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常见四大部位损伤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8-22 14:04:53 运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乒乓球运动常见四大部位损伤及防治措施

  运动损伤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损伤治疗不当、不及时或过早参加训练等原因可转化为慢性损伤。那么,乒乓球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有哪些呢?下面jy135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乒乓球常见的损伤及预防措施,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乒乓球运动常见四大部位损伤及防治措施

  乒乓球运动常见四大部位损伤及防治措施

  一、腕部损伤及防治措施

  常见损伤原因

  腕部主要由8块形状各异的小骨做成,鉴于这个解剖特点,我们的手腕才可以作出如此灵活的各种动作,也正是因为小骨多的原因,因此也是容易导致腕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手腕的活动范围较小,当击球时,整个手臂起到速度杠杆的作用,手腕快速做出内旋外展动作,如果腕关节灵活性不好或腕关节力量较差则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防治措施

  1.作好腕部的准备活动。

  2.养成使用(护腕)护具的好习惯。

  3.不要发“死”力。

  4.轻度损伤时,腕部出现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48-72小时后,用中药熏洗,适当按摩,促进淤血吸收治疗效果好。重度损伤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施治。

  二、腰部的损伤及防治措施

  常见的损伤原因

  乒乓球运动损伤以腰骶部为最多,约占全部病例的三分之一还多。在乒乓球运动中,人体始终要保持上体前倾的状态,这时,腰椎的棘上韧带始终保持上体前倾的状态,骶棘肌也长时间处于收缩紧张状态,许多运动员在运动结束后不注意放松,致使局部过度疲劳,以致积劳成损。在乒乓运动中,几乎每一次击球,都离不开转腰这个动作,腰部活动以大肌肉群为主,如果准备活动不充分,大肌肉群的惰性尚未克服,也是造成腰部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防治措施

  1.打球前一定要做好腰部的准备活动。一般活动腰部2-5分钟即可。

  2.损伤较轻:一般指局部软组织或韧带轻微损伤。减少活动或者停止活动;适当做些按摩、拔罐、远红外照射、贴膏药等,一般5-7日可愈。严重损伤:指腰部软组织或韧带撕裂、小关节明显错位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等。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在执业临床医师指导下系统治疗。

  三、膝关节的损伤及预防

  常见的损伤原因

  据统计,在各类损伤中,膝关节的损伤比率占30%以上,由于在打球过程中,膝关节始终处于半屈曲位,关节周围韧带处于紧张和牵拉状态(如绷紧的橡皮筋)。如果运动前膝关节没有进行适应性(或顺应性)训练,在突然过度牵伸时,就容易造成膝关节内外两侧副韧带的运动损伤。另外,膝关节损伤和运动员的打法有关,拉攻型和削球型打法的,下肢的活动范围大、幅度大且速度快,造成膝关节负担过重,故容易导致损伤。因此,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打法类型,也可以加强膝关节的锻炼以减少损伤发生,如通过站桩、蹲马步来加强股四头肌力量;通过压腿、劈叉来提高股后肌群的柔韧性。

  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损伤,打球时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首先,训练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包括慢跑、关节的旋转及牵拉。其次,打球时不要单面运动,总是一个角度,老打正手或是反手,这是不平衡的运动,容易出现肌肉劳损。此外,通常半小时为一节比较好,但在休息的时候不能歇着,而应稍微走一走放松肌肉,消除疲劳。

  四、肩关节的损伤及预防

  常见损伤原因:

  肩关节损伤常见于若肩部的运动负荷过高或动作过猛,长时间用手臂扣球,过度牵拉肩部肌肉及意外受伤造成的并常常伴有肱二头肌长头肌健损伤。主要是由于在肩关节做伸展、转肩以及超正常范围的剧烈活动时,受到反复牵拉与韧带发生磨擦而引起的损伤。业余爱好者常常抓起拍子就打,一打还很拼命。其实业余选手打球也要讲究方法,肌肉在没有完全活动开的情况下,猛然拉伸,很容易造成韧带、肌腱的损伤。

  预治措施:

  1.打球先“预热”。是运动前首要的选择。讲究张驰有度。一般来说,打乒乓球1-2小时后,就应休息15分钟左右。

  2.使用护具。防护为了避免运动损伤,可以使用各种护具,如护腕、护膝等,并科学地增加运动量。

  3.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平时不打球,一打就两三个小时不放手”,这样很容易使肌肉局部负担过大,从而发生运动伤。

  4.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切忌搓揉及热敷。多发生在踝、膝、腕关节的扭伤,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才可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成药。

  5.肩关节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肩外侧疼痛,向颈部、上臂部放射;肩外展或做肩从外旋迅速内旋的鞭打动作时、在扣杀时,疼痛会加重;肩部外展时疼痛明显。急性肩部损伤,要适当休息,减少肩部活动量,适当做肩部柔韧性练习。还可以局部进行理疗、针灸、按摩、中药外敷或痛点封闭等。

  乒乓球的发球技术及注意事项

  1、正手发奔球

  特点:球速急、落点长、冲力大,发至对方右大角或中左位置,对对方威胁较大。

  要点:抛球不宜太高。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第一落点要靠近本方台面的端线。击球点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

  2、发短球

  特点:击球动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对方台面后的第二跳下不出台,使对方不易发力抢拉、冲或抢攻。

  要点:抛球不宜太高。击球时,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力量。发球的第一落点在球台中区,不要离网太近。发球动作尽可能与发长球相似,使对方不易判断。

  3、反手发急球与发急下旋球

  特点:球速快、弧线低,前冲大,迫使对方后退接球,有利于抢攻,常与发急下旋球配合使用。

  要点:击球点应在身体的左前侧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注意手腕的抖动发力。第一落点在本方台区的端线附近。

  4、正手发转与不转球

  特点:球速较慢,前冲力小,主要用相似的发球动作,制造旋转变化去迷惑对方,造成对方接发球失误或为自己抢攻创造机会。

  要点:抛球不宜太高。发转球时,拍面稍后抑,切球的中下部。越是加转球,越应注意手臂的前送动作。发不转球时,击球瞬间减小拍面后仰角度,增加前推的力量。

  5、下蹲发球

  特点:下蹲发球属于上手类发球。横拍选手发下蹲球比直拍选手方便些,直拍选手发球时需变化握拍方法,即将食指移放到球拍的背面。下蹲发球可以发出左侧旋和右侧旋,在对方不适应的情况下,威胁很大,关键时候发出高质量的球,往往能直接得分。

  要点:注意抛球和挥拍击球动作的配合,掌握好击球时间。发球要有质量,发球动作要利落,以防在还未完全站起时已被对方抢攻发下蹲右侧上、下旋球时,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偏转,挥拍路线为从左后方向右前方。拍触球中部向右侧上摩擦为右侧上旋。从球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为右侧下旋。发下蹲左侧上、下旋球时,站位稍平,身体基本正对球台,挥拍路线为从右后方向左前方。拍触球右中部向左上方摩擦为左侧上旋。从球中部向左下部摩擦为左侧下旋。发左右)侧上、下旋球时,要特别注意快速做半圆形摩擦球的动作。

  6、正手高抛发球

  特点:最显着的特点是抛球高,增大了球下降时对拍的正压力,发出的球速度快,冲力大,旋转变化多,着台后拐弯飞行。但高抛发球动作复杂,有一定的难度。

  要点:抛球勿离台及身体太远。击球点与网同高或比网稍低,在近腰的中右处15厘米)为好尽量加大向内摆动的幅度和弧线。发左侧上、下旋球与低抛发球同。触球后,附加一个向右前方的回收动作,可增加对方的判断结合发右侧旋球,更有威力)。

  7、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特点:左侧上下)旋转力较强,对方挡球时向其右侧上下)方反弹,一般站在中线偏左或侧身发球。

  要点:发球时要收腹,击球点不可远离身体。尽量加大由右向左挥动的幅度和弧线,以增强侧旋强度。发左侧上旋时,击球瞬间手腕快速内收,球拍从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发左侧下旋时,拍面稍后仰,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8、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特点:右侧上下)旋球力强,对方挡住后,向其左侧上下)反弹。发球落点以左方斜线长球配合中右近网短球为佳。

  要点:注意收腹和转腰动作。充分利用手腕转动配合前臂发力。发右侧上旋球时,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部向右上方摩擦,手腕有一个上勾动作。发右侧下旋球时,拍面稍后仰,击球瞬间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右侧下摩擦。

  乒乓球发球注意事项

  1、持拍手在触球前要放松,加快球拍碰球时的摆速。握拍太深不利于发挥手腕灵活性,摩擦球就不充分。

  2、引拍时,手臂与身体要拉开一些,不要贴得很紧,使整个发球动作舒展些,以便充分发力摩擦球。

  3、击球位置总有一个最佳合力点,每个人的身高、力量和发球动作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一般在腰部位置上下。

  4、上旋、下旋或不转球之间的差距要大而且发球动作要近似。

  5、要尽量在球同一部位的左、右或上、下接触球,并发出不同旋转性质的球迷惑对方。

【乒乓球运动常见四大部位损伤及防治措施】相关文章: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02-24

羽毛球运动常见损伤及预防措施03-08

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办法03-24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10-27

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11-18

常见的网球运动损伤11-16

马拉松常见损伤处理措施10-24

游泳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防护办法09-14

常见的运动损伤处理办法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