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教案

时间:2022-06-29 09:56:2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力的教案集锦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力的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力的教案集锦八篇

力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

  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

  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

  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五、小结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记

力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知道轮子会滚动,能省力。

  2. 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 乐意参加探索活动,并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带有轮子的的'各种东西。

  2. 幼儿每人带一个有轮子的玩具。

  3. 书、小推车;各种形状的小积木和小斜坡;ppt。

  活动过程:

  一、 玩玩具,激发兴趣。

  你发现了什么?

  二、 玩玩具,观察轮子。

  1.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教师小结。

  4.实验验证:用圆的做轮子最合适。

  三、玩游戏。

  1.搬书游戏。

  2.交流:用手搬和用小推车搬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3..教师小结:原来用手搬很费力,用小推车很省力。

  四、经验拓展。

  引导幼儿讲述轮子在生活中的运用。

力的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对牛顿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2.知道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构造。会用弹簧秤测量力。

  (二)教具:

  拉力器,弹簧秤。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前,分别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回答: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本节学习力的测量。

  板书:二、力的测量

  二、力的单位(5分钟)

  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为纪念牛顿而命名。

  板书:1.力的单位:牛顿。

  拿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牛顿。

  提起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的力约为10牛顿。

  举起20千克的小孩的力约为200牛顿。

  三、弹簧秤(10分钟)

  说明弹簧秤是测量力的工具。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制成。

  让学生拿起弹簧秤,观察它的构造:弹簧、指针、外壳、刻度、挂环、挂钩。

  介绍使用方法:

  1.观察刻度、零点不用力拉秤钩时,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量程多大?最小刻度代表多少牛顿?

  2.使用注意事项: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能超过量程。

  3.讨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板书:2.测量工具:弹簧秤。

  四、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20分钟)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弹簧秤的量程:

  最小刻度: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五、小结。

力的教案 篇4

  (一)教学自的

  介绍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常识性了解利用平行四边形求二力的合力。

  (二)教具

  二力合成演示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法则是什么?

  2.同一直线上反方向二力的合成法则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教师:上一节我们学过了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但是物体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两个人在打夯时,他们用来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又该如何合成求它们的合力呢?

  三、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

  教师:照课本图8-32甲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弹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绳拉长到某一长度,记录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操作,教师沿着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图示)

  再用一个弹簧秤代替刚才的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绳,即用一个力F代替F1和F2两个力的共同作用,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并画图)

  2.分析实验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约多大?

  (答;大约是6牛顿)

  (2)合力F和两个力F1和F2比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还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答: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教师: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F与这两个力F1和F2是什么关系呢?

  以F1和F2的力的图示为一组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变两个力的夹角重做这个实验,可以看出,上述的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它们的合力都是成立的。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它们的合力小于这两个力之和,大于这两个力之差。这两个力的夹角减小时合力增大。当两个力的夹角减小到0°时,两个力变为同一条直线上同方向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这两个力的夹角增大时,合力减小,夹角增大到180°时,这两个力变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合力等于二力之差。所以,上一节我们所学的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问题是今天所学的知识的特殊情况。

  四、例题

  大小分别为30牛顿和40牛顿的两个力互相垂直,求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我们用作图法解决有关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问题。

  从一个公共的作用点分别做力F1和F2的图示,这两个力互相垂直。以F1=3牛和F2=4牛,这两个力的图示为一组邻边做平行四边形,从力的作用点做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这条对角线即是合力F的图示。从图中可以量出,合力F=5牛。

  (四)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较难,初中学生学习确有一定困难。根据教学大钢的要求,只要求学生对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有所了解,只了解采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分力和合力即可。重点还应放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问题。

力的教案 篇5

  单元总目标:

  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②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④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⑤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课后拓展

  (1)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2)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力的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2、能独立设计记录图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体会到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重要性。

  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知识性目标:

  1、 能够通过实例体验常见的各种力。

  2、 能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3、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 STSE目标:能举出各种力在生活中应用的更多实例。

  二、教学重点:自主、合作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认识地球引力这种直接作用物体上的力。 四、教法:谈话、讨论、合作、引导、评价 五、学法:讨论、合作、探究、自学、交流

  六、教学准备:乒乓球、烧杯、水、木片、松紧带等物品12份;记录单12份;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寻找常见力。 师:同学们,今天我和你们将继续走进《夺宝之旅》,一起成为 生:夺宝奇兵。 师:为了夺到宝物,我们看看今天我们将要解决哪些有趣的问题呢?出示课件!(课件)师:啊,问题出现了,看样子我们有麻烦了?好,下面我们就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利用这些给定的事物寻找各式各样的力呢?找出一个力,记在宝盒钥匙上一上。注意组长要组织好,人人都想办法啊,边商量边实验! 小组开始实验,记录。 师:我看有的同学连书包都利用上了,可为用心良苦啊。哪个小组谈谈你研究的情况!在说的时候尽量以“我是这样研究的……这个力叫……”形式说吗?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弹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吸力。 师:吸力!这个名字起的不错。我也给他起个名字叫地球引力,行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摩擦力。 生:我是这样研究的,把……,这个力叫压力。 …… 师:还真多,同学们细致又认真。找出了这么多的力,可以看出力的家庭成员还真不少啊。你们能举出这些力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吗?请小组一起完成宝盒钥匙的第二项,但这次要求我们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每种力与实例填进去!时间5分钟。来吧!(课件) 师:谈谈行吗? 生谈实例。 师:看样子力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呢? 生:非常密切,离不了。 师:哈,那你们想想,这么多力太乱了,能分一分类吗?分成两类,想想你们刚才先实验的情景! 生:可以把压力、摩擦力、压力……分为一类,还可以把地球引力,磁力分成一类。 师:很棒!那这是按什么分的? 生:都是人给的力,另一个是地球或其他人给的。 师:是啊,人给力的时候都是怎样的?地球或其他的物体给力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生:人给力的时候都挨着物体,而地球引力却没有。 师:VERY GOOD。

  (二)、探究重力。 师:讲到这,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我们听听? 师放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师:牛顿也遇到了问题?你知道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吗? 生:他是想苹果为什么落下来呢? 师:同意吗?是啊,为什么呢?这样行吗,用你手中的小物体再试几次,但试的时候注意观察它是如何运动的?并抓住这个幕后凶手!找出原因。记在宝盒钥匙三。好开始吧! 小组进行实验,记录。 师:是谁使他们动起来的? 生:地球。 师:怎么做的? 生:给了他们一个吸引力。 师:说的有道理,那么想更准备的认识地球引力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了解呢? 生:看课外书,上网,向老师,父母请教。 师:是啊,那咱们书上的科学在线上就有它的资料,我们里面学学吧,但学后我们要交流感想,对电视中的小问题进行一下讨论,交流。开始吧! 生自学科学在线。 生交流读后感。对地球引力加深了认识。

  (三)、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夺宝之旅即有趣又有成功感,每个小组的宝盒钥匙一定能开启宝盒,得到自己喜爱的宝物。好下节我们继续走进夺宝之旅,寻找科学宝物,因为你们是非常棒的 生:夺宝奇兵。 师:下课。

力的教案 篇7

  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灵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通过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图示,培养学生欣赏线条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教材首先通过实验使学生定性地认识到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大小小于二力之合,大于二力之差.合力的大小随二力间的夹角的改变而改变.两个力互成角度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简单定性地讲述一下这个知识,使学生有所认识,对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关问题,使学生认识力是一个有方向性的量,力的合成不能简单地用加减法来处理,是有好处的.

  教法建议

  本节是选学内容,是在前节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力互成角度时合力的情况.只作定性研究.主要是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

  关于合力大小随二力夹角而改变,最好演示一下.同时举出实例来说明,可以仍用两人拉车的例子来说明.

  用平行四边形法求合力的方法,可向学生作简单介绍.这有助于学生认识这种情况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设计示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仪、交互式动画

  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引入

  上一节我们学过了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但是物体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两个人在打夯时,他们用来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又该如何合成求它们的合力呢?

  (二)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

  参照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中的第一步,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弹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绳拉长到某一长度,记录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操作,教师沿着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图示)

  再用一个弹簧秤代替刚才的两个弹簧秤拉橡皮绳,即用一个力F代替F1和F2两个力的共同作用,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和拉力的方向.

  (教师演示并画图)

  2.分析实验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约多大?

  (2)合力F和两个力F1和F2比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还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本知识点的教学可使用交互式动画辅助教学.

  以F1和F2的力的图示为一组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变两个力的夹角重做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它们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仪将交互式动画投影到屏幕上,找几名学生亲自拖动鼠标,改变两个力的夹角,观察它们的合力大小如何变化,合力与分力的夹角如何变化?

  最后教师在学生观察、发言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两个力互成角度时,它们的合力小于这两个力之和,大于这两个力之差.两个力的夹角减小时,合力增大;夹角增大时,合力减小.当两个力的夹角减小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个力之和.当两个力的夹角增大到 时,合力就等于两个力之差.因此可以说,我们在上节所学的在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是这里所学知识的特殊情况.

  (三)总结

  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则等.

  探究活动

  【课 题】 实验分析成角度的合力的范围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用一些测量工具(至少两个弹簧秤)实验分析成角度的合力的大小的范围,并得出一些结论.

  【备 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力的教案 篇8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摩擦力的定义。

  2、会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摩擦现象。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预习内容

  1、摩擦力是发生在两个 物体之间,在物体发生 或 有这种趋势时,阻碍物体间的 。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 和 。

  3、举出生活中的有益摩擦:

  举出生活中的有害摩擦: 。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包括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2. 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3. 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生产的习惯。

  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看多媒体画面:(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 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老师出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问:如果老师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去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 这都是摩擦力在起作用。

  (二)、新课导学

  自学课本第一、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摩擦力产生在怎样的物体之间?

  2、两个物体在什么状态下能产生摩擦力?

  3、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5、小实验:请你用手轻压桌面,手在桌面上滑动,然后用力重压桌面再做一次,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保持压力相同,使手分别在光滑的桌面和粗 糙的桌面上滑动,体会两次感觉有什么不同。

  6、每个同学都擦过黑板,对黑板擦和黑板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小组里同学交流一下。

  (三)实验探究

  1、猜想,结合前面的讨论,每个小组同时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进行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大胆猜想,要说明你的猜想原因。小组讨论 后,全班交流。)

  猜想① 。② 。

  2、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控制变量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都有关系时,我们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来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个因素的关系。

  针对老师确定的猜想,通过小组讨论。选定一个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3、进行试验

  实验方案通过后,小组进行实验,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试验次数

  1

  2

  3

  注意:①在拉动木块时,一定要水平拉动,并且在木块匀速运动时再读数,为什么?

  ②每个小组把自己的数据对全部进行展示。

  4、得出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论

  5、交流与评估

  评估实验结论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

  6、综合全班的实验结果,共同总结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

  (四)小组自学科学世界,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小组内交流

  1、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列举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每组至少列举6条)

  2、怎样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增大摩擦力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4、减小摩擦力大小的措施有哪些?举例说明。

  三、反思总结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一定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是阻力。

  3.滑动摩擦力可由公式F滑=μFN计算,或由物体平衡计算。

  4.静摩擦力不是定值,有一个范 围,即0~Fm,由物体运动和其他受力情况决定。

  四、当堂检测

  1、判断题

  (1)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紧自行车刹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 )

  (2)在接触面之间加润滑油,可以消除摩擦 ( )

  (3)物体只有在运动时,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 用 ( )

  (4)物体运动越快,受的摩擦力就越大 ( )

  (5)物体静止时,就一定没有受到摩擦 力 ( )

  (6)如果没有摩擦,我们就寸步难行 ( )

  2、甲、乙两同学沿同一直线,水平向右拉一木箱,甲用60N的力,乙用40N的力,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则木箱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

  A.100N,方向向右 B.100N,方向向左

  C.20N,方向向右 D.20N,方向向左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运动鞋底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B.冬天下雪后,常见民警在汽车上坡的地方洒上一些炉灰,目的是增大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生活中离不开摩擦,摩擦越大越好

  D.工厂工人师傅用的锉刀表面总是凹凸不平的,目的是为了增大锉刀与工件之间的摩擦

  4、笨重的箱子放在水平地而上,我们推不动它是因为 ( )

  A、这物体的惯性很大 B、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小于摩擦力

  C、这物体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平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图6中物块A重10N,A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当悬挂物B重3N时,开始沿桌面滑动。求:(1)B物体重1N时A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2)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3)当A物体上再加上重10N的C物体,B物体重6N时,A与桌面的摩擦力多大?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大小总正比于接触面上的压力

  2、下列关于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不变

  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N

  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某接触面上有滑动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

  B、弹力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C、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

  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4、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有三个相同物体叠放在地面上,如图,物体之间及物体和地面之间不光滑。ABC静止。( )

  A.C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

  B.A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B对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C和地面间无摩擦力

  6、一根质量为m,长为a的均匀木棒,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F力推动,当其经过如图所示位置时,求f。

  7、物体静止,F力作用处光滑,求静摩擦力。当力F变为3F时,再求静摩擦力。

  A错;如果受的是静摩擦力,则可能压力增加但摩擦力不变,比如手握油瓶,握得再紧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还是mg,B对C错;D正确。

  3、【答案】ABC

  4、【答案】 AC

  【解析】没越多,为了不掉下来,必须增加最大静摩擦力,A对;由受力分析知:竖直方向只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瓶始终静止,说明静摩擦力始终与重力平衡,大于始终等于mg,不变,B错C对D错。

  5、【答案】AC

  【解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力的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力的教案力的幼儿教案04-14

《力合成》教案01-23

《神奇的力》教案01-28

《力的合成》教案03-30

神奇的力教案11-27

《力的作用》教案10-14

实用的力的教案02-20

《二力平衡》教案06-12

大班神奇的力教案01-01

物理教案《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