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教案

时间:2022-11-29 10:07:35 教案 我要投稿

《悯农》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悯农》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悯农》教案(15篇)

《悯农》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3、理解“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活动准备:

  挂图四幅、视频朗读古诗、小孩用餐照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复习古诗引出主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小朋友还记得吗?

  幼:记得。

  师:哪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吧,《春晓》、《咏鹅》、《七步》。

  师:小朋友真棒,都已经记得这么多的古诗了,今天啊罗老师还想交小朋友一首古诗你们想不想学啊?

  幼:想。

  师:好,在我们学古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罗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出示挂图)师:小朋友请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

  幼:太阳。

  师:哪小朋友知不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呢?比如早晨、中午、还是晚上。幼:中午

  师:对了,中午的太阳是最红最热的。晒得禾苗都弯下了腰。(出示第二幅图)

《悯农》教案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有个小朋友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陈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应该浪费粮食)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

  (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

  (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理解:

  悯:同情,怜悯

  三、学习生字:

  1、听范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

  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原来遇到了不懂的字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

  4、老师把古诗里的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幻灯片上,请看(出示幻灯),用上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先自由读读生字,看谁读得最认真?(谁,农,午,辛,苦)

  午和牛的区分!

  辛注意是前鼻音

  谁读好拼音

  指名读生字。

  5、小老师们教得真好!请你们同桌之间也互相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齐读。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

  (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7、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8、齐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学了生字,读了古诗,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a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锄禾:用锄头锄禾苗周围的土

  农民中午的时候正在田地里为禾苗除草

  b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c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这句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有谁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2、师范读全诗。听了老师读古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原来读古诗是有节奏的(幻灯出示《悯农》的朗读节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指名读,齐读。

  4、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幻灯出示)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 ù)谷子;栗粟。

  3、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4、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收集了自己喜欢的古诗,你能背一背吗?指名背古诗。

  板书设计:

  悯农

  李绅

  辛苦爱惜粮食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悯农》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

  附: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

  “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附: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四、简要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本次活动由儿歌导入,引出主题,然后通过挂图,老师讲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最后通过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释,但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幼儿找到共鸣,找到切入点。在这一片断中,抓住了诗眼“辛苦”字,通过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看图想象,转换角色,层层深入,激起幼儿情感的涟漪,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悯农》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

  2、通过看图和朗读,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3、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老师给他讲讲道理。(只要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就要给予表扬。)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好。)

  2、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板书课题:悯农。

  二、指导学生自学:

  1、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悯、夫、农、万、收”,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的不准的地方及时提醒和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粉笔标出来。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理解字义: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为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四海:指全国或全世界。

  4、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到许多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很多农民因为吃不饱而饿死。

  5、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6、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7、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能够不断地去学习思考,反复诵读古诗,表现真不错,农民们辛辛苦苦的劳动才换来珍贵的粮食,我们要

  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六、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附:板书设计

《悯农》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习用齐唱、轮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悯农》情景剧

  3、节奏卡农游戏经验

  4、会念古诗《悯农》,了解古诗大意

  活动过程:

  一、进场

  师:(出示郊外风景图片)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郊游,好不好?背好你的小书包,我们出发了!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师幼作郊游状)

  二、复习古诗《悯农》

  师:(出示农民锄禾图片)看,这是谁?他在做什么?(农民伯伯在种粮食)

  师:这么大的太阳,农民伯伯还在地里干活。粮食真的来之不易。有一首古诗也是说的这个意思,你们知道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吗?(悯农)。你们会念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启发幼儿有节奏地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节奏卡农游戏《悯农》

  师:现在农民伯伯两小块地,要我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先种,第二组后种,你们行吗?

  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了,我们是一起出来的,肯定要一起回家的。第一组先种肯定会先种完,想个什么样的`办法等等第二组,一起完成任务再回家?

  (启发幼儿说出同时结束规则)

  四、看情景表演,完整感受歌曲

  师:有一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他们也在帮助农民伯伯种地,我们一起去看看。

  五、初步学唱歌曲

  师:刚才这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种地的时候,唱的什么歌啊?怎么唱的啊?谁来学学看.

  (幼儿说出一句,教师重复唱出,配钢琴伴奏)

  六、齐唱歌曲

  师:(出示农民锄禾图片)农民伯伯种地这么辛苦,我们也去帮帮他。

  (启发幼儿唱出强弱规律:锄地要用力)

  七、轮唱歌曲

  师:(模仿农民)谢谢你们帮我的忙。可是在另外一个地方,我还有两小块地要种,你们愿意继续帮助我吗?

  (启发幼儿轮唱歌曲,尝试同时结束)

  八、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背上小书包,回家落!

  (钢琴伴奏)

《悯农》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jy135幼儿教育 www.jy135.com)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悯农》教案7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农”、“当”的写法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师出示“辛苦”,教读。

  你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带红色音节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5、抽生教读生字。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 日当午 谁知 汗滴 粒粒 辛苦)

  抽生读,齐读。

  7、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当读到“午”时进行扩词,从而理解“日当午”。)

  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9、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5、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1、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师贴稻穗图,画篮子)

  2、抽生上台拾稻穗,然后反过面贴于篮子里。

  3、你打算把带哪个字的稻穗送给谁?为什么?

  (二)指导写字

  (出示“农、当、汗、午”)

  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2、重点指导“当”,认识小字头,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笔顺,然后书空。

  指导“农”,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笔?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板书)

  悯农

  辛苦

  教学点评: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现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悯农》教案8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人民,尊敬劳动成果。

  教学重难点

  尝试自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复习《悯农(一)》

  2、板书课题,学习“悯”字。

  (设计意图:《悯农》是一首组诗,联系旧知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悯”字的学习意在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习惯。)

  二、初读求节奏

  1、谁来给大家流利地读读古诗?

  2、古诗文是有韵律的,自己试着有节奏地读一读。

  3、配乐范读古诗。

  (初读环节通过流利读、节奏读、配乐读这三个坡度地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品读悟情感

  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有哪些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2、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注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试着读懂诗句的意思。

  4、交流汇报

  (1)交流一、二行诗

  ① 指名读,交流诗句的意思。

  ②赏析诗句的`语言特点,我们还知道哪些含有数字夸张的诗句?

  ③语言训练:仔细观察图,说说从春种到秋收需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④男、女生轮读这两行诗。

  (2)交流三、四行诗

  ① 交流诗句的意思

  ②这两行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我们还知道哪些含有对比的诗句?

  ③创设情境对话:粮食都到哪儿去?

  ④观察图,了解时代背景。

  ⑤语言训练:被活活饿死的农民,临死前会说什么? 我们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诗。

  (在学生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引入时代背景、链接相同写法的诗句,意在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特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语言训练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

  四、小结

  1、师小结

  2、布置作业

《悯农》教案9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适合小班幼儿朗读和背诵,本首古诗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谈话引出古诗,看图了解“辛苦”,读诗句感受“辛苦”,到情景中演绎“辛苦”。从而把幼儿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让幼儿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活动准备:

  1.古诗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做成幻灯片)

  2.古诗《悯农》朗读视频

  3.适量的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提问:宝宝们每天肚子饿了,都吃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出示米和面,让幼儿观察和体验,区分米和面。然后提问:

  (1)、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米和面)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教师总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每一粒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学习古诗《悯农》,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的太阳,红红的照在地上,农民在地里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地里,可有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的劳动得来的。

  4.播放古诗朗读视频,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5.出示古诗图片,让幼儿看着图片,跟着教师朗读古诗。

  6.指导幼儿有感情的、完整的朗读古诗。

  三、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古诗。

  2、集体背诵。指导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四、课堂小结

  1.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2.我们应该如何做才算爱惜粮食?(让幼儿说说吃饭时的常规。)

《悯农》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吟唱古诗,引出诗题

  1、同学们,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所以古诗不仅能诵读而且能吟唱,我们每天下午上课前,总要吟唱一首古诗,来放松头脑,陶冶情操,谁来清唱一首?而且每天吃午饭前,都会听到广播吟唱一首什么诗?《锄禾》大家一起唱唱吧!很好,锄禾是李绅写的,也叫《悯农》,这是第一首,唱了这首古诗,李绅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农民种田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

  2、是呀,古代劳动人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却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绅写的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谁想来介绍介绍诗人。

  (收集资料要注意筛选,懂得抓关键。大家要向他学习哦!)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听课文范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读读这首诗,注意是否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指明评价)

  师:老师想考大家,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生:“悯”是什么意思呢?(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看能否找到答案吧。)

  三、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现在自由小声地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并把你读懂的地方标注出来,读不懂的提出问题,现在开始。(师巡视指导)

  2、师:现在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吧。

  3、生:汇报读书心得。(小组派代表先来说说你们读懂的地方吧!)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粮食作物。泛指粮食种子。

  子:这里读第三声,成熟的稻子。

  (2)从第一句诗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粮食获得丰收。)

  粮食要怎样才能获得丰收呢?(要进行辛苦的田间管理)

  (3)你还感受到什么呢?

  (从“春种”——“秋收”、“一粒粟——万颗子”这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如除草、杀虫、灌溉、施肥等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你的领悟力太强了。

  (4)指导朗读。那么这句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劳动艰辛)对诗的不同理解就会读出不同的韵味,谁来试试吧?(评价:让我感受到丰收的不易,掌声送给他)你也来读读吧!大家听出什么了?(同情)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师小结:读得太棒了,让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农民不畏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画面(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全班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谁有问题要问吗?

  为什么种了那么多粮食又获得丰收,农民还是活活饿死呢?

  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

  丰收的粮食哪里去了?

  (7)你们预习时,有收集时代背景的资料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迫,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是指:当时农民没有土地,是找地主借的地,所收的'粮食都被地主没收了。因为种的越多,收的越多,交给地主的也越多。)

  (8)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但是,这些苛捐杂税压得人民饿的饿,死的死。这些社会现实诗人没有明说,然而,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这种社会太不公平了。

  (9)指导朗读。那么后面这句诗应怎么有感情地读呢?(既同情又愤恨)你来试试?哪个小组也来示范读读呢?(指名评价)读得真好,你也来试试!(师评价:让我仿佛看到一个痛恨统治者的好少年,喔又让我听到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声。)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0) 师先配乐朗诵,生再配乐朗诵。

  (11)学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吗?诗人所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表达诗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者的强烈愤恨)

  (12)那么诗题的“悯”字你理解了吗?

  (有同情、怜悯农民之意!)

  四、再找组诗,拓展延伸

  1、观看唱古诗视频《悯农2》学着唱。(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古诗呢?)

  2、你还读过哪些关于劳动的古诗呢?各描写什么劳动场面呢?

  a.《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b.《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没有不劳动的个体,只有不愿劳动的思想, 败的思想,违背规律的思想,这都将——受天地所摒弃。而爱劳动是最光荣的,因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才能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深入骨髓的传统和习惯,将会世代相传。

  板书设计:

  怜悯、同情--- 悯农(二)

  春种-----秋收

  一粒-----万颗

  无闲田 (艰辛)

  犹饿死 ( 同情、愤恨)

《悯农》教案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是“一颗星”的“颗”。

  闲:里外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再写“木”。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

  ”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闲、夫、饿、死”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1悯农(二)

  李绅

  难字:颗闲饿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同桌之间互相听写词语,写完后,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3、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1、让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提问:读懂了诗的意思,你有什么感受?

  (1)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诗句的内容说明:农民在万物生长的春季撒下了种子,他们要为庄稼浇水﹑施肥﹑除杂草,每天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到了金色的秋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粮食的丰收,但是他们不能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乃至饿死﹑不能生存下去。)

  (结合插图的内容说明:这农民一家人各个骨瘦如柴,穿着破旧的衣衫,那位妇人的怀里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农夫站在一边面露难色,无可奈何。)

  3、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二十个字,就揭露了当时的社会,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那么多的社会财富,他们是值得歌颂的﹑赞扬的。但是他们没有权力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不合理的社会使他们贫困无助、冻死饿死﹑不能生存下去。这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遭人痛恨的。

  三、朗读古诗

  1、配乐听老师范读并评议诵读情况。

  2、伴着音乐自己练习朗读。

  3、在小组内参与朗读,互相学习。

  4、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练习巩固

  完成书中的第4题。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检查第4

  题,进行自评。

  2、把《悯农二首》背给家人听。

《悯农》教案12

  【教学设想】

  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会背诵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ú”,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地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悯农》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故事中的韵律美。

  2。培养幼儿从小懂得爱惜粮食,珍惜成人的劳动。

  二、活动准备:

  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观察图片,猜图意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请幼儿说说图上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师;这幅图可以用一幅图来表达,他的名字叫《悯农》。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太阳红红照在地上,农民在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2、教育幼儿要懂得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提问;

  听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后进餐时该如何做?

  我们今天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热爱农民伯伯。

  3、学习依据对古诗的理解,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朗诵古诗

  1。根据图片,幼儿跟着教师朗诵。

  2。幼儿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古诗。

  3。请部分幼儿表演朗诵古诗。

  (三)结束部分

  分析人物行为,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出示图片二,观察图上小朋友的行为,说一说她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

  比一比以后谁吃饭最干净,不浪费粮食?比一比以后谁洗手不浪费水?

《悯农》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指导粮食来之不易。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米饭的图片(白米饭、南瓜饭、菠萝饭等)

  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

  2、引导幼儿了解农民种田劳作的艰辛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你见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他们是如何种田的?请你学一学。农民伯伯劳作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

  3、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1)引导幼儿倾听诗歌朗读《悯农》,欣赏理解古诗。

  (2)讨论理解古诗的含义。

  (3)学习词语辛苦,并用辛苦说一句话。

  (4)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美。

  4、通过讨论表达对农民的敬意,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小结:《悯农》这首诗歌描写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费。

《悯农》教案15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按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体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2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活动准备:古诗挂图,小朋友的书。

  活动过程

  一、分组引导幼儿讨论

  1白米饭从哪里来的?2是怎么来的?容易吗?

  二、教师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锄禾日当午”中的“锄”是锄草的意思;“禾”是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

  2、“汗滴禾下土”是农民的汗水一滴滴地到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盘”指碗,“餐”指粮食,“皆”是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三指导幼儿朗诵:1韵律节奏为:每一句的前两字相连,后三字相连,中间略停顿。2重音字为: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四.结合学古诗,带幼儿去田间观察农民劳动的情景,从而帮助幼儿自然而然地习得古诗。

  五、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悯农》教案】相关文章:

《悯农》教案07-14

悯农的教案12-01

悯农二教案04-07

热门《悯农》教案11-29

悯农教学教案11-14

古诗教案:《悯农》08-07

大班教案《悯农》07-19

中班教案《悯农》02-23

中班语言《悯农》教案02-20

《悯农》语文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