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三个小妙招让宝宝开心上幼儿园

时间:2022-09-21 12:43:05 启蒙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你三个小妙招让宝宝开心上幼儿园

  在孩子快到上幼儿园的年龄段时,就要有意识的带孩子,经常到幼儿园参观参观,让孩子熟悉小朋友在幼儿园玩得开心的情景,让孩子喜欢上这个地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你三个小妙招让宝宝开心上幼儿园内容,仅供参考!

教你三个小妙招让宝宝开心上幼儿园

  “妈妈,早点来接我哦!”“妈妈,我今天不去幼儿园,我要和奶奶在一起!哇……”还记得去年刚进幼儿园时彤彤楚楚可怜的样子,到了教室之后只见她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静静地抹着眼泪,哭声也是轻轻的,让人看了好心酸……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更是心疼不已,自己的孩子这么依恋我们,还怎么走向今后的独立之路?这时,我们全家决定尽快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让孩子尽快度过入园适应期,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对于小宝宝来说,“家”是他们最具舒适、放松、自信、安全感的地方,家里有百般呵护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而幼儿园的环境布置、物品摆放、使用方法等都是新入园幼儿所陌生的,不仅环境陌生、老师陌生,而且幼儿不能像在自己家里那样,什么都能让自己随心所欲地使用,不能独占,只能与同伴分享。伴随着亲人的离去,幼儿会感到不安全,处于心理不安全、情绪不稳定状态的幼儿,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作息时间与家里不同,各种有规律的活动交替进行着,这就导致了新入园幼儿的情绪对抗和心理不适应,他们唯一能表现的方法就是“哭闹”,以此来宣泄心理的恐惧感。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全家达成一致,想出了下面三个小妙招,帮助彤彤顺利的度过了入园适应期:

  1、宝宝入园前的心理准备

  让彤彤觉得上幼儿园是件高兴的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一起把孩子入园当成家里的喜事来讨论,经常说:“我们彤彤长大了,要到幼儿园里去学本领啦!”让宝贝等待入园的过程充满了乐趣。

  入园前我们带彤彤到幼儿园走一走,看一看,陪同孩子玩一玩,告诉小宝宝,幼儿园里有许多的小朋友、好玩的大型玩具,还有像妈妈一样呵护宝宝的老师,让孩子熟悉老师和幼儿园,产生对幼儿园和老师的喜爱之情,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这样可以丰富孩子关于幼儿园和老师的感性经验,从心理上做好入园准备,从而减少哭闹,缩短适应期,还可以使孩子尽快转移依恋对象,适应新的人际环境。

  2、为孩子树立学习榜样

  对彤彤上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在和邻居朋友们玩耍时,我们故意大声表扬彤彤认识的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我们彤彤如果上了幼儿园也会很棒的……”还给彤彤描述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可以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有好玩的游戏等。

  3、家长做好宝宝入园后的准备

  送彤彤入园后离开时,我们自然地与孩子道别,努力做到干脆利落,放下孩子转身就走,别因孩子的哭闹而心软,甚至想带孩子回家休息一天;在接孩子回家前,会陪彤彤在户外的大型玩具上玩一会儿,当她玩得高兴时,我们就表示该结束了,并答应她明天再来玩。这样,彤彤到家后就会很“怀念”在幼儿园玩耍的情景,让她产生想上幼儿园的念头。

  在放学离园时,还可以抽出时间和老师进行交流,一方面了解彤彤在幼儿园的情况,一方面可以缓解彤彤焦虑的心情,让她感到老师和我们是朋友。每天回家后尽量和孩子多谈在幼儿园开心的事情,看到彤彤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加以表扬,还会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去公园玩、买新玩具等作为鼓励。

  作为过来人,我们不主张一旦看到孩子哭得厉害,就担心孩子是否会哭伤身体,主动向老师请假让孩子休息一两天,这样做只会延长孩子的适应期。家长要尽量避免,千万不可心软。

  斯特娜夫人的教育方法

  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学者斯特娜夫人有一个女儿叫维尼夫雷持,从3岁起就会写诗歌和散文,4岁起能用世界语写剧本。她的诗歌和散文从5岁起就被刊载在各种报刊上。日本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在其《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斯特娜夫人的教育方法。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斯特娜夫人曾说:“我们的幸福一半以上靠想象,不会想象的人就不懂得真正的幸福。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想象力得不到发展,就非但不能成为诗人、小说家、雕刻家、画家,而且不能成为建筑家、科学家、法律学家、数学家。”为了发展女儿的想象力.斯特娜夫人总是坚持让女儿看有趣的画儿,进而让女儿自己讲述自编的故事,并鼓励女儿把故事写成文章。为了发展女儿的想实力,她还经训练女儿表演儿歌和传说故事的内容。斯特娜夫人认为:“教育孩子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想象、扩展知识。”

  二、从小培养孩子的品德。

  斯特娜夫人有一则非常经典的比喻,他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因此,她特别重视培养女儿的品德。为了培养女儿良好的品德。她行为非常自慎,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她通过讲故事,重实践,辩是非等方式从小就着重培养女儿的勤恳、有自制能力、勇敢、守时、为他人着想、怜悯他人、服从、自尊等品德。

  三、及早用游戏的方式训练孩子的头脑和五官。

  斯特娜夫人对维尼夫雷特的教育,是从训练五官开始的。她每天让女儿听古今名曲,首先发展耳朵的听力。她经常把同女儿谈话的内容绘成画儿,用这种方法增长孩子的知识。她和女儿经常玩一种叫“留神看”的游戏。每当路过商店等门前之后,她就问女儿这个商店陈列橱窗内摆列着哪些物品,让女儿列数留在记忆中的物品,让女儿注意事物,养成敏锐地观察事物的习惯。斯特娜夫人认为:“对孩子进行头脑的训练越早越好,而这种训练必须用游戏的方法进行。对孩子的游戏不能放任不管,父母必须根据需要加以指导。”

  四、拜大自然为师。

  斯特娜夫人认为世界上再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老师了,他能教给人无穷尽的知识。因此,斯特娜夫人总是尽最大可能地带着女儿到郊外去,利用实物向女儿讲述各种有趣的故事,内容涉及到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天文学等所有的科学领域。比如她经常摘下一朵花,拔下一棵草对女儿进行剖析,砸碎一块岩石让女儿观察,与女儿一道窥视小鸟的窝,观察小虫子的生活状况等,进行各种研究。她为了使女儿对鱼类感兴趣,便把金鱼和鲤鱼养在女儿的房间里。又比如:为使女儿对天文学有兴趣,她便让女儿看神话书。同时,她带去女儿去过许多天文台,并用望远镜看天体。为了让女儿了解地理方面的知识,她把地球仪带到海边,告诉女儿大西洋就在脚下,越过大西洋就到达欧洲和非洲了。

  家庭应成为孩子的乐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福禄培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斯特娜夫人的实践告诉我们,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警惕孩子心理健康危机

  【编者按】随着中考、会考的临近,孩子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请各位老师和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下面我们摘录了一些心理专家的观点,选登了一位家长的教育心得,请各位认真阅读,反思我们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标准的核心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大体可以包括敬业、乐群和自我修养三个方面。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晓云呼吁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三个要素,即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进行抗挫折训练。他特别指出,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一是延迟满足教育的方法;二是爱孩子要敢于说不甚至惩戒;三是培养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四是鼓励孩子更多一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扬凤池指出:“全社会都应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同时,加速推进心理学学科建设,培养大批应用心理学人才刻不容缓”。他认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三大误区:重智商轻情商;重物质轻精神;重少年轻童年,这种误区值得反思。

  提升幼儿免疫力的营养素

  营养不良及不均衡的时候,免疫系统会衰弱,抗体减少,而且肺部和肠胃道黏膜变薄,增加细菌及病毒等入侵的机会。因此营养不均衡的宝宝不但容易感冒,也容易腹泻,甚至有更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蛋白质、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维生素B群、维生素C、维生素E、矿物质中的铁、锌、硒、铜、锰……等,都是维护免疫机能不可或缺的营养素。缺乏这些营养素,会影响到免疫机能而容易生病。

  ◎蛋白质

  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蛋白质摄取不足的宝宝,由于无法制造足够的白血球和抗体,免疫机能会下降。

  ◎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 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的功能,是维持上皮及黏膜细胞的完整。上皮及黏膜细胞是阻绝细菌及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结构必须完整才能发挥功效;维生素A及β-胡萝卜素,还有捕捉破坏细胞的自由基之功能,可以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维生素B群 维生素B群的功能是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与生长分裂,缺乏维生素B群中的任何一种,都会使细胞的活力下降,包括免疫系统。

  ◎维生素C 维生素C能保护细胞、增强白血球及抗体的活性,更能刺激身体制造一种与免疫机能有关的活性物质——干扰素,可以破坏病毒,减少白血球的损失。因此缺乏维生素C时,细菌及病毒侵袭成功的机率会提高,容易得到感染性疾病,所以成人在忙碌或生活压力大时,可以适度的补充维生素C。而不论是成人或幼儿在身体有感染的情况下时,维生素C的需求量更大,此时就更需要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E 维生素E 的功能是捕捉破坏细胞的自由基,可以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并且增加抗体的数量。

  ◎矿物质 与免疫机能有关的酵素,常是由微量矿物质所组成的,微量矿物质存在于海藻、绿藻、小麦草、全谷类、蔬果等食物中。现代人的饮食型态通常很精致化,较少食用糙米、全麦等粗糙的食物,且经常吃快餐,青菜的摄取量也少,微量矿物质很容易摄取不足,进而影响免疫机能。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身体及情绪的压力、香烟及二手烟、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也都是免疫力的杀手。因为它们会增加自由基的产生、加速营养素的消耗、抑制营养素的吸收、减弱免疫细胞的功能。因此除了全家人在饮食上都要均衡一下,也要培养运动习惯及休闲兴趣、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维持心情开朗,才能提高全家人及宝宝的免疫能力。

  哈佛博士的教育观:理念是第一位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发展心理学硕士王涛,曾应邀为郑州的父母指点育儿迷津。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教育观。

  从孩子出生时就开始立规矩

  王涛博士首先问在场的家长:“爱孩子难,还是给孩子立规矩更难?”在场者异口同声地说:“立规矩更难!”王涛博士说,为什么立规矩更难?因为父母首先要给自己立规矩。爱和规矩应该是在一起的,不是分离的,很多父母往往是在爱的时候没了规矩,立规矩时没了爱。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等他大了就会慢慢懂事了,而王涛博士则认为规矩必须从出生开始立,越晚代价越大。真正的爱应该是体现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应该是带有爱的规矩。

  真正的爱和规矩需要有正确的父母观。父母观就是如何看待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西方国家认为,孩子是上帝赐给父母的礼物和财富,父母有暂时的保管权利和教育的神圣职责,它体现了孩子的独立性和对孩子的尊重。而在我国,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是家庭的私有财产,这往往导致一些家长为了孩子牺牲自己,而这样做往往就会要求孩子要听话。

  万事开头难要立好第一次规矩

  每一个规矩第一次立时对父母都是一个重大考验。

  1岁多的约翰与爸爸妈妈分床睡的第一天晚上,超级保姆(在国外,超级保姆受到过许多育儿方面的专业培训)指导妈妈:把约翰放到他的小卧室的小床上,然后侧过身坐在床边低头给约翰念故事书,只让约翰看到妈妈的半边脸,不让妈妈与其有目光交流。读完故事,妈妈再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挪到房间门口,最后出来关上门。可当妈妈读完故事还未挪动脚步时,小约翰就意识到不对劲儿了,开始大哭,并从小床的围栏上翻越出来,跳在地上,妈妈在超级保姆的指导下,不动声色地又把小约翰放进小床里,重新坐在床边读故事,可小约翰又大哭,再次翻越出来,这样反复三次。小约翰声嘶力竭地大哭大闹,约翰的妈妈这时坚持不住了,低着头开始抹眼泪。超级保姆不得不出动,进屋与妈妈并排坐在床边,闭着眼静静地就这样坐着,小约翰又哭了一会儿倒头睡去……

  有了第一次的规矩,接下来也许就好办了。

  许多家长在第一次立规矩时因为坚持不了而放弃,或者因为孩子做不到而大声呵斥孩子,这都不足取。这让记者想起以前一位幼教人士讲的一句话:对待无理取闹的孩子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坚定。

  孩子可不可以打

  对于孩子长大后可不可以打的问题,王涛博士的观点是:孩子可以打。他认为这是有效的惩罚手段,因为这是让孩子承担做错事后果的一种方式。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做错事后认个错往往下次照犯,就是因为没有让他及时承担后果所致。当然打孩子要等孩子具备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至少应在2岁半)之后。

  孩子可以打,但不能瞎打、乱打,打孩子是要讲艺术的。

  首先,打孩子的前提是不能带有愤怒,否则孩子被打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你的愤怒,他这时要么是愤怒,要么是恐惧,而孩子在极度的情绪中是没有任何学习能力的。父母要学会“轻声轻气说重话”。

  其次,打孩子不能直接用手,需要用杖(也就是古时候所说的家法),这样做有三点好处,第一,是给自己时间冷静;第二,说明规矩在施打者之上,意即“不是我要打你,而是规矩要惩罚你”;第三,产生震慑力。

  再次,打孩子前需要语言的交流,交流是爱的通道,是立规矩的手段,要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

  最后,打孩子需要爱,父母要先学会爱孩子。

  曾有一个家长听了王博士的方法后回家就做了一个“家法”挂在门上,并指着“家法”一板一眼地说:“以后如果你不守规矩,就要用这个‘家法’惩罚你,不是我要惩罚你,是规矩要惩罚你。”可谁知第二天,“家法”就不见影了,王博士告诉这位家长,给孩子立“家法”是要讲究氛围的,不能随便说说了事,应让孩子意识到“家法”的威严。

  另有一例:刘先生9岁的儿子经常惹是生非,一次儿子又犯错,他便质问儿子怎么办,谁知儿子嘟囔了一句:“打呗!”听了这话,刘先生吃了一惊,他进屋思索良久,然后叫来儿子,说:“爸爸爱你,但是爸爸爱你也不能把规矩拿掉,你做错事你有责任,爸爸也有责任,以前你做错事,都是爸爸打你,今天你又做错了事,我也有责任,因为我是教育的执行者,今天我受罚!”于是这位父亲平时打孩子多重这次就打自己多重。儿子见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着说:“爸爸,是我错了,请你打我,不要打自己。”事后,儿子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后来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些家长笑言,这不是用“苦肉计”嘛,王博士提醒说,对孩子要用情千万不要用计,要不然孩子会把你看得透透的,以后他也会对你用计。

  此外,立规矩要讲究一致性,家庭内不同教育者(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爸爸妈妈等)之间在教育孩子方面应统一意见,教育者自身也要内在统一,如对孩子不同年龄段立的规矩和不同情境下立的规矩都要有一致性。

  心被驯服,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最后,王博士给大家放了一段录像,这个故事对他震动很大。

  美国一个叫Monty的西部牛仔,从小看他的父亲驯马。一匹野马刚开始是不让人们给它套上马鞍的,如果想要驯服它,需要21天的时间,而且每天都要被吊起来驯,Monty不忍看到这种残酷的驯马方式,就想尝试一种比较温和的办法把野马驯服。野马是喜欢群居生活的,画面上,Monty与几个牛仔骑着马,尝试着在一群野马奔腾的时候慢慢把一匹野马引开,离开大部队,这匹野马与大部队走失后不停地向前跑,而Monty就一直跟随它的左右,就这样在茫茫的大草原上跑了一天一夜,野马的速度渐渐降了下来,Monty试着慢慢接近它,每当这匹马对Monty的接近有积极的表现时,Monty就会给它食物作为奖励,并不时拍拍它的头,抚摸一下它的身子,慢慢地,Monty和他的伙伴尝试给它戴马鞍,一点一点,轻轻地,马鞍戴上了,笼头套上了,但这匹马还是拒绝别人骑上它,几次尝试,几次安抚后,牛仔终于骑上马背,Monty成功了。Monty说,按照马的意愿,以它能接受的方式与它交流,及时对它的进步给予奖励,它的心被驯服了,它会依照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迫于外界的威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后来Monty把这种方法用于教育孩子身上,也屡获奇效。

  讲座结束后,很多家长向王博士提出一些育儿问题,多是寻求具体的方法。王涛博士认为,理念是第一位的。有了正确的理念,就会有正确的方法。作为家长,先要理解、明白孩子的需要,然后用恰当的奖励和惩罚的方法慢慢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孩子从幼苗到花朵,到大树,到栋梁,其实“学”是必须的,问题是“怎样学”,这个让整个中国教育界都困惑的问题,做家长的却不得不勇敢面对。

  因为住宅的封闭性,我们的孩子缺乏同龄人的交往而被送去早教机构锻炼“人际关系”;也因为物质商品极大丰富,我们的孩子远离了真实的生活而被架在空中楼阁中玩教具……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其实教育很简单。

  持续的阴雨使得一条破旧的弄堂里的几个大凹陷积满了雨水,小孩很容易就被这样的“脏东西”深深吸引。她在水坑边迟疑了一小会儿,便伸出玫红色的运动鞋小心地踏进水塘,看看还很浅,便再往水坑中间的方向尝试,直到两只鞋都被水浸没了一半,才无奈地出来。看到我逐渐堆起的愤怒表情,她连忙解释:“妈妈,我是想看看这水有多深……”,这倒提醒了我,不该随便打击小孩的探索精神,况且还可以因材施教。我顺势问她:“那水坑最深的地方有多深呢?”“脚伸进去试试就知道了呗!”她觉着又逮着机会。“那你的鞋子就没用了,你也没法回家了。而且如果是个大洞呢?那不是太危险了吗?”“……哦,那倒是……”“你再想想,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吗?”“嗯——用小木棍!”“非常好!”我以为教育案例已经结束,正要得意地离开,没想到孩子已经准备实践了,“妈妈,可是这里没有木棍呀,那我怎么试呀,我还是不知道水有多深呀!”教育孩子往往给自己题目越出越难。“那么,就再给木棍找一个替代品。”我正想搪塞一下就走,没想到孩子越来越兴奋,“好!可以找根树枝!”她四处搜寻,终于在水泥地的一个角落看到一棵种在低洼地的树,低洼处正好有一根落下的长长的黑乎乎的树枝,她犹豫着要不要跳下湿漉漉的低洼地,我为了将实践教育进行到底,再次鼓励她,她终于麻利地跳下又爬上,手里擎着那个“替代品”,最终用它完成了对水坑水位的“测试”。结果,我们都很满意。次日,艳阳高照,那个坑的确很深。

  其实,教育真的并不复杂,只是社会太发达,而唯独遗忘了教育的真谛。

  快乐性格 让孩子一生受益

  快乐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但是由于人为的压制和其他原因,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在过分溺爱的家庭里,孩子可能暂时是快乐的,但长大以后,由于缺乏能力和独立性,难以处理许多问题,因而仍然陷入苦恼之中。让孩子现在快乐和将来快乐,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充足的营养,保证他的身体健康,这是获得快乐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孩子不经常生病时,他才能快快乐乐地生活和学习。

  经常肯定孩子的进步,使孩子充满自信。当孩子表现出色时,用语言、动作或眼神表示你的赞赏。不要经常责备孩子,甚至挑剔孩子。如果他经常受到批评和打骂,他的性格会比较消沉和悲观。即使你的孩子特别淘气和不听话,也要爱护他的心灵,用耐心去等待他慢慢改变,而不要经常打骂。经常打骂不仅不能改变他,反而会使他的脾气更坏。

  多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例如应该对他说“请你坐好了”,而不说“不许乱动”。应该说“你的画画得不错,如果画面更整洁一点就会更好”,而不说“瞧你的画,乱七八糟的,像什么呀”……因为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孩子认为你是真心地对他好。而反面的话,孩子会认为你是故意挑剔他,或你不爱他,你不喜欢他,所以他就不愿意听。正面话孩子听起来心情愉悦,容易接受。

  在教育中,善于引导和启发孩子,不要填鸭式地硬灌给孩子很多知识,或者包办代替。孩子的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他是在游戏中认识事物的,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孩子掌握知识,是一种快乐的方法。还可通过讲故事来教育孩子,孩子非常爱听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很多知识。

  教孩子适度调节心理。在孩子受到某种挫折时,要让他知道前途总是光明的,并教孩子注意调节心理状态,使他恢复快乐的心理。身教重于言教,在这一点上,父母以身作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家长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流露出的任何一点焦虑、不安、悲观等不良情绪,都会深深影响孩子并使其仿效。

  尊重孩子兴趣点。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他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快乐的性格。但很多家长往往矫枉过正,完全把自己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功利心太重,弹钢琴、练速算、学画画……仿佛要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搞得家长累,孩子也疲惫,效果还是不理想。所以培养孩子一定是建立在他的爱好和兴趣之上的,这样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快乐的性格。

  保持家庭和睦。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幸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幸福生活的要比在不幸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多得多。所以,父母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氛围。试想,一个在沉闷或吵闹、责骂声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的快乐从何而来?

  与孩子密切感情。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地进行人际交往。尤其是3岁以下没有进入幼儿园的孩子,父母应该多给他们创造一些与同龄孩子玩耍的机会。

  宝宝上幼儿园手册

  宝宝从出生到进入幼儿园之前,一直处在亲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之下,可以说在大多数家庭中,宝宝会处在一个中心的位置,大人们甚至会根据孩子的起居,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现在宝宝要入园了,也就意味着他不再是众人呵护的的中心,而要幼儿园统一的时间活动。(幼儿园园长/老师介绍孩子入园后的时间安排)

  您可以按照老师的介绍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以免他刚上幼儿园时不适应。这里有一些小方法教给您。

  (幼儿园园长: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一般要比家里的时间要稍微紧凑一点。而且吃饭和午睡的时间,可能要规范一点。一般我们幼儿园,七点半入园;八点钟吃早饭;早饭过后,孩子们要进行常规的训练;然后就开始教学活动;中午十一点二十开饭;午餐以后有两个小时的午睡;午睡过后是我们的午点,给孩子们加一些水果蔬菜;到下午四点二十左右,我们就进行晚餐了;晚餐结束以后,小朋友们就要做离园前的准备工作了。

  一般晚上要给他吃清淡一点的食物,不要吃油腻太大的。作息时间上要给他调整一下,不要太晚睡觉。搞一些安静的活动,不要让他太兴奋,九点左右入睡,这样能够保证,他第二天他一天情绪上,都比较有一个良好的状态。)

  还有一些很重要的细节您必须注意,这些细节影响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习用勺(配音字幕)

  在刚入园时,幼儿园老师虽然也会喂宝宝吃饭,但毕竟孩子多,无法顾及所有,难免照顾不周,如果宝宝能自己用勺吃饭,并且吃饱您就不用为他担心了。

  宝宝自己吃饭时,给他的碗、勺要不易碎,衣服要易洗。由于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肯定会把饭菜弄得到处都是,这是父母别责怪他,也不要怕麻烦,多鼓励,及时纠正他的动作,宝宝会很快学会自己用勺吃饭。

  学习喝水(配音字幕)

  对于那些用奶瓶当水杯的宝宝来说,用小杯子喝水还有一定难度,可是在幼儿园,小朋友们都用水杯喝水,这也是幼儿园和家里不同的地方。刚开始练喝水时,用塑料杯子,水不要倒得太多。妈妈主要帮孩子控制好杯子的倾斜度,刚开始时宝宝可能会把水洒一身,这没关系,多练就好了。

  大小便问题(配音字幕)

  一般一岁半以后的宝宝就可以训练大小便了,如果宝宝有了大小便还不能通知大人,或者还在使用纸尿裤,就要注意了。平常大人在看护宝宝时,要注意了解他吃什么、吃多少,宝宝睡醒后半小时或一小时,要提醒他大小便,这样能培养他定时排便。

  入园前,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说:“我要小便,我要大便”这样的话,免得给老师增加负担,又避免孩子受不洁之苦。

  穿衣服(配音字幕)

  午睡后能否自己穿衣服是宝宝自立能力强弱的又一重要体现。平常在家时您就要训练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对于宝宝来说,脱衣服比较容易;而穿衣服往往会闹出笑话,穿错鞋,穿错裤子是常事,不要因为宝宝初次做不好,就代替他做,这无形中剥夺宝宝尝试的权利。这些细节对提高宝宝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提高自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听了专家和幼儿园老师的讲解,相信你对宝宝的入园适应问题已胸有成竹了,希望你的宝宝在幼儿园里度过快乐的时光。

  宝宝刚上幼儿园的注意事项

  入园得哭闹一两周

  对于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哭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孩子哭闹最集中的时间,是早晨进园时。这时,家长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放下孩子,和他说再见,然后快速离开。如果家长跟着哭,或迟迟不走,只能延长孩子哭闹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入园的两周之内,哭闹都是很正常的。随着对新环境、新老师的逐渐熟悉,一个月之后,哭闹的情况会明显改善。

  搂着布娃娃一起睡

  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睡午觉。对于哭闹的孩子,老师可以一对一抱起来哄哄入睡;有些孩子在家有特别依恋的物品,比如布娃娃、小枕头之类的,可以带到幼儿园,让他搂着一起睡。

  如果中午没有睡,家长可以让孩子晚上提前一小时睡。同时,星期天在家依然要让孩子保证中午12点睡午觉,否则下周上幼儿园时,午睡又会成为问题。

  回家后不能给零食

  孩子刚上幼儿园,一开始会吃不好饭。回家后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吃零食,一旦养成在幼儿园不好好吃饭,回家等着吃零食的习惯,就很难纠正了。

  陪伴是最好的奖励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应抽出更多时间陪伴他。特别是每天接他回家后,应该带他到户外充分玩耍,一起放声欢笑,让心情彻底放松。

  晚上睡觉前,最好能和孩子一起躺在床上,给他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些家长心疼孩子,回家就给好吃的,或者玩具。对此,专家认为,家长不要因为孩子上幼儿园了,就盲目心疼。没有比爸爸妈妈多花点时间陪孩子玩耍更好的奖励了。

【教你三个小妙招让宝宝开心上幼儿园】相关文章:

秋季宝宝护肤的小妙招08-16

解决宝宝口水的小妙招04-13

防止宝宝呛奶的小妙招09-14

宝宝止咳化痰小妙招举例08-21

教你如何保养唇部的妙招03-03

3岁宝宝口腔溃疡处理小妙招09-18

让宝宝感受快乐的妙招12-28

帮宝宝学好数学的十个小妙招03-10

让宝宝轻松起床的妙招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