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20 16:41: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5篇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

  为了让孩子的拼音更加扎实,所以我在拼音教学阶段的花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剩下的教学任务就比较重了。从这个星期开始,明显感觉教学进度加快了许多。可能孩子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教学密度和速度,而《阳光》这篇课文篇幅又比较长,孩子在课上朗读的.情况就没有以前那些课文那样好。因此我也在朗读这块上花了比较大的精力和时间,让孩子把课文读通顺,读明白。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先听老师读,学生认真听,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了解,接着让学生自己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要读准字音,最后让学生拿起笔边圈生字边读,争取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顺课文。这样有层次地进行朗读可以增加学生的朗读能力。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我刻意让孩子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感受阳光的作用。有了阳光,禾苗就更绿了;有了阳光,小树就更高了;有了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变得更美了。那要是没有阳光呢?孩子在回答中无形和有阳光的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去感受阳光的作用和重要性。孩子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回答还是比较细致的,除了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外,也把自己平时的一些课外知识也运用起来了。有的孩子说,没有阳光,小树就不能长大,就不能制造氧气了。有的孩子说,没有阳光,我们就没有光明,什么都看不见了。

  特别让人开心的是我在让小朋友说说阳光给人的感觉时,孙静怡同学站起来说:“阳光就像老师给我们一(1)班小朋友的关怀那样温暖。”哈哈,听了不禁让人心里一阵窃喜。我忙接上去说:“你的话让老师觉得阳光仿佛照进我了我的心里,感觉特别温暖。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2

  一、对试卷的总体分析

  总体而言,该试卷知识覆盖面较广,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检测了运用的能力。体量适中,难易适度。依据课标,尊重教材。同时,有一道题目没有单一的答案,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比较注重课改评价理念的践行。

  本次考试有十一大题型,有基础知识的考核和阅读能力的考核。基础知识的考核内容较为全面,包括字、词、句,题目有一定的灵活性。阅读能力的考核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设计的,主要考查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如,“我会读一读,再填一填”,要考查学生能否读懂文章,能否从文中找到答案。

  我对名学生的试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统计,下面就试卷呈现的方式分两部分对该卷及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

  绝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尤其是第二、三、四、六题正确率较高,只有个别学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阅读能力部分

  阅读能力这一部分,大部分的学生能看懂图意并且顺利写好一两句话,只有个别学生不知所云。学生答错,主要原因是独立阅读能力不够,在以后还要对阅读方法上多加指导。

  总之,本次对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比较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虽然学生的'阅读题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跟试卷的难度也有一定的关联。

  二、今后改进教学策略

  1、更加重视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

  2、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仔细审题、仔细答题、仔细检查。

  3、注重在教学时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而不是通过题海战术。

  4、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方法。

  5、重视词语的积累,增大阅读量,提高说话、写话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3

  原文

  茄子 辣椒 黄瓜

  豆角 萝 卜南瓜

  白菜 卷心菜 西红柿

  豆角青青细又长,

  黄瓜身穿绿衣裳。

  茄子高高打灯笼,

  萝卜地下捉迷藏。

  辣椒长个尖尖嘴,

  南瓜越老皮越黄。

  红绿黄紫真好看,

  菜园一片好风光。

  教案

  教学内容背景材料: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4页。

  设计意图:

  1、在游戏中、活动中自主识字,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性,提高课堂效率。

  2、以学生为本、小组合作、生生互助的形式来学习。

  3、在阅读儿歌时,小组讨论汇报蔬菜的特点,教师利用板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让学生画画蔬菜的颜色,让学生扮演蔬菜自我介绍,积累语言,在口语交际中感悟和体会。

  4、指导写字时强调教师的范写作用。

  5、围绕“蔬菜瓜果”进行拓展,同桌合作。“蔬菜瓜果园”培养学生在合作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字。认识1个笔画“卧钩”和2个偏旁“走、几”。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

  教具:

  每人一份“蔬菜瓜果园”的作业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1、小朋友,你平时喜欢吃什么菜?

  你知道这些蔬菜是怎么来的吗?

  2、今天,教师就带你们到农民伯伯的菜园去看看。(板书课题)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菜、园”。

  二、自主识字

  1、大家看,菜园里的蔬菜可真多呀!说说图上都有哪些蔬菜?(师相机板书)

  2、问:这些生字词里面,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你是怎么认识的?(鼓励孩子认字的方法)

  3、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你自己能认识其余的生字吗?能完成任务吗?(学生自主识字)

  三、游戏巩固

  1、生任意板画一种蔬菜,学生上台贴蔬菜名,贴对了其余同学边拍手边说:对!对!对!××,××。

  2、拿出蔬菜瓜果园的作业单,看看蔬菜,读读菜名,在会读的生字边画一个“笑脸”

  还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照顾中下生,在互助中认识了的生字也可以画一个“笑脸”。)

  四、拓展认识

  1、你还认识哪些蔬菜?

  2、我也会画。

  把这些蔬菜画在作业单的“我也会”一栏上。

  五、书写指导“卜、又、心”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说说每个字的注意点。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生以正确姿势描红,练写2个。

  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设计游戏“拔萝卜”。

  指名学生上台“拔萝卜”,领读“萝卜”背后的生字词。

  2、每种蔬菜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人把他们编成了一首儿歌,小朋友们,你想不想学啊?

  二、自主探究,体会感悟

  1、初读儿歌

  要求读准每一个字,把儿歌读顺,划出生字。

  2、学生自告奋勇读喜欢的句子,读后请其他学生评议。

  3、合作讨论:

  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每种蔬菜都各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读懂的?

  4、各小组发言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说得不够完整的也可让学生补充说明。教师相机板画帮助学生理解:(完成板书:豆角细又长黄瓜绿衣裳茄子打灯笼萝卜捉迷藏辣椒尖尖嘴南瓜越老皮越黄)

  5、画一画:在“蔬菜瓜果园”的作业单上给蔬菜涂上颜色。

  三、创设情境,积累语言

  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蔬菜,介绍它,自由准备。

  ②指名学生戴上自己喜欢的蔬菜头饰,上台自我介绍。

  如:我是人见人爱的黄瓜,我身穿绿衣裳,多精神啊!等等,鼓励学生的大胆发言。

  四、大胆表演,美读成诵。

  1、自由朗诵。

  2、小组内交流,可配上动作。

  3、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展示,评出“朗读手”。

  4、全班边表演边诵读。

  五、仔细观察,指导写字。

  1、观察“风”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时该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2个。

  4、展评。

  六、同学合作,拓展延伸。

  我们平时接触的蔬菜瓜果,还有很多很多,同桌同学互相合作,画一幅“蔬菜瓜果园”的`画。

  教学反思

  《菜园里》是一节识字课,本节课我本着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里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了小辣椒的卡通形现象,在以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在识字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活场景——菜园。色泽鲜亮的蔬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丰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学生探索生活的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走下座位看看、摸摸、读读、认认、为学生开创了一个愉悦的识字空间,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记字的过程。在课中还涉及了蔬菜小精灵、拼音宝宝跟小朋友捉迷藏、小精灵送礼物等有趣的环节,引导着学生由带拼音读生字词到读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识字的难度,整个识字过程,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在无意识的学,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生字、学会了合作。由原来枯燥无味的机械及以变为学生愿学愿记的行为。

  本节课我始终都用鼓励的口吻,以小兔送熟菜瓜果的形式奖励学生,学生在读过儿歌后互评,合作学习,再加上我的激励性语言及送精美的小饰物,使学生乐学,达到了学习目标,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充满自信、有了成功的体验,调动了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教学中如果能够把蔬菜实物再分充分的利用起来,那么课堂氛围将显得更加活跃,效果会更好。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4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才能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老师就抓住这一点去思考: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学生在理解“上、下”时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他们只是了解到谁在“上”,谁在“下”,谁在“前”,谁在“后”,也就是说只是表面理解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但要从我们的数学上去理解,那就不是简单的位置“上、下、前、后",而是要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中老师通过情境图,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意义;拍手游戏、按要求排队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使原本枯燥的“位置”教学变得富有情趣,对“上、下、前、后”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加深了对位置的理解,使学生在游戏、活动、表演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感受数学的生活魅力。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5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习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破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课始,我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了塑料球,让学生玩抓球游戏,并且告诉学生老师能很快猜出袋子里剩下的个数。这可乐坏了学生——既可以玩,又可以考老师。面对每次抓球情况,老师都能准确猜出所剩个数,他们既好奇又钦佩。借此,我引出今天的课题。

  导入让学生摸一摸、抓一抓,进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在新授部分,我一改往日形式,前几次学习分与合,我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去分一分,这次我让学生在涂画中学习新知。出示学生熟悉的珠子,让学生先数一数共有几串珠子,每串有几颗;接着观察第一串珠子分成哪两部分(左边9颗珠子没涂色,右边1颗涂好了颜色),从那边开始涂色的;在让学生看懂图意后,再提出问题:“你能把下面几串有次序地涂一涂色吗?”让学生自己完成接下来的4串珠子。

  在学生涂好后,提问:“根据第一串珠子的不同颜色,你能把10分一分吗?”填写书上的第一个式子,填后提问:怎么想到这样填的?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另外4串珠子的颜色,把下面的式子填写好;再让学生说说根据这些式子还能想到什么。最后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把10的分与合有次序的说出来。由于已学过2~9的分与合,学生各有自己的好方法。有的学生是由一个分的式子联想到另一个式子,一组一组地按顺序说,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说,还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练习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习题,我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如“接受鲜花”、“验收货物”、 “找朋友”,并补充学生喜欢的“火车钻山洞”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到现在1~10各数的分与合都学了,有些学生在做题目时,不够仔细,没看清楚题目是将哪个数字进行分与合,还有个别学生在做填写“宝塔”层时,还会因粗心把上下两个数合起来,而不是左右两个数合起来。最后一题7比( )小,比4小的数有( ),小于5的数有( ),小于6大于10的数有( )等这类型的题目由于学生第一次遇到,有些学生不知这样的题目该怎样思考,而有的学生不会有序的进行思考,出现少些数字,没有填全。看来此类型题目在今后作业中要多练习,以此掌握思考方法。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6

  因为年龄的关系,低年级的英语阅读要求固然不能跟中高年级的相提并论,但又不能断然分离——它既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又要解决学生对图片、单词和简单句子的正确理解。这里所谓的“正确理解”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也有不同评价方式:高年级的学生多是根据图意或短文内容(以后者更为常见)判断所给句子的正误,选择正确的答案,回答相关的问题,或者是要求学生读懂图意后,写5至6句话;中年级的学生则多是根据图意或短文内容(图片出现的相对会稍多一些)判断或选择相应的一些短语、句子或对话,书写方面的要求比较少,一般局限于单词或短语范围的;而就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则需要根据图片的意思,正确说出和辨认出相关的单词或简单句子。

  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受到“英语口语”这四个字的影响,都很少在一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涉及到“英语阅读”这个似乎只属于是中高年级的“专有名词”,一般认为只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感受一下英语学习的快 乐、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已经完成任务了。其实,让孩子尽早地接触“英语阅读”范围内的东西(如单词、短语或简单句子)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衔接中高年级的后继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正如本学期的一年级期末考试题中的'最后一部分要求学生把图片与相应的单词用线连接起来,在学生们的完成过程中,他们必然是经过了三个阶段——先看图片,然后再根据图片的内容在一堆单词中通过读音和字母的辨认,最后找出他们认为正确的单词。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大都能找对;而找错的同学,也能带着“应该是哪个”的问题再重新找一次,把正确和错误的答案相互比较一番。因此不 管他们找到的结果如何,这都是一个很好的阅读英文单词的过程,是属于一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过程。学生们通过这样的训练,逐渐从单词积累,到短语积累,最后到句子的积累,如此这般到三年级全面接触英语学习的时候,他们所累积到单词、短语和句子想必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正是因为这样的累积,学生们对单词记忆、课文理解和句子辨认等都不再陌生和畏惧了。

  如何让一年级的英语阅读教学开展得更有效呢?如何让孩子感觉英语阅读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呢?我尝试了以下的一些做法。

  在第一学期开学的前两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节课我都让学生打开课本,初步培养学生开书看课本内容的习惯;即使是完成活动手册的相关练习,我也会先让学生开书读或唱相关内容,然后再做练习。慢慢地,在课堂上要求打开书读小诗或唱歌曲的时候,90%的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提示下,都能自觉地用小手指指着相应的内容跟读或自己读了。就这样,学生们养成了指读的习惯。伴随着他们读的次数,孩子辨认单词的次数也随之增加,孩子们就在这个“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认了不少的单词。在第二学期的英语期末口试中,有个别的学生不能背出小诗,为了体现他们,我翻到了小诗的所在页,这些看着老师的课本,竟能准确无误地读所有的小诗!这可真给了我不小的惊喜呢!

  而单词的辨认单单依*“指读”是不够的。第一学期,为了减低学习难度,我把单词配以框架形状的形式出现,从辨认单词的形状入手,引导学生辨认不同的单词。期间,以小组竞赛、组内合作找单词等不同的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认识这些单词的形状。当然,这个辨认的过程,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留意单词的拼写形式,这为学生以后的单词记忆做好铺垫。第二学期的时候,我开始慢慢淡化单词的形状,把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地转移到了字母辨认上。这个辨认的训练过程是与刺激的竞赛游戏紧密结合的,如BombGame,KeepSilence,LouderorLower等游戏,只要让孩子感到fun,他们就能投入到游戏中去,从而感受到了这简单的“阅读快乐”。

  另外,在处理单词、小诗和StoryTime内容的时候,针对学生们的生理特点和学习规律,我都比较注重“PictureReading”的运用。在单词教学中,充分运用单

  词卡片,在学生初步认识单词后,把图片与单词分开,让学生多读。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7

  汉语拼音这部分内容眼看就要结束,回顾这段时间的拼音教学,我觉得应该利用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将拼音教学设计到游戏、谜语等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中,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愉悦、积极的氛围。让孩子在充分表现时学会更多知识,在成功后得到及时的表扬,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例如,在教学jqx和 v相拼时,去掉两点的规则是一个学生最难牢固掌握的内容之一。为此,我准备好标有jq两个头饰,先由老师和一个学生进行示范,同时配上儿歌 “小vv,真懂事,见了朋友jqx,脱去帽子敬个礼。”(师演jqx,生演v,配合较好。)然后请同桌之间相互换角色表演。让他们在活动中懂得尊重别人,而且愉悦的表演中掌握了jqx和 v相拼的规则。

  又如,我将字母做成卡片,在卡片背后盖上小红花,让学生用举手的方式争取读这个字母的机会,同时要求要读准、读响,如果他的表现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后,这张带小红花的`卡就作为奖励送给他。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纠正了字母读音(读的和听的),感受到收获的喜悦,而且培养学生学会去聆听和珍惜机会。

  此外,还有很多的游戏,摘星星(苹果)、开火车、用儿歌猜音节或声、韵母、送拼音宝宝回家、配对子等等的游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生动活泼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感知事物,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情绪高涨,从而也在游戏中掌握了拼音,运用了拼音。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8

  学生对《1-5的认识》在学前和“数一数”的教学中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教学时着重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在新授课时,课件出示“科技馆”主题图,先让学生自由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量各是多少?又引导学生按从少到多的顺序观察,进行数数强化练习。最后又把这些数量的物和人抽象成数字。

  由于孩子刚入学,倾听习惯很差,如果让他们摆学具,很多孩子会把学具当成玩具玩个不停,所以我没有让孩子们准备学具(配套的学具还没有来),而是让他们数笔袋里的铅笔橡皮。等孩子们比较会听课了,能坐住了,再逐渐训练他们动手操作学具。

  写数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还会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手指也不灵活。所以教学书写1--5时,我先在黑板上范写,边写边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清每个字起笔、运笔、收笔的位置,告诉孩子们1写得要直直的,2、3、5写得要“圆圆满满”才美观,让学生用手指和我一起书空练习,然后再让他们在书上描红,要求他们描的不要出格,比一比谁描的和书上印的一模一样,然后再让孩子在田字格本上练写。这样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按照一定规则写数字,使他们知道一个数字如何布局,如何书写美观、漂亮。教学时我还注意关注孩子们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让孩子从小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我看到大部分孩子在田字格作业本上写的数字都非常漂亮,我在巡视指导时及时发给他们“小贴画”进行奖励,孩子们为了得到奖励写得更认真了。

  本节课的教学不足之处是大部分学生不能把图上的事物完整的说出来,每次只说一种,语句还不够完整,因此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训练提高。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9

  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中的古诗《画》时,本着上一节扎实、质朴的课的原则,我选定集中识字、感悟古诗为教学目标,通过对重点字和重点偏旁进行字理分析,对古诗进行想象感悟,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以及热爱中国文化的情感。

  目标确定好之后,在准备课的过程中,我有一个疑问:“远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么意思?是颜色的意思吗?可是除了画上的山可以有颜色以外,现实生活中的山从远处看也是能够看出颜色的。如果山上种满了树,那么远远看上去,山就是绿色的,“青山绿水”这个词就告诉了我们山是有颜色的,换言之,即便山上没有树,我们也能远远地看到山是深色的。那么“远看山有色”中的“色”到底是什么意思?教参中没有对这里做解释,虽然一年级的古诗教学不需要逐字理解,只强调感悟,但是,这里不明确出来会影响学生对古诗以及画面感悟的方向。经过思考,我认为这个“色”指的是“景色”。艺术源自生活也高于生活,哪怕画面中的山离我们再远,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想要突出的山中景色。明确了“色”的所指,我设计了“想一想,画中的山上都会出现怎样的景色?”为出发点来引导学生整体感悟古诗的画面和诗意。经过课堂生成,感到这个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说得也很好,想象展开得比较充分,并且由此引申下面的大问题:“山上有水有瀑布,却听不到水的声音,是因为这是一幅画,你还能从哪看出这是一幅画?”进而引导学生去找,去说,去展开想象,达到感悟全诗的目的',实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活动。

  一年级的教学,识字还是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将要求认的11个字按照“半包围”、“左右”、“上下”、“独体”四种结构出示,指导学生从看拼音读词,到去拼音认词,再到单个生字的拓展、结构与偏旁的认识进行学习。重点偏旁进行拓展生活中的字的训练,向学生渗透以一带多,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通过字理的分析,对本堂课重点要学的偏旁“走之底”进行教学,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动态演示来明确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这个偏旁,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也贯穿《六书》中的造字原则,引导学生认识形声字和回忆象形字,使学生记字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加一加、讲字理。课堂生成后,感觉学生对不同的记字方法还是比较感兴趣,伴随着赢得金钥匙,打开智慧锁的整体设计,整堂课学生兴趣也都较高,也都乐于参加课堂。

  本堂课结束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还有一些问题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引起注意的。古诗教学,一定要强调从整体感知诗意,从整体中来,展开想象进行感悟之后,再回到整体中去。课堂教学中,在展开想象,感悟古诗的环节结束之后,我只通过教师结合山水画来朗诵古诗和学生集体试背、指名试背的方法来回归古诗。想想,在学生展开想象感悟完古诗之后,如果我能够再将古诗的诗境做以整体的叙述小结,再来试背古诗,进行回归,整堂课的教学可能会更充实一些。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0

  《对韵歌》是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的,读来琅琅上口。教学这首诗歌前我先带领学生复习音节,因为学生已有前面几课的拼音储备,所以我采用各用形式,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习拼读音节。例如:采用“识字带拼音”的方法拼读音节,以更好的帮助学生通过熟字认识字母和音节,学习拼读。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再次学习《对韵歌》时,通过初步渗透《对韵歌》“意思相对,字数相同”的基本特点,让学生逐渐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对韵歌》时,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识字,并在读中感悟,同时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自然现象。

  遗憾的是本次教学设计的内容过多,时间把握不到位,可以在学生了解韵文内容后升华主题---我们应如何爱护大自然,最后教师总结以此结束本课教学。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1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松树、小松树和风伯伯的贴图以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

  2、在黑板上画大山的简笔画,让学生送小松树和大松树“回家”。

  3、小松树和大松树,他们一个住山上,一个住山下,今天,他俩又聊上了,想不想听听他们聊的什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

  二、细读课文,感悟体验。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小松树说的话。

  (2)指名朗读小松树说的话。

  课件出示小松树说的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读完之后,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指生回答)追问:你从哪看出来的?(重点体会“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感情朗读。

  (5)分不同形式朗读。(指名读、加动作读、男女赛读)

  (6)想象:如果你就是那棵大松树,小松树如此这般,你会怎么办?

  (7)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说什么了吗?那他生气了吗?你怎么知道?

  课件出示:大松树没有回答。(观察表情)

  (8)想象:大松树此时会想些什么呢?你觉得大松树怎样? 面对小松树的骄傲无礼,大松树什么都没说,可这话被风伯伯听到了,他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3、学习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划出风伯伯说的话。指名读。

  课件出示:“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2)出示课件动画,比较小松树与大松树的高矮。

  相机出示:“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3)指导用“比”说一句话。

  (4)对于小松树夸自己看得远,风伯伯又是怎么说的?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5)联系生活,让学生谈谈站在高处看景色与站在平地看景色的区别。体会“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6)小结小松树能看得远的原因。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了?

  课件出示: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呢?理解“惭愧”的意思。

  (3)想象:假如你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大松树或风伯伯、大山爷爷说些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导学生说话)

  (7)师: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礼貌的孩子了。

  三、课文小结,明白道理。

  1、小松树在风伯伯的引导、教育下,知道了自己的错误,懂得了做人要谦虚、有礼貌,不能骄傲、自满。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像小松树一样知错就改,做个谦虚、有礼貌的孩子。

  2、送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四、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分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指名一组成员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

  五、律动:《小松树》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指生读,组词。“爷”“托”

  2、指导书写 “爷”“托”。

  (1)认识新偏旁 “父字头”

  (2)指生分析生字,“爷”上下结构,“托”左右结构。用好方法识记字形。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生随师书空。

  (4)生描红,仿写。

  (5)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学生写字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展示评析。

  七、布置作业:

  把《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家长听,或者同家人一同表演该课本剧。

  板书

  8 小松树和大松树

  ↑

  大松树贴图

  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趣”字洋溢于课堂,是每个老师都要动的'脑筋。比如在复习导入阶段,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然后让学生把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到相应的位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在孩子们进入情境,激起兴趣后,老师顺势提出问题,激发其听故事,学故事的兴趣。

  二、以“读”为主,读品结合。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问题“读了小松树的话你感觉这个小松树怎样?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抓住小松树话中的“多高哇”、“你呢”、“喂”等重点词语来理解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没礼貌。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提升阅读的乐趣”。“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绝不是一遍接着一遍的傻读、呆读,而是让孩子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任务、一遍读有一遍读的方法,一遍读有一遍读的乐趣。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我无时无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2

  本课要求识记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考虑到识字量大,而且是学生刚接触识字学习,本课教学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并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时,以激励性评价为主,鼓励学生多识字。喜欢得到别人的赞赏,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是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关注每一位学生,善于捕捉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赏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愿意识字,体会到识字的乐趣。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小学生有着非常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当“小老师”,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我让学生同桌合作,轮流当小老师,这样既复习巩固了拼音教学,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很强,再加上对于拼音掌握得不是特别理想,因此实际课堂操作与预设相差甚远。本以为,40分钟可以完成认识8个词语,识记“沙发”等8个生字,以及书写“上、土”两个字,但在去掉图片与拼音,让学生识字时,才发现大多数学生还是不认识字。于是,我随即放弃了原先的预设方案,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进行识字教学。40分钟很快过去了,我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课自然不完美。尽管如此,可在课余时间,检查学生所学情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掌握很好。我想这一切都缘于我对学生的尊重,缘于我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理念。

  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开始养成的。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因而需要老师多个心眼,时刻关注、提醒。课堂上,我十分关注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爱动脑,积极发言等习惯的培养。如,我提醒“会听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因为认真听别人发言,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很多知识。”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醒学生课堂上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3

  《9加几》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 盒。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生比较这几种方法那一种比较简便。然后引出课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问题,虽然运动会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情,但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出课题(如拿药盒等),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 的小棒理解凑十法。 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后面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例子(药盒),如果把它放在第一环节中也许可能会好的。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拿算式找朋友,让学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个数14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5,也可能会出现10加4,还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可能会出现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还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日后在教学中多出类似的习题,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4

  小学语文第二册《月亮的心愿》一文有14个要认读的生字。这节课的生字教学我重点用了三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记字。

  第一:象形字,窗帘的”帘“,给学生看着帘子的图,看它的变化。

  第二种:图示法。出示图猜字,如:女、背、气、太;

  第三种: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字。壮+衣=装 口+力=另 病 悄 医 也可以偏旁加字的方式。

  《月亮的心愿》一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先写月亮为了孩子们的郊游,希望太阳公公让明天的天气好起来;接着写月亮为了让珍珍照顾病中的妈妈,又建议雷公公让明天的下雨;两天后,一个艳阳天,两个孩子都参加了郊游。本文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本文的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从看图入手。本课有两幅图,第一幅是月亮看到一个小女孩睡着了,她身边有装满水果和点心的背包,它对应的课文描写是第一、二自然段。第二幅图是月亮看到珍珍在照顾生病的妈妈。对应的是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及后面的四至八自然段。通过看图再学习课文,从文中去了解人物的感情。同时思考、讨论: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小女孩的心愿是什么?在层层教学推进下学生对本文的情感理解更深了。课后我让学生去了解爸爸、妈妈的心愿。同时又回到课堂向同学们交流父、母的心愿,竟然发现父、母的心愿惊人一致,都是希望孩子成长快乐。由此,趁着“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让学生们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以此来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5

  与单篇备课、教学相比,“单元整组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以求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能力的逐步提升。

  一、单元导读课的教学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

  在本单元导读课中,我们力求体现四个“导”:

  一导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为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在导读课中,导趣应贯穿课堂的始终。

  二导学,渗透目标。单元导语中虽然处在单元的首席位置,却常常受到不屑一顾的冷遇。原因就在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单元导语的内涵价值,以及对一个中高段孩子能起到的指引作用。

  尝试之初,可以用教师引读来理清句序,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懂意思。逐渐,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划出要点。要点中往往既有“人文感受”,又有“学习方法”,还有行为实践的目标。

  三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只要把握好导读的度,非但不会影响后面的阅读,而且可以让课文更好地保持原汁原味,加深对整组课文的感受。

  四导行,全面铺垫。引导、鼓励学生去主动搜集相关资料(应进行指导,可分组进行,增强针对性),为后面的学习铺垫一种共同的学习情绪,营造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扩大语文学习的平台。

  二、单元整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单元整组教学”的主要思想注重整组教材内容的纵、横向联系,教师随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活动需要将学习内容有机整合,适时适度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时空、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的全方位开放,来自学生方面的许多知识信息、方式方法,随时会涌进课堂。

  教师必须做到对整组教材心中一盘棋,对整组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研读,对孩子的意见要能虚心采纳(尊重孩子、保护其自尊心),而且要灵巧地选用(适量、适度)。这些,都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厚实文化底蕴,扎实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灵活多变的课堂活动形式。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2-20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反思04-18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04-15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04-09

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反思03-14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04-10

小学一年级拼音的教学反思04-21

小学英语一年级教学反思12-16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08

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