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教案

时间:2022-08-28 15:02:21 教案 我要投稿

《线段》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线段》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线段》教案

《线段》教案1

  教学目标:

  1、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等简单图形(知识目标)

  2、 会说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能力目标)

  3、 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难点: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事实,并应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 具: 多媒体、棉线、三角板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观察电脑展示图,使学生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来描述我们所看到的现象?

  教学过程:

  1、 一段拉直的棉线可近似地看作线段

  师生画线段

  演示投影片1:①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______

  学生画射线

  ②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_______

  学生画直线

  2、 讨论小组交流:

  ①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射线、直线?

  (强调近似两个字,注意引导学生线段、射线、直线是从生活上抽象出来的)

  ②线段、射线、直线,有哪些不同之处, 有哪些相同之处?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各自的.特点)

  3、 问题1:图中有几条线段?哪几条?

  “要说清楚哪几条,必须先给线段起名字!”从而引出线段的记法。

  点的记法: 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

  线段的记法:①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来表示

  ②用一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自己想办法表示射线,让学生充分讨论,并比较如何表示合理

  射线的记法:

  用端点及射线上一点来表示,注意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

  直线的记法:

  ① 用直线上两个点来表示

  ② 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强调大写字母与小写字母来表示它们时的区别

  (我们知道他们是无限延长的,我们为了方便研究约定成俗的用上面的方法来表示它们。)

  练习1:读句画图(如图示)

  (1) 连BC、AD

  (2) 画射线AD

  (3) 画直线AB、CD相交于E

  (4) 延长线段BC,反向延长线段DA相交与F

  (5) 连结AC、BD相交于O

  练习2:右图中,有哪几条线段、射线、直线

  4、 问题2 请过一点A画直线,可以画几条?过两点A、B呢?

  学生通过画图,得出结论: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问题3 如果你想将一硬纸条固定在硬纸板上,至少需要几根图钉?

  为什么?(学生通过操作,回答)

  小组讨论交流:

  你还能举出一个能反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实例吗?

  适当引导:栽树时只要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坑所在的直线。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绳,沿这根绳就可以砌出直的墙来。

  5、 小结:

  ① 学生回忆今天这节课学过的内容

  进一步清晰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② 强调线段、射线、直线表示方法的掌握

  6、 作业:①阅读“读一读” P121

  ②习题4的1、2、3。4作为思考题

《线段》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直线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能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用运动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

  3.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提高学习几何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是重点.对直线的“无限延伸”性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1.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直线的实例(可请5~6位学生发言).

  2.教师总结:铅笔、尺子、桌子边沿等都有长度,是可以度量的,它们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此时给出直线的概念“直线是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着的.”继而提问“无限延伸”怎样解释,教师可形象的归纳出“直线是无头无尾、要多长有多长.”让学生闭起眼睛想象一下.

  再提问: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中有没有真正是直线的例子?(数轴)

  3.通过前面学生所举的例子,给出线段定义“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4.教师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标出一条线段,然后擦掉一部分,只剩下一条射线,先看它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后给出射线的定义:“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二、正确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

  1.直线的表示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直线”两字,如:直线l;直线m,直线AB;直线CD.(板书表示出来)

  2.线段的`表示也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用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但前面必须加“线段”两字.如:线段a;线段AB.(板书表示出来)

  3.射线的表示同样有两种:一个小写字母或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射线上的一个大写字母,前面必须加“射线”两字.如:射线a;射线OA.(板书表示出来)

  三、运动变化,找出联系

  1.让学生找出三者之间的区别:端点的个数,0个,1个,2个.

  2.教师通过图示将线段变化为射线、直线.指出事物之间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变化的.

  (1)先画出线段AB,然后向一方延长,成为一条射线,再向相反的方向延长,成为一条直线.告诉学生:线段向一方延长就会成为射线,向两方延长就会成为直线.因此,直线、射线都可以看作是由线段运动而成的.

  (2)再画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找一点,擦掉一点一旁的部分,就成为一条射线,在射线上再找一点,两点之间的部分就成为一条线段.

  四、回到实际,巩固概念

  1.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的事例.如:手电筒的光线,灯泡发出的光线等.

  2.练习:

  (1)如图1-1,A,B,C,D为直线l上的四个点.

  问:图中共有几条线段?以C为端点的射线有哪几条?

  (2)如图1-2,A,B,C为平面上的三个点,分别画出过点A,B;点A,C;点B,C的三条直线.

  (3)如图1-3,P是直线l外一点,A是直线L上一点.过P,A作一条直线;过A作一条射线.

  (4)如图1-4,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五、小结

  1.教师提问:(1)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

  (2)直线、射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本节课应该理解哪几个关键词?

  (4)在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以完善和补充,并进一步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这三个概念是平面几何的基础.

  2.再设问:直线还有什么性质呢?为下节课讲直线的性质埋下伏笔.

  六、作业 p.11,1;p.12,3;p.14,1.2.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

  2.本设计对教材顺序稍加改动,先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给出,然后再讲它们的性质.这样对于学生建构知识结构较为有利.

  3.由于这节课为几何的起始课,从感性认识出发,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几何的概念,便于认知结构的形成.

  4.建议:本课时也可以将课型设计为“自学辅导式”,由学生自己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寻找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意识更强,课堂更加活跃.

  5.在有条件的地方,对三者关系的变化过程,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为生动有趣,“变”的意义更为明显.

《线段》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含义;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教学、三角板、小组讨论表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孩子们,现在的你们已经了解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发现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知识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请孩子们看大屏幕:出示一幅生活中图片(有明显的太阳光,建筑物的线条很明显),学生认真观察。

  师:这图是从生活中拍摄的.,很美吧。我们今天探究的数学知识就藏在这些图里面,画面上藏着许多的线,大家找找看,用手比划一下你找的线。(生比划)

  师:你比划的是哪些线?(请2-3名学生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复习线段

  出示有线段图,从图中抽象出线段。

  教师:刚才有孩子找到了这些线,这种线的名字叫什么?线段。

  教师:孩子们认真看看,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有两个端点,是直直的,有的线段长,有的短等等。

  2.学习射线

  教师:还有的孩子找到了这些线(出示太阳光图,除去颜色抽象到射线)这种线的名字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射线,认识射线的特征

  3.学习直线

  教师:刚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的线段和射线,还有一些曲线。可是还有一种在我们生活中找不到的线,却在我们数学王国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想不想认识这位神秘的朋友呢?

  出示直线,动画延伸。

  在自己本子上画一条直线。

  4.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他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接下来就需要大家一起认真观察,讨论找一找他们三线的区别和联系,活动之前请大家听清楚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请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把报告单上的填完。

  填好后小组团结探索找出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

  报告单:

  关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试画角等)书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再来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书36页自学。

  (1)自学,可以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

  (2)小组探讨,确定交流内容。

  4、集体交流。(视学生交流情况,老师及时引导)

  (1)学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出示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你也来画几个角。

  画角(先自由画,再一生实物投影演示)说说你是这么画的?(定点,引出两条射线)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P36做一做

  2 练习四1、2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线段》教案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

  (二)学会用尺子画直线,量线段.

  (三)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直线和线段都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用直观、描述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直线和线段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具和学具

  教具:一根长线,直尺,三角板.

  学具:一根线,直尺或三角板,白纸.

  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直线、线段.

  1.认识直线,画直线

  (1)演示和操作认识直线

  教师叙述:这里有一根线,请两个同学到前边来,将它拉紧,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条线很直很直)我们把这条拉直的线叫直线.现在把手中的线放松,这样的线就不是直线.

  现在请同学把准备好的线两手拉紧,互相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我们叫它什么.两手放松,它还是一条直线吗?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白纸,将它对折,再把纸打开看一看纸上的折痕,它也是直直的,也是一条直线.

  练习:指出下列哪条是直线,哪条不是直线.

  (2)指导学生画直线

  教师示范:我们怎样用直尺或三角板来画直线呢?

  首先把直尺或三角板放平,用铅笔尖紧挨直尺或三角板的一边,左手用力扶好尺子,右手用铅笔沿尺子边画直线.教师可以沿着不同方向画几条直线.

  学生动手画直线,可以多画几条,画的过程当中,教师进行行间巡视,加以辅导.

  2.认识线段,画线段

  (1)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教师叙述:(指着黑板上画的直线)这是一条直线,我们在直线上画两个点,这两点间的一段(用黄粉笔描出)叫线段.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在上面点两个点,指出哪部分是线段.

  小组讨论: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点?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从而明确:线段和直线都是直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因此可以量出它的长度,直线没有端点.

  指导学生量线段.量线段的方法和量实物长的方法是一样的,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线段右端正好对着几,线段长就是几厘米.

  由学生测量课本例9中的线段长度.

  教师叙述:请同学们观察,黑板边、桌子边、书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大家想一想,周围事物还有什么东西上有线段.

  练习:

  ①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

  图a:不是线段,它是圆.

  图b:不是线段,虽然是直直的,但只有一个端点.

  图c:是线段,有两个端点,而且是直直的.

  图d:不是线段,它虽然有两个端点,但它不是直直的.图e:不是线段,它没有端点,是直线.

  ②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填在( )里.

  (2)画线段

  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教师示范:先把直尺放平,铅笔尖紧挨尺子的一边,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两边点上端点.

  由学生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教师行间巡视,给予辅导.

  (三)巩固反馈

  1.综合性练习

  (1)指出下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

  (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全班反馈,用手势表示.

  2.操作性练习(全班同学在本上画)

  (1)画出长5厘米的线段.

  (2)画出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画出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3.思考性练习

  (1)图17给出3个点,在每两点间画线段,能画(3)条线段.

  (2)图18给出4个点,在每两点间画线段,能画(6)条线段.

  (3)图19给出5个点,在每两点间画线段,能画(10)条线段.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直线和线段.直线和线段都是直直的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它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它的长度,直线没有端点.

  课后作业:练习四的第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通过直观描述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直线和线段的'特征.首先通过演示和操作观察拉紧的线,突出直线“直”的特点,线段是直线两点之间的一段,它也是直的,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如介绍了直线,安排加深理解直线的练习;学习了线段,练习有关线段的知识,最后进行综合练习.

  本节课重视对全体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指导学生画直线,画线段,量线段,按指定的长度画线段.练习的安排注意有坡度,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线段》教案5

  教学目标 :

  (一)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 征。

  (二)使学生能辨认线段,初步学会画线段。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

  人手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一把直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认识它吗? 它的名字就叫“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二、新授

  (1)初步感知

  1、你觉得线段是怎样的?(生:直直的;一段一段的;弯曲的……)

  2、能不能想办 法变出一条线段?

  生尝试。

  师(出示准备好的毛线):把毛线拉得直就出现一条线段。

  请一生上来摸一摸。演示:这直的`一段叫线段。

  3、同桌合作:一个拉,另一个指出这条线段在哪里。

  请两生演示。

  一生想办法拉出线段,另一生指出: 两手之间的距离就是线段。

  演示,问:垂下来的这一段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4、 小结:线段是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2)认识端点

  1、两头粘上去的叫做线段的什么?(端点)(师把毛线拉直粘在黑板上)

  2、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 ?(两个)(板书:有两个端点)

  (3)总结概念

  现在,同学们认识线段了吗?线段是怎样的?

  让生记线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线段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4)找线段

  其实,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的边都是线段。同学们找找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生:课桌边 、黑板边……(让生用手感知)

  (5)折线段

  1、指出白纸中哪些边是线段?

  2、在白纸中折出一条线段。(折痕)

  3、再折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

  4、在这张纸中折出最长的线段。(摆擂台 ,让擂主说出理由和折的方法)

  (6)小结

  通过刚才的拉、折、指,你认识线段了吗?

  (7)画线段

  1、生自由画在白纸上,然后反馈评价。

  2、指定条件画。

  A、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师演示方法:用0刻度尺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

  反馈:要求非常准确。(进行认真做事的思想教育)

  3、小结:线段有长有短。(板书)

  三、巩固

  1、找一找,下面那些是线段?(小黑板出示)

  2、数 一数,下面的图形是有几条线段组成的。

  3、过任意两点,能连起几条线段?

  3点能连几条线段?

  4点呢,每两点连起来,共有几条线段?(生思考,动笔画。)

  4点位置方向有不同。

  思考:

  4、比较:看看哪条线段长?

  演示:一样长。(生活中经 常用到这样 的数学知识。如:穿竖条衣服的人看上去瘦一些,穿横条衣服的人看上去 胖一些等)

  四、总结

  这节课,同 学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

  认识线段

  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有短

  教学反思:

《线段》教案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线段的 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2 .探索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3.了解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是具有特殊性质的点的`集合;

  4 在“操作---探究----归纳----说理”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演绎推理能力。

  探索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具有特殊性质的点的集合

  教学准备

  《数学学与练》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

  页边批注

  加注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问题1:线 段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探索活动:

  活动一 对折线段

  问题1:按要求对折线段后,你发现折痕与线段有什么关系?

  问题2:按要求第二次对折线段后,你发现折痕上任一点到线段两端 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二. 新课讲授

  结论: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 相等(投影)

  例题:例1P21(投影)

  这是一道文字描述的几何说理题,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容易理解,但不易叙述,因此要做一定的分析,如:你能读懂题目吗?题中已知哪些条件?要说明怎样一个结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说明的结论能画出图形来表示吗?根据图形你能说明道理吗?

  活动二 用圆规找点

  问题1:你能用圆规找出一点Q,使AQ=BQ吗?说出你的方法并画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还能找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点M吗?

  问题2:观察点Q、M,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符合上述条件的点你能找出多少个?它们在哪里?

  结论: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活动三 用直尺和圆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按课本上的方法在书上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同位可画出不同位置的线段,相互作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加注名 人名言

  苏州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 第 页

  一. 巩固练习

  P23 习题1、2、3

  二. 小结

  结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线段》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已知线的成已知比的作图问题.

  4.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5.通过定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观察、猜想、归纳、讲解

  三、重点、难点

  l.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正确性的说明及推论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叙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要求:结合图形,做出六个比例式).

  【讲解新课】

  在黑板上画出图,观察其特点: 与 的`交点A在直线 上,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有: ……(六个比例式)然后把图中有关线擦掉,剩下如图所示,这样即可得到:

  平行于 的边BC的直线DE截AB、AC,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在黑板上画出左图,观察其特点: 与 的交点A在直线 上,同样可得出: (六个比例式),然后擦掉图中有关线,得到右图,这样即可证到:

  平行于 的边BC的直线DE截边BA、CA的延长线,所以对应线段成比例.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

  推论:(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 (六个比例式).

  此推论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基础.

  注:关于推论中“或两边的延长线”,是指三角形两边在第三边同一侧的延长线,如果已知 ,DE是截线,这个推论包含了下图的各种情况.

  这个推论不包含下图的情况.

  后者,教学中如学生不提起,可不必向学生交待.(考虑改用投影仪或小黑板)

  例3 已知:如图, ,求:AE.

  教材上采用了先求CE再求AE的方法,建议在列比例式时,把CE写成比例第一项,即: .

  让学生思考,是否可直接未出AE(找学生板演).

  【小结】

  1.知道推论的探索方法.

  2.重点是推论的正确运用

  七、布置作业

  (1)教材P215中2.

  (2)选作教材P222中B组1.

  八、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第二课时)

《线段》教案8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二、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四、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7、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线段》教案9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出发,通过动手画一画,初步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

  2、能说出线段与射线直线的关系。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愿意就数学问题开展讨论,学会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4、培养学生将数学思想应用于实际,实现科学的创造与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画出正确数量的线段射线或直线。

  教学准备:

  多媒体、练习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复习引入

  1、从生活中抽象出线段、射线、直线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线条,看:

  a、竖琴、激光――线段

  b、毛线——曲线

  c、角——射线

  d、马路——直线

  2、线段的特征

  它们当中,哪些是你们学过的?(线段)

  你能回忆一下线段有哪些特征吗?

  a、线段是直的,并且有2个端点。

  b、线段是可以度量的。

  c、线段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如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如用小写字母b就可以表示成线段b。所以我们说线段一共有几种表示方法?

  二、情景再现,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大家看老师这儿有跟教棒,打开它就看见有一束激光投射在窗户上,把这束激光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现在老师把窗户打开,把这束激光从天空方向投射出去,那会怎样呢?

  1、认识射线

  a、射线的概念

  像这样的图形你知道叫什么吗?

  板书:一条线段,将它的一端无限地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b、射线的表示方法

  这条射线的端点我们可以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在射线上任意取一点,如B,我们就可以用AB表示这条射线,记作射线AB。

  c、拓展

  (1)媒体演示从另一端延长,这又是什么图形?(射线)那我们可以把它记作什么?(射线AB?射线BA?)

  (2)请说对的同学说说理由(端点是起始点)

  2、认识直线

  a、直线的概念

  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将线段的.两个端点都无限地延长,那会又会怎样呢?(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师先同步画好一条线段)

  板书:将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地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

  b、直线的表示方法

  任意的在直线上取两点用大写字母A和B来表示,所以可以将这条直线记作:直线AB或者直线BA,或者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为:直线l。

  板书:直线直线AB,直线BA或者直线l

  3、引出课题

  同学们学的真棒,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线段、射线、直线。

  板书:线段、射线、直线。

  4、师:接下来老师请同学把书翻到79页,看79、80页上的内容完成练习纸上的表格。

  三、巩固新知,应用提高

  1、请你分分类(金仕达多媒体)

  2、用正确的方法表示下面图形。

  3、判断

  (1)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1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

  (2)这是一条5cm的射线。

  (3)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线段。

  (4)直线比射线长

  (5)射线AB和射线AD是同一条射线。

  同一条射线:同一个端点且方向相同

  此处可以追问:那射线AB和射线AC

  是同一条射线吗?

  4、画一画(书上P80试一试)

  5、拓展(金仕达多媒体)

《线段》教案10

  教学内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掌握这两个定理的关系并会用这两个定理解决有关几何问题。

  2、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轨迹问题。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引入证明及运用。

  教学难点: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

  教学关键:

  1、垂直平分线上所有的点和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都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教具:投影仪及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是什么?

  2、怎样做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新课

  1、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做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做)。

  2、在EF上任取一点P,连结PA、PB量出PA=?,PB=?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值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得出结果PA=PB,再取一点P'试一试仍然有P'A=P'B,引导学生猜想EF上的所有点和点A、点B的距离都相等,再请同学把这一结论叙述成命题(用幻灯展示)。

  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这个命题,是我们通过作图、观察、猜想得到的,还得在理论上加以证明是真命题才能做为定理。

  已知:如图,直线EF⊥AB,垂足为C,且AC=CB,点P在EF上

  求证:PA=PB

  如何证明PA=PB学生分析得出只要证RTΔPCA≌RTΔPCB

  证明:∵PC⊥AB(已知)

  ∴∠PCA=∠PCB(垂直的定义)

  在ΔPCA和ΔPCB中

  ∴ΔPCA≌ΔPCB(SAS)

  即: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反过来,如果PA=PB,P1A=P1B,点P,P1在什么线上?

  过P,P1做直线EF交AB于C,可证明ΔPAP1≌PBP1(SSS)

  ∴EF是等腰三角型ΔPAB的顶角平分线

  ∴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

  ∴P,P1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于是得出上述定理的逆定理(启发学生叙述)(用幻灯展示)。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根据上述定理和逆定理可以知道:直线MN可以看作和两点A、B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和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举例(用幻灯展示)

  例:已知,如图Δ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PA=PB=PC。

  证明:∵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PA=PB

  同理PB=PC

  ∴PA=PB=PC

  由例题PA=PC知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P,这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四、小结

  正确的运用这两个定理的关键是区别它们的条件与结论,加强证明前的分析,找出证明的途径。定理的作用是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或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五、练习与作业

  练习:第87页1、2

  作业:第95页2、3、4

  《教案设计说明》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都是几何中的重要定理,也是一条重要轨迹。在几何证明、计算、作图中都有重要应用。我讲授这节课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第一节课,主要完成定理的引出、证明和初步的运用。

  在设计教案时,我结合教材内容,对如何导入新课,引出定理以及证明进行了探索。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我先让学生做一条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在EF上取一点P,让学生量出PA、PB的长度,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每个人量得的这两个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PA=PB。然后再让学生取一点试一试,这两个长度也相等,由此引导学生猜想到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通过作图、观察、量一量再得出结论。从而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参与、发现、探索的过程。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性质定理的题设与结论,画图写出已知、求证,通过分析由学生得出证明性质定理的方法,这个过程既是探索过程也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只有学生动脑思考了,才能真正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以及证明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如果有两点到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这样的点应在什么样的直线上?由条件得出这样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从而引出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由上述两个定理使学生再进一步知道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的所有点的集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道理,也能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讲解例题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以及逆定理来证,避免用三角形全等来证。最后总结点P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为了使学生当堂掌握两个定理的灵活运用,让学生做87页的两个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线段》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能在一些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线段,会数出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使学生在注重体验、感悟知识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建立表象,支撑理解,在深化认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3、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学具准备:一根毛线,一把学生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通过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1)出示跳绳和拔河的情景图。师: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请问跳绳的绳子和拔河的绳子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沿绳子画出曲(直)线)

  跳绳甩出的绳子是弯的,拔河的绳子看上去是直的。

  (2)毛线由曲变直。

  A请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

  B你有办法把它变直吗?试试看。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C(屏幕出示)讲述: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学生齐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D追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线段都是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指名拉出一条线段)问: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放开一只手)现在毛线怎么了?(弯了)要让毛线再变直必须怎么样?(捏住线的两头把它拉紧)现在绳子又怎么样了?(直了)

  一定要两头都捏住拉紧,两只手捏住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学生读一遍。

  追问:请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

  请大家拉出一条线段,同桌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端点在哪儿。

  3、感受不同方向的线段

  (指名拉出一条线段,竖起来)问:看,线直吗?可以看成线段吗?它的两个端点在哪儿?

  斜着放,问:这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只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你会把手中的线段变变方向吗?自己试一试。

  4、感受线段有长有短。

  师:老师手里的线段和他手里的线段比,有什么不同吗?对,线段有长有短。那你有办法让老师手里的这一段变得再长一些吗?你来做做看。能再把你们手中的线段变短一些吗?试试看。

  师:我们两只手捏的地方也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得越开,这条线段就越怎样?反过来呢?对了,线段有长有短,(板书:有长短)。

  5、抽象出线段的图形。

  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短)。那么请你来判断一下,下面那几条是线段?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识线段。(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老师这儿有一些图形,哪些是线段,不是的说说为什么?

  2、找线段。

  A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线段。请在我们的教室里,在你的身边找找看?

  B小朋友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能找到线段。

  三、由浅入深,巩固新知

  1、数线段。

  A谈话:其实有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就是由不同方向的线段围成的。(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请看,这些是什么图形?它们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请你用手势表示出来。

  B汇报时:请你来指一指?(教师指着其中一条线段)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里?(教师指着与这条线段相交的一条线段)那么这一条呢?说明:当两条线段相接时,它们相接的那一点就是它们的端点。

  C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那么有六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

  2、折线段

  (1)(取出正方形纸)正方形纸上有线段吗?有几条?在哪里?

  (2)请你拿出你的正方形纸对折一下,打开看看,纸上有线段了吗?在哪里?

  (实物投影出示) 对,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请你指一指它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里?

  (3)你还能折出一条比刚才那条短的线段吗?试试看。(实物投影出示)

  (4)下面请同桌两人各自折一条线段,然后两人再比比折出的两条线段的长短。

  3、画线段。

  (1)、尝试画

  那你会把线段画出来吗?你准备用什么工具画?拿出纸,试一试画一条线段。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画法。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根据学生回答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还可以怎么画?

  在画线段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3)、再次画

  请你听了提醒后再画一条和刚才方向不同的线段,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请同桌互相欣赏一下对方的画的线段,如果他画得很好,就竖起大拇指表扬他,如果有画得不太对的地方,也请你给他指出来。

  (4)、你还能用其他工具帮助画线段吗?为什么这些工具都能画出线段呢?(这些工具都有直直的边)

  4、由点连线

  (1)连结两点画线段。

  (黑板上画上两个点)问:连接这两个点可以画出几条线段?小结:连结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2)有三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猜一下,能画出什么图形?请你在老师给的作业纸上画画看。

  问,你们画成的是什么图形?投影学生作品。

  师问:你是哪两个点连成了线段?

  指出:上面这个点和下面的左边的点连成了一条线段,和下面右边的一个点也连成了一条线段。

  (3)那想想这样四点,连结每两点最多可以画出几条线段呢?快动手试试看。

  (先画出过第一个点的所有三条线段,接着画出过第二个点两条线段,再画出最后一条线段。向学生渗透有序思想,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做好铺垫。)

  (4)那想想这样的五个点,连结每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又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动手试试。

  (依次用不同颜色画出4+3+2+1条线段)

  四、小结学习收获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叫线段,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线段》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

  2.学会用尺子量的长度;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用直观、描述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

  2.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

  3.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这两根线的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

  4.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向这样的的线.(指着直的说)

  5.分别用一本厚书、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比着,在黑板上各画一条.

  6.将黑板上的'几条圈起来,说:“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

  这样的几何图形,这种图形叫做.”(板书课题:)

  二、新授与操练

  1.问:谁来说说,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还见过?(桌子的任意一条边,都是一条;我们数学书的任意一条边也都是一条;生活中许多直的物体的边都是.)

  2.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的,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量一量数学书上P14最上面的三条的长度.

  3.练习

  ①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一个是.

  ②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组成的.

  4.师:大家已经认识了,会测量了,如果让你画一条,你会吗?

  5.讲解画的方法:

  在尺子的0刻度上点一个点,要画的是几厘米,就再在几厘米的刻度上点一个点,然后再把两个点用一条直直的线连起来.

  6.练习:画一条4厘米长的.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练习四1,2)

  (1)指出下面哪些是.

  (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组成的?

  2.操作性练习

  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做.

  画出长5厘米的.

  3.思考性练习

  右面给出五个点,在两个点之间画.

  你能画出几种不同的图形?每种图形画了几条?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线段》教案13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P43-44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今天诸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出示红、绿2个文具盒)红色的文具盒有2支铅笔,猜猜绿色的文具盒里有几支呢?学生猜,老师提示,绿色文具盒里的铅笔是红色的2倍?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打开文具盒验证)

  2、现在我们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先摆2根小棒。第2行摆的小棒是第1行的`3倍,老师还有个要求,摆清楚了,要一下子看出来是第1行的3倍。

  二、学生摆,老师演示

  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案.rar

  三、巩固练习

  1、国庆节的时候,小红买了几条彩带来布置教室,出示图。

  你了解了什么数学信息?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出来。

  蓝色的带子是5米,红色的带子是蓝色的4倍,一共有多少米?相互说说数学信息并解答。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观察图后学生解答

  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红的2个好朋友在操场上跳绳,要算出小华合计是多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提问

  小红回家后,把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收获写了下来,你们猜猜他写了些什么?

  [今天的数学课后,我学会了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我知道了画线段图对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很有帮助。我还会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买衣服、布置教室用的彩带、跳绳都有数学问题,真是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小朋友,你想听听小红最后说了什么吗?

  [我想出道题目考考三(3)班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出示情景图]

  本子3元,水彩笔的价钱是本子的5倍,铅笔盒的价钱比本子贵16元。

  [你能选择其中的信息编出一道今天学习的应用题吗?]

《线段》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

  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

  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没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

  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线段》教案15

  【知识要点】

  线段、射线、直线

  1.理解线段的概念要掌握它的三个特征:;;;

  2.射线:将线段向方向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端点。

  3.直线:将线段向方向就形成了直线。

  4.直线的性质:①直线是向,无,不可,不能;②直线上有点;③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条;④两条不同直线至多有公共点。

  【典型例题】

  例1(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一条线段上只有两个点

  ②线段AB与线段BA是同一条线段

  ③经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

  ④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

  ⑤线段AB是直线AB的一部分

  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⑦端点不同的射线一定不是同一条射线

  ⑧端点相同的射线一定是同一条射线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A、B两点直线的长度是A、B两点间的距离

  B.线段A、B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

  C.在连结A、B两点的所有线中,其中最短线的长度是A、B两点间的距离

  D.乘火车从上海到北京要走1462千米,所以上海站与北京站之间的距离是1462千米

  (3)已知点M在线段AB上,在①AB=2AM;②BM=AB;③AM=BM;④AM+BM=AB四个式子中,能说明M是线段AB的中点的式子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在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9cm,BC=4cm,如果点O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OB为()cm

  A.2.5B.3.5C.1.5D.5

  (5)如果线段AB=13cm,MA+MB=17cm,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M点在线段AB上

  B.M点在直线AB上

  C.M点在直线AB外

  D.M点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AB直线外

  (6)如图,3个机器人,A、B、C排成一直线做流水作业,它们都要不断地从一个固定的零件箱中拿零件,则零件箱放在处最好.

  (使得各机器人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

  例2.如图,在线段AC上取一点B时,共有几条线段?在线段AD上取两点B、C时,共有几条线段?在AB上取三个点C、D、E时,共有几条线段?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共有多少条线段?

  例3.已知线段MN,在MN的延长线上取一点P,使MP=2NP;再在MN的反延长线上取一点Q,使MQ=2MN,那么MP是PQ的()

  A.3B.C.D.

  例4.如图,A、B、C、D是直线上顺次四点,M、N分别是AB、CD的中点,若MN=a,BC=b,求AD的长.

  例5.往返于A、B两地的火车,中途经过三个站点,(假设该车只有硬座,且各站距离不等)问:

  (1)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2)要有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3)如果中途有n个站点呢?

  例6.如图,CB=AB,AC=AD,若CB=2cm,求CD的长.

  例7.已知线段AB=6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4cm,若M、N分别是AB、BC中点

  (1)求M、N间的距离.

  (2)若AB=acm,BC=bcm,其它条件不变,此时M、N间的距离是多少?

  (3)分析(1)(2)的解答过程,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同伴间交流你得到的启迪?

  例8、如图所示,已知B是线段AC上的一点,M是线段AB的中点,N为线段AC的中点,P为NA的.中点,Q为MA的中点.求MN:PQ的值.

  例9.如图,已知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三部分,M是AD的中点,CD=6,

  求:线段MC的长.

  【初试锋芒】

  1.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

  2.下列写法中正确的是()

  A.直线AB、CD相交于点nB.直线ab、cd相交于点N

  C.直线ab、cd相交于点nD.直线AB、CD相交于点N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线段AB可表示为线段BA②射线AB可表示为射线BA③直线AB可表示为直线BA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4.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木板上,用手拨木条,木条能转动,这说明______;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木板上,就能固定细木条,这说明______ .

  5.如图,A、B、C、D是直线l上顺次四点,且线段AC=5,BD=4,则线段AB-CD等于______.

  6.如图,AB=CD,则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A.AC>BDB.AC

  7.连结两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8.观察下列图形,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

  像这样,1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A.40个B.45个C.50个D.55个

  9.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基本定型,象棋开始风行全国,中国象棋规定:马走字,现定义:在中国象棋盘上,如图,从点A到点B,马走的最小步数称为A与B的马步距离,记作│AB│m,在图中画出了中国象棋的一部分,上面标有A、B、C、D、E五个点,则在│AB│m,│AC│m,│AD│m,│AE│m中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10.过平面上四点中任意两点作直线,甲说有一条,乙说有四条,丙说有六条,丁说他们说的都不对,应该是一条或四条,或六条,谁说的对?请画图来说明你的看法.

  11.如图,AB=16cm,C是AB上的一点,且AC=10cm,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

  求线段DE的长.

  12.已知线段AB=10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M是线段AC的中点,求AM的长.

  【大展身手】

  1.已知数轴的原点为O,如图,点A表示2,点B表示-.

  (1)数轴是什么图形?

  (2)数轴在原点O左边的部分(包括原点)是什么图形,怎样表示?

  (3)数轴上不小于-,且不大于2的部分是什么图形,怎样表示?

  2.如图,P为直线外一点,A、B为直线上两点,把P和A、B连起来,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三角形?若在直线上增加一个点C,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三角形?若直线上有n个点时,一共可以得到多少个三角形?

  3.若A,B两点间的距离是20cm,现有一点C,若AC﹢BC=20cm,则点C与线段AB的关系是什么?若AC﹢BC=30cm,则点C与线段AB的关系是什么?若AC﹢BC=10cm,则这样的点C存在吗?

  4.根据题意填空: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它们有1个交点,如果在这个平面内再画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三条直线最多可有___________个交点;如果在这个平面内再画第四条直线,那么这四条直线最多可有__________个交点,由此我们可以猜想,在同一平面内,六条直线最多可有__________个交点,(为大于1的整数)条直线最多可有_____________个交点.(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5.若线段,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M,N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则MN=__________.

  6.如图,C,D分别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E,F分别是AC,DB的中点.

  求证:(1)EF=AB;(2)EF=BC.

  7.已知线段MN,延长MN至Q,使QN=2MN,反向延长MN至P,使PN=2MN.

  求证:(1)M是PN的中点;(2)N是PQ的中点.

  8.A、B、C是一条公路上三个村庄,C在AB之间,A、B间路程为100千米,A、C间路程为40千米,现在A、B之间设一车站P,设P、C之间路程为千米.

  (1)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车站到三个村庄的路程之和

  (2)若车站到三个村庄路程之和为102千米,车站应设在何处

  (3)若要使车站到三个村庄路程总和最小,则车站应设在何处

  9.B、C、D依次是线段AE上的三点,已知AE=8.9cm,BD=3cm,则图中以A、B、C、D、E这5个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之和等于多少厘米?

【《线段》教案】相关文章:

比例线段教案12-16

《认识线段》教案03-25

线段、射线、直线教案09-07

初中数学射线、线段教案12-29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教案12-21

线段、射线、直线教案15篇09-12

线段的教学反思02-03

《线段》教学反思11-26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