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与雪》影评

时间:2022-06-02 15:23:41 娱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尘与雪》影评

  篇一:《尘与雪》影评

  《尘与雪》纪录片呈现出一场非现实的、超脱的、静谧的、灵魂出壳般的“胜境”

《尘与雪》影评

  象,与读经的圣童。

  鹰,鱼沙弥的肩膀。

  鲸,与海中的舞者。

  豹,与裸体的少年。

  这样的画面如同海市一般显现在沙黄的色调之中,达到寂静与空灵,除了你,一切都与幻同在,不知是自然的灵性,还是佛家的诘语,生的永恒或幻灭,这里没有时光的记号,所有的,仅是永恒的颜色与幻象,不需要思考,也无法思考,因为那些是静止了的流动,是越过了生命的.灵魂,是绵长的映象,是无需呼吸的拜会,而你,也只是一个虚无的访客。

  劳伦斯·菲什伯恩在吟诵

  “此刻,若你到我面前,分成时,时成日,而你的一日,成一生。”“泪成焰,焰成火,火成血,血成骨,骨成髓,髓成灰,灰成雪。”“Learn to dream with one eye open.”

  篇二:《尘与雪》影评

  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载的他拍摄的整组照片的时候,我就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接下来在朋友的推荐下看了这个纪录片,异样感开始越来越强烈。

  这个影片既没有动物的天性,也没有人类的人性。它从头到尾割裂梳理,与你的生活无关,并且与任何人的生活都无关。它的存在就是凭空而来的,也是凭空结尾。

  所有的姿态,位置,光线,都是美的,但是美的特别支离,你远远的看着,觉得,还不错,然后呢?然后呢?

  它既不体现你当下生活的剪影,也不具备远方哪里人与兽的折射,这是什么?

  这是导演以一己之力构建的一个空中的脆弱的.臆想。

  是原住民吗?演员完美的线条在专业的舞蹈。

  是舞台吗?无疑你邀请了最昂贵的动物演员,像个提线木偶,趴下或起身。

  是真实的相处吗?是导演的设计吗?是都市人们渴望的乌托邦吗?是时间停止的真相吗?

  显然它们什么都不是,统统都不是,整个影片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摆拍。

  整个影片,有孩子,有男人,女人,老人与野兽。然而从头到位,我没有感受到一丁点的生命力。NOT AT ALL!什么都没有。

  没有活力,没有欲望,没有情绪,没有生,没有死,什么都没有。

  没有因果,没有秩序,没有冲突,没有波澜与评析,什么都没有。

  这是自然吗?这是部落吗?这是世界吗?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

  它美吗?

  也许是美的。

  美的的空荡荡,就如微软电脑的屏保桌面。

  篇三:《尘与雪》影评

  1992年,摄影师格雷戈里(Gregory Colbert)在瑞士开了首个私人摄影展——《时间波浪》。

  在此之前,他曾因为赞助商要求删除他的纪录片《边缘上——艾滋病纪事》(On the Brink—An AIDS Chronicle)里,两个男人亲吻的镜头而火冒三丈,发誓再不接受任何商业赞助。

  然而这次个展,经济拮据的他不得不违背承诺。展会上,几位大收藏家对他的作品倍感青睐,纷纷以每幅超过6万美元的标价,相继向他订购更多后续作品。

  展会谢幕,交易结束,格雷戈里从此销声匿迹,突然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

  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一年后的某天,绝望的妻子,才终于收到丈夫寄来的第一封信。

  格雷戈里就是个“疯子”,世界在疯狂找他,他却一声不响地带着相机异域远征去了。

  10年后,他带回来130张原始照片,并合成了这部极具争议的作品——《尘与雪》(Ashes and Snow)。

  “羽变火,火变血,血变骨,骨变髓,髓变尘,尘变雪” ——《尘与雪》

  1

  130张照片,27次长途旅行,格雷戈里走遍世界的各个角落,在镜头的捕捉下:与象嬉戏、共眠的印度少女,雄鹰展翅下的缅甸僧侣,同猎豹深情相拥的祖孙二人,与鲸水面共舞的导演本人……

  它的争议也来源于此。

  踩它的人,认为这是一部了无生趣、靠疯狂摆拍记录而成的影像诗集。赞它的人评价,似乎读懂了创作者的梦想:人性与野性可以共存,并永远平衡,没有杀戮与对立,没有残忍与奴役。

  老实说,看第一遍时,我走神了,直到第二次看时,才真正陷进去。

  没有人类的残虐伤害,没有“象群攻击人类”的决绝报复。《尘与雪》的开篇,“人与象”相依相存,和谐地令人心生敬畏。

  格雷戈里在采访中提到,有次,他站在齐腰深的河水中取材。一群象正从森林向小河边疾奔,共有61只。湍急的河流,疾驰的象群,“要是他们向我冲过来,我将会被河水带走”。所幸,暴走的象群亦未攻击他,虽然留存在镜头里的它们,是那么极具攻击性。

  没有臆想的危险,却也没有绝对的安全。

  许久的后来,格雷戈里不幸被一头缅甸大象用象牙尖甩到湖里。

  这头“杀人象”,在攻击格雷戈里前,已无情地杀害了两个人。

  拍摄的危险性,并未动摇格雷戈里的勇气,反而激发了深潜在他内心的愿景。

  “我想从里向外,探索人类和动物的关系。通过找出所有动物间共有的语言和诗意感性,试图重建人类与动物和谐生活时一度存在的共通点。”

  身边人都说,大象有罪,可却常常忽略了,人类对象群犯下的更大罪行。

  现实中,人与象,人与动物,似乎只能在隔着安全栏的地方才能友好相处。人们常常用铁枷和绳鞭,来掩盖和平共处下的恐慌与对立,可人性与野性之间,本不该有恐惧与威胁,应有爱与信赖。

  他就像个不怕死的疯子,走进象群,鬣狗,鹰领地,鲸群……

  如果说,被象攻击,是意外降临的危机,那么和鲸鱼的共舞,则是一场有预谋的“自杀”!

  消失的`10年间,格雷戈里有2年半的时间,是和海洋里的鲸群共同度过的。

  在太平洋,他尝试了最惊险刺激的“行为艺术”。

  格雷戈里没有带氧气瓶,跑去和55吨重的抹香鲸与座头鲸一起,在海面上共舞。

  这一幕是格雷戈里的助手在水下拍摄而成。慢镜头里的人和鲸鱼,和着节奏扭动弯曲。

  而这背后的故事,则是体态优美的抹香鲸,企图张开血盆大口咬住他的头。没人知道,当鬼门关靠近,千钧一发之际,他究竟是如何顺利脱险的,只知道后来,死里求生的他淡然地又重回海里。

  “如果意外让我为此丢了性命,那不是个悲剧,因为我在做我热爱的事业”,他或许个已走火入魔的疯子吧。

  2

  《尘与雪》片长只有63分钟,所摄照片130张,却是格雷戈里13年里唯一的事业成果。

  他跋涉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遇见过埃及人、马雅人、美国印地安人、贝都因人……脚步所及,镜头所触,早已超越了人兽的禁锢。

  有人质疑画面的真实性,质疑拍摄时人与动物的调度关系,他只是浅笑回应:“世界存在了几十亿年,而人类,只是初来乍到”。

  《尘与雪》是他的13年探索,是他的个人主义。

  他选择让人类闭上双眼,与睁着明亮眼眸的动物独处。人类不设防,动物不恐慌,这是现实的悖论,却是我们渴望到达的理想国。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马鹿电影(malumovie ),喜欢电影的朋友一定要关注哦!

  篇四:《尘与雪》影评

  导演是加拿大天才自然摄影师格利高里 考伯特(Gregory Colbert)。

  花了13年时间,27次长途旅行拍摄完成。

  据说,这个「任性BOY」在摄影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突然消失。直到13年后,带了这部影片回归人们视野。

  拍下了人,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微妙关系集结而成《尘与雪》。

  最初,派爷是非常质疑的。

  纵观豆瓣,时光网,百度,知乎,派爷几乎没有找到关于这部电影的任何资料,甚至没有任何故事梗概!

  所有的短评,不是“诗词散文风”就是夸其“画面美轮美奂”!

  所有的长评不是大段摘抄其台词,就是加载了无数的影片画面!

  天了噜!派爷是要带婊婊们看电影的!

  电影是讲故事的!

  凭什么画面好看就说自己是电影!

  可是,当派爷在这寂静的夜里,静静的把这60分钟的影片看完的时候。

  爷觉得,可以“飞升”了。

  婊婊们,派爷喊你一起飞啊——短评长评都没有骗爷!

  这真真是一部美得让人窒息的影片。

  毫不夸张的说,每一帧单独抽出来,都可以成为一幅令人驻足观赏的摄影精品。

  两幅不够啊,派爷也想贴一堆!

  净化实用力完爆各种净化器!

  不用遭雷劈,就可以飞升的舒爽——谁看谁明白!

  可是,派爷要言正的是——不是影片没有讲故事,只是他没有讲一个具体的故事。

  传统电影总是通过故事来传达情绪,从而表达导演想要表达的;可是本片是通过情绪来传递故事,也因此表达了导演想表达的。

  导演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缓慢的节奏感,诱发思考。

  即使看到一样的画面,可因为看影片的.人不同。

  最终,每个人理解的也不会是同一个故事!

  影片从两个尼泊尔僧侣坐在船上,缓缓前行开始——镜头随着船只缓慢的移动。

  在荤黄的色调下,让影片从一开始就被笼罩在某种仪式感下。

  导演用“高速摄影”来获得极为缓慢的慢镜头。

  配合导演耳语般的旁白,如果此刻你和我在一起,此刻会变成小时,小时会变成日子,而这些日子,终将变成一生。

  观众很容易被带入语言与画面所呈现的视听联系中。

  让整部影片,从头至尾都行走「视听联系」制造的精神世界。

  而这,也是本片最大的特点。

  在缓慢的镜头节奏中,运用视角的高低变化和独特的构图设计,让画面获得强烈的视觉震撼和精神隐喻。

  影片总是在看似自由转换的画面间,有着的密切联系。

  说来就来,没有过渡,却有着无以言表的逻辑。

  死亡。

  超度。

  遗忘。

  轮回。

  原谅老艺术家派爷此刻也无法用具象的语言表达清楚。

  或者说,派爷生怕说多了话,打破导演煞费苦心所筑造的意识流。

  断离的转场,加上缓慢的节奏,这种缺失感只能被观者本人填充。

  把时间放慢,静观万物的生命律动。

  派爷仿佛置身在一段时间的长廊里,参与了一场更为广博的生命。

  这世界已经存在几十亿年,而人类,只是初来乍到。

  那飘飞的衣纹和水花,犹如时间和生命,缓慢静谧地流进了派爷的心灵。

  对,这就是派爷上仙的调调。

  对于生命和时间,我们的存在太过渺小。

  似乎只有放慢了时间,才有思考的可能。

  谁说世界很大,此刻,世界只有“我”。

  篇五:《尘与雪》影评

  也许你读过很多摄影师的故事,也许你看过很多风光摄影作品,可像格雷戈里那样走遍世界,拍下了人、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微妙关系的经典作品,其中充满着诗意和灵气的摄影师恐怕不多。

  看看他镜头捕捉到的瞬间——和大象嬉戏印度少女,雄鹰展翅下的缅甸僧侣,同猎豹深情相拥的祖孙二人……眼前这些影像纯净无暇,已存在于世上数千万年。自然摄影师格雷戈里·考伯尔成功地在人和野生动物之间寻找到久违了的.爱和信赖,画面中我们找不到恐惧和危险。 影片分成好几部份,有大象、鲸鱼、花豹、老鹰、和山猫等……

  影片拍摄极美,每个篇章,配上音乐,就像一首诗,人类与动物都没有说话,但是肢体的语言诉说了一切。看著影片,静静的欣赏动物和人类优雅的互动,脑袋中那些假设性的思考也就暂时抛开一边了。

【《尘与雪》影评】相关文章:

死寂影评03-26

《云图》影评03-26

《立春》影评03-18

催眠大师影评04-20

《大护法》影评03-31

《遥远的北方》影评03-12

《夏虫国》精选影评03-25

未知死亡的影评03-18

《禁闭岛》的影评04-10

胡桃夹子影评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