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教学反思

时间:2021-12-09 09:58:5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乌塔》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乌塔》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乌塔》教学反思

《乌塔》教学反思1

  a 《乌塔》这篇略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在教学中,我给同学充沛默读和考虑的时间,协助同学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引导同学独立读懂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同学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我再引导同学针对这些内容发表自身的看法和见解。然后,我抛出问题:小同学独自外出旅游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同学的考虑,鼓励同学发表自身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同学的争辩,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我操纵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争辩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同学们积极性相当高,我鼓励同学发表不同的意见,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发表了自身的看法,最后,我对同学的观点作了总结:乌塔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并不是鼓励大家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旅游,终究平安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采用多种方法培养自身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同学听了,也颇有同感。这样的优秀教案,给了同学充沛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的机会,营造了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的氛围,因而,整个课堂充溢了生机,充溢了快乐,充沛发掘同学自主学习的潜能,巧妙地引导同学自身去感悟、去发现,从而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

  b 这节课中,我很注意“德育”渗透点,使同学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小朋友也应该学会自立。

  我采用的教法是:指导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同学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同学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教学中我激发同学自身去发现问题,引导同学带着问题去读书、去考虑,想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同学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身的见解。

《乌塔》教学反思2

  在设计指导过程的时,我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的储备状况,侧重了几点:一是整合资源,将“我的.发现”和“成

  语故事”结合起来进行;二是注重了学习方法的自主性,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有效交流结合起来;三是适度进行拓展训练,在习作训练中,不仅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引导学生将习作“写出去”。这样设计并实践,确保了训练目标的实效性在教学本语文园地时,我将重点放在了口语交际、作文指导和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与作文指导相结合,学生在说真情故事的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为写好作文做了极佳的铺垫。作文指导时,我重点结合“胜似亲人”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想象、描述,降低了写作了难度,同时也很好地缓解了学生的“习作恐惧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乌塔》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来理解课文。

  本课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性表现比较明显。在第一次自主阅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用掌握的阅读方法如动笔墨、动脑筋等读书方法,写旁注,写感受和理解,大部分学生都安静地默读和批画。运用了在精读课文中掌握到的学习方法,找感触深的句子、段落,写自己的感悟。

  为了引导学生勇敢发表见解,本课精心设计了问题,对突破难点有一定作用:如引导学生针对乌塔的见解:“中国孩子缺少很多乐趣吧?”“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老师用“你赞成还是反对,并说说理由”等话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当学生通过对乌塔的'进一步了解,对乌塔产生无限的佩服之情时,又抛出“佩服乌塔,是否可以像她那样单身外出旅游?”“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这几个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交流,学生逐步提高了认识,使他们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并清醒地认识到不能盲目地学习乌塔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学习她的自立精神,突破了本课的德育渗透点。

《乌塔》教学反思4

  《女孩儿乌塔》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自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这篇课文其目的是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给学生充分默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乌塔的了解,是通过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孩子们明白了乌塔是一个独立自主、做事有计划、有目标,有爱心、可爱、聪明的女孩。

  于是我组织学生讨论:中国的儿童与外国的儿童有什么不同?谈谈你对乌塔独自一人外出旅游的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外国的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强,中国的孩子太依赖父母了。他们也想独自一人去旅游。听了学生的看法,我及时纠正他们的认识:不一定非得一个人出国旅游才算“独立”,只要我们平时做事不要依赖别人,要锻炼自己独立地去克服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同时要有吃苦的准备,努力成为能适应任何环境而生存的有用的人。因为本课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对课文感兴趣,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部分学生还直埋怨时间过的快,没有让他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高论。

《乌塔》教学反思5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14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乌塔才14岁,可她就敢独自一人游历欧洲,这对中国父母来讲是如何也不能允许的事。他们从小就被灌输了不跟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开门、如何防骗防拐等知识。这节课,同学们围绕能不能独自出游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这里,我采用了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教学。

  首先,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为什么敢独自出游,她在出发前做了哪些工作?在这个问题的合作在学习中,学生通过朗读交流,感受到了独自出游并不是说走就走那么简单,为保证旅途的.顺利和安全,需要做大量工作,这项计划,乌塔准备了三年。

  由于国情的不同,在德国能做到的事,在中国不一定能做到。接下来,小组内组织采访,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最后总结汇总汇报。在交流中,学生无不对乌塔的做法感到羡慕,但是他们大多数是没有勇气自己的。当我问道,独自出门你最想带的是什么,竟然有的同学答刀、枪,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治安是多么的不令人放心啊!

《乌塔》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乌塔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1) 再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2) 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

  (3) 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围绕自己的观点到课文中去寻找证据,想办法说服别人。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日记:从《乌塔》想到的 。

《乌塔》教学反思7

  我所执教的《乌塔》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学这篇课文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主见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的,设计的几个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效果比较成功:

  1、自读自悟,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研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成长故事,从头至尾只字未提对小姑娘的评价,因此需要学生研读课文。从故事中去体会小姑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设计了替小姑娘的老师用中文给小姑娘打个来中国学习转学评语的情节,激发学生从课文中的小姑娘的`行为、语言中去体会小姑娘的特点。

  学生兴趣很大,当了一回老师给学生评语,听课的老师也反映这情节设计是本堂课一个亮点。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主见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一个未成年孩子该不该独自远行?这一个环节意在检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程度,和交流阅读后主观的见解。

  (当时一节课容量太大,讨论不是很成功,只有三个同学发了言,但第二节课继续时,课堂生成特别活跃,正反方同学唇枪舌战辩驳得有理有据,特别当大部分同学提出不安全,万一被人绑架了怎么办?每人都有智斗的方法去对付。最后周滢琰同学一句话切中要害,欧洲是一个文明的地方,不会出现上述担心的情况,博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4、设计回答校长的一个问题,使中国的小学生树立了自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中外儿童各有所长,也各有差异。

  5、最后作业拓展题: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听听家长成熟的见解,以便增长知识,使自己更加成熟。

  不足的地方有:

  ⑴ 独立阅读课文,研究课文时要不读全文,可读重点段来理解,以免占有课堂时间。

  ⑵ 学生质疑的词语放在后面的研读课文中去理解。

  ⑶ 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多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读去悟。

《乌塔》教学反思8

  本文讲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游欧洲,表现了乌塔独自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教学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立意识,克服生活中的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锻炼自己。

  在课堂上,我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我知道对于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在孩子的心灵中一定会引起强烈的震撼,于是我抓住这一点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在没有学习这篇文章之前,你有没有想过一个14岁的小姑娘会独自一人游欧洲?以及问什么不敢相信?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问题集中在她这样做太危险啦,他要是迷了路怎么办?遇见坏人怎么办?我因势利导接着问,那乌塔会不会考虑到这些问题呢?同学们说:“会”我接着又问,那她又是怎么做的呢?引出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第四自然段,并画出围绕游欧洲这件事,乌塔都做了哪些事?

  1、从作者与乌塔的对话中感悟

  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乌塔与“我”的对话,从中感悟和体验,进一步了解乌塔。其次,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通过教师引导,从中感受捂她的自立能力和自主意识,比如:反驳、语塞、不满意等词语。体会乌塔是一个具有自主意识,思想成熟的女孩。重点句子,比如:“光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总不完美,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意大利,但是只有亲自来到这里,她的美丽才深深感动我。可以体会到乌塔是一个善于思考得女孩。

  2、从乌塔的言行中感悟她的性格。

  透过”惬意、睡的正香、立即打招呼的词语的背后,让我们感受到乌塔的热情、开朗的性格,还有乌塔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然而课堂是动态的、变化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将学生的一些精彩的观点没有捕捉到,放掉了课堂上生成的东西,留下了小小的遗憾。

  在今后的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课堂驾驭能力。

《乌塔》教学反思9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长城》一课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也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秦兵马俑》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这一组课文,都是写我国的文化遗产的文章。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引起探究我国的

  “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因此,训练的重点一是理解内容,增长见闻。二是品味语言领悟表达。三是通过朗读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 在阅读感悟课文重点内容时,放手让学生质疑问难,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指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课文、相互讨论等得到答案,在关键处给予点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深入研究,感情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景色的美,还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特点的。并指导学生体会课文在写作上的特点,达到读写结合。尤其是学了《颐和园》一课,让学生也写一次浏览活动,应用了按浏览顺序写作的方法。 另外,本单元还让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查找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习作打下了基础。

《乌塔》教学反思10

  《乌塔》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学这篇课文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主见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时,有学生提出“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我没像别的老师要求学生围绕“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展开讨论,而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又有什么看法呢?”接着,我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学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开朗,思路一下子开阔。结果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了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布置作业时,我让学生写写“羡慕乌塔的三个理由、佩服乌塔的三个理由”还布置学生围绕这篇文章写信给爸爸妈妈,提出自己的愿望,也用短信通知家长要回信,这样几个来回,使学生自己、学生家长都收到了各个层面的教育,进行了心与心的沟通、碰撞,在学生的人生路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乌塔》教学反思11

  研究课..真的要拿来"腌"制了……雪藏噶久才端出来。不过个人感觉告别了作茧自缚阶段。

  这样的“特殊阶段”,老师们还是如故围坐在一起讨论,说乌塔其人,说略读课的上法,说中外孩子的区别,说某一教学环节怎样处理更为妥帖自然,说408和409两个版本教法的异同,说这节课的改进和自己的设想……这个故事及其主人公确实能带给我们很多冲击,让思维泛起涟漪。不管从哪个角度去言说都觉得津津有味。

  乐陶陶地听老师们评课。无比享受。非常感谢各位的意见!末了,还和YQ在楼道口欢谈许久,聊内容与形式之辩,聊一节课的`“魂”,聊我们都想追求的“共鸣”。她说,今天的课她不激动,还是觉得不如抛出一个核心问题让大家来充分碰撞比较激动人心,由此产生的经久不息的讨论也许才能真正让这个形象深入人心并常常活跃在课后我们和孩子的话题谈资中,让“乌塔精神”延续它的魅力。

  ANYWAY在今天的课上跟学生合作还是满愉快的。4个班上课4种感觉,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的精彩。就“你为什么提这个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所折射出的孩子们深入、个性化的思考跟学生进行了个别交流,非常有趣。这都要靠一张小小的“自学表”。真的很好用。感谢田校出的主意。但是在小组合作时,这张表格的意义似乎不大。组内互相学习的氛围没有出来。最大的遗憾是时间没把握好,没让孩子在讨论之后表达感受。否则还可以听到他们更多的精彩,碰撞出更多火花……对一节课的思考是无穷的。如果有机会,我有兴趣做更多的尝试……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上略读课,试图驾御思辩性比较强的课文,是尝试“做文本的知音”,不做“教参的二道贩子”,试图去解读教材、解读学生、解读生活的开始……我会记住这节课的。

《乌塔》教学反思12

  昨天,学习了一篇课文《乌塔》,讲的是一位年仅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她不但自己挣路费,而且阅读了大量书籍。学完这篇课文,作业布置让学生写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想法。

  今天作业收上来以后,我仔细阅读着孩子们的“心”。其中,陈浩淼同学写的《我要飞》给我很大的触动。他在习作中这样写到:向乌塔那样一个人游欧洲,简直是想都别想,而且假如家长真的让去的话,学校也不会同意。你看,乌塔是利用暑假去的,因为外国从不留作业,而我们呢?整个暑假都被排的满满当当,我们首先做完学校留的作业,然后呢,还得再做家长留的一堆课外作业,这还不够,家长还得给报几个课外班。所以我们连出去玩的机会都没有了。我想对全国的家长、老师们说:让我们玩玩吧,把我们放开,让我们展翅高飞吧!

  看完他的习作,我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孩子太累了。这也是我们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也反映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态。身为他们的老师,如何能让他们学的有兴趣,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能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锻炼他们的能力,磨炼他们的意志。长大后,步入社会能向小鸟一样自由翱翔而不象虎皮鹦鹉一样,离开了鸟笼,却因为失去了觅食能力,饿死在大自然中!

《乌塔》教学反思13

  本组课文主要是写动物的文章,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的相同的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的不同的动物,全组课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我按照“五环三步一中心”教学模式展开课堂。 成功之处:首先创设情境,介绍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之后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画,让学生谈自己看过图后的感受,激发学生想认识作者笔下动物的兴趣,从而导入课文。 紧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文,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进而再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之后老师提出大问题:文中的动物有什么性格特点?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然后小组交流在读文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之后汇报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学习,充分体现以问题引导为中心教学法。 在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力求以“读”为本,以“悟”为核心。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注重品词析句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活学语文,举一反三。品读句子,让学生领悟语气助词的作用,进而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在读透文,理解作者情感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一段的结构特点——总分,从而指导写作方法。 归纳概括部分,让学生自己从字词句到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来谈收获,真正的达到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 采取的措施:最后是拓展应用这一环节,我没有要求学生提笔去写小动物,而是要求他们: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背给你的同桌听。这样设计体现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高效语文课堂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现刻意感觉的无意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积累词句,从而把这些词句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采取的措施:语文是听、说、读、写,语文是字、词、句、篇,在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再接再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

《乌塔》教学反思14

  当我让孩子们打开书本自由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当我在孩子们读完文章后一言不发而让孩子自己谈阅读感受的时候,相信文章带给孩子们的震撼和我初读它的时候一样,甚至可能更强。乌塔,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女孩,精心准备了三年,利用假期,独自一人只身旅游欧洲。她所表现的成熟、细密、乐观、睿智,她的强烈的独立意识 和自理能力,对于一直生活在父母呵护下的中国孩子无疑是在思想、心灵和意识上的一次冲击。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其佩服和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孩子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学习起来分外轻松、顺利,效果极好。

  之后 ,我让孩子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乌塔》读后感,孩子们准备充分,学习主动,思想活跃,因此写来不太困难,效果比平时写作要好得多。

  虽然《乌塔》只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真希望孩子能有更多机会了解和接触其他孩子的成长故事,多读此类文章,使孩子渐渐长大、走向成熟。

《乌塔》教学反思15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认读“一时语塞、不合逻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时语塞、反驳、不合逻辑、惬意”等词义,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旅居”。

  2.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3. 通过抓住提示语、创设情境,自然地读好对话。

  4. 通过创设情境、对比阅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重点】

  通过提炼关键信息,能简洁地向他人介绍乌塔。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合计朗读,体会乌塔驳得有理。

  【教学流程】

  导入

  写课题,读课题。读过课文,我们知道,乌塔是个14岁的德国女孩。

  一、疏通字词

  课文都读过了,我们来学习词语。

  第一组:

  旅居:出示原文,猜意思(评价:你抓住“旅”字来理解词语);出示字典中的解释。

  第二组:

  一时语塞(“塞”在成语中读作se;理解成语只要理解“塞”字,“塞”是指塞住,堵住;是指一时说不出话来。)

  马上反驳(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马上反驳)

  不合逻辑(不合道理,不合规律)(由学生说出“逻辑”的意思。)

  第三组:

  筋疲力尽(“筋”前鼻音)

  睡眼朦眬(你什么时候是睡眼朦眬的?形容人快要睡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疲倦

  睡得正香

  惬意(出示原文,找近义词:满意、称心、舒服;你什么时候会感到很惬意) (男女生合作读词语,发现分别是写“我”和乌塔的;“我”,一个成人,在旅游途中…,乌塔,一个孩子却…,她一定有着丰富的旅游经历)

  二、介绍乌塔

  过渡:是的,乌塔,虽然年仅14岁,却到过很多国家。自己读一读。 出示:她还告诉我,她叫乌塔,已经14岁了……最后还要去希腊。

  1.介绍地名:这段话也出现了一些国家和城市的名称,请看(出示欧洲地图)。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都属于欧洲,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三座城市。

  2.指名读。

  3.简单说说乌塔到过哪些地方。(课件)点拨:不把那么多国家都说出来。

  4.乌塔到过那么多地方,毫无疑问,她一定有丰富的旅游经验。默读第七自然段中的这一部分,思考,乌塔有哪些旅游经验,用横线划出来,并标上序号(课件)。 出示: 乌塔说,她在家里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小孩玩。

  5.交流:投影。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看第7自然段,思考:乌塔有哪些旅行经验。标上序号。

  6.交流,课件出示划线、序号。自由读。 7.介绍乌塔:如果把这两段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就可以介绍乌塔这个人了,在介绍的时候,老师要向大家提一个要求——那就是要讲的尽可能简洁(板书:讲得简洁)可以这样开头——

  出示:爸爸妈妈,我向你们介绍一位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

  同桌互练,一个先当爸爸妈妈。

  8.展示。老师当妈妈。评价:用上了“一、二、三、四”,介绍得更清楚了;加上了…,介绍得更清楚了;14岁的孩子一个人旅游,太不可思议了;小小年纪,旅游经验那么丰富,佩服;(2名)。

  三、自然对话

  过渡:但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是通过“我”和乌塔的对话把故事写得生动。

  1.先学习“我”和乌塔的第一次对话,请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乌塔

  说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我说的话。

  2.交流。

  3.老师把第五自然段改成一组对话。请一位同学读乌塔。老师当文中的“我”,其他同学读旁白。(对“乌塔”说)我们同住在青年旅馆,而且同住一个房间。俗话说“相遇是一种缘分”,微笑着打个招呼吧。嗨,你好。朗读指导。 出示:

  乌塔一听,高兴得大叫:“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她还对我说: “我叫乌塔,今年14岁了。我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法国、瑞士、奥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下一站是希腊。” “你一个人吗?”我有点吃惊。

  “当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我是德国人,住在汉堡。

  预设一:学生没有读出大叫的感觉,(对“乌塔”说)小姑娘,你在异国他乡遇到我这个老乡,心情怎样?

  预设二:学生读出大叫的感觉,你为什么那么激动?

  当然。 预设一:学生读得很自豪。我觉得你读的有点儿自豪,可文中说他是自然的答道,你们觉得是自然还是自豪的?为什么?

  预设二:学生读得很自然。你回答得很自然,你小小年纪游历了这么多国家,不觉得自豪吗?

  4.同桌练读:两人面对面,给对方一个微笑。分角色读对话,旁白不读。

  5.展示读。(1)

  预设一:如果读得自然,评价:读得很自然,把当时的情境读出来了。 预设二:如果学生读得有读书腔,评价: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得自然些。

  6.小结:要读好对话,就要对得自然。(板书:对得自然)

  三、驳得有理

  过渡:乌塔觉得一个人旅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她我问——同桌读对话。 展示读,一对同桌分别读乌塔和“我”,其他同学读旁白。

  1.一时语塞:采访“我”。为什么当乌塔要问你中国的孩子是不是也这样旅行时你会一时语塞?当时被这样问时,心情怎样?在前面可以稍作停顿。

  2.不合逻辑:采访乌塔。你当时为什么马上反驳?

  3.概括乌塔的话:也就是说乌塔说得很合逻辑,很有道理。自己读读乌塔的话,想想说一个什么道理呢?

  引导:我认为爱孩子就要时时刻刻跟他在一起。而乌塔认为爱孩子是要——

  4.师生合作读:老师当一回文中的我,你们来反驳我。

  5.小结:乌塔就针对我的观点就得反驳,我们觉得他驳得有理(板书:驳得有理)

  6.乌塔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光从电视和书本……一起读。

  7.这是针对我的对一句话进行反驳的。出示:中国有电视……

  8.师生合作读:这回你们当文中的“我”,我来当乌塔。生说,师答“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是不完美。”为什么不能去掉后面一句?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可见乌塔——驳得有理。(板书)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说话的三个技巧,跟爸爸妈妈介绍乌塔时要——说得简洁,跟人对话时要眼睛注视对方,给对方一个微笑,——对得自然,反驳别人时,要——驳得有理。

  板书:

  说得简洁

  对得自然

  驳得有理

  【作业】抄写词语;回家向爸爸妈妈介绍乌塔。

  【教学反思】

  整堂课缺乏课外延伸和学法的指导。教师地位过于强势,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学生没有鲜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乌塔》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乌塔》教学反思04-15

乌塔教学反思04-16

课文《乌塔》教学反思12-08

《乌塔》教案09-10

塔教学反思12-19

塔教学反思优秀03-03

塔教学反思推荐12-19

塔教学反思优质12-19

《乌塔》读书笔记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