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加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9 13:21:0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和的加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习的是《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减法》,但是在这节课之前,小朋友们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上都是会的,因此,本节课应该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能初步体会四道算式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要求对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还是有点勉强,因此对于他们,我是希望他们能熟练的10以内的加减法,能根据一张图写出四道算式。

  教学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入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的学习的效率。在出示课件的时候,学生对于如何完整的表达这张图的信息也比较熟练的,因此这点他们很快的把四道算式列出来了,也能说出来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但是这样,我还是要求他们用三句话表达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帮他们总结了以下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试一试的时候也是用同样的方式,让他们能表达出题目的意思,理解每道算式的含义。目的是让一些基础还不是很扎实的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

  在后面的练习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我设计了一些游戏,通过把所有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都总结出来,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在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时,基础薄弱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能把书本上的题目填写完整,而基础较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除了把书本上的空填写完整,自己再试着多写出几道算式出来。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下点功夫。要积极的培养学生认真思考,仔细计算的好习惯才行。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2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谈谈这节课设计的几个想法。

  一、注意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用闯关游戏的形式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把枯燥无味的练习课上得生动有趣。

  二、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例如:我设计的第四关,看图解决问题,再找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三、以“小老师”为动力,调动学生积极探索。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当小老师,以雪亮的眼睛观察题目,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采用小老师的形式,让他们帮小马虎改作业,学生积极性可高了,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加法满十进一,减法不够减向前一位借的意义就更明确了。

  四、在闯关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低年级的学生好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不足之处:

  1、课堂调控能力不是发挥得很好。

  2、教师的评价较少,大多都是让学生鼓掌。

  3、最后都是五朵智慧花,讲的不好,应该鼓励他们说“都很厉害,都很聪明”,而不是说“怎么办?”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

  存在错误情况有:(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上本单元我们三位老师感受最大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定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我想这也是正常的吧,因为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正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结合本学期要进行口算能力的测试,还是要加强口算的练习,但是如何加强,还是值得我们探讨吧!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4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3

  从今天的作业情况来看,总体效果较好。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前面一图四式的经验,能够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只有极少数学生对于减法还存在问题,喜欢用图中多的一部分减少的一部分,而不用总数去减。

  试一试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根据分的结果让学生写出四道算式。在黑板上我有序的整理出所有和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算式。这里有学生说出了9+0的算式,提醒学生题目的要求是将花片分成两部分,所以没有9和0。

  最后我补充了一道练习:出示了数字1、8、0、9、2、6、7。从这些数中任选三个数写出四道算式。学生一开始想到了1、8、9;2、7、9的组合,因为今天学习的.就是有关9的加法。说完这两个组合,学生们的小手放下了。我提醒孩子们再动动小脑筋,这时一个孩子举手了,说:老师,我的组合是9、0、9。我提醒他,这里有2个9吗?再想想!我心里开始有点着急了,小家伙们怎么老是围着9转呢?我再提示:想想,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有关9的加减法,你还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2、6、8组合。接着1、6、7;1、7、8的组合随之而来,孩子们的兴趣浓厚,课堂的思维也开阔了。这让我想到了在课堂上还是需要给孩子们一些拔一拔、够一够的题目,让孩子们在思考中学习,避免思维定势。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4

  这次我有幸到杨州上课,上的课题是《小数加法和减法》,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试教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计算结果化简。

  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例题:4.75+3.4,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接着我就追问为什么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十分之一,7表示7个十分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学生的发言比较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复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习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1、我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提高。2、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解决,如小组竞赛。

  最后说说教学这节课的一些个人经验。1、复习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是为了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2、例题尽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还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不能那样算。3、对于要化简的题型,第一次出现,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原来去掉小数末尾的0,更简洁,让学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学生对照修改,这短短半分钟一定不能少。4、练习要有层次和趣味性:(1)列竖式,学生判断竖式列的是否正确,方便中下等学生熟悉列式的'模式。(2)只有横式,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这是完整的计算巩固。(3)改错,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4)小组计算竞赛,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掀起学习高潮。

  这节课使我成长了不少,特别感谢***校长帮我分析了现在计算课的特点,强调了算理的重要,拟定教学的思路,感谢盐城市教科院的各位领导把这次去杨州赛课的机会给了我,还帮我修改了例题的呈现方式,练习的层次,感谢姚圣友主任给了我很多细节的指导,指导我提问的方式,告诉我节约时间可以设计习题纸等。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人,谢谢!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5

  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是得数是8的加法与8减几。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的减法,这个要求比较简单。让学生在一图二式的基础上学习看一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理解图中四个算式的真正含义是本堂课的难点。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难点是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例1教学中,我首先出示第一情境图,在观察思考:这些小朋友们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各有几个人呢?原先预设可能出现岸上与河中,男生与女生,戴帽与不戴帽这三种情况,但学生在说出第一种后,紧接着我追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们?谁能把你观察到的和老师的问题完整地说一遍?然后再列式计算。对于减法算式,我直接让学生列算式,提问:你知道算出的是什么吗?根据算式让学生看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学生根据一图列出四个算式进行比较,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加法算式,发现得数相同,只是前而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然后观察两个减法算式,发现都是8减几,只不过等于号两个数交换了位置。最后让学生观察这四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发现每个算式都是由有8,3,5三个数组成,8是指一个有8个人,5是指5个男同学,3是指3女同学。从而发现一图四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试一试时,我没有例1那么具体而详细,而直接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一说图的意思,直接列出四道算式。

  二、利用四道算式之间的.关系,正确计算。学生在练习列式时,我发现有的孩子在搬手指,有点孩子算的很慢。我就故意把四道有关系的算式列在一起,请写的快的同学回答,在提问: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因为这四道算式有关系,用的都是一样的三个数。后面学生在计算时就好一点了。得数是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基础是8的分与合,练习第二题我让学生先在书上连一连,用数字卡片有顺序的摆一摆,再说一说,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方法,最后举行小比赛第3题,学生都能算的又对又快,而第5题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依次有序说出得数是8的加法得与相应的减法。本节课是数是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其实我们知道有些小朋友在家中已进行了相类似的练习,但我们也发现这些练习侧重于算法而忽视算理的理解,因此我认为本节课仍旧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理解算理上。正确认识加减法的含义。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6

  教学开始,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真实、亲切, 把学生引入情境中, 同时学生体会到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由前后两次讲课对比来看,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7

  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学时我根据专家的创作意图选取信息窗1克隆技术之成果的素材,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爱科学、学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课堂上,在激起学生兴趣后再回顾以前所学整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发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与独立试探从而解决小数加减法的问题。

  面对—“列竖式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进一步探索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用“0”占位。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少数学生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回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计算时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这样一来正确率明显提高。

  2。在口算整数加小数时,个别学生会将这个整数与小数的末尾对齐后加。究其原因,学生在口算时不仔细看题,当作整数加法进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质量。对此,就要加强口算训练,日积月累,长期训练,逐步提高正确率。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8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

  成功之处:

  1.创设奥运会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中选取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10米台跳水的情境,让学生根据中国队和加拿大队的'第一轮和第二轮成绩,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列式,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计算对人类活动的重大意义,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沟通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计算53.40+58.20和53.40-49.80,由于这两道算式的数位相同,学生列竖式计算很容易,轻松的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得数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通过强化了数位对齐,然后让学生计算7.2-6.45,让学生发现只要怎样才能相同数位对齐,从而使学生自然过渡到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了,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不足之处:

  1.未板书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进行叙述。

  2.得数末尾有0,学生在做题时出现不去掉的现象。

  再教设计:

  注重板书规律性的知识点,强化学生记忆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9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利用分数墙掌握了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方法,也已经能熟练地应用。本节课承接上一个课时,用分数墙引入,与教材内的教学情境进行了整合,将两个小动物请到了分数墙上,再根据它们爬墙的情况,请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在复习前一节课分数大小比较的同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分数的加减法。同时将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一一列出,使课的框架非常明晰。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在学生能初步讲清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后,再次利用分数墙:简洁、分数单位明显、可操作性强的优点,请学生根据初步建立的分数加减法的.表象来自己列一列算式,讲一讲意义,比一比过程,从而悟到算理。在学生总结出方法后,离开分数墙这个工具来解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巩固算理,加速规则内化的进程。

  在课的导入阶段,就把主动权丢给了学生,提出“根据所爬的距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对于教师,就需要充分预设到各种可能性。根据学生可能会提到的4个问题,利用媒体使问题的出示更具随机性,同时,利用板书配合学生的回答,将学生的回答看似无意其实又有意识地牵住课的主线:分数的加减法进行下去。

  在课的中心环节,先利用两个小动物爬墙得到的距离来分析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分数墙每一层分数单位明显,教师在根据学生回忆加法过程点击分数单位的时候,易于分数算式意义的理解,也将学生思路打开,为下一层次理解算理打下基础。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我在上课时引导同学们看例题:第三周收集了192个矿泉水瓶,第四周收集了219个,问同学们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让同学们自己先讨论一下该怎么样进行估算,然后全班交流.有的同学一时反映不过来,积极性不高,我开始引导同学们可以先把192这个准确数转换成一个接近192并且是整百的或者是整百整十的一个数,那192可以看成190 或者200,219 就可以看成220 或者200,但是对于去掉19个数变成200有一些同学有些不理解,觉得去的太多了,在做练习题时有很多同学只是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几百几十想不到去掉十几个数变成几百,甚至还有的同学刚开始做估算题时直接把结果写成准确数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又在做题时又慢慢讲解,通过几次做题下来,大部分同学对于估算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同学能根据题目要求把一个准确数变成这样一个数也可以看成那样一个数了.只是还是有同学在做估算时把握不好.我需要再做进一步的'努力.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1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6.4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求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求 “贵多少元?”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6.45-4.29=

  师: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平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元角分的知识

  生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那该怎样计算呢?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那么6.4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那么6.4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 .07+4 .89 5 .64-1 .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对于6.45+4.29和6.4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12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1、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在其中又复习到了以前学习的估算,然后能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主要是加法计算, 所以我提出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加法就是要把数与数之间合起来,在后来的操作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一道计算题会有很多种方法来解决,所以我请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来计算结果,学生提出可以摆小棒,拨计数器,然后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来操作,由于头脑中已有加法的概念,所以学生无论是选择摆小棒还是拨计数器,都能够较为准确的进行操作,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对本节课的竖式的计算方法埋下了伏笔。

  二、尊重学生的想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1、贯彻课程标准,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在学习用竖式计算时,由于本节课是不进位,所以可以从高位算起也可以从低位算起。

  2、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板书的竖式,自主探索为什么要竖着列? 体会到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而得出计算方法把握住了重点,解决了难点。

  3、在本节课的卡片练习中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习形式,如: 火眼金睛辨对错,卡片练习,以及书上的练习找尾巴,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4、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5、在本节课中,我认为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再精炼些,把握住重点难点一针见血,而不是重复学生的话,这样也会显得比较罗嗦.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13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

  “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14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7单元,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以上是我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请各位小学数学老师们批评指教。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如《万以内加法与减法》的'例3,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原理与例2相同。在这里,教材安排了用多种方法计算,即竖式和口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仅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

  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口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的成果,体会到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出现了这样几种口算方法:

  (1)把185看作200,500-200=300,因为多减了15,所以300+15=315。

  (2)把185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此外还有这样一种方法,虽然学生没有想到,我还是提示学生相处了第(3)种方法:把500看作485,485-185=300,因为被减数少了15,所以,300+15=315。当然,例3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有了例2的基础,例3的笔算也就不成问题了。我完全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自己上来把你的算法说说同学听听,再让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他的理由。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和的加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11-18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6-22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4-20

小数加法和减法2教学反思11-22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范文02-08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3-22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2-23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反思01-1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模板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