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冬至教案

时间:2022-12-07 20:12:1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统节日冬至教案范文(通用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节日冬至教案范文(通用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节日冬至教案范文(通用8篇)

传统节日冬至教案范文(通用8篇)1

  一、活动目的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初步了解冬至节的习俗。

  2、了解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4、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了让他们体验妈妈及家人劳动的辛苦,培养孩子爱家人的情感,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包饺子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了解饺子的文化,产生包饺子的兴趣,体验劳动的快乐,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营造节日的热闹、快乐气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通过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21日(星期二)09:00——11:30

  四、活动准备

  幼儿园厨房准备饺子馅、包饺子面,厨房以班级为单位分好,等待班级生活老师来领取。

  五、活动地点:各班级教室

  六、活动流程

  1、早上8:40——9:00,家长在教室里签到(老师播放幼儿一日活动图片)。

  2、班主任讲话,欢迎各位家长来参加这次的活动。

  3、向幼儿介绍说明今天特色活动的内容:包饺子。

  4、包饺子前注意事项:

  (1)请家长带幼儿去洗手,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

  (2)因地制宜,安排好幼儿家长的座位。

  (3)家长幼儿教师随着音乐一起包饺子。

  (4)场地整理,包完饺子后自由洗手。

  5、人员分工

  班主任和配班教师:负责维持班级秩序,指导家长和孩子擀饺子皮、包饺子、活跃班级亲子包饺子气氛。

  班级生活老师:负责厨房领取包饺子面团,和指定家委会人员负责把包好的饺子送到厨房。

  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拍照、指导、维持秩序。

  班级准备:带领小朋友洗手、带好围裙。

  6、负责人把集中包好的饺子送进厨房并把煮好的饺子送回班里,生活老师把煮熟的饺子分发到小朋友的餐盘中,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饺子。

  7、品尝完毕后,老师组织家长回到班级门口填写表格、按顺序离开幼儿园。班级整理、餐后散步、组织孩子午休。

  8、活动总结,找补不足。

  各园可根据各地风俗,选择不同的形式,包饺子或者包汤圆等,通过冬至主题活动开展,增加幼儿对冬至这一节气的认知。

  附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传统节日冬至教案范文(通用8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冬至要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2、用橡皮泥团圆、压扁、包裹的技能制作饺子皮和饺子馅;

  3、和朋友们介绍和分享自己做的饺子,体验冬至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冬至及饺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课件准备:《冬至》动画视频、包饺子视频、包饺子步骤图

  材料准备: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面团、馅料)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冬至》,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习俗,引出饺子主题。

  ——熊猫奇奇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冬至都吃什么?

  ——你喜欢吃饺子吗?

  ——你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小结: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饺子或汤圆,边吃边聊天,很是幸福。所以,饺子、汤圆就代表团圆,代表着对家人和客人的祝福。

  出示小伙伴做饺子的图片,引起幼儿做饺子的兴趣。

  出示一个制作好的饺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论。

  ——饺子是什么样的.?

  ——你们在家里包过饺子吗?饺子要怎么包呢?

  播放视频《包饺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包饺子的方法和步骤。

  出示包饺子分步骤图,鼓励幼儿用黏土尝试包饺子。

  1.制作饺子皮: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两只小手搓一搓,搓成圆球;再用手掌把圆球压薄,压成圆圆片。

  2.制作饺子馅: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切碎或团圆。

  3.包饺子:用皮包住馅,用大拇指和食指把两边捏在一起,一个饺子就做好啦。

  鼓励幼儿独立制作饺子,教师巡回观察,给予指导。

  鼓励幼儿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的饺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的饺子是什么馅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做饺子的材料,让幼儿制作不同样式的饺子并展示。

  家园共育:幼儿回家尝试和家人一起包一顿饺子,体会冬至的温馨气氛。

传统节日冬至教案范文(通用8篇)3

  教学目标

  1.收集有关冬至的传说、民俗,通过收集材料,真正理解“冬至大如年”的含义。

  2.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3.让学生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教学重点

  通过收集冬至的材料,传承节日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准备

  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背诵《节气歌》

  同学们,你们能背一背《二十四节气歌》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预设: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这样将课前准备的信息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说冬至。板书:冬至。

  二、说冬至由来

  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xx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冬至”又称为“冬节”。

  (教学形式:学生介绍,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同步呈现相关信息。)

  三、说冬至传说、习俗

  过渡:为什么古代的节日还能保留至今?让我们一起用传说和习俗来“说冬至”吧!

  1.用传说说冬至。主要有:

  传说一:冬至馄饨夏至面。(见补充材料)

  传说二:冬至吃狗肉。(见补充材料)

  传说三: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见补充材料)

  传说四:冬至吃饺子(见补充材料)

  2.用习俗说冬至。主要有:

  (1)习俗一: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见补充材料)

  (2)习俗二: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农(见补充材料)

  (3)习俗三: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见补充材料)

  (4)习俗四: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见补充材料)

  (5)习俗五: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见补充材料)

  3.各地冬至习俗有不同

  (1)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2)苏州人过冬至节所吃的汤圆,又称“冬至团”。亦称“冬至丸”。流行于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阳历12月2日前后)磨糯米粉,用糖、肉、菜、果、豇豆、萝卜丝等作馅,包成团,称作“冬至团”,并馈赠亲友。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团圆的意思。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3)宁夏:冬至吃“头脑”,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

  四、庆冬至

  1.交流:引领学生走进冬至节,齐过冬至节,交流自己的父辈和祖父辈是怎样过冬至的。

  2.回忆:自己家里是怎样过冬至的。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学生在当天撰写日记、作文等,将择优评奖。

  五、畅冬至

  1.畅想:下一个冬至,你打算怎么过?

  2.结合时令要求学生在冬至节节庆之际,偕同家长齐过冬至节,让学生在当天撰写日记、作文或描绘出你最向往过的冬至的情景。

  六、作业

  1.体验:跟家长学会做馄饨或水饺,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2.讲述:给弟弟妹妹讲述有关冬至的传说和习俗。

传统节日冬至教案范文(通用8篇)4

  一、设计初衷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同时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每年的冬至家家户户都有吃汤圆、吃麻糍来表示全家团聚、庆丰年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厨具却很难做出口味地道的麻糍了,很多人对其传统的制作过程也已全然不知。冬至即将来临,利用现有的资源让幼儿亲身体验制作麻糍,不仅能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息,了解麻糍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传统工艺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冬至与麻糍的意义,掌握制作麻糍的基本常识及制作技能。

  2、能独立或与人合作制作麻糍,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爱劳动的情感。

  三、客座教师:章老师(以下简称“章”)

  四、活动对象:大班

  五、活动准备

  1.与客座教师联系,把制作麻糍的工具准备好。(糯米、芝麻、黄豆、红糖)

  2.联系车辆。

  六、活动过程

  (一)教师交代活动目的及注意事项。

  1.师:过几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吃麻糍,你们知道麻糍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不知道)那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去参观麻糍作坊,好吗?

  2.师:外出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呢?(幼儿自由讲述:注意安全、要排好队伍、讲礼貌,等等)

  教师小结:外出时除了讲礼貌,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到麻糍店,那儿人很多,很挤,小朋友要注意安全,还要跟好队伍,并要在老师指定的地方参观,不能随便乱跑。

  (二)谈话,激发兴趣。

  1.章:小朋友吃过麻糍吗?幼:吃过,很好吃。

  2.章:你们还记得麻糍是什么样的?幼:圆圆的,软软的;黏黏的,外面还有粉;特别软,粘牙….

  章:看来小朋友很喜欢吃麻糍,说得很棒

  3.章:谁知道麻糍是用什么做的?幼:我奶奶说是糯米粉做的;可能是面粉做的,要搓圆…

  章:今天,我就带小朋友去看一看麻糍到底用什么做,要用到哪些工具?

  (三)了解麻糍的制作材料、工具及程序

  1.捣米

  (1)章:小朋友,这是什么呀?有什么用呢?

  幼:好大的.石头,中间有个大口,是用来盛水的吧!

  章:这叫捣池,是用来捣米的。我们做麻糍先要将米蒸熟,再倒入捣池中反复捶捣,直到米粒全都一起为止。

  (2)幼儿观看捣米操作情况。

  (3)幼儿尝试、脑沁

  (4)幼儿说说淘米的感觉。

  幼:好重,抬不动;太累了,我们两个人也抬不动…

  章:捣锤是用石头做的,有几十斤重!这些米就是谌着重的作用才能融在一起。

  2.麻糍

  (1)章:我们要将捣成的米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麻糍。谁知道怎么把米团变成麻糍?

  幼:用手搓;就像搓汤圆一样,先搓圆再压扁……

  章:到底是不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章:揪一部分米团到人手中,捏出小块拉断。好吗?

  (3)幼儿操作

  幼:这米好黏,手都粘住了,很难捏;刚开始辖出夹垦圆圆的,可是拉也拉不断,所以就变得长长的了;米团软软的像棉花,就是太粘手了……

  3.滚豆沙

  (1)让幼儿区别滚过豆沙和没滚过豆沙的麻糍的呸道。

  章:你们来尝尝自己捏出来的麻团。

  幼:淡淡的不怎么好吃。

  章:这个好吃吗?(幼儿品尝)

  幼:又香又甜。

  章:所以做麻糍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滚上豆沙,这样味道才好,但豆沙不能滚太多,也不可太少,还要滚得均匀。

  (2)观看客座教师滚豆沙。

  (3)师幼共同尝试滚豆沙

  4.幼儿品尝。

  (四)小结。

  师:小朋友,伯伯为我们做的麻糍好吃吗?

  幼:好吃!

  师:但是做出这么好吃的麻糍要付出很辛苦的劳动,你们刚才也看了章伯伯在捣米的时候流下的汗水,可见我们的粮食来的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不仅要爱惜粮食,而且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五)延伸活动(回幼儿园尝试做麻糍)

  师:小朋友,我们观看了制作麻糍的过程,现在我们也来做麻糍,让我们跟着厨房阿姨一起来做吧!

  1.幼儿尝试制作麻糍。

  2.幼儿品尝。

  七、活动成效

  孩子们在了解制作麻糍的过程中感到兴奋、新鲜好奇,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一环节都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认识传统工具,在体验到劳动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取得成果的不易。吃着亲手制作的麻糍,节日的气氛已悄然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今年的冬至对孩子来说一定意义非凡。

传统节日冬至教案范文(通用8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初步了解冬至节的习俗。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语言:冬至我知道

  师: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到冬至啦,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冬至,是中国古代24节气之一,此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冬去春来转换的标志。相传,周太王后裔泰伯、仲雍奔吴建立吴国后,也承继了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首,也就是今人俗称的“过年”,后虽改夏历,但冬至“过年”的旧俗一直流传至今。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歌》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冬至这天,我们有什么习俗呢?(出示相关图片)

  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师: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这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

  社会:区角游戏、制作美食

  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冬至相关知识

  小故事

  冬至节,在苏州有吃酒酿酒的习惯,一年只酿造一次的酒酿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自古就有句俗话,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

  到晚上苏州人都要用糯米粉制成各种糕团做为祭拜祖宗,糕团更是当地颇具特色和最常见的`点心。

  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美女西施。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此外,冬令进补又是苏州人广为流传的俗语,一般苏州人从冬至这天起也开始启动大进补,也形成了各种补品的最高峰。

  冬至相关习俗传说:

  冬至馄饨夏至面。

  冬至吃狗肉。

  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

  冬至吃饺子

  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农

  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

  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

传统节日冬至教案范文(通用8篇)6

  将幼儿制作好的汤圆装饰在班级的美工区内,供幼儿欣赏。

  活动目标:

  1、对朗诵诗歌感兴趣,进一步体会冬至日的节日特点。

  2、体会文学作品的情景和意境,并用相应的表情、语气表现诗歌。

  活动准备:

  有关于冬至节的认知与理解。

  活动过程:

  1、教师朗诵儿歌冬至节2—3遍:幼儿欣赏。

  2、幼儿朗诵冬至节

  3、鼓励幼儿个体朗诵冬至节,根据幼儿情况实施给予鼓励及表现建议。

  活动延伸:

  活动区时间,美工区的幼儿可以自主为冬至节儿歌配上自己想到的绘画作品。

  活动目标:

  1、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知道冬至由来。

  2、愿意当众表达,表达时自然、从容、自信。

  活动准备:

  利用回家时间和父母收集关于冬至的相关信息

  活动过程:

  (一)音乐歌曲《给小桃树穿件新棉袄》导入:

  教师弹奏乐曲,幼儿随乐曲演唱。

  孩子们,你们歌唱的.时候特别专注,真棒!

  刚才我们演唱了有关冬节歌曲《给小桃树穿件新棉袄》,冬季里有个节日马上就要到了。是什么节日呢?(冬至节)

  (二)冬至节的谈论

  小朋友说的真好,冬至节就要到了。哪个小朋友能给我们说一说冬至节(叫3-4名幼儿)

  冬至节我们可以做哪些活动来庆祝呢?

  (三)自行如厕穿着外衣,请弟弟妹妹一起进行户外活动。

传统节日冬至教案范文(通用8篇)7

  一、活动设想:

  为了让孩子们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浓浓亲情,培养动手能力,我们热情的邀请家长走进班级,与幼儿一起团团圆圆包饺子,热热闹闹过冬至。希望这不仅是一次庆祝冬至的包饺子活动更是一次增进亲子感情,感受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培养孩子们礼貌、大方、分享、合作、参与动手、品尝美味、继承中华传统等的良好教育契机。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包饺子的亲子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营造过冬至的热闹、快乐气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

  3、借此机会,促进家长间的沟通交流,增进亲子、家园相互之间的情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x月xx日下午2:30——5:30

  三、活动准备:

  1、事先召开家长会,选出桌长3名家长(负责整个组的管理,工作分配);副桌长3名家长。以自荐或老师推荐的方式选出,较有组织能力的家长组织幼儿开展游戏。自荐选出会和面、擀面皮的家长6名。

  2、家长带擀面杖6跟、面板、电磁炉3个、电磁炉配套锅具3个

  3、一次性桌布、幼儿用碗、家长用餐盘、筷子、菜盆、大餐盘

  4、制作各1、2、3大组分组标记及幼儿名单标志

  5、将活动流程单贴在教室和餐厅门上,便于家长参与活动

  6、制作任务卡四张,根据各组任务由教师分发给各组桌长

  7、两个电磁炉在教室、一个在餐厅

  8、游戏材料——每个家庭一副扑克牌

  四、活动地点:

  小三班教室、餐厅、舞蹈班

  五、活动要求

  1、本次亲子活动尽量是孩子的爸爸或妈妈参加,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家长们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还要力所能及的帮助、照顾班级的其他孩子,家长们要给孩子起好示范、榜样的作用,活动中积极主动、团结合作、有谦让精神。活动结束时,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通力合作一起收拾,把教室整理的干干净净。

  2、由于寝室空间较小,照顾孩子起床,整理床铺的家长人数有限制,约15名(家长会时报名)请帮助起床的家长一定要准时。

  3、由于使用了电磁炉烧水,家长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避免烫伤事故发生,成饺子、添饺子都请家长操作,幼儿不靠近电磁炉

  4、为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和面、擀皮、制作馅料的家长要戴口罩操作.

  5、教师监督家长及孩子在制作饺子和进餐前做好手部清洗工作。(家长用自己孩子的擦手毛巾)

  6、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吃饺子,但是由于人员较多,不能保证能让大朋友吃饱,希望家长谅解。

  六、活动大致流程:

  2:30——2:5015名家长负责组织孩子起床,整理床铺

  2:50——3:10家长组织孩子入厕、洗手、喝水、吃点心

  3:10——3:20由杨老师向大家宣布游戏活动内容,介绍各组桌长,组员,向桌长们分发任务单一

  3:20——3:40

  1、家长孩子一起在教室摘韭菜,收拾整理场地。

  2、请负责和面的家长在餐厅和面,擀皮

  3:40——4:10给桌长发任务单二

  1、亲子游戏(在舞蹈班游戏):由家长组织幼儿玩“扑克牌搭高楼”的游戏,(游戏详情附后)

  2、四个桌长家长负责布置教室包饺子场地(拉桌子、椅子、铺桌布)

  3、和馅料家长组织幼儿洗韭菜、并送到厨房处理,回教室后和饺子馅

  4:10——4:40发任务单三,分组包饺子

  1、2组幼儿与家长一起坐在教室包饺子

  3、组幼儿与家长一起坐在餐厅包饺子

  4:40——4:50大家一起收拾整理,布置就餐环境

  4:50——5:00请3名桌长负责煮饺子,3名副桌长负责给各组分发(三个电饭锅分别由三名教师看管)

  5:00——5:30欢欢喜喜吃饺子

  5:30——5:50发任务单四

  大家一起收拾整理教室、清洗餐具、活动结束。

  亲子游戏一:扑克牌搭高楼

  活动准备:每个家庭准备一副扑克牌

  活动地点:舞蹈教室

  活动过程:

  以家庭为单位,利用扑克牌用折、卷、叠、围合等方法,搭出高高的扑克牌高楼,比比哪个家庭搭出的高楼最高,造型最奇特。教师用相机帮助记录修建成果。

  亲子游戏二:泡泡糖

  玩法:亲子面对面站,当听到带头人说:“泡泡糖”时,一起回答“粘哪里?”带头人回答:如“粘眼睛”这时亲子相互摸到对方的眼睛。游戏可以更换带头人,玩数次。

传统节日冬至教案范文(通用8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冬至的由来;

  2.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让学生懂得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二、教学重点:

  了解冬至这个传统节日的文化。

  三、教学难点:

  领略祖国的传统文化——冬至的的.无穷魅力,意识到在生活中能够懂得珍惜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并以实际行动减轻父母的负担。

  四、活动形式:

  朗诵、讲故事、游戏、吉他、小品、歌唱等

  五、活动过程:

  1、宣布主题:主持人宣布“情暖冬至,洋溢青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2、节日冬至的由来和传说:

  (1)请听朗诵诗词《小至》和优美诗句;

  (2)讲述冬至的传说和习俗:如冬至吃饺子、狗肉和混沌等。

  3、冬至是一个开心的节日,接下来一起来玩游戏“模仿秀” ;

  4、在冬至这天,家人都会团聚一起吃汤圆,接下来请倾听吉他《卖汤圆》 ;

  5、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幽默又搞笑的小品《卖汤圆》 ;

  6、冬至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负担。接下来请听朗诵《歌颂母亲》 ;

  7、在这欢乐的节日当中,每个人心中都有愿望,下面请听歌曲《许一个愿望》 ;

  8、伴随着歌声,学生畅谈自己的愿望。

  9、班主任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