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阅读答案

时间:2023-09-14 07:21:0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征阅读答案

  在各个领域,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征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征阅读答案

长征阅读答案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诗眼:不怕。

  (2)①巧渡金沙江②强渡大渡河

  (3)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长征阅读答案2

  阅读《长征》节选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草地上的担架:一条腿的周团长倒在担架上,两个抬担架的战士坐在地上,饿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周团长拿起身边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看着低头坐在担架前边的那个战士,无力地:“小同志,你吃一口吧?”

  担架前边的战士依然无声地低着头。

  周团长自语地:“他可能睡着了。”他吃力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担架后边的那个战士:“小同志,你把它吃了吧?”

  这个战士无力地说:“周团长……我,不行了,你吃了它……还能走出草地……”

  周团长生气地:“我是个残废,吃了它也走不出草地去。”

  这个战士:“不!不……”

  周团长痴痴地看着担架旁边的水塘,似在自语:“他们都是因为我呀……”

  这个战士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微微摇头。周团长依然在自语:“他们还年轻,应该活下来……”沉吟片时,突然把手中所剩不多的那袋炒面扔到战士面前,毅然从担架上爬下来,艰难地向水塘爬去。

  战士微微地睁开眼,看见周团长吃力地爬向水塘,他本能地拿起那袋所剩不多的炒面,蓦地站起,又倒在了担架旁边。

  周团长回身看了看再也爬不起来的战士,又转过身全力向水塘爬去。

  1.选文中哪些词语表明周团长选择了死亡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2.处于极度饥饿中的周团长和战士互相推让炒面,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3.作为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没有勇往直前,却爬进水塘赴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4.从该部分的几段文字看,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电视文学剧本主要抓住人物活动来表现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

  B.电视文学剧本一般不需要借助景物来表现人物或中心意思。

  C.电视文学剧本要有情节。

  D.电视文学剧本一般没有大段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

  5.红军长征七十多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任务。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

  材料一: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91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曾参加过长征,他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呀?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崔永元坦承:“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也没有敌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请他们来走一回。我们不光是用脚在行走,更是用心在丈量,在体会一种精神!”

  参考答案

  1.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艰难地、全力

  2.表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3.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特定行动,周团长的赴死,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为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以惨烈的壮举来催唤人们勇往直前,鼓足走出草地的革命信心,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意近即可)

  4.B。

  5.略。

长征阅读答案3

  (1)你坐下来,时光在眼前静静地流淌。你想抓住些什么,时光却在指缝中溜走。阳台上的雏菊花开了,黄的白的和粉的交错在一起。你想起了故乡,小河畔的野雏菊开得正浓。可阻断你的到底是什么,总也说不清,你只知道那满坡的春天啊,还有母亲的羊群都在小河里流动。而你,说不清的距离像横亘在生命里的一场雾霭,和故乡遥遥相望,任脸颊清泪两行。

  (2)梦里,母亲的捣衣声孤单地响起,溅起的水雾打湿了她的发髻。浣衣的石板在水流里青着,泛起一些岁月凝集的韶华。青石板有泪么?那淙淙的河水不回答,也不怎么匆忙,静静地流淌。

  (3)一个背影和一头金色皮毛的老牛在下游的岸边伫立,影子被清澈的河流带走,只留下一些湿淋淋的回忆,在今夜或者某夜的月光中上岸。父亲的那头老牛,金黄色皮毛的光泽在夜色中闪耀,照亮了潺潺的流水。

  (4)岸上的野雏菊兀自开着,母亲的羊群只剩下小小的一朵,在天上飘,随风,随着时光,再也来不及在明净的水面上打量一下自己的模样。

  (5)你为什么忧伤?你的远行不过是从此岸跨越到彼岸的距离。尽管你走时,母亲撩起衣襟在门板后擦了擦眼睛,然后让你踏着她的目光上路,涉水而过。那一天,风正紧,雨斜织在小河的上空,如烟,如雾,网织着故乡的模样。

  (6)季节啊,有时也像一条小河,先是用绿色把你的思念串起,就成了一挂风铃,叮当着童年的时光。河水像母亲的温柔,从腋间,从脚趾缝里,从甜蜜的心窝子里轻轻流淌。你快要醉了。母亲的气息有春天的香甜,舌尖上,睡梦中,咂了又咂;眼眸里,摇篮中,要了还要。——你是喂不饱的小花狗呢!母亲眉眼弯弯,用嗔怪戳着你的额头。

  (7)叛逆的河水总在夏天暴涨,你不用再牵谁的手就能轻松跨过漫水的小桥。你自信长了青蛙的蹼掌,扎个猛子就能从此岸泅到彼岸。父亲的眼里是坏坏的笑,专门倚在老牛的身上等你,看你呛水的样子。

  (8)秋天了,谁在岸上等你?野雏菊向着太阳,擎出盛满了子实的'托盘。可是一个又一个秋天啊,你让等待的人花白了鬓发,直到那头有金色皮毛的老牛牵着父亲走进了夕阳,你还在彼岸徘徊。

  (9)流泪的母亲啊,在河边捣衣,遥远的布谷声声,再也不能惊醒她的鼓膜。她浑浊的双眼痴痴地望着清水柔波,每一条游鱼的自由自在都值得这样每天为之祈祷。河岸上的野雏菊开了,河岸上的野雏菊败了;那个和她一起耕耘岁月的人被一头金色毛皮的老牛牵走了……

  (10)她的青石板没有了棱角,每一缕流水轻轻走过,再也打不出旋涡。

  (11)布谷鸟停止了歌唱。在青石板上敲打岁月的母亲不得不这样认为,然后依然用力,希望“嗵嗵”的捣衣声可以传得更远。----从此岸到彼岸。

  (12)故乡那条弯弯的小河,玉带般缠绕着一些熟悉的身影。你定定地凝望今晚夜空里的月亮,月亮那么明媚又充满哀伤。你知道今夜月光如水,就如流年似水一样不能紧紧把握。还不如那条小河,轻轻一掬,就捧起一汪晶莹。可是你的渡口呢?即便是“野渡无人”不是也希望有一艘能载动清愁的小船么?好让你从此岸到彼岸,再看那野雏菊花开的模样。

  (13)“快回、快回”,布谷鸟的叫声比任何时候都要嘹亮,能穿透夜色,也能穿透心房。你还要踟躇么?母亲的鬓发在窗外飘过他乡的夜空,带一片野雏菊花开的美丽,来看你。你的心开始跳跃了吗?一些失落或忧伤在那个等待的怀抱里可以无所顾忌地释放。她会嗫嚅着嘴唇,哽咽着喉咙,为你擦去思念的泪光;她会揽你入怀,就像小时候,端详着你的脸颊,读出一生的幸福。

  (14)从此岸到彼岸,每一处都是渡口。每一个渡口都停泊着一艘写着故乡的小船,在等你,趟过小河是故乡……

  (选自《散文选刊》 20xx年4月 有删改)

  6.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的?(4分)

  7.文中多处写到野雏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8.第(12)自然段表达上有哪些特色?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6分)

  9.阅读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标题中“小河”的含义,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6分)

  参考答案:

  6.(1)母亲温柔、慈爱,爱儿子爱得热切,思念儿子思念得深沉;(2分)(2)通过想象,多次描写捣衣的动作和声音及简洁而传神的动作和语言刻画母亲(2分)。

  7.引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串联起思乡的相关内容;使行文结构更加严谨。(答对1点1分,2点3分,3点4分)

  8.运用了、拟人(借代、设问两种不作要求)等手法;( 2分)以第二人称的称呼行文,亲切自然,(2分)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和思念之情。(2分)

  9.小河既实指家乡的小河,(1分)也指“我”与家乡在时空上的距离,(1分)在心灵上的阻隔。(1分)文章告诉我们,故乡和异乡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1分)只要你用心感悟,只要你心中装着亲情、乡情,(1分)你就能飞越鸿沟,拥抱“故乡”。(1分)

长征阅读答案4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参考答案】

  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

  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

  10.抒情 七律

  11.C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2】

  《七律 长征》语段

  (一)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写长征的诗篇,完成16—19题。 (8分)

  七律 长征 过草地

  毛泽东 张爱萍

  一九三五年十月 一九三五年八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16.请分别用四个字描述这两首诗的语言特点。(2分)

  [答]《七律·长征》:_________________ 《过草地》:_______________

  17.“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两首诗都用到“暖”“寒”二字,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毛泽东的诗写于1935年10月,那时已走过了草地,但在他的`七律中没有提及过草地的内容,你认为这是作者有意省略还是无意疏漏,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两首诗都提到了笑:“三军过后尽开颜”、“谈笑低吟道明天”,这笑的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作具体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0.有人说诗歌的语言极为生动形象,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把该诗原来的句子“金沙浪拍悬崖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为什么要这样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四)

  12.这首诗高度概括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你仿照第一

  幅画面的概括方法,各用4—5个字概括出另外四幅画面。(2分)

  腾越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比喻对偶借代 B.比喻对偶夸张

  C.对偶夸张拟人 D.夸张拟人借代

  14.作者将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放在一起写,这样合适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暖”和“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寒”,都用得十分贴切而意味深长,请你任选其一,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

【长征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秋叶》阅读及答案07-05

《远行》阅读答案09-06

江边阅读答案08-10

宣纸阅读答案08-12

桃园阅读答案08-18

《元日》阅读答案06-14

乡愁阅读答案06-14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06-13

春酒阅读答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