅字的另一种写法,大家看,人骑在鸟身上,太不公平了,现在废除了。变成左右结构,人和动物平等相处,真好。

  师:丰子恺爷爷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也叫《白鹅》,(师板书),今天我们就走近

  这只白鹅。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走近白鹅

  1、初读课文

  师: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大家把书翻到63页,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默读课文,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师巡视提醒:注意呀,课文里藏着金钥匙,它总的告诉我们丰子恺爷爷喜欢白鹅什么,爱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找到。

  2、从中心句、过渡句入手,理清脉络。

  师:说说看,你们找到了哪句话?

  (1)生1:“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谁也找到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你读懂作者喜欢白鹅什么?

  师:真会读书,文章围绕白鹅的“高傲”来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是文章的中心句(点击课件)。

  (2)师: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师:从中你读懂作者喜欢鹅的什么?你们真会读书。我们一起看书,发现了吗,这句话的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的…。,生齐,(出示中心句),后半句引出课文的第三、四、五段,提示高傲表现在哪三方面呀?板书:叫声、步态和吃相。它像一座桥,前半句承接第一自然段,后半句引出下文的内容,这段话就叫过渡段。

  师:我们读书时,可以先找找文章里的中心句、过渡句、过渡段。有了它,就能帮助我们更快地理解课文,这是阅读的金钥匙。

  3、学习生词,整体把握。

  师:哪个小组来开火车读一读。全班小朋友读一读。

  师:预习得不错,做个游戏吧,大家对照课文,想想这些词分别描写白鹅哪方面的,帮助他们找找家,谁来把词语送回家。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课文围绕鹅的“高傲”来写,高傲表现在姿态中,…。。高傲更表

  现在叫声中:……;高傲表现在步态中……高傲表现在吃相中:……

  (点击课件白鹅图)通过读书,这只白鹅慢慢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三、品读课文,走进白鹅

  1、初识高傲

  师; 再认真看画,对照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大作家用哪些语句描写图上的鹅?

  师:这姿态,给丰子恺爷爷的第一印象是?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如果他这么说,“一个高傲的动物。” 请大家比一比哪句好,好在哪儿?

  生交流。

  师:好,现在老师来读,你们留心少一个好字,多一个好字,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好”字融进了作者对白鹅的喜欢、欣赏。这个“好”字用得真准哪,让我们把作者喜爱鹅的情感读出来。生读。

  2、欣赏高傲

  (1)欣赏高傲的叫声:师:欣赏了鹅的姿态,我们再来听听鹅的叫声吧,再读词语。我们把它们送进课文读一读,大声读第三自然段,白鹅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叫?

  (2)读中感受白鹅的尽职,感悟作者喜爱之情。

  师:听过鹅的叫声吗,谁来叫叫?师:厉声叫嚣、引吭大叫是怎么叫?

  师:不是这样的,看来还不明白词语意思,其实,汉字非常有趣,它是有声音的,数一数“嚣”字,有几个口,听到声音了吗?这声音怎么样?汉字是有表情的“厉声”,叫的表情,声调是升3,请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一生读,齐读“厉声叫嚣”。

  师:汉字是有形的,吭:喉咙,看到引吭的样子了吗,生4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齐读“引吭大叫”

  师:现在我们全都是白鹅,来,拍拍翅膀,伸伸脖子,叫一叫——说话练习。

  师:读懂了白鹅的心声,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这叫声凶巴巴的,真是不亚于狗的狂吠,咦,明明写鹅,为什么提到狗?

  一生自由说,读读书,鹅和狗比什么?结果怎样?

  师:看来,这句话表面上写白鹅很凶,实际上是夸它对主人尽职,夸她对主人有感情。我们再读这句话。

  (3)欣赏步态的高傲,品读赞赏之情。

  师:声声叫声,让我们感受到了“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人们常说鹅行鸭步,可是,善于观察的作家却发现,他们步态的`不同。默读第四自然段,请细细欣赏。

  A读书贵在有疑。那些词不理解画一画?(出示文本,课件红字标识,)生自由提问。看是否要梳理,

  B解惑: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播放课件(课件视频1鸭鹅走路;视频2净角出场。有意思吧,谁也能演一演净角出场,评价。

  C你们能把课文里白鹅请出来吗。读一读

  师:傲然的意思是?查字典

  联系上下文,说说看从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师:傲然这词,看出爷爷对这只鹅的赞叹,它敢与人斗,多么勇敢,甚至还要人,多么神气,把我们的感受读出来。

  四、比较阅读,升华情感

  (1)师:这是丰子恺爷爷笔下的鹅是高傲得很,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走来了。出示课件,一生读。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

  (2)中国古代诗人的骆宾王的《咏鹅》。这只白鹅给我们的印象是: 。齐读。

  五、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白鹅高傲的叫声、步态,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丰子恺爷爷去看看鹅的一丝不苟的吃相。

  六、家庭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

  2、课后认真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小学语文教案15

  一、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着小朋友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读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过”和“入”的意思吗?经过、进入。

  什么是“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讲了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学生回答,教师板贴(禹)。

  3、教师总结:这是个历史故事,就写了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看,这就是禹。(课件出示禹的图片)

  并配有文字介绍(禹是距今有4千多年历史的夏朝的一位帝王,他曾带领群众治理了滔天洪水,是一位治水英雄。)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句。

  1、翻开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一共有多少小节?

  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课件)

  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禹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3、自己读读生字词。

  学习这些生词:制服治水家事

  郑重洪水终于更足

  严重要紧劲头因为

  (1)个读、齐读。

  (2)齐读前提要求:这三行词语小朋友读得都非常棒!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排成三行?你能猜猜我的心思吗?

  总结:第一行都是整体认读音节,且都是翘舌音;第二行的韵母都是后鼻音;第三行的都是前鼻音。(小朋友们真是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和一个聪明的大脑,猜出了老师的心思,下面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

  (3)老师要给小朋友增加难度,有勇气挑战吗?去拼音并打乱。开火车读。

  4、课件出示:呱呱

  (1)读读这个词。

  (2) gū表示小孩的哭声;它还有guā这个读音,原来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像这样的多音字课文中还有一个呢,读一读:同行

  三、精读课文,剖析关键词句。

  精读第一段。

  1、过渡:小朋友们,你知道什么样的水叫洪水呢?你们看——(视频)

  2、这样的洪水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说一说)

  3、是呀,洪水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让我们读读第一段。(课件)

  第二自然段

  过渡:为了制服洪水,让洪水听话,后来……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学生接读。

  精读第三自然段。

  1、课文第三小节就写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情,请一个小朋友我们读读这个故事。(课件)

  2、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正巧听到了什么声音?

  当时同行的人是怎么说的?(课件两句话)

  (1)指导朗读。朗读点评: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知道了同行的人为什么劝说禹回家去看一看了。原来是因为(),谁来说说看。

  (2)请你带着这样的理解和感受,读读同行人说的话,好吗?

  (3)我们现在就是同行的人,一起来劝劝禹好吗?

  3、禹为什么不进家门去看看,难道是不想不爱自己的孩子吗?让我们再来找找禹所说的话。(课件2句话)(1)从大禹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禹所说的话,好吗?

  (2)在大禹眼中,家事和治水谁更重要?禹把老百姓的'事装在心里,心里想的全是治水的事。

  (3)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好禹说的话。

  4、下面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再现禹第一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好吗?(师生、生生朗读)

  5、(1)过了几年,禹又一次路过家门,正好听到妻子和孩子的说话声,同行的都放慢了脚步,……再读这段话(说的话)。(师生配合)

  (2)又过了几年,禹再次路过家门,孩子长高了,可他一面也没见过,同行的人……(师生配合)

  过渡:就这样,读——最后一节。

  1、13年的治水容易吗?你从哪个词知道的?(终于)是呀!为了制服凶猛的洪水,禹吃尽了很多的辛苦。

  2、小朋友,你瞧!自从禹带领的治水大军制服了凶猛的洪水,黄河一带再也没有发过洪水,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黄河两岸到处是绿油油的一片。(课件)

  3、老百姓这样幸福的生活应该感谢谁?(禹)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大禹。(板:大)

  4、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

  四、总结升华。

  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纪念禹的功绩,建了禹陵,修了禹王宫,还筑了禹王碑(课件)

  五、生字教学。

  课文中的一些生字不仅要读准字音,记字形,还要写好它。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第一个生字是“行”(课件)

  1、先来读准它。

  2、它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部首“双人旁”,它比单人旁多了一笔——“撇”,但这两撇是不一样的,第一笔撇短,第二笔撇长。这两撇的起笔位置是在一条直线上。(课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撇——在同一条直线上)

  3、小眼睛看老师是怎样写好这个字的。注意教师写字姿势的示范。

  投影(描一个,写一个),并写边讲解关键笔画。

  请小朋友描一个,写一个。(姿势纠正)教师巡视指导并挑选投影。

  学习第二个生字“更”

  1、读准字音。

  2、它是一个独体字。要想把这个字写好,关键是要写好撇画,这是一个竖撇,竖一半,撇一半。(课件:其余的撇——竖撇)

  3、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并反馈。

  还有一些生字要麻烦你们的语文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学习了。

  结束语:

  15年后,洪水被制服了。禹回到了家,和妻子、儿子见面时的情景会怎样呢?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泉水》教案01-10

小学语文《鲸》教案02-23

小学语文猫的教案03-14

小学语文掌声教案01-07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春》教案01-29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教案08-22

小学语文穷人教案11-17

小学语文教案07-16

小学语文北京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