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麦哨》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30 11:01:4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文《麦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麦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文《麦哨》教学反思

课文《麦哨》教学反思1

  《麦哨》是人教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的形象。这篇课文,不仅文质优美,而且韵味隽永,值得品味感悟。通过教学,颇丰,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设置导语:“同学们,你们去过乡下吗?你们在乡下都玩些什么?”这样调动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既引领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农村的生活情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理解意境。接着,我又以麦哨为引子,介绍了麦哨的做法,孩子们对文本产生了期待,对学习《麦哨》一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2、以生为本,合作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因此,在《麦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都努力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到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在旁边批注出感受或体会,然后在小组交流。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自主学习,从交流中丰富自己的体会。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在读中有所提升,我教学节奏,为孩子们创设读的平台,有自由读、默读、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3、学习修辞方法,加强运用。

  在教学文本时,根据学生的自读自悟随机教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点,而在重点句、段的学习中各有侧重,体现语文姓“语”的特点。源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把教学的重点落在了田野美景上。先通过学生自主圈画表示色彩的词语,感悟色彩的美,再抓重点词“擎”来体会丰收的喜悦。情境美与语言美融合一起,激发了学生热爱乡村、热爱语文的情感。如在学习重点句:“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让学生发现作者运用怎样的修辞手法,从而知道这里采用了排比的方法,接着通过朗读感悟农村所特有的花,与我们所见到的、知道的花不同,然后再通过片进行排比句式的训练,读、悟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不仅关注内容,更关注语言文字。

  不足之处:

  1、由于本周事情比较多,没有做到精心备课,准备不是很充分,教案不够熟练,没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环节漏掉了。效果不理想。

  2、学生的和组织能力方面还需下功夫,自己在课堂中的语言过渡也要自然,有激情,引导要恰到好处。

  3、虽然采取了小组合作,但没有体现出来,学生理解浅显,老师也没有做到引导。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到了自己在阅读课文教学中还有很大的欠缺,对教材的把握、教学环节的精妙设计等都还需细细钻研和揣摩,这将是我以后教学努力的一个方向。

课文《麦哨》教学反思2

  《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文章不仅文质优美,而且韵味隽永,值得品味感悟。

  一、成功之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设置了课前谈话交流,由极其平常的话题“你去过农村吗?喜欢农村吗?为什么?”入手,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既引领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农村的生活情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学习,理解意境。接着,我又以麦哨为引子,介绍了麦哨的做法,为孩子们模仿吹麦哨声音,还鼓励孩子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这一招,相当有效,孩子们马上进入了学习热潮,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对学习《麦哨》一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我及时在学习过程中,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价。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自由朗读课文后,我不失时机地一句“你们朗读课文的声音真美妙!丝毫不亚于悦耳的麦哨声!”当孩子们对课文的感悟有其独到之处时,又立即送上一个大拇指,或报以热烈的掌声,或送他一个真诚的微笑,时刻以自己的态势语鼓励孩子。当部分孩子进入疲劳状态,读课文拖腔拉调时,我就热切地提醒他们“来点美感!”孩子们又摇头晃脑地投入到课文的品读当中。

  2、以生为本,发展学生。

  《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因此,在《麦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都能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到学生的学,不仅做到“眼中有学生”,而且努力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引领学生学有所得。如:当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表述不完整,或有语病时,我都会及时提醒他们,给足时间,让他们自行纠错。当一个孩子读课文漏字时,在肯定他的优点之后,鼓励他别急,不要漏字,把句子读通顺。尤其是在词语教学这一环节中,我竖起耳朵,仔细听,找出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新词,采取各种方式,一遍又一遍地指导他们读准确,直到大家都能读正确为止。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在读中有所提升,我放慢教学节奏,为孩子们创设读的平台,有自由读、默读、齐读、小组读、男女声呼应读、师生配合读等,各种读法交*进行,目的只有一个: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孩子读有所得,读有所长。

  二、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重点不是很明显。课文各部分教学平均使用力气,主次不明显,重点不突出。语文课堂教学最忌平均使用力气。尽管是略读课文,更应突出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有取有舍,不能面面俱到。

  2、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不是很自然。由于是仓促备课上课,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有些显得有点生硬。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斟酌,精益求精。

  3、教学设计有待于调整。的课堂,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教学设计不仅应该从大处着眼,还应该从小细节入手。任何细节都应该有很好的处理方案,尤其是文中优美句子的朗读与感悟的教学引领,应精致,不应粗枝大叶。

课文《麦哨》教学反思3

  《麦哨》是语文第八册第六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进行编排,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的热爱、赞美与向往。本文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揭题时,我选用了这样一幅画面,碧空白云下,一片金黄的麦地,麦浪滚滚,无边无际。这样纯美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令他们眼前一亮,带给他们一个全新的感觉,激发他们的情感。在整堂课上,我以课文的主情景图作为背景,结合文本内容,给孩子们展示五彩斑斓的田野图画,展示丰收在望的麦田图,以及丰满的麦穗的特写图。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激活了孩子们内心的美感,更为孩子们理解语言文字,感悟文本之美,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这篇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接着重点描写了湖畔割草的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我也想创造一个麦哨萦绕的课堂,在此中引领孩子们感悟语言文字。

  我从课题麦哨引导到学习直接写麦哨的段落,通过读读、吹吹,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欢快、悠长。接着,“寻着声音走进田野”,欣赏了田野优美、喜庆的丰收美景后,我这样说道:当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无论是谁都不禁会用麦哨吹奏起心中的赞美之歌。整堂课从哨声起,又从哨声中结束,洋溢着浓郁的乡间生活情趣。这样的设计将麦哨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不仅使我的课堂节奏首尾呼应,流畅舒缓,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麦哨声中就包含了孩子们幸福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包含着他们的笑声、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在文末,这“欢快,柔美”仅仅指麦哨吗?孩子们的理解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排比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细细读来,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本、领悟文章内涵的蓝本。

  我把品味文字的重点放在田野美景这块。先是通过圈画词语,读读这些词语,感受色彩的美感。接着抓排比句,享受田园丰收乐。最后重点品味麦穗段,主要是利用插图来帮助孩子咀嚼品味文字。我又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微风拂过,麦穗轻轻晃动身子,你仿佛听到什么”,孩子有的说:我看到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像在向农民伯伯呢。在表达中,学生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进行、交融,学生入情入境、而投入,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智慧,语文课也就上出味来了。

  在整堂课中,我带领孩子欣赏美图,品味文字,朗读抒情。而最能引起孩子的是乡间的游戏生活。乡下孩子们的游戏跟我们的不同。他们因地制宜,玩得都是天然的游戏。他们不需要陀螺,不需要纸牌,在随便打几个滚,和伙伴们摔次跤,或去河里游一圈,就能快乐好一阵子呢。所以让孩子们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编写乡村孩子在草地上的游戏过程,让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