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野望阅读答案

时间:2023-10-31 17:51:55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晴野望阅读答案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晴野望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晴野望阅读答案

新晴野望阅读答案1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新晴:初晴。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

  [2]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

  [3]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

  [4]郭门:外城之门。郭:外城。

  [5]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6]农月:农忙季节。

  [7]倾家:全家出动。事南亩:在田野干活。事:动词,从事。

  [7]南亩:《》有“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译文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从“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可以看出雨后新晴的乡村景色有什么特点?

  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3、诗人在具体描写时,远近相称,动静结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天然绝妙、充满生机的面,请你发挥想象,把这幅画面描绘出来。(50字左右)

  4、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6、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然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的特色。

  7、全诗重点在,写人只有后两句。你能想象得出“农人”的劳动情景吗?

  参考答案:

  1、空气特别明净清新;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也可用原文中的“原野旷”、“无氛垢”回答。

  2、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3、答案示例: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4、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5、这首诗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6、平淡质朴.

  7、在山青水秀的村庄里,“农人”们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欢快地忙碌着,他们的笑声在青山间回荡。

  赏析:

  《新晴野望》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描绘初夏时节,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诗的开头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就把此情此境真切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将读者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来。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

  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却缺乏活力。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自然不会忘记添上画龙点晴的一笔。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这首诗格调明朗、清新,不愧为山水诗画的大师。

新晴野望阅读答案2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②。

  白水明田外,碧峰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②溪口:溪流的入河口。

  1.本诗与杜甫的《春望》标题都有“望”字,但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比较其不同。

  【答案】《新晴野望》写了雨后初晴的阳光下,面对开阔明亮、生机勃勃的景物,诗人表达了喜悦闲适之情。《春望》写了战火纷飞时的衰败零落之景,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前景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新晴野望》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诗的开头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是虚写,给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喜悦闲适之情。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可据此作答。

  2.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由此推断诗中空白处最符合诗歌意境的字是( )

  A.在 B.压 C.连 D.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特点的'能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可理解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理解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明”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勾勒中这样的意境: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溪水兀自明亮着,晃人眼目。依据语境,与“明”相对应的应是“出”字,将山峰拟人化:远处碧色的峰峦,就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出现在群山的身后,让人惊奇。这句诗描写动景,是采用以动写静的写法。显示出雨后的“新晴”的特点: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碧峰在山后”只是在交代碧色的峰峦在上的后面,语言平淡。而“碧峰压山后”中“压”字比较沉闷,不能给人新奇之感。“碧峰连山后”只是在描述客观、静止的画面,表现不出静态中富于动感、清幽明丽、生机勃勃的景色特点。故选D。

  【参考译文】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新晴野望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新晴阅读答案06-20

张晓风《画晴》阅读答案06-20

雨晴 诗歌阅读答案附赏析06-25

沈从文《新与旧》阅读练习及答案06-17

超人阅读答案09-14

《肩膀》阅读答案09-14

迷路阅读答案09-14

《兄弟》阅读答案09-13

长征阅读答案09-14

睡莲阅读答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