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时间:2022-12-16 13:19:16 教学心得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5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

  在这三十来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与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这一学期,我担任学校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搞好教学。

  一、要狠抓学风。

  由于本班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差,上课的时候只有少部分学生比较认真,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态度不够认真。还有个别的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这样就影响了学习的信心。为此,找他们了解原因很重要,有些是不感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有些是存在某个知识的段层,跟不上就放弃了等等。这样的情况要跟他们多次交流,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找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也要及时地表扬他们,养成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感受成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我先让学生感到学数学不难:上课时我有意识的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叫学习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板演一些基本的计算题,激励他们大胆的解答,并在适时的时候予以提示,是他们能在老师善意的帮助下顺利的解答,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到解决数学问题不是太难,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是可以触类旁通的;然后在讲课时把知识生活化的方式,以学生常见的范例、经常接触的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例,加以有声有色的描述,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很有用,数学问题解决不好会出笑话,会影响自己的将来,要好好学数学,要学好数学,因为需要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保持,一是注重从学生的作业上来反馈,将学生的问题和与优点加以评价,再就是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小组合作、作业评比、学生评价等等,积极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努力营造一个学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和做数学的快乐,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枯燥印象,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一学期以来,成效显著:首先是学生敢于大胆回答问题了,其次是能基本清楚的描述解题思路了,再次就是作业正确率提高了,测试情况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

  三、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精讲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精练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选用的习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达到举一反

  三、甚至达到举一反十的作用。这些精选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此时的练习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即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2

  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接着又详细介绍了各个年级的教材的重难点,其中二年级下册教材主要有一下特点: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改进“有余数的除法”的编排,挖掘其数学教育价值,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而有效的素材让学生获得有关较大说的良好体验。增加“混合运算”单元,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加强了探索性和现实性,更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发现新教材比较2———学课堂设计的魅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3

  在二十年的教学经历中,我发现小学生身上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学习时间不固定、课堂上思想开小差、不懂装懂,懒于思考,学习缺乏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厚,对学习抱有应付差事的心理,作业字迹潦草、马虎、粗心等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例如:不少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很优秀而到了高年级后成绩开始下滑,一般来说这与不良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说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有着密切关系。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说过“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小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使其终身受益,而且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家长省去为孩子学习不主动而产生烦恼和痛苦等等。

  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作为家长和老师就应该把怎样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一般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习惯,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积极思考、讨论,提问习惯,学会手脑结合,注重实践习惯等等。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与遗传无关,而是与周围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的,是在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执行的教学任务,也是父母培养孩子要履行的职责。

  (一)家庭教育

  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有的属于溺爱型、有的属于放纵型,在学习上更是放松对他们的要求,以至于孩子根本不知道刻苦努力为何事,还有的家长自己知识水平较低,所以对孩子也采取无所谓态度,认为“混个毕业证书就行”、“自己的孩子就不是那块料”等等,这都可能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作为家长要极力配合教师工作,多和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正视孩子存在的问题,想方设法去关心孩子。

  首先,要保证家庭和睦,让孩子有一个充满温馨的生活环境。

  其次,家长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不仅能增进关系,还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例如:家长可以把孩子学习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写在纸条上,和孩子一起竞赛答题,最后比一比谁答的多且准确,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游戏过程中不要显得过于聪明,有时糊涂一点,向孩子请教更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树立他们的信心。

  (二)学校教育

  小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活动是一节课的开始,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准备的模式:把上节课的课本收起,把下节课的书本放在桌子的正中,文具放进铅笔盒放在左上角,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小小休息会儿,教师对学生的怎样坐,回答问题怎样站等都要给出明确要求。这些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期内就能达到的,需要老师的督促。因此,刚开始时,老师要尽可能每节课前早到教室,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做的好的及时表扬,做得不够好的要求他们向别人学习,尽量不要点名批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可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强化这种习惯养成,同时,老师应慢慢地将这种被动行为转变成主动行为,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并鼓励学生与以前的自己赛一赛,与同学赛一赛。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定能够养成课前准备习惯。

  2.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

  课堂纪律的好坏、学生的听课状态的认真与否,直接影响到任课老师上课的心情和教学质量。

  实习时,刚进一年级的教室,小学生们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五花八门,有的趴在课桌上,有的靠在椅背上,有的.歪着脑袋、抖着大腿,更有甚者爬到课桌上。这样的课堂秩序一点也不利于教学的进行,看到这样的情景,刚站上讲台的我有点被震住了,过了会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我在黑板上写上“一、二、三、四”代表四个小组,哪一组表现好的就在下面画上一个小动物,由于小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看到我使出的这一招立即安静下来了。有的还提醒同桌注意,所以课堂纪律维持的很好,因此说,老师在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课堂秩序。

  有的小学生虽然坐的端正,但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究其原因,有一部分出在老师身上,如:课上的松松跨跨、无精打采,这就导致了学生思想开小差,耽误了听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

  (3)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

  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另外,作为老师对于备课一定要做足充足的准备,上课时要充满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适当的和学生做一些互动的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关系。

  3.认真书写的习惯

  “写”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要求是书写方法、姿势正确。包括字体、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等等

  培养小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老师的指导很重要,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所谓“身教大于言教”,因此教师自身在板书和批改作业时应该书写规范、整齐,不要写的龙飞凤舞,要处处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为学生作好表率。

  在平时,教师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写字时可用简单的儿歌来提醒,比如:书写要求“三个一”,执笔势歌:“拇指,食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每天可以教孩子专门练写几个字,写的时候先观察,了解字的框架结构。对于孩子在书写上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可以在作业本上贴上“小红花”,“小红旗”等来激励学生,还可以定期地进行书法小比赛,老师与学生共同做评委,把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张贴在书法园地中,供同学们观摩学习,从而尽快地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形成。

  4.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小学生大多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但由于有的孩子性格腼腆、害羞、怕开口,导致上课时不爱思考和提问,从而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而素质教育要求全体学生都应该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帮助这些学生扫除思想和心理上的障碍,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即使是点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要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例如:在英语课上,有的小学生怕读错单词,所以懒的开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十分精心的组织教学,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融入英语学习的环境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创设一些全体参与的机会,例如“我是小老师”、“我是小小演说家”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上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浪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5、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所学知识的运用,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习惯。作为教师,应反复嘱咐学生,做作业前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独立完成作业,不要抄袭别人。做作业时精神要集中,书写不能马虎,字迹要让人看的懂。作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等。

  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应该表扬,我在批改作业时除了提出具体要求以外,还给书写正确、工整、干净的作业上贴上一个大拇指,简简单单的做法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如何写才算是规范的写法,并认真地去效仿,事实证明效果不错。

  (三)自身努力

  以上几点是就小学生整个课堂环节提出的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长、老师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小学生自己课外也得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课外阅读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说:“如果学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书的框框,那就无从谈起他对知识有稳定的兴趣。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有益的。因此,小学生要重视课外阅读,,自己可以在家人和老师的帮助下选择一些课外读物进行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2.做事有条理、效率高的习惯

  现代社会讲求工作效率,它是当今社会未来时代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小学生应从小养成做事有条理,效率高的好习惯,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要想做到效率高,就必须加强做事的计划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除了以上提到的以外还有许多。

  在帮助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身上,对于孩子的表现要采用表扬与批评想结合的手段,恰当的批评和表扬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生可塑性大,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良好的习惯绝不是短期内就能养成的。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只有坚持要求、训练严格、耐心诱导、及时指点、反复强化、持之以恒,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得到形成和巩固。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4

  小组合作已成为课堂中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法,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孩子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本节课在量树叶和数学书的周长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为什么会在这个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呢。其一显然是一个人不好完成学习任务时,(既要按好树叶,要卷尺子 ,还要记录数据,)利用小组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其二:量树叶的周长也好,还是数学书的周长也好,会出现不同的方法。小组合作能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前几节课对于小组合作,是这样设计,你能得到树叶和数学书的周长么?请与你的同伴合作(4人小组),量一量吧。备课时也曾纠结过是让学生先说一说方法再去测量。又害怕一些学生说了方法会限制其他学生的思维,不如放给她们,给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可是这样一来,又发现学生在测量时,并没有交流方法的`过程,直接会的进行操作,不会的就看别人操作,没有体现小组合作的效率。

  基于此,我们有这样设计,先提出问题你能得到树叶和数学书的周长么?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测量,那么怎么测量树叶和数学书的周长呢?四人小组小商量一种方法吧,商量好了组内分工合作完成。这样学生更有目的更有方法的去测量。每个人都很清楚干什么?怎么干。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5

  xxxx年11月22日,我听了海口市英才小学杨明丽专家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基本模式》的报告,感悟颇深,印象深刻,收获很多。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而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实现。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以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合作交流中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所以,合作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课堂上加以落实,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面对实际问题,能够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能否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实际的关键所在。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合作探究是学生充分感知的过程,而展示交流是学生的感性知识相互碰撞的过程。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质疑和反思,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内化为个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形成科学结论,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策略。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乐趣,找到自身价值的体现,体验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的愉悦。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拓展应用”一堂课成功与否,结课很重要。教师要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时进行适当总结,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顾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再通过拓展应用检验学生对新知理解和运用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6

  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

  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

  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7

  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今年我任教四年级的数学,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和欢乐,懂得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对儿童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资料,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资料标准及课程实施提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四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我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善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在《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到达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

  径。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本事”,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善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构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提高,具备了什么本事。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坚持与学生家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可是也出现了教学上的许多不足,一部分学生由于农村“家庭教育”的空缺和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学习上就有点困难,因而班级里就有了两个极端的现象。当然,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不断改。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8

  一、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要让学生会学,得让学生想学,对学习感兴趣,那么,作为老师就得想办法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本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给予高度评价,并作出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例如,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而后,我让画好的学生说是怎样画的。学生说:“先画一条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找一点,然后用量角器的中心和这个点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和这条直线重合,在量角器90度刻度线的地方上点上一点,把刚点的这一点和直线上的这一点连接起来,这条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我又让学生说出当时是怎样想出这种画法的,学生回答道:“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的角是直角,而直角是90度,我就想着用量角器画出90度的角。”当时,我立即对这位孩子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并作出高度评价-----丁莹同学非常聪明,他能把我们刚学过的“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垂线相交的角是直角”联系起来思考,他不仅开动了脑筋,而且会动脑筋,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新的问题时,会像这位孩子一样去思考问题,把我们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分析解决新问题。此后,这位同学在课堂上思考问题更积极了,思路也很广,也很特别,在他的带动下,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一定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对事物进行了观察,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其含义。在教学中,我就是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致最终解决问题。如:在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常常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分析已知条件能解答哪些问题,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并把问题一一提出来,根据已知条件一一解答再看解答出的这些问题中哪些能帮助解答最后的问题;或者看最后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答,再看看需要的条件中是否给出这些条件,按理往下推,直到题里有条件能解答新问题为止,最终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进行这种分析思考的训练,会逐渐养成勇于探索问题的好习惯,变得思维敏捷,聪明好学。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问题的解决中。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时,让学生自己感悟,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比老师直接给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白问题的打啊要强得多,虽然都是弄懂问题的答案,但是学生明白问题答案的.途径就不同,前者学生的思维是作过激励斗争的,是一种内化过程,后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是跟在老师后面完成的,是平稳过渡的由眼到手的简单过程,前者具属探索性学习,后者是接受性学习。因此,前者的学习会有所发现,价值远远超出后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当老师的,特别是数学老师,不要嫌学生思维迟缓,耽误课堂时间,而把自己的分析思路嫁接给学生,取代学生思维,违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试试看,一开始我们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当训练有数后,你的收获是惊人的,可喜的。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9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一.激发兴趣 ,增强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在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才能挖掘学习潜力,促进智慧更加有效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主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来增强效率。

  1、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一个故事情景:孙悟空、猪八戒分饼,最后只剩下1块饼,怎样才能平均分成2分呢?这样自然的引入到新课,先请学生猜每人分得多少块饼,再实践操作分一分,分得半块就要用分数1/2表示。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动脑,初步感知分数的产生,知识的过渡水到渠成。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顺利地直观地完成了预设目标。

  2、 这样的环节设计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但并非所有的操作都是有效的,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才能收到预测的效果和目标。如《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学完后,在班上组织了“小小商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角色,如当售货员或顾客,使每个孩子对人民币的互换以及使用都更加熟练。

  二.灵活机动,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如过多的讲授对一年级学生效果不大,因为他们年龄小,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将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只会带来低效或负效。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培养习惯,提高参与自觉性

  1、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在学习相遇应用题时当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后,有出示这样的练习:王师傅开着客车从甲地去乙,每小时30千米,同时李师傅开着货车从乙地去甲地,每小时40千米,经4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当学生正确解答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王师傅,你停在相遇点向前看你还能解决什么问题?要是王师傅回头看呢?如果换成李师傅你们还有什么新问题?让学生通过解答自己提出不同的叙述方式的问题,加深数量关系的理解,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口说、用心体验,多种感官协调参与,提高学习活动效率。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提问题的兴趣;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圆柱,体验圆柱的形状;接着让学生动手用尺子、绳子量一量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和周长;然后用剪刀剪开圆柱的侧面进行观察;最后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了圆柱的特征。这种的自主探究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和每一项活动的目标要求,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知识探索活动,要认真观察活动现象并分析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与所学新知之间的关系,积极思考活动对解决的问题启发和帮助作用。促进对新知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4、培养学生主动发言、认真倾听的习惯;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课堂交流活动,积极发言,充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和发现,以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包括小组交流时时同伴的发言。要学会从同学的发言中吸取好的、对自己的学习有促进的积极因素。

  5、培养学生自觉修正、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习惯;“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整理、自觉修正、合理构建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在每堂课的最后教师要舍得留些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梳理所学的知识、修正自己探索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0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去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习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1、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1

  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培养:写好字习惯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一、学生书写规范

  语文课讲究写好字,数学写好字同样重要,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更多的.是体现在数学算式和数学逻辑的书写上。在课堂上我仔细雕琢,很细心的去抓细节,在黑板上亲自把一下东西书写的很规范。像每辆小车乘4人,六两这样的小车能一次把他们送去吗?一共有25名游客去博物馆。书写应该是4乘6等于24(人),24小于25,所以不行,三句话一句都不能少。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一下来对学生要求:

  1、从小演草做起,每次就写几个题,但是格式和字体一定要工整,虽然每周做一次,但是他们也会慢慢养成习惯。

  2、重做课本上的题(作业)做课后的题,虽然就是几个算式,但是让他们写出根据来,学生能很好的去书写和掌握。

  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1、通过家长会这个平台的作用,形成家长签字的好习惯,作业自然而然的会好很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提高。

  2、作业少布置,对题目有选择性,在课堂上能够完成一些,提高课堂效率。

  3、通过小组长,学生之间相互管理,他们之间可能更熟悉,一些东西比我们老师可能会更好。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2

  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回顾本学期,我担任x年级x班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进班,学习习惯还未养成,我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本学期已将近结束,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迎接下学期的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怎样才能教好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导学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前、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分析和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增强上课技能——上好课

  在上课中,我做到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和生动化,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我还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行课前口算练习,给孩子养成课前口算的`好习惯,为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接班伊始,我就开始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小课题研究,持之以恒、措施得力,竟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为学习数学扫清了障碍。

  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单元小结。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三、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2年级孩子年龄小特别喜欢爱表扬,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越表扬他就会越学越好,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并认真细致的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课堂上抓住机会提问他,鼓励他,表扬他,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进步也越快。针对各种问题,我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有人说:“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在做数学作业时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的书写以典型示范、表扬为主。

  六、教学中的不足和反思

  1、对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2、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3、复习这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不看题目要求就开始做题,做完之后不会检查。

  以上的不足现象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改进。

  总之,一学期的工作已结束,有收获,同时也有不足;工作中不足之处,我将及时找出差距,积极弥补不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3

  参加工作一年多,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但凡书写工整规范、格式设计合理美观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不仅优异,而且稳定。

  在数学学习上,有了好的书写习惯,还可以提高他计算的准确率,起到稳中求实的作用。于是针对学生的数学书写习惯的培养,我做了一些实验,从中收获一些做法。

  一、高标准、细指导。

  教师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标准,当然越高越好。书写不同于其他能力需要天赋,书写只要肯下苦功夫、硬功夫,整洁美观的标准就不会遥不可及。我与我的学生共同制定了两条标准。

  (一):数字与符号的书写要美观大方。

  (二):书写的格式要细致指导。

  一本美观的作业,除了标准规范的数字外,格式设计也很重要。学生开始学习用竖式计算,我要求数字要书写大方,列竖式时数字间要留有一个数字的位置,等号要用格尺,横式要在每个格开始空两个数字的位置书写,竖式要选择格的中间完成。书写的要求讲清后,学生试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写不好再写,直到写好了为止。针对学生错题,我要求学生保留错误原样,在该页后面重新演算,目的有二:一是保持卷面工整,减少勾抹,二是学生可以将正确与错误的演算加以对比,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到错误所在,从而更扎实的掌握新知识点。在我这样细致的要求下,学生的书写渐渐形成了定式,对待不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解决策略,书写不仅规范,还很清晰、大方。

  二、贵在持之以恒。

  (一)恒指导。

  刚刚提到,老师的高标准就是学生的'高标准。那么此时,老师的坚持就是学生的坚持。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要有要求,书写不好或者格式不规范的要重写。

  (二)恒评价。

  1、三个“及时”与全面评价结合。

  老师批得及时,学生改得及时,知识才会落实的扎实稳妥。教师评价得及时,更会激发学生写好下一次作业的愿望。

  2、评价与鼓励结合。

  常规的做法学生有时也会感到枯燥无味,教师除了坚持,还需要抓住适当的时机,鼓励他们,激发学生的书写热情,调动学生的书写兴趣。定期对写的较好的作业进行全班展示。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即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收益终生,由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书写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4

  20xx年3月21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大同县教育局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听了县优秀教师赵君老师的公开课,授课内容是五年级数学《确定位置》一节,真是受益匪浅。从开头的导入一直到最后别致的结尾都深深吸引和打动着我。

  首先,在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中我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作为青年教师,我认为我一定要时刻秉承新课程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作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一、注重语言艺术,时刻记得德育教育

  听了赵老师的课后,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了,她的语言让我无比佩服,一句“数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简单”就贯穿了一种数学简单的概念,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在战略上藐视,而少去了对数学的恐惧,以致更轻松的学习。赵老师常说“你们太棒了”,“你们比老师想象的要聪明的多”,“你们跟数学家想在一起了”,对学生的这种鼓励性的语言特别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赵老师也不是一味的鼓励学生,有时她也会强调“同学们,回答问题要干脆、利落”,“腰板都挺直了”,这正是对孩子们的德育教育,她非常注重孩子们上课时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最后,赵老师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她说:“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学得更有劲儿!从这些话语中,我知道了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语言艺术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注重课堂细节,关注每一名学生

  在讲课过程中,赵老师有一次故意出错,这一错好处可真是不少啊,既能引起走思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收回心,重返课堂,跟上老师的.思路,还能让正在听课的学生记忆更为深刻,让所有的学生真正理解“数对”的含义。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注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到每一名学生,把每一节课组织好。

  三、学会融会贯通

  在开始创设情境的时候,赵老师让学生回忆了二年级“组”与“排”的概念,在后面拓展提升时,又用到了四年级所学的“用字母表示数”,将小学知识柔和起来,融会贯通,这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笔。

  四、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今天,我才真切的感受到应变能力的重要性,回忆课堂,赵老师讲到让一列学生站起来,突然那个学生似乎不懂了,老师就突发奇想说难道你要组一个长方形吗?这一问,既缓解了尴尬地气氛,又使学生不至于感觉自己犯了错误而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刻意去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为课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节课,好的开始固然重要,而精彩的结束也是画龙点睛之笔,在课程最后,赵老师设计了一个六乘六方格,里面填满了字,最后赵老师用坐标的形式将“认识你们很高兴”一句话表示出来,一方面为学生复习了本节课的内容,检测了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是跟学生很好的分别语,让每位学生都有意犹未尽之感,为整个课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最后,受领导启发我思考了“小鸡”和“小鸭”的不同,我的学生到底应该成为“小鸡”还是“小鸭”呢?我想,还是应该让学生们自食其力,自己探索,自己去“找米吃”,不要像那木头一样的“小鸭”,每天张开嘴让我去塞,那样总会有一天塞不进去的,而怎样能让我的学生变为“小鸡”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全面贯彻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好习惯。

  我想,作为一个支教生,我会在这仅有的一学期的时间中,尽量去让我的学生变为“小鸡”,我会力求去做一名教育家而不是一个教书匠!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5

  一、落实三维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目标变得丰富了,它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目标,使得数学教学目标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三维目标的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知识与技能既是数学教学目标,又是促进学生价值观念变化的重要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认知的杠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附属品,而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且与其它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它是认知的根本;错误与失败是认知的绿叶。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了落实三维目标的两条教学策略。

  二、重视隐性知识的教学

  英国教育家波兰尼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形知识,他认为:许多技能、方法、交往、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即只能意会的知识)。隐性知识无法形成像数学课本一样的格式化知识,只能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感受和习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感受、感悟、反思和习得,不仅有助于他们深化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而且能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态度朝主动、积极方面发展,感受成功探究带来的愉悦。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学习中,学生通过量一量活动,初步感受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致是180度,但是此时学生尚存疑惑;通过拼一拼活动,学生便可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这时疑惑消失了、成功探究的喜悦出现了;再通过特殊三角形的推导说明,学生更坚定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自信心诞生了……通过他们亲身经历数学的探究活动和与同伴的协作互助,不仅促使他们习得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而且促使他们习得怎样探究一类数学知识的方法,同时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产生了良性变化。

  三、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注重获取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于是学生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再引导学生举实际例子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当学生发现猜测不正确后,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用“算珠”任意摆数、试除,由学生自主发现算珠个数是3的倍数时,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摆出的数与算珠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样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实验、发现的过程,自然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

  在落实三维目标中,有的教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三维目标中游离出来,力图创造一种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对学生施以说教式的教育,这实质上是对三维目标的曲解;还有的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教学,毫不遗漏地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否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和感受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可以被忽略的,这仍然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四、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情境要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调出学生的既有经验,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要设计好这一情境的程序,让学生在这一程序中开展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并在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上课伊始,老师很神秘地请学生考考自己,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如 1/2,5/6,7/25,7/15……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让两个学生用计算器验证,结果全对。正当学生又高兴、又惊奇时,教师说:“这不是老师的本领特别大,而是老师掌握了其中的规律,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从而创设了展开教学的情境。教师紧接着问:“这个规律是存在于分数的分子中呢?还是存在于分数的分母中?”当学生观察7/25与7/15分子相同,但7/25能化成有限小数,而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发现规律存在于分母中。教师追问:“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开了:有的学生说分母是奇数的分数,但7/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1/2却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学生又说分母应是偶数的分数,但5/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7/25却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从而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正当学生有大功告成之态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指出8/24与6/24,为什么分母同是24,化成小数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学生的认知又激起了新的冲突,从而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发现必须是“一个最简分数”这一重要前提条件。

  学生在知识内在魅力的激发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参与一种活动,经历一个过程,获得一种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05-09

小学生数学教学心得12-08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15篇12-13

数学教学小学心得体会08-14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06-30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集锦15篇)01-14

数学教学心得12-08

数学教学心得10-11

数学教学心得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