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的礼仪

时间:2023-05-19 08:40:48 职场 我要投稿

饮食的礼仪13篇

  饮食的礼仪 篇1

  德国人十分重视就餐时的坐姿。按照从小接受的教育,德国人坐在餐桌旁始终保持上身笔直,两臂尽量贴近身体,以免影响旁边的人,一般只有手腕以上部分在桌面上。(聊天和抽烟时例外)

  在进餐过程中,吃相比坐相更重要。在餐具使用上,德国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礼仪基本相同,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

  切食物要大小适合,切忌叉起一大块再一口一口从叉子上咬着吃,也不能把食物全都切成小块再一一叉食。

  另外,在德国吃饭,盘子里的.食物不宜一次添得太满,在一盘全都吃完后再续添。尽量不要剩食物在盘子里,这不仅不礼貌,而且还会令主人很尴尬。

  饮料也是如此,喝完一杯再去续杯,不要随喝随续。另外,德国人也不流行“干杯”,慢慢来,没必要一口喝光。

  与国内一样,嘴里有东西时不要开口说话,德国人会耐心等你咽下去。

  在德文里,德国人称喝汤为“吃”汤,因为德国人从不把汤盘端起来喝,而是用勺子一勺一勺的送到嘴里“吃”。

  如果汤比较烫,也不能用嘴去吹,只能等着它自己慢慢变凉。

  另外,就餐时不要发出怪声,不要吧唧嘴与国内没什么不同。而像剔牙、挖鼻孔、挖耳朵、抖腿、不停扭动身体也被视为有伤大雅甚至粗俗或缺少教养的表现。

  在德国的观念中,宴会即社交,令主人最难堪的不是碰翻酒杯或者刀叉落一地的情况,而是面对一圈埋头吃喝,不吭不响的食客。

  参加宴会可不仅仅是“一饱口福”,首先这是个联络感情、增进了解的社交场合,然后是展示个人口才与修养的机会。

  当然,谈话的内容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涉及影响食欲或者使气氛紧张的内容,比如夸奖女主人的手艺就是一个优秀的主题,席间不时应上几句赞扬,绝对能让宴会始终气氛融洽。

  饮食的礼仪 篇2

  西方餐饮礼仪

  自由、平等

  西餐文化是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工业文化的不断改进而形成的,无形地渗透着西方文化传统特点。在西餐中,饮食的时时刻刻都是人人平等自由的表现,每个人自主决定食物的种类、分量,分餐适用,丰俭由己,在大多的场合实行“AA”制。吃饭是自己的事情,大家平等自由地坐在一起享受食物,随便自由。

  独立、卫生

  与中式的圆桌共餐不同,西方用餐习惯于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即各自点菜,各持一份。西餐形式从表面上看似乎少了些热闹,多了些客气和独立,但实质上最重要的是体现了卫生。

  适度、节俭

  分餐制的.菜肴和主食由人定量,可以减少浪费。不管是餐前小吃还是正餐主食,所配原料都与就餐者的食量挂钩,菜肴道数尽可能少,但保证每餐吃完。分餐制使每位宾客对个人的用餐数量有了明确的量化概念,在减少浪费的同时又益于身体健康。

  西方饮食文化礼仪

  各国特色

  法国:法国是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废墟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家。在此以前它是古罗马省,称为外高卢。当时就有一些雅典和罗马的有名厨师来到这里,奠定了法国菜的基础。到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行的烩牛他核、煎嫩牛排及各种少司的制作方法等传到了法国,使法国菜更加丰富起来。由于历代法国国王崇尚美食,使得当时的法国名厨辈出,奠定了法式菜在西餐中的重要地位。但法餐却趋于保守,发展较为缓慢。

  意大利:意大利地处南欧的亚平宁半岛,优越的地理条件使意大利的受精和食品加工业都很发达,其以面条,奶酪,色拉米肉肠着称于世。公元前2世纪后期,古罗马宫廷的膳房已形成庞大的队伍,并有很细的分工。厨师总管的身份与贵族大臣相同,烹调方法日益完善,并发明了数十种少目的制作方法。时至今日,意大利菜仍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英国:英国的农业有发达,粮食每年主要靠进口,英国人也不像法国人那样崇尚美食,因此英式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英国人也常自嘲自己不善烹调。但英式菜的早餐却很丰盛,受到西方各国的普遍欢迎。另外,英国人喜欢喝茶,习惯在下午3点左右吃茶点,一般是一杯红茶或咖啡再加一份点心。如遇朋友有伤心事,递上一杯好茶,是对朋友最好的安慰。

  美国:由于在美国的英国移民较多,所以美式菜基本上是在英式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由于美国的历史短,传统、保守思想较少,在生活习惯上也不墨守成规,美国人当地丰富的农牧产品,结合欧洲其他移民和当地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独特的美国饮食文化。

  俄罗斯:俄式菜受法式菜影响较大,奥地利、匈牙利等国菜式的一些特点,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逐渐形成顾具特色的俄式菜。

  德国:德国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由日尔曼诸部落逐渐建立起来的国家,中世纪时期一直处于分裂状态,直到1870年才真正统一。在生活上,德国人喜爱运动,所以食量较大,他们保留了以肉食为主的日尔曼遗风。德式菜看以丰盛实惠、朴实无华而着称。德国人用餐时也非常注重用餐礼仪。

  饮食的礼仪 篇3

  西餐礼仪

  1.刀叉:手握叉子时不要像握大提琴那样,或像握麦克佩斯夫人的匕首那样。另外,不要手握刀叉在空中飞来舞去用以强调说话的某一点,也不要将刀叉的一头搭在盘子上,一头放在餐桌上。刀叉一旦拿起使用,就不能再放回原处。刀子放在盘子上时,刀刃朝里,头在盘子里,刀把放在盘子边缘上。

  2.餐巾:不要拿餐巾去用力擦脸的下部,要轻轻地沾擦。不要抖开餐巾再去折叠,不要在空中像挥动旗子那样挥动餐巾。餐巾应放在大腿上,如果离开餐桌,要将餐巾放在椅子上,并把椅子推近餐桌。注意动作要轻。用餐结束时不要折叠餐巾;否则,不了解情况的服务生可能会再给别的客人使用。用餐结束时要将餐巾从中间拿起,轻轻地放在餐桌上盘子的左侧。

  3.咀嚼:嚼东西时嘴要闭紧,无论你有什么惊人的妙语,时机多么恰到好处,只要嘴里有食物,绝不能开口说话。不能为了着急说话而马上将食物吞下,要保持细嚼慢咽的姿势,将食物咽下后会意地露出笑容,以转达你内心的活动:刚才完全可以有妙语出口,只是口中有食物。

  4.坐姿:要牢记你妈妈的话,坐立要直,不要将胳膊肘支在餐桌上。如果手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自在,放在大腿上。

  5.面包:面包上抹黄油尤其要注意,将面包掰成可以一口吃下的小块,临吃前在小块上抹黄油,不要图方便将整个面包上都抹上黄油。

  6.速度:切忌速度过快,无论你是在RitzCarton还是在格尔蒂的GreasePit酒店用餐,大口吞咽食物不仅有害健康,而且也不雅观,尤其是和他人共同进餐时,这么做会显得失礼。共同进餐时大家的量应该一样,并保持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速度,别人都开始品味甜食了而你还在喝汤是不可取的。

  7.剔牙:如果塞了牙,切忌在餐桌上剔牙,如果的确忍受不住,找个借口去洗手间,你可以在那里剔个够。

  8.口红:将口红留在餐具上是不可取的,工作用餐尤其如此。如果没有随身携带纸手帕,进酒店时可以顺便到洗手间去一趟,或到吧台去取块纸餐巾。

  9.吸烟:即使在吸烟区用餐,用餐期间吸烟也不可取,吸烟会影响他人的食欲,而且和整个气氛也不和谐,应该等到用餐结束后再吸烟,还应记住:不要用盘子当烟灰缸。

  10.物品:女用手提包及男用手提箱这类东西不要放在餐桌上,钥匙、帽子、手套、眼镜、眼镜盒、香烟等物品都不要放在餐桌上。总之,凡是和用餐无关的东西都不能放在餐桌上。

  饮食文化礼仪

  西菜之首--法式大餐

  法国人一向以善于吃并精于吃而闻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

  法式菜肴的特点是:选料广泛(如蜗牛、鹅肝都是法式菜肴中的美味),加工精细,烹调考究,滋味有浓有淡,花色品种多;法式菜还比较讲究吃半熟或生食,如牛排、羊腿以半熟鲜嫩为特点,海味的蚝也可生吃,烧野鸭一般以六成熟即可食用等;法式菜肴重视调味,调味品种类多样。用酒来调味,什么样的菜选用什么酒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清汤用葡萄酒,海味品用白兰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兰地等;法国菜和奶酪,品种多样。法国人十分喜爱吃奶酪、水果和各种新鲜蔬菜。

  法式菜肴的名菜有:马赛鱼羹、鹅肝排、巴黎龙虾、红酒山鸡、沙福罗鸡、鸡肝牛排等。

  简洁与礼仪并重--英式西餐

  英国的饮食烹饪,有家庭美肴之称。英式菜肴的特点是:油少、清淡,调味时较少用酒,调味品大都放在餐台上由客人自己选用。烹调讲究鲜嫩,口味清淡 ,选料注重海鲜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英式菜肴的烹调方法多以蒸、煮、烧、熏、炸见长。

  英式菜肴的名菜有:鸡丁沙拉、烤大虾苏夫力、薯烩羊肉、烤羊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西菜始祖--意式大餐

  在罗马帝国时代,意大利曾是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然后来意大利落后了,但就西餐烹饪来讲,意大利却是始祖,可以与法国、英国媲美。

  意式菜肴的特点是:原汁原味,以味浓着称。烹调注重炸、熏等,以炒、煎、炸、烩等方法见长。

  意大利人喜爱面食,做法吃法甚多。其制作面条有独到之处,各种形状、颜色、味道的面条至少有几十种,如字母形、贝壳形、实心面条、通心面条等。意大利人还喜食意式馄饨、意式饺子等。

  意式菜肴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汤、焗馄饨、奶酪局通心粉、肉末通心粉、比萨饼等。

  营养快捷--美式菜肴

  美国菜是在英国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了英式菜简单、清淡的特点,口味咸中带甜。美国人一般对辣味不感兴趣,喜欢铁扒类的`菜肴,常用水果作为配料与菜肴一起烹制,如菠萝局火腿、菜果烤鸭。喜欢吃各种新鲜蔬菜和各式水果。美国人对饮食要求并不高,只要营养、快捷。

  美式菜肴的名菜有:烤火鸡、橘子烧野鸭、美式牛扒、苹果沙拉、糖酱煎饼等。

  西菜经典--俄式大餐

  沙皇俄国时代的上层人士非常崇拜法国,贵族不仅以讲法语为荣,而且饮食和烹饪技术也主要学习法国。但经过多年的演变,特别是俄国地带,食物讲究热量高的品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烹调特色。俄国人喜食热食,爱吃鱼肉、肉末、鸡蛋和蔬菜制成的小包子和肉饼等,各式小吃颇有盛名。

  俄式菜肴口味较重,喜欢用油,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口味以酸、甜、辣、咸为主,酸黄瓜、酸白菜往往是饭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备食品。烹调方法以烤、熏腌为特色。俄式菜肴在西餐中影响较大,一些地处寒带的北欧国家和中欧南斯拉夫民族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与俄罗斯人相似,大多喜欢腌制的各种鱼肉、熏肉、香肠、火腿以及酸菜、酸黄瓜等。

  俄式菜肴的名菜有:什锦冷盘、鱼子酱、酸黄瓜汤、冷苹果汤、鱼肉包子、黄油鸡卷等。哈尔滨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尚保存有正宗的俄式西餐。

  饮食的礼仪 篇4

  时下吃西餐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更不再是名人雅仕的IDENTITY。不过常常光顾西餐厅的,始终还是那批人。毕竟,西餐不如街头的经济快餐,5元钱就可以吃到两肉一菜一汤。还有一些嘴上“爱”吃心里叫苦的家伙,根本上就是无奈于不争气的胃,只钟情于中华饮食文化。

  也就是说,西餐的口味、吃法与中餐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不是人人都爱吃西餐。只是偶尔光临西餐厅的人,大多是为了消费情调。不信问你身边的人:曾经有两个大男人相约去吃西餐的吗?

  西餐总是让人联想到烛光、钢琴、红酒、牛扒、沙律、忌廉汤和醇香的咖啡、WAITER或WAITRESS的微笑……初初热爱西餐的人,也许热爱的并不是如我们平常热爱中餐一样,热爱食物的色香味,而热爱仅仅因为牛扒和沙律是“西餐”,热爱的是西餐的感觉,那种能深深触动心灵的感觉。

  告诉你吧,当你下班之后会一个人走向西餐厅,一个人去品尝牛扒、沙律,当你觉得在餐桌上想等待的是牛扒而不人,当你会悄悄地咽口水,肚子会咕咕地叫,CONGRATULATIONS!你很不幸地、正式地爱上了西餐。烛光、钢琴、微笑原来只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陪衬!

  爱上西餐的感觉就像爱上一个人,过程很简单。一见钟情总是迷恋于它的外貌,所以对它可以忽远忽近,又带着点莫名的倾慕和接近时的胆怯,因为你不熟悉它,你想保持良好的状态给它留下好的印象。当你多次走近之后,你一旦发现爱它的灵魂而不是外貌,一切都回归真实和清醒,你热爱的不会再是它的名字,而是它的实质。你会认真地去选择“意大利”还是“蓝山”,“五成熟”还是“七成熟”……左手拿叉还是拿刀的问题已经不再存在。西餐就是饮食而已,就是这么简单。如果现在你觉得它比感情的进展还要简单,就不妨让西餐感受一下中国文字的组织魅力,满不在乎地说句“感情就像西餐一样简单”吧!

  其实我对西餐的认识,是始于多年前一次难忘的约会。那一天,在我制造百般机会对所仰慕的某俊男暗送秋波数十次之后,终于盼来了突破性的回应,该俊男开始约我吃饭。在喧哗的北京路听他讲蓝调真是考验了我的耐性,更难以抵挡的是街边扑鼻而来的烤肉串和牛腩萝卜的阵阵醇香,当时真想马上掏出5元钱大嚷一声“来一碗!”不幸的是俊男看到的是眼前的某某西餐酒廊,缓步走进去后,我都还没有从萝卜牛腩烤肉串的幻想中醒过来,餐桌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两件牛扒。男士说:我喜欢看女孩子吃东西。然后就看着我。我因为不懂用刀叉想先看他是怎么吃的,所以说:还是我看你吃吧。他坚持说:向来都是 LADY FIRST!于是我们就这样文雅地“争持”不下,他大概看出了我的无知,竟然对我表现出一丝轻蔑的表情。离开之后我虽然暗地里痛骂此君乃“假绅士”一个,但其实我是“假淑女”的事实也千真万确。当日发誓要把西餐吃个“透”,来日好在“假绅士”面前拿回面子。

  话说回来,中国人不懂西餐礼仪跟国际友人不会用筷子一样,其实并不是什么失礼的事,坦然向人请教就是。一般来说,正统的西餐礼仪很讲究以下几点:

  用刀叉吃有骨头的肉

  吃有骨头的肉时,可以用手拿着吃。如果想吃得更优雅,就用刀。用叉子将整片肉固定(可将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压住肉),再用刀沿骨头插入,把肉切开。最好是边切边吃。

  必须用手吃时,会有洗手水附上。当洗手水和带骨头的肉一起端上来时,则表明“请用手吃”。用手指拿东西吃后,将手指放在装洗手水的碗里洗净。吃一般的菜时,如果把手指弄脏,也可请侍者端洗手水来,注意洗手时要轻轻地洗。

  用叉子和汤匙吃甜点

  上甜点时大都会附上汤匙和叉子。冰淇淋之类的甜点容易滑动,可用叉子固定并集中,再放到汤匙里吃。大块的水果可以切成一口的大小,再用叉子叉来吃。侍者会经常注意客人的需要,若需要服务,可用眼神向他示意或微微把手抬高,侍者会马上过来。如果对服务满意,想付小费时,可用签帐卡支付,即在帐单上写下含小费在内的总额再签名。最后切记口头致谢。

  吃面包可蘸调味汁

  如果你能吃到连调味汁都不剩,是对厨师的.礼貌。注意不要使面包盘子很干净,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面包,再蘸一点调味汁来吃,才是雅观得体的。

  用餐巾内侧擦拭

  弄脏嘴巴时,一定要用餐巾擦拭,不要用自己的手帕。用餐巾反摺的内侧来擦,不要弄脏正面,这是应有的礼貌。手指洗过后也是用餐巾擦的。如果餐巾太脏了,请侍者重新更换一条。

  凡事由侍者代劳

  在一流餐厅里,客人除了吃以外,诸如倒酒、整理餐具、捡起掉在地上的刀叉等事,都应让侍者去做。在国外,进餐时侍者会来问:“How is everything?”如果没有问题,可用“Good”来表达满意。

  任意选择乳酪

  高级餐厅上甜点之前,会送上一个大托盘,摆满数种乳酪、饼干和水果,挑多少种都没问题,关键是你应把它们吃完。

  聊天切忌大声喧哗

  在餐厅吃饭时就要享受美食和社交的乐趣,沉默地各吃各的会很奇怪。但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是极失礼的。音量要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别影响到邻桌。中途离席时,最好是上菜的空档,要向同桌的人打声招呼,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再走,别打乱了整个吃饭的程序和气氛。吃完饭后,将餐巾随意放在餐桌即可,不必特意叠整齐。

  这是正统西餐的礼仪。事实上,我们平常去西餐厅的一般消费已经没有必要去顾及这么多烦琐的细节了。不过,也不是意味着喝酒和自助餐可以很随便。进酒时,通常由侍者将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让客人鉴别一下品质是否有误。喝者只须把它当成一种形式,喝一小口答“Good”即可。接着,侍者会来倒酒,这时,不要动手去拿酒杯,而应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用手指轻握杯脚。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应用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喝酒时就绝对不能吸着喝,要倾斜酒杯,像是把酒放在舌头上喝似的。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摇晃杯子。

  吃自助餐虽然不像吃正规西餐那么规规矩矩,但自助餐也有自助餐的吃法。取菜的顺序一般是冷菜、汤、热菜、甜点、水果、冰淇淋,记住不要争先恐后,要排队取菜;一次取菜不要太多,可多取几次,取到盘中的菜就要吃完。餐桌上如摆设多套叉,应按从外向内的顺序分别用来吃冷菜、热菜,横放的叉、勺是用来吃甜品的。吃完一盘可将刀叉平行竖放盘中,再去取下一盘,侍者会主动收去。

  骤眼看来,西餐礼仪实在复杂得很。其实只要你在吃西餐时用心地去模拟几次,你终会发觉那种“礼仪”会成为条件反射式的饮食习惯,一点也不烦琐,还能深切体味到:就像用筷子吃中餐最合适一样,用刀叉吃西餐才是最合适的。

  饮食的礼仪 篇5

  吃西餐需要注意1、预约的窍门 越高档的饭店越需要事先预约。预约时,不仅要说清人数和时间,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吃西餐需要注意2、穿着要得体 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吃西餐需要注意3、入座 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了。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吃西餐需要注意4、上菜顺序 正式的全套西餐上菜顺序是:

  1、前菜和汤

  2、鱼

  3、水果

  4、肉类

  5、乳酪

  6、甜点和咖啡

  7、还有餐前酒和餐酒

  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欢迎只点前菜的客人。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一般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吃西餐需要注意5、点酒 点酒时不要硬装内行。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对酒不大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请调酒师帮忙挑选。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吃西餐需要注意6、拿酒杯 用三根手指轻握杯脚。酒类服务通常由服务员负责将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让客人鉴别一下品质是否有误。只须把它当成一种形式,喝一小口并回签Good。接着,侍者会来倒酒,这时,不要动手去拿酒杯,而应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确的握杯姿势是用手指轻握杯脚。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应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

  吃西餐需要注意7、喝酒的方法 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遥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用面巾纸擦较好。

  饮食的礼仪 篇6

  丧葬食俗

  长治县一带,过去人死后所供祭品分4种:一是三牲祭----猪头、鱼和公鸡;二是三滴水----4大碗、4小碗、4个碟子;三是白头祭----馒去时头;四是刀番祭----0.5公斤猪肉。现在,近亲主要以猪头、三滴水为祭品,一般关系的以糕点为祭品。起之秀沁水、阳城的农村,丧家在出殡前,儿女侄孙辈要提米饭、油食、馍等到坟地吃,撒五谷于地,儿女连土带谷抓在手里,装入口袋,名曰抓富贵。在这个地区,人死后有过七习俗,每逢七日哭祭一次。“七七”仪礼要求备不同祭食。一七馍馍,二七糕,三七齐勒,四七火烧,五七多数吃酸菜、芥菜饺子,六七、七七无定食。然后要过百天、周年、二周年、三周年五周年、十周年。祭祀时还要烧纸浇汤,跪拜叩头。十周年过完后丧事至此结束。

  婚姻食俗

  沁县一带,新娘上轿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的离别饭。有的地方新娘上轿前要吃鸡。新娘迎来后,还要让新郎新娘喝起缘(因两人未曾见过面,这时才互相认识,故叫“起缘”)拌汤,汤内要放进蜜与香油。先让新娘喝三口,然后转交新郎喝,喝完后才能共拜花堂。

  生育食俗

  这一地区的`产妇,在分娩头三天只让喝些不沾牙的米汤水(晋西北地区叫做定心米汤)。月子里,小米稀粥与稠米汤是产妇的主要食品。满月那天,产妇要忌吃一天面食,喝一天小米粥,称对月米汤。满月之后饮食才能恢复正常。近些年已没有这种习俗了,不过多数人家还要忌吃肉食和油腻食物。

  饮食的礼仪 篇7

  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主食和节日活动

  藏族牧区以牛羊肉为主食,常食用的乳制品有酸奶和奶渣。主饮品以酥油茶为主,辅之以清茶、奶茶。节日时饮青稞酒,几乎不饮白酒,啤酒在城镇较为流行。一般日饮5次茶,即早茶、上午茶、中午茶、晚茶、睡前茶。夏季或农牧忙的时节,也会吃4顿饭。喝早茶时抓点糌粑,加上些细奶渣;中午抓糌粑,外加酸奶、肉丁汤或手抓肉;晚上大多食各种粥。

  藏族人非常好客,客人的时候,或节日、宗教活动、结婚、赛马,在牧区甚至春天听到第一声鸟呜、第一次春雷等场合,人们都会尽可能丰盛的家宴一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的饮食已是极为丰富。

  糌粑曾是藏族的主食,形似内地的炒面,原料以青棵为主。做法是选好青稞或豌豆、燕麦后淘净,晾干,炒熟,磨成面粉,磨好后称为糌粑面,磨得越细越好。吃糌粑时,根据各自爱好,还可以放些奶渣或白糖,然后加酥油茶或清茶,中指按逆时针方向反复揉拌均匀,再用手捏成团状,直接用手往口里送。也有用青稞酒调糌粑的,做出的“粑”甘甜醇香,别有风味。

  藏族同胞以肉食为主,农牧区的蔬菜、水果很少,所缺的维生素多由茶叶来补充。酥油茶其味道浓厚,可以压住酥油、牛奶的膻味。酥油茶的主要原料是酥油、牛奶和盐。将这些原料放入酥油桶,再将茶水煮至呈红色后倒入,搅动使其充分交融后,一桶喷香的酥油茶就制成了。酥油茶必须倒入一把大壶,并放在微火上保温。酥油茶营养丰富,喝习惯了就会觉得醇香美味。按藏家规矩,饮用酥油茶需用细瓷小碗,主人给你倒上的酥油茶走时最好喝尽,否则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你不想再喝了,只须将茶碗用手掌盖住就行了。

  藏族的饮食文化礼仪:主食特色

  众所周知,牛羊肉是草原牧民擅长烹饪的食物,其中手抓羊肉色、香、味、形具全。手抓羊肉一般选用膘肥肉嫩的.大羯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开锅后立即捞出。火候以开锅肉为宜,肉赤膘白,肥而不膻,吃起来又鲜又嫩,十分可口。餐具只用藏刀,将羊肉割下后手抓食用,所以称为手抓羊肉。食用时十分有趣,羊尾和胸叉是献给最珍贵的客人;未来女婿第一次登门,未来的岳父、岳母一定要敬一段羊脖子,颈椎骨节相连的羊脖子很难将肉吃尽,但藏族青年不会被难倒,能吃得好象骨头上从来没长肉似的,只有这样才被认为是有本领的好女婿,所以在草原上流传着“羊脖子考女婿”的习俗。

  酸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将牛奶煮沸,倒入木桶,加少量的旧酸奶以发酵,制成的酸奶像嫩豆腐一样。色泽光亮,表面覆盖有一层金黄色的油脂奶皮,并有一种芳香的气味。质地细腻,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具有开胃、抑菌、降低胆固醇等功效,还可以拌着米饭吃。

  血肠是藏族食谱中的上等食物,贵客临门,能以血肠待之,那是主人的荣耀。血肠是由切碎的肉丁、板油、调料和猪血拌匀后灌进肠衣。吃时放在开水锅里一涮两滚,不等肠衣内的血完全凝固就捞出,捏住两端边吃边吮,味道极其鲜美,但视觉上有点恐怖。

  用青稞面调制烘烤而成的青稞饼,色泽金黄,香甜可口。把整块的牛羊肉挂起来风干制成的风干肉,可直接生吃。其它还有奶酪、奶渣、奶皮、豆腐、土豆、腊肉、藏醋等。人参果和黄蘑菇则是吃得最多的野生植物。

  青稞酒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也是欢度节日和招待客人的上品。按照习俗,往往主人必先敬客人青稞酒。藏族一般在饮酒之前会用无名指向空中弹酒,以祭奠佛法僧三宝或敬天,敬地,敬神。饮酒的规矩一般是先轻呷饮两口,主人会及时给添满,在第三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藏语叫“松只尼达”,意思是三口一杯。藏族同志劝酒时,经常要唱酒歌,

  歌词丰富多彩,曲调优美动人,男女老少都会唱,从头至尾酒歌是不会重复的。

  饮食的礼仪 篇8

  壮族节日饮食礼仪研究:

  五色糯米饭

  每逢农历三月三,壮族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寄托着人们五谷丰登的祝愿。五色糯米饭是由五种天然的植物色素——枫叶、黄姜、紫饭叶、红蓝草等植物的汁液做成黑、红、黄、白、紫5种颜色的糯米饭,五彩缤纷,看到都直流口水。

  艾叶糍粑

  清明节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艾叶糍粑口感柔软、爽滑,得到很多人喜爱和追捧。艾叶糍粑也有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消除腻意,增进食欲的作用,同时艾叶具有保健作用。

  粽子

  壮族称粽子为“粽粑”,壮粽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是壮族“三月三”特制的传统食品,也是用来祭祀拜祖的食品。龙州金龙镇人爱吃形状似牛角的角粽。

  发糕

  发糕是广西人拜祖祭祀必不可少的的特色食品,莲花发糕有焦黄、泥黄、雪白三色、焦黄色发糕是最传统地道的做法,一般是用红糖做的,寓意“发达、高升”。

  尝完河池的美食,快来快来。

  罗城菜包

  菜包用牛皮菜做皮,用糯米、五花肉、香信、木耳、咸鱼、虾仁、葱花、老蒜等做馅,菜叶包好馅后放在锑锅和猪筒骨一起焖熟即成,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最为正宗。据传菜包是六十年代困难时期艰苦条件下的产物,当时是用野菜包制而成。

  宜州豆腐瑶

  一只大品碗装的“糊糊”,淡黄色的糊里,碧绿的菜叶上凝结着一朵朵、一串串“恋枝不舍的桂花”。这碗“糊糊”,壮家人叫它“豆腐瑶”。由于汉、壮语言的语序有别,城里人称为“瑶豆腐”,即是“瑶家人的豆腐”。

  南丹糖糕粑

  取色质上好的糯米粉碎成面粉,把切成细沫的红糖拍和破的生姜放进内含新鲜猪油的开水中。然后待姜糖水冷却到不烫手的温度,开始和面。最后把揉好的生食放进四周和底部铺满芭蕉叶的蒸笼里,用芭蕉叶严严实实地包裹好,这样糖糕粑就算全部做成。

  东兰黑粽子

  “隆林黑粽子”一直以味香、细嫩可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驰名区内外。

  壮族过年小知识:

  壮年“壮年即壮族新年。时间比汉族早一个月。过去,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合家祭祖,联寨拜社,喜迎新年。

  过去还有以八月酉日为迎新岁节日。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藤州俗不知岁,唯用八月酉日(即十月前后)为腊,长幼相贺以为年。"壮族以八月收割稻谷为新年节庆,因有别于汉族春节而说成是"俗不知岁"。

  现在壮族过春节的节期虽然是受汉族春节的'影响,但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则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宋代以前,壮族各地的节日是按农业生产的周期而定,自明代以后大部分地区逐渐采用农历节期。壮族的迎新岁活动,与汉族大致相同,从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到了十五日各家吃了专供祖神的"母粽"(特大粽子)后即告"散年",意为新年节期聚庆终止。亦有部分地区的新年节庆延至正月末,采白头翁或艾草合糯米制糍粑(俗称"艾粑")小祭为岁庆终期,有的延至二月初二社祭方告结束。

  故通常又将整个正月作为庆新春节期,称为“过正月”、“吃正月”。壮语Cieng("正月"之简称)为春节的代称。春节从月初一凌晨开始,一直延续到十五日的元宵节才告结束,其中又以初一至初五最为热闹。从初二起,亲戚之间便开始交往拜年贺岁,携带礼品主要是粽子、年糕、猪肉等物,连日不断。来客所带来的礼品,主家只各份收取一半,留一半或换上自家的年货让其带回。过了初五,亲友间的走访贺年便逐渐减少,各家开始筹划当年的备耕工作。

  到了元宵节,各家又杀鸡备肉,祭拜祖先,祈求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六畜兴旺。春节即告结束。壮家贺年并非只是套套近乎,而是出自真诚的祝福。在大年时节,不论亲友乡邻,碰上面都道“新年好”、“恭喜发财”。初二,女儿、女婿带着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外公、外婆看着外孙又是亲又是抱,高兴异常。

  春节的传统文娱活动除与三月三相同的歌墟外,舞狮、舞鸡、舞春牛,也吸引了不少青年人。狮子队的锣鼓一敲,搭起高台,狮子旋回而上,在十几张八仙桌搭就的高台上行走自如,引来阵阵喝彩。

  饮食的礼仪 篇9

  吃面。这一天有吃面的习俗,大家都知道头伏饺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着挑寿,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长寿。面条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征着巧,而且象征你以后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别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给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韧性,说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韧性,你的`事业才能够成功。丈夫的夫本来就是天字出头叫夫,丈夫为天,妻子为地,面抻出头上,天就为夫,就可以闯出一番事业。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瓜果当然必不可少!根据中国传统桃子附有神话色彩,樱桃像小灯笼一样,代表日子红红火火,第二,民间还这样认为,英雄一来,妖魔鬼怪统统逃跑了。即将到来的中秋桃子成了受宠佳品!

  第四七夕的时候放桃:即将来到了中秋,我们供月供娘娘都放。要采樱桃,樱桃像小灯笼一样,代表日子红红火火,第二,民间还这样认为,英雄一来,妖魔鬼怪统统逃跑了。还有桑葚,吃了白桑葚,象征着我从现在一直到天冷,吃菜或者水果的时候吃不了虫子。

  饮食的礼仪 篇10

  “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嚺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类似的仪礼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让我们还是以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所引《屠羲英童子礼》为例,以下的这些话自然还是由《礼记》上演绎出来的:

  凡饮食,须要敛身离案,毋令太迫,从容举筯,以次著于盘中,毋致急遽,将肴蔬拨乱。咀嚼毋使有声,亦不得恣所嗜好,贪求多食,安放碗筯,俱当加意照顾,毋使失误堕地.……。

  当代的老少中国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多多少少承继了古代食礼的传统.我们现代的不少餐桌礼仪习惯,都可以说是植根于《礼记》的,是植根于我们古老饮食传统的。

  饮食的礼仪 篇11

  一、“饮食”的定义

  饮食,做名词时指各种饮品和食物;做动词时则指喝什么、吃什么,以及怎么喝、怎么吃。

  饮食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饮食原料的加工生产;二是制成的产品;三是对饮食品的消费,即吃与喝。

  二、“文化”的定义

  关于文化的定义,100多年来各国学者从符号学、规范性等多种角度提出了260余种不尽相同的看法,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从字源上来看,英文与法文的“文化”一词均为culture,原从拉丁文的cultura而来。

  拉丁文cultura有耕种、居住、练习、注意、敬神几种含义,可见它的含义比较广泛。

  英文中的“农业”一词agriculture,“蚕丝业”一词silkculture,“体育”一词physicalculture,都由culture构成,显然都有“文化”的含义在内。

  对“文化”的理解,中外比较一致的倾向是宽泛论观点,即“大文化”观点。

  诚然,在众多的定义中,宽窄程度是不尽相同的,但它具有广泛和侧重精神方面两个主要特点。

  将“文化”的各种解释归纳起来,则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如思想、道德、风尚、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和制度。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三、“饮食文化”的定义

  (一)饮食的潜意识

  中国“吃”的观念与西方完全不同。

  西方人对“吃”的理解非常简单,肚子饿了就吃饭,有什么吃什么;而中国人对吃则非常讲究。

  1、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交等一切事情,都跟“吃”有关系。

  2、“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吃”(或文言文中的“食”)被赋予各种感情色彩。

  人们把很多原来跟吃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情,都跟吃联系在了一起。

  例如:被冷落叫“吃闭门羹”,被人趋捧最棒叫“吃香”,一往无阻、非常走红叫“吃得开”;干工作不怕困难叫“吃苦”,受到损失叫“吃亏”,得到好处叫“吃到甜头”,衣食有余叫“吃着不尽”;承受祖宗余荫叫“食德”,把不讲信用叫“食言而肥”等。

  这说明了“吃”在生活中的地位和深层意识的影响,也反映了中国饮食心态与文化心态在其深层结构上是和谐一致的。

  在传统文化中,一句很重要的话叫“民以食为天”。

  所以要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就必须介绍饮食文化。

  (二)“饮食文化”的定义

  “饮食文化”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学的普泛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和知识界普遍认同的理解,“饮食文化”学术概念的涵义是指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人类的食事活动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食生产:食物原料开发(发掘、研制、培育)、生产(种植、养殖),食品加工制作(家庭饮食、酒店饭馆餐饮、工厂生产),食料与食品保鲜、安全贮藏,饮食器具制作,社会食生产管理与组织。

  食生活:食料、食品获取(如购买食料、食品),食料、食品流通,食品制作(如家庭饮食烹调),食物消费(进食),饮食社会活动与食事礼仪,社会食生活管理与组织。

  食事象:人类食事或与之相关的`各种行为、现象。

  食思想:人们的食认识、知识、观念、理论。

  食惯制:习惯、风俗、传统等。

  食生产、食生活和食事象是人类食事活动的三个基本的物质性基点,正是这三个基本的物质基点决定了某一具体人群或民族饮食文化的坚实架构;而食思想、食惯制是人类食事活动精神领域的习俗、传统、心理、思想等范畴,组成它的血肉。

  显然,这是一种比较宽泛的理解。

  它可以简略成如下表述:什么人,在什么条件下吃,吃什么,怎么吃,吃了以后怎样等事象、精神、规律的集合。

  四、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

  饮食文化说起来似乎是无形的,实际是有形的,而且是有价的。

  (一)饮食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有研究者笼统地认为:人们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吃的目的,吃的效果,吃的观念,吃的情趣,吃的礼仪,都属于饮食文化范畴。

  它贯穿于餐饮企业经营和食事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

  菜文化,这是饮食文化的基础。

  人们享受饮食文化,要通过食物这个载体去实现。

  小吃文化,这是最具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最有食文化韵味的一种民族文化。

  人们通过小吃可以领略民间饮食的古朴淳厚的文化底蕴。

  筵席宴会文化,这是一种社交文化,是饮食文化的综合体现。

  它的文化品位最高,文化含量最大,最能反映企业的文化档次。

  餐厅文化,这是一种环境文化。

  餐厅的装饰、布置、风格、情调,都会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是第一印象。

  服务文化,这是一种形象文化--人的形象文化。

  服务员是代表企业为客人服务的“大使”,她们的装束打扮、服务动作、神态气质,都反映企业的形象。

  营销文化,这是一种企业文化。

  它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宗旨、特点以及营销策略、方式等,是企业包装和推销自己、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

  (二)也有的认为:饮食文化学孕育出烹调学、食品制造学、食疗学、饮食民俗学、饮食用具学等科学。

  (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学泰认为:饮食文化主要指饮食与人、人群的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四)饮食文化是关于人类(或一个民族)在什么条件下吃、吃什么、怎么吃、吃了以后怎样等等的学问。

  因而它便由食物原料(生产、开发、选择、分类等)、加工技术和制作工艺、保藏、保鲜、饮食商业和服务、加工工具和饮食器具,以及有关习俗、制度、心理、思想等,构成了特定的学科领域。

  饮食的礼仪 篇12

  导语:究礼仪的民族。民风纯朴,礼让谦恭、尊老爱幼、诚信无欺是自古传下来的纯良礼俗。敦煌古藏文文南中,在记述吐蕃历史上第一代赞普从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时这样描绘了藏地和民风:"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脏,雪山一切河流之源头,山高土洁,地域美好,人知为善,心生英勇,风俗纯良……以弯腰表致敬,以顶足为礼,对上等人用敬语说话……"。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有一份专门论述待上接物、处事修养的长篇伦理学文献《礼仪问答写卷》,提出了为人之道、为政之道、为友之道、为子之道的广泛伦理关系。如在阐述为人之道时,《写卷》云:

  "弟问:何为做人之道?何为非做人之道?

  兄云:做人之道为公证、孝敬、和蔼、温顺、怜悯、不怒报恩、知耻、谨慎勤奋。

  虽不聪慧机智,如有这些,一切人皆能中意,亲属亦安泰。非做人之道是偏袒、暴戾、轻浮、无耻、忘恩、无同情心、易怒、骄傲、懒惰。身上若有这些毛病,一切人皆不会中意。"

  松赞干布制定的《十六净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长敬老、诚爱亲友、正直无欺等作为重要内容,对藏族的伦理礼仪习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族的饮食礼仪深刻地反映着藏族的伦理精神。平时,家人和邻里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诚信待人。家中酿了好酒,头道酒"羌批"(酒新chang-phud)敬献神灵后,首先由老人品尝。每年收割新粮食,尝新也是老人们的"专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妇掌勺分发食物时,首先是为长者盛,然后全家围聚火塘旁进餐,其乐融融。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热情周道,若有宾朋登门,定会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饮茶和饮酒礼俗很多。平时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随便用他人的碗。喝茶时,碗中的茶不能随便喝干,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满后再喝,最后结束喝茶时也不能全部喝干,而要留下少许,表示茶永远喝不完,财富充足,寓意颇深。若客人到来,女主人会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摆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壶轻轻摇晃数次(壶底须低于桌面),斟满酥油茶后双手端碗躬身献给客人。客人接茶后不能急匆匆张口就饮,而是缓缓吹开浮油,饮啜数次后碗内留下约一半,将茶碗放于桌上,女主人会续满,客人不能立刻端起就饮,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请下边同主人拉话边慢慢啜饮。客人每次饮茶后主人会很快添满,使茶碗保持盈满状态。客人至,一般需饮茶3碗,只喝1碗就不吉利,藏谚道:"一碗成仇!"喝茶时不能必出"唏、唏"的声音,更不能将碗里的茶部喝光,否则会被视为没有教养。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外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有的人口中还要轻声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弹酒三次是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

  饮食的礼仪 篇13

  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三月三、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

  过春节一般在腊月二十三过送灶节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要把房子打扫得窗明几净,二十七宰年猪,二十八包粽子,二十九做糍粑。除夕晚,在丰盛的菜肴中最富特色的是整煮的大公鸡,家家必有。壮族人认为,没有鸡不算过年。

  年初一喝糯米甜酒、吃汤圆(一种不带馅的元宵,煮时水里放糖),初二以后方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互赠的食品中有糍粑、粽子、米花糖等,一直延续到十五元宵,有些地方甚至到正月三十,整个春节才算结束。

  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派人携带五色糯米饭、彩蛋等到先祖坟头去祭祀、清扫墓地,并由长者宣讲祖传家史、族规,共进野餐。

  还有的.对唱山歌,热闹非凡。1940年后,这一传统已逐步发展到有组织的赛歌会,气氛更加隆重、热烈。其他节日食俗也都各有讲究,各具特色,比如中元吃鸭、端午吃粽、重阳吃粑等等。

  壮族的粽子分为包米粽(用浸泡后的糯米包扎)和包糕粽(经浸好的糯米水磨成浆和过滤成“糕”后再包扎。

  “包菜”也称“包生饭”,是三月三、四月八(牛魂节)许多壮族地区人们爱吃的节日食品。其方法新鲜别致,即用“包生菜”的宽嫩叶包上一小口饭,放入口中嚼吃。颇有独特风味。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不管远亲近邻来家做客,都要以礼相迎,热情接待。

  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两人从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饮,眼睛真诚地望着对方。婚丧嫁娶、盖房造屋,以及小孩满月、周岁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席痛饮。

  一般要有扣肉、米粉肉、清煮白肉块、猪肝、白斩鸡、烤乳猪、豆腐圆、油炸蓉(用油豆腐加工而成)、笋片、鱼生等8或10道菜。实行男女分席,但一般不排座次,不论辈分大小,均可同桌。

  并且按规矩,即便是吃奶的婴儿,凡入席即算一座,有其一份菜,由家长代为收存,用干净的阔叶片包好带回家,意为平等相待。每次夹菜,都由一席之主先夹最好的送到客人碗碟里,然后其他人才能下筷。壮族丧葬酒席多为素菜,只有出殡以后才能吃荤。

【饮食的礼仪】相关文章:

饮食的礼仪05-18

中餐饮食礼仪05-16

饮食的礼仪14篇05-19

饮食的礼仪(14篇)05-19

饮食的礼仪(集合14篇)05-19

中餐饮食礼仪8篇05-16

中餐饮食礼仪(8篇)05-16

中餐饮食礼仪9篇05-16

孕期饮食菜谱08-21

《健康饮食》教案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