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宝宝出游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2-08-21 09:12:43 旅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带宝宝出游的注意事项

  每逢佳节,不少爸爸妈妈都想带着宝宝一起出游,享受与宝宝在一起的时光。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带宝宝出游的注意事项,父母如果能掌握这些带宝宝出游的注意事项,你们的出游将会更加快乐喔。

带宝宝出游的注意事项

  放假了,很多家庭会选择出游。带孩子旅行,但是常常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小麻烦,如晕车、水土不服等,为避免“乘兴而来、扫兴而返”的遗憾,爸爸妈妈事先得将准备功课做足了,有条件的话,还要掌握一些便捷、有效的自助方法,以便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影响宝宝出游的病症有哪些以及如何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

  一、晕动症

  很多孩子在乘坐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时候,由于内耳的平衡系统对车、船等的运动刺激特别敏感,从而产生眩晕、恶心、呕吐、头晕、脸色苍白、腹泻等晕动症状。

  晕动症的预防(以晕车为例):

  1、乘车前不要吃得太饱,特别要少吃油炸的或高脂肪的食物。

  2、保持车内空气畅通,避免浓烈的食物味道或香烟、汽油味等。

  3、坐在前面靠司机旁边的座位上,以减少颠簸。

  4、为孩子准备好塑料袋、卫生纸和水,呕吐时让其将污物吐在袋子里,吐完后用水漱口,消除不良气味,并擦净嘴角。

  5、可再乘车前服用一些预防性用药。如外用药:在乘车前可用防晕耳贴;也可在乘车前取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着。或者让孩子口服胃复安,半片就够了。晕车严重时可服1片,在上车前10~15分钟服下,可防晕车。行程2小时以上又出现晕车症状者,可再服半片。途中临时服药的话,应在服药后站立15~20分钟后坐下。这一方法的有效率达97%,相比其他晕车药物,它不会引起的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发生晕车时怎样处理?

  1、掐内关穴:孩子发生晕车时,可用大拇指掐他的内关穴(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约二横指,二筋之间)。

  2、擦涂风油精:乘车途中发生晕车,可以将风油精搽于孩子的太阳穴或风池穴(风池穴在脑后,头骨下缘,左右两条大筋的陷窝处)。

  二、小腿抽筋

  小腿抽筋在医学上被称为“腓痉挛”,因腿肚的腓肠肌痉挛而引起的腿部抽筋,伴有剧痛,令人暂时不能动弹。如果发生在游泳的时候,将会非常危险。

  预防措施:

  1、在活动前、活动后和晚上临睡前,按摩小腿肌肉。

  2、旅行时(尤其是登山旅行),让孩子走30分钟左右就要休息一下。

  3、常常抽筋的人可在游泳前将捣烂的生姜渣汁涂在腿上,充分按摩,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4、游泳前,须做好热身运动,如果水温较低,建议别让孩子下水。父母的视线不要离开孩子,以免照顾不到。

  发生抽筋时怎样处理?

  人们可以尝试亲子按摩法。此法通过放松局部肌肉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操作方法:可以让妈妈抱着孩子坐着,帮孩子伸直抽筋的腿,爸爸用手握住前脚掌,向外侧旋转踝关节,只要动作连贯有力,通常能立即止住剧痛。然后,爸爸双手交替,顺静脉的走向,由下而上按摩腿肚肌肉;也可以用双手手掌夹住小腿,轻揉小腿肌肉,或从侧面轻轻拍打,以此放松肌肉,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注意:如果孩子是在游泳时发生抽筋,爸爸可以教孩子将大腿尽量向前伸,脚跟向前蹬,用手拉住大脚趾,使劲往身体方向扳,反复多次,直至症状消失。但在每次扳脚之前,都要深吸一口气再潜入水中。如果孩子水性不好或过于紧张,还是建议由父母帮忙,赶快送上岸后救治。

  三、肠胃病

  旅行中的肠胃病通常为急性发作,最常见的表现有:肚子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

  预防措施:

  1、应保证充分休息,以消除白天的疲劳。

  2、让孩子多喝水、多吃水果。

  3、注意饮食卫生,养成饮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4、少吃难消化的地方特色食品,饮食尽量规律并有节制,在外就餐别点太油腻的菜,可以喝清淡的汤品;吃海鲜时,避免与一些寒凉的食物搭配,比如空心菜,黄瓜等蔬菜,且餐后1小时内不要吃冷饮、西瓜等食物。

  5、根据环境变化常给孩子更换衣服。

  6、餐后不要马上做运动,如外出跑步、游泳等。

  应对办法:

  1、如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可喂些含盐食物或米粥,补充液体流失;症状较轻时可服些肠道消炎药,如症状严重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2、如果孩子腹胀难受,可以用热毛巾热敷孩子的腹部,若仍无好转应及早到医院就诊。

  3、搭乘飞机时,可能会产生耳鸣,吃东西或嚼口香糖或吞口水可消除耳鸣。

  四、感冒

  感冒是旅行中最可能发生的疾病,表现为流鼻涕、咽痛、咳嗽、鼻塞、发烧等。应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防止孩子受凉。

  感冒后的处理:

  1、如果出现感冒症状,应让孩子多休息,充足的休息和均衡的营养是治疗感冒的最佳途径。

  2、保持室内清洁通风。

  3、洗热水澡,保持身体温暖,用温水擦前额。

  4、多喝温开水,服用维生素C,并酌情服用退烧、止痛、消炎药;若发烧超过24小时,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五、意外伤害

  出游时,孩子常常因为过于兴奋或放松而出现意外,如跌倒、扭伤等。爸爸妈妈应该随时留意孩子的动向,尽量避免意外的发生。

  应对措施:

  1、扭伤:孩子发生扭伤时,爸爸妈妈自己先不要惊慌,记得要在发生伤害的第一时间,对伤处进行冰敷(如无条件,冷水毛巾也可以),时间不超过1小时,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第二天,可以对局部进行热敷,这样可以减轻红肿,促进恢复。

  2、擦伤:如果伤口小而浅,仅擦破表皮,可用清水将较脏的创面冲洗干净,擦伤的创面不必包扎,但注意避免再沾上水、尘土及其他脏物,以防止创面感染。如果伤口小、不流血,可及时用清水清洁伤面,由内向外旋擦洗去污物,涂红药水或紫药水(面部最好不涂紫药水)。如果伤口较大,出血较多,必须先止血,把伤部抬高,立即送医院处理,必要时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或抗菌素。

  3、骨折或内伤:孩子跌倒后,伤骨疼痛,须排除骨折的可能。另外,除了看得见的外伤,爸爸妈妈还要注意颅内及内脏有无损伤。如果孩子无法用言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病情,可以根据其神志和表情来判断:受伤后,孩子神情呆板,反应迟钝,或有呕吐、嗜睡、头晕、头痛,或呼吸动作不均匀、有间歇等,这些都表示病情严重,可能是颅内或内脏损伤,应立即送医院就诊。

  带宝宝出游的注意事项还有很多,爸爸妈妈们都应该注意,出门在外,总有麻痹大意的时候,但谨记“安全第一”,而且需要特别留意,避免孩子走失、烧伤、烫伤、溺水、误服药物或接触有毒的化学品等造成意外伤害的发生。

  拓展阅读

  带小宝宝旅游注意事项

  1.注意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注意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宝宝肌肤照护六大要点

  1、中性的沐浴露

  首先,洗澡的时候,给予清水或PH中性的沐浴露(宝宝专用),千万不要使用成人沐浴露(这就是我宝宝生病的根源),消毒性沐浴乳,肥皂甚至盐水。简单快速洗净,擦干之后,使用婴儿用的乳霜,加强保湿。

  2、穿棉质衣物

  有异位性皮肤炎疑虑的小宝宝要更小心,最好用清水洗澡,不要泡澡,以免让皮肤更干。给予敏感性皮肤用的营养保湿霜,穿着纯棉的衣物,避免羊毛、尼龙等粗糙衣料,不要让宝宝接触有弹性衣物。

  3、注意饮食

  症状轻微:在医生治疗下,可得到很好的改善,不须限制饮食。

  症状严重:这样的婴儿最好喂母乳或水解蛋白奶粉。一些较常引起过敏的食物如蛋白、海鲜食品、花生、开心果、油炸食物、含防腐剂、色素的零食、芒果、菠萝、柑橘类、菇类、发酵食物等辅食要1岁以后再喂食。多吃红萝卜、深绿色蔬菜。

  TIPS:宝宝不敢往前迈步怎么办?

  对宝宝来说,学走路是一段新的发展历程,为了让宝宝能勇敢地试着往前走,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当宝宝害怕踏出脚步时,您可以用温和带着微笑的口吻告诉他“宝宝加油,你可以做得到”“妈妈在这里陪着你”,这样宝宝就有动力继续走下去。当宝宝走到目的地时,父母可以抱抱他或为他拍拍手,让宝宝更有信心。

  3.注意异常

  O型腿大多属于生理性的表现,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自然恢复正常。不过,仍有小部分宝宝是因为腿部发育异常所导致,必须接受治疗。如果O型腿现象持续到2岁以上,或是发现有其他不正常症状出现,例如宝宝走路时膝盖部位的稳定性不佳、走路时有疼痛的感觉等,就应该尽早就医诊断,必要时还要转诊到小儿骨科,做更详细的检查与治疗。

  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来检测宝宝腿部发展是否出现异常。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双腿(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异常,比如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一旦发现宝宝双腿皮肤的纹路出现不对称的情形,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长短脚。另外,注意宝宝的髋关节在走路时是否能顺利张开、有无发出声响。如果有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有先天性的问题,比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在经过检查确诊之后,如果宝宝腿部发育的确出现异常,医师会根据骨骼异常程度以及年龄来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穿戴矫正支架和手术矫正。需要手术矫正的情形大多由疾病所引起,并不常见。

  TIPS:扁平足大多不需担心

  扁平足是指足部内侧脚弓在站立时出现消失的情形。在刚刚出生之后,宝宝双脚的脂肪一般都比较多,而且韧带松弛,因此几乎都有扁平足的现象。尤其到了学走路的阶段,看起来就更为明显。不过,大多数宝宝的脚弓在长大后会自然出现,不需要特别治疗。因此,建议父母不妨先观察,如果宝宝2岁以后还有扁平足的现象,再带宝宝到小儿科或小儿骨科检查也不迟。

【带宝宝出游的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带宝宝出游必备物品清单07-20

国庆出游注意事项有哪些08-18

秋冬出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10-28

国庆带孩子出游注意事项09-26

带宝宝乘飞机的方法02-10

和宝宝出游有什么需要注意08-19

给宝宝买奶瓶的注意事项03-13

早产宝宝出院注意事项11-30

宝宝睡枕头的注意事项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