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听音行走》大班教案

时间:2024-02-21 08:54:59 艺诗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盲人听音行走》大班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盲人听音行走》大班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盲人听音行走》大班教案(精选5篇)

  《盲人听音行走》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自己尝试和布袋做朋友,相出许多玩法,发展平衡能力和灵敏性。

  2、借助教师发出的不同听觉信号判断行走的方向。

  3、提高自我调节、克服困难的态度和能力,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5、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布袋人手一个 铃鼓4个 一段长皮筋

  活动过程:

  1、根据哨声向指定方向跑。

  场地四周放4张贴好数字的椅子,听清教师吹了几下口哨,就跑向哪张椅子。如果吹4次,就往贴好数字4的椅子跑。要求:耳朵一定要仔细听清楚,等老师吹完了再跑。

  2、幼儿自由玩布袋。

  幼儿自由在场地上玩布袋,教师在场地上巡回观察和指导。

  教师:每个人拿一个布袋,想一想自己怎么样和布袋子做游戏呢?

  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反馈:谁能向大家展示一个自己是怎么和布袋子做游戏的?

  幼儿迁移同伴的玩法,再次尝试和布袋子做游戏。

  3、学习盲人走路。

  教师:平时,我们都是把布袋子套在脚上玩的,而且我们走路的时候都是睁开眼睛的,今天,我们要把布袋子套在头上,蒙着眼睛走路,你们能不能尝试一下?

  好,现在请你们跟着铃鼓的声音,忘声音的方向走。

  4、游戏:盲人听音行走。

  教师:我请4个孩子分别坐在场地的四周,分别是1、2、3、4,老师伸出几个手指,几号的'小朋友就敲铃鼓,盲人听到哪边有声音就往哪边走。

  5、游戏:“瞎子摸瘸子”。

  一名幼儿把袋子套在头上做瞎子,其余幼儿一只脚套在袋子里,一只手拎袋子做瘸子,玩“瞎子摸瘸子”游戏。捉住后互换角色。

  今天,我们小朋友玩了许多有趣的游戏,体验了当盲人走路的感觉,我们知道了盲人在走路的时候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以后见到盲人走路要主动帮助他们。

  《盲人听音行走》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1.欣赏成语故事《盲人摸象》,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知道故事包含的观察事物要全面的寓意。

  2.感知事物特征,学会用比喻句“大象像”讲述盲人摸象感受

  3.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其他小动物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个布袋子内含兔子猫咪兔子等毛绒玩具

  2.准备《盲人摸象》故事PPT

  3.准备大象、老虎、猫、熊、熊猫、马、斑马等动物各身体部位和整体形象的卡片

  活动过程:

  1.听口令找部位(五分钟左右)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身上都有很多部位是吗?比如我们有脑袋,眼睛,手臂。你们知道还有哪些部位吗?

  幼儿:腿,脚,耳朵等。

  教师:那好,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伸出你们的小手,仔细听老师的口令,当老师说到哪个部位时,你们就用手摸摸那个部位。比如老师说摸摸我们的小脑袋,你们就用小手摸摸脑袋。老师说摸摸我们的小耳朵,你们就伸手摸摸耳朵。让我们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又快又准的找到自己身体的部位幼儿:根据老师口令找部位

  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手摸了身体许多部位,我们的小手还能摸许多东西呢!

  2.教师以游戏“神奇的口袋”让幼儿感知小手的神奇(五到八分钟)

  教师:这是一个神奇的布袋,口袋里有可爱的小动物。请你摸一摸猜一猜里面有什么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让其身手到布袋子里摸一摸说一说摸到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特征?猜一猜是什么动物。最后拿出验证猜想是否准确。

  3.教师展示《盲人摸象》PPT引导幼儿观察《盲人摸象》的画面,想想盲人对大象的认识(八分钟左右)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双手摸动物并猜出动物的名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篇故事《盲人摸象》教师:刚才故事里盲人摸了哪些部位?根据那些部位盲人以为自己摸到的是什么啊?(提示性,如有的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他认为是扇子)拿出大象局部部位卡片作提示

  幼儿:根据老师引导,用句式“大象像”复述故事中盲人摸到的大象部位特征像什么

  4.根据动物局部特征卡片猜动物(五到七分钟)

  教师:拿出有相似部位的动物部位的卡片让幼儿猜是什么动物,如拿出猫的尾巴,幼儿可能会猜错,猜是老虎的尾巴。最后再拿出这些相似动物的完整整体卡片,让幼儿清楚了解特征,帮助幼儿学习观察事物要全面。

  《盲人听音行走》大班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模拟盲人听音行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并体验盲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定位和移动方式,增强学生对声音识别、空间感知及方向判断等能力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学习如何运用听觉进行环境感知和路线判断。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增进对特殊群体的理解与尊重,同时激发他们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应对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约5分钟):

  介绍视障人士的生活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引入“盲人听音行走”的主题。

  主体活动(约30分钟):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盲人听音行走”游戏。每位同学轮流戴上眼罩,在同伴的`语言指引下,通过听音辨别方向和障碍物位置进行行走。

  分析讨论: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声音起到了关键的导航作用,如何利用声音信息判断方位和距离。

  知识拓展(约10分钟):

  教师讲解现实生活中的盲人导航辅助设备(如导盲杖、电子助视器等)及其工作原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非视觉导航的认知。

  总结反思(约5分钟):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并思考在生活中如何更好地关爱和帮助视障人士,提升社会共融意识。

  三、作业布置:

  让学生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描述自己在“盲人听音行走”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以及对未来无障碍设施改进或创新的设想。

  四、教学评价:

  以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团队协作表现、心得体会的质量以及课堂互动情况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盲人听音行走》大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理解《盲人摸象》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讲述故事中的道理。

  2、初步理解故事所表达的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的图片(已分割成几个部分)PPT课件

  2、百宝箱:内装各种物品、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已切割成几部分),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动物。

  1、(出示身体部分PPT图片)观察的部分图,大胆地进行猜测。提示语:你觉得它是谁?还可能是谁呢?

  (拼出完整图像--)

  2、为什么刚开始没有看出是的呢?

  教师小结:刚才出现的只是身体的各个部分,后来把各个部分拼起来,我们看到了完整的样子,就清楚了。

  3、欣赏并掌握故事内容,理解成语所表达的寓意。

  教师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的成语故事,名字叫《盲人摸象》。"(出示PPT词条)(PPT演示)老师有感情地讲故事。

  故事结束,帮助幼儿整理获知的印象:

  (1)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五个盲人分别认为是什么样子的呢?(在身体的相应部位放上图片表明盲人所感知的片面印象)

  (3)盲人们还在争执呢,我们快来告诉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完整讲述的主要特征)PPT演示图片(已切割几部分)有细细的尾巴,像墙一样壮壮的身体,腿像高高粗粗的柱子,耳朵像呼扇呼扇的大扇子,还有像水管一样长长的鼻子

  (4)盲人们说得对吗?为什么?(提示每个盲人都只是说出了所感知到的身体部分的特征,不全面。)

  (5)通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结合幼儿的讲述,帮助提升成语寓意:一定要把事物看全面再下结论,否则只看一部分就自以为是,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三、游戏《我摸你猜》,迁移经验运用实际,提示幼儿感知事物要全面。

  1出示纸盒,讲解游戏方法:

  请一位小朋友装成盲人,只可以用手伸进纸箱里摸,然后根据感觉说出物品或玩具的特征。告诉告诉在座的小朋友,当在摸的小朋友听到正确答案,出示摸到的'物品或玩具。

  (幼儿在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问一问:你现在摸的是哪一部分?你单凭这一点能肯定是什么东西吗?提示幼儿不要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要全面地感受物体特征。)

  2、活动小结教师语: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故事?(幼儿:盲人摸象)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看事情要全面,整体,不要分割开来。)教师语:今天的游戏好玩吗?(幼儿:好玩)那我们下次再玩吧。园长老师们再见。

  从前有个人他养了一头,有一天他赶着走的到一个村庄里,村子里的人听到有来到他们的村庄,纷纷都去观看,其中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不知道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

  第一个盲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像根细细的绳子。"第二个盲人摸到了身体,他说:"不对、不对,这个宝贝大的像一堵墙。"第三个盲人摸到了腿,他说:"你们都说错了,这个动物宝贝像一个大柱子,高高粗粗的。"第四个盲人摸到了的耳朵,:"其实最像一个大扇子,呼扇呼扇的,很有趣"最后一个盲人鼻子,他说:"你们说的也不对,它呀,就是一个大水管。"盲人们你一句我一句,一个说是像扇子,一个说是像柱子,互相吵了起来,谁也不让谁。

  赶象人说:你们呀,只是摸到了的其中一部分,看到只是事情的局部,而没有全面的去了解这个事情,又怎么可能完全的说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活动反思:

  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认真的听故事,对于成语故事很感兴趣。本次活动目标基本已经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就是故事中的道理还渗透的不够清晰,条理性不够,还有待加强。

  《盲人听音行走》大班教案 5

  活动目标:

  1、能观察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中道理。

  2、理解故事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活动准备:

  1、大象的图片(已分割成几个部分)

  2、成语《盲人摸象》视频

  3、“神奇的箱子”,内装各种物品、玩具若干。

  活动流程:

  一、引出盲人

  1、他们是谁?(盲人)

  2、你怎么看出来的?

  3、盲人是怎么看东西的呢?

  小结:盲人的眼睛看不见,所以看东西都用摸。

  二、欣赏故事,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盲人们在路旁休息,被国王邀请去王宫欣赏国王的动物宝贝。第一个盲人用手一摸,说:“这个宝贝像条绳子。”

  提问:这个动物宝贝到底是什么呢?盲人摸到的可能是动物宝贝的什么部位?

  2、(第二个盲人摸到了,“不对、不对,这个宝贝大的像一堵墙。”)

  提问:盲人觉得是一堵墙,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呢?

  3、(第三个盲人摸了摸,得意地说“你们都说错了,这个动物宝贝像一个大柱子,高高粗粗的。”第四个盲人也过来摸摸它说:“其实最像一个大扇子,呼扇呼扇的,很有趣。”

  重点提问:第三个、第四个摸到了什么部位?觉得是动物宝贝究竟是什么呢?

  4、最后一个盲人大声的说,“你说的也不对,它呀,就是一个大萝卜。”

  重点提问:这个盲人摸到了什么?它是动物宝贝的什么部位呢?

  5、这到底是只什么动物宝贝呢?为什么这五个盲人说的都不一样?(将五张图片放在一起,引导幼儿一起去看推测是什么。)

  小结:每一个盲人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猜不出是什么,要想猜出大象,必须要每一个部位都去摸摸看,这样这样才能猜出最后的结果。

  6、这个故事有趣吗?你来用四个字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

  (二)完整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寓意

  重点提问:

  1、通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结:一定要把事物看全面再下结论,否则只看一部分就自以为是,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三、参与游戏,提升感知事物要全面

  1、第一次游戏

  (1)出示纸盒,讲解游戏方法:小朋友装成盲人,只可以用手摸,然后根据感觉说出物品的'名称。

  (2)你现在摸的是几号箱子几号洞口?摸到的是什么呢?你单凭这一点能肯定是什么东西吗?(提示幼儿不要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要全面地感受物体特征。)

  2、第二次游戏

  (1)再进行一次游戏。摸一摸同一个箱子的不同洞口,可以尝试多摸几个动。

  (2)根据两次的经验猜想物品。

  3、开箱验宝

  小结:需要通过各个方面,才能完全了解一样物体或者是一件事情。

  四、经验迁移

  1、出示图片1,问:小男孩为什么哭了?

  2、出示图片2,周围的孩子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3、图3,原来小男孩是生病了。

  小结:我们看事情可不能看一部分,自以为是地下结论,一定要把事情了解清楚,看全面了,才能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才不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在第一次课堂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环节的先后进行了调节。将“盲人”的理解放在了活动开始时,让孩子们在活动初始就能够站在盲人的立场上,更快的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并能整个活动围绕活动主旨。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听故事、猜动物时。难点是让孩子理解不能只看局部就随意判断事物的整体。我将事物的呈现顺序进行调整,增加猜测难度,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让孩子更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在第三环节参与游戏时,为了让孩子进一步的了解这个道理,我对孩子在游戏时的要求进行更改,进行两次游戏,第一次初探——摸一个洞口,记住箱号及洞号。第二次核实——摸同一箱子,所有的洞口。通过反复游戏提升孩子经验。

  最后一个环节经验迁移则将图片改为视频,用无声和有声。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生动更形象。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流畅。孩子能够达到预想的目标,只是宝箱中的材料还需提供的特征更明显,更方便孩子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