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10-19 09:58:17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科学教案范文9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云和雨》是小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我们看云去”;二是:“下雨了”。

  新课标对本教学内容的要求:让学生用观察、描述等方式记录天空的云量,从而建构“晴天、多云、阴天”概念。用容器收集雨水,测量雨水的深度,对照雨量等级表确定降雨的等级。

  二、学生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探究“空气”、“冷水与热水”、“测量物体温度”等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天气变化产生过一些有意或无意的注意,但对云和雨的认识只是模糊的,不清晰的。

  2.年龄特点

  小学生天性好奇、好问、富于幻想、勇于探索,学习激情容易调动。另一方面,小学生善于具体形象的观察与探究,对抽象的推理则兴趣不大。而《云和雨》的探究较为抽象,所以让学生的探究活动难度较大。

  三、设计思路

  新课标明确指出,探究既是科学教学目标,又是科学学习方法。科学知识和技能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多种资源,通过亲历活动而获得。在这一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了以下的.教法:

  1.学科整合。

  这里的学科整合是指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和科学课综合运用。“我们看云去”是要求学生观察、记录、描绘、交流云的变化,但事实上,天空中云量的变化时机与教学时间的吻合机会是很少的。我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气象资源,满足了这一教学内容的需要。

  2.创设情景

  “下雨了”是教材编排的第二个教学活动。小学生的探究活动需要有看得到的景、摸得着的物,而课室里和书本上都难以满足上述的要求,所以把创设情境作为本课的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目的有组织经历下雨的过程是很少的。所以我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模拟“人工降雨”,收集“雨水”的活动并拍成了录像。学生在课室中也可以看挂风下雨了。到学生有了情景经历,学习积极性说能充分调动,教学目标就能很好地完成,并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提供资源、搭建学习平台。

  老师设计网站让学生探究云;提供工具,测量溶器中雨水深度。这是为学生搭建平台,让他们在自主实验、交流、成果展示过程中****建构知识,感悟科学,形成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描述云的变化会引起天气的变化,说出一些和云有关的谚语。

  ⑵掌握收集雨水的方法,能通过测量容器中雨水的深度,确定雨量等级。

  ⑶运用感官和从网络中获取资源探究云。

  ⑷使用工具测量雨水的深度。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情景(观看“云和雨”的小^电.影、人工降雨)

  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上网搜索与云有关的谚语,动手测量雨水的深度)

  ⑶汇报交流,共同建构知识。(汇报交流天气图的云量和雨水的深度,共同建构云和雨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愿意关注天气的变化。

  ⑵乐于合作与交流。

  ⑶欣赏美丽的天气,培养热爱大自然之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晴天、多云、阴天的天气特点,测量一天的降雨量。

  难点:创设“云”和“雨”的情景供学生开展探究。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活动中能细致,有序地进行观察,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课件(蚂蚁及其生活习性的短片),歌曲《蚂蚁搬豆》、头饰、录音机、磁带、海洋球若干、放大镜、课前组织幼儿捉蚂蚁并进行初步观察,并放在瓶里供活动时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大家猜猜它是谁?(引导幼儿竞猜,得出谜底蚂蚁。)

  二、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找到它的窝了吗?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伤害蚂蚁,要用草叶、小树枝等放在蚂蚁的前方,待它爬上草叶、树枝后再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瓶内可以放些潮湿土壤和食物,用盖子盖好,放在阴凉处备用。要注意:一只瓶内只能装同一窝的蚂蚁,因为不同窝的蚂蚁会因"打架"而死伤)。蚂蚁长得什么样?身上有什么?吃什么?怎样走?

  三、看一看:我们来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1、在观察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观察一下它的大小、颜色,然后看看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再从前往后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蚂蚁。看谁观察的最细致,最准确。(幼儿自由观察后,讨论结果:蚂蚁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有头、胸、腹;在头的下部有一对大"牙",胸部比头部细,长着三对足。)

  2、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

  1)、刚才动画片中的蚂蚁在干什么吗?(蚂蚁在挖洞做窝;搬运食物-稻粒;在搬运死昆虫;在相互传递信息;在"打架")。

  2)、讨论小结:要想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我们就要仔细观察: ①蚂蚁都搬运哪些食物? ②找到蚂蚁窝,轻轻把窝挖开,看看里面贮存有哪些食物。 ③在蚂蚁附近放上各种各样的食物,观察哪种食物上有蚂蚁,哪些食物上没有蚂蚁。

  3、引导幼儿分组观察蚂蚁怎样爬行?

  四、试一试。

  1、倒出瓶中的蚂蚁,给它周围放上食物,观察它喜欢吃什么,并在黑板上的图中打钩。

  2、请一名幼儿示范蚂蚁爬,讨论怎样才能爬得又快又稳。

  五、玩一玩。

  分角色:教师扮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各戴头饰。放背景音乐《蚂蚁搬豆》,师幼一起玩游戏:蚂蚁搬豆。

  "孩子们,在山坡对面有许多豆豆,我们一起爬过山坡,钻过山洞,去搬豆豆吧!"在妈妈带领下,小蚂蚁分成两组,快速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搬起一粒豆豆(海洋球)后跑回来,每只每次搬一粒,直至将豆豆搬完,看哪组搬得最快。

  六、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蚂蚁的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能结合时节、结合幼儿园课题,整合科学、语言、社会、数学、美术等领域,利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互动、绘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以幼儿为发展主体,环环相扣,分解难点,帮助幼儿努力达到目的。在活动中,由于活动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幼儿的兴趣积极、投入,我的问题比较开放,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吴佳栋说可以到月球上去过中秋节,要带月饼、水去。赵越的画告诉我们:小蚂蚁在搬西瓜,它搬不动了,所以就坐下来休息,后来就睡着了。吉米画的是:四只蚂蚁共同合作,搬了一个很大的月饼,四只蚂蚁神态迥异,有两只蚂蚁是高高兴兴的;一只蚂蚁在留泪是它搬不动月饼了;还有一只蚂蚁是拉着脸生气了,原因是毛毛虫在它旁边与它比美,说蚂蚁不漂亮所以不开心。从孩子们的画中可以看出他们想象的天空有多大,他们就是创造奇迹的神笔。在孩子们的画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对“一对”的概念还不是特别理解,以后还要更进一步的学习。蚂蚁的三对足到底在哪个部位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去观察。在示范添加蚂蚁三对足的标准图案时可以是先老师示范再请幼儿上前示范,然后作一个比较,幼儿眼前就有一个标准蚂蚁的图像了。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有鸟叫声,雷鸣声,树叶的沙沙声,琴儿的叮咚声……这些都有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和探索,为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教师采用"六个一"交互使的办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动生成:激发幼儿进一步寻找、发现更多生活中各种各样声音。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乐于倾听各种悦耳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通过探索,操作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各种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

  2、电脑、投影仪、投影屏、激光笔《这是谁的声音》的光盘

  3、录音机,有"牛、羊、下雨、洗衣机、小蜜蜂、公鸡"的`图片

  活动过程:

  听一听:老师启动"会发声音"的玩具狗

  玩一玩:请幼儿自选玩具

  说一说:玩具发出的声音。

  看一看:根据图片模仿各种声音。

  唱一唱:《模仿声音》的歌表演

  猜一猜:电脑娃娃中的《这是谁的声音》播放课件"小孩笑声、马叫、掌声、枪声、汽车跑的声音"

  小结: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听到了这么多好听的声音,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们继续去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和老师继续寻找更多的声音。

  小班幼儿对声音非常感兴趣,教师抓住幼儿特点,将生活中有声的现象集中在一起,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听、玩、说、看、唱、猜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愉快地参与了本次活动。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尝尝、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丰富幼儿对干制品的了解。

  2、知道它体积小、携带方便,并演唱食物存储时间的小常识。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环境创设】

  实物黑木耳、香菇等。

  【重点与难点】

  丰富幼儿对干制品的认识,知道其特点。

  【活动过程】

  一、品尝菜肴“木耳烧烤麸”

  1、请幼儿品尝老师做的菜“木耳烧烤麸”

  2、师:这菜味道不错把,请问你们有没有注意菜里那黑糊糊的东西,是什么?

  二、认识各种干制品:

  认识黑木耳,进行干湿比较

  1、出示湿木耳,幼儿进行观察。

  (1):这就是我们刚才吃的黑木耳,它是像蘑菇、香菇等一样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菌类植物,是没有毒的,可以安全食用的,而且是很有营养的。

  (2)请你拿一块黑木耳,仔细看看,说说,这一片片的黑木耳长的怎样,形状像什么?摸上去感觉怎样?

  (像花、像撑开的小伞,摸上去软软的、滑滑的.)

  2、出示干木耳,进行比较

  (1)我还要请你们看一样宝贝,你可以看看、摸摸、说说它和黑木耳有什么不一样的?(小小的、脆脆的、有点硬、还有点毛毛躁躁的)

  (2)猜猜它叫什么名字?

  (3)小结:其实,这就是黑木耳,他们是一种东西,只是这是新鲜木耳的样子,而这种是经过工人叔叔的一道道工序,制成的黑木耳的干制品。我们每次做菜的时候,都要将干木耳变回原来的样子,才能做菜。

  3、变魔术,炮制干木耳

  (1)你们猜猜用什么方法能把木耳干制品变成原来的摸样?

  (2)变成原来其实很简单,用水帮忙就可以了。

  (3)炮制木耳。

  (4)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回?

  (5)有不少干制品像香菇、白木耳等,在烹调前都要这样来个大变身。

  4、干制品的有点

  (1)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些新鲜的食物制作成干制品,干制品有什么优点?

  (2)小结:干制品体积小,携带方便。延长食物保存时间。

  三、认识其他的干制品:

  教师逐一出示葡萄和葡萄干、苹果和苹果干、香蕉和香蕉干、龙眼和桂圆进行比较和品尝。

  四、制作胡萝卜干:

  1、出示胡萝卜干的成品:看看这种干制品的颜色,猜猜它是什么制成的?

  2、以胡萝卜娃娃的口吻介绍制作过程

  娃娃:今天就请你们自己动手,用我们这些新鲜的胡萝卜来制成胡萝卜干号吗?我们用微波炉来把它烘干,先将胡萝卜切成片,再撒点糖粉,最后放进微波炉转一转,烘一烘,看看能不能制成一片片美味的胡萝卜干。

  3、幼儿制作。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颜色与颜色之间变化的乐趣。

  2.对三原色原理的感兴趣,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3.了解三原色的原理。

  活动准备:

  PPT课件、视频、量杯三个、量杯盖子6个、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一、通过绘本,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幼互动讲述绘本,幼儿初步了解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二、观看三原色原理的视频,引导幼儿理解三原色的原理

  出示三原色原理的视频,教师解释三原色的'原理,引导幼儿理解三原色之间的关系。

  三、提供实验材料,激发幼儿的实验兴趣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并提供实验方法,并说明实验注意事项。

  四、幼儿实验、观察

  幼儿根据视频中的提示准备材料,并进行实验、观察,从而获得知识经验。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玉米粒的基本特征,感知玉米粒在微波炉中加热能变成爆米花。

  2、比较物体遇热变化前后的差别。

  活动准备:

  玉米粒、微波炉、小圆盘每人一个、课件、事先爆好的的爆米花。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幻灯片,引发幼儿兴趣。

  1、师:秋天到了徐老师从田野里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它是谁?(出示玉米娃娃:小朋友知道我身上一粒一粒小宝贝是什么吗?)

  2、(出示:玉米棒)小朋友我们一起找一找。(演示:搓出玉米粒) 认识:玉米粒玉米娃娃:小朋友说对了,我身上的宝贝就是一粒一粒的玉米粒,请你们和我的宝贝交个朋友吧。

  二、观察玉米粒,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

  1、幼儿每人拿一粒玉米粒。

  2、引导幼儿观察玉米粒:

  请小朋友看一看玉米粒是什么颜色的?它们长得像什么?

  再请小朋友捏一捏,摸一摸,是什么感觉?(硬硬的、滑滑的):原来玉米粒是小小的、黄黄的、硬硬的、像门牙。(安全教育)

  三、进行爆米花活动

  1、师:玉米粒可棒了!它想给小朋友表演一个变身游戏,那怎样变呢?(教师出示微波炉),这个袋子已经装好了玉米粒,你们猜一猜把它放进微波炉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测)

  2、进行爆米花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玉米粒变化的过程:(安全教育:应在父母的帮助下去做)

  a、看,炉子转起来了,袋子怎么样了?

  b、闻一闻,是什么味道跑出来了?

  c、听一听,炉子里发出了什么声音?

  d、我们来学一学,玉米粒是怎么跳舞的的?

  3、取出、引导幼儿观察玉米粒和爆米花的.不同:

  (1)、师:叮叮叮,好了。(教师倒出爆米花)刚才我们放进去的玉米粒没有了,现在变成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太热不要碰)。

  (2)、请幼儿进行比较:

  请幼儿先拿一粒爆米花。师:看一看说一说,爆米花是什么颜色的?爆米花像什么?再请幼儿拿一粒玉米,说一说,两者之间的不同:请小朋友表演一下小小的玉米粒和大大的爆米花。

  请小朋友闻一闻爆米花的味道,(香香的)你们想不想尝一尝?

  (3)幼儿品尝:吃起来味道怎么样?(脆脆的、甜甜的)爆米花虽然很好吃,但属于膨化食品不宜多吃。

  三、音乐游戏:玉米粒变爆米花

  1、师:刚才我们看玉米粒玩变身的游戏,现在我们来当玉米粒感受变成爆米花的快乐。

  2、游戏:教师发出指令:我们跳进来,加温、计时开始。

科学教案 篇7

  科学意图: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幼儿好奇心强,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探究欲望,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只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要追根问底。于是生成科学探究活动《会翻跟头的小胶囊》。让孩子知道“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适合班级:

  中、大班

  材料准备:

  三个空胶囊、一粒钢珠、若干小沙粒、一块棉花、一块硬纸板、若干积木。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分别将钢珠、沙粒、棉花装入三个空胶囊里。(见“会翻跟头的小胶囊图1”)

  (2)把几块积木摞起来,把硬纸板的两边折起来做成一个轨道,并把它的一端搭在积木上,形成一定的坡度。

  实验操作:

  (1)把装有钢珠的胶囊放在倾斜的硬纸板上,就会看到胶囊不断地翻起跟头来。(见“会翻跟头的小胶囊图2”)

  (2)把另外两个胶囊也分别放在硬纸板上,观察其是否会翻跟头。

  教师指导建议:

  ● 引导幼儿观察硬纸板倾斜的角度不同,装有钢珠的胶囊翻跟头的速度不同。

  ● 指导幼儿观察、比较胶囊内装的材料不同,胶囊的运动情况不同。

  拓展与替代:

  寻找类似于胶囊的长椭圆形物品代替胶囊进行实验。

  寻找能滚动的其他材料代替钢珠,让胶囊翻跟头。

  将装有钢珠的胶囊放在纸盒内,任意倾斜纸盒,观察胶囊的翻动方向。

  小知识:

  当把带有钢珠的胶囊放在斜面上时,钢珠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动带动胶囊下滑,同时改变胶囊的重心。在不断下滑的过程中,胶囊的重心也在不断改变,胶囊也就会不停地翻跟头。而沙粒和棉花等物质不具有在斜面上滚动的性质,所以它们不能改变胶囊的重心,胶囊也就不能翻跟头。

  活动反思:

  活动使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思、玩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结合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理解翻滚现象是由于重心转移而产生的`。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自主地观察、分析、判断,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兴趣非常高,对探究结果记忆非常深刻。孩子不仅有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操作中心情是愉悦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小车制作,体验制作完成小车后的成就感。

  2.大胆动手制作会跑的小车,积极参与想办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制作车轮会转的小车,探索车轮与车轴连接的方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小朋友有玩过玩具汽车的经验。

  物质准备:

  一辆会跑的玩具小汽车,在不同位置钻孔的牙膏盒和没有钻孔的纸盒,钻好孔的瓶盖,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各种圆形积塑玩具,泡沫板,吸管,一次性筷子,橡皮泥,剪刀,双面胶,透明胶,音乐《雪之梦》。

  三、活动过程

  1.观察小车,了解小车的基本结构。

  (1)指导语:看这辆小汽车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2)小结:小车由车身和车轮构成。(该部分略作详细观察车轮与车轴之间的关系,车轮与车身的高度)

  2.幼儿思考怎样做一辆会跑的.小车。

  出示准备的材料,让幼儿说一说,各种材料适合做什么,打算怎么做。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想请你们亲手做一辆会跑的小车,请你们在做之前先看一看桌子上的材料,和你的身边的朋友他说一说,你打算用哪些材料来做什么?怎么做?

  3.幼儿动手制作会跑的小车。(第一次操作)教师按半成品车、部分零件已组装配套、单一的材料分为几组摆放,幼儿自愿选择小组,尝试制作会跑的小车。

  4.幼儿检查自己制作的小车。

  (1)幼儿介绍自己做的小车。

  指导语:你们的小汽车都做好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各小组在自己组内介绍自己做的车)

  (2)检查小车能否跑起来。

  指导语:请同伴相互检查,你做的小车能跑起来吗?看看能跑的小车和不能跑的小车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在相互检查和比较中,让幼儿发现车轮和车身位置、车轮之间距离的关系。

  (3)小结:车轮要安在车身合适的位置上,车轮之间的距离要适当,小车才能跑起来。

  5.幼儿改造自己的小车。(第二次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合作修理小车,让跑不动的小车都跑起来。

  6.教师再次总结。

  (1)先让在第二次操做中成功幼儿说一说,他是怎样改造自己的小车的。

  (2)教师做总结。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注意内容的综合性愚教与生活和游戏之中,并在活动中设计了用肢体语言表现不同车辆的各种特征,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小主人。

  不足之处:

  在幼儿用身体模仿小汽车的时候,应该多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也可以使一些模仿能力差的幼儿受到启发。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蔬菜,感受蔬菜的长短、大小、粗细等形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排序。

  2、学会关爱他人,乐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1、新鲜蔬菜若干:各种萝卜5只,长短不一的黄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细长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椒1只,蔬菜分别放在小布袋里;相应的蔬菜图片,数字卡片:1-5。

  2、用硬纸做一个青菜老人。

  活动过程: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过生日。

  (1)出示纸制青菜。

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教案:青菜奶奶过生日

  (1)师:现在请这些小客人来排好队,整整齐齐的到青菜奶奶家去好吗?你觉得该谁排在第一个呢?为什么?

  (2)师:我们来数数,有几只番茄宝宝?这里有一些数字卡片,它们都是谁?谁会把它们送给蔬菜宝宝?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排队。

  师:现在谁来动一动脑筋,把这些宝宝从最少的开始排队,谁应该排在第一位?如果最多的排在第一位该怎么排呢?谁来试一试?

  二、去青菜奶奶家1、师:小客人排好队真神气!我们一起去青菜奶奶家,可是门关着,青菜奶奶的眼睛不好,她看不清你是谁,怎么办?青菜奶奶的耳朵也不好,听不清,怎么办?

  2、师:好,我们去青菜奶奶家了。

  3、师:青菜奶奶家到了,谁先去敲敲门?

  (教师扮青菜奶奶:谁呀?你是什么样的黄瓜宝宝?好,请进请进。)三、和青菜奶奶过生日1、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师:青菜奶奶请我们吃蛋糕啦,我们为青菜奶奶唱生日歌。(在青菜奶奶家坐下,孩子唱《生日歌》)2、分生日蛋糕。

  师:青菜奶奶的蛋糕谁想吃?一个蛋糕给谁吃?老师来分蛋糕,我们这里有15个宝宝,加上老师和青菜奶奶一共是17个人,那我们应该把蛋糕分成几块?(17块)3、吃蛋糕。

  (1)师:第一块蛋糕给谁吃?

  (2)提醒幼儿关注他人:看看你的朋友有蛋糕了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以青菜奶奶过生日为主要情节,引出整个活动。一开始是请出青菜奶奶的客人,通过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认识几种常见蔬菜,接下来是是排队,引导幼儿学会按照数量的多少排序,最后是通过为青菜奶奶过生日、唱生日快乐歌、分吃生日蛋糕,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乐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活动的难度是感受蔬菜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并按数量的多少排序。活动第一环节,让幼儿通过猜一猜的方式请出青菜奶奶的客人,由于要把所有的蔬菜(20多个)都摸出来,所以这一环节的时间没有掌握好,用时太多;第二环节是小客人排队去青菜奶奶家,主要是让幼儿根据各种蔬菜的多少来排序,这一环节通过上课时幼儿的表现,发现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难度有点高;下面一环节是通过敲门到青菜奶奶请你进去,只要是让幼儿说出各种蔬菜的特征,这一环节幼儿表现的都不错,都能说出蔬菜的一些主要特征;最后一环节唱生日歌、分蛋糕和吃蛋糕,在这里我稍稍做了改动,问幼儿生日时除了唱生日歌以外,还要做什么,幼儿回答吃蛋糕,因为没有蛋糕,所以让幼儿吃蛋糕要怎么分时,幼儿的回答是各抒己见,但是没有幼儿能回答出要每人一份,这里对幼儿来说难度也很大;总之,整个活动下来,觉得自己准备的很不充分。由于要上的是科学课,很多老教师听下来觉得很乱,不像科学课,所以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于是我对这一节课进行了修改。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刷子09-20

科学教案范文07-21

《种子》科学教案09-30

昆虫科学教案11-28

科学教案模板03-26

科学教案优秀11-04

关于科学教案11-03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幼儿园生活科学教案03-06

橘子宝宝科学教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