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教案

时间:2022-08-12 10:28:37 教案 我要投稿

力的教案范文汇总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力的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力的教案范文汇总6篇

力的教案 篇1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调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具: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卷成一团的废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玻璃水槽2个,自制潜水艇模型(参见本书图12—3),潜水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2.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受到的浮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相等不相等?为什么?

  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认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

  小结:像铁块、木块这些实心的物体,有的密度比水大,有的密度比水小,把它们浸没在水里,密度比水大的,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上浮;如果物体的密度跟水一样,它将怎样呢?

  二、讲新课

  将橡皮泥、废牙膏皮(铝的)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水槽旁.

  教师讲:橡皮泥、铝的密度都比水大,能不能使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牙膏皮浮在水面上?

  (找两名学生分别做这两个实验,并让他们每个人试着说明自己采用的办法为什么能达到要求.然后,教师就着做成船形的橡皮泥、空心的牙膏皮小结.)

  小结: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虽然没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边讲边板书:

  三、浮力的应用

  1.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教师讲: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像木材,做成独木舟——“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运送更多的人和货物.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像橡皮泥、铝,做成空心,也能调节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使它下沉、悬浮或漂浮.现在看看技术上怎样利用这个道理.先看看轮船.

  问:轮船是钢铁做的,钢铁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小结边板书.)

  2.浮力的利用

  (1)轮船 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

  问:如果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 000 N,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简单交代什么叫排水量)

  讨论:这只船如果从河水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变不变?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

  (2)潜水艇

  演示:潜水艇挂图,潜水艇模型.(边讲解边板书)

  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

  (3)气球和飞艇(让学生看课文而后问学生)

  问:气球、飞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讨论:要使充了氢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略

力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测力计的各个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技能目标:经历测力计产生,改良的过程。科学规范地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情感目标: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经历测力计的产生,改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科学地使用测力计。

  教学准备:

  小组(橡皮筋,回形针、硬纸板,砝码,等)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你知道了多少

  回顾前一天傍晚教师发给学生的学习资料(由于是四年级的学生,对各种力的了解几乎没有所以安排了提前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说一说,看看学生的了解情况。

  二、猜一猜,说说理由

  1、出示铃铛、卷尺。

  2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所产生的重力更大?说说你判断的理由。(预设学生会根据大小,材质等进行猜测。)

  三、想一想,小组之间比一比

  1、前面我们对铃铛和卷尺的重力进行了猜测,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大致地比较出来吗?

  教师展台出示橡皮筋,回形针。

  2、小组之间讨论一下,能不能利用教师提供的这两个实验材料比较出这两个物体哪个产生的重力更大。

  3、学生汇报测量比较的方法。(预设:将物体挂在回形针上,利用橡皮筋的拉伸度进行比较)

  四、做一做,我们的工具更好了吗

  1、前面的装置是能初步的比出铃铛和卷尺哪个所产生的重力更大,但总觉得有缺陷,能比较出来但不够准确。

  2、如果让我们制作一个能比较准确测出力的大小的工具,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对这个工具进行改良?(小组讨论并填写实验记录单1)

  3、汇报交流改良的建议(预设:需要刻度比较,安装提环方便测量等)

  4、教师提供活动材料,小组合作完成改良简易测力计的活动。并画出你们小组的测力计。

  5、展台交流各组的测力计,提出意见。

  五、认一认,实验室里的测力计。

  1、教师出示实验室的测力计,PPT出示弹簧测力计各个部分的名称与作用。

  2、对比自己设计的测力计,进一步加深感受。

  六、用一用,测测身边的物体产生的力的大小

  1、PPT出示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学生自主学习。

  2、测一测身边的物体所产生的重力。(PPT出示测量要求,完成实验记录单表格3的填写)

  3、交流测量结果。

  七、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

  教学反思:

  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图是基于科学核心概念的教学,本课是科学工具的教学课,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认识、学会使用工具,学生可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测力计的使用,但教学失去了深度。每一种工具的出现,肯定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经过人们不断地尝试和改良才最终形成的。基于如此,本课的科学核心概念目标定为:学生经历测力计的产生、改良完善的过程。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最终服务于人类的生活。

  基于科学的核心概念本课设计了猜测“两个物体重力大小”、“想办法比较重力大小”、“设计改良我们的测力计”等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工具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测力计又安排了“认识实验室测力计”和“利用测力计测量身边的物体两个活动”。

  上完课,反思自己的教学,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1、实验的目的性不是很强:导入时运用的'铃铛和卷尺并没有一直沿用到往后的教学环节中,以至于学生对于往后的设计测力计的活动感觉茫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导致整个教学环节的脱节,环节之间的跳跃感太明显。学生思维的连续性被打断。

  2、对于测力计的设计改良活动不够深入:本课中当学生设计完成具有大刻度的测力计以后,我就将课堂教学转入实验室的测力计认识和使用上。在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再出示一个重力界于两个大刻度之间的物体。激发矛盾,再次让学生引发思考,进一步改良。将自己设计的测力计贯穿于整节课堂,那么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将进一步的得到发展和提升。

  3、课堂细节处理不够:教师的语言组织不够简练、科学。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有待提高,当学生的表现优异时缺乏及时的鼓励与表扬,导致整节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

  4、实验记录单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本课中我设计了一张实验记录单,分成三个表格。第一个写建议和改良的措施;第二是画设计图;第三是记录身边物体的重力。实验记录单是能够很好地记录下学生思维发展的载体。但本节课中,记录单可有可无,学生对记录单的填写不知所措,以至于下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的记录单是空白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是老师的指导不够细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完成。记录单的本身设计可能在存在着问题。

  总之,一节课下来问题多多,感受颇多。也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我们的科学课堂或许会有更多的精彩。

力的教案 篇3

  【学习目标】洛伦兹力、圆周运动、圆心、半径、运动时间

  【学习重点】 确定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

  【知识要点】

  一、基础知识:

  1、洛仑兹力

  叫洛仑兹力。通电导线所受到的安培力实际上是作用在运动电荷上的洛仑兹力的。

  2、洛仑兹力的方向

  用左手定则判定。应用左手定则要注意:

  (1)判定负电荷运动所受洛仑兹力的方向,应使四指指向电荷运动的方向。

  (2)洛仑兹力的方向总是既垂直于又垂直于,即总是垂直于所决定的平面。但在这个平面内电荷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却不一定垂直,当电荷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不垂直时,应用左手定则不可能使四指指向电荷运动方向的同时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这时只要磁感线从手心穿入即可。

  3、洛仑兹力的大小

  f=,其中 是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夹角。

  (1)当 =90°,即v的方向与B的方向垂直时,f=,这种情况下洛仑兹力。

  (2)当 =0°,即v的方向与B的方向平行时,f=最小。

  (3)当v=0,即电荷与磁场无相对运动时,f=,表明了一个重要结论:磁场只对相对于磁场运动的电荷有作用力,而对相对磁场静止的电荷没有作用力。

  4、如何确立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半径及运动时间?

  (1)圆心的确定。因为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根据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上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

  (2)半径的确定和计算。圆心找到以后,自然就有了半径(一般是利用粒子入、出磁场时的半径)。半径的计算一般是利用几何知识,常用解三角形的方法及圆心角等于圆弧上弦切角的两倍等知识。

  (3)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的确定。利用圆心角与弦

  切角的关系,或者是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计算出圆

  心角 的大小,由公式t= ×T可求出运动时间。

  有时也用弧长与线速度的比。

  如图所示,还应注意到:

  ①速度的偏向角 等于弧AB所对的圆心角 。

  ②偏向角 与弦切角 的关系为: <180°, =2 ; >180°, =360°-2 ;

  (4)注意圆周运动中有关对称规律

  如从同一直线边界射入的粒子,再从这一边射出时,速度与边界的夹角相等;在圆形磁场区域内,沿径向射入的粒子,必沿径向射出。

  【典型例题】

  例1、图中MN表示真空室中垂直于纸面的平板,它的一侧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带电粒子从平板上狭缝O处以垂直于平板的初速v射入磁场区域,最后到达平板上的P点。已知B、v以及P到O的距离l,不计重力,求此粒子的电荷e与质量m之比。

  解析:粒子初速v垂直于磁场,粒子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而做匀速圈周运动,设其半径为R,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

  有Bqv=mv2/R

  因粒子经O点时的速度垂直于OP,故OP是直径,l=2R

  由此得

  例2、一个负离子,质量为m,电量为q,以速率v垂直于屏S经小孔O射入有匀强磁场的真空室中,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与离子运动方向垂直,并垂直于纸面向里,如图所示。如果离子进入磁场后经过时间t到达P点,则直线OP与离子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 跟t的关系式如何?

  解析:做出OP的中垂线与OS的交点即为离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轨迹如图示:

  方法一:弧OP对应的圆心角 ①

  周期T= ②

  运动时间:t= ③

  解得: ④

  方法二:弧OP对应的圆心角 ⑤

  半径为r,则qvB= ⑥

  弧长:l=r ⑦

  线速度:v= ⑧

  解得: ⑨

  例3、如图,在某装置中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Oxy所在的纸面向外。某时刻在x=l0、y=0处,一质子沿y轴的负方向进入磁场;同一时刻,在x=-l0、y=0处,一个 粒子进入磁场,速度方向与磁场垂直。不考虑质子与 粒子的相互作用。设质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

  (1)如果质子经过坐标原点O,它的速度为多大?

  (2)如果 粒子与质子经最短时间在坐标原点相遇, 粒子的速度应为何值?方向如何?

  解析:①质子的运动轨迹如图示,其圆心在x= 处

  其半径r1= ⑴

  又r1= ⑵

  ⑶

  ②质子从x=l0处至达坐标原点O处的时间为

  t= ⑷

  又TH= ⑸

  ⑹

  粒子的周期为 ⑺

  ⑻

  两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示

  由几何关系得: ⑼

  又 ⑽

  解得:

  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

  【达标训练】

  1. 每时每刻都有大量带电的宇宙射线向地球射来,地球磁场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些宇宙射线中大多数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使它们不能到达地面,这对地球上的生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假设有一个带正电的宇宙射线粒子正垂直于地面向赤道射来,(如图,地球由西向东转,虚线表示地球自转轴,上方为地理北极),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它将(A)

  A.向东偏转

  B.向南偏转

  C.向西偏转

  D.向北偏转

  2. 图为云室中某粒子穿过铅板P前后的轨迹。室中匀强磁场的方向与轨迹所在平面垂直(图中垂直于纸面向里)。由此可知此粒子(A)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3. 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边界上,有两个质量和电量均相同的正、负离子,从O点以相同的速度射入磁场中,射入方向均与边界成 角。若不计重力,关于正、负离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运动的轨道半径不相同

  B.重新回到边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C.重新回到边界的位置与O点距离不相同

  D.运动的时间相同

  4. 如图,在x>0、y>0的空间中有恒定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的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大小为B。现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x轴上到原点的距离为x0的P点,以平行于y轴的初速度射入此磁场,在磁场作用下沿垂直于y轴的方向射出此磁场。不计重力的影响。由这些条件可知(D)

  A.不能确定粒子通过y轴时的位置

  B.不能确定粒子速度的大小

  C.不能确定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D.以上三个判断都不对

  5. 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速度v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粒子经过一段时间,受到的冲量大小为mv,不计重力,则这段时间可能为(CD)

  A.2 m/(qB)

  B. m/(qB)

  C. m/(3qB)

  D.7 m/(3qB)

  6. 质子( )和 粒子( )从静止开始经相同的电势差加速后垂直进入同一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则这两粒子的动能之比Ek1:Ek2=,轨道半径之比r1:r2=,周期之比T1:T2=。

  1:21: ;1:2

  7. 如图所示,一电子以速度1.0×107m/s与x轴成30°的方向从原点出发,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运动,磁感应强度B=1T,那么圆运动的半径为m,经过时间s,第一次经过x轴。(电子质量m=9.1×10-31kg)5.69×10-5,5.95×10-12

  8. 在图所示的各图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均为B,带电粒子的速率均为v、带电量均为q。试求出图中带电粒子所受洛仑兹力的大小。

  F=qvBF= qvB0F=qvB

  9. 如图所示一电子以速度v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宽度为d的匀强磁场中,穿透磁场时速度方向与电子原来入射方向夹角30°,则电子的质量是。

  2qBd/v

力的教案 篇4

  课程学习目标目标解读

  1.理解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2.能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3.深刻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意义,能熟练应用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三种力的认识是本章的基础,物体的受力分析必须准确,再利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来解决问题。

  课程导学建议重点难点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特点,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本章复习课建议用1节课的课时,关键仍然在对基础问题的复习上,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及对其大小、方向的认识,并能够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现阶段受力分析也只分析物体受力个数比较少、简单的情况,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和渐进性。

  课前

  准备本章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要了解大多数学生处于什么状况。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收集学生提出来问题,注意一题多解的准备。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媒体运用

  预习过程梳理知识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回顾本单元内容,可以查阅教材和以前的学案,对本章内容的知识体系和重点难点有所了解。PPT演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单元体系构建的内容。

  结对交流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情况。就学案中有疑惑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课堂探究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主题1: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总结弹力、摩擦力的特点,如何判断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1)分析甲、乙两位同学谁对谁错,为什么。

  (2)说说对于发生微小形变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以及静摩擦力,我们该采用什么方法判断。

  (3)说说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口头表述

  主题2:受力分析

  总结受力分析的步骤,介绍整体法和隔离法的选择。(1)画出各图中物体的.受力情况。

  (2)结合第一问中所画的受力分析,思考一下画受力分析的步骤。

  (3)说说受力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口头表述、板书

  主题3:将已知力F分解成两个分力F1、F2的情况

  让学生掌握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特点。依次分析下列问题:

  (1)已知两个分力F1、F2的方向,求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

  (2)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大小,求F2的大小和方向,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

  (3)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分力F2的大小,求分力F1的大小和分力F2的方向,能分成几组情况的分力?口头表述

  讲练结合独立分析思考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侧重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与分解。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拓展一、对弹力的理解

  拓展二、对摩擦力的理解

  拓展三、物体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

  拓展四、力的合成与分解PPT

  拓展技能检测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PPT

  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PPT

  总结反思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PPT

  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课外拓展无

  板书设计课时2.7《力》整合与评价

力的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2.会正确使用弹簧秤,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具

  弹簧秤、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力产生的效果有哪些?

  2.在弹簧下挂一物体,物体对弹簧有一拉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说明这个力产生什么效果。

  二、新课引入

  教师:请大家看课本图87和图88。回答这两个图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这两个图说明了力有大小。

  教师: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力很大,有的力很小。起重机把大块的建筑材料吊起来,起重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非常大。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我们用的力很小。我们需要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

  三、力的单位

  教师: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应该规定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在初中阶段暂时不能讨论,我们只要对“牛顿”这个力的单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就够了。

  多大的力是1牛顿?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顿。拿起一块砖用的力大约是20牛顿。运动员举起杠铃时需要用1000至3000牛顿的力。

  四、弹簧秤

  教师: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

  教师演示并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观察弹簧秤

  (l)弹簧秤上刻度数值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学生观察、回答:弹簧秤上的刻度数值用牛顿作单位)

  (2)弹簧秤上最大刻度的数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最大刻度数值是5牛顿)

  教师:弹簧秤上最大刻度数值就是这个弹簧秤的量程。弹簧秤受到的力最大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否则弹簧秤就会损坏。我们今天所用的弹簧秤的量程就是5牛顿。

  (3)弹簧秤的最小刻度是多少?

  (学生回答:0.2牛顿)

  教师:不同的弹簧秤的最小刻度不一定相同,应该根据刻度数值和格的数目去计算。

  (4)零刻度的调整

  教师:看看你所用的弹簧秤,当不受拉力时,指针是不是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没对准,请你调整好。

  (学生调整)

  教师: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时,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进行零刻度的调整。

  3.学生实验

  (1)用手拉弹簧秤的钩,大家亲自感受1牛顿和5牛顿的力有多大。

  (学生操作)

  (2)每人一个木块,用弹簧秤拉着它在空中静止不动,测量拉力。

  (学生操作)

  (3)使木块匀速直线上升,拉力多大?

  (学生操作)

  (4)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多大?

  (学生操作)

  教师: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

  (5)现在用一根头发拴在弹簧秤的钩上。测量将头发拉断时的拉力多大。

  (学生操作)

  教师: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五、总结

  1.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2.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3.使用弹簧秤时,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进行零刻度的调整。测量力时,不得超过它的量程。

  六、作业

  1.复习课文。

  2.完成节后的练习。

  第二节力的测量教案之一

力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情境和儿歌学习律动《爱吃巧克力的老鼠》。

  2、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小老鼠的形象。

  3、活动中情绪愉快,体验与同伴共同律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老鼠头饰、音乐磁带、地垫、巧克力、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导语:这是什么?(巧克力)小朋友们喜欢吃吗?有一只小动物也很喜欢呦。

  1、让我们来听一听小老鼠吃巧克力的故事。

  二、完整欣赏音乐,感受老鼠的音乐形象。

  教师导语:“有一首音乐也会讲小老鼠的故事,我们来听一听,音乐的什么地方是小老鼠在吃巧克力;什么地方是小老鼠在跳舞;什么地方是用手添巧克力的。”

  三、利用儿歌学习律动《爱吃巧克力的老鼠》

  1、学习小老鼠吃巧克力的'动作

  教师导语:“小老鼠是怎么吃巧克力的时候可开心呢。那他是怎么吃的呢?吃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呢?”

  2、学习小老鼠跳舞的动作。教师导语:“小老鼠吃的开心还跳起了舞呢,我们一起学学看吧!”

  3、学习小老鼠添手的动作

  教师导语:“小老鼠可喜欢吃巧克力啦,连化在手上的也不放过奥。”

  四、配乐完整律动

  1、鼓励幼儿表演律动

  教师导语:“比一比谁最爱吃巧克力。”

  2、邀请客人老师表演律动。

【力的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力的教案力的幼儿教案04-14

神奇的力教案11-27

《力的作用》教案10-14

实用的力的教案02-20

《力的合成》教案03-30

《力合成》教案01-23

《神奇的力》教案01-28

《力》物理教案12-11

物理教案《力》11-23

神奇的力大班教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