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18 17:02:27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汇总6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内容与要求

  1、运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数数,提高目测数群和接着数的能力。

  2、愿意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体验合作和竞赛的乐趣。

  活动准备果园背景大图书、点数在5到8的瓢虫若干,展示板,分组标记

  设计思路

  本活动结合当前《在秋天里》的主题内容,通过秋天果树成熟时节害虫入侵果园的情节展开,引导幼儿寻找益虫(七星瓢虫)、赶走害虫(除七星以外的瓢虫),保卫果园。

  数学活动逻辑性、概念性较强,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数数的方法,我将本次活动融入到有趣形象的游戏中。活动中我预设通过寻找七星瓢虫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创设两组竞赛赶害虫的游戏氛围来巩固新习得的数数的经验,并激发其竞争意识。活动中我预设通过目测数数分辨瓢虫,还帮助幼儿巩固关于有益瓢虫与有害瓢虫的科学常识,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在游戏的氛围中积累数数经验。

  通过观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点数经验,所以有序数数对于我们班的孩子而言已失去了挑战性。他们开始尝试目测点数,但是幼儿在点数时主要以手口一致逐一点数为主,缺少方式和方法。因此本次活动我定位于结合各种数数的经验,引导幼儿尝试“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新方法,激发其数数的兴趣,提高目测数群的能力。

  活动重点:学习“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活动难点:能运用这个新方法来进行8以内的数数。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果园背景,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数。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可是果园里飞来了许多瓢虫,水涝数数有多少只?(教师调整瓢虫摆放位置引导幼儿尝试不同方法数数)

  2)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果树上瓢虫的数量的?(什么方法数的?)

  2、师根据幼儿操作:原来除了一个一个数,我们还可以用两个两个数、默数、目测等方法来知道数量。

  二、操作探索

  1、出示躲有许多瓢虫的果园背景,感知果园危机。

  师:你们认识瓢虫吗?找找树上的瓢虫有什么不同?

  2、认识瓢虫、数瓢虫。

  1)师:瓢虫有很多种,我们一般按照它们身上的点数来命名。瓢虫里面,身上有7个点子叫七星瓢虫,是益虫,要保护。而那些身上点数不是7个的,是害虫,他们会吃掉果树的'叶子,要抓掉。

  2)幼儿每人选取一只瓢虫,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数出瓢虫身上的点数,感知它是几星瓢虫。

  3)交流:这是几星瓢虫?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是害虫还是益虫?

  3、寻找七星瓢虫,感知目测接着数的方法。

  1)师演示“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

  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数得快的方法:看到一只瓢虫,可以先看它的半边背上有几个点子,记住这个数字然后接下去数完另半边,就能知道它是几星瓢虫了!

  2)幼儿两两交换瓢虫,尝试用新方法再次数数,并相互检验。(桌面便于幼儿观察和操作)

  3)寻找七星瓢虫,保卫果园。

  三、游戏巩固

  1、介绍游戏:赶害虫。

  师:糟糕,又有一批害虫飞到了果园里,大家快来帮忙赶害虫。

  要求:

  1)幼儿分成两队竞赛。

  2)每人赶走一只害虫,贴在旁边展示板上。

  3)用接力赛的方式赶害虫(一人赶走一只后回自己队伍排后面一个小朋友的手,后面朋友接力)。

  4)听到口令停下来,比比哪队找得快,请幼儿代表检查准确度。

  2、幼儿分组游戏。

  3、游戏后,共同检查比赛情况。

  4、经验提升:找找又快又对的好方法(先看多的一面记住数字,然后接着数完)。

  四、拓展延伸

  引导幼儿用学到的方法数出国树上的水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运用实物,图形,图片进行操作.比较,发现排列规律并

  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观,比较的能力和初步的判断能力.

  二活动准备 .

  1教具:<1>挂在活动室的窗帘

  <3>印有智力题的图片四张

  <2>幼儿操作用的材料(雪花积木,小珠子,小扣子等)若干.

  <2.>让幼儿前三排青蛙和小蝌蚪排队的方法把第四排排出来.

  教师小结:每一排小青蛙的数量不变,小蝌蚪的数量在增加,每一次增加一个,小蝌蚪的数量越来越多.

  <3>出示小花蝴蝶的教具让幼儿继续练习递增排序规律.

  ——观察天平称上的水果,感知水果的轻重。目测旁边三个水果的重量,请何最重的水果打√。

  4、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大家检查,并引导幼儿讲述理由,进一步巩固推算轻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与数量的关系。

  2.学习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乐意表达自己的操作发现。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用纸板剪成的大小不同的.饼干若干,2只大小不同的熊图片大小不同的圆形模型人手2个,印泥若干,记录单和笔人手一份,白纸每人2张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饼干

  1.故事情境引入主题。熊妈妈有两个熊宝宝,(出示图片)一只叫大熊,一只叫小熊,它们最喜欢吃妈妈做的饼干。看,这些饼干有什么不一样?(有大有小)

  2.看看大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小饼干有几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做饼干

  (一)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排列疏密的关系

  1.熊宝宝们吃了还想吃,熊妈妈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再做一些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面皮和模具,选一个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饼干,并将数量用数字记录纸上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饼干排列紧,数量多;饼干排列疏,饼干少。

  (二)、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感知物体数量的多少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1.大熊喜欢吃大饼干,小熊喜欢吃小饼干,请你们再帮忙做一些大饼干和小饼干好吗?

  2.教师示范用模具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先用一个大模具在铺平的面皮上面印压大饼干。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排列整齐,还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看看你能做出几块大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大饼干后面的格子里。好了以后把面皮反过来,换一个小模具用同样方法印制小饼干,并将数量记录在小饼干后面的格子里。

  3.组织讨论:印出来的大饼干和小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

  4.师小结:同样大的面皮,饼干小,数量多;饼干小大,数量少。

  三、吃饼干

  1.师:"熊妈妈为了感谢我们小朋友帮助她,特意拿了些饼干让我们品尝呢!"

  2.幼儿吃饼干,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马路边有许多数字,了解马路边数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2.初步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ppt—在图画里找数字

  2.ppt—找数字

  趣味练习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趣味练习-在图画里找数字, 引起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图一 树林

  提问:小朋友,在这片树林里,你们能找到数字几?

  (幼儿观察后找到树干上的“1”)

  图二小鸭游水

  提问:小鸭子在池塘里快乐的游水,你能发现数字几?

  (小鸭子像“2”)

  图三海鸥

  提问:海鸥在大海上飞翔,在图画上你能看到数字几?

  (海鸥像“3”)

  教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数字宝宝。

  二、展开

  1.观察,发现马路边的数字。

  (1)幼儿交流

  教师:我们发现马路边有许多数字宝宝,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你在哪里找到了数字宝宝,数字宝宝告诉我们什么?

  了解行人过马路路灯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看照片--信箱(上的数字),提升经验。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看,我在哪里找到了什么数字?

  了解信箱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马路边如果没有数字宝宝行吗,为什么?

  请幼儿自由讨论,体验数字的重要性。

  3.马路边的数字

  教师:原来马路边的数字宝宝有这么多的本领。

  它可以表示门牌号,信箱号,车站路牌,时间,商品的价格等等。

  如果没有这些数字宝宝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方便,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一团糟,

  所以数字的作用很大。

  4.游戏《找数字》

  (1)趣味练习

  每个格子里都摆了不同的鞋子,请你找出和鞋子相匹配的数字。

  比如;一双鞋子对应数字1。

  (2)今天马路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有许多调皮的数字宝宝都躲起来了,这可怎么办呢?

  马路上可不能没有数字宝宝呀,小朋友快来帮帮忙,一起帮忙把它们给找出来吧!

  幼儿操作,将数字找出来。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房子上,商店门口都有数字宝宝了。

  小朋友本领真大,帮数字宝宝都找到了家。它们又给大家带了方便。

  三、结束

  教师对活动进行小结,引导幼儿回家再去找一找哪些地方还有数字,这些数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以后再来介绍给大家听。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硬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活动难点: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存钱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存钱罐)老师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币。现在我把它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正面——提问:

  a、这是多少钱的硬币?(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5角的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图案?(荷花)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a、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硬硬的、圆圆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金色、圆形的)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正面——提问: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币?(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菊花)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a、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银色、圆形的)

  b、数字是几?(1)

  c、上面的汉字是什么?(元)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圆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币,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数字不一样,汉字也不一样。

  (4)区分硬币以巩固硬币的认识。

  我们认识了5角、1元的硬币,现在我要考考旁边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5角)要考倒爸爸妈妈可真难,现在我来考小朋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元)这呢?(5角)真棒!现在老师换一换,请你们在篮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币让老师看看,你们还能找出1元的硬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吗?刚才小朋友说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5角、1元的硬币,我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个5角的。

  3、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对数量在10 以内的两个集合进行多少的比较。

  2.尝试正确说出两个集合的数量多几少几的关系。

  重点难点:

  《我的'数学》第4页。

  活动准备:

  《我的数学》第4页。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幼儿和椅子的数量帮助幼儿进行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比较。先请几名幼儿站上来,再在幼儿面前随意放几张椅子。请其他幼儿判断幼儿和椅子的数量谁多谁少,以及他们之间相差的数量,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最后请幼儿坐到椅子上来验证结果。

  1.这里有几个小朋友(椅子)?你是怎么数的?

  2.小朋友多还是椅子多?为什么?

  3.小朋友比椅子多(少)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小朋友坐到椅子上,多出了几个小朋友(几张小椅子)?你说对了吗?

  二、再随意拿取教室里随手可得的物品,带领幼儿继续做练习,两个集合的数量都不要超过10,如果幼儿整体能力很强,教室可以尝试增加数量。但不要超过15。

  三、请幼儿翻开《我的数学》至第4页,数一数画面上的椅子和被子分别有几个,并说出多出的数量。

  活动反思:

  让孩子在玩玩、想想、分分、吃吃中轻松学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和操作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效果很好。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对称数学教案05-13

幼儿园中班教案数学教案03-0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3-07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09-30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最新11-05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优秀11-04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数数07-19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梯形》04-2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04-0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荐】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