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02 08:57:07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荐】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长过程,知道豆芽是蔬菜,有营养。

  2、学习给两种豆芽进行分类并品尝豆芽,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

  3、通过幼儿自己亲自种植豆芽,掌握一些基本的种植方法,培养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长过程。

  三:活动准备:

  1、黄豆芽,绿豆芽若干,小脸盆,每人一个,人手一把小铲子,黄豆种,绿豆种若干。

  2、多媒体课件。

  3、烧熟的豆芽每人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

  演示画面“豆芽宝宝在跳舞”,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了解豆芽的特征。

  1、洗豆芽。

  请小朋友帮豆芽宝宝洗澡,提醒幼儿一边洗一边仔细观察豆芽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提问:“你洗的豆芽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讲述,老师出示电脑画面,帮助幼儿了解黄豆芽和绿豆芽的特征。

  2、分豆芽。

  请幼儿把脸盆里的黄豆芽和绿豆芽分在两个点心盆里,然后送它们回家,边送边说:“黄(绿)豆芽,我送你回家。”

  (三)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提问:“你知道豆芽宝宝是怎样长出来的吗?“幼儿自由回答

  演示电脑画面,让幼儿了解豆芽的生长过程

  (四)了解豆芽的作用。

  “你们知道豆芽有什么作用?”

  出示烧好的豆芽,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让幼儿知道豆芽是有营养的,要多吃豆芽。

  (五)师幼合作种豆芽。

  教师带领幼儿到自然角种豆芽。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2

  活动分析:

  豆浆、豆制品,是幼儿园经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爱吃豆制品,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运用拟人化的口吻,和变魔术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教育孩子爱吃豆制品。教师主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时,教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接着又比较和观察,使幼儿了解泡过和没泡过的黄豆的不同,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又运用电教手段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最后,通过品尝豆制品,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吃豆制品。

  2、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初步提高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3、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黄豆外形特征的基础上,知道豆浆的简单制作过程,并了解黄豆还可制成其它的豆制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干湿两种黄豆人手一份、豆浆机、小杠子每人一个、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给幼儿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引出课题。

  (二)展开:

  1、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课件中提出问题:观察黄豆宝宝长什么样的?

  (2)教师进一步引导:“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盒子里的黄豆宝宝。”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

  2、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1)利用课件提出问题:“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

  (3)教师小结: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一些,颜色浅一些。

  3、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1)利用课件观察做豆浆的过程,了解制作豆浆的方法。

  (2)现场制作豆浆。

  4、在煮豆浆的同时让幼儿观看课件,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并丰富“豆制品”一词。

  5、知道黄豆营养丰富,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三)结束:幼儿听音乐喝豆浆。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3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漏勺、提篮、小筐、塑料袋、果冻壳、茶叶盒、玩具、网篮、小碗、小杯子等。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导入。

  一个手指头一个手指头,变变变成毛毛虫;

  两个手指头两个手指头变变变成小白兔;

  三个手指头三个手指头变变变成小花猫;

  四个手指头四个手指头变变变成螃蟹爬;

  五个手指头五个手指头变变变成小青蛙

  (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关注自己能干的小手)

  二、出示一杯水,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水啊?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水宝宝可以帮我们做这么多的事情,今天水宝宝们也遇到困难了,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帮帮他们好吗?原来啊水宝宝们要搬新家了,看,他们的新家多漂亮啊,可他们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我们替他们想个好办法吧。(幼儿自由发言)。

  活动中:幼:把盆端过去。

  师:这个方法不错,可是,里面住着太多的水宝宝,太沉了我们小朋友搬不动。我们再想想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幼:小碗、勺子、杯子、小盆……

  小朋友们想的办法都很好,老师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提要求:请每个小朋友来选择一种工具来帮水宝宝搬家,我们给水宝宝搬家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水宝宝撒出来丢在半路上了,否则水宝宝会迷路的,我们要把水宝宝安全送到新家。

  下面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做,小手小手伸出来,袖子袖子卷起来。

  三、选择工具第一次运水。

  小朋友过来取工具吧。

  1、幼儿用小工具操作运水,老师边参与幼儿一起运水,边仔细观察幼儿活动情况,并作适当引导。

  2、集中幼儿:小朋友们快来休息一会儿,把你的小工具放在小脚的前面,老师做示范。

  活动中:

  师:你刚才是用什么工具帮水宝宝搬家的呀?为什么没有用这种工具的啊?(漏勺、洗澡筐等)。有个别幼儿一开始用漏水工具但一实验不行接着有换了,于是我就问为什么你换工具了?

  幼儿:因为用这样的工具水会漏下去。

  师小结:因为他选择的工具下面有许多的`小孔水宝宝漏下去了,用这样的工具运水成功吗?(不成功)。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还有的水宝宝没有住进新家,我们再来帮帮他们好不好?小朋友也可以互相交换工具。

  四、第二次运水,体验活动的乐趣及成就感。

  1、幼儿再次操作运水,互相交换工具。

  师:这次我们在运水的过程中,可以和好朋友互相交换工具也可以和老师桌子上的工具交换一下,而且在运水时要注意不要把水宝宝漏出来了……

  幼:漏出水会滑到人。

  2、鼓励孩子在运水过程中,要有合作精神。

  活动中:

  最后盆子里还剩下一点水小朋友们用已有的工具已经盛不出来时,师:现在大盆里的水宝宝我们用工具盛不出来了,小朋友快帮它们想想办法吧?这时幼儿都说直接把盆端过去,于是,我就和小朋友一起抬着大盆帮剩余的水宝宝搬进了新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4

  设计意图:

  涂色在小班的美术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涂色时我总是提醒幼儿不要将颜色涂错,可还是有许多幼儿将红黄蓝绿涂错,有一次孩子们在美术活动中涂完色用肥皂洗手突然施政小朋友大叫:“我的肥皂变成红色了!别的幼儿看了也急忙用沾满颜色的手去擦肥皂。孩子们都兴奋的大叫:“我的肥皂也变颜色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颜色变变变》的活动,以此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重点:让幼儿知道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并能说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红黄蓝绿的。

  难点: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巩固、认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2、乐意参加玩色活动,初步体验尝试之乐趣。

  3、初步学会颜色分类。

  活动准备:

  水粉颜色饮料瓶红黄蓝绿的筐子

  活动过程:

  一、老师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

  1、小朋友们,老师的本领可大了,我会变魔术我会把瓶子里的水变成各种漂亮的颜色。(通过变魔术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老师拿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使劲上下摇晃,使瓶中的水变色。

  提问:小朋友们,瓶中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红色)

  那你们平时看到那些东西也是这种红颜色的?(红苹果红花西红柿红衣服等)

  3、老师又拿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使劲上下摇晃,使瓶中的水变色。

  提问:小朋友们,瓶中的水变成什么颜色?(黄色)那你们平时看到那些东西也是这种黄颜色的?(香焦梨黄色的积木等)

  4、老师又拿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使劲上下摇晃,使瓶中的水变色。

  提问:小朋友们,瓶中的水变成什么颜色?(蓝色)那你们平时看到那些东西也是这种蓝颜色的?(天空大海蓝色的手套蓝色的房子等)

  5、老师又拿出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使劲上下摇晃,使瓶中的`水变色。

  提问:小朋友们,瓶中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绿色)那你们平时看到那些东西也是这种绿颜色的?(小草青菜青蛙树叶等)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小朋友们,你们也学老师的样子来将瓶中的水变变颜色。(幼儿看到老师神奇的魔术后都争着想来试一试,在一定程度上神奇的魔术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三、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瓶中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四、最后请幼儿将瓶子中的水按颜色分类,放入不同颜色的筐内。(小朋友们,今天瓶宝宝们和我们也玩累了,我们快点送它们回家吧!不过千万不要把它们送错了,瓶中的水是红色的就把它送到红色的筐子里;瓶中的水是黄色的就把它送到黄色的筐子里;瓶中水是蓝色的就把它送到蓝色的筐子里;瓶中水是绿色的就把它送到绿色的筐子里;)

  五、讲评

  六、结束

  小朋友们,瓶宝宝玩累了都回家了,我们也玩累了也该回家去了,让我们与瓶宝宝说再见!

  活动反思: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是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幼儿期形成的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他们终生受益。这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活动,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回顾本次活动,有几点体会:

  (1)在活动中我能带着目标去观察孩子的实验操作,重点在引导幼儿通过实验发现颜色变变变的现象,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发现黄亦飞将瓶宝宝送错时我及时引导他重新将瓶宝宝送回家,通过教师的及时介入,使幼儿对颜色的进一步的巩固认识。

  (2)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方法不对,这时我就让能力强的幼儿去帮助他,充分发挥了幼儿间的榜样示范作用。象陆一凯在活动中不敢大胆操作,看到同伴变色成功了,心里是羡慕的,这时我让陈天赐去帮助他,在同伴的带动下,他终于也体验到了变色的乐趣,而陈天赐也懂得了帮助同伴是一件快乐的事。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5

  活动意图: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人类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题,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内驱力。孩子们对声音特别敏感与好奇,发现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他们对制造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设计了此次活动“制造声音”。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借助各种材料制造声音。

  2.感知材料与声音的关系。

  3.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各种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豆豆、米粒、纸片。

  活动过程:

  一、声音的秘密

  1.出示:瓶子、豆子。

  2.听听瓶子有没有声音?再听听豆子有没有声音?

  3.想办法使他们发出声音?

  二、声音的产生

  第一次尝试操作验证:

  1.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2.怎样制造声音。(空瓶子、罐子、盒子、豆豆、米粒、纸片)

  三、声音的.不同

  出示:不同材料的瓶子(如: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纸盒子(大小)、不同类型的纸(挂历纸、报纸、硬纸壳)、塑料带(薄、厚)让幼儿听辨。(这个声音像什么?并出示给幼儿看)

  辨析探究声音的特点:

  1.撕纸(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

  2.塑料带、瓶、豆、盒子、米粒、纸片(有的声音是“砰砰的”“扑扑的”;有的说这声音“沙沙沙”“叮当叮当”象下雨,象打雷)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动脑想、动手做、用眼看、用耳听”了解到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兴趣和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同时也教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整节活动孩子的兴趣很浓,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不足之处:

  活动中没能关注每个孩子,以至使孩子注意不集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6

  科学活动:

  《滚一滚》

  活动目标:

  感知不同物体的外形特征,初步对物体的滚动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圆柱体罐子、小球等能滚动的物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积木、分类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汽车玩具轮子、圆柱体罐子、小球等的玩法

  1、引导语:你选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外形特征。

  3、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操作,感知这些东西是可以滚动的

  二、交流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滚动现象

  1、提问:请说说这些物体怎么玩?你发现了什么?

  2、结合幼儿回答,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发现其共同处:都是圆形,会滚动

  3、请幼儿演示,明确什么是滚动

  三、幼儿再次探索,尝试让物体滚动起来

  1、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尝试。引导语:这些物体真的能滚动起来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2、引导幼儿根据尝试后的经验,将能滚动的物品放入分类筐,进行归类

  四、找轮子,进一步感知圆形物体的滚动现象

  1、提问:如果汽车的轮子是正方形或三角形的,会是怎么样?(故事lLysc。CN)

  2、引导幼儿操作:在平面上滚动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积木,比较哪个图形的积木滚得快。

  3、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结:现在我们知道圆形物体比正方形、三角形物体滚动得快,所以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了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产生喜欢兔子、关心小动物的情感。

  3、萌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初步的科学素质,掌握简单的科学方法。

  4、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引发幼儿的关爱情感。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课件《可爱的兔子》PPT。

  2、音乐《兔子舞》。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谜面:眼睛红,毛衣白,长长的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点击“小兔谜语”按钮进入猜谜语活动,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点击“?”按钮验证是否正确,还可以边看图片边学说谜语。(按“小喇叭”按钮可以反复播放谜语)

  二、观察兔子,大胆描述兔子的外形特征。

  1、提问:你们喜欢小兔吗?

  2、请幼儿看图片。点击“小兔模样”按钮进入图片区,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特征。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兔子?(白的、灰的、黑的……)兔子的耳朵、眼睛、嘴巴、尾巴什么样?(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身体看上去有什么感觉?(毛茸茸的、软软的)

  4、小结。点击“下一页”按钮进入“兔子什么样?”表格进行小结。

  三、游戏《找小兔》。

  师播放游戏课件《找小兔》,讲解游戏玩法并操作:小兔藏在树林里,露出一部分特征,幼儿点击找出,巩固对小兔外形特征的认识。

  四、游戏《喂小兔》。

  1、提问:小兔喜欢吃什么?

  2、师播放游戏课件《喂小兔》,讲解游戏玩法并操作:点击鼠标将食物送给小兔吃,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述,食物送对了小兔就高兴,送错了小兔就生气。

  (在操作活动中了解小兔喜欢吃哪些食物,通过喂小兔表达对小兔的喜爱。)

  3、小结:小兔喜欢吃白菜、青菜、胡萝卜等。

  五、听音乐跳兔子舞,结束活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8

  活动意图:

  小班幼儿平时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很少,对小草的熟悉度也是知之甚少,大自然中小草那新绿、嫩绿、鲜绿、翠绿,的各种开展此次活动。绿色,温柔着幼儿的视线。运用各种感官仔细观察草的特征。了解小草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目标:

  1.观察小草特点,表达自己观点。

  2.认识小草的种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户外草地、小兔手偶、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户外拔草

  小兔子要去小羊家做客,请小朋友帮忙,每人拔三种不同的草送给小羊,去户外找找。

  二、游戏:播放音乐,找不同

  1.找一个好朋友,把自己的小草和好朋友的.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不同。

  2.第二次游戏:拿出另一种草,找朋友,比较,交流。

  3.第三次游戏:拿出第三种草,找朋友,比较,交流。

  三、再次观察,交流结果

  1.拿一棵小草看一看,说一说小草叶子是什么形状?

  2.看一看,你的小草根长什么样?

  3.闻一闻,小草有气味吗?像什么一样的气味?

  4.摸一摸小草,你有什么感觉?

  四、结束部分

  师幼一起回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能够自己去寻找发现不同种类的草,为比较小草的不同特点做铺垫。引导幼儿发现草的根部生长与土壤土质的关系。游戏进行三次,每次幼儿拿出的草都不同,为此幼儿在进行比较时,每次的发现都不同,找的朋友也不同,充满了兴趣和发现探究欲望。比较环节幼儿很认真的从草的叶子、茎部、根部去观察比较,能够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发现。活动充满趣味性。

  不足之处:

  游戏的时间太短,没有更加透彻的比较三种草的特点。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9

  教学内容:

  磁铁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磁铁、同一块磁铁的不同部位磁性强弱是不同的。

  2、知道磁极的磁性最强。磁极相互作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学生能积极、认真地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实验、记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各种不同形状的磁铁。

  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性质?

  2、归纳:这是磁铁,磁铁能吸铁的性质叫磁性。

  二、新授

  (一)、磁铁磁性强弱

  1、设问:这些磁铁的磁性强弱一样吗?让学生想一想。

  怎样才能知道磁铁磁性的强弱呢?

  2、归纳三个设计方案。

  3、实验演示:

  (1)、比较吸起的回形针数,判别一块磁铁的磁性强弱。

  (2)、比较橡筋伸长的长度,判别一块磁铁的磁性强弱。

  (3)、比较隔着纸的'多少,判别哪一块磁铁磁性强。

  4、学生操作实验。

  5、教师辅助实验。

  你们知道了什么结果呢?

  小结:不同的磁铁的磁性有强弱。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测量方法,比较它们的磁性强弱。

  6、设问:一块磁铁的不同位置的磁性强弱一样吗?有什么办法分辨吗?

  学生实验验证

  小结: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叫做磁极。

  (二)、磁铁的相互作用

  1、提问:我们以前了解到磁铁能吸铁,那么两块磁铁相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归纳:相互吸引或吸不住。

  要求:请同学们用一块磁铁的磁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磁极,看看你会有什么

  发现?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相同磁极相互靠近,互相吸引;不同磁极靠近,相互排斥。

  2、投影:(P28上)你再来试一试在出现的现象下打“ ”。

  教师填投影。

  3、根据上面的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科学道理?

  归纳板书:(学生齐读)磁铁不同能够磁极靠近时互相吸引,磁铁相同磁极靠近时互相排斥。

  (三)、动脑筋

  1、出示白色小车。小车内装有一块条形磁铁,有什么包办法在不打开纸盖的情况下判断出

  南北极?

  归纳:用实验方法来检验。用一块磁铁的S极去接触小车,如果相吸说明是异极,如果相斥

  是同级。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指板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0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通过各种动画片、图书等媒介以及去动物园游玩接触到了许多常见的动物,对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动物已经有了零星的经验,尤其是对一些特征明显的动物如长颈鹿、斑马、老虎、大象等尤为感兴趣。

  通过观察和与小朋友交流中,我发现小朋友对一些常见动物的明显外形特征最感兴趣,如知道斑马有长长的花纹、大象有个长鼻子、长颈鹿有细细的尾巴、长长的脖子等。

  于是,我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从趣味性着手,引导他们从动物外形的局部特征来推断出各种动物,初步培养幼儿的猜测联想能力。这对小班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由于运用了PPT课件的手段,以直观的形式不断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并在揭揭猜猜的个体操作中,自然而然的帮助孩子们熟悉了各种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也让幼儿处于一种找到朋友的喜悦之中,体验与动物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从情感上得到了满足。

  活动准备:

  1、多媒体--PPT、音乐2、幼儿操作材料各一份活动目标:

  观察动物的局部特征,在听听、看看、猜猜中,提高猜测联想能力,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1、师:宝贝们,你们看过动物世界吗?你们看,老师请来了谁啊?

  2、师:凶猛的猎豹、老虎和狮子,它们是捕猎高手。山龟、蛇、鳄鱼,它们是本领大的两栖动物。

  二、猜一猜过渡:展示过了这些大本领的动物,还有几个动物也来了,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躲猫猫。

  斑马:

  1、(出示斑马的脚):呀,这个小动物真调皮,露出了它的.什么呀?(脚)那你们猜猜它是谁呢?

  2、(出示身体的花纹)看来它藏得太好了,我们还有点不确定它是谁,那我们一起喊一喊,让他再走出来一些好吗?这下你们猜猜它是谁呢?

  3、(出示斑马):那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

  小结:真是可爱的小斑马呢!四条腿,蹬蹬蹬;身穿黑白条条衣;我是可爱的小斑马。和小斑马打个招呼吧。

  大象:

  1、(出示大象局部身体):你们真厉害,今天来玩躲猫猫游戏的一个动物朋友已经被你们猜出来了,接下来这位朋友有点害羞,它躲在了草丛里,但是它却露出了身体上的皮毛,它会是谁呢?

  2、(出示声音):你们说了这么多的动物朋友,好像都有点像,我们请它唱两句吧,也许这样就能猜出是谁来了。

  3、(出示耳朵):大大的耳朵是谁啊?这个动物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看看是什么呢?

  4、(出示大象):我们一起请大象出来吧。

  小结:大象大象啥模样;长长鼻子,大耳朵;细细尾巴,胖身体。(模仿大象)孔雀:

  1、(出示孔雀脚):还有个朋友也迫不及待地请我们去找找它,瞧,贾老师用相机一拍,呀,照片没拍好,只拍到了花丛中的什么呀?(脚)那你们能猜出它是谁呢?

  2、(出示孔雀头):你们说我像直鸡,可是我比鸡美丽。你们看,它是谁呢?

  3、(出示孔雀尾巴):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个动物还有一条很特别的尾巴。

  小结:小孔雀,真美丽;头戴漂亮小皇冠,身披五彩花花衣。(模仿孔雀跳舞)骆驼:

  过渡:你们的孔雀舞真美丽,瞧,把最后一位动物朋友也吸引过来了。

  1、(出示骆驼半个身体):你能猜出它是谁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出示脸):看了它的脸,你们能猜出它是谁了吗?

  3、(出示驼峰):这一座座小山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驼峰,是储存水分的,这样它才能在沙漠里走很远。

  4、(出示骆驼):那快请骆驼大哥出来吧。

  小结:不是羊,不是马;身背两座小山峰;沙漠之洲是骆驼。

  三、活动延伸今天来了四个动物朋友和我们玩躲猫猫的游戏,老师还请来了更多的动物朋友和我们做这个游戏,区角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和它们一起玩一玩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能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辨别不同果味的饮料。

  2、体验自己动手调制饮料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装有热水的杯子、勺子、小篮筐、饮料、6种味道的果真、糖果图片一张与水果图做成PPT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黄色饮料,引起幼儿兴趣

  1、我带来了一瓶好喝的饮料,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水果也是黄色的呢?今天,水果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刚刚你们说了这么多黄色的水果,到底哪一种躲在里面呢?谁来闻一闻,看你猜得对不对。

  2、出示红色饮料,这是什么颜色呀?什么水果宝宝也是红色的呀?哪个红色的水果宝宝会躲在里面呢?请你来尝一尝。

  (二)幼儿动手调制饮料

  1、小朋友,你们喝过果真吗?还有一些水果宝宝呀也想和我们小朋友捉迷藏,他们躲在了果真里面,我们一起去找出来好吗?

  要求:先看一看果真粉末的颜色,然后用勺子舀一点放到杯子里,搅一搅,再用鼻子闻一闻,猜一猜,把自己猜的水果名字记在心里,再来尝一尝验证自己的想法。喝完以后把杯子放回框子里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你喝到了哪种水果的味道,(苹果)他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的,甜甜的,香香的)

  4、总结:刚才,我们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的方法,找到了许多的水果宝宝,真棒。

  (三)经验迁移

  1、展示PPT,看,这些是什么呀?(五颜六色的糖果)看起来真好吃,你看见了什么颜色的糖果,红色的糖果让你想起了什么水果呀?(红色的糖果让我想起了红色的草莓)

  2、除了糖果,水果宝宝还会藏在哪里呀?(饼干、面包等)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2

  目标:

  1.认识静电这个自然现象。

  2.亲身操作利用"静电"钓起小鱼。

  3.感知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笔2.餐巾纸的小鱼3.池塘挂图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猫钓鱼"

  1."谜语"导入:

  师:苗苗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小动物吗?

  (八字胡,往上翘,说起话来喵喵叫)

  幼:小猫咪师:对,就是小猫咪。那小猫咪喜欢吃什么呢?

  师:就是小鱼,那我们今天就去钓鱼吧!

  2.提出矛盾点师:哎呀,粗心的小猫咪只带来了钓鱼竿却没有带来钓鱼线,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小猫咪。

  幼儿:

  二、教师展示"静电"实验

  1.展示静电现象师:小静老师,今天要用一个神奇的方法来钓鱼哦。

  (摩擦笔杆,去吸池塘里面的小鱼)

  师:我一边做你们一边和我说"霹雳啪哩轰""霹雳啪哩轰"

  师:你们看!小鱼钓上来了!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看?

  2.教师介绍静电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小鱼杆可以钓鱼呢?

  幼:自行发言师:这个就是静电宝宝的威力!当我们用笔擦擦我们的头皮时,由于摩擦(边说边做动作)静电宝宝就会出现三、幼儿亲手操作,教师指导

  1.请幼儿亲身试验这个现象。

  2.教师观察总结幼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师:我们请刚才成功的小朋友来试试看师:那么没有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拓展静电的相关知识

  1.教师进一步介绍静电这个现象而且,静电宝宝经常会在秋冬天的时候出现。你们注意过他们吗?

  穿衣服的时候听到噼啪的'声响;

  拉手的时候会突然电一下;

  梳头发的时候梳着梳着就会头发飞起来。

  这些现象的原因都是因为静电宝宝,皮肤与衣服之间以及衣服与衣服之间互相摩擦,便会产生静电宝宝。

  四、延伸活动:防静电

  拓展环节--防止静电宝宝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

  科学区角:可以讲课上的道具放到区角,让幼儿可以在课下时候再次进行操作。指导幼儿重点关注不同纸张的区别会对静电产生造成的影响。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能积极探索玩具是靠惯性、发条、电能等动力动起来的。

  2、乐于参加探索活动,并有良好的操作习惯。

  3、能用恰当的词句,简单讲述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惯性玩具、电动玩具、拖拉玩具、机械玩具(发条)以及遥控、声控玩具。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自己带来的玩具,初步探索玩具的不同玩法。

  (1)幼儿自由的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2)请幼儿说说玩的是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3)将幼儿带来的玩具按不同的玩法分类摆放。

  二、幼儿交换玩具玩,进一步探索各种玩具的不同玩法。

  (1)请幼儿讲几类玩具都玩到,加深对玩具不同玩法的体验。

  (2)请幼儿说说自己玩了哪些玩具,是怎么玩的.。

  三、引导幼儿深入探讨玩具动起来的不同方式。

  (1)出示打开的发条玩具供幼儿观察。

  提问:为什么拧了发条玩具就会动起来?

  (2)出示打开的电动玩具供幼儿观察。

  提问:为什么打开开关玩具就会动起来?幼儿讨论后,教师出示电动玩具证实。电动玩具有电池,开关打开,电源接通了,就会动起来。

  (3)接上电池,开关打开,电源接通了,就会动起来。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有的玩具拧了发条就会动起来,有的玩具一推就会动起来,有的玩具打开开关就会动起来。

  四、提供先进的玩具供幼儿观察操作。

  (1)观察遥控玩具。

  教师打开开关让幼儿观察玩具是否会动,然后问幼儿:玩具为什么会动?

  教师操作遥控玩具后提问:让它动起来的是什么?这种玩具叫什么玩具?

  (2)提供会录音的娃娃供幼儿观察。

  让幼儿对娃娃说话并观察其反应。让幼儿知道娃娃身后有个小录音机,所以他会说出跟幼儿相同的话。

  五、结束活动。

  小结:这些玩具真有趣,它们都是工人叔叔和阿姨为了让小朋友玩得开心而设计制造出来的,如果你们发现了其他新的玩具,可以向大家介绍。

  延伸:带幼儿到室外玩玩具。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感知常见的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有趣现象。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2、在活动探索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科学的精神。

  【活动准备】

  透明玻璃杯两个,小碗幼儿人手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叶若干;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师:小朋友,您们看这是什么?

  幼:手。

  师:对,老师的手会变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2、教师用手指游戏《变变变》,导入活动,

  (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变成毛毛虫。……)

  过渡:老师还有一个本领,我会把两个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你们信不信?”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始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围绕“变”的小环节,旨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出示两块大小基本一样的木耳,教师动手实验。

  师:知道老师手里拿的什么?

  幼:木耳。

  师:这两块木耳一样大吗?

  幼:一样。

  师:待会儿老师要把它放在这两个杯子里,在一个杯子里倒上水,另一个被子里不放水,一会儿它们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小朋友猜猜木耳会变成什么样?

  4、幼儿进行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①木耳变大了;②木耳变小

  了;③木耳大小没变化;

  (大部分幼儿说木耳会变大,理由五花八门:因为它喝水就会长大了;向我们一样吃吃就长大了;水把空空的里面填满了……尽管孩子们的想法很夸张幼稚,但我没有打断和干预,而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表述,因为那是孩子们智慧想象的火花。)

  5、幼儿验证猜想结果,并观察比较干湿木耳的区别。

  6、组织幼儿自主选择泡发木耳。

  师:小朋友,老师有件事情想请你们帮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们能帮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吗?

  (以寻求帮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

  7、幼儿动手泡发木耳,进一步感知验证。

  (幼儿在等待验证结果时,启发幼儿进行生活经验联想: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8、师幼共同游戏:变呀变

  请幼儿变成会泡发的食物原地不动准备,教师随音乐讲述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幼儿随音乐变化动作,让自己越变越大,变到最大。教师用道具随音乐“搅拌翻炒食品”,幼儿则翩翩起舞。

  (科学与音乐活动融合,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食品变大,动静结合,并能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9、幼儿动手冲泡菊花茶,品尝茶水。感受欣赏菊花在杯中开放,引起幼儿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对孩子探索的奖励,另一方面是加深他们对泡发食物变大的感知理解。)

  【活动延伸】

  老师和孩子一起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请食堂阿姨炒菜用。

  【活动反思】

  自我参加了省实验课题《操作材料对幼儿探究式科学学习的支持》的课题研究以来,面对进行的科学活动,我更加注重尝试运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实施教学活动。“变了变了”的主题活动的目标如果按教材上进行也会上的很顺,对幼儿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容易,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我认为教材只是提供给教师的可参考的活动内容和素材,是提示而不是最适用的。什么样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儿呢?除了考虑到让幼儿亲历探究的全过程外,还要通过游戏、图片、音乐、肢体语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科学的奥秘。这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

  感兴趣,发言积极踊跃,当看到水中的木耳变大了后,他们都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大了!变大了!”活动结束时好多幼儿还意犹未尽。我觉得活动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和以下因素有关。一是活动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熟悉的一些生活物体(木耳、茶)入手,二是幼儿亲手验证感受变化,满足了参与活动的愿望。三是活动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观察冰块

  2、教具: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

  3、冰块(内含一颗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

  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

  (糖果)

  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

  (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

  二、介绍工具

  教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观察冰块,幼儿尝试。

  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

  (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

  (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

  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

  1、提问:小朋友都很努力试过了,你们都吃到糖了吗?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取糖的经过?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