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08-22 10:42:00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美术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美术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美术教案 篇1

  课题目标:

  1.观察猫头鹰的外形,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2.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卡纸剪贴贴出自己喜欢的猫头鹰,提高孩子的动手制作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废弃瓦楞纸、剪刀、乳胶

  教学对象:

  爱艺美工班学生

  教学流程:

  1、导入

  (请小朋友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位置坐好,咱们马上开始上课,今天的内容非常有趣,小朋友们要坐直,竖起耳朵,开动脑筋,认真听课)

  师:有谁见过猫头鹰吗?

  生:见过/没见过

  师:哦,那见过猫头鹰的小朋友来说说猫头鹰是什么样子的?

  生:·······

  师:哦,那你看到猫头鹰的时候感觉怎么样呢?

  生:········

  师:哇,听起来很美妙的感觉,你让老师对猫头鹰又多了一些认识。那么我们今天呢就要用卡纸来贴一个自己喜欢的猫头鹰。那接下来呀,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猫头鹰的小故事,听完故事后,我会找小朋友们给我说说猫头鹰长得有什么特点。看看哪个小朋友听得最仔细,回答的最好!

  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那么请问,小朋友们,谁能给老师说说猫头鹰有哪些特点呢?

  小朋友们回答的非常棒,接下来,咱们根据大屏幕上猫头鹰的图片,再去找找看看每一只猫头鹰之间是不是完全相同呢?他们不同在哪里呢?

  (出示ppt图片)所以猫头鹰有好多种!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今天的猫头鹰应怎么制作!

  师:我们先来看看老师今天都准备了些什么材料?

  生:有······(教师出示,学生回答)

  师:嗯,我们都认识这些材料对不对。非常好,我们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呢!(观察范作)

  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老师做的猫头鹰吧?

  师:小朋友们能观察出来这个猫头鹰的每一部分老师都是怎么做的吗?谁来说说?(教师边做举手的动作,边边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小朋友们)

  (通过对话引导孩子观察范画,教师进行再示范)

  师:我们先来看看猫头鹰的身体,它的身体老师是用什么样形状做的?

  师:椭圆的卡纸是不是?那你们打算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来做它的身体呢?自己想一想。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猫头鹰的五官老师都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知道我们的五官都有哪些吗?

  师:嗯,说得非常好,我们的五官包括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眉毛。那我们先来看看猫头鹰的眼睛都是怎么做的。

  师:对了,用有点金黄色的圆形的做的眼睛。那鼻子呢?嘴巴呢?耳朵呢?(依次观察,进行提问式的对话)

  (学生操作,自由探索,教师观察辅助)

  师:好的,现在请小朋友们来试一试,我们可以选取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贴画,如果需要帮助的话请告诉老师,好吗?

  (孩子就自己的作品作分享交流)

  师:哇!小朋友们的猫头鹰都做得好酷,老师很喜欢小朋友们创造的这些猫头鹰宝宝们,我们来给自己的猫头鹰宝宝起个名字吧。(由孩子自己来给作品命名,并且讲述自己制作的过程)

  师:做得真棒,现在我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在空闲的桌子上晾干,然后我们一起来进行学具整理工作。

  师:小朋友们做的猫头鹰真的都很有特色、很有创意,更让老师高兴的是,大家连自己的东西也整理的很好,所以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奖励

  师:好了,我们今天的美术课结束了,下次再见!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认识三原色,感受红黄蓝三种颜色使画面产生的特有美感,从而体验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感知红黄蓝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绘画时注意主体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关系以及同类色之间的深浅对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有关红、黄、蓝三原色的.实物。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三原色实物,由学生观察、触摸其颜色 、外形特点。在感知的基础上认识三原色。

  3、教师利用试管做调色练习,——引出三原色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原色可以调出世间万种颜色,体会色彩的奇妙之处。

  4、教师播放幻灯片,演示红色的画,让学生体会红色的画面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

  红色:热烈、喜庆、奔放的美感。

  请学生想象并举例:还有那些物体或场面可以红色表示?

  5、师播放以蓝色画面为主调的纯色画,由学生直观的体会蓝色给人们什么样感觉?

  蓝色:凉爽、清净的感觉。

  由学生想象举例,蓝色让你想到了什么?

  6、教师播放黄色画面的幻灯片,由学生自己体会黄色给人们什么样的感觉。他代表了哪个季节?

  黄色:明快、温馨、成熟的美感。

  学生举例

  7、通过欣赏三原色的画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红色的画就是由红色画的吗?

  红色的画是以红色为主画的画。

  二、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将彩笔盒里的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及近似颜色迅速取出,哪一组取的又快又多,哪一组就获得胜利。

  三、布置作业

  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分组合作画一幅画。

  四、小结

  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特别是对选材新颖、绘画大胆的作品要讲解自己是如何构思的。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对称剪纸蝴蝶和花,并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合画面。

  2、让幼儿体验剪贴和合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剪纸时良好地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剪好形状的2开白纸6张,各色正方形彩纸若干,剪刀每人一把,胶水每人一瓶,筐子12个。2、将白纸分贴在教室周围。 活动过程 1、引入部分 欣赏春天的景物图片、展示教师范画,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花和蝴蝶的形态。

  师:春天来了,春姑娘飞到我们教室里来了,她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请小朋友们看看她带了什么礼物来呀?(展示范图)

  2、学习剪纸

  1)我们今天就要自己动手来剪蝴蝶和花,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剪的。

  2)教师示范蝴蝶剪法,(先把纸对折,再用笔在对称线旁边画蝴蝶的身子,接着画蝴蝶的翅膀,边画边念:一个大椭圆接着一个小椭圆,最后用剪刀剪下来,打开就成了。)用磁铁将蝴蝶固定在“花园里”,启发幼儿观察:蝴蝶还少了什么东西?

  3)示范花的'剪法。 师:花园里没有花,蝴蝶会来吗?所以我们要做出美丽的花去吸引蝴蝶。学习

  3、分组剪贴 幼儿动手剪贴,教师巡回指导(指导能力差的幼儿学会剪,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剪出各种各样的花和蝴蝶,并使构图更美观) 4、评价展示:将作品展示教室墙上,幼儿根据画面丰富、整洁、美观的标准互评。

美术教案 篇4

  课题:色彩的对比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学习和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色彩的对比。

  2、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3、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好方法,感悟色彩的强烈对比效果。

  教学重难点:

  1、从感受色彩对比以及产生美的效果,培养学生对色彩美的表现力。

  2、大胆运用色彩对比知识于练习中。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课:出示冷暖色两幅图片

  a、请说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b、组织学生用油画棒按色相推移排列成一个色环。

  2、新授:

  (1)师出示课件“色相环、对比色、补色”。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有了鲜艳的色彩对比,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在色彩中对比最强烈、最鲜明的颜色。我们称两个相互作为补色的颜色为对比色。

  (2)师出示色彩的对比图片课件。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感受。

  (3)欣赏和分析

  a、欣赏民间年画,谈一谈运用了哪些对比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进入绘画色彩的运用版块)。

  c、谈校园的色彩,师引导,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校园美的教育。

  (4)生活中色彩对比的运用

  (5)师生总结梳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学生作品展评:

  五、收拾与整理

  《色彩的对比》教案及教学反思

  乐亭镇井坨小学 王学文

  教材版本:冀版《美术》教材第11册第1课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是要让学生发现什么是色彩对比,它在生活应用在哪些方面。这些是通过一些师生互动游戏、欣赏生活与大自然的图片、多方面引导学生在了解、感受色彩对比美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进而运用色彩对比的视觉规律来表现美。也为下节课色彩调和奠定基础。学生人数为30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分成六组,目的是便于孩子们上课材料的分发使用和相互学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对比。

  (2) 通过分析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使学生在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等同时能初步运用色彩对比规律。

  教具、学具:

  1.各种生活中有明显色彩对比的图片。

  2.老师准备十二色相环及各种彩纸动物剪影。

  3.学生准备的作业纸、各种条状或块状彩纸。

  课堂教学实录:

  一(师生互动激趣,创设情境)

  1.师:今天开始讲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或词,看谁反应最快说出它的反义词。课堂气氛轻松,这时抓准时机进入下一个环节。)

  2.师:我们刚才说的那些词在大自然是常见的现象。(观看大自然的图片)这些出现在大自然中反差比较大的现象我们称它们为什么现象?生答:对比现象。

  3.

  刚才你们的反应很快,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师:这有两张图片,我每张图片只放2秒钟。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小鱼周围是绿色的小草,一张是猫头鹰灰褐色的与周围环境很类似)学生第一张比第二张容易识别。为什么第一张图片我们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而第二张图片分辨起来要困难些?引出物体与背景间存在色彩对比:色彩中也存在对比,我们称之为色彩对比,教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色彩的对比》。(出示课题)

  二、(边说边学

  自主学习)贴(强烈对比的字和色相环)

  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在你们手中的水彩笔中找出你认对比最强烈的颜色。(学生积极动手找,老师这时把十二色相环贴在黑板上。找完后学生有的把找到的色都举起来了。)生1:我找的是绿色和黄色。生2:我找的是蓝色和红色。生3:我找的是绿色和红色。生4:我找的是黑色和白色.师:黑色和白色不属于色彩范畴,是无色系,这节课我们不作探讨,以后我们在讨论它。(学生一边说一边把色在色相环中标一下位置。)

  师:我们来看看谁找的对比更强呢?(拿出学生说得三色卡蓝和黄黄和紫)这三组颜色那组颜色对比强呢。学生生齐声说:红色和绿色。师:它们在色相环中成多少度角?生:180度。师:在色相环中成180度的,也就是直线对应的两个颜色对比最强,例如:蓝(老师在色相环中画一直线)让学生说相对应的强对比色。师:蓝色和红色,不看绿色和红色,与绿色和黄色比相对对比强,绿色与黄色相对对比弱(一边说一边把相对写在黑板上,来强调色彩的对比是相对而言的),在色相环中呈120-180度的为强烈对比,90-30度之内的.为柔和对比。(出示板书:柔和对比、强烈对比)

  三、(启发引导

  拓展思维)

  1.

  师:我们除了可以利用色彩对比美化我们的生活之外,还可利用它的规律在生活中做一些其他的用途。(课件观看图片)

  师:清洁工的衣服为什么是橘红色的?学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别人撞他。师引导提醒:这种色与周围环境。学生一起说:对比强(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比较的观察)师:动手术的医生为什么穿绿色的?学生议论纷纷。师:色彩对比除了前面我们说得给人们影响,强烈的互补色还可以缓解人的疲劳,因为血是红色的,与绿色的衣服是互补色,这样穿医生可以

  更好的做手术。

  2.

  师:这个同学说得太好了。你们知道吗,动物也是大自然中运用色彩对比的高手?他们运用强烈对比或柔和对比来保护自己。(欣赏分析4-5张图片后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四、(动手实践

  练习掌握)

  师:现在老师这有许多动物,你们利用现有的工具和材料来帮助他们恐吓敌人,或者隐藏起来保护自己吧。出示一张范画来说明制作方法:用色块或色条来隐藏动物。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制作中提问:注意(是先贴背景还是先贴动物呢?先贴中间还是先贴边上?)

  五、(展示评价

  谈论应用)

  分别找出几个强对比和弱对比的作业到前面展示。提出作业评价要求:

  谁在来说说你的作品用了哪些色,用的是强烈对比还是柔和对比?你用你的作品中的色打算作什么呢?学生上来说。一堂课在愉悦的气氛中结束。

  色彩的对比》教学反思

  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它不仅是一门知识,也是一样工具,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慢慢的让学生了解色彩,并掌握简单的色彩知识。虽然小学阶段的色彩知识比较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色彩的对比》是五年级下册的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色相对比,认识对比色。我在讲这节课时,课前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和颜色有关四字词语,其目的是让美术课和语文课有机的整合,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由关于色彩的词语导入新课,然后由学过的色彩知识——三原色和间色引出色相环,因为美术课中的色彩知识不多,新旧知识之间不连贯,这样设计也是让学生回忆早已学过的知识,由已知引出未知。学生了解认识色相环之后,分组进行涂色游戏,两组选择同类色,一组选择邻近色,两组选择色环中位置相对应的颜色,也就是对比色。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带给自己的感受。学生涂完色之后,将作品贴在一起,然后,让学生观察,哪幅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由此总结出,色相环中,距离较紧的两种色相比较,视觉效果不强烈,对比弱;距离越远的两种色相相比较,视觉效果强烈,对比强,这两种颜色是对比色。学生在色环中找一找那些颜色是对比色,选一组自己喜欢对比色,进行绘画练习。

  上完这节课后,觉得有两个地方没有达到设计效果,第一是课前,让学生说有关颜色的四字词语,学生说的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都挺好,这也是我设计的本意,但也有学生说,黄道吉日,红杏出墙??而不是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等这些形容颜色的词,我觉得可能和我的提问有关,如果我说请同学们说一说形容颜色的词,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二是让学生说一说哪幅作品最吸引你,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到运用对比色的作品视觉效果更强烈。其实学生也都感受到了,有些学生说运用对比色的作品太亮了,不喜欢,所以觉得最吸引自己的是其他的作品;还有学生说,有两幅放在一起作品都是绿色为主,面积大,所以最吸引自己的是这两幅作品。其实这两位同学在分析的时候都讲出了自己的理由,而且,对色彩对比的感觉都很对,第一位同学说运用对比色的作品太亮了,恰恰就说明这幅作品最吸引他的目光,只不过他不喜欢,所以他觉得不吸引他。第二位同学认为绿色面积大,所以吸引他,也对,色彩对比中的面积对比,如果我把两幅作品分开放就不会出像这种情况

  了。

  由此,更让我觉得,教学设计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到检验,课堂中出现的或多或少的问题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解决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有创意的角色模仿,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通过对动画片的欣赏,开拓学生思路。

  2、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采用折,剪,镂,绘制等方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新颖城堡。

  教学评价

  1、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敢于说出自己对设计作品的感想。

  2、是否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3、是否能充分利用各种材料。

  4、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研究。

  5、如何突破常规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运用各种表现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提供给学生的彩纸,线,橡皮泥,KT析,像塑板等各种材料,及欣赏用的动画艺术作品。

  2、学生准备一些废旧盒子和其它材料。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扮演国王与王后,王子与公主,并且分别夸张地描写自己城堡的外形,他们想对自己的城堡进行改造请“大臣们”(学生)为他们出谋划策。

  让学生分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大臣们”(学生)根据自己对城堡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设计想法和表现的形式。

  2、发展阶段

  肯定学生的大胆构思,激励学生打破常规,自由地创造和表现。

  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剪,镂,折,贴,画等制作或表现的方法,表现一幅较抽象的画面。

  在作业过程中,指导学生设计的形式要与使用的材料相适合。

  展出制作完成的深长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自己设计的作品,收拾和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1、积极指导学生如何去欣赏动画片中的城堡,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2、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与学习中各种有趣的内容,采用变形与夸张手法进行创作,也可以收集各种材料尝试作,学做小艺术设计学。

  教学参考资料:

  卡通片,动画片,中外童话彩绘书籍。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接触平面设计知识。

  2、通过分解与构成学习将视觉元素复归于朴,重新组合成一定时空下的视觉式样。

  3、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分解构成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基本设计方法。分解是一种原始关系的解脱与破坏,构成则是一种新关系的建立与创造。本课主要通过分解剪贴画的形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知识及制作方法,开拓创造能力。

  症结剪贴画的各种精巧微妙的直、曲、折、弧分解线将规则的平面几何图形分解成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或部分相同的几个或许多部分。分解出的这些部分经精心构思巧妙组合,刚好能构成一幅生动有趣,有一定主题的画,将所有的部分经还原组合,又能刚好构成原来的那个规则上的平面几何图形。

  分解画主要以三角形、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规则形为基本形式。分解画必须是对这些规则的平面几何图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分解,在设计分解中,要确定创作设计内容及限定的几何形式,设计随意尺寸分解图,如直线、曲线、弧线等分解,依据各分解的部分布局构图,形成最满意的构图后即可粘贴成分解画作品。

  分解画的设计创作方法归纳起来有八种:

  1、提炼概括,省略夸张;

  2、顾此及彼,相互照应;

  3、供虚为实,虚实相生;

  4、依形视理,切分移离、

  5、察势观形,挖掏部件;

  6、拼合组装,集腋成裘;

  7、连谐成形,不可零碎;

  8、原形拼合,不可叠压。

  分解化归根到底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制约部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没有孤立的单独的.整体和部分。

  教学重点:

  1、初步感受平面构成的视觉效果,掌握分解构成剪贴画的一般制作方法。

  2、理解分解画的核心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

  教学难点:

  剪切基本型分解的方法及组合构成新形象的方法。

  教学建议

  1、教师利用投影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对一张矩形几何形的分解、构成过程,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分解、构成。

  2、欣赏分析几幅分解剪贴作品,感受分解构成剪贴画的新视觉效果,引起学生兴趣。

  3、老师在投影上演示分解剪贴画的制作方法,边讲边示范。

  4、教师可让学生到投影机前设计规则形的不同分解图,也可将分解的各部分让学生组合设计布局,一人一种设计稿,学生动手可促进他们积极动脑设计的主动性和兴趣。

  5、通过对学生作品的欣赏分析,教师讲解几种常用的分解画及设计创作方法,如概括、夸张、省略、虚实相生、挖掏部件等。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模板 小班美术 教案05-11

美术的教案11-08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3-15

实用的小学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优秀教案02-21

中班美术教案:脸谱 大班美术教案《脸谱》11-18

美术教案模板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范文12-16

中秋美术教案09-18

小学美术教案08-29

月饼美术教案09-22

《爱心》美术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