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时间:2022-12-14 08:15:5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8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8加几的加法。

  2、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相应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8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问你们答。9的好朋友是几?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还记得春姑娘来了,万物都睁开了眼睛,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动物们乐了,这种景色美吗?

  师:为了让天更蓝,水更绿,人们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种很多很多的树绿化我们的`环境,学校也为了保护环境,使小朋友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淘气他们在校园里开展了植树活动,这是他们一年级两个班的植树情况:[出示课件]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数一数一班种了几棵树?

  师:我们再来看看二班种了几棵树?

  师:从图中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三 、探索新知

  1、师:我们来一起解决“两个班一共植了多少棵?”

  想一想,你是如何列式呢?

  生:8+6或6+8

  2、师:请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可以把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找来帮忙,用它来帮一帮。

  师:把你认为好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们听听吧!

  3、 全班交流8+6你是怎样算的?

  谁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寻找最优计算方法。

  4、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这两种方法你觉得哪个计算更简便呢?

  5、试一试8+8=7+8=8+4=5+8=

  6、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会8+几的加法,在计算时,我们往往看大数,分小数,先凑十,在计算,这样计算起来更简便。

  四、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读图,动手圈一圈,如:先把10个圈在一起,再计算出结果。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第1题:通过摆一摆,结合数学模型来巩固“凑十”法。

  第2题:通过圈一圈,算一算,体会“凑十”的过程,巩固“凑十”的计算方法。

  第3题:结合图进一步巩固进位加法。

  第5题:通过连一连来巩固进位加法。

  第6题目的: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运用进位加法来解决问题。

  五、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请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8加几)

  8 + 6 = 14 8 + 6 = 14

  作业设计 练一练 P82 第4题。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2

  教材分析

  在本册教材中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不再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而是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应用,然后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而实际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而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材料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合成分解意识。本课《分苹果》就是创设了“分苹果”情境讨论了10的组成和分解,还把进一步体验10的组成和分解及其无意识记忆寓于练习和游戏活动中,逐步达到熟练有关10的加减运算。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对数学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大部分学生爱卡通图像、爱小动物更爱帮助动物们解决数学问题。在学习本课前已经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根据以上的情况本课教学设计采用童趣与竞争相结合的方式。童趣在活动中贯穿全课。竞争拿奖励的苹果。既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活动中认识“10”的分解与合成。

  2.理解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具体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卡通动漫播放等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2.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3

  课题 一起做游戏 课型 数学游戏课

  教学目标 1、 在“堆一堆”和“玩一玩”的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经验和利用数学解决问题。

  2、 能够从游戏中获得信息,体会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尝试寻找取胜的策略。

  3、 在游戏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积木、扑克牌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游戏导入,开展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积木。你们瞧,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

  1、玩“搭积木”游戏。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①每组有十个各种形状的物体,拼搭时,10个物体都要用上。

  ②搭出的作品要有创意。

  ③堆得又快又高的小组获胜。

  2、学生两个人一组,玩搭积木游戏。

  二、评比活动,总结经验。

  1、各组展示各自的作品,评选“小小设计师”。

  2、全体成员进行评比,并说说评比中的发现。

  3、议一议。

  在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三、小组合作,操作体验。

  谈话:刚才的游戏,有趣么?接下来,我们要四个人一组玩一个游戏,你参加吗?

  1、四人一组开展游戏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①一边摸牌,一边算牌上数的和。

  ②结果比10大的被淘汰。

  ③ 结果最大的人获胜。

  ④ 结果一样大的,谁摸牌少谁获胜。

  3、第一轮游戏开始。

  ① 4人一组,展示各组的游戏情况。

  ② 游戏后,小组派代表说说游戏中的发现。

  4、出示第91页的“玩一玩”主题图。

  ①提问:淘气已经摸了3、5,还摸吗?

  ②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摸到1可以吗?为什么?

  5、第二轮游戏开始。

  ①展示某一小组的游戏情况。

  ②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通过今天的数学活动,你有那些想说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98页例2、练习十七第2—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灵活应用“凑十法”,并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和记忆。

  课前准备:图片、小棒、9加几的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9+5= 9+2=

  9+1= 9+6=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算,再说说哪种方法最简便。

  2、提出学习目标

  (1)应用“凑十法”自主学习课本第98页的例2及“做一做”。

  (2)通过发现规律,巧妙进行计算。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98页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先拿出9根小棒,再拿出3根,接着再从3根里面拿出1根与9根放在一起,这样就能马上算出一共有12根。

  生2:我先在左边摆出9朵黄花,在右边摆出7朵红花,再从右边的7朵里拿出1朵与黄花放在一起,这样就能算出一共有16朵花。

  ……

  3、小结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生1:我是这样想的.算9+3= ,我把3分成1和2,先把9和1相加等于10,再算10加2等于12。

  生2:算9+7= ,我把7分成1和6,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加6等于16。

  生3:我发现9加几的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

  生4:我发现9加几和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

  生5:我发现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9变成10,个位少一个例如9+6=15的第二个加数是6,和的个位上是5。

  ……

  2、小结:9加几的方法和规律。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练习十七的第2—7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6、7的认识练习课》教案教学设计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数出6、7,并用其表示物体的个数,明确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的顺序,进一步熟练掌握6、7的组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涂一涂、猜一猜、画一画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开放的自主活动中更好地认识6和7,体会6和7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认数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数的认识的学习方法,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6和7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自主地投入到更近一步的学习当中,体会数和数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6和7,熟练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写一写

  1.找一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6和7这两个数朋友,找一找下面哪幅图所表示的数量和“6”是朋友?哪幅图表示的数量和“7”是朋友?

  图一

  图二

  图二表示的数量能和“7”做朋友吗?怎样才能和“7”做朋友呢?

  图三

  这幅图表示的数量能和数几做朋友?怎样才能和“6”做朋友?如果又来了1只船,它应该和谁做朋友呢?

  图四

  蝴蝶的数量多,还是花朵的数量多?怎样摆放使大家方便比较?

  预设:让蝴蝶和花一一对应起来,就能一眼比出谁多谁少了。

  谁和“6”是好朋友?谁和“7”是好朋友?

  小结:6枝笔和6朵花虽然形状和颜色都不相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6”,所以都可以和数“6”做好朋友。7朵蘑菇、7只小船和7只蝴蝶的形状颜色也都不同,但它们的数量都是“7”,都可以和数“7”做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的游戏,学生可以巩固复习对6、7的认识,能从不同形状、颜色等各不相同的物体中关注到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1个1个地累加过程中体会6和7之间的联系,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0-11页:植树。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人人参与口算,学生能够简单的、有条理的阐述思考过程。

  4、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804= 3000 6= 60 8=

  311= 100 5= 23 2=

  二、新授

  1、出示例题

  (出示课件)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回答)

  这道题就是把36人平均分,分成每组3人,要想算出可以分成多少组,应该用除法来解答。 板书:36 3

  怎样算出这道题等于多少呢?

  (设计思考:教师提供本课的主题图的画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2、探究算法

  (1)用乘法想除法

  因为12乘3等于36,所以36除以3,就等于12。他使用乘法来想除法的结果。

  (2)用分小棒的方法

  (出示课件)用小棒分一分。

  36根小棒。她先把3捆小棒平均分,每组分3根,可以分成10组。再把6根小棒也平均分,每组3根,可以分两组。10组加2组就是12组。

  我们可以用这三个算式表示小盈分小棒的过程。

  303=10 63=2 10+2=12

  (3)直接口算

  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3除以3得1,把1写在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6除以3得2,把2写在个位上,这样就算出了得数是12。

  为什么要把1写在十位上么?

  这里的1表示的是1个十,所以要把1写在十位上。

  (设计思考: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空间,倡导算法多样化,注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且不固定计算思路,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试一试

  试一试,并说一说你的口算方法。 633= 262= 444=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说说每组中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规律。

  82= 60 3= 804=

  802= 66 3= 844=

  8002= 693= 884=

  2、夺红旗

  461= 993= 484 = 1005= 6309=

  720 8= 963 = 86 2 = 4008= 1803=

  小朋友请看刚算的这些题,它们的除数都是几位数?

  除数都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

  3、解决问题

  教材第10页第2题2 。

  教材第11页第2题

  第1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应该用除法解决。777=11。

  答: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11倍。倍在这里不是单位名称。

  第2小题。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元?

  应该用减法解决。777=70(元)

  答:一双鞋子比一副手套贵70元。

  第3小题。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1)买8副手套要多少元?你来解答一下吧。

  (2)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一共要多少元?请你解答出来。

  请看正确答案。37+77=21+77=98(元)

  答:买3副手套和一双鞋要98元。

  4、第11页第3题

  (设计思考: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练习机会,在练习中,让学生解决多信息,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口算方法。有想乘法算除法;有直接用除法口算;还可以用小棒帮助算。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下课以后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

  教学主题图、小棒20根、磁铁、圆片20个。

  学具准备:

  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拍手从11数到20,倒数。

  2.拍手说11—20的组成。

  3.口算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十一月份我们学校举行了校运动会,大家觉得好玩吗?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热闹的运动场面。(挂图)看,小朋友们都雄赳赳、气昂昂第走进运动场,比赛开始了!你瞧,运动场上多热闹呀!用你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说,从左往右看。)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1)观察运动会图,请学生说一句话。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根据图意,你们能不能帮小明解决“现在有多少盒”的数学问题?

  (1)理解问题。

  (2)列式。(学生可能会通过数一数、直接口算或计算其他方法知道有13盒饮料。)

  (3)那么9+4=1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请你把想法说给大家听听。还有别的想法吗?

  三、动手操作,探究感知

  刚才小朋友们都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9+4=13。那么黑板上的这几种计算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学生回答,重点讲凑十法)

  1、动手操作

  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请一个学生扮演)

  2、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知道了9+4=13,你能说说为什么把4分成1和3吗?(学生说)

  3、引导类比,理解算法

  (1)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吗?(教师板书题目,学生口答列式)

  (2)请一个学生到黑板扮演动手过程。

  (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把7分成1和6?(学生回答)

  (4)具体分析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凑十”过程。

  四、巩固练习,掌握算法

  (一)例2“摆一摆,算一算”。

  1.说图意;2.填空;3.扮演;4.集体订正。

  (二)“做一做”

  1.圈一圈,算一算: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动手圈出10,集体订正,直接说出得数。

  2.独立完成,提问,集体订正。

  3.师:通过了今天的学习,你学会计算9加几了吗?王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9加几的卡片,集体读,抽一、二题说出计算过程。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学习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介绍了一种新方法来计算9加几,就是从一个数里拿出一个1,与9凑成十,再用10加上剩下的数来计算9加几。计算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来计算。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真好,不向困难低头,勇敢的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节课以胜利告终。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

  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1~8的数字卡片;学生每人准备8个小五星,1~8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复习: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2.引入:下面我们再来猜一猜。

  a.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b.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c.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而且还学会了8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了解8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的组成)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课件演示)。

  星期六,老师要带我们一(1)班的学生去绿城广场踢足球,准备带8个小足球去,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足球吗?

  [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问题。再者教师创设这种情境,是有意识地拉近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实际两者的距离,使数学走进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另外,学具具有可操作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a.请你拿出8个小五星来代替8个小足球,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d.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e.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地摆一遍。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不包办代替学生,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和约束。无论从创设情境的课堂引入,还是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都体现了教师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基本框架,这也正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3.小组讨论,巩固新知。

  a.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了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就想到。这样只记住4个即可:

  b.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同学们知道了1和7、2和6、3和5、4和4组成8。由1和7组成8,想到7和1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会背。

  c.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背完后,教师问:你是怎样记的?

  d.指导学生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5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的组成。(如,师举1,生举7。)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填空。

  [教师设计开放性的题目,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同时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认识8、9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新课引入时,我采用了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去思考,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探究知识时,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由原来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转向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新授部分中,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即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小组讨论,巩固新知;反馈练习,强化新知。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记录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8是怎样组成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第二、三的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通过组织四人小组讨论、同桌互相交流等方式,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人人都动口、动脑参与学习,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让学生根据第一幅图列出4道算式,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3.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

  教学重点:

  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课前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运动吗?喜欢哪些运动?瞧!操场上喜欢跳高的小朋友正在联系跳高呢。(出示情境图)我们不仅要向他们学习,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还要利用这幅图来学习数学知识呢。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从画面上看,跳高的.小朋友可以分成几部分?哪两部分?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4道算式吗?先自己想一想、写一写,再在小组里交流。

  提问:谁能把自己想到的4道算式说出来?

  板书:8+1=9 9-1=8

  1+8=9 9-8=1

  提问:你能指着图说说8+1=9表示什么意思吗?1+8=9呢?

  指出:这两道算式都表示把没跳的人数和跳过的人数合起来,一共有9个人,所以虽然8和1在算式里换了位置,但结果都是9。

  提问:谁能指图说说9-1=8表示什么意思?9-8=1呢?

  指出:把这两道算式联系起来看,从总人数里去掉跳过的人数就得到没跳的人数,去掉没跳过的人数就得到跳过的人数,所以两道算式是紧密联系的。

  小结:从刚才四道算式中可以看出要把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要从总人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

  2. 教学“试一试”。

  请小朋友拿出9个花片,分成两堆,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不过1个和8个除外,然后再写出4道算式。谁来把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算式说给同学听听?如果不看图片,那你会怎样计算4+5呢?9-4呢?(引导学生用分合去想)

  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减法算式呢?(完成课题的板书)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看到小朋友们学得这样带劲,小蜜蜂也赶来了,它想用数字卡片考考大家,请大家拿出数字卡片,谁的摆法多,它就把花香带给谁。(同桌互摆互看)

  谁来说说摆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小金鱼看到你们很顺利的解决了小蜜蜂的问题,也想出题考考你们,它说9减几,你们就把得数的数字卡片举起来。谁愿意扮演小金鱼?计算9-6时,你是怎样想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想一想,你能填出几道加法算式,几道减法算式?

  同桌互说。谁能把自己想到的算式说出来?(指名先说加法,再说减谁能有次序地一个不漏地把加法算式说出来?减法呢?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 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2、 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学生会发现: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4、7+5……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再次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业设计 做个加法表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13

  教学内容:

  15减几

  教学目标:

  1、掌握15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5减几的计算题。

  2、经历探究15减几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口算。

  12-4=11-6=13-5=12-7=11-3=14-8=

  学生口算出结果后,抽学生说一说13-5和12-8的具体计算过程。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11减几,13减几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15减几。板书课题:15减几。

  二、进行新课

  校园一角有一块空地,学校决定给空地披上绿荫,因此全校同学响应号召,都去植树,瞧,这边有4个小朋友正在植树。(出示课件例2)

  4个小朋友有植15棵树的任务,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完成任务没有啊?学生观察图后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还要植多少棵?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列出算式:15-9=

  教师:同学们,开始我们学习了14减几,那么你们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来计算15-9?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将交流的结果告诉大学,教师选取3种,板书:

  因为6+9=15,所以15-9=6。

  10-9=1,5+1=6

  15-5=10,10-4=6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这多么的方法来计算15-9,非常好。请你们用上面的方法完成15-7、15-8中的1道题,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题,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每组出1名代表将本组的算法讲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联系:两道题都能想一个加法算式来计算,由7+8=15,可以计算两道减法算式:15-7=8,15-8=7。

  教师让同桌的一个同学说一道加法算式,另一个同学说两道能用这个加法算式计算的减法算式。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里,一是借鉴前面的'计算方法来计算15减几的题目。二是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联系,从中强化想一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按课堂活动的方式写出15减几的算式,完成课堂活动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的例,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出示课题:和是6、7的加法)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操作学具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1

  电脑演示学生植树的动画,让学生说说动画的意思。

  提问: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教师左手拿2支笔站在学生中,分别叫前后的学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2+5=7,5+2=7)

  提问: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3、教学例2

  电脑出示例2图:3个青辣椒,4个红辣椒,再出示括线和问号,告诉学生:这是括线和问号。

  让学生猜括线和问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个图的意思,再指名说。

  4、“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让同桌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再指名说,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

  5、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提问: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来整理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叙述: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带你们到动物世界去轻松一下,好不好?(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四、小结与质疑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吗?

  六、 教学后:1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 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 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15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是重点;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

  课前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激情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你们欢迎他们吗?

  1.出示图片:小猫和小狗

  2.小狗说:“谢谢大家.”小猫说:“在学习前我想提一个问题,你们能记住我们吗?

  请快想想,怎样才能记住我们.”

  (二)学生讨论

  1.如何记住一只小猫?又如何记住一只小狗?

  2.学生反馈:小猫矮矮的、胖胖的、黄色的猫.

  小狗高高的、瘦瘦的.

  3.小结:要记住它们的特点.

  二、活动二:练习分类

  小狗说: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想请你们帮个忙,给它们分类.

  (一)出示图片:物体分类

  (二)分组讨论

  1.四人分小组讨论,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

  2.学生演示自己不同的分类方法.出示图片:分类方法一、分类方法二

  三、活动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小狗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物品好吗?

  教师板书:认识物体

  (一)认识长方体

  1.出示图片:长方体

  2.小狗问:它是什么样子?

  3.每一名同学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数一数有几个面,摸一摸每个面一样大吗?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的?起个什么名字?

  4.学生反馈长方体的形状特点

  (1)有六个面;

  (2)有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个面是长方形,还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四个面是一样大的,还有两个面一样大.(教师板书: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出示图片:正方体

  2.小猫问:这个物体是长方体吗?

  有什么特点?

  与长方体有什么不同.起个什么名字?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正方体的特点

  正方体六个面,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教师板书:正方体)

  5.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东西是长方体?哪些东西是正方体的.呢?

  四、活动四:认识圆柱体和球

  (一)认识圆柱体和球

  1.出示图片:圆柱体、球

  2.小狗问:你的桌面上还有什么物体呀?它们有什么特点?

  3.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反馈

  圆柱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球上没有一个平面.

  教师板书:圆柱、球

  5.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体的?那些物体是球体的?

  (二)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猫和小狗一齐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

  (三)出示图片:找朋友

  五、活动五:做游戏 “摸一摸、 猜一猜”

  游戏介绍:将所有的物体全部放在课桌上,小组中的每个人轮流用围巾蒙住眼睛,用手摸物体并猜出是什么物体,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六、活动六:小小建筑师

  1、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2、学生反馈.

  七、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哪些物体?怎么记住它们?我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物体吗?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体 球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06

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1-29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7-20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23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1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2-20

优秀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3-07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09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