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读后感

时间:2023-08-09 11:35:10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1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是大作家罗贯中的著名作品.。给我启发最大的是书中“草船借箭”这一章节。文章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诸葛亮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以军中缺箭为名,心生一计,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忌妒心强,而且又十分阴险狡猾。然而,独具慧眼的诸葛亮却满口答应下来,趁着大雾漫天,用草船向曹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彻底失败。 
  “草船借箭”的故事,揭露了周瑜忌妒贤能、心胸狭窄的本性。那么在今天,我们又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呢?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高士其和周培源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是一对好同学,以前都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高士其学医,周培源学物理。那时候高士其是学校的高材生,在同学中享有盛名。周培源丝毫没有妒忌他,相反,总是给予支持和鼓励。有一次,高士其翻了许多资料也没有搞懂一道物理题,急得他心急如焚。于是他便拿着题目去找周培源,周培源热情而又耐心地给他讲解,把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直到他彻底弄明白为止。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高士其爷爷总是激动不已,啧啧称赞周培源爷爷乐于助人,不嫉贤妒能的高尚品质。 
  读了《草船借箭》,我又不由得想起我自己——小肚鸡肠,有时也会产生妒忌心。如果自己考试成绩不好,不去分析原因,找出错在什么地方,相反,把考得好的同学的卷子拿来,东找西看,希望能找到一些错误,将分数与自己拉平。这事看起来虽小,但其实这也是藏在我心灵深处的妒忌心。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2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最后他未能成功的兴复汉业。但他,告诉了我,敢于冒险才有机会。草船借箭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当时,诸葛亮被周瑜所逼迫,让他在不可能的情况下造出十万枝箭来,于是诸葛亮就算出一个大雾之天,与鲁肃一起完成了去曹营“草船借箭”的神奇之举,痛痛快快地向周瑜交了差。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敢于冒险的诸葛亮,而不是一个谨慎的诸葛亮。其实诸葛亮自保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可他却选择了冒险。他能够算出哪天早晨江上有雾,他能够判断出曹兵不敢出来迎击,他能够想到曹兵一定放箭,但是他能够肯定曹兵不会放“火箭”吗?一切都是未知。要知道此时诸葛亮的“东风”还没借过来,大江之上刮的还是西北风,如果曹操灵机一动:“放火箭”!后果会怎么样?他一定想过,可他还是选择了去冒险。因为他明白,不冒险,自己连机会都没有了。 法国一位叫居友的学者说过:“卓越的`人,便是在思想上或在行为上最能追求,最能冒险的人” 。有些人一生碌碌无闻,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接受人生的挑战。他们畏惧困难和失败。有一颗种子,它这样想:如果我往上长,一定会碰到坚硬的石头;如果我往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脆弱的神经;如果我长出幼芽,一定会被蜗牛吃掉;如果我开花结果,一定会被小孩连根拔起,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终于有一天,一只觅食的公鸡将它啄进了肚子里。看来,不敢冒险就不能获得成功,种子永远就不能开花结果。

  我要努力,努力地向诸葛亮学习。敢于冒险,拥抱成功。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3

  今天我在家教机上看了一篇六年级的文章,名叫《草船借箭》。这篇文章然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就是不要嫉妒别人。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天,周瑜叫孔明去他那里谈军事,周瑜对他说:“军中缺箭,请诸葛孔明务必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如造不出,甘受军法处置。”孔明说。“好,”周瑜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后来,孔明去找鲁肃,他知道鲁肃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就向鲁肃说:“望你借我20只船,每船扎3000个草靶子,每船各三十人。”鲁肃问孔明:“你借这个有何用?”“我自由妙用,”孔明说,“但这件事切不可让都督得知,不然就泡汤了。”

  到了第三天,江上起了大雾。孔明对鲁肃说:“走,上船取箭去!”孔明和鲁肃一起上了船。孔明叫驾船的人向曹营开去。到了曹营外,孔明又叫他们擂鼓呐喊。曹操听见擂鼓呐喊声,就命令弓箭手全力射击。而在孔明那边,他们还在清闲的喝茶呢!

  等雾散去以后,孔明就明令船完回走,又叫全船将士大声说“谢丞相箭。”当曹操醒悟过来时,孔明乙回到军中。周瑜等人在江边乙等候多时了。他们取箭,果然取了十万余箭。周瑜对鲁肃说:“孔明神机妙算,我不如也。”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不要嫉妒别人。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孔明神机妙算、知己知彼、料事如神,鲁肃忠厚老实,周瑜嫉妒心强,曹操谨慎多疑。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4

  早就听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发现诸葛亮果然是一个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的人。在这篇文章中,诸葛亮很顺利地完成周瑜交给他的任务——赶造十万枝箭。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第三天后会有朦胧大雾,使曹军不知虚实,他还不停地把船头船尾调换过来,使两边的草人都插满箭,他还知道第三天刮的是什么风,使船顺风顺水,像飞一样地行驶20多里,让曹军追也来不及……更重要的是他了解鲁肃和曹操的性格。他了解曹操做事有分寸,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动,只叫弓手射些箭;他也了解鲁肃是个老实、厚道的人,所以只把妙计跟鲁肃说,不让他告诉周瑜,要不然就借不到箭了……

  我读完这篇文章心里想:为什么诸葛亮会这么聪明呢?于是,我查了好多资料才得知:原来诸葛亮读书与大多数人不一样,他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专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

  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仔细思考,刻苦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像他那样虚心,宽宏大量,心胸宽阔,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高傲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将来为祖国作出贡献。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5

  我最喜欢里面的《草船借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想找一个机会除掉诸葛亮,故借军中缺箭,叫诸葛亮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否则人头落地。诸葛亮请鲁肃借来二十条船,六百名士兵,在每条船两边扎上草人。第三天半夜,诸葛亮下令把草船划到离曹营不远的江面,二十条船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儿排开,然后命令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一听,急忙起床,但由于江中大雾,惟恐有埋伏,不敢出兵,急忙下令弓-弩手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全都射在了草人上。诸葛亮又叫士兵把草船调转方向,逼近曹营,大声呐喊,擂鼓助威,虚张声势,而自我和鲁肃却在舱中饮酒。曹军以为敌军来功,拼命放箭,一会儿工夫,二十条船上的草人都密密麻麻受满了箭,诸葛亮下令鸣金回营,边撤边喊:“多谢曹丞相送箭。”曹操方知中计,再要追时,可诸葛亮的船顺风顺水,怎样追得上!诸葛亮回到东吴,一卸箭,足足有十五六万支。这一计,使周瑜不得不自叹不如,嫉妒之心更强了。

  我真佩服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机妙算。我还敬佩他,为了天下黎民,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打打杀杀的生活。我还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我觉得做人就应当这样,不能为自我的一丝利益而不顾他人,不顾大局,不能因为自我的一些琐碎杂事而背信弃义。

  要做像诸葛亮那样神机妙算聪明过人的人,从小就应当不知疲倦,勤奋好学。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6

  古人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准备是成功的关键。我最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草船借箭》,深感准备的重要性。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周瑜为了排挤诸葛亮,让他造十万支箭,但是诸葛亮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这是因为他在事先准备了充足的材料和计划,最终成功地借到了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准备是成功的关键。

  从这个故事中,我深刻地领悟到:没有准备,就不能轻易地投身于任何挑战。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提前准备,这样才能够不惧任何测试。这就好比去旅游,不先了解旅游的'目的地,路线和注意事项,就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正如孔子所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曾经有一次,我在数学课上表现得非常自信,甚至认为老师出的题目太简单了。但是到了考试时,我却发现大脑一片空白,什么都记不起来了。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提前准备的重要性。正如《史记》中所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不仅在学习中,准备也是成功的关键。比如在职场中,我们需要提前了解公司的文化,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如老子所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读完《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准备是成功的关键。只有提前准备,才能够不畏任何挑战,取得成功。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也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牢记这个道理,不断提高自己的准备能力,迎接一切挑战。

《草船借箭》读后感范文7

  很多时候,总有一些人自己不努力,看到别人取得高分时非但自已不努力发奋超过别人,而且还怀着妒忌之心不择手断地陷害别人.就像三国演义的周瑜一样.

  文章《草船借箭》主要写了: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水平高于自己,想害死诸葛亮.因而借口以军中缺箭为理由,迫使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之内筹备十万支箭。于是,诸葛亮夜观天象,借东风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致使周瑜诡计落空。 由此可见,有些人为什么会有忌妒之心呢?是因为当别人取得成就时,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敬爱时,作出了贡献。这种人不但不改掉自己的短处,而且也不发奋努力地去学习他的.长处,而是像周瑜那样妒忌心强,千方百计地陷害他们,这是多么无知啊! 读了《草船借箭》,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我们班现在的数学课代表,她在刚升一年级的时候,她的成绩非常不好,但他不气馁,没有妒忌别人,也没有怀着妒忌之心不择手段地陷害别人,而是仔细地查找自身的不足之处。上课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思考,大胆举手回答问题,课后遇到难的题目会和同学一起讨论,甚至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去请教老师,直到自己完全弄明白为止。

  正是她那种孜孜不倦地学习精神,所以每次数学考试都名列前茅。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她通过自己三年的努力被老师评为数学课代表,而且班上的同学们都很佩服的五体投地。 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周瑜因为妒忌心强,不通过自己的努力,总是想着陷害别人,所以会失败,而我们班的“数学小能人”没有妒忌心,虚心学习,埋头苦干,终于获得了成功。 我们从小就要远离生活和学习中的妒忌,要做一个发奋努力学习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相关文章:

草船借箭教案03-02

《草船借箭》教案08-27

草船借箭心得03-20

《草船借箭》心得04-16

《草船借箭》读后感03-29

《草船借箭》 读后感03-23

《草船借箭》经典读后感03-28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02-24

《草船借箭》读后感07-01

草船借箭的读后感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