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读后感

时间:2023-02-11 15:37:35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台阶读后感(汇编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台阶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台阶读后感(汇编15篇)

台阶读后感1

  年少时的父亲有一种傲骨,总是对旁人的看法甚是关注,总希望自家门前的台阶能高些,再高些。

  自己的地位高些,再高些。

  希望修一座有着“高台阶”的大房子,父亲勤勤恳恳地忙碌了一生,虽然累却也自在。

  但当他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却早已屋成人老了。

  在这样看来,父亲的.做法似乎不大值当。

  花费了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终身的劳动换来了一座高台阶的房屋,而且父亲这从这时起便感到十分不自在,心里空落落的。

  不知所措,像是有什么东西没了影似的。

  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考虑,父亲这辈人为他们的后辈人做了一个好铺垫。

  因为他们那儿的说法,台阶和地位成正比。

  俗话说:“孩子是踩在父辈们的肩膀上的。”他们以后的路就是踩在父亲的肩膀上的。

  可能这是父辈们认为忙碌了大半辈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了吧。

台阶读后感2

  李森祥的《台阶》中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淳朴的农民,老实厚道。他在农村里没有什么经济地位,他总觉得自家房屋的台阶低,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他为了改变自家的地位开始了漫长的准备,从捡一砖一瓦、积累一角一角钱开始,年年辛苦劳碌,任劳任怨,目的只有一个----改变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最终愿望实现了,可是父亲却为此衰老了,身体也跨了。课文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贫困落后,小说深沉的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中国的`农民终于走进了时代的春天,现在过上了好日子。

  我作为一位普通的老师,教书十多年,工作中兢兢业业。通过不断的努力,换了个工作环境,每月工资四到五千元,而当地的房价每平方一万或更高,如果很节俭过日子,每年可攒下二到三万,想买个一个普通的小房子住,就得工作三十年。我们一辈子有多长的工作时间?我们一辈子生命又有多长?那我们比台阶中的父亲强多少呢?也许我们会成为房奴。

  试想,将来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要读二十多年书,该要花多少钱,等到他将来通过努力到大城市里工作,一辈子也就只能为房子奔波了。

  人啊,真的不容易!

台阶读后感3

  《台阶》是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它的作者是李森祥。

  书中的内容是:

  父亲从家到山上跑了三趟,拿回了些青石板做台阶。可有人说:“这房子台阶太低,你一定没有地位。”听了之后,父亲一直计划着要新造一个房子,做个高台阶。为了这天,父亲工作的很辛苦。后来,有一次父亲挑水时,不小心闪了腰。

  为什么作者的爸爸闪了腰呢?作者想在最后写出原因“父亲老了”。果然是老了,大家想想父亲平时是多么的辛苦,即使老了也装做轻松年轻的.样子。所以,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感恩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只要学会感恩,大家都会成为好朋友哦~感恩是一份力量,是一句话,是一封信,是一条留言……

  最后告诉大家一句:

  学会感恩,让事物变得更加美好!

台阶读后感4

  热情,也是人之常情,具有无限热情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才能创造奇迹,才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文章的字里行间,似乎都透露着父亲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向往。如“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又如“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再如“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令人兴奋的时刻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并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便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得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许多时候,只要有热情,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父亲一辈子都不服老,也正是因为这种热情。

台阶读后感5

  读《台阶》一一这样做值不值得?

  当我们在内心问自己,也问父亲,值得吗?一定值得。因为那是父亲毕生的夙愿,是他付出一切所换来的东西,是一位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殷殷期待。

  有时我们总在拷问自己所做之事值不值得。如此就太过功利化了。那不妨有时就敞开了做。不管到最后值不值得,起码有了一次自主选择的机会,了无遗憾。

  “值不值得”这个问题也可站在另一个角度上理解,我们有什么立场判断或指责别人的值不值得?我们不可能与他人,与除自己外的所有人感同身受。因为所受教育、眼界与人生经历不同,正如父亲这种小农的“局限性”。他的.经历决定了他看一个问题的角度。你不会是父亲,也不可能是父亲,不能替他做选择。所谓命运,其实并不是什么神神叨叨的殊归同途,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东西在暗地里束缚着你,而是某一时刻,你明知道有千万选择,可上天也可入地,却永远只会选择那一条路。一个人对自己命运的掌握、把控,是决定性的,纵使时光回溯,千万岔口,也会选择旧时的路。

  当然,即使我们不能够“感同身受”,站在旁观者的视角上,现在语文的角度,尽量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何谓语文?这就是语文。

台阶读后感6

  每个人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就像鸟儿注定属于蓝天,鱼儿注定属于大海,只有在合适的位置上,才可以更好地展示最好的自己。

  “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父亲低眉顺眼过了一辈子,永远不习惯所谓幸福的生活,即使是一年才能洗一次干净的脚,也许也是一种高档次的',因为对于他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平凡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觉得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便一级级的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了门槛上去。”这一段带给我的感受是最多的,虽然日日夜夜向往的新台阶砌好了,父亲却总是不习惯,或许是不习惯这种奢侈,或许是不习惯这种“高人一等”,然而,这种不习惯也说明了这并不是真正契合于父亲心底的最为合适的位置。

台阶读后感7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来源: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不习惯,不对劲。

  我觉得,人有时不可以太要强。太要强了,失望的频率也会比常人高,当自己的能力不如往常时,总会有明显的失落感,使自己心情不悦。文中的父亲,往常总是不服老,但自从闪了一次腰后,“我”便不让父亲挑水了,父亲也总觉得少什么。这也是人生的无奈。

  我们总说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但事实上,生命中总有些事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比如文中的'父亲老了,对于这些事,我们应面对现实,并在现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另外,这篇文章也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的爱,单是一句“怎么了呢,父亲老了。”就写出了作者为父亲老了而感到的伤感。

  我不由想起了朱自清《背影》中的话“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干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两位老父亲如此的相似,再想想自己年迈的父亲,为家庭为生活又何尝不是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还有那些为社会为家庭奉献了一辈子的老人,在老境颓唐之时,他们内心的失落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和体会呢?关爱老人吧,让他们在失去青春、失去活力、失去健康之时,得到一些温暖吧!

台阶读后感8

  为什么要建台阶,我认为不仅是为了给别人看,给儿女们留下资本,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安心的感觉,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救赎。

  文章写了父亲的驼背,一方面是因为多年劳动的原因,其实还有一层原因是不自信造成的',所以,建台阶主要原因是为了找到自信作文。

  然而,根据我们得出的结论,父亲并没有找到自信,但建台阶的意义还在吗?如果我是他,又会怎么做呢?我认为,虽然建台阶最初的意义不在了,但是只有建了才知道这种方法是无效的。

  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仍然回去建台阶,第一是想尝试,第二是因为想要改变自己的急切心情。

  人生本就是不断的尝试挑战自己的过程,若一直敷衍的生活,很容易感觉时间飞逝而去,自己一事无成,做一个“真空死人”,远不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意思,只有经过一些难熬的瞬间,才能抓住些时光的痕迹。

台阶读后感9

  台阶这篇文章很简单,就是一个父亲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新房子高台阶之后,没有欣喜,反而是失落。

  这听起来或许很奇怪,好不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应该是无此兴奋吗?其实不然,有时候当我们得到自己日思夜想的东西或生活后,反而变得迷茫失落。当一个人不再想要得到所期待的生活。他整个未来都是围绕这件事。当他真正得到想要的生活时,他前行的路上反而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前行的`动力,也没有了对其他事物的追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做这些事的动机,目的其实并不只是为了他自己,他其实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一样,他想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好的成就,有一个好的未来。“望子成龙”这种思想是所有父母的愿望。父母辛辛苦苦上班挣钱养家让我们孩子有更好的基础,也是希望我们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希望我们能过上好的生活。

台阶读后感10

  日式推理。考虑到我最近一年读日式推理的踩雷率高达百分百,所以我一开始对这本书没有什么期待,纯属读着放松的。事实证明,如果你对一件事物不抱过高的期待,就不会太过失望。本书的推理和故事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一般般。前文铺垫还有点吸引人,但最后的反转有点强行的意味。

  在我看来,推理小说的好坏在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作者会把决定性的细节藏在探案的过程中,随着故事走向尾声,“侦探”把所有的被忽视的`线索都联系起来,脑海里不停跑马灯,“我知道了!凶手就是他!”,然后找到凶手开门见山,“说得很好,但你为什么要杀了他呢?”在凶手和观众的震惊中,进行一波酣畅淋漓的推理,说得凶手心服口服,就地伏法。听起来很柯南很套路,但如果搭配上一个好故事,这个套路确实能让人(我)买账。但是如果故事欠佳,套路本身会盖过故事,显得作者过于刻意去追求反转,反倒会起反效果。很可惜,《十三级台阶》是后者。

  个人评价属于可读可不读的类型。虽然不算踩雷,但短期内不想再看日式推理了。

台阶读后感11

  这是一篇小说,不仅体现了“父亲”勤劳、仔细认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性格,而且表现了当时社会农民生活的艰苦,科技上“新台阶”的艰难和对先进生产力的渴望与向往。作者在本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和篇幅去写旧台阶。为的是写出父亲在建台阶前的生活十分的艰辛和劳苦。在25段最后一句“我已经是大人了”,写出了父亲为了造新台阶准备了许久,“我”已经由当年那个小孩子长成了一个健壮的“少年”。由之前“我们家的台阶低”到“建完新的台阶不知所措”,看出父亲一直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也写出了当时社会对农民或者说是底层员工的不在乎和轻视。在农村台阶的.高低就象征着地位的不同,所以“父亲”才会想要建一个新台阶。不仅如此,还写出了当时父辈的使命感。这篇小说用了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的父亲和台阶的故事,对于父亲来说,新台阶意味着他的物质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当父亲用汗水和辛劳终于砌成了向往已久的台阶后,他却又感到许多“不自在”。这就是因为“父亲”劳作了一生,可是突然没有了目标,使“父亲”才感到,原来他已经老了。

台阶读后感12

  《台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父亲的执着和勤劳,感动之余,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我为父亲达到目标后的迷茫和不知所措而感到悲哀。

  父亲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一样,他勤劳,节俭,执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终身奋斗。他勤劳,一年中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拣建高台阶新屋的原料,剩下的半个月编草鞋。她节俭,为了新屋,她省吃俭用,从不浪费一分钱,他执着为了达到间新屋的目标,他准备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中断过。在这大半辈子,从虽然又苦又累,但他活的有骨有肉,有声有色,他活的自在,他可以任意的`“磨刀”可以与村民友好地交流,但新屋修好后,却没有自己的位置也不能磕烟,父亲也觉得不自在。

  这篇文章给我最大的感悟是:人的一生不能没有奋斗目标,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时期制定适应于社会、适应于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我们才能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才能活得有声有色,才能享受胜利的喜悦,并努力寻找自己的下一个人生目标。只要有了目标,未来就会活色生香!

台阶读后感13

  他默默地坐在台阶上、若有所失的背影,或许便是我对文中父亲最后的印象。与朱自清、龙应台的文章相似,结尾寥寥数笔却让父亲的失落和无力感跃然纸上。修台阶是他毕生的追求,他不甘心低人一等,他想要去改变,并为此付诸实践,可结果却颇有些差强人意。作为一位或许终生都不曾踏进县城一步的农民,他的`卑微是骨子里的,但他至少拼搏过、努力过,不遗憾,不后悔。

  “父亲”用青春和汗水换来了一座拥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无所谓“值得”与否。人生在世,得到的、失去的都太多太多,没有任何选择能兼顾。我们与“父亲”并不属于相同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不可言的历史局限性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单纯。很多我们认为可以不做的,他们却不得不做,无论是为了面子还是儿女,这位父亲都做出了心中最佳的选择。我们不是当事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无奈与悲哀,如何评价都太过牵强。

  幸福,不是活成别人那样;听从自己的内心,不后悔,足矣。

台阶读后感14

  课文的主要内容不必过多的介绍,讲的就是父亲改变台阶高度的事情,在我的'眼里,这本是一块很普通的台阶,父亲和乡亲却认为这是地位高贵的表现,所以父亲为了我能在这里抬起头,想要把这台阶垒高一点,父亲操劳了一辈子,青春似乎都耗在这个台阶上,他以为自己生了面子,却没想到这个台阶令他如此不舒服,不能舒服的坐着,不能抽烟,不知道父亲是否后悔,但是,在我看来,父亲的一辈子是多么的有意义,虽然没有达到一个好的结果,但是这个过程是值得回味的,对我也有着大的影响,父亲为了一件事情坚持了那么久,就像平日里学习一样,要坚持,一点困难都没有,一点需要坚持的勇气都没有,哪里来的青春奋斗?

  如果每天都过安稳的生活,这固然很好,但该有多无聊呀,父亲在青春的大好年华里面奉献着自己的劳动,虽然没有赢得实在的面子,却也是我心中的偶像,也为我的一生抹上了精彩的一画,不是父亲的日夜操劳,埋头苦干,台阶不会有那么高,虽然身体累垮了,但是生老病死,人之常态,之后什么也带不走,不如留下一份奋斗努力的回忆在世上。

台阶读后感15

  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总是对人家的高台阶羡慕不己,毕竟当时的台阶意味着的是经济地位低,他不愿低人一等,所以父亲想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但经历父亲付出了大半生的辛苦,终于建造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虽然实现了心愿,但也为比付出了许多不是吗?

  因为台阶高了,所以处处不习惯,由此又形成了自卑的心里;而且为了新屋操劳了半辈子,身体也垮了,人也老了的代价,台阶高了看似地位也高了,但父亲却不敢在台阶上磕烟枪,坐在高位子跟别人交流,也觉得很不只在,直到后来,偌大的一个高台阶却没有了父亲的容身之地了,其实这篇文的另一个角度写了他不仅仅只是为了想要建台阶,主要还是想让以后自己的孩子可以有出头之地,父亲的辛苦劳动就是把幸福的生活寄托给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健康成长不是吗?包括现在父母所做的一切不也是想让我们可以过上一个美好的生活吗?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吗?

【台阶读后感】相关文章:

《台阶》教案06-08

台阶的教案11-09

《台阶》教案09-08

台阶教学反思05-06

《台阶》教学反思03-16

台阶读后感11-27

台阶读后感01-17

《台阶》的读后感04-12

《台阶》读后感03-23

《台阶》教案九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