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10-31 10:08:07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学会手工的步骤、折纸的形状和方向,能恰当的语言表述。

  能认真观察、养成注意听和问的习惯。

  学会剪纸,往不同方向折纸,折成不同的形状。

  探索、发现生活中陀螺的特征。

  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手工的步骤、折纸的形状和方向,能恰当的语言表述。

  教学难点:折纸的形状和方向。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1、出示剪刀、画有虚线大正方形的纸张,引起幼儿的兴趣

  2、分发学具,并提示安全使用事项,提醒幼儿注意观察

  基本环节:

  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折纸陀螺。(教师说方法,幼儿跟着说,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1、 示范使用剪刀和拿纸的正确方法。

  2、 示范按虚线剪出两个正方形 ,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帮助。

  3、 剪好正方形后,教师和幼儿比较是否为正方形。

  4、 教学按正方形中的两条虚线反折成长方形,巡视指导,完成后再比较。

  5、 两个正方形都折成长方形后再折成平行四边形,巡视指导,完成后再比较,这个过程要多花时间,多点耐心。

  6、 两个平行四边形交叉成十字形,将四个角往里折,最后一个角插入第一个角的缝隙里。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帮助。

  二、让折好的幼儿按方法重折,保持课堂纪律,教师留出时间帮助其他幼儿

  三、幼儿出示自己折好的作品,和教师作品做比较,进行鼓励评价,提升幼儿成就感和喜悦感。

  四、将正方形的作品四条边往里压成立体的陀螺身,再往中心孔里插入一根短木棍,一个完整的陀螺就做好了。

  结束环节:指导幼儿用不同方式玩陀螺。

  延伸环节:

  1、课后比赛玩转陀螺;

  2、回家折陀螺给家人看,教他们折陀螺。

  教学反思

  由于是学前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已经比较强了,做这次的手工对他们来说并不难。所以,选材和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我处理得比较恰当,在每一个步骤中让先完成的幼儿重做和帮助别的幼儿,使整节课堂能维持课堂纪律和保证教学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但因为并非每个幼儿的能力都是一样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还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然而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了一些问题:第一,需要帮助的幼儿占大多数,他们太依赖教师的帮忙。这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去折。第二,因为时间的关系,指导到后面的学生时由原先的教方法让他折变成了一边说一边帮他做。这样这个幼儿就缺失了动手的机会,是不利于幼儿的自我动手能力发展的。今后再上手工课时我一定会注意这样的问题,尽量妥善解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爱文学作品,体验猫变大后发生的趣事。

  2.能随故事情节展开想像,尝试续编故事。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图片

  2.已简单了解酵母的作用。

  活动过程

  1.看看越变越大的猫。 ——幼儿分散自由结伴欣赏图片,教师启发幼儿重点观察图中猫的变化。 ——引导幼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猫有什么变化? ——这是一只面包房里的猫,它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大?让我们听听故事吧!

  2.听听面包房里的猫的故事。 ——倾听故事第l节至第7节。 ——小猫莫格的家在哪儿?它是怎么变大的? ——小猫是怎样越变越大的? 它变得像什么?(帮助幼儿理解莫格在逐步变大) ——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小猫变大好不好?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 ——莫格越变越大,面包房里都装不下它了,它只好住到外面去了,你们猜它会碰到哪些事呢? ——倾听故事后半部分。 ——洪水来了,是谁救了大家?它是怎样做的? ——虽然莫格的变大,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可是,也正因为它的变大才挡住了洪水,救了大家。

  3.编编有可能发生的故事。 ——变大的莫格还会遇到哪些事呢? ——引导幼儿大胆想像莫格变大以后发生的事情。 ——帮助幼儿整理续编的故事情节。(如:提示幼儿小猫变大后还会变小吗?会发生哪些事情呢?)

  活动建议

  1.活动后,提供角色指偶投放到区角,让幼儿跟着录音讲讲故事,也可根据自己续编的内容,自制指偶在区角中操作讲述。

  2.活动中,也可让幼儿用肢体(借助身体的伸展)来表现小猫吃完酵母后,越变越大的形体,体验变化的乐趣。

  附:面包房里的猫

  胖面包师每天早晨很早很早就起床去做面包。他先在面团里放上酵母让面团慢慢胀起来,越变越大,再放到炉子里去烤成面包。

  莫格是胖面包师养的小猫,每天早上都到面包房去捉老鼠。捉完老鼠,它就趴在炉子边上打瞌睡。

  这几天,外面总是下大雨,小猫莫格追老鼠,淋得全身都湿透了。

  胖面包师心疼地用毛中把莫格擦干,把酵母放到牛奶里让莫格喝下去。面包师说:“莫格,你受凉了,吃一点酵母就不会感冒了。”莫格喝了有酵母的牛奶,又趴到炉子边上打瞌睡。

  睡着睡着,莫格的.身体胀起来,越变越大,越变越大。

  一开始莫格变得像绵羊一样大。

  后来它变得像马一样大。

  再后来莫格变得像河马一样大。

  莫格越变越大,面包房里都装不下它了。莫格只好住到外面去。它挡在马路上,汽车开不了,人也走不了。

  面包师只好带着莫格往城外走去。他们走到一个山谷的河边,莫格饿得走不动了。

  面包师回去把面包和面团都拿来给它吃,莫格吃了以后,身体又胀起来,变得像一头大象了。

  教学反思:

  大班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观点和辩驳别人的倾向了,所以当故事中有矛盾冲突点时,我给予了他们辩论的机会,最终孩子的辩论分为两派:认为莫格变大是好事的说:莫格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洪水,保护人们。

  认为莫格变大是坏事的说:莫格会影响交通,会把房子撑破,会把别人都食物都吃完等等。通过辩论这种互动形式,孩子们了解了对方的理由,给了自己另一个思考的方向,让孩子们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倾听分析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同时也让孩子看待问题也变得更为全面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2、探索按标记图要求在圈里摆放相应数量的物体。

  3、喜欢参加科学活动,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和乐趣。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

  2、操作卡,贴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通过情景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片上的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啊?小猴子个小熊在参加套圈的比赛,但是他们缺少一个裁判,你们来给他们当裁判好吗?

  二、学习计数圈内物体的数量

  1、认识套圈游戏的玩法,并能够正确的数出圈内物体的数量。

  教师:你们都知道套圈怎么玩吧,如果你们来当裁判,怎么样来判断谁输谁赢?你们能够正确的数出每个小动物圈里的数量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2.学习计数两圈交叉情况下圈内物体的数量。

  教师:刚刚我们帮助小猴他们评判了几场比赛,下面这一场有一点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圈重叠了)那么圈重叠我们怎么来算出来他们分别套中了几个呢?

  3.知道两圈交叉部分是公共区域,这里的物体即属于蓝圈,也属于红圈。

  教师:当两个圈交叉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的物体即属于小猴的,也属于小熊的。

  三、幼儿动手操作练习

  1.幼儿根据要求上白板课件动手操作练习,运用交集的概念。

  2.发放操作材料,幼儿观察讨论物体的摆放顺序。

  3.讲解幼儿的操作材料。

  四、结束活动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2、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重点:在熟悉歌曲旋律基础上,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歌词大胆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难点:能按节奏填充歌词,并根据动物的不同心理活动创造性的表现歌词。

  【活动准备】

  大灰狼头饰若干、兔子头饰若干、钢琴。

  【活动过程】

  一、听基本旋律跟教师一起律动进活动室。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森林里玩,跟我出发吧!(目的是让幼儿感受音乐气氛,并为下面引出主题作铺垫。)

  二、熟悉旋律,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1、谈话引出歌词内容。

  (1)师:森林到了,这里有一只孤独的大灰狼,它想找朋友做游戏,可是没有小动物愿意和它做朋友,因为平时大灰狼总是欺负小动物,甚至有时还会伤害到小动物,大灰狼在森林里找啊找,最后找到了一只兔子,它想和兔子做朋友,可以前兔子和狼是敌人呀,请小朋友们想想看狼会怎么说?兔子又会怎么回答呢?(幼儿自由猜想并讲述)

  (2)听录音对话一遍,幼儿学习歌词。

  师:小朋友刚才讲得很棒,现在我们来听听狼和兔子是怎么说的?

  (狼说“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我是一只很好的狼,我不吃兔子不吃羊,不要被我的样子吓坏,其实我很可爱。兔子,就让我们做个朋友吧?”兔子说:“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你都个大坏蛋,我要想一想,要看一看,做朋友的问题还真难办。”)

  你听到狼和兔子说了什么?(幼儿回答)

  2、熟悉旋律,学习按节奏填充歌词。

  (1)初步熟悉曲调。

  教师:兔子听了狼说的.话以后,仍然不愿意和狼做朋友,于是狼就唱了起来。(听教师演唱一遍,本环节设计了老狼与兔子之间的表演,使幼儿的兴趣点更浓。)

  (2)填充歌词,学唱歌曲。

  A、师:狼唱完后,兔子也唱了起来,它唱的歌词就藏在刚才我说的故事里,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想一想,兔子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回忆、讲述,教师整理。)

  B、幼儿随着完整的音乐尝试自己提炼歌词,将歌词与旋律匹配。

  师:我们跟着音乐把歌词来说一说。

  C、师生随音乐按节奏念歌词两遍。

  师:现在有了完整的歌词,让我们跟着音乐完整、连贯地说一说。(幼儿唱歌时对于节奏往往难以控制,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掌握歌曲节奏,我通过自己讲解示范,利用拍手打节奏,使幼儿能按节奏填充歌曲,让幼儿能更准确地把握节奏。)

  3、学唱歌曲若干遍。

  教师:下面我们跟着音乐来演唱,好吗?(幼儿通过模仿与练习来学唱歌曲内容,整个环节基本达到了目标1,又通过拍手打节奏和教师的讲解引导,化解了重难点。)

  三、创编动作表演,体验创作和表演的乐趣。

  1、逐句讲解,请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并表演。

  师:这首歌曲唱起来真有趣,如果能加上动作,边唱歌边表演就更有意思了,小朋友你们觉得呢?第一段是大灰狼演唱,我们可以怎么表演呢?第二段是兔子演唱,我们又可以怎么表演呢?

  2、幼儿整体创编表演若干遍,教师讲评。(这一环节对于幼儿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模仿与教师的引导来进行,因此我将两个角色的情绪表现得更加鲜明,用很夸张的方法来唱歌,注意运用教师的情绪、声音、表情来影响幼儿唱歌的积极性,我以饱满的情绪歌唱,孩子们参与表演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就调动起来,我想:如果我自己都有气无力,那孩子也一定没有兴趣表演。)

  3、幼儿分角色表演,体验接纳和被接纳的快乐。

  (1)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兔子,唱完狼去兔子面前请求兔子的原谅,师:兔子原谅我好吗?兔子和我做朋友吧!

  (2)师:大灰狼想和兔子做朋友,可他们原来是敌人,兔子愿意原谅大灰狼,给它一个改正缺点的机会呢?

  (4)师生共同讨论兔子要不要原谅狼的过去,给狼一个改正的机会。

  (5)幼儿分角色表演若干遍,体验接纳别人的快乐。

  师:既然兔子原谅了大灰狼,那我们就要把歌词改一改。

  四、边唱歌曲边出活动室。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允许别人有缺点,人与人之间学会相互接纳,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现在狼和兔子终于成了好朋友,狼太高兴了,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游戏名称:蚕网抛接球

  【游戏设计】

  蚕网是我们农村养蚕时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农村孩子家里随手可得的材料。利用蚕网来组织体育游戏,即显示了浓郁的本土化,又让蚕网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可开发成为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器材。

  【游戏目标】

  1、学习用蚕网练习抛、接球。

  2、发展幼儿合作意识与身体协调性,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蚕网、报纸球、蚕花。

  【游戏过程】

  一、热身运动。

  出示蚕网,认识道具。

  二、蚕网抛接报纸球。

  第一次玩:集中交流:怎么有的小朋友总是抛不起球呀?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

  (引导幼儿发现用数数或喊口令的方法让双方一致用力,尝试初步的合作。)

  第二次玩:集中讨论:这次玩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为什么会这样?该怎么解决?

  (引导幼儿知道顺利接到球需要两人迅速的`移动、移动的方向要统一以及眼睛要看球的方向,尝试更高要求的合作。)

  第三次玩:尝试用蚕网将球抛的高,并要稳当接住球。

  三、游戏:接蚕花。

  幼儿三人一组,两人拉网、一人撒蚕花。

  【游戏延伸】

  可尝试多人合作,尝试接轻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7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操作,游戏帮助幼儿巩固7的加法应用题。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乐意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难点:初步学会7的`加法运算

  活动难点:创编、计算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课件、若干种动物卡片,水果,图形卡片,内容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导入:(复习6以内的加法题)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2+3=?

  (拍手,拍手,右手伸出2指,左手伸出3指)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2+3=5!

  (拍手,拍手,左手伸出2指,右手伸出3指,说出得数)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4+2=?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4+2=6!

  (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

  二、学习7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

  1、池塘里原来有6条鱼,又来了1条鱼,一共有几条鱼?(6+1=7)

  老师:小朋友,请看谁来了?。

  播放小鱼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

  故事引入。讲解小鱼原来有6条,又来了1条,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条?

  幼儿:7条。

  老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儿:6+1=7

  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4+3=7)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儿:4只蝴蝶。

  老师:是呀,有4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儿:3只蝴蝶。

  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儿:7只。

  老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儿:4+3=7

  3、小鸡在啄虫子,第一次有5只小鸡,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

  (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5+2=7

  4、一棵苹果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苹果,先长出来了3个苹果,又长出来了4个苹果,一共长出来了几个苹果?

  (老师问,小朋友答)3+4=7

  老师板书所有是7的加法算式1+6(6+1)2+5(5+2)3+4(3+4)

  三、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1、幼儿分组创编得数是7的加法应用题。

  第一组动物卡片(一边学习口述创编应用题,一边取出相应数量的卡片)

  第二组水果卡片(同上方法)

  第三组图形卡片(同上方法)

  2、请个别幼儿口述创编的7的加法应用题

  四、结束部分

  1、本课内容

  2、对操作积极,认真的幼儿表扬鼓励,

  3、听音乐收拾学具,有序放到指定地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辨别自然界中的一些声音,了解耳朵的用处非常大。

  2.分贝填充不同的材料,自制3-5只能发出不同声音的响罐,感受他们声音的不同。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易拉罐、纸、沙、木珠、米等。

  活动过程

  1.响罐在小朋友的`手中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时像下大雨的声音,有时像下小雨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些响罐里装的是什么?

  2.摇一摇,听一听不同的物体在易拉罐里发出的声音。

  分别将纸放进易拉罐、沙放进易拉罐、木珠放进易拉罐、大米放进易拉罐,让幼儿辨析声音。

  3.教室里海藏着许多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请你把这些物品找出来吧!

  4.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小建议

  1.请用响罐为好听的乐曲加上优美的伴奏。

  2.关注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尝试模仿各种声音。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知道马路上的一些交通设施和标志,如红绿灯、停车场、人行横道(斑马线)等。

  2、能遵守“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行人走人行道”“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3、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事先安排家长带孩子观察马路上的车、交通设施和标志等。

  2、布置马路场景:红绿灯、停车场(有不同色点)、人行横道,方向盘若干。

  3、小朋友过马路时不同表现的图4幅,语言磁带。

  4、交通安全的课件。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开车去看爷爷奶奶好吗?

  (2) 幼儿拿好方向盘,做开车状。

  2、做游戏“小司机开车”。

  (1) 幼儿学念儿歌《开汽车》。小汽车,嘀嘀嘀,开到东,开到西,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向行。

  (2)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小司机开车”。

  ——教师(出示红绿灯标志):看,这是什么?它告诉我们小司机要怎样做?(红灯亮了不能开,黄灯亮了等一等,绿灯亮了向前开。)

  ——幼儿按红绿灯信号停车、开车。

  ——到停车场停车。

  3、过人行横道线、

  (1)教师:爷爷奶奶家在马路对面,怎么办?

  (2)幼儿学念儿歌《过马路》小朋友,走走走,一走走到马路口。左看看,右瞧瞧,找准人行横道,快快走过斑马线。

  (3)边念儿歌边过人行横道线。

  4、向爷爷奶奶问好,告诉爷爷奶奶自己是怎样来的。

  5、到停车场开车回家(走过人行横道——停车场——根据红绿灯标志开车)

  5、延伸活动:

  (1) 观看挂图,引导幼儿判断对错。

  (2) 观看有关交通事故的课件。

  活动反思: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情绪比较高,感到特别新奇,因为他们是农村幼儿,他们对城市的交通规则了解较少。 特别在后面的游戏活动中,他们把刚学的交通法规得以运用,有很大的成就感,并且这些交通规则在他们心中已根深蒂固。

  小百科:马路,是指供人或车马出行的宽阔平整的道路、公路。多是由人修建,供人使用,主要目的是方便人类从事诸多的生产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10-1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3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2

幼儿园大班教案09-30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6

幼儿园大班教案10-20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9

幼儿园大班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