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故事

时间:2023-05-29 19:17:16 职场 我要投稿

礼仪的故事13篇

  礼仪的故事 篇1

  下课了,我转过身去,想跟好朋友徐凌天聊天,可是,徐凌天哭了,于是,我问他的同桌孙家成,徐凌天为什么哭。

礼仪的故事13篇

  原来,孙家成在做作业时,徐凌天在一旁不停地烦他,最后,孙家成不胜其烦了,一拳头上去,就把徐凌天打哭了。身为中队长的我当然要调解,于是,我努力想安慰徐凌天,可他硬是连头都不肯抬起来,没办法,我只好去找朱老师,朱老师都把徐凌天叫去谈话了,徐凌天还是老样子,于是,我对徐凌天说:“徐凌天,你不该烦孙家成的`,向他道个歉吧,好吗?”“可是孙家成打我了!”徐凌天边哭边说。听了徐凌天的话,我便对孙家成说:“不管怎样你打人是不对的,向他道歉吧!”孙家成似乎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对,脸涨的通红,他对徐凌天说:“对不起,我不该打你!”徐凌天也向孙家成道歉了,他伸出手,对孙家成说:“我们和好吧!”孙家成同意了。一场小小的风波总算过去了。

  其实,孙家成和徐凌天都有错,有错并不可怕,只要你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可怕的是你没有勇气去承担自己的过失。

  上海闵行区鹤北小学四年级:干雪莉

  礼仪的故事 篇2

  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 ----恩格斯

  道德是为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为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度服务的。 ------列 宁

  爱护公有财产,就是共产主义的特征。 ------加里宁

  礼仪

  一、见面礼仪 学生见到老师或同学要面带笑容,问候几句,或者招呼致意等。通过见面礼仪,传递师生情谊,同学友谊。这也是与老师、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

  二、拜访礼仪 拿拜访老师举例,学生拜访老师,要注意礼节。1、选好时机,要预约;2、守时;3、得到允许后才能进入办公室或寝室;4、衣着整洁,用语合理;5、举止稳重;6、要体谅老师。

  三、交谈礼仪 首先是与老师的交谈,学生向老师反映情况或找老师交谈,除了用嘴说话以外,还要善用眼神,传达思想感情。在交谈过程中,用目光注视老师是一种最起码的礼仪要求,目光随着谈话内容的发展而变化,这是交谈礼仪的延伸。交谈时要注意保持谦虚,三思而后语,听老师谈话时,一定要认真聆听,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当然,与同学交谈也应尊重对方,等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言。

  四、拒绝礼仪 老师或同学提出的要求学生要尽力做到,实在不能做到时,要有勇气适时说“不”,不能一概承诺而“言而无信”。那么学生应怎样拒绝呢?1、要道明原委。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寻求别人的理解,要实事求是,真心诚意地讲出拒绝的理由。2、要委婉拒绝。拒绝时,首先要尊重对方,说话要适当、得体,使用一些敬语,让他人能理解、接受。

  五、电话礼仪 学生在使用电话方面应注意如下几点:1、爱护电信设施;2、铃声一响,要尽快接话;3、接通电话,莫忘客套,要首先说“你好!”;4、控制音量,勿扰他人;5、对方找人,要热情接待。

  六、服饰礼仪 中学生的服饰要符合学生的身份,要穿着得体。不要穿奇装异服,不穿太露太短的衣裤,这会使人产生距离感;公众场所不要穿拖鞋;不涂抹口红、画眉、染指甲、染头发,不留长发。

  七、书信礼仪 主要指学生在与老师不能直接面谈时要采用书信方式,特别是当老师不在而又要告之老师情况时要留书信;书写要合常规,不乱写乱画;反映的情况要真实,不弄虚作假。

  《程门立雪》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

  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

  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有一次,列宁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就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

  礼仪的故事 篇3

  表演大师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

  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

  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礼仪的故事 篇4

  一个文明好少年,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热爱劳动;在学校里,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勤俭节约;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只有这样,每时每刻锻炼自己,发挥特长,才能成为一个文明的好少年。

  古时候有孔融让梨;有程门立雪;有孟母三迁;有高山流水;有举案齐眉,这些都是文明礼仪的表现。

  记得在四年级时,我刚刚吃完午饭,走出学校的饭堂。忽然,我看见一个差不多两年级的学生拿着垃圾袋来到教学楼下。他瞧瞧四周,趁一旁的老师不注意时,把装满的垃圾袋放在学校的花丛中,大概是学校的大垃圾桶离教学楼很远的关系。我见状,走过去说:”垃圾可不能乱倒啊!”那个小同学吃一惊,赶紧转过身来,发现我只是一个学生,便理直气壮地说一句:“哼,乱倒垃圾的又不止我一个,关你什么事?别仗着你的年级比我高,多管闲事!”说完,迈着大步大摇大摆的走。

  这位同学的行为是很恶劣的.,哪怕别人都乱丢垃圾,自己也不能贪图方便而跟着他们乱丢垃圾,“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这位同学的行为就是不尊重清洁阿姨,增加他们的工作量。

  在公交车上让座,在公共场合文明,这些都是礼仪,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好中学生。

  礼仪的故事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为大家讲的题目是《文明----其实很简单》。文明,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特别熟悉的字眼。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语,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在我们身边可谓是数不胜数。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身边发生的.故事吧!

  一天晚上,我班黎军同学正在房间里做作业,突然听到轻轻的敲门声。是谁?爸爸?他还没有回家呢!妈妈?她正在做家务呢!一定是楼上或楼下人家的敲门声。黎军便继续做作业。刚动笔,又是几声轻轻的敲门声传来:”宝贝,妈妈可以进来吗?”啊,原来是妈妈!他赶紧说:“妈妈,快进来吧!”妈妈微笑着进了门。黎军不解地问:“妈妈,您想进来就进来好了,干嘛还敲门呢?”妈妈摸了摸他的头说:“你正在专心地做作业,我突然推门而入,会吓你一跳的!”“嘿,妈妈我是小男子汉,不会被吓着的!“儿子,我这么做也是对你的尊重,是文明的表现呀!你说是不是?”妈妈笑眯眯地看着他。听了妈妈的话,黎军觉得比平时更爱妈妈了。想到平时进出爸爸妈妈的房间都是推门而入,他脸红了,心想:妈妈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教育我,为我做榜样啊!“好了,不打扰你了,做作业吧!”妈妈走出了黎军的房间,轻轻地把门带上。

  做完作业,黎军想去看看妈妈,走到妈妈的卧室门前,刚想推门而入,猛一想起刚才妈妈的表现,立刻收住脚,定一下神,举起手,轻轻地敲了三下门。妈妈说:“请进!“他赶忙推开门,冲向妈妈的怀抱。”哎哟,吃不消,吃不消!“妈妈捧起他的脸,亲了一下说:”好儿子,也知道敲门了?“他笑了。”向妈妈学习!文明,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母子俩笑成了一团。

  原来,一个小小的文明举动会给人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如果人人都讲文明,我们的社会该多么和谐啊!

  记得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游戏。如果你失去了文明,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将没有机会见证本身闪光的未来。

  同学们,我们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我们绝不能输在做人的起跑线上。那就让文明扎根我们心底,让文明陪伴我们一生。

  礼仪的故事 篇6

  老田鸡“退二线”

  某局新任局长宴请退居二线的老局长。席间端上一盘油炸田鸡,老局长用筷子点点说:“喂,老弟,青蛙是益虫,不能吃。”新局长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要紧,都是些老田鸡,已退居二线,不当事了。”老局长闻听此言顿时脸色大变,连问:“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新局长本想开个玩笑,不料说漏了嘴,触犯了老局长的自尊,顿觉尴尬万分。席上的友好气氛尽被破坏,幸亏秘书反应快,连忙接着说:“老局长,他说你已退居二线,吃田鸡不当什么事。”气氛才有点缓和。

  评析:表面看起来,是这位新局长没有注意老局长的心态想显示点幽默,结果因比喻用词不当而弄巧成拙,其实是新局长内心深处隐藏的某些想法,因过于得意而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所以,无论从语言运用上,还是从个人思想、品质、性格上看,这位新局长都欠修养。从谈话中的礼仪要求来说,应注意对方的'心理忌讳,对心境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清代《治家格言》中就说:“莫对失意人谈得意事。”

  礼仪的故事 篇7

  文明礼仪是我们每个小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无论校内、校外,家里陈家乐都能时时、事事做到文明。

  在校内,他是一只“啄木鸟”,只要看见哪个角落有垃圾,无论有多脏,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来,把它扔进垃圾桶。同时他也是老师的小助手,是同学们的好朋友。每当同学有问题或有困难时,他都尽力、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有同学身体不舒服时,他会陪他们去找老师;有同学忘带学具,他也会无私地将自己多带的学习用具借给他们。对老师他一向是个有礼貌的学生,见到老师他会主动问好。

  在校外,他依然能做到文明。有一次,他到广场玩,他吃完棒冰后还剩下来一根棒,但是周围平坦的场地上一时找不到垃圾桶的影子。他就拿出餐巾纸,把棒包在里面,装进口袋。他不会像有些人那样随手丢在花坛里或地面上,也不会随手扔在石椅子上“弃之不管”,等一直走到有垃圾桶的.地方,他才将那根棒从口袋里取出来,扔进去。

  这就是文明,文明就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作为新世纪的儿童,他很愿变成一朵“文明”的蒲公英,把“文明礼仪”的种子撒播到我们生活的周围,让我们的学校更加文明。

  校园文明小故事六

  杨倬铭同学是三(1)班的一名学生,他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平常他主动保护学校环境卫生,他认为学校应该是个美丽、干净的学校。

  有一次,他在课间活动时,发现一些小同学在小花园里转来转去,有的摘小树的叶子,有的摘花坛的小鲜花,有的在捉小蜜蜂,还有的扑捉美丽的小蝴蝶。他想: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小动物,保护有益的昆虫。他一想到这里,就马上跑过去,认真地对那些小同学说:“这些小树苗是有生命,我们不能摘它们的叶子来玩,小树苗会疼的呀!小蜜蜂、小蝴蝶在传授花粉,我们不能扑捉它们。”

  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同学都以他为榜样,个个都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保护小树苗,保护小动物,争做校园的环境文明小卫士。

  礼仪的故事 篇8

  弘农杨氏,是杨姓的郡望之一,始自西汉丞相杨敞。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位于函谷关以东,洛阳以西,在今河南灵宝境内。秦汉初期,杨姓子孙分布以弘农最为集中,影响也最大,至今犹有“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

  弘农杨氏人才辈出,其“清白”家风令人感佩。杨敞玄孙—汉代大儒杨震,50岁前设坛教书,人称“关西孔子”。50岁才开始为官,后多次升迁,官至太尉。一次,他到东莱赴太守之任,途经昌邑,昌邑令王密乃杨震所荐,听说其路过昌邑,就前往拜见,临别之时取出十斤黄金送给杨震。

  杨震见了,大为不悦,说道:“我了解你,你怎么却不了解我的为人呢?”王密劝说道:“天黑了,没有人知道,你就收下吧。”杨震回答说:“天黑人不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罢,惭愧地走了。

  后来杨震转任涿郡太守,因为官清廉,不接受馈赠,所以子孙都过得很清贫,经常要以步代车,更无鱼肉可食。以前的一些朋友想为他们置些产业,但杨震却坚决不答应,说:“让我的后代被人称为“清白吏”的子孙,把这个传给他们,不是很好吗?”

  杨震的子孙们受其言传身教,以“四知”为堂号,以“清白传家”为门额,大多博学而清廉。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继承杨震遗风,均官至太尉,被后人称为“东汉四世三公”。 此后历朝历代,弘农杨氏也是人才辈出,如魏晋时期分掌军国大权的“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三兄弟);北魏政权中的`公室大族杨播兄弟;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隋开国皇帝杨坚;李唐时“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等等,对后世历代影响深远。弘农杨氏文武双全,不但武的厉害,文的也涌现出不少才子大家,如杨修、杨炯、杨凝式、杨时、杨万里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皆是可圈可点,青史留名。

  弘农杨氏清白传家的故事,至今读来,仍然使人深受教益。

  礼仪的故事 篇9

  周小波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了,明天学校要召开运动会开幕式,别提小波有多高兴了。

  下午一回到家,小波顾不上吃饭赶紧把红领巾洗干净,熨得平平整整,白运动鞋也擦洗得干干净净,正要坐下吃饭时忽然想起来校服衣服的拉链有点问题,总是拉不上去。他急忙跑过去央求爸爸帮他修一下。爸爸修了半天还是那样,无可奈何的说:“要不你明天将就一下或者换件衣服吧!不是还要其它运动服吗?”“不行,老师说过在庆典仪式、升旗仪式等庄重场合时,穿着不能随随便便,而应庄重大方。衣着一定要整齐,最好是统一的校服,所有的扣子都要扣上,拉锁要拉上,少先队员应佩戴好红领巾。 这样有益于培养我们的集体观念和遵守纪律的`习惯。还能体现出我们学校整齐、和谐的校风、校貌,彰现出我们勃勃生机的良好精神状态。”

  听到这话,妈妈放下手中的活走过来满脸微笑着说“小波真是懂事了!老师说的对,校服是学生的标志。校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有着直接的促进和约束作用。穿校服能使学生不忘身份,自觉维护学校集体荣誉,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我们这就到外面去找人把拉链修好。”

  虽然天色已晚,小波一家三口还是一起出去修拉链了。

  礼仪的故事 篇10

  在我的身边有许多礼仪故事,但最令我难忘的是发生在我们太行小学的礼仪故事。

  来到学校,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欢腾的景象。自从学校开展讲文明、讲礼貌的活动,学校的每个同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学校有一些同学说粗话,根本不把礼仪当做一回事,现在学校的每个同学都开始讲文明、讲礼貌了,来到学校听到的不再是粗话和打架现象,而是文明礼貌现象,看!他们一见面,就热情打招呼:“你好!早上好!”真有礼貌,老师来了,同学们连忙打招呼:“老师你好!”个个彬彬有礼。

  有一次,刚喝了奶,老师看见地上有点脏,提醒同学们注意卫生,每位同学都开始动手打扫起来,不一会儿,教室就变得焕然一新,这都要感谢讲卫生的每个同学,是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塑造了更加文明的校园。

  还有一次,下课铃响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往教室外走去。同桌踩了我的脚,“哎呀,好疼啊”。我对他微微一笑,表示宽容。他急忙道歉说:“对不起。”我说:“没关系。”然后,他小心翼翼,生怕再踩着别人的脚。

  这就是文明,这就是礼仪。这样的事还很多,如果世界上到处都流传这种礼仪现象,每个人都加入这项活动。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丽。

  文明礼仪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弘扬我们的礼仪传统,树立良好的形象。只要心里播下这粒种子,它就会在我们的精神里生根、开花、结果,那么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我希望每个同学都真正理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让我们把文明的种子撒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文明之花越开越盛,开遍家庭、校园和我们的社会。

  礼仪的故事 篇11

  有一位美国华桥,到国内洽谈合资业务,洽谈了好几次,最后一次来之前,他曾对朋友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洽谈了,我要跟他们的最高领导谈,谈得好,就可以拍板。”过了两个星期,他又回到了美国,朋友问:“谈成了吗?”他说:“没谈成。”朋友问其原因,他回答:“对方很有诚意,进行得也很好,就是跟我谈判的这个领导坐在我的对面,当他跟我谈判时,不时地抖着他的双腿,我觉得还没有跟他合作,我的'财都被他抖掉了。”

  礼仪的故事 篇12

  1、工作有序高效。要求:一是遵守时间,按时上下班,有事请假,不无故迟到、早退;二是要坚守岗位,不得无故离岗,串室聊天、办私事,不接待私人朋友,不在工作时干私活,不玩游戏机或网上聊天;三是要严守工作纪律,对从事机要、秘书、纪律检查、财务、档案等工作的同志,更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强化保密意识,遵守保密制度。

  2、爱护公共财产。要求:一要有爱护公共财产的高尚品德和思想境界,时刻维护集体的.利益、机关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二要严格遵守公共财物管理和使用制度,不擅自转送、转借有规定和要求的公共物品,且及时归还借用的公共物品,调离时,及时移交办公用品和设备;三是长时间离开办公室时,要关灯、关闸、关窗,防止电路短路或失窃被盗;四是要节约用电、用水,养成及时关灯和关闭水龙头的好习惯,做到合理设置空调温度,无人不开空调,开空调不开窗。

  3、节约办公耗材,提倡双面打印,推广电子版修改文稿。

  礼仪的故事 篇13

  孟母三迁

  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连住处的选择都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儿子成长的环境。原先他们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地里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坟、送葬之类的游戏。孟母看到环境对孩子影响不好,便迁居到一个闹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时就模仿起商贩叫卖一类的事来。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的地方,于是又迁居到学校附近。从此孟子模仿学校里的礼仪等课程。孟母说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环境,于是定居下来。这就是成为千古美谈的“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

  孟子上学后,有一天还没到放学时候就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拿起刀就把织机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割断的布,散成一堆线头。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说:“你废弃学业就像我割断织机上的布,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孟子受到很大震动,从此成年累月努力学习,从不中断,从不松懈,终于成为大学问家。孟母教育有方,注意抓紧早期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鉴。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都应重视儿童教育,普施甘霖使之茁壮成长?

  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56?-106),东汉大臣,9岁时母亲病死,从母亲生病到死,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由于劳累和悲伤,他非常消瘦、憔悴(qiáocuì),周围人赞扬他是难得的好孩子。母亲去世后,他更加孝敬父亲,尽量关心、体贴、照顾父亲。他家在湖北的江夏(现云梦县东南),在骄阳似火的夏季,晚上屋里不但炎热,蚊子还很多。为让父亲睡好觉,天未黑小黄香便守在睡榻边,用扇子使劲把父亲的床席、枕头扇凉,把蚊子扇跑,使父亲能够安寝。在寒风刺骨的冬夜,屋里没有取暖设备,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在父亲睡前他自己先脱下衣服,钻到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把父亲的被窝焐暖后,再让父亲睡下。小黄香热爱父母,体贴入微的照顾父母,人们交口称赞:“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他的“扇枕温席”传为美谈。

  缇萦救父

  缇萦(Tíyíng)是汉文帝时一个“太仓长”淳于(Chúnyú,复姓)意的小女儿。淳于意精通医道,后弃官回家行医,就诊者盈(yíng)门。有一次,他在门上贴了告示:“这两天有事出门,不看病。”恰好有个地方大官来看病,因病情重,死在淳于意门外。死者家属诬告淳于意行医害人,当地官府准备判处刖(yuè)刑,就是把脚砍掉。但因为淳于意当过太仓长,是朝廷命官,判罪要经皇帝批准,于是就把他押解到京师去定罪。

  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5个女儿。他被押解上路那天,小缇萦到父亲面前说:“我护送您上京,路上我一定尽心照顾您。”说完就背起事先准备好的小包,辞别姐姐门,护着父亲上路去。到京城,她冒死给皇帝写信,大意说:我父亲为官清廉,行医有术,现被人诬告要受刖刑。人一受刖刑,不死也得残疾,永难复原,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宁可入官为奴婢(bì),替父亲赎罪

  汉文帝见缇萦人不大,孝心却不小,受到感动,赦(shè)免了淳于意,让他领着小缇萦回家去。后来,汉文帝也感到使用肉刑的坏处,冤枉好人后无法纠正,就下令废除了肉刑?

  程门立雪

  北宋的哲学家杨时(1053-1135)从小好学,中进士做了官以后,弃官不做,跑到河南拜大学者程颢(hào)为师。程颢死后,为了深造,他又继续拜程颢的弟弟程颐(yí)为师,这时他已经是40岁的人了

  一天中午,杨时和同学游酢(zuò)(1053-1123)一起去向程颐求教,正赶上程颐坐着养神小睡。这时,下起鹅毛大雪,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们不声不响站在大门外雪地里等候。到程颐醒来发现他们,请他们进屋时,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来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两对深深的雪窝

  廉颇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的文臣蔺(Lìn)相如,因在“完璧归赵”和“渑(miǎn)池会”两次重大外交活动中,挫败了强大的秦国的阴谋,卫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被封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对人说:“我做了多年的赵国大将,攻城野战,出生入死,立下赫赫大功。蔺相如只靠动动嘴皮子,一下子职位比我还高。我见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管鲍之交

  管仲(?-前645)和鲍(Bào)叔牙交谊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他俩是春秋时期齐国人,自幼结交,互相了解,彼此知心。长大后两人分属于齐国互相敌对的.两派政治势力,鲍叔牙拥戴的齐公子小白胜利了,当了齐国的君主,叫齐桓公,鲍叔牙成为宰相。管仲所效力的公子纠失败,被逼自杀,管仲成了俘虏。齐桓公准备将管仲处死,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管仲的才能远远超过我,要使齐国富强,非重用他不可。”齐桓公接受鲍叔牙的举荐,用最隆重的礼节,请管仲当了齐国的宰相,而鲍叔牙心甘情愿居于其下,成为管仲的助手,两人同心辅佐齐桓公长达40余年。齐桓公用了管仲的谋略,很快成为春秋时期五个霸主中最早和最有名的一个?

  管鲍之交被称为金兰之契(qì)。契,指情意相投;金,指金属,代表坚固;兰,指兰花,代表美好。金兰,形容交情的信诚。金兰契比喻意气相投、信诚深厚的友谊

  管宁割席

  管宁(158-241)是三国时魏国隐士,曾经与朋友华歆(xīn)同在菜园锄地,他们看到地里有片金子,管宁就像看到瓦石一样,毫不动心,照样挥锄,而华歆把金子拾起来后又扔下。他们两人坐在同一张垫席上读书,有大官的车轿从门前经过,管宁照样埋头读书,而华歆放下书本,跑出去观看。从这两件事管宁感到华歆还不能淡泊金钱和权位,有贪财之心,有羡慕富贵荣华之意,与自己志趣不同,于是同华歆割席分坐,拒绝再和他做好朋友。古人席地而坐,把连在一起的坐席割断就表示绝交。管宁“割席”、“拒华歆”被当作交友之道的美谈,他的态度或许过于严厉,但他重视朋友的品行和志向这一原则是可以借鉴的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是东汉末年鲁县(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在文学上很有成就,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他从小聪慧敏捷,很有教养,在7个弟兄中他数老六,与兄弟相处,处处谦让,4岁时有一天,兄弟们一起吃一盘梨,哥哥让他先拿,他只拿一个最小的。父母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年纪小,应该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们吃。”父母又问:“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凿壁偷光

  汉朝人匡衡少年时勤奋好学,可是家中贫困,夜读无灯。邻居家每晚都点烛,但烛光照不到他家中,于是匡衡就在墙上凿了个洞,使邻家的烛光照入,借以读书。由于他刻苦攻读,后来终于成为西汉有名的经学家

  孙康、顾欢、祖莹、匡衡他们读书的客观条件极端困难,但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尽力去创造条件,坚持学习。如今我们学习条件与他们相比是何其优越,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读书学习呢??

【礼仪的故事】相关文章:

礼仪的故事05-17

礼仪故事简短05-17

简短的礼仪故事05-27

职场礼仪小故事02-09

礼仪的故事15篇05-17

礼仪的故事(15篇)05-17

有关礼仪的小故事05-17

关于礼仪的小故事05-20

礼仪的故事18篇05-29

礼仪的故事(精选15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