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时间:2023-12-06 13:15:03 金磊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通用1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学教案空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通用11篇)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了解稀有气体的化学特性和用途。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介绍,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科学探索,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和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谈话、研讨、讲解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言〕在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当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一种“看不到又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既是一切动植物生命的支柱,也是重要的、廉价的自然资源,它就是我们在小学自然课上已经学到,今天将要进一步学习的空气。

  〔板书〕空气

  〔提问〕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你对它已有哪些了解?

  (提示:它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小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它不是一种单一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物质组成的。人们已经测知它的成分有:

  〔板书〕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大约):

  〔讲述〕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总体积的`4/5,氧气约占1/5。

  〔提问〕你知道氮气和氧气在性质上主要的不同吗?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讲解并提问〕实验可以证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只是红磷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且极易溶于水。

  根据上述知识,你能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用来证明空气中含有大约1/5体积的氧气吗?

  (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和议论)

  〔演示实验〕

  ①展示如图装置

  ②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和红磷燃烧的位置

  ③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和实验现象后,教师操作。

  〔提问〕

  ①你看到了哪些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会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

  ③为什么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或称反应容器)中?又为什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只占集气瓶体积的约1/5?

  ④剩余的4/5体积的气体主要是什么?你如何加以证明?

  ⑤你认为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讲述〕人类对空气的研究和认识,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科学家都做过类似的实验,但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成果。直到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他所以能获得突出的成果,关键是他敢于破除当时传统的错误理论(燃素说)的束缚,能够尊重实验事实,并做出了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

  在19世纪末以前,人们还深信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家才陆续发现了稀有气体等其它成分。

  〔引言〕下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稀有气体。

  〔板书〕2、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讲述〕稀有气体因在空气中含量极少而得名,以前曾被叫做惰性气体,这是因为过去,人们认为它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缘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能跟某些物质反应,生成其它物质,故改称为稀有气体。

  由此可见,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此把稀有气体称为惰性气体是不科学的。

  〔阅读〕课本使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讲述〕大家对空气的组成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若不重视工业废气,特别是有害气体的回收和处理,任其进入空气,就会带来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影响作物生长,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简介〕英国伦敦、日本四日市或美国洛杉矶等空气污染事件,以说明空气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止

  1、污染空气的物质

  (1)粉尘:水泥粉尘、煤烟粉尘、各种矿尘等。

  (2)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1)矿物燃料(煤和汽油、柴油等)的燃烧

  (2)化工厂的废气

  (3)水泥厂的粉尘

  (4)燃放烟花爆竹

  (5)焚烧枯枝野草树叶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1)工厂做到废气回收与处理

  (2)发展民用煤气生产

  (3)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

  (5)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小结〕防止空气与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2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来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化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而空气一节的内容是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最能培养学生从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发现问题,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的极好契机。然而学生刚开始学化学,虽在绪言和实验基本操作课上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识和操作,但相应的知识储备也是相当不足的,比如C、S、p等物质燃烧后的产物和状态他们都还没有学到,要引导他们完成对空气成分的探究确实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空气和O2的性质进行了重新整合,设计了以证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为主线的一节实验探究课,并于课前安排并鼓励学生查阅教材、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既是为探究课做好的必要的.知识准备,也是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探究者应具备的一项能力。

  二、 教 案

  课题1 空气

  授课人 xxx

  学 校 xx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具备动手操作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汇报结果交流讨论来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重 点 空气的成分。

  难 点 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仪器、药品 集气瓶、胶塞、燃烧匙、玻璃导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红磷、硫粉、镁带、蜡烛。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3

  一、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研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二、实验准备

  1、带双孔胶塞的集气瓶、导管、胶管、弹簧夹、烧杯、燃烧匙、酒精灯、火柴。

  2、红磷

  三、课堂程序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思考并回答⑴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⑵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2、实验探究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

  现象:

  文字表达式:

  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23页,交流对空气组成及成分的了解。

  讨论(第23页及25页):

  识记:空气的成分(计算)

  (二)根据空气的组成特点谈谈你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认识。你能够联系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吗?

  纯净物:定义举例

  混合物:定义举例

  (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阅读教材第24页-26页,列表说明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

  氮气

  稀有气体

  用途

  (四)还记得化学学习的特点吗?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试一试: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

  (五)保护空气。

  b阅读《资料》,了解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b、观察图2-8,小组讨论:

  ⑴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事?

  ⑵大气污染造成哪些危害?

  ⑶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四:做一做调查与研究

  (第28页)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并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2、通过讨论和分析,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对实验观察的结果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进行表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3、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难点】

  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老师想请大家先来猜一个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谜底是什么?

  【学生回答】空气。

  【教师引导】对,谜底就是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18世纪才认识到空气的复杂性。空气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空气的组成的相关资料,并回答以下问题: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成分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主要成分氩气,约0、934%)、二氧化碳约0、034%和其他气体0、002%。

  【教师补充】二氧化碳含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教师引导】在小学科学的课程中,我们已经知道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那怎样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过渡性问题,不需回答。)

  【教师提问】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氮气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气体,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测定氧气的含量?

  【学生回答】燃烧一定量的空气,测量消耗掉的气体的体积即可。

  【教师活动】据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教师提问】有硫、木炭、磷、石蜡、铜等实验材料,我们在消耗氧气时,该选用哪种?为什么?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运用化学方法除去氧气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可以选用磷、铜。因为硫、木炭和石蜡均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会影响要测量的`氧气的体积;而磷和铜在与氧气反应时没有气体生成,直接测量即可。要选择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并且产物为固体的物质。

  【教师提问】如何测量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

  【学生回答】在密闭装置中,注射器前进的体积即为消耗掉氧气的量。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看实验探究4-1的演示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红色物质逐渐变为黑色,注射器内的活塞往前移动了。活塞前移的体积为所用空气总体积的1/5,即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此时需要老师提醒,所用空气的体积包括硬质玻璃管的容器、气球内气体的体积及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教师提问】在这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就是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氧化铜。那这一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该如何写?

  【教师介绍】这一反应可用文字表示如下:

  【教师提问】其实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请以化学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回答】原因:①铜丝量较少,氧气未耗尽;②装置漏气;③加热时间太短,反应不充分;④反应完毕后,没有冷却至室温便观察读数。

  避免方法:①可以加入过量的铜丝;②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给予充分的反应时间至固体颜色不再发生变化;④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教师提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能否证明空气不是单一组分?

  【学生回答】可以,因为反应消耗了氧气之后还有气体剩余,所以空气不是单一组分,是混合物。

  【教师提问】请结合上述实验过程及课本资料总结,我们是如何达到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的?

  【学生回答】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利用化学反应,在不引入新的气态杂质的前提下,将氧气转化为固态的氧化铜,从而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哪些事实能够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①氧气;②水蒸气;③二氧化碳。

  【解析】①蜡烛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会变成黑色。

  ②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干硬的饼干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软。

  ③澄清的石灰水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表面出现一层薄膜。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通过阅读科学家探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并写一篇小论文。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5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

  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三、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四、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五、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六、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引言)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

  1、教师组织学生们的研究讨论和发言,随着学生们的表述,板书出空气中含有的物质。

  学生积极、热切地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在日常生活与科学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对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改造来学习新知识。

  2、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表述并提出新问题:今天我们的认识需要再深入一步,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怎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

  [活动天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思路:

  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而有不产生新的气体?如何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然后再给学生讲清该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要领,最后再把学生的思维扩出去:你还能设计那些实验?(这个问题可留做课外作业,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生讨论并表述观点,在明确实验思路及原理后,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注意操作要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教师引导学生以具体的物质如氧气、空气为例,水到渠成地引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学生在感受空气成分的基础上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而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为纯净物。

  学生初次接触物质分类的知识,对混合物、纯净物的认识不可能非常清晰,教师可多列举一些学生容易辨析的物质让学生进行判断。

  二、关注空气质量:

  1、[实验探究]

  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

  采集气体样品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检验二氧化碳

  初步学习通过对比实验获得结论的方法。

  学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或用书上的方法课前采集操场上空气样品,课上采集教室内空气样品,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进行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到现象的不同而亲身感受到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及一些有害气体,让学生增强环境意识。

  因此,教师发动学生课后尽可能多地采集不同环境中空气样品进行对照实验,使学生获得深切的真实感受。

  2、[活动天地]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这一活动可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使学生明确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空气的指量。

  学生自学,认识空气质量日报。

  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要代替;学生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组织学生自学,多与社会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离不开化学。

  学生自学,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自己对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的认识,谈对空气发现史的感受。

  课堂小结:

  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和“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两个探究实验,你觉得要研究一个未知问题大致要经过那些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论证——讨论与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在此基础上,再对活动过程进行归纳,就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6

  教学目标:

  学生能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学生能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主要性质。

  学生能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其他气体。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比热容大,溶解性小,不易导电。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主要性质。

  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组成。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空气的性质。

  通过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主要性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发现空气中的各种成分。

  讲解和讨论空气的性质,让学生理解空气的性质与其组成有关。

  展示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主要性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复述空气的组成、性质、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主要性质、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一课内容。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空气的组成的理解程度。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对空气性质的理解程度。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主要性质、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的理解程度。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7

  【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掌握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

  了解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

  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

  难点: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黑板。

  投影仪及PPT。

  实验演示器材。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空气的认知情况。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有关空气的问题,如:“你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吗?”等。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二、讲授新课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介绍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成分比例和性质特点。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加深对空气组成的了解。

  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详细介绍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通过PPT展示各种气体的图片和用途,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这些气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体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介绍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同时,讲解如何采取措施防治空气污染,如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规划城市布局等,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三、巩固练习

  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如:“请说出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及其比例”等。

  请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空气污染源,并说明防治措施。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对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及性质的了解。

  四、归纳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并加深理解。同时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保护环境的措施。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8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成分及其比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教育学生关注环境,了解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比例。

  2、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方法。

  3、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三、教学步骤

  1、引入话题: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2、讲解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比例,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或多媒体了解空气的成分。

  3、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4、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5、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得出结论: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氧气约占1/5。

  6、讲解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方法,教育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四、教学评价

  1、学生能准确描述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比例。

  2、学生能进行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3、学生能提出空气污染及其防治方法。

  五、作业布置

  1、复习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比例。

  2、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关注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9

  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的成分及组成。

  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了解如何通过采取措施保护空气质量。

  教学重点:

  空气的成分及组成。

  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教学难点:

  如何将空气质量的保护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张图片,让学生了解空气的颜色、气味和质量。

  提问:“你们认为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

  总结空气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性。

  二、新课讲解

  空气的成分及组成

  教师讲解空气的成分及组成,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教师讲解空气对我们的生命有多重要,如呼吸、提供氧气等。

  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教师讲解如何通过采取措施保护空气质量,如减少汽车尾气、垃圾分类等。

  三、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空气质量保护的方法。

  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全班。

  四、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学生要保护好空气,保障我们的健康。

  五、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章,写一篇关于空气质量保护的文章。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10

  教学目标:

  掌握空气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理解空气的主要功能和影响;

  学习利用空气的特性进行科学实验。

  教学重难点:

  空气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空气的主要功能和影响;

  实验方法及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观察室内的空气状况,讨论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空气的名称、性质和成分等。

  二、学习新知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少量其他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4%,其他气体占0.06%。空气的主要性质包括无色、无味、无臭、透明、密度适中、温度适宜等。

  空气的主要功能和影响:空气对生命的'维持、动植物的生长、物质的传输、气候的调节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气中也存在一些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甲醛等,对人体健康有害。

  三、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利用水浴和压缩空气的作用进行二氧化碳检测。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试剂,然后用蒸馏水洗涤烧杯。

  (2)将洗涤干净的烧杯放入水浴中,用压缩空气将烧杯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推入空气中,然后通过观察烧杯中气体的变化来判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四、总结归纳

  总结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质和功能;

  归纳利用空气的特性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观察室内空气状况,写出空气的成分和性质;

  写出利用空气的特性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

  教学评价:

  学生是否掌握了空气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学生是否理解了空气的主要功能和影响;

  学生是否能够进行科学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11

  【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特点。

  能够通过实验方法检测空气中的气体成分。

  掌握通过比较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特点。

  掌握通过比较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方法检测空气中的气体成分。

  比较分析空气成分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让学生自己站在窗户前,感受外面的气息,然后提问:“我们感受到的气息有什么特点?”

  介绍空气的定义及组成。

  二、新知讲授

  空气的`组成及特点。

  空气成分的比较分析方法。

  三、实验

  提供不同来源的空气样本,如自然空气、厨房烟雾、室内二氧化碳、空调过滤后的空气等。

  通过气体收集装置收集不同来源的空气样本。

  进行气体成分分析实验,比较不同来源空气成分的差异。

  四、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分析空气成分的比较分析方法。

  【教学资源】

  空气样本(自然空气、厨房烟雾、室内二氧化碳、空调过滤后的空气)。

  气体收集装置。

  气体分析仪器。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空气成分分析的正确率。

  分析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观察能力。

  比较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比较分析方法的理解程度。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12-29

初中化学教案水01-04

初中化学教案优秀06-05

初中化学教案:《水》12-30

初中化学教案(精选21篇)04-27

初中化学教案(15篇)12-28

初中化学教案精选15篇12-28

初中化学教案(合集15篇)12-28

初中化学教案(通用21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