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时间:2023-06-29 12:15:37 美云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植物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精选20篇)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各种植物的种子是不同的,并能区分。

  2、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习惯和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下一次探索的。

  活动准备

  1、事先搜集有关植物生长的资料和图片。

  2、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若干。

  3、花盆、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说说植物是怎么来的?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二、幼儿讨论:植物为什么会长大?怎样才会长大?

  三、幼儿进行小实验:植物无根和有根实验。请幼儿看看实验中哪种植物没有死,了解根的作用。

  四、幼儿做种植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五、孩子的发现:植物是种子种出来的。不同植物的种子长得不一样:

  黄豆的种子是圆圆的'、黄色的;

  红豆的种子是圆圆的、红色的;

  芝麻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像小花瓣;

  绿豆的种子是椭圆形、绿色的;

  向日葵的种子是尖尖的、圆圆的、有白色又有黑色的。

  向日葵的种子可以吃。鸡冠花的种子很小。

  实验中,两种植物都有水时,无根的植物过两天就死了,有根的植物一直没有死;没有水时,无根的植物很快就死了,有根的植物过了几天才枯死。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泥沙、空气、阳光、种子。接着孩子又提出了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为什么植物会越长越多?是先长根呢?长叶子呢?先长茎呢?为什么是先长根?为什么有些植物没有根也可以活的?是谁把种子放在泥土里的?为什么泥土里会长出植物来?

  六、请幼儿把各种植物的种子记录下来,并能对号入座。

  活动延伸:鼓励用各种各样的种子拼出漂亮的图案。

  环境创设:

  1、举办种子图案展。

  2、在种植角种几棵易活植物,便于幼儿观察。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2

  活动背景:

  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有了绿色的斑点;在田野里采摘桑葚的时候,也会留下满手的紫斑,他们既苦恼又好奇,为什么小草的绿色会跑到衣服上来呢?为什么桑葚的紫色会跑到手上来呢?其实在我们童年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所有这些都说明孩子对植物中的色素不仅不陌生而且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因此我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创设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以此来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观察、实践、体验,使孩子们在操作中发现植物中是含有色素的,并初步了解植物色素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的探究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培养孩子主动关注生活的意识,让他们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3.体验合作印染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瓣等(如:草叶、紫甘蓝、草莓、枸杞、花瓣等);

  2.锤子、木棍、石块、白色棉布若干;

  3.小桶一只,黑板一块,老师自己用植物印制的围巾一块;

  4.介绍植物色素用途的录像短片。

  活动过程:

  1、观看魔术表演,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老师从小桶里拿些绿色的叶子包在白色的手绢里,通过搓、拧等方法,使手绢上染上绿色的'花纹。)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1:你从小桶里拿了一些叶子放在手帕里。

  幼2:你的手帕变绿了。

  幼3:你不停地这样这样,手帕就绿了。(他一边说,小手一边不停地来回搓着。)

  幼4:你把叶子包在手帕里就变绿了。

  ……

  (老师的魔术表演一下子将幼儿带入神秘的意境里,他们一个个都睁大眼睛,屏住呼吸,活动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探索植物染色的秘密。

  师:叶子里真的躲着神奇的颜色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请你们从椅子下拿出篮子,看看你的篮子里有什么?

  幼1:菜叶和手帕。

  幼2:我是草叶。

  幼3:我篮子里是树叶。

  师:每个小朋友的篮子里都有一块白手帕和许多绿叶子,你们也来变一变,看看手帕和叶子有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

  师:你的白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1:我的手帕变脏了。

  幼2:我的上面也绿了。

  师:你的叶子怎么样了呢?

  幼:破了、变成一个条条了、我的都烂了、坏了……

  师:原来植物叶子上绿绿的颜色藏在它们身体的里边,当叶子坏了,碎了,他身体里边的绿色就跑出来了,所以老师的手帕上和小朋友的手帕上都染上了绿色。

  师:请小朋友把手帕放到篮子里,再把篮子藏到小椅子底下。

  (这一环节幼儿自己变魔术的过程正好满足了他们先前的那种欲望。当孩子们发现自己也能像老师一样把手帕变绿时,满脸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观察手帕和叶子的变化,知道这些绿色原来是藏在叶子身体的里边,当叶子破了、碎了的时候,,这些绿色才会从叶子的身体里跑出来。)

  3、借助工具探索各种植物中的色素。

  师:我们已经在植物的身体里找到了绿色,咦?那植物的身体里会不会藏着其它颜色呢?

  幼1:不知道,没有吧?

  幼2:有,红色。

  幼3:黄色。

  ……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有植物的花儿、果子、也有植物的叶子,拿一种放在布上,你们可以用锤子敲一敲、也可以用石头碾一碾,木棍捣一捣,看看你能找到什么颜色。用过的工具要及时送回去,用过的植物送到白色的空盘子里。好,我们一起到后面找找看。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找到什么颜色?再用别的试试看,注意别敲到手上。)

  师:找好的小朋友把你的颜色贴到黑板上来。

  师:小朋友轻轻上位。啊,小朋友找到这么多漂亮的颜色。谁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什么颜色?

  幼:粉红色、黑色、蓝色、枚红色、橘黄色……

  师:原来植物的身体里藏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红、黄、紫、蓝……,还有我们刚才找到的绿色,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植物色素。

  (这一环节我先让孩子们猜一猜植物的身体里会不会藏着其它颜色,再让他们通过实践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使他们发现植物中含有丰富的颜色,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中,他们纷纷将自己的新发现与同伴交流分享。)

  4、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师:这些漂亮的植物色素有什么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观看录像)

  师:植物色素有什么用呢?

  幼:可以做药、可以让食物的颜色变漂亮、可以做化妆品和水彩笔、还可以染布……

  (通过观看人们利用植物色素生产的各种产品的录像短片,使幼儿对植物色素的用途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感受到植物色素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幼儿从小关注生活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5、用各种植物印染围巾,体验合作的乐趣。

  师:看,老师今天围的围巾就是用植物色素染成的。漂亮吗?你觉得哪里最漂亮?

  幼1:我觉得那个边上最漂亮。

  幼2:我喜欢中间像树叶一样红色的花纹。

  幼3:我喜欢绿色的花纹,有点像小草。

  师:这条围巾可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印一条围巾呢?瞧,后面也有4条围巾,等会儿我们4个小朋友一组,用植物色素共同染一条漂亮的围巾。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花型的摆放,颜色的搭配。)

  师:来,我们把印好的围巾晾起来让客人老师看一看。问问客人老师我们的围巾漂亮吗?

  师: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帮我们印出了这么美丽的围巾。现在把我们今天发现的植物色素的秘密告诉班上的小朋友。

  (最后孩子们用自己发现的植物色素印染出美丽的围巾,体验探索与创造获得的喜悦与快乐。)

  活动反思:

  在设计、组织这次活动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发展幼儿的自然智能。“植物色素”这个词看似遥远、陌生,其实它随处可见。在设计和开展活动时,首先我们要想到的是通过活动幼儿对大自然热爱了多少,兴趣提高了多少。因此,在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变魔术来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为后来幼儿的自主探索打下了基础。孩子们通过敲、压、碾、搓等方式,从而发现植物色素的秘密。这些常识不是通过灌输得来的,而是通过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获得的,同时孩子们还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发展幼儿人际关系智能,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在活动中老师给孩子创造了这样一个“合作游戏”的机会:让四名幼儿分成一组共同印染一条围巾,这就必须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有的幼儿已经有了合作的意识,知道自己在布局的时候和同伴商量,要互相看看,可有的孩子仍然是各印各的。但最后四个孩子要共同将围巾展示给观众,让幼儿体会这是他们共同的成果,知道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大家一起合作。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3

  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怎样过冬,感知冬季植物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绘画、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感知感知各种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状态。

  3、有探索植物奥秘的兴趣及爱护植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硬板纸上有一张白纸,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出话题。

  1、师: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气候有什么变化?

  2、师:这么冷的天气,花草树木辉冬死吗?植物们准备好过冬天了吗?下面,我们带上纸板一起到户外,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冬天的植物"。

  二、引导幼儿到户外观察植物,并记录植物现象。

  1、师:冬天到了,小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大树上有什么变化?小草是什么样子的?

  2、师:请小朋友在指定范围内自主观察,并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疑问。

  3、教师引导幼儿有重点地观察个别植物,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植物的变化,

  ①观察大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冬天的树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它们冻死了吗?找一找树上还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芽苞、果实、种子等。)

  ②师:请小朋友剥开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会变成什么?

  ③观察小草:请小朋友在草地上观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样了?想一想,小草冻死了吗?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根上长着什么?

  4、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植物,并用自己的彩笔记录植物过冬的种种表现。

  三、回活动室后组织交流。

  师:请小朋友跟同伴讲讲你的记录和发现,看看植物过冬有几种方式?

  四、帮助幼儿了解植物过冬的各种方式。

  1、师:冬天到了,落叶树的叶子纷纷掉下来,常青树的叶子仍然还是绿色的;落叶对树木过冬有帮助吗?(减少水分蒸发、落叶能化为肥料、营养树根)

  2、师:小草是什么颜色?它冬死了吗?(有的小草根已经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种子,有的小草根还活着,明年春天还会发芽。)

  3、师:人们怎样帮助植物过冬呢?(在树上涂石灰、扎干草,为油菜、麦苗撒上草灰、干粪,把怕冷的观赏植物搬到室内或温室。)

  活动反思: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孩子们在了解了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后,发现植物也在冬天有了很多变化,有的植物落叶了,有的植物还是绿色的,还有的植物居然开花了,这些都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活动前,我先让孩子们分组去了解幼儿园内有哪些植物,冬天有什么变化,大胆猜测到底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并通过绘画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在科学探索之后,作为教师应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也能使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分享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中,孩子结合自己的.探索、调查,大胆分享自己的发现。然后,我再根据孩子的结论,通过PPT生动形象地演示,进行了知识归纳总结与提升;孩子们了解了几种植物的过冬方式,有落叶过冬、幼苗过冬、人类帮助、种子过冬等。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很想马上去验证一番。这时分类表展示出来,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这些植物属于哪种过冬方式,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当每个孩子把手中的植物都送过去后,孩子们不禁兴奋地讨论着。也许他们的答案并不一定正确,但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想法,这会让他们更喜欢探索,乐于观察,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4

  活动目标

  1、能识别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2、通过拣菜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活动准备

  1、课件:一株黄豆的生长过程

  2、ppt课件;蔬菜分类

  3、白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1、教师:这几天,你们去找植物了吗?一定看到了许多植物吧!谁来讲给大家听听。

  (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2、出示课件:《一株黄豆苗》

  教师:植物的身体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你们知道这株黄豆苗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点击黄豆苗的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

  1.发现种子

  (幼儿自由观察、交谈,老师参与讨论。)

  2.了解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三、操作实践,加深认识。

  1、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参与讲评。

  教师: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身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

  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体上的'哪个部分?

  2、幼儿分小组拣菜,并互相交流。

  教师:今天我们来帮厨房里的阿姨拣菜。

  每一组的篮子里装有不同的蔬菜。

  大家先认一认,自己组里拣的是什么菜?

  再想一想,我们吃的是它的哪部分?

  把吃的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

  (给各小组分别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介绍。

  四、总结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5

  一、 设计理念:

  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思考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热情。以此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水对于生命来说是很宝贵的,任何有生命的人和物都离不开水,”“水能藏在许多地方(水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等科学常识;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习尊重别人的观点与经验;活动中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分析:

  此活动是在我班已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水、水果、蔬菜等活动的前提下进行的。幼儿对水、水果、蔬菜的常识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这些活动有着很高的探究积极性。活动由故事设疑、激发探索兴趣,引出课题――幼、师共同进行探究活动――师、幼共同总结三个环节组成。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讲故事引起幼儿思考,讨论“有时吃水果为什么也能解渴?”导入课题――怎样找到藏在植物体内的水?引导幼儿对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想到的方法进行联想或设想,让幼儿动脑、动手,师、幼共同尝试从植物中取出水,亲历整个探究过程,并共同讨论、交流、总结。在一系列活动中获得更多探究问题的方法和信息,来培养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人和动植物都离不开水。

  2、 乐意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用自己设想的方法去寻找藏在植物体内的水。

  3、 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经验,并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想法,学习尊重他人。

  4、 乐意与同伴交流、交换自己的方法和工具,培养团结互助、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利用多种方法或工具寻找植物体内的水(引导幼儿交流、交换取水的方法和工具)。

  2、难点:有序地取放物体;清楚、连贯地描述探索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

  1、工具:榨汁机(1台)。

  小木板(2个),小木棍(2根),盘子与杯子、勺子各6个(以上物品均消毒),盐和糖各半杯,小塑料袋两个,以上物品全部装在一个小篮中,用纱布盖好,每桌一份。

  2、材料:萝卜、莴笋、西红柿、梨、橘子、菜叶若干,洗净,装于小篮中,用纱布盖好,每桌一份。篮底垫塑料布,预防汁水滴漏。萝卜、莴笋、西红柿、梨切小块,便于幼儿操作。

  六、教学过程:

  1、故事设疑,激发探索兴趣,引出探究的课题。

  (1)师:小猴和小兔到树林里玩,玩得可高兴了。不一会儿,小兔说:“不玩了,我的口渴了。”小熊说:“那我们去喝水吧!”小兔说:“行。”可是找遍了整个树林,都没有找到一滴水,小兔非常着急。小猴看了看四周,发现了一棵果树,树上结满了果子,小猴眼睛一亮说:“我有一个好办法了,你猜猜是什么办法?”小兔明白了,指着树林旁边的菜地,笑着说:“我也有办法了。大二班的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我们想的什么办法呢?”

  幼:“吃果子。”“吃菜。”

  师:为什么吃了果子(蔬菜)口不渴呢?

  幼:“因为果子里有水 。”“蔬菜里也有水。”

  师:你怎么知道果子(蔬菜)里有水?

  幼:“梨子里有水,我吃过。”“番茄里有水,把番茄切碎,放了糖,水就出来了。”

  (2)师:小猴说:“小朋友说得真好,果子、蔬菜、小草等植物里都藏有水,吃了都可以解渴。你们都知道,水呀对于你们人类、我们动物、还有植物的生长都太重要了,我们大家都离不开水。对了,小朋友们都知道植物体内藏有水,你们想把植物体内的水找出来吗?”

  幼:“想。”

  2、引导幼儿讨论并尝试从植物体内取水的方法。

  (1)师:谁来说一说你想到的办法呢?

  幼:“用手使劲捏。”“用木板压。”“用榨汁机挤水。”

  (2) 师:小朋友想出来的办法真多。小猴知道大一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特地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让大家来做一个实验,――从植物身上找到水。请组长把纱布轻轻揭开,大家仔细看看,说说篮子里有些什么?

  幼:“有梨、番茄、橘子、萝卜、菜叶。”

  师:另一个篮子里有些什么呢?

  幼:“小木板、小木棍、盘子、杯子和勺子。”

  (3) 师:这些都是你们可以选择的工具。小朋友先拿一种你想找水的水果或蔬菜,取一个盘子放好,然后再拿你想用的工具,在盘子里开始取水。取出的'水可以装在杯子里。最后,将取水用过了的盘子、渣子和工具都收拾在装有塑料纸的篮子里。注意:取放东西要轻,不要争抢。

  (4) 幼儿操作,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以引导,如:“用点力试试看。”“换个工具试试吧。”给能力强的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你还能想出不一样的方法吗?”“你能帮一下朋友吗?”同时引导幼儿用清楚连贯的语言,给同伴或客人老师讲述自己取水的方法;鼓励幼儿尝试与同组幼儿不同的方法取水,或与同伴交换操作工具与材料,尝试更多的操作方法。

  (5) 师:小猴也送了一件礼物给老师(出示电动榨汁机)。这是一台榨汁机,小猴请老师用它从水果里榨水给大二班聪明的小朋友们喝(幼儿观察老师操作,老师边操作边告诉用电器要注意安全。)。

  3、总结、结束探究活动。

  老师同幼儿一起总结。师:刚才老师同小朋友们一起用了许多方法从植物体内挤出了水。我们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既能补充我们身体生长和活动所需的水分,也能得到我们需要的营养。所以,小朋友每天应多吃水果和蔬菜。在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好办法;还有的小朋友还帮助别的小朋友,和他一起挤水。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另外,小猴知道我们大二班小朋友这么聪明、能干,要送一件奖品送给全班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

  幼:“想。”

  师:“想知道是什么,就跟我来。”

  活动延伸:

  师:这儿是小猴送的礼物――两支鲜花。我们将这两支花插在两个瓶子里,其中一个瓶子有水,一个没有水,让我们看一下几天后,会有什么变化呢?(让幼儿体会到水对植物的重要性)。

  活动自评:

  1、 此活动能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重在培养幼儿对常见事物、现象的兴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 我在活动中,能够较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关键点,充分考虑了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引导幼儿 运用语言、动作等表达自己的发现,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3、 在活动中,、努力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6

  教学目标:

  ·积极参与多来咪俱乐部活动,愿意大胆展示,体验参与大活动的快乐。

  ·喜欢趣味问答小知识,积累植物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两个班级都进行了《有用的植物》的主题活动。

  (材料准备) PPT、各种乐器等。

  重点与难点:相关主题经验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幼儿进场,引起活动兴趣。

  1、幼儿在《do re mi》乐曲声中依次入场,并跟着主持人一起舞蹈。

  2、主持人:天空中有绚丽彩虹,音乐里有七彩音符,让我们伴着动听的旋律一起走进音乐幼儿园的(幼儿和:do re mi俱乐部)ye!(幼儿自由地入座)

  二、第一环节:口号——“你歌我舞显身手,唱唱跳跳快乐多”

  分班进行集体歌舞表演:

  1、大一班:民族舞蹈大串烧

  2、大二班:我爱北京天安门

  3、大二班:小小京剧《剑舞》

  三、第二环节:口号——“小小问号问个啥?植物知识来回答”

  1、主持人:植物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最近我们两个班级都在开展“有用的植物”主题。知道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今天在这里我们就来一场植物知识大pk,看看谁知道的植物的知识多。好,那你们可要听清问题,开动脑筋哟。

  2、教师出题:

  (1)请你各说出两种常见的落叶树和常绿树名称。

  (幼儿回答后,出现图片,丰富幼儿经验)

  (2)请问这些蔬菜的什么部位可以吃?(根、果实、茎、花等)

  食用种子:毛豆、花生

  食用茎/叶:菠菜、卷心菜、青菜、芹菜、油菜、韭菜、小白菜等

  食用根:萝卜、胡萝卜、土豆、番薯等

  食用花:西兰花、花菜等

  食用果实:西红柿、辣椒、黄瓜、丝瓜、南瓜和茄子等

  西兰花和花菜的茎和花可以吃。

  (3)请找出图片上生长在地里/水里/泥土上/藤上的植物。

  3、对答游戏:菜地里的歌pk赛

  游戏时,速度由慢到快,以不间断的一组为胜。

  师:什么高高藤上挂? 生:丝瓜(黄瓜等)高高藤上挂。

  什么生长在水中? 生:莲藕生长在水中。

  什么长在泥土里? 生:红薯长在泥土里。

  什么尖尖细又长? 生:辣椒尖尖细又长。

  什么灯笼高高挂? 生:南瓜灯笼高高挂。等等

  4、找找生活中我认识的蔬菜,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出示PPT图片,幼儿讲出自己认识的几种蔬菜。

  ●小结:植物的知识有很多,每天我们都会看到一些植物,也会天天食用蔬菜瓜果,对于这些常见的东西我们要能认识它并知道它的名字。

  四、第三环节:口号——“才艺大比拼,爱怎么拼就怎么拼”

  大一、大二班各出一个才艺节目

  钢琴四手联弹、钢琴独奏、大提琴齐奏。

  五、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7

  设计意图: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是靠人类来种植的。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的靠风力传播,有的靠动物传播,有的靠弹力传播等。《植物种子的传播》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关于种子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并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植物世界的热情。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蒲公英,苍耳、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积极参与观察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4、通过观看课件与视频,感受大自然的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常见传播方式。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种子并在自然角中进行了展览。

  2、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等。

  3、种子传播的课件。

  活动策略:

  集体交流、个别讲述、分组讨论、集体实验、共同小结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及传播方式的兴趣。

  (1)导入谈话。

  教师:你们见过植物的种子吗?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我们一会去看一看,这些种子是长什么样的,你还能发现哪些关于种子的秘密呢?可以和好朋友讲一讲。

  请幼儿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带来的种子或关于种子的资料。

  (2)观察后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了种子和关于种子的资料。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关于种子,你还知道它们的哪些事情?

  教师小结:这些种子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有的是带毛的,有的是带钩的,还有长刺的呢。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

  教师:种子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用来种植,传播,长出新的植物来。那野地里的植物,没有人去种植,它们的种子是怎样来传播的呢?

  (评:收集种子的过程为幼儿做好了课前知识准备。而观察法是科学活动中最常见的方法,在第一环节中老师让幼儿从感知中激发兴趣,从而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幼儿通过观察了解一些种子的特征,为下一环节中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铺垫。)

  2.观看课件,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1)教师播放课件,帮助幼儿了解几种种子传播的方式: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3)弹力传播(凤仙花)。观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学说一些种子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出示相应的种子图片和传播方式字卡,并让幼儿学做动作。

  教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是靠什么来传播的?

  幼:凤仙花是太阳晒了,自己一个人炸开来的。

  师:这种传播方式叫弹力传播。豆荚也是靠这种方式来传播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老师取出一颗凤仙花种子,演示。并且给每位幼儿发一个,让他们动手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一看弹力传播的全过程。 (观看短片。)

  教师: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的。

  (老师拿出实物,示范给幼儿看。让他们观察蒲公英的传播过程。)

  每个幼儿手里拿一个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动蒲公英的种子,亲自感受风力的传播。

  (动物传播,水力传播,过程同上)

  师幼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几种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3)了解种子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为什么蒲公英的种子会随着风儿去旅行呢?(因为它的种子长得很轻,并且有绒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借助风力传播。)

  教师:为什么苍耳的种子能靠动物来旅行呢?

  教师:为什么凤仙花的种子能靠弹力旅行呢?

  教师小结:原来种子的传播方式和它长的样子有很大关系呢。

  (评:种子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传播的含义,我从网上下载了现成的录像。幼儿观看了种子的三种传播方式之后提问,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出示传播方式图卡,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它会用这种方式来旅行呢?从而初步解决了形态与方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了解种子的三种传播方式时,教师借助动作帮助幼儿记忆,又起到了动静交替的作用。)

  3.拓展知识,了解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

  (1)幼儿讨论。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传播现象。

  教师:除了录像中看到的,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的?

  (2)拓展介绍。出示几种典型传播方式的种子图片(喷瓜、椰子、无花果种子等)。

  教师:你们知道它们的传播方式吗?老师进行适当讲解。

  4. 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种子传播方式的分类。(老师先让幼儿认识展板上简笔画的传播方式标记图。)

  教师:老师在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放了一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上的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然后按照它的传播方式贴到展板上。你不知道的`可以和好朋友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将小图片在展板上按标记图分类粘贴,最后师幼共同进行讲评纠错。

  (评:老师在这一环节运用了操作法,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拿着图片说一说、分一分、贴一贴,通过动手动脑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5.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语言表现种子的传播。

  (1)教师按幼儿的选择,让幼儿自由学学做做。

  教师:种子有着不同的本领,你愿意学做哪一类种子的传播呢?那你就和好朋友一起做做吧。

  (2)轮流上演各种种子的传播方式。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来学学种子的旅行。当录音机里的阿姨说到哪一种传播方式的时候,喜欢这种种子传播方式的小朋友就起来表演。

  (3)结束活动。

  教师:大自然中的植物真奇妙。我们把今天大家带来的这些种子种到自然角里,小朋友们来观察、照顾它们,看看它们有哪些变化,好吗?

  教师: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种子的传播方式,可以回去问问爸爸妈妈,还可以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大自然中找一找,好吗?

  活动延伸:

  1.环境创设:展示“植物种子的传播”展板。

  2.区角活动:进行种子的粘贴活动及自然角种植活动。

  3.家园共育:带幼儿了解更多的种子以及它们的传播方式。

  活动反思:

  1、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运用激励性的评价手段,让幼儿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

  2、主线分明,细节饱满。整堂课以”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这样一个大的问题为主线,重视在细节问题的处理。比如这堂课,①风力传播(蒲公英);②人和动物的传播(苍耳、野葡萄);③弹力传播(凤仙花),这些关键字的运用,加深了幼儿的印像,教学效果较好。

  3、另外,在教学中,让孩子们想,让他们说,尽量提供一个让幼儿展示的平台,在幼儿需要的时候,适当点拨一下,巧妙引导。

  4、巧妙拓展。让幼儿去发现。在整堂课学习完后,让幼儿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大家一起交流。

  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说的比较多,没有为幼儿创设交流的机会,比如让幼儿观察种子的不同,孩子们说的太少,整个活动太死,缺乏生气。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参与性不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8

  活动目标

  知道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知道常见的蔬菜水果可食用的部分是植物身体的哪个结构。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

  “植物的身体结构”组图;“苔藓、蕨类”图片;“哪个部分可以吃”组图。

  活动过程

  组织谈话,鼓励幼儿讨论人类和动物的身体结构,导入主题。

  ——请认真看看你们的身体,你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你家有养小动物吗?小动物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小朋友们对人和身边小动物都很熟悉,其实我们身边还有一样很熟悉的东西,但是我们却不一定能够说出它们的身体结构,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组图“植物的身体结构”,引导幼儿了解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1.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说说植物的.身体结构。

  ——植物是我们身边很熟悉的东西。这是一株西红柿,请你认真观察,说说它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这是什么植物呢?(花生)

  ——它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2.教师操作课件,逐一呈现植物的身体结构。

  小结: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出示图片“苔藓、蕨类”,帮助幼儿了解并不是所有植物的身体结构都由六部分组成。

  ——所有植物的身体都是由六个部分组成的吗?

  ——植物多种多样,有些植物的身体结构只包含了六部分中的几个部分,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这是什么植物?猜猜它由几个部分组成?

  小结:苔藓、蕨类等植物一般由根、茎、叶三个部分组成。

  出示组图“哪个部分可以吃”,引导幼儿识别日常所吃的食物属于植物身体的哪个部分,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教师也可以用实物替代)

  ——这些都是我们平常吃的食物,猜猜它是植物身体的哪个部分呢?

  小结:植物可食用的部分不一样。比如红薯、土豆吃的是它们的根;莲藕、甘蔗吃的是它们的茎;白菜、空心菜吃的是它们的叶子;花菜、西蓝花吃的是它们的花;橘子、西红柿吃的是它们的果实;花生、瓜子吃的是它们的种子。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家长可以带领幼儿去果园、菜园,引导幼儿观察水果、蔬菜,进一步扩展关于植物的认知。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9

  设计意图:

  自然角是我们在幼儿园区角创设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让孩子真正的走进自然角,承担起自然角中的主体责任,让自然角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的摆设,让自然角永远的充满生机是我们一直在探求和期望的,从今年上半年时我们幼儿园把自然角作为我们一个课题,将自然角和我们的课程能够结合起来,这段期间不光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越来越关注自然角,但是在照顾植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就是长期的忘记浇水,要么就浇过多的水,因为他们不了解浇水的方式方法,因此,让我们的孩子从本质上了解植物“喝水”的原理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感知之后才可以在自然角中真正了解为什么要浇水,该怎么样浇水。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知道植物是靠根部吸水、茎部输送水分的。

  2、萌发对植物喝水现象的探究热情,初步学会照顾植物的简单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了解植物喝水的秘密。

  活动难点:能准确表达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幼儿一起将芹菜放入红色墨水里。

  2、植物根吸水的视频,植物茎吸水的ppt。

  3、两位幼儿一组实验材料:已经吸水的芹菜,放大镜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万物生长离不开水。

  1、ppt出示斑马、大象、小朋友喝水的情景。(同一张)

  问:他们在干什么?(喝水),为什么要喝水?他们是靠什么喝水的?人和动物都需要喝水,那么植物需要喝水吗?它没有嘴巴怎么来喝水?为什么?

  梁老师带来了一株芹菜,我们来猜一猜,它是靠身体的那一部分来喝水的?为什么?

  (二)实验验证,引发孩子探究热情。

  1、PPT呈现实验结果,问:你看到了什么?植物是靠什么喝水的?

  小结过渡:原来植物是靠根来喝水的,那么水又是怎样“跑到植物全身的呢?

  2、刚才我们一起将芹菜放在红色的颜料里,现在大家一起再来看看,出示植物喝水前和喝水后的变化,(出示芹菜喝水现象对比图)

  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原来植物是靠茎部来传输水分的,植物的茎到底长得什么样呢?今天我们要来做小小植物学家,来解剖一下芹菜的茎。

  (三)、合作探究,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1、用图示的方法显示茎的横截面和纵截面。

  2、讲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先把把芹菜横着剪,纵向剪,然后用放大镜看看茎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等一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的横截面有红色的点,纵切时看到红色的线。

  4、集中交流、讨论,请你用红线上来画一画你看到的。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植物是怎样“喝水”的?

  5、出示一捆的吸管。

  小结:植物的茎纵向看像吸管,有长长的.通道。横向看有一个个小孔,植物就是靠根吸收水分,然后利用茎这根长长的细细的小圆管运输水分的。

  (四)迁移经验,进一步引发孩子关爱植物的美好情感。

  出示一盆腐烂的仙人掌,引导孩子观察:仙人掌怎么了?为什么会烂呢?说明自己的理由,再请相同意见的幼儿举手表决(由于小朋友给它浇了太多的水,让它的根烂了)

  教师总结:

  虽然植物需要喝水,但每一种植物要喝的水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自然角有许多植物,该怎么照顾呢?听听科学小博士的建议PPT播放浇水要领:

  第一、土壤干燥需要水;

  第二将水浇在根部,要浇透水;

  第三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出现了一个以前在试教的时候从没有出现的现象,由于早上的芹菜都是比较湿,芹菜不再吸水了,它吸水的速度很慢,所以导致活动中实验的现象不是很明显。还有就是我们孩子的回答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不知道我们班的孩子其实对于根吸水的现象已经有了感知,所以孩子在第一环节就很直接的将我的答案回答出来了,让我有些局促,所以可能对于根吸水的现象我们可以忽略,其实科学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有些话说得有些啰嗦,孩子抛出的问题我并不能及时很好的给予回应。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10

  活动目标:

  1、喜欢在大自然中玩耍,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2、认识植物的名称和形状

  活动准备:

  事先与社区联系并制作介绍牌、请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协作合作、社区植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带幼儿在社区内转一圈,欣赏风景

  2、一块地方席地而坐,师:刚才你们都看见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植物外形与颜色)

  3、根据幼儿的描述拿出相应的图片和介绍牌,教师简单介绍植物

  4、师:我们都认识这些植物,现在我要给你们一个任务,两个小朋友有一个介绍牌,要求你们又快又正确找到介绍牌上的植物,并且将介绍牌插到植物的旁边,比比看哪一组的小朋友第一个回到这儿,出发。

  5、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幼儿一起检查幼儿插的.是否正确,路上并讲述各个植物的故事或历史。

  6、检查结束后,要求幼儿爱护树木,并宣传做个爱护环境的好孩子。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11

  活动背景:

  自然角里的种子发芽了,在孩子们精心的照料下有些芽发的特别高,为了不至于让长高的芽倒下来,我们为它搭了一个支架,这些藤蔓就沿着支架爬了上去,越爬越高。孩子们一天天的注视着这些变化,十分兴奋。直到有一天,自然角里传来了阵阵争论声:"晓楠,你看我种的黄瓜芽长的好高!""才不呢!你的还是胡欣磊的高!""那我的比妮妮的高!"孩子们的讨论引来了更多孩子的关注,他们开始自发的讨论哪根藤爬的最高......

  我猛然意识到,这不正是孩子们自发生成的良好的.教育契机吗?于是我及时的记录了他们的问题,并根据孩子的兴趣及时生成了一个"植物长得有多高?"的数学测量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各种工具测量植物的高度,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2、发展与同伴合作、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孩子自己种植的种子发芽

  2、各种自然测量工具(纸条、回行针、尺、绳子、笔、记录纸等)活动过程:

  一、哪盆植物长得高? ――激发测量兴趣

  1、自然角里的种子发芽了,现在哪盆植物长得最高?哪盆第二高?那盆第三高?它们之间相差多少呢?

  2、我们能用什么方法知道我们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

  二、有什么可以用来测量?――寻找非标准单位测量工具。

  1、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鼓励幼儿寻找各种自然测量工具)

  2、讨论我们该如何测量?(学习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

  3、自由选择组合四人小组(共同协商、测量、记录)。

  4、交流:你们是怎么量的?(用什么工具,如何量,碰到了什么困难,最后怎么解决?)量出来植物有多高?

  三、用尺子量大家才知道――学习用标准单位测量。

  1、不同的测量工具怎么比较?

  2、介绍标准的测量单位――尺子,尝试用尺子测量。

  活动延伸:

  1、量一量幼儿园的香樟树有多高?多粗?

  2、过一段时间再来测量,看看植物还会不会长高,又长高了多少?

  反思

  首先本节课,我用一个开场白的形式进行了这节课的开始,并进行了~图片与实物的观察与叙述。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创意是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添画,但是我还记得薛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创意有时候讲究是结果而不是过程。

  单凭这节课的结果,也就是画面展现,我感觉是满意的,但是,从教案与实际的写生目的,我感觉这一节课很失败。首先我没有勇气让孩子们,通过我的引导去把实物放在桌子上,让孩子发挥想象去画自己所见所想。没有了写生意义的存在。只是我硬性的把一个植物与画面把孩子们的思维固住了。

  在以后的写生课中,我会认真引导,我更会相信我的孩子们,能做到写生的真正作品的呈现。有时候对自己的怀疑也许局限了孩子们的写生范围,这是老师,最大的误点也是最不可取的。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12

  活动目的: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我们最常见的植物一般为种子植物。而大多数的种子植物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种子。让幼儿识别种子植物所具有的结构及其相应的功能,并在最后完成一幅植物画。

  活动准备:

  室外活动时让幼儿多观察植物的样子,对植物的身体有相应的认识。准备2—3盆不同的植物;植物的图片及其生长过程的视频(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为每个孩子准备绘画工具;一张向日葵的拟人画。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思考师:

  你们刚刚在外面看了那么多的植物,有没有发现它们和夏天还有春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幼儿起来发言回答)

  师:对的.,我们都看到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掉下来了。那我们小朋友有手、有脚丫、身体、还有嘴巴那么多部位,才构成了我们一个完整的人,你们说,植物是不是也有很多部位呢?(邀请幼儿起来回答,描述自己看到的,并引导其说出正确的名字:根、茎、叶、花、种子。)

  2、主动探究,自主建构师:

  看来大家都还是十分了解植物的组成的,今天老师也请到了一位小朋友,它也是一种植物,它就是向日葵小朋友。(将事先准备好的向日葵画拿出。)

  师:我们小朋友吃了饭才能长大,那向日葵是不是也应该吃东西呢?有没有人知道向日葵小朋友是用什么吃饭的呢?都吃些什么的呢?(请小朋友回答,用根来吃饭,水、各种营养)

  师:除了根的功能,向日葵小朋友的其他部位又有什么用呢?也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老师接下来给你们看的图片。(引导幼儿;叶子是植物的鼻子,有呼吸作用;茎是输送养分,是植物的手和身体;花能够形成果实,果实里就有种子了)

  师:所以,一般的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种子组成,有些植物还能结果。那向日葵小朋友和其他的植物是怎么样变成现在的样子,让我们先看看视频,记得要好好观察,小小种子是怎么变出大大的植物的。(播放视频,请幼儿回答)

  3、操作实践,加深认识师:

  看来大家非常了解植物的身体了,那就请大家根据自己对植物的了解,来画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吧。然后再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介绍自己的植物。(画完后,请幼儿介绍指出画上植物根茎叶等部分。)

  4、拓展延伸师:

  刚刚那棵生病的小树,因为被坏人破坏了,还在挂点滴,你们挂盐水的时候,是不是也很疼啊?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不单单能在烈日下给我们送来阴凉,还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氧气,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植物,不要故意去摘它的叶子、花儿,用石头扔他。我也带来了自己的好朋友,给你们认识。(拿出自己带的植物给幼儿看,并轻轻触摸)植物是老师的好朋友,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希望你们像老师一样,要像对待我们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对待它们,好吗?

  师:老师刚刚给你们家介绍的植物,只是植物界的一类,叫种子植物,其实还有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很多很多,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那就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寻找吧!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13

  【教材分析】

  本活动来自主题《弯弯绕绕》,弯绕既是许多物体的自然形态,又凝聚着人们的刻意创造。这种形态不仅体现了物体的美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体的实用性。而对于植物的弯曲运动对于孩子来说说近不近,说远不远,活动中需要老师引导孩子观察各种植物的弯曲现象,并对一些弯曲了解他们的作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几种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25号。

  2、事先在幼儿园附近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弯绕

  1.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这些植物长得怎样?

  2.爬山虎长得怎样?为什么会爬得这么高呢?(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3.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4.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藤,这根藤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5.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

  (二)找找弯弯绕绕的植物

  1.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让我们去找找看吧。

  2.幼儿结伴去户外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3.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活动反思】

  4-5岁的孩子喜欢动手动脑探究事物,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支持、接纳孩子的探究行为,并给予一些观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如比较性观察法、连续观察法、分类法、记录法等。在活动中我运用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对几种爬藤植物的外形特征和攀爬方法进行比较性观察,使幼儿更好地发现它们各自的不同。除了横向的比较,还有纵向的比较,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时机,对比观察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发现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对比蔷薇开花前开花后的效果,发现了它对我们人类的用处。当苒苒发现了一棵类似攀缘植物的小苗时,我支持、赞赏她的发现,并利用拍照的方法帮她记录,将照片贴在主题墙上,有助于她后续的观察。在观察和探索过后,我和孩子一起对几种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进行分类、概括,使他们对藤蔓植物的种类及其特征有了较清晰地认识。幼儿在不断地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地积累经验,迁移经验,形成受益于终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14

  活动目标:

  1、知道土中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了解土的主要种类(如:黑土、黄土、白土、红土等)。

  2、了解土对人类的作用,萌发珍惜土地的情感。

  3、知道植物生长离不开水、空气、肥料和阳光。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每组幼儿一盘土壤。(四人一组)

  3、实验用的酒精灯、铁架、杯子、连根的干枯青菜。

  4、植物头饰。

  5、四袋不同种类的土壤标本。(黑土、黄土、白土、红土)

  6、一袋泥土。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干枯

  1、幼儿扮成各种植物,老师扮成植物“花姐姐”。

  引导幼儿讨论:植物生长离不开什么?(用故事“干枯的青菜”告诉幼儿植物一般离开土壤会干枯)。

  2、小结: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小鸟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我们植物爱的是土壤。)植物的家是土壤,离开土壤会干枯。

  二、土中有什么

  1、用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知道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是树叶、草等的腐烂物),和植物生长过程。

  2、请幼儿捏捏地里的土壤是干的,还是湿的,说明土壤中有什么?(水分)

  3、请幼儿肥土壤放入水杯中,又发现有什么?(空气)

  4、把土壤撒在石棉网上加热知道土壤中有腐烂的树叶、草等,这就是肥料,它们能燃烧。

  5、小结:原来土壤里有这么多宝贝,它真像一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

  6、引导幼儿仿编儿歌:“鸟儿爱树林、鱼儿爱海洋,植物爱的是土壤,土壤是个聚宝盆、空气、水分里面藏,土壤是个大宝库,植物生长有营养。有了营养,幼儿模仿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土是什么颜色的

  1、幼儿知道土中有什么后,去花园里看看地上的`土壤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后出示黄土、白土、红土,原来土有几种颜色。

  四、土的其它用途

  1、出示“砖、瓦、陶器皿,让幼儿看,让幼儿摸摸后,告诉幼儿这些都是用土加工以后做出来的。

  2、小结:土壤对植物有用,对人类的用处也很大。

  五、延伸活动

  与“土”交朋友让幼儿自由玩土。

  活动反思:

  根据大班幼儿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所以选择了—植物的家园“土壤”这一课题。意在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活动,初步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土壤。重点了解土壤中有水、空气、肥料,一般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培养幼儿观察事物、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15

  教材分析

  (重点与难点)

  自然界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很多植物有很有趣的特点,例如可爱的含羞草被人一碰,叶子就会自动合起来,非常有趣,孩子们对这些植物的奥秘也很感兴趣。本节活动课让孩子能够在活动前自己去收集相关的植物资料,并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分享自己找到的植物趣闻。重难点:幼儿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能够大胆交流。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幼儿的有:对于植物孩子们很熟悉,我们的周围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幼儿的无:孩子们对于一些植物特别的本领和特点不是很了解,植物的奥秘很难探究。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交流了解一些关于植物的趣闻,能大胆、有条理地讲述。

  2、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准备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材料准备:

  PPT,视频

  知识准备:

  课前和父母一起了解一些有趣植物的特点和本领

  一、谈话导入

  导语:前几天小朋友们已经和爸爸妈妈一起了解了一些有趣的植物,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呢?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分享交流,同伴互学经验。

  幼儿大胆讲述

  要求:讲述的内容要让同伴听的明白,别人发言的.时候能认真倾听。

  三、集体感知,丰富拓展经验。

  过渡:刚刚小朋友们说了很多不同的植物,让大家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你们看看认不认识它们?

  根据PPT讲述(教师出示一些幼儿没有说到的植物图片,先让幼儿看图感知植物特点,然后进行介绍,帮助幼儿丰富拓展。)

  1、植物自身本领

  2、植物对人类有用的本领

  3.介绍植物之最

  四、情感提升,产生经验共鸣。

  大自然是奇妙的,有着这么多不同种类不同本领的植物,你觉得我们的生活离得开植物吗?为什么?说说理由。

  小结:植物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植物可以食用,有的植物可以观赏,有的植物有药用价值,植物还可以净化空气,人类离不开植物,所以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的小草小花,不随意践踏和采摘。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16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过冬方法。

  2、学习与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相互交流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察过腊梅花、松树、自然角种植水仙花等植物在冬天的状况。

  2、班级幼儿养植过水仙花

  3、幼儿美术用书《立体树》

  [活动过程]

  一、结伴讨论

  1、谈话:冬天里,你见到过有哪些植物不怕泠?

  2、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二、交流分享

  1、认识冬天盛开的花

  (1)认识水仙。观察自然角里养植的水仙,讨论养水仙化的方法,并小组认养水仙花,做好生长记录。

  (2)认识腊梅花。认识梅花的种类、颜色、形态等,用怎样的'材料来表现梅花等。

  2、不怕冷的松树:将收集到的有关松树的材料进行交流。

  三、动手制作

  1、教师讲解制作立体树的方法,幼儿学做立体树。

  2、教师观察幼儿制作情况,适时地予以帮助。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17

  设计意图

  多肉植物在现代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小朋友也对这种新奇的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新奇的植物有着独特的繁殖方式,我们可以用“砍头”(扦插)的方法帮助多肉植物繁殖,这种简单新奇的方式可以使孩子体验到动手进行“科学实验”的乐趣,感受到在生活中运用“科学”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知道扦插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种,并尝试进行扦插实验。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肉肉这一形态的多肉植物。

  重点难点

  理解扦插的繁殖方式

  活动准备

  1、展示用实验器材:肉肉一盆(一盆即可),用于向小朋友展示肉肉的基本形态所用。

  2、节选动画《西游记》小视频。

  3、动手实验器材:2.1斗南花卉市场购买最便宜的肉肉若干(类似平时见到的厚脸皮植物),若是能购买幼苗更好,肉肉数量原则上小朋友能分到1-2瓣,用于扦插种植;2.1简单园艺种植土,数量根据小朋友的数量来控制1Kg左右即可,每人100g左右。

  4、种植工具:一次性塑料纸杯(底部用牙签钻孔)、一次性手套,人手一双,以每组5-6人为标准准备小剪子一把,以备用着。

  5、大塑料袋,数量以每组配一个为准,用于盛放园艺土,到时以供小朋友自行抓土填放于纸杯中。

  6、园方提供水,种植完后教师引导浇灌。

  活动过程

  一、观看节选动画小视频,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1、观看视频后讨论孙悟空的分身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引出活动主题:在植物界也有这样的分身术——肉肉植物的分身术。教师:孙悟空可以分身对付妖怪,我们身边也有一种植物具有这种分身的本领——多肉植物。

  二、展示相关肉肉及扦插的'视频及图片,帮助幼儿了解扦插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种,知道扦插的科学性。教师:多肉植物是怎么“分身”的呢?我们来看一段科学小视频。

  三、实验动手环节:扦插实验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左右摇动小心摘下叶片,叶片不能插进土里,而是要放在培育土的表面,也不能浇水.

  2、幼儿在多盆多肉植物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肉肉摘取叶片进行扦插实验。

  3、将实验移到植物角继续观察实验进展,并用简单绘画的方式进行实验记录。

  四、教师与幼儿把扦插实验一起布置在植物角,一起观察讨论植物角中多肉植物的形态和颜色等,活动结束。活动延伸:

  1、 家长带幼儿到花卉市场或多肉植物研究基地参观,了解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并帮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

  2、 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多肉扦插实验,并一起完成实验记录。知识链接:1,生物无性繁殖的方式:A,分裂生殖由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新个体,这两个新个体大小形状基本相同。例如:变形虫、草履虫、细菌等。出芽生殖在母体的某些部位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以后会从母体脱落,成为与母体一样的新个体。如:酵母菌、水螅等。孢子生殖真菌和一些植物,能够产生无性生殖的细胞——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田间下,能够萌发并长出新个体。如:青霉、曲霉、衣藻、苔藓。营养生殖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部分,从母体脱落后,能够发育成为一个新的个体。如:马铃薯的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等。(某些动物也是通过无性繁殖来传播后代的。)断裂生殖无性生殖方式之一。生物体在一定或不定的部位断裂成两段或几段,然后每小段发育成一新个体。如颤藻、涡虫等。

  3、植物为什么要进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确实会带来一些优势,如迅速的繁殖及其带来的种群数量迅速上升。但是直接的DNA复制导致的多样性不足和进化乏力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弱点。因为这就意味着它们的后代适应不断变换中新环境的能力会被削弱,这将影响它们种族的延续。因此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植物往往选择无性繁殖,例如多肉植物。

  4、植物组织培养

  组培: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狭义是指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

  活动反思

  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以科学的精神向孩子说明肉肉的形态特点,并鼓励其进行创新性提问。

  2、在进行扦插时,重点引导孩子完成扦插步骤,并说明扦插的科学性体现在什么地方。3、教师要学习了解链接知识,在活动后为幼儿拓展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18

  一、教学目标:

  ⒈让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活动,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懂得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的。

  ⒉培养幼儿能够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发展自我意识。

  二、活动准备:

  幼儿入园时的身长图和体重表。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刚入园的身长图和体重表,引起幼儿观察,并进行讨论。

  ⒈这些图片上的娃娃是谁?(贴有照片的幼儿外形)

  ⒉上面有些什么?(表示身高的竹子和体重的小称砣)

  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刚上幼儿园时保健老师给我们量身高,称体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个小砣就表示那时我们的身高和体重。

  (二)通过操作活动对比,让幼儿感知其中变化,了解自己在长。

  ⒈小朋友,现在你们的'身高和体重有没有变化?

  ⒉请幼儿现场量身高称体重,再贴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称砣。

  ⒊请幼儿在观察对比,了解其中变化。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小朋友在原来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长越高,说明小朋友长高了,小称砣越来越多,说明小朋友变重了。我们长了。

  (三)通过讨论,知道我们长了,学会了许多本领。

  “现在,我们长了,在幼儿园学会了哪些本领?”(从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游戏等方面去讨论)

  小结:我们长了,学会自己吃饭,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会讲故事,会念儿歌,拍皮球,玩各种游戏,今后我们还会长,学会更多的本领。

  四、亲子活动

  建议家长在家中一角,为孩子做两颗生长树,一棵记录身高的变化,一棵记录体重的变化,并定期为孩子测量。

  五、活动评价:

  ⒈知道自己在不断地长;

  ⒉逐步学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19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活动过程

  1、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2、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 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3、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4、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5、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6、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 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7、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 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 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 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拓展思路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熟悉的资源土壤,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讨论。活动中幼儿们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实验的设计是让幼儿能探索出土的性质,也便于幼儿操作,幼儿兴趣很。实验中我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记录能力,以及操作习惯,并鼓励幼儿把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且针对幼儿观察到现象,我能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以得出问题的答案,土壤里什么?使幼儿了解了土壤对于植物的作用,知道植物离不开土壤。然后和幼儿开展讨论,哪里还需要土壤?知道土壤在生活中的更多作用。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 20

  活动目标:

  1.学习实验、观察的技巧。

  2.培养关心植物的行为。

  活动准备:

  剪刀、红蓝墨水、杯子、橡皮筋、水、芹菜、白色花朵(玫瑰或康乃馨。)

  活动过程:

  做小实验,请幼儿仔细观察植物是怎么喝水的'。

  1.芹菜实验:

  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

  把橡皮筋套在杯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

  将芹菜插进杯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做记号。

  过一段时间,让幼儿看看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水面低于橡皮筋),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变红)。

  2.两色花实验:

  请人将花朵的茎剪开。

  两个杯子各装进一些水,分别滴进、蓝色墨水。

  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进不同的杯子里。

  经过一天以后,看看或多有什么变化(植物的茎将两种颜色的墨水往上吸)。白花是不是变成红花或蓝花了。问幼儿:如果植物没水会怎样呢?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讲解为植物浇水的方法:

  土壤干燥十需要水,而且要将水浇在土上。看到有水从花盘底下漏出来时,应停止浇水。

  早上或傍晚是最好的浇水时间。

  每隔10天左右植物洗洗澡,这样可以冲掉叶子上的灰尘和虫子。

  提醒幼儿回家植物浇水。

  活动评价:能参与实验的过程。注意植物需要水。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植物的身体教案06-11

大班科学植物是怎样喝水的教案04-01

大班科学教案植物过冬03-16

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家01-13

植物过冬大班科学教案03-25

大班科学植物过冬教案及反思01-08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精选16篇)03-03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精选15篇)03-21

大班科学植物教案(通用22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