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7 09:23:5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蜗牛》教学反思(通用16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蜗牛》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蜗牛》教学反思(通用16篇)

  《蜗牛》教学反思 篇1

  小学生对动物特别喜欢,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平,他们的认识是浅显的。《蜗牛》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问题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视频,直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他们通过观察,会有很多提问和设想,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科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课堂的整个氛围也被调动起来了。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时,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环境思想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应保护好小动物,体会到小动物的乐趣。

  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担任科学课程教学时间短,在教学设计,对于教材的整体性把握,方法的指导上还须继续努力,把科学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实处。我想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

  1、 作为科学教师,要想进行好教学活动,必须要亲身经历学生将要参与的每一个学习环节,去发现探究中将要遇到的问题,去体验探究中的乐趣。科学课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有对教学过程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地进行。

  2、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开自己的思路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并注重教学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价值,既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科学学习活动,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3、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直接把蜗牛的有关知识讲授给学生,恐怕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就无法谈起,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制订研究目标,在活动中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方法的体验。

  4、由于课程安排,有些同学虽然积极举手但是没有发言机会,原因就是课程安排完成不了。科学课堂要做到人人参与,还需要老师真正做到课堂的完全开放性。

  总之,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铸就,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希望在以后的打磨课中学习更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蜗牛》教学反思 篇2

  蜗牛是本单元学生接触的第一种小动物,孩子对动物似乎有天生的研究兴趣。由于平时生活中玩的很多,所以懂的也很多,但是大多浮于表面,认识过于笼统。所以,在这单元中,要合理的安排好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全面、细致得学习动物。

  在前一节课,我介绍了蜗牛的饲养方法,要求每个学生收集1只蜗牛,并饲养好。这样能够让学生先与蜗牛相处一段时间,在相处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对它进行观察,多观察了,就会发现问题。这样,在上课时,就能节省时间,更多的放在解决问题上。在课前准备中,有这样几个问题:

  1、有些同学抓了很多蜗牛,这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容易在饲养的过程中出现丢失和死亡的现象。

  2、有些同学与蜗牛相处的时间久了,会对它产生感情而在课后不愿放生,这时,教师应该尽量劝其放生还是容许学生继续饲养蜗牛,应该斟酌一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蜗牛的外形结构、蜗牛的运动方式和蜗牛的食物与排泄。

  对于蜗牛的外形,头、眼镜、触角、壳是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的,能够自己辨认出来。呼吸孔、肛门和生殖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观察,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与帮助。

  腹部和尾部,学生知道,但是会遗漏,教师需要提醒一下。蜗牛的运动方式我主要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先将蜗牛放在玻璃上,从下方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再将蜗牛放于学生手臂上,让学生感受蜗牛的运动。在观察运动的'时候,蜗牛留下的痕迹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仔细的观察者应该留意到蛛丝马迹。对于食物和排泄,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比较与了解,老师只要提一下即可。这是我第一次上观察课,从中发现一个问题。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也许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说来容易做来难,还需要在实践中多锻炼。

  《蜗牛》教学反思 篇3

  日前参加区科学学科组活动,观摩了大班科学《蜗牛》这一活动。活动积极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观察、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经历一次“小小科学家”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认真地观察、探究、交流,获得并丰富了有关蜗牛的相关知识经验,整个活动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入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的一开始,教师便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在哪些地方能找到蜗牛?”、“蜗牛生活在哪里?”以此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热情。然后用“你们还想知道蜗牛的一些什么?”这个问题导入学习,从而让幼儿产生了动手实验探究的'欲望。

  二、充分放手,鼓励幼儿去自主发现

  科学活动要以幼儿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在探究蜗牛秘密的活动中,教师给了孩子们充分的探究自主性。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幼儿探索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孩子,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幼儿的反映来看,他们对蜗牛的认识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的都各不相同,他们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并在同伴互学中拓展了经验。

  三、有效推手,延续幼儿的探究热情

  在幼儿探究过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了蜗牛的身体构造、爬行、饮食及繁殖的影像,以此助推幼儿的探究热情。使孩子们对蜗牛的身体各部分的构造、蜗牛到底是怎样生活和运动的等各方面,有了一个直观感性和全面的认识。这也让孩子们对蜗牛的了解不只是局限于在课堂上观察到的,并让他们对蜗牛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讨论的气氛热烈,探究热情也在延续着。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课前让幼儿亲自寻找、收集蜗牛,感受其乐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把经历学习的过程还给幼儿,让他们在个体和集体的探究、交流等过程中,主动观察与发现,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3、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活动中,教师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始终把幼儿推在前面,鼓励幼儿进行自主的观察、交流和分享,从而获取了相关经验。

  值得商讨的地方:1、课堂环节的预设如何与课堂中的生成进行有效的整合。2、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如何高效、合理。

  这些问题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深入探讨。

  《蜗牛》教学反思 篇4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平,他们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

  《蜗牛》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饲养的蜗牛都产下了卵,孵出了小蜗牛。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事。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的环境思想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应保护好小动物,体会到小动物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成为了互相学习的合作伙伴。

  《蜗牛》教学反思 篇5

  班里的宝宝喜欢听故事,每当听故事时孩子们都是聚精会神的。今天给宝宝讲了一个《小蜗牛》的故事。讲的是小蜗牛因爬得很慢很慢,在来来去去小树林和家中的途中,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从小蜗牛告诉妈妈的短短几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春夏秋冬时刻变化着的小树林。讲完故事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提一些情节性的问题,没有局限于故事本来的几个简短语句,而是注意引导孩子们展开联想。

  小蜗牛说:“妈妈,小树林里的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我就用启发性的语言给孩子展现一个美丽的意境:“夏天,小树林里的树木长满了绿叶,地上是碧绿碧绿的草地,在碧绿的草从中,满是鲜红鲜红的草莓,一个多么美的世界,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呀?”

  小蜗牛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我就引导孩子想象“秋天,小树林变成了金黄色,满树的叶儿随风飘舞,轻轻落到地上,让大地也变成了一片金黄,你觉得小树林怎么样?你好像还看到了什么昵?”

  通过孩子的联想,那随四季转换不断变化着色彩的美丽的小树林,如同真的呈现在眼前一般,孩子们都为这隐含于故事中的色彩美而陶醉了。

  教学反思:幼儿故事题材众多、内容广泛。优秀的幼儿故事,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并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给孩子们以享受。但孩子在听故事时,往往只注意到故事中显著的特点,易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吸引,而其中隐含着的美是不易被孩子注意,甚至易被老师所忽略的,而这些东西有的是相当有益于孩子的。在故事中,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去挖掘隐含于故事中的美,感觉是有益有趣又可行的。

  《蜗牛》教学反思 篇6

  《蜗牛的奖杯》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蕴涵哲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读,在读中体味语言,懂得课文向我们揭示的道理,受到教育。

  首先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各不相同,对文本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有力”、“自由”、“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词语,重点朗读感悟,并时常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以此诱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在不断的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接着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读说结合。

  情境的创设意在低年级儿童直观形象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的积极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让学生在读读、说说中感悟课文内容,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

  其次让学生拓展说话,深化体验。

  本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蜗牛得奖之后、其他动物看到蜗牛成天背着奖杯、老蜗牛和小蜗牛的插图……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因此,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相关的说话练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拓展读说的训练中真正学会表达,同时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可是这节课上下来好多地方与事先不相符,这都与自己的水平、心理素质有关,有待于好好的学习。

  《蜗牛》教学反思 篇7

  承担《蜗牛的奖杯》三上,并且在全校展示,我表示亚历山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上周五刘萍萍老师二上结束,而我的公开课安排在本周一上午第二节,我利用周末在家积极准备。

  一、课前准备工作

  1、认真看计杨老师上课时我的听课记录,并且认真思考一上研讨时大家的精彩建议。

  2、认真看刘萍萍老师上课时我的听课记录,并认真思考二上研讨时大家的好建议。

  3、认认真真地反复看我们的教参和备课手册。我个人觉得教参很有参考价值,是我们教师用书的权威版本。教参会告诉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及详细的指导。在平时的备课中,教参是我必看的书籍。

  4、在网上寻找了很多资源,看了很多教学实录,更看了很多教学反思,使我受益匪浅。

  5、周一下午第一节,在二(6)班磨课。

  周一到校看到我的公开课调整到周二上午第一节,得知此消息,我第一时间跟二(6)班的李方洁老师商量,打算在她们班级磨课。李老师爽快地答应了,还利用上午的语文课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非常感谢李老师及二(6)班的孩子们。

  6、试上之后,晚上回家又做了一些细微的调整。

  7、最后确定教学设计及ppt课件,一遍遍播放ppt,熟悉流程。

  二、主要构思

  1、通过抓主要关键词,让学生理解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及获得奖杯后的骄傲自大、忘乎所以。例如“有力”“自由”“遥遥领先”“甩下”“所有”“冠军奖杯”“成天”“唯恐”“生怕”“又大又重”“天长日久”“退化”“勉强”“慢慢地爬行”。

  2、通过入情入境地表演,让学生理解蜗牛得奖后得意洋洋,不思进取,最终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同时使学生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教学中共安排两次表演,第一次是获奖后的蜗牛成天背着奖杯到处炫耀、显摆,它会对大家说些什么呢?设计本环节是让学生进入蜗牛的角色,亲身体会蜗牛获得奖杯后的骄傲。第二次表演是结合课文插图,以不能飞行的老蜗牛看到曾经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若有所思、感慨颇多,它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以此让学生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3、指导朗读。首先读关键词,然后再读关键词所在的句子,然后读这一段话。层层指导,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给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的时间,然后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读出曾经的蜗牛是昆虫类的飞行冠军,读后蜗牛获奖后的骄傲,读出蜗牛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时的无奈。通过读课文来理解课文,然后通过读反馈学生理解文本的情况,最后达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的教学目标。

  4、着眼整体,树立整体概念。

  由整体到局部在回归整体,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上课前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遍,通读课文;之后是分段讲解,最后再让学生齐读课文,树立整体概念,着眼大局。

  三、不足之处

  1、在引导学生说说蜗牛的比赛对手还有谁的时候,学生回答的范围超出了昆虫类,回答了鸟类,我的引导不够好,我也很困惑,这里究竟该如何引导,既能让学生明白蜗牛只是跟同等水平的昆虫比赛,又不用花太长的时间,毕竟这里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在让学生扮演获得奖杯的蜗牛,说说此时是什么心情,接下来该怎么办时,学生的回答不够好,例如“我很得意”“保存起来当做纪念品”,此处我的.点评或者说引导不够好。

  3、在贴图“遥遥领先”时,胡倩颖回答“蜗牛和其他动物的距离应该远一点”,但讲台上的张靖辉同学理解貌似不够透彻,他摆的图不够“遥遥领先”,此时如果让其他同学上讲台修改贴图会更好。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课后我让学生修改,更能凸显“遥遥领先”的比赛场景。

  四、我的遗憾

  原本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课文上完以后,当堂把奖杯送给坐姿标兵、认真倾听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表演冠军等,然后追问得到奖杯的学生此刻什么心情,接下来会怎么做,这样更能教育学生“骄傲使人落后”。当时因为时间原因,我删掉了此环节,课后我弥补了这个环节,事实证明孩子们真的知道取得成绩时不能骄傲,应该继续努力。我强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当我们获得奖品、奖状、奖杯的时候,千万不能骄傲,应该继续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感谢亲爱的伙伴们!感谢二年级语文组的所有老师!感谢给予我们指导的徐军老师!感谢一上的计杨老师!感谢二上的刘萍萍老师!感谢让我磨课的李方洁老师及二(6)班的全体学生!

  《蜗牛》教学反思 篇8

  (一)、准确把握教材本课是观察蜗牛这样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我从动物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在环境 布置和材料选择 上有的放矢,考虑较为周详。由于蜗牛具有胆小、怕受惊扰、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等生活习性,在环境布置上,我利用窗帘遮挡光线,要求学生较为安静,不能惊吓我们的动物朋友 ,营造了一个适宜蜗牛出来爬行的物理环境,课堂上的蜗牛表现得很活跃。在材料选择上,蜗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张明胶片,底下衬一张白纸。白纸是为了防止桌子与蜗牛相近的颜色混淆学生的观察判断,明胶片的利用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减少磨擦,利于蜗牛的爬行;其二是让学生能多角度地对蜗牛进行观察。在材料中还用到了纸杯,一方面是蜗牛会乱爬,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把蜗牛套入纸杯中,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倾听 同学的发言。

  (二)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蜗牛用时13分,汇报交流6到7分钟。第二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蜗牛壳用时6分,汇报交流9分。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蜗牛食物,学生对蜗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外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对本课以及科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因此他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在本课中如果我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学生对蜗牛壳的观察上,对学生的发展会更有利。因为学生对蜗牛柔软部分的观察是他们平时就会注意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展开。而对蜗牛壳的观察是学生原来忽略的,如果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对动物身体细节观察的经历,进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产生更多的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 ,去发现,去寻找 对儿童来说价值更大的活动。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在科学教学中,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唯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3、如何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来源于学生内部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发现,在新发现中也许新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小班音乐教学反思小白船教学反思相遇教学反思

  《蜗牛》教学反思 篇9

  《爱旅行的蜗牛》是一节美术教育活动。是让幼儿学习运用曲线、螺旋线表大胆表现蜗牛爬行时的各种动态,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

  第一部分课前导入我首先给孩子们出了一个关于蜗牛的谜语,没有手来没有脚,天天背着房子跑。谁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进房里面。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出了是蜗牛。引出蜗牛并带着问题听故事《小蜗牛去旅行》。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小蜗牛长什么样子?他都到了哪些地方去旅行?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很多小朋友都说出了小蜗牛背着一个大大的圆圆的壳,也说出了蜗牛去过的地方,可当我再问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花纹是却答不出来了。我就出示ppt请孩子们从三张图中分别观察蜗牛的身体的'形状,蜗牛的头部,蜗牛的壳。这一次,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我就请他们小组讨论自己观察到的蜗牛,这次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只有问道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花纹孩子们能说出来是一圈一圈的,老师强调螺旋状,并请小朋友书空模仿,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还有的小朋友能说出蜗牛的身体像月牙,说明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最后老师总结蜗牛的特点。孩子们还都把触角当成了蜗牛耳朵了呢。我又把触角的作用告诉了孩子们,孩子们对蜗牛更感兴趣了。

  课的第二部分就是请孩子们画蜗牛,通过课件最后对其他优秀作品的欣赏,让孩子们对创作的积极性更高了。在孩子们创作的过程中,还是有三个小朋友迟迟不肯下笔,在我们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还是画出了蜗牛的外形特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蜗牛的壳的花纹,难点是身体,有的小朋友画的身体和壳没有紧紧的连上,有的作品身体过小,感觉和壳不成比例。

  第三部分就是展评画作,这个环节特别重要,孩子们在通过看自己的作品和他不人的作品的不同能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到怎样涂色,怎样画线条,怎样布局,从不同的作品中学到过更多的东西,从而更好的改进自己。孩子们看到别人的画也很感兴趣,看到自己的画被老师点评,那傲娇的小眼神真是可爱极了。

  通过此次绘画,孩子们都进步非常大,从开学讲完后好多小朋友不知如何入手到现在基本都能独立完成,从涂色深一片浅一片到现在能均匀着色,从把作品画到画纸的一角到现在逐渐能简单布局自己作品在画纸上的位置。孩子们每天都在一点一点的进步,在这里我要为我们班的孩子们大声说一句:你们太厉害了,真是老师的骄傲!。

  《蜗牛》教学反思 篇10

  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课文插图中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体的感悟,所以在深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感悟寓意时,我充分利用了书中的资源——插图。文中精美的插图,不仅为课文增添了许多童趣,还可以说是文本的补充。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形象地描绘了蜗牛“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和“在比赛中遥遥领先”的情景,与第二幅伏在地上爬行的两只蜗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我一一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知道蜗牛原来的样子以及现在样子,进行强烈地对比,生动而形象,而蜗牛的样子和神情无不给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学生观察插图,创设教学情境,问孩子们:“小朋友,美丽的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你看,一只老蜗牛带着一只小蜗牛出来散步了,花丛中,一群群蜻蜓、蜜蜂、蝴蝶……飞来了,它们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老蜗牛看着它们,想起从前的自己,不由得叹了口气,对小蜗牛说……

  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此时的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小蜗牛呢?”请同座位小朋友分别扮演老蜗牛和小蜗牛,说一说,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也是各抒己见,如此看来,凭借插图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能使学生更好地体味了蜗牛的形象,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内容,最关键的还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

  《蜗牛》教学反思 篇11

  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我”听到一首歌谣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蜗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在讲这一课时,根据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这一点入手,课前,我首先布置学生观察蜗牛,画蜗牛,给蜗牛设计一个家等探究活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先介绍下自己观察、动手后对蜗牛的感受、看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验、交流等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在感悟课文时,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读出对蜗牛的喜爱之情和赞美之情。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个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接下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理解“蜗牛是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这部分内容,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在反馈时,通过回顾自己爬山时的体验,从而体会出蜗牛爬行的艰难,同时也理解了“长途跋涉”这一词的含义和蜗牛不懈努力的精神。课后,我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像课文的作者那样,仔细观察它的样子、动作,看看有哪些新发现,并做好观察日记,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蜗牛还是很感兴趣的,课后,有一个同学对我说:“老师,以前,我总觉得蜗牛太笨了,爬得慢吞吞的;现在,我觉得蜗牛太伟大了,我要学习它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蜗牛》教学反思 篇12

  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教师着眼于“课程目标”,置“学生的发展”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观察、探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舍的花时间,让学生去探究,给学生创造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的、有思维的个体,留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教师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使他们的思维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投入了“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甚至达到兴奋、忘形的境界,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蜗牛》教学反思 篇13

  《蜗牛》一课采用了观察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学生能够在自主的空间里,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堂课中来,经历一次科学家的探究活动。认真地去观察,探究、想象,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觉得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虽然听到下课的铃声,同学们还是无动于衷,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喜爱的小蜗牛。直到上课间操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当我听到同学们对蜗牛的描述时。非常高兴,例如:邓浩同学写的观察日记:我观察蜗牛的壳是右旋,很硬,它用腹足爬行,爬过的.地方会有粘液。头上有四个触角,触角上有眼睛,若要碰到它的触角,它就缩回去了。它的牙很小。不容易看见,尾部越往后越尖。胡修雨同学写道:蜗牛爬行很慢,爬过的地方很粘,因为它的腹部队建设有粘液,它的尾巴是白色的,壳很硬,像个跑道,它的壳是它的小房子,能帮它挡风挡雨。功夫不负有心人。作为一名科学课老师要比其他教师多付出一些辛苦和精力,特别是低年级的课程,要想上好每一节课,都必须在前一天或者前一周的时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上好科学课。

  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好地观察蜗牛,在这节的前一周时间里就开始布置收集蜗牛,精心喂养这些小蜗牛,供上课时让每一组同学都观察到蜗牛的身体什么样,怎样运动等。所以在课前十多分时,我就把小蜗牛一个一个地放出来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爬行,让学生们用足够地时间去观察它。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探究,讨论、交流,设计观察方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用生动的语言把观察到的现象一一描述出来,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们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想象能力,这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体现了学科的整合。真正培养了学生们学习科学的乐趣和探究科学的方法。

  《蜗牛》教学反思 篇14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平,他们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饲养的`蜗牛都产下了卵,孵出了小蜗牛。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事。

  《蜗牛》教学反思 篇15

  在课文的教学中,第三节是文章的重点段,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目标的关键段落。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小小蜗牛是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到达石壁顶端,是理解本文的.重点。

  课上,我让学生围绕着蜗牛在爬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为线索,细细的品读课文,学生很快找到了关键的词语,如:光滑的石壁、重如石头的背壳、爬行的时间长等等,在交流时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同时出示重点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当学生在交流“蜗牛在爬行途中可能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学生的回答异常踊跃,而且都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交流,有的说:“石壁太光滑了,爬了一段它又掉下来了,可它不泄气。再继续爬。”有的说:“蜗牛爬呀爬,感到很累了,但是它仍然坚持不懈。”还有地说:“蜗牛觉得背上的壳越来越重了,可是如果停下来,那刚才的努力又白费了,于是咬紧牙,再向前爬”……

  我想,教师只有在备课时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对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尚处于何种状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蜗牛》教学反思 篇16

  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字义。

  (1)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草莓、蘑菇、芽”,说明这些字都跟植物有关;

  (2)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识字。如故事中的好词“碧绿碧绿”“光秃秃”“爬呀爬”“树叶全掉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不是很理解,都可以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猜他们的大致意思,这些字就很容易掌握了。

  我还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

【《蜗牛》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蜗牛》教学反思11-04

蜗牛的教学反思11-05

蜗牛教学反思06-23

《小蜗牛》教学反思02-04

蜗牛二教学反思11-05

小蜗牛教学反思04-21

《小蜗牛》教学反思10-15

蜗牛与黄鹂鸟教学反思04-13

蜗牛教案含反思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