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

时间:2022-04-30 12:32:57 理财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

  一、研究背景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与现状

  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经过3年的筹备,在1996年中国正式开启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之路,人民银行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基本步骤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取得了多方进展。目前成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大重点是存款利率市场化。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及其发展现状

  2xxx年9月29日,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正式对理财产品进行了定义。通俗来讲,理财产品是一种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发行的具有理财用途的金融产品,银行通过它吸收投资者资金,经运作获得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利润。本文将按照市场惯例,称为个人理财产品,简称为理财产品。

  二、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的替代效应

  储蓄存款是我国最普遍的理财方式。同为居民投资的渠道,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一样,均是依赖银行信用发行的一种契约产品。某种意义上讲,进行储蓄存款购买的是一份存单,而投资理财产品则购买的是一份理财合同。不论是理财产品投资者还是银行存款储蓄者,都享有到期收回本金和收益的权利,特别是对于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而言。也就是说,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在功能上具有同质性,理论上必然会对储蓄存款形成一定的替代效应。为进一步确认,下面将对该替代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其核心是建立纳入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居民储蓄存款模型,以研究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与居民储蓄存款间是否存在负相关关系。为构建居民储蓄模型我们首先分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哪些。

  (一)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

  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因素有很多,这里选取居民收入、利率、通货膨胀率与理财产品发行规模4个因素。理论上收入是影响居民储蓄的最主要因素,且经众学者验证这一理论也是符合我国实际的。利率的变动是会对储蓄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我国由于人均收入水平还较低,无法满足收入效应显著的条件,所以就总体而言,我国是以利率的替代效应为主的,即储蓄随利率的提高而增加。对于通货膨胀而言,其与储蓄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由于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间是互为替代品的关系,所以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与银行存款呈负相关关系。

  虽然消费也是影响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理论上认为它与储蓄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且消费和储蓄的源头都在收入,所以,这里我们只选取收入因素而不考虑消费因素。另外,经众学者研究发现,我国的股票的价格波动对居民储蓄只有短期影响,不是持久影响因素,且各居民储蓄模型的构建中均得出股票价格波动对我国居民储蓄影响不显著的结论。所以,本文也没考虑股票价格因素的影响。

  (二)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模型的构建

  对应上述影响因素,这里选取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银行存款利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为解释变量,并以储蓄存款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模型。经过各类经济、统计、计量检验,得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模型如下:

  cxzl = -1.51 ln(lccp) + 4.78 ln(sr) + 0.74 d(cpi) - 31.15

  t= (-11.36) (13.71) (8.47) (-14.68)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R2= 0.9985

  其中:cxzl为储蓄存款增长率;lccp为理财产品发行规模;sr为居民可支配收入;cpi为以2000为基期的定基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存款利率变量由于检验不显著已被去除。

  由模型可知: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与居民储蓄存款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每增加1%,即居民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每增加1%,将使储蓄存款的增长率平均减少0.0151%。所以,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有着显著地替代效应,会导致储蓄存款的分流,使储蓄存款增速放缓乃至下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储蓄存款去向的多样性与理财产品投资方向的多元化,随着时间周期的不同,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替代效应的大小会有所不同。

  综上,不论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实证上分析,理财产品均对储蓄存款有着显著地替代效应。

  三、理财产品与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

  我们已经分析得到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存在替代效应。更重要的是理财产品较储蓄存款,其收益率变动更灵活,突破了存款利率管制,与市场利率相关联。因为对于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银行间的“价格战”,正是其争夺存款的一种竞争行为,各银行在“价格战”中所推出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定价是根据市场状况决定的,可以说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根据市场行情而定的市场化收益率。而对于不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都是与债券、股票、汇率等挂钩的,收益率的变化可直接反应该投资市场的状况,即不保证收益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受相应投资市场的影响。且根据方盛富在《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研究》中的验证:shibor利率对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具有传导效应,特别是对于短期限的产品,8种不同期限的shibor利率都是影响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重要因素,且二者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这就进一步验证了理财产品收益率与市场利率相关联,受市场利率影响。 综上,在当今通货膨胀率高涨的环境下,理财产品已对储蓄存款产生了显著地替代效应。其除了发行规模准入标准将按照相关政策执行外,其收益水平,无论是固定收益还是浮动收益,均不受利率管制的任何限制,而与市场利率相关联。所以理财产品将逐渐架空“存款利率上限”的利率管制,促使存款利率走向市场化。

  四、相关政策建议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既是银行规避管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需求,也是投资者在通胀低利率年代寻求投资渠道的内在需求。随着理财市场的不断发展,这种来自市场内在的金融创新和供给双方的推动力量将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为推动理财产品市场的繁荣发展与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行,提出建议如下:

  (一)从商业银行角度

  1.不断创新,丰富理财产品种类

  一方面各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满足投资的理财需求;另一方面,以基金、证券、信托产品为代表的非银行理财产品正蓬勃发展,创新力十足,可见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等新渠道的发展,银行的网点密集的便捷渠道优势也会逐渐弱化。所以,银行必须大力创新,丰富理财产品种类以迎合投资者逐渐多元化的理财需求。

  2.重视服务,加强人员素质培养

  传统银行主要以业务办理为主,是死板套路的流程化银行。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与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只简单的按流程的模式化完成工作显然是不够的。现代银行必须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想、去做。从银行业务流程设置到各种资源配备,均需站在客户角度深入考虑。加强对客户的关注,全面揣摩客户需求,由单调的业务操作型银行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人性化银行。

  在增强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银行人员的专业理财素质。一方面要严格落实资格认证工作,定期开设相关课程,不断强化理财知识,提升专业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注意关注各方投资市场,做到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动向,迅速做出反应。其中,要特别注重销售团队的培养,他们直接与客户面对面,客户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绝大部分都来源于销售人员的讲解。这就要求销售人员有着坚实的专业知识、流利的口才、亲人的笑容,能够迅速了解客户需要,以专业的服务为客户推荐适合的产品。

  3.加强监管,重视风险防控

  一方面,要强化银行的内部风险防控,进一步完善行内控制制度与风险监管。必须对理财产品的风险值做严格把关,认真落实理财资金的每一次运作,细致规范其投向与运作模式。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客户风险评估工作,做好风险提示,对客户进行按需销售,不可虚假宣传、诱导销售。另外,由于目前有许多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相关用语等都不甚清楚,经常由于误解而产生纠纷,所以银行在销售时应准确介绍理财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还定期开设相关课程,帮助投资者学习相关知识,加强客户教育。

  (二)从政府角度

  充分认识并重视理财产品市场在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促进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健康发展。一方面,要以积极的措施,正确引导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建议以推进资产证券化进程等方式,增强银行理财产品的可交易性,弥补现在理财产品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制定好理财产品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理财产品市场秩序,防控不正当销售、竞争行为。在法规制定方面,需进一步明确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地位,在维护买者自负原则的同时强调卖着有责,在明确银行权责的同时明确投资者全责。另外,政府应增强对理财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着力建设和完善理财产品信息统计系统,提升监管效率与水平,促进信息透明化,促使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相关文章:

基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06-04

适合女生的理财产品06-04

理财产品话术11-01

理财产品分析对比03-18

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06-03

短期理财产品排行04-08

理财产品有风险吗08-04

理财产品收益怎么算09-20

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06-04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方法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