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时间:2024-04-18 21:20:20 帅帅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精选10篇)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简单地与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

  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质量、密度的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探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前面三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这一节从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入手,从而引出温度对密度的影响,进而引出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深化对密度的理解,感悟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节可从讨论分析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然后通过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引出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中的应用,进而通过例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密度计算公式进行求质量、体积以及判断实心、空心等相关的计算,锻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学重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三、教学策略

  对于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及学生已经具备的密度的有关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千万不要想当然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对本节例题的教学也应这样,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新知效果会更好。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酒精灯,火柴,纸风车,冷水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故事引入:20xx多年前,当希腊希洛王取得王位后,决定在一座教堂里向永垂不朽的神献上金制的皇冠。于是,他称给工匠所需要的金子并付给酬金。工匠按规定的期限做好了金冠。事后,有人告密,说工匠盗窃了做皇冠的一部分金子,而掺进去同等数量的铜。希洛王为有人欺骗他而大为恼火,可是又找不到揭破这个盗窃案的方法。后来,希洛王在召见阿基米德时,交给了他一项重大任务:鉴别工匠制造的皇冠是否为纯金制成。阿基米德接受任务后忧心忡忡,冥思苦想,不得其解。

  有一天,阿基米德在身体泡入盛满水的澡盆中洗澡时,发现水从澡盆中溢了出来,而自己的身体却在水中轻了许多。他突然受到启发:盆里溢出来的水的体积,不就是自己的身体浸入水里的那一部分体积吗?用这个方法测量出皇冠的体积不就可以鉴别皇冠的真伪了吗?阿基米德由此揭开了金冠之谜,断定皇冠是掺了假的。因为金子密度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比较小,掺进了别的金属后,体积增大,排出的水就多了。阿基米德运用密度知识解决了国王提出的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2

  教学目的

  1、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知道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

  3、使学生初步感知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我们周围有各种物质,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下面就请同学们鉴别一下你们桌上摆放的贴有A、B、……字母标签的是什么物质?根据什么特性鉴别的?

  生甲:我们桌上放的这瓶液体是酒精、我是根据它的气味鉴别的、

  生乙:我们桌上放的两块金属,根据它们的颜色及其中一块的锈迹,可以鉴定一块是铜,另一块是铁、

  生丙: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无法判断它们各是什么物质、

  师:由此可知,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请丙同学告诉我,你能否判断你桌上的两个物体是不是同种物质?

  生丙:肯定不是、因为它们大小形状完全一样,可我用手掂了掂它们不一样重、

  师: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表示什么相同?

  生:体积相同、

  师:用手掂,你关心的是什么?应该用什么仪器测量?

  生:关心的是质量、应用天平进行测量、

  [实验1]

  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B、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师:这两个实验中有什么相同量?什么不同量?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丁: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也相同,但质量不同、

  生戊: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师:对、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一密度、

  [板书1]三、密度

  1、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

  师: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2、建立概念

  (l)学生分组实验

  (每组一个铁块或一个木块,各组的铁块、木块的体积均不相等)、

  [实验2]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2)分析实验数据(投影片见表1)

  表1

  师:由以上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生甲:体积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不同、

  生乙:铁块a的体积是铁块b的两倍,铁块a的质量就是铁块b的两倍;铁块c的体积是铁块b的4倍,铁块c的质量就是b的4倍、

  生丙:木块a的体积是木块b的两倍,木块a的质量就是木块b的两倍;木块c的体积是木块b的四倍,木块c的质量就是木块b的四倍、

  生丁:对铁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对木块,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个定值、只是这两个比值不相等、

  师:很好、这就表示,对于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对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

  (3)建立概念

  [板书2]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3、密度的公式

  师: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板书3]4、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师:在一般物理实验中,由于所用物质不多,因此质量的单位常用克,体积的单位常用厘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克/厘米3、”

  [板书4]常用单位:克/厘米3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103千克/米3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4页,我们一起来看一些物质的密度表、

  师:铜的密度是多大?表示什么意义?用克/厘米3作单位,其数值多大?

  生甲: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这表示体积是1米3的铜其质量是8.9×103千克、用克/厘米3作单位,它的数值是8.9,即8.9克/厘米3、

  师:铁的.密度是多少?铜比铁的密度大,这说明什么?

  生乙:铁的密度是7.9×103克/米3、铜的密度比铁大,说明1米3体积的铜的质量比1米3体积铁的质量大、

  师:水的密度是多大?空气的密度是多大?

  生丙、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空气的密度是l.29千克/米3、

  师:水的密度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它、另外还请同学们注意看,在气体的密度表旁边有个条件—0℃,在标准大气压下、其实不仅是气体,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也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实验测出的、

  师:现在,我们再看密度表,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哪种较大?哪种较小?

  生丁:固体的密度都较大;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师:是否所有的物质都是这样呢?你们查查看,固体中干松木的密度是多大?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还是小?再查查看,水银的密度是多大?水银是固体还是液体?

  生戊:干松木的密度是0.5×103千克/米3,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银的密度是13.6×103千克/米3,水银是液体、可它的密度却比一些固体的密度还要大、

  师;所以说固体的密度较大,只是对一般物体而言、好,若有一种金属,它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它是什么金属?

  生己:由密度表可知,这种金属是铝、

  师:所以,利用密度还可以鉴别物质、

  3、实验与讨论

  师:(拿一个戒指或螺母)请同学们想想,怎样鉴定这枚金戒指的真假?都需要测哪些量?各用什么仪器?

  生:可以测密度来鉴别,这需要测质量,用天平测;还要测体积,用量筒来测;将数据带入密度公式进行汁算、

  师:下面我们分成4个大组,每个组完成下面一个实验内容、

  (1)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内容用投影映出)

  [实验3]用天平、量筒来测定:

  A、一杯酒精、半杯酒精的密度;

  B、大铝块、小铝块的密度;

  C、同体积的铁和铜的密度;

  D、涂色的两种物质的密度,鉴定它们是什么物质、

  (以上实验两人一个小组,六个小组完成一个实验内容,四个实验内容并进)、

  (2)实验记录

  (见表2用投影片,请同学回答,教师填写)、

  表2

  (3)思考与讨论

  师:由以上实验结果,我们一起来讨论几个问题、

  [板书5]实验与讨论:

  A、对同种物质,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体积V的关系、

  B、不同物质,密度ρ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生甲:对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变化时,质量也变化,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m与V的比值不变,也就是密度不变、这说明,同种物质,密度ρ是相同的,ρ与m、V都无关、

  生乙:不同的物质,密度ρ也不同、这说明: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既然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这说明: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板书6]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在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师:我们再来看第三个讨论题、既然对同种物质,ρ与m、V都无关,那种这个密度公式还有什么意义呢?

  生丙:用它可以计算未知物质的密度、

  以此式也叫做密度的计算式、

  [板书7](写在板书1,密度公式的右边):计算式、

  4、巩固练习

  (投影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大铝块的质量是4千克,小铝块的质量是1千克,则大铝块的密度是小铝块密度的4倍

  B、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一半酒精的密度是原来的一半

  生:(略)

  5、本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密度,通过实验和讨论,知道了密度也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物理量,它表征的是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大小的差别,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那么,如何利用密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这是我们后面学习要讨论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学习以同种物质 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中考撷要

  密度是中考试题中重要的'考试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及计算,并能用密度知 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最近几年中考中,有关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题也经常出现。

  教学工具

  天平、各种金属块、酒精等常见物体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一、课前感悟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______________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写出来就是________,其中符号表示密度的是________,表示质量的是________,表示体积的是________。

  二、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们发现物质还有其它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讨论:前面我们学过物体的质量用来鉴别物质行吗?

  密度的单位是:

  自学导航

  一、实验探究:物体体积与质量的关系

  1、学生实验: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量相同是否相同?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2、出示:100g水和100g酒精体积,看看它们的体积是否相同?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相等。

  3、提问:以上两个实验用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根据实验结果,受到了什么启示?关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进行研究?

  让学生讨论后提出这样的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什么关系?

  4、验证同学们的推测是否正确?请同学们(类比研究同一金属导体两端和电流关系实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推测的正确性。

  5、根据实验方案不同实验小组分别用体积大小不同的若干铝块(或铁块、松木块)作实验。学生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增加,其体积也增大;质量减少,体积也会减少。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

  (2)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二、建立概念

  从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三、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ρ=m/v的物理意义。

  知识梳理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密度公式:ρ=m/v

  3.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密度物理意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技能迁移

  1、一个烧杯质量是50g,装了体积为100mL的液体,总质量为130g,求该液体的密度。

  2、一个空瓶质量是200 g,如果装满水总质量是700 g,今先向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总质量为1 kg ,然后再向瓶内装满水,则三者质量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密度在中学业物理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中考题中也经常出现有关密度的计算或实验设计题。同是它又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使用比值的方法来定义密度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新教材在引导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由此引入密度的概念。这样既复习了天的使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教材要求来看,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标准有明显不同。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密度的概念”,属于“理解”水平层次,强调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既有“独立操作”水平层次,又有“理解”水平层次。与教学大纲相比,更加突出实验和探究。同时对密度知识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利用密度知识进行质量、体积、密度的计算,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学习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学生用学过的密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总结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通过学生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具有的共性———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并用图像表示等思维方式的培养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

  教学模式:实验引入,设疑导学模式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实验,体验物质属性;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论,得出密度的定义;

  (3)师生由密度公式讨论导出密度的单位以及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

  五、教具学具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盒、烧杯、水、量筒、铁块、铝块、铜块、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二)新课教学

  1、密度概念的建立

  2、密度概念教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

  (2)密度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

  3、密度的单位

  4、密度表

  5、例题(课本)

  (三)总结扩展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一个常数。密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铝的密度是2、7×103kg/m3,它的意义是1m3的铝的质量是2、8×103kg/m3。可见物质的密度是用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质量的多少或它体积的大小所决定的。例如一块铝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呢?没有,因为当这块铝切去一半时,体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质量也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但m、V的值即ρ并没有发生变化。

  (四)联系实际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5

  教学目标:

  1、掌握密度的概念。

  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重点:

  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二、新课讲解: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6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知道密度是物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

  3、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归纳物理概念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密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辨认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如根据颜色辨别红色墨水和水,根据气味辨别水和酒精。此中颜色和气味是物体所具有的特性,可以据以区分不同物质。

  如何区分外观上相同的不同物质:

  如: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铜块;

  质量一样的水和酒精。

  提出:有时仅仅根据物质的形态、颜色、气味和外部特征,很难鉴别不同物质,需要找出物质的其他特征——密度。

  二、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

  取体积为10立方厘米的铁块和铝块各三块,用天平分别称出它们的质量,其结果如下:

  分析实验数据可得: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两块铁的体积是一块铁的体积的2倍;二块铁的质量是一块铁质量的2倍;两块铁和一块铁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对不同物资,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不等,即它们的m/v值不同;

  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体的`特性。

  三、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知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定义可得到计算密度的公式:

  密度=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变为: ρ=

  辨析:a、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d、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体积无关。

  4、物理意义:铝的密度2.7×103kg/m3物理意义:表示每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千克。

  练习:质量为3千克,密度为8.8×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将它截去一半,剩余的密度是______;如果再截0.5千克,则密度为_______________。

  5、密度的单位

  密度的单位四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kg/m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克/厘米3,符号:g/cm3。

  6、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单位换算依先换后算的原则

  例:铜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等于多少克/厘米3?

  解:8.9×103千克/米3=8.9×103× =8.9克/厘米3

  练习:ρ金=19.3×103kg/m3=_________g/dm3;

  ρ银=10.5×103kg/m3=_________g/cm3。

  四、总结

  1、对同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是表示物体特性的物理量,和质量、体积无关;

  3、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4、密度= ;

  5、密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五、布置作业。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

  2、能通过实验探究努力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

  3、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简单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收集数据,引导学生用比值法和图象法去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正比关系。并学习用比值来定义新的物理量。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比较,认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由此建构密度概念,理解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种类的可行性。

  3、通过查表和练习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刻度尺、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

  【教学重点】

  重点是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难点是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准备】

  教学演示准备:多个装有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的杯子。同体积的铜块、铝块多媒体课件

  学生活动准备:天平、砝码、刻度尺、体积成倍变化的三个物块(木块、铁块、橡皮块)多组。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法;

  2、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主题:

  师:我们可以从颜色,气味等特性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有没有其它特性能够让我们更加有效的鉴别物质呢?

  新闻图片放送:

  假“金元宝”骗取数十万(多媒体展示) 逐次出示实物或图片:

  1、酱油、醋、酒、自来水、盐、糖。

  2、同体积的铜块、铝块

  3、同体积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

  4、体积悬殊的铜块、金块(多媒体展示) 师提问与引导:

  1、你怎么辨别它们呢?

  2、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吧!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师取大小悬殊的两个砝码,请学生比较他们的质量大小。 师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呢?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呢?如何探究?

  学生通过看,尝,闻,掂,甚至咬等多种活动来辨别物质的种类。 (说明:来自身边的这些物体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非常乐于参加这样的活动,所以很快就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师鼓励和引导:数学中我们是如何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关系的呢?

  生猜想:同种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可能成正比关系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师巡回指导,及时提醒生交流思想,商讨做法,拿出方案 实验探究,收集数据,分析交流 (注:全班分三大组,三人为一小组,甲组用大、中、小三个木块进行探究,乙组用大、中、小三个铁块,丙组用大、中、小三个橡皮块)

  论证猜想得出结论 展示、分析、评价。 发现问题建构概念

  交流成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木块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约

  )

  2、铁块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约

  )

  3、橡皮块的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是成正比关系的,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约

  )

  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自习,帮助学生交流,协助学生建构。 (注:作布白处理,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自主建构的时间)

  3、建构密度概念:

  (1)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总是一个相同的量,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相同,所以我们可用这个比值来鉴别物质的种类,可见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我们把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密度.即密度=质量/体积。(ρ=m/V) (3)密度的单位是由哪两个物理量的单位组合在一起的,每个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什么?应该怎样表示密度的单位。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我们可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应用演练固化新知 投影4道应用练习:

  1.通过查课本密度表可知:金的密度为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 。

  2.相同体积的金块和铜块,_____的质量较大,这是因为______ 。 3.10m3 的大理石它的质量是多大?与多少m3 的水的质量相等? 4.小民的妈妈买了一条金项链,小民很想知道这条项链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如果小民测得这条项链的质量是10g,体积是,则这条项链的密度是多少g/cm3,合多少kg/m3?它是不是纯金制成的呢?

  结束语 提问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到什么地方还有遗憾吗?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 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

  单位:国际单位制:千克/米3 密度

  的一种特性。

  理解:

  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质量

  2、求体积

  3、鉴别物质

  常用:克/厘米3

  换算:克/厘米3=1×103千克/米3 1.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值,反映了物质本身2.反映了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密度可用 计算,但ρ与m、V无关。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8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通过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②认识目标:1.掌握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知道密度的测量原理及方法,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2.了解测密度过程中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及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手段】分组实验讨论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

  例题: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克,体积为5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二)自学与互帮

  1.自学内容一:量筒(量杯)的使用

  自学方法:阅读P12-13信息快递:

  (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其测量单位是。符号是。

  体积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2)量筒的使用:

  ①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mL,分度值为mL,②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③读数时,应使视线与液体相平,④如图6-8(b)所示,量筒中水的体积V1= mL,水和物体总体积V2= mL,测得物体的体积V物为mL。

  2.自学内容二:测量水的密度

  自学方法:(1)需要的实验器材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①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向量筒内倒入一定的液体,其体积为:V

  ③测量剩余液体与烧杯的的总质量的液体质量m2 ④则水的密度(表达式):

  ⑤思考:步骤①③能颠倒吗?为什么?

  2.自学内容二:阅读P12活动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自学方法:(1)需要的实验器材:金属螺母、水、烧杯、细线、xx、xx

  (2)实验原理:xxxx

  (3)实验步骤:(思考:先测质量还是体积?为什么?)

  A.xx;

  B.xx;

  C.xx。

  (4)实验表格:金属螺母的质量m/g水的体积V1/mL放入金属螺母后,水和金属螺母的总体积V2/mL金属螺母的体积V/cm3金属螺母的密度/(gcm-3)

  (5)表达式:

  与密度表对比,这种金属螺母可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四)课堂巩固:

  1.用了多年的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些,未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

  A.质量B.体积C.密度D.表面积

  2.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密度的实

  验时,某同学测量石块的质量如图甲,测

  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请你代他完成数据

  记录并计算出密度.石块的质量为g,石块的体积为cm3,石块的密度为

  kg/下面是某同学测量不规则小石块密度的实验过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人量筒内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B.计算石块的密度:

  C.在量筒中倒入适当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1)请你按正确的操作过程帮他重新排列实验序号。

  (2)小石块的体积:v=;

  (3)小石块的密度:=。☆4.给你一架天平,一杯盐水,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另给适量的水。则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1)称盐水的质量:①称出的质量,记为ml;②称出的质量,记为m2;③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

  (2)测量盐水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的质量为m的盐水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盐,然后将盐水倒回盐水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使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盐水的体积;③称出倒人量筒内的水的质量为m3;④水的体积V水=

  (3)则盐水的密度盐水=。

  (五)适度作业量:(必学教程:P9-10)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2.熟悉常见的固体、液体的密度,3.掌握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4.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能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变形

  2.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3.熟悉单位换算(1×103g/=1 g/c)

  三、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质量不同的两个铜块、质量不同的两个铝块、橡皮、木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铜块,一个是木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生甲: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铜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铜块和木块(铜块和木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铜的质量与体积;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木头的质量与体积;

  分别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演示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的表格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

  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 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板书2] 密度的公式:r=/v 其中r表示密度,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板书3] 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 g/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 克/厘米3,符号为g/c3 (1×103g/=1 g/c)

  6、介绍密度表中各类物体的密度数据,并进行比较,看看结果有什么特点。

  [板书3] 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v =/r; = rv

  巩固练习:1.教材上的例题

  2.请你想想,怎样鉴定金戒指的真假?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仪器?

  布置作业: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 10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水的体积V/mL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60.090.0

  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物理优秀教案12-19

八年级物理测量教案12-29

八年级物理 温度 教案12-30

八年级物理教案11-09

八年级物理《重力》教案02-23

初二物理上册速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速度教案12-15

有关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04-25

密度的教学反思11-25

《密度》教学反思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