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说课稿

时间:2022-11-16 08:31:5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大班社会说课稿(汇编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社会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社会说课稿(汇编15篇)

大班社会说课稿1

  一、活动设计

  此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幼儿无论在园或在家,无时无刻都会和同伴发生联系。但到了大班,我发现幼儿之间矛盾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大班幼儿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见,在一起时很容易发生冲突甚至攻击性现象。所以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主要以幼儿的情感、认知、接受能力为前提。

  活动难点

  侧重幼儿自由结伴讲述部分。初步学习人际交往技能,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评价,游戏活动等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乐意与同伴交往。

  3、体验与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乐趣。

  三、 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6张呈半圆形摆放的桌子。

  2、物质准备:幼儿自带一至两样食品,多媒体动画。

  3、经验准备:事先和幼儿一起回忆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四、活动过程

  1.幼儿齐搬桌子,按老师要求和同伴一起布置环境:

  ①.分小组分任务。

  ②.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

  2.共同讨论:

  ①.你刚才和谁合作?为什么和他合作?

  ②.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么吗?

  ③.什么叫同伴?

  ④.那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区别?关系又是怎样的?

  ⑤.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同伴?

  3.自由结伴讲述:

  ①.我的同伴是谁?

  ②.我们怎样成为同伴的?

  ③.我们在一起发生的一件有趣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4.个别讲述:

  “我的同伴”,教师总结。

  5.观看多媒体动画:

  评议这样的同伴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儿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6.游戏体验:

  游戏:找朋友。由于我们班幼儿平时音乐活动中教师都很注重幼儿找朋友边唱边表演。所以此次活动教师边弹奏各种教过的歌,请幼儿起立找同伴一起边唱边表演。

  7.延伸活动:

  共同品尝幼儿带来的食品,可相互交换分享,在轻松的环境中结束活动。

  五、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大班社会说课稿2

各位老师:

  下午好!

  一、设计意图

  今天我说课的是大班社会活动《吴侬软语》。吴语甜糯委婉,吴语轻清柔美。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吴语地区,流传着千年泰伯奔吴的美好传说,有丰厚的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口口相传、代代相袭的悠悠吴歌、童趣民谣,这一瑰宝,至今还发出熠熠的光芒。新《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同时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吴地方言是围绕在孩子们身边,孩子们经常能接触到的东西。吴侬软语更是吴地传统文化的象征,是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现在幼儿与人交流更多的是使用普通话,而说吴侬软语的机会少了,渐渐的孩子们不会说吴侬软语,更加不知道吴侬软语的语言特点,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即将流失。因此,我们有必要挖掘优秀的吴地家乡资源,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让幼儿了解这些优秀的吴地瑰宝,这样不仅使课程体现地域特色,而且能真正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新纲要对社会学科的要求,我制定了活动的两个目标:1、知道吴侬软语是江南地区特有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感知其语言的特点。2、了解吴侬软语是吴地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活动准备

  因为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孩子在知识经验准备方面很充足;在物质准备方面我准备了吴地童谣相匹配的图片和用吴侬软语唱的园歌,让幼儿在活动中更能感受吴侬软语的语言特点和魅力。

  四、说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活动我除了以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遵循纲要中: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原则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1、交流讨论法:交流讨论能让孩子在相互的沟通中获取新知识。在活动中我提供给孩子同伴之间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互相交流、碰撞中获得新的收获。

  2、赏识激励法: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赏识,适时的赏识能让人奋进,所以在活动中对于孩子们表现好的地方我及时给予赞赏,激发幼儿更好的投入游戏,展现更棒的自己。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我多次让孩子通过念童谣、唱歌曲、自己改变童谣一起体验吴侬软语的语言特点。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是实施活动的具体操作部分,《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地位,自始至终将孩子放在首位。

  (一)教师用家乡话进行自我介绍,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亲切的问候孩子们,拉近自己和孩子的距离。在孩子熟悉我之后,再用吴侬软语进行详细的自我介绍,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目光。因为在平时的活动中,老师都是以普通话来教学的,今天来上课的老师用吴侬软语和我们上课,这样的新奇点一下能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然后请孩子用和我一样的方式介绍自己,使孩子能更好的投入下面的活动。

  (二)感知吴侬软语的语言特点。

  在孩子觉得用吴侬软语上课新奇的时候,教师以问题出发“你觉得刚刚老师进行的自我介绍和我们平时上课回答问题说的话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你还再什么地方听到过人们讲这个的话?很自然的引导了让幼儿感和吴侬软语的语言特点上,因为吴侬软语的语言特点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难以表达清楚,在活动中我给孩子们互相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在互相交流和碰撞中得到收获。

  (三)通过多种形式体验吴侬软语语言特点。

  这个环节分三个步骤完成,体验层层递进的活动过程。

  1、利用已有的吴地童谣体验吴侬软语。

  在幼儿园我们课设了民间歌谣特色活动,很多孩子已经接触过用吴侬软语表演的民间歌谣,在体验吴侬软语的语言特点时我把这样已有的体验放在的第一步骤。

  2、利用园歌《吴风雏燕》体验吴侬软语。

  我们的园歌《吴风雏燕》也是用吴侬软语演唱的,然后这首歌曲幼儿比较耳熟能详,在第一步骤是用童谣来体验,在第二步骤中我用歌曲来展示不用形态的吴侬软语的语言特点。

  3、利用儿歌改编体验吴侬软语。

  在前面两个步骤的基础上,第三个步骤我用孩子们学过的的儿歌来改编,请孩子们把普通话版的儿歌改编成吴侬软语版的,让孩子们更深层次体验吴侬软语的语言特点。

  (四)了解吴侬软语是一种传统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孩子们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我们让孩子的情感得到升华。我也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我们现在吴侬软语面临的问题,教育孩子在说好普通话的基础上,不能忘记我们的地区方言,因为它是我们吴地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的体现。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了解方言的多样性。

  我们中国有很多种方言,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方言,利用提问“你知道哪些地方有什么方言?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方言的多样性。

  六、活动延伸

  在最后我请孩子们有机会听到或者学到别的地区方言时,能和我们的吴侬软语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之处。希望通过这样的延伸活动让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了解吴侬软语,更愿意去说吴侬软语,使我们最具吴地文化精髓的吴侬软语不要流失,这也是我们活动的最主要的目的。

大班社会说课稿3

  一、设计意图

  1.教材分析:职业在生活中是到处可见的,与我们有着紧密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因此职业这个内容可以选择的活动内容很多,如:勤劳的人们、各种各样的职业等等,今天我选择了大班社会活动《长大了干什么》,主要通过交流、操作、表达的方法来了解生活中的职业。

  2.教育价值:这个活动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孩子常常会在他人面前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什么职业,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组织专门的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爸爸妈妈的职业,从而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干什么。活动中幼儿结合已有的经验来讲述大人的职业,可以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3.年龄判断:本次活动需要充分的前期准备,需要丰富的经验,大班幼儿的丰富经验正好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保障。而且活动中需要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逐渐形成,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将活动放在大班开展。

  二、教育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我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大方面制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职业,并表达自己的理想职业。

  (知识目标:重点,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大人的职业,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也帮助幼儿回顾已有经验,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在这里教师还提供了录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因此录像的播放能够很好的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懂得要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喜欢各种职业。

  (能力、情感目标: 难点,幼儿对于各种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都了解到自己长大后的理想职业,但是幼儿缺乏要“懂得努力学习,向往美好生活”的意识,所以在每一个环节后教师都有简单的小结,通过小结来帮助幼儿梳理知识,让幼儿懂得努力学习,才会有美好的.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一下材料:

  1.课前初步了解大人的职业及工作内容。

  2.了解社会上其他职业。

  (活动前了解各类职业是做前期准备,在师幼交流中幼儿可以运用已有经验并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各类职业。)

  3.笔、白纸。(是为了让幼儿运用绘画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为下面的介绍自己的理想职业做铺垫。)

  4.大人介绍自己职业的录像。(充分的材料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及表达欲望。)

  四、教学过程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本次活动的分为四部分来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你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活动前以提问的方式来引题可以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另外,我相信大班幼儿有丰富的经验,他们都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职业,但是对于各类职业是怎样工作的,并不是所有幼儿都能了解的,因此通过第二环节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

  (二)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

  1.师:你们爸爸妈妈的职业有很多种,那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吗?

  2.教师小结:你的爸爸是医生,为病人治病;你的妈妈是老师,交给学生知识;你的爸爸是警察,可以抓住坏人,你们的爸爸妈妈真能干。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直观教学让幼儿深入了解职业。这里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自己组织语言来进行表达;能力较弱幼儿需要教师通过小结的方式来帮助其了解。)

  (三)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

  1.同伴交流、师幼交流、集体交流。

  (利用多种形式的交流,帮助幼儿明确目的,引导幼儿绘画自己理想中的职业。)

  2.幼儿绘画理想职业,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体差异,帮助能力较弱幼儿。)

  3.作品展示,再次交流理想。

  (作品的展示可以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在幼儿讲述中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教师会选择特别的职业,请这些幼儿进行介绍。)

  4.教师小结。

  (当幼儿介绍完自己理想的职业后,教师引导幼儿说说怎样才能完成理想,引导幼儿懂得要努力学习,听大人和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学习更多的本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拥有自己的理想职业。)

  (四)活动延伸。

  将幼儿的理想职业张贴在区域角中,可以让幼儿在区角活动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职业,从而促进幼儿的交流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懂得要好好学习,向往美好的生活。

  五、结束部分

  1.效果预测: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2.亮点介绍: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观看录像,深入了解各类职业内容——绘画理想职业,向往美好生活——活动延伸四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大班社会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挑战一分钟》,选自大班下学期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是一节侧重社会领域的综合教学活动,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学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做事拖拉是多数孩子在发展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班级每天早上有30%的幼儿,因为来园时间晚,连桌面操作材料都玩不到)大班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应逐渐培养幼儿珍惜时间的概念,为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但时间概念对大班幼儿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因此,我特意设计本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充分感知时间的价值,从自身操作活动中,亲自体验、观察、比较、发现和感知一分钟的时长,知道抓紧时间就能做很多事情,从而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

  当然习惯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通过此次活动将珍惜时间的教育渗透、融入到一日活动当中,逐步达成让幼儿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的目标,养成抓紧时间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二、说活动目标、重难点

  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发展水平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知道时间的价值,初步确立时间概念。

  2、大胆的表现、表达自己在一分钟活动和游戏中的体验和感受。

  3、懂得珍惜时间,做事不磨蹭。

  其中活动重点是:通过各种操作、游戏活动感知体验一分钟有多长,初步把握一分钟的概念。

  难点是:知道抓紧时间,做事不磨蹭,懂得珍惜时间,初步了解应合理利用时间。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目标及内容,有效突破重难点,我做了一下准备:

  1、经验准备

  1、经验准备

  一日生活作息中渗透时间概念,认识了时钟,知道一分钟有60秒;活动前完成了调查表,让幼儿对具体事情需要花多少时间有了粗浅的认识。用家园配合等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为活动中幼儿交流讨论提供了经验材料。

  2、物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挑战一分钟》PPT、故事视频、故事中元元晚起床导致迟到的系列图示;实物钟表、沙漏(可以让幼儿清晰感受到时间的长短和流逝过程,从而督促幼儿抓紧时间做事)调查表、记录表等。

  (2)幼儿操作材料:串珠和绳子,印章,豆子和筷子;乒乓球;筐子等。

  物质材料是实现目标的载体,幼儿是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提供这些材料就是为了给每个孩子都能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自主活动创造条件。

  四、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多媒体演示法:让幼儿通过多媒体课件直接获得生活经验,多媒体图片、动画、让教学活动更直观、生动。符合幼儿的特点,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课件不仅让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抽象的时间概念形象化,激发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

  (2)巧设提问法: 在不同环节中,适当的提出问题,设置情境,让幼儿置身其中进行讨论,通过层层提问,引发幼儿思考,进行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促进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3)直观图示法。

  2、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

  (1)多感官参与法: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听、看、说、想、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孩子活动的兴趣。

  (2)交流讨论法:通过讨论发散幼儿思维,使幼儿得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发展幼儿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游戏体验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参与性

  (4)操作体验法。

  五、说活动过程

  本活动通过五个环节。引导幼儿在体验、参与、表达、感受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1、感知一分钟(的情景导入)

  2、猜想一分钟(的生活链接)

  3、体验一分钟(的操作体验)

  4、挑战一分钟(的游戏体验)

  5、珍惜一分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延伸

  第一环节:感知一分钟(的情景导入)

  为了准确感受一分钟的'时间概念,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3个小环节。开始我运用故事导入法,让幼儿初步感受时间的价值)

  看完故事视频后引导幼儿讨论:

  “为什么元元只是在床上懒了一分钟,最后到学校却迟到了20分钟?”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明确晚起床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的,我再用直观的图示法让幼儿明白元元是因为浪费了时间而迟到的。

  图示为:①晚起床一分钟→②十字路口遇红灯耽误时间→③没赶上公共汽车走着上学,耽误时间→④上课迟到20分钟。

  但是,一分钟到底是多长,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还是不清晰的。

  接着运用体验和操作法感受认识一分钟的长短。树立时间概念

  运用操作和体验一步步感受认识一分钟长短。树立时间概念

  2、操作实物钟表(认识一分钟,树立时间概念)

  钟面上有几根针?哪一根走一圈表示一分钟?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对分针、时针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重点直接放在秒针上,教师拿钟比划告诉幼儿秒针的秘密,秒针走一周就是一分钟。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和秒针走一圈,秒针走一下师幼数一下,这时教师进行小结;引导幼儿看秒针的方法,不管秒针从哪个数字开始走,只要转一圈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就是一分钟。

  3、体验一分钟的时长

  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

  引导幼儿闭眼体验及看动画体验一分钟,并对比讨论:一分钟是长长的还是短的?让幼儿充分表达自身感受教师及时小结提升经验

  进入第二环节:猜想一分钟(的生活链接)

  交流讨论:在一分钟里人们能做些什么事呢?

  此环节通过丰富生活中相关经验,进一步确立幼儿的时间概念,充分引起幼儿自己想体验尝试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大人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事情?

  小学生一分钟能做些什么事情?

  ……

  小朋友想不想试试我们一分钟能做什么事?轻松进入

  第三环节:体验一分钟(的操作体验)

  首先向幼儿介绍准备的材料,请幼儿自主选择一份,计时一分钟,幼儿记录操作结果,然后交流讨论:你用一分钟做了什么事情?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是不一样的呢?(突出专注做事的重要性)

  老师引导幼儿感知,发现时间的价值和及自身努力的关系

  情境中强化:既然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干这么多事情,我们小朋友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

  第四环节:是挑战一分钟(的游戏体验)

  组织幼儿分组玩“传乒乓球”的竞赛游戏并讨论。

  (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符合大班幼儿发展需要,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影响单位时间办事效率有多种因素:

  是否专注、抓紧时间、动作快慢、协作配合情况等)。进一步克服时间运用的障碍。

  第五环节:珍惜一分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延伸

  这一环节重点运用讨论法,交流调查表,让幼儿说一说同样做四件事,自己干完需要多长时间,并根据幼儿所说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大小。为什么有人用的时间长,有人用的时间短?

  梳理提升经验:做同样的事情,用的时间越短越好。从而知道时间不等人,一分钟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学会抓紧时间做事,有效合理利用好每一分钟。

  可能通过一次活动并不能让幼儿养成抓紧时间,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这更需要我们在活动延伸将时间教育生活化:

  因此,延伸活动(我采取了,两条线索,强化珍惜时间的行动)

  两条线索:

  1、时间线索:1分钟可以做的事?

  10分钟可以做什么事?(课间10分钟)

  2、合理性线索:

  合理安排好课间10钟?

  合理的安排好晨间时间?

  合理的安排好晚间生活?

  合理的安排好一日生活?

  合理的安排好每件事?

  结合幼小衔接进而让孩子珍惜时间并合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时间,通过两条线索进一步落实突破活动难点:

  知道抓紧时间,做事不磨蹭,懂得珍惜时间,初步了解应合理利用时间,抓紧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完成更多的心愿

  六、说活动特色

  本活动充分体现了的生活化、游戏化纲要精神,充分引导幼儿在体验、参与、表达、感受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凸显了社会领域的核心价值:感受和体验。

  环节安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时间的长短必须通过比较来感受,设计时我力求逻辑严密、步步推进。

  例如,为使幼儿懂得“在拥有同等时间的情况下,抓紧时间者完成的任务就多”我安排了如下环节:

  一分钟能做些什么事的资料分享——

  一分钟做事的操作体验——

  一分钟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

  一分钟所做相同事的数量比较,等等,

  环环相扣的步骤,引发了幼儿的思考,共同的讨论分享、及时的梳理归纳,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积极互动的环境。幼儿充分理解了影响单位时间办事效率有多种因素。(是否专注、抓紧时间、动作熟练程度、快慢等).并在感受、体验及大胆表达表现中逐步明白:哦,原来时间通过合理有效的安排,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这就叫珍惜时间了……进一步帮助他们克服了时间抽象在运用过程中的障碍。

  我说课的内容完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大班社会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一米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以及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米线》选自于江苏教育出版社大班社会领域大家一起来主题活动当中的一个教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儿童常见到的生活中的事物,贴近幼儿的生活。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对身边常见事物也能细致观察的意识,遵守社会规则。正如《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幼儿。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制定出如下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从自我做起,激发乐于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3.认知目标:了解一米线的作用,并知道遵守规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其目标的分析,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为:了解一米线的作用,并知道遵守规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不足,本次活动的难点为: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激发乐于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

  二、说学情

  教师应该充分的把握幼儿的基本情况,以幼儿为主体,因此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与知识储备,他们能够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但是在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充分尊重幼儿,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内容。

  三、说活动方法

  在活动当中,我充分贯彻《纲要》与《指南》精神,以互动、开放、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我将以电教法和提问法为主,同时辅以情景教学法,在相应的活动目标要求下,运用情景化教学既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又能达到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目标,同时,在多元化的活动方法中,充分的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工作是完成活动设计以后,开始转向具体实施的过渡环节,那么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必须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因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小狐狸到银行的视频、挂图、图片,在活动中为幼儿的.配置充足的物质材料,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

  五、说活动过程

  接下来就说到我说课的核心环节,说活动过程。我的过程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我的开始部分也就是我的导入,我将采用视频导入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是我将会引导幼儿跟着我预设的问题进去活动当中。

  然后就是我的展开部分,在这一部分一共分为三个环节:出示挂图,引出内容——探讨交流,全面感知——迁移经验,融入生活。

  (一)出示挂图,引出内容

  在这一环节,我先会出示挂图,我会创设情境,图图和花花两个小朋友都要去银行,带领幼儿一起来帮助他们。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说出百货商场、医院的作用。接着通过提问幼儿:现在图图和花花已经走到了医院,在怎么走就能到银行呀?引出银行,带领幼儿走进银行。

  (二)探讨交流,全面感知

  我会出示图片,带领幼儿对图片中的场景进行讨论,引导幼儿了解“一米线”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和假设性的问题“图片当中的人们都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些人都要隔着这么远呢?”通过这样几个问题问题,带领幼儿一起感知一米线的作用,并且总结一米线的作用“在银行里面设置一米线是因为,一方面人们按照秩序进行排队,另一方面是尊重他人的隐私,还有防止坏人的偷盗。这样来提高幼儿的总结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迁移经验,融入生活

  我将会引导幼儿说出除了银行,生活中还有哪些我们需要遵守的规则,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知道银行的一米线的作用,那么我们小朋友还知不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遵守的规则呢?你们来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四)游戏结束

  最后就是我的结束部分,正所谓“一个好的结束是下一个活动的开始”。精心设计一个适宜而有效的结束方式很有必要。因此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游戏体验的方式,通过引导幼儿在活动室的小超市里面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以此来结束本次活动。

  六、说活动延伸

  为了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将采用领域拓展的方法进行我的活动延伸,将活动当中的掌握的一米线的作用,在绘画中展现出来,并且将孩子的作品贴在我们的主题墙上,开展一个小小文明家的主题教育活动。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大班社会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老师:

  今天我执教的是大班社会活动《交通标志》,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对这节活动的设计和理解。

  一、说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提到:“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交通标志是幼儿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几次带幼儿外出活动,老师发现:大班的孩子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交通标志知之甚少,过马路时也多是跟随成人,没有建立起看标志、守规则的概念。了解、认识交通规则,萌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让孩子真正地走进社会这个大家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同时也符合新《纲要》中提出的“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的兴趣。”为此我选择并设计了这节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三方面的目标。

  1、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作用和特征

  2、能在模拟环境中根据交通标志做出正确的反应,体验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3、养成在公共场所观察标志的良好习惯。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

  其中活动重点是解读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作用和特征。

  活动难点是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知道交通标志的重要性。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本次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游戏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我做了如下准备。1.多媒体课件 2.交通标志图片 3.模拟马路场景布置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技术运用法、图片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启发提问法:在活动开始的部分,我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会骑摩托车吗?将幼儿引入到活动中来。接下来围绕:你还知道哪些交通标志?展开谈话,对幼儿的已有经验做出初步的了解与判断。之后又提出许多层次不一的问题,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模拟体验环节结束后,我又抛出问题:假如马路上没有交通标志会怎样?引导幼儿充分讨论,体会交通标志的重要性。这些开放式的提问有利于幼儿进一步的探索与思考,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2、多媒体技术运用法:交通标志的内容复杂繁多,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对交通标志了解的还不多。为此我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动图等充分调动幼儿视听感官,身临其境的了解不同的交通标志所表达的意义,感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3、图片演示法:图片演示法其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深受教师喜爱,并在很大程度上可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内容,本活动借助图片引导幼儿了解不同颜色及形状的交通标志所表达的意义的不同,在情境体验环节,利用图片引导幼儿根据标志的提示做出正确的反应,很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难点。

  五、说学法

  在活动中,我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参与活动,努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本次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用观察法、模拟体验法、比较法等学习方法,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试一试,在认识理解交通标志的基础上,遵守交通规则。使活动变得丰富,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六、说活动过程

  要想使活动目标顺利实现,活动的重难点得于突破,那就要取决于活动过程的开展。本次活动将以“应聘小司机”为话题,以“学开摩托车”为切入点引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激趣导入,学做小司机;观察辨别,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发现不同意义的交通标志的不同特征;实践体验,感受交通标志的重要性”三个主要环节,使幼儿初步认识和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第一环节:教师从“森林动物城的招聘广告”引发谈话,抓住幼儿想要学开车的心理引出教师的新身份:“摩托车教练”,很快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将小椅子当做摩托车来骑,极大地激起了幼儿的游戏欲望。紧接着提出问题“除了红绿灯,你还知道哪些交通标志?”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引出本节活动的中心话题——交通标志,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不同意义的标志的不同特征。大班的幼儿逻辑思维已初步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此环节的设计,非常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让幼儿在观察对比中发现交通标志有不同的颜色、形状、图案,也表示不同的意思,引出警告标志、指示标志和禁令标志的概念。最后教师引导幼儿对比几组符号相近但意义不同的交通标志,对三种以不同意义的交通标志加以巩固。

  第三环节:时间体验,感受交通标志的重要性

  在这个环节,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模拟马路情境,让幼儿体验在马路上骑摩托车的过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孩子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交通标志的重要性,同时,幼儿在模拟体验的过程中也充分的感受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七、说课后延伸

  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因此,我设计的延伸活动包括: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合理的交通标志,课后教师将交通标志放入区域之中,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探索。

  以上是我对这节活动的理解与设计。

  大班社会活动《交通标志》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始终,动静交替、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很好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道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并初步具有遵守交通安全的意识。注意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性比较高,对各种交通标志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所看到的标志进行理解和简单的描述,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的发展,在师幼配合上比较默契,相互之间比较和谐。

  本次活动设计,幼儿利用小椅子模仿骑摩托车,操作方便,具体形象,整个活动在游戏情境中进行,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活动更具趣味性,完整性。在认识各种交通标志时,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规律。在模拟体验中路线设计合理,情节逼真,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了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及巩固。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教师的语言应更加规范、凝练。在对诸多交通标志的取舍上还要细加斟酌,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标志。

  以上是我对本节活动的反思,还请各位专家和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大班社会说课稿7

  一、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已经居幼儿死亡人数的首位,强化幼儿安全意识的教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于是,我们在大班开展了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本教学活动就是来源于安全教育中的“生活中的标志”。教学活动的直接目标是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预测故事可能发展,培养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表达的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连贯地进行讲述小老鼠获救的过程,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间接目标是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此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活动中涉及语言、社会交往方面的内容。适合于大班幼儿,活动时间约35—40分钟。在幼儿园的一些家园合作活动中,我们需要家长带孩子注意观察路上各种标志。因为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相吻合。这是我选择它作为内容的原因之一,此活动与我班幼儿接受能力相吻合。最后我通过书籍上网等方式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通过本班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生成了此次的活动内容。

  二、活动目标与依据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尝试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景物或状态,并能用完整的语言预测故事发展的可能性。

  2、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阐述小老鼠获救的过程,理解并尊重别人的观点。

  3、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标志,提高安全意识。

  教育目标正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幼儿身上的,具体活动目标的积累便构成了近期教育目标、年龄阶段目标乃至教育总目标。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以上制定的具体活动目标是为教育总目标服务的,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其中目标的制定也贯彻了新纲要的精神:目标注重全面性。(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

  三、活动准备首先,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幼儿准备: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标志,如:交通标志、安全标志等教学环境:在活动场地粘贴常见的道路标志材料准备:大图片四幅小图片每组一张水彩笔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汽车》进入活动场地,让幼儿理解标志的意思沿路贴着常见的交通标志,边开边提问:这块标志,是要告诉行人、车辆前方道路情况是怎样的?

  (二)出示图片,引导进行讲述道路上有许多的交通标志,是告诉行人、车辆前方道路的情况,小老鼠杰瑞在路上看到了些奇怪的道路标志,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图一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这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小老鼠杰瑞蹦蹦跳跳地出去旅行了。

  走着走着,小老鼠杰瑞看到路旁有一块道路标志,上面画有︻,你们帮助小老鼠杰瑞想想,这个道路标志的前方会出现什么?

  2、出示图二

  a、小老鼠杰瑞继续往前走,哈哈,前方果然是一座桥,小老鼠杰瑞得意极了:它会怎样说?

  b、这里的风景实在太美丽了,如果你是这只小老鼠站在小桥上,会看到了什么?(尝试运用:清澈的河水、碧绿的草地等词语描述想象中的景物)小老鼠杰瑞又发现一块标志,上面画着●。

  提问:你们认为再往前走会出现什么呢?

  3、出示图三

  a、小老鼠杰瑞一边唱着歌,一边快步往前走,突然,只听到“哎吆!”“扑通~”一声,小老鼠杰瑞怎么了?刚才那块道路标志是告诉行人前方有什么?

  b、杰瑞摔得怎么样?(尝试运用形容词:鼻青眼肿、眼冒金星、头晕眼花描述杰瑞摔后的状态)c。掉进陷阱里杰瑞懊悔极了,它心里怎样想?会怎样做?

  d、杰瑞以后怎样才不会再摔到陷阱里去的?

  4、出示图四最后,小老鼠杰瑞终于爬出了陷阱,那么它在陷阱的呼声是那位有神奇本领的人或哪个动物听到了,它们是怎么说的?又是用什么办法或借助了什么工具帮助杰瑞的爬出了陷阱的?

  利用小图片,四人一个小组,通过分组讨论表达解救杰瑞的方法

  (三)请一名幼儿连贯讲述故事一遍

  (四)为故事取个名字

  (五)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的标志,尤其是在马路上,要看清道路标志,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你们也可以在会出现危险的地方画上标志,提醒人们注意。

  (六)延伸活动

  给危险的地方画上警示标志设计这样的活动延伸其目的就是为了产生下一个主题,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有阶段性的发展。

  1、在活动生成是根据夸美纽斯的几个教学原理:

  (一)直观原理我所提供的'教具是很直观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二)活动原理。整个活动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幼儿活动操作为主。探索救小老鼠的方法。

  (三)兴趣与自发原理。我所选的内容是通过观察幼儿活动而设计成的是幼儿自发感兴趣的活动。

  2、在目标的制定是全面的,函盖了情感领域,认知领域。有情感知识技能方面。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同时他还强调的发现法,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发现发强调过程,强调直觉思维。

  3。罗杰斯的情感教学论渗透在整个活动过程。首先在目标中我就强调情感的教育。在活动中首先让幼儿感到快乐,体验快乐情绪。有了兴趣就有了表达的乐趣,因此,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语言表达的内容就更丰富。

  4。在师生关系的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而整个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让他们自己探索救小老鼠的方法。

  5、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多样的,有故事法操作法示范法提问法而且是动静交替,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先是动(探索玩飞起来的方法)———静(装饰塑料袋)————动(探索各种玩法)幼儿年龄小注意的时间短,对事物兴趣强但去的也快,所以通过动静交替来激发活动的积极性。

  6、在活动的开始创设了一个到处丢满了塑料袋的场面,通过实际的场景,让幼儿很自然的进入了活动,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设计的意图正是让孩子在探索玩塑料袋的过程中体验快乐。那么塑料袋怎么玩呢?此时教师恰当的运用了“塑料袋的心愿”这个故事,引导幼儿想象如何帮助塑料袋穿上漂亮的衣服,飞上蓝天。引发了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的想法,从以往教师权威的角色转变到了平等的首席。在这个语言活动的环节中贯彻了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能力弱的简单讲述,中等能力的可以让用一些好听的词语(如:动词、形容词),能力强的让他们进行完整讲述。在画怎样救小老鼠的过程中,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纲要。幼儿的学习方式》)五、达成的情况预测在通过前期的准备,活动的开展及延伸活动的开展中,幼儿的兴趣较浓,主动性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幼儿能达到教学目标,但还存在个别差异如男女差别,能力强弱的差别,这是正常出现的情况,需要教师的因材施教。总的来说安全语言活动《老鼠遇险记》这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对马路上各种标志的兴趣,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强调自主探索发现,从重视教的方法注重学的过程,让我们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以适合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发展儿童只有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大班社会说课稿8

  一、设计意图:

  总会听到一年级小学生的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没有办法为自己准备好每天的学习用品,甚至放学回家还丢了橡皮、尺子、红领巾……这样丢三落四的坏毛病,使孩子们无法真正适应小学生的生活。大班的孩子还有一个学期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势在必行。我园从“九五”开始就专注于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研究,重点从幼儿园养成教育入手,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视。 为了帮助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做个合格的小学生。我结合了德育课题设计了这次活动,重在通过传统民间故事《粗心的王阿姨》的讲述,让孩子了解粗心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少的麻烦,并鼓励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改正粗心的坏毛病,让自己养成做事不匆忙,细心仔细的好习惯。

  二、策略体现:

  本次教学活动中具体的策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寓教育于故事。

  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德育教育,光用说教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要提高教育的成效性,必然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投其所好。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运用了一个诙谐幽默的民间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一个简单的道理:粗心会带来很多的麻烦,甚至危险。孩子们愉快参与阅读活动,认真倾听了故事,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激发孩子想要克服粗心做个细心的人的欲望。

  2、寓教育于游戏。

  游戏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我们也讲游戏操作植入了教学环节中。结合幼小衔接,我们为幼儿设计了游戏“准备大考验”,让幼儿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天的课表准备所需要的学习用品,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准备学习用品时要不忘不遗漏,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三、教学法体现:

  活动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有:

  1、多媒体演示法

  故事课件贯穿活动的始终,并在演示和观察中,理解为什么王阿姨手中的宝宝变成了大冬瓜的过程。知道粗心不可取,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而王阿姨在故事中很多因为粗心而闹出的笑话,如:看信没有看完就大哭起来以为妈妈病重;把枕头当成了宝宝带出了门;摸着黑又走错了路,看路不仔细又摔了一跤,又错把冬瓜当成了宝宝抱着继续往前走;进了村子敲错了门,听到人家家里有哭声就断定妈妈病死了弟弟在哭……等故事情节,也在幼儿的阅读中一一展开。直观而形象的演示能够帮助幼儿更深刻地感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体会人物因为粗心所带来的诙谐幽默的情节。

  课件的展示为教师的讲述增添了色彩,让幼儿清晰的了解故事的主要脉络,清楚的观察到王阿姨把宝宝变成冬瓜的全部过程。课件中设置了把一些重点图片放大,让孩子们能够清楚的看到王阿姨在哪个时候出了错,错又在哪里?她原来是要做什么的但是由于粗心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笑话。

  2、启发式提问与讨论

  在活动中,教师分段讲述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在每个关键的段落后,都会向幼儿提出一些带有启发式的问题,组织幼儿去思考、猜测、讲述。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的经过,并能够帮助幼儿更仔细地观察、倾听与发现。。

  另外,在欣赏完故事后,老师组织幼儿对王阿姨的粗心行为进行分析与提炼,并抛出话题,请幼儿自由地讨论:如何帮助王阿姨改正,怎么改正?这正是给了幼儿一次纠错的机会。在纠错的过程中,幼儿加深了对故事的熟悉度,找出故事中王阿姨粗心的地方,并且提炼了形成粗心行为的几个要素,如:慌慌张张、急忙、不等看完等特点。让幼儿通过讨论发现粗心的成因,知道只有克服它们才能变成细心的孩子。

  3、经验迁移法

  借助故事的讲述后,将故事中的情节迁移到幼儿的生活中去。结合幼小衔接内容,请幼儿为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而做好准备。孩子们的情感被激发起来,对自己将成为小学生而精心地投入到谈话、讨论、操作、游戏活动中去。经验的迁移很自然地将故事与孩子的生活相互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充分地为幼儿的实际生活服务。

  4、游戏操作法

  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们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请幼儿来准备小学一年级孩子一天的学习用品,从中发现孩子们对“入学准备”的细心程度,并加深幼儿对良好学习习惯的认识。孩子们在自我的操作和选择中,提醒自己不要粗心,要仔细地进行自我服务。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越发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四:活动综述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从一个传统的民间故事中感受到了因为粗心,所以王阿姨闹出了很多笑话,在体验故事诙谐幽默的同时,也感知粗心的各种行为表现,并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努力帮助王阿姨去改正粗心的毛病。就在不断倾听,不断帮助王阿姨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自己是否要成为一个细心的人,充满了期许。于是,未来的小学生活也建立了一种细心的品质!

大班社会说课稿9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通过持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

  一、说活动目标

  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在这次活动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小事做起,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将环保意识提升为一种生活习惯,特制定以下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说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一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片。

  2.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录像短片(整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三、说活动过程

  1、第一环节:了解垃圾的来源。

  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为什么?垃圾从哪里来?垃圾有什么危害?

  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岁危害,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2、第二环节: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科教视频: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们该怎么做?

  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对人体有害,对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3、第三环节:送垃圾"回家"

  幼儿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筒内。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认识环保垃圾筒,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第四环节:设计环保标志。幼儿结合自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提问: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画。

  四、说教法学法

  在这次活动中,我主要用的教学法是: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我在这次活动中,我以游戏、故事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设置适合大班年龄特点的"送信"形式,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我的课题中。并在活动中,以游戏、故事,提供大量实物,让幼儿以操作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活动中玩中学,玩中说,玩中做,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发挥教与学主动作用。

大班社会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在说课前,我想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个绘本故事《失落的一角》(播放视频),相信看到这里,大家都会有所感悟。在这个故事里,缺角的圆一直想要寻找自己失落的一角,历尽千辛万苦,但是恰恰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生命中的快乐!终于他找到了失落的一角,弥补了自己的缺陷,但满足于拥有,他就再也享受不到从前的快乐,所以,他终于放弃了已经拥有的“完整”,从容的继续前进,去体会追寻的快乐!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绘本故事时,我就深深地被吸引,简单的线条、简单的文字让我感受一份不简单,那么,它的不简单表现在哪里呢?人都在追求完美,但真正的完美并不存在,我们总是在一次次的追寻中不断接近完美,而这个追寻的过程中有酸甜苦乐,我们更惬意于追寻这个过程,品尝着其中的乐趣。《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当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我想对于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让孩子来听一听,读一读,感受一下这个故事的寓意,对他的一生都是会有帮助的。但这个故事较长,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绘本做了一些删减,使绘本的主题更加突出、脉络更加清晰化。

  (一)说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的考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出发,确定本次活动目标为:

  1、在看看、说说、想想中,体悟故事丰富的寓意,体会“追寻的过程有得有失,只要努力,必有所获”的道理。

  2、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体验追寻的过程,体会追寻的快乐。

  (二)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的活动目标服务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的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根据故事内容绘制的简笔画图片一套,配合故事讲述时演示,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

  2、跟故事内容相匹配的轻音乐,在故事讲述中,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置身于故事情境,更好的体会追寻中的酸甜苦乐。

  3、缺角的圆和失落的角共20份,让幼儿在实际的情景对话中,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重点、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猜测讨论法、语言示范法、游戏情感体验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采用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以看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运用猜测讨论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话的过程:(说清目的)

  活动过程是实施活动的具体操作部分,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主体地位,自始至终将孩子放在首位,做到心中有人。总的设计思路是:绘本阅读——情景对话——体会寓意。

  第一环节是绘本阅读,初步体会人生要有追求。

  引起动机是学习活动的起点,这个起点能引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能够顺利地深入进行。活动一开始,我就直接出示缺角的圆,让幼儿看看,猜猜这是什么?

  然后配合轻音乐直接导入到绘本阅读的前半部分:他缺了一角,他很不快乐。于是他动身去寻找失落的一角。他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很快,所以有时侯会停下来跟小虫说说话;有时侯闻闻花香;有时侯和甲虫赛赛跑,一会儿他超过了甲虫,一会儿甲虫也超过了他,最愉快的,就是这样的时刻。

  边讲述绘本边出示相关的图片。我采用以下提问,让幼儿感受缺角的圆在寻找过程中的快乐心情。

  缺角的圆找到失落的一角了吗?

  那他快乐吗?为什么?

  接着顺着幼儿的回答,我继续提问:在寻找的路上,当然也有不顺心的时候,那他会遇到哪些不顺心的事?引导幼儿猜测缺角的圆在寻找过程中遇到的不顺心的事。

  最后小结:有时候,他要忍受暴晒;有时候冰雪把他冻僵了;有时候飘洋过海;有时候翻越高山;有时候穿过沼泽和丛林。

  第二环节是情景对话,与人交往,体会追寻的快乐。

  新《纲要》在总则里非常明确地重申:“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游戏过程能激发幼儿一直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主动参与活动。鉴于此,我接下来根据绘本情景设计了一个情景对话游戏:缺角的圆和失落的一角,让幼儿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会追寻的快乐。

  我是这样导入的:缺角的圆碰到了这么多不顺心的事,好辛苦,那你们猜,他会放弃吗?

  缺角的圆继续前进,走遍天涯和海角,历经千辛万苦。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嗨,你是我那失落的一角吗?”“哦,太小了!”“对不起,打扰了!”偶然,又碰到了一角(出示一个大一点的角),猜猜他们会怎么说?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有礼貌地对话。接下来引导全体幼儿分组找失落的一角,找到了两个朋友坐在一起。

  这一环节能充分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对话,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会追寻的快乐,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第三环节是绘本阅读,体悟丰富寓意“在追寻的过程中有得、有失,只要努力,就好。”

  教师继续讲述绘本:缺角的圆终于找到了他那失落的一角。他向前滚动,因为不再缺少什么,所以越滚越快,从来没有滚过这么快。快得停不下来,不能跟小虫说说话。也不能闻闻花香,快得蝴蝶不能在他身上落脚。“我懂了。”他想。“这里头有点道理。”他停了下来。轻轻地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

  接着引导幼儿体会绘本丰富寓意。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有什么问题需要问吗?让幼儿有个思考的空间,接着提问:缺角的圆走遍天涯和海角,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他那失落的一角,为什么又放弃了呢?如果你是缺角的圆,你会不会放弃?为什么?

  我们自己就像缺角的圆一样,在寻找的过程中可能会得到很多,也可能会失去很多。知道吗?老师也一直在努力地寻找我那失落的一角,知道老师追寻的“一角”是什么吗?我一直在追寻如何让我们每一小朋友都变得很能干,来,说说你正追寻的“一角”是什么?有目标,真好!在追寻的路上,会有开心的事,当然也会有不顺心的事发生,你准备怎么做?不管结果怎样,只要你努力了,你就是最棒的!

  这一部分由他人到自己、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结论,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各位老师,这节课的设计还并不成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我真诚地希望大家多提建议和意见,让我们像《失落的一角》的主人公一样,勇往直前,永不止步,享受追求的过程,寻找我们的“失落的一角”。在此我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同事,他们给我指点迷津,给我在追求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谢谢!

大班社会说课稿11

  一、说设计意图

  今天我给大家展示的是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交通规则我知道》。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我们都知道,交通安全无比重要,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安全意识淡薄,没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增加交通安全知识是必要的。几次带幼儿外出活动,尽管老师多次强调注意交通安全,可总会有幼儿在路上东张西望、追追打打。一到横穿马路时,很多幼儿驻足不定,不知所措。面对这些即将升入小学,但还缺乏遵守交通规则意识,也不知具体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的幼儿,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幼儿了解、认识交通规则,萌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提高危险防范能力,让孩子真正地走进社会这个大家庭。这也符合新《纲要》所提到的"选择的教育内容既贴进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同时也符合《纲要》中"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为此我选择并设计了这个活动。

  二、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社会经验,我设计了一下几点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实际情况,此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尝试了解各种不同的交通标志图,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

  2、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3、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其中活动难点是解读交通标志图。活动重点是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三、说活动准备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能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为了使本次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富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交通标志图"的信息图片。

  2、立体的交通标志(停车标志、红绿灯、左右转弯标志),"十字路口"场景布置。

  3、教师事先与一位交警取得联系。

  4、多媒体课件:

  (1)喧闹的马路;

  (2)正确的交通行为与错误的交通行为画面(内容有:红灯车停,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行人靠左走;在马路上追车奔跑;在马路上玩耍、拍球等;过马路跨越护栏;行人走天桥。)

  (3)配乐儿歌。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活动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电教演示法:以多媒体课件再现生活情境,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活动生动活泼、直观;

  2、提示法:在活动中教师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幼儿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和发展智力;

  3、交流讨论法:在活动中适当的让交流讨论,有助于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化了情感,本活动我采用了"观察法、猜测法、讲述法、游戏体验法"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使活动变得丰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六、说活动过程

  要想使活动目标顺利实现,要想活动的重难点得于突破,那就要取决于活动过程的开展。本次活动将以"遵守交通规则"为话题,以"设置悬念,观看交通安全事故视频"为切入点,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标志"、"交警指导、遵守交通"、"欣赏儿歌、归纳小结""模仿游戏、体验生活"四个主要环节,提高孩子独立在马路上行走的安全意识,学习保护自己。

  第一环节:我以"兰兰的爸爸去幼儿园的路上发生了可怕的事情"设置悬念引导孩子观看交通事故视频,直观地再现了生活情景,很快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紧接着提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马路上为什么要有红绿灯?"等问题,启发幼儿积极思考,讨论交流。通过交警解答,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生生互动,师幼儿互动合作学习机制。为下环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二环节:解读交通标志图、了解标志的作用,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标志是社会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符号,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红绿灯这个交通标志外,你还看见过什么交通标志?"引发幼儿持续探究、学习的愿望。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通过展示师幼共同收集的各种交通标志图,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听、找,帮助幼儿认识常用的交通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正确表达它们各自的作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

  第三环节:交警指导、遵守交通。在这一部分,通过以交警考考幼儿的形式,引导幼儿判断分析课件中所出示的常见的交通行为画面,帮助幼儿了解哪些是正确的交通行为,哪些是不正确的交通行为,掌握正确的行走方法。活动中,交警的参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而交警及时适当的应答和肯定,形成了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第四环节:欣赏儿歌,归纳小结。这是一个过渡环节,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儿歌声中,进一步掌握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儿歌内容简单,朗朗上口,句子工整、押韵,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很快就记住了过马路的正确方法,让孩子紧张的注意力得到暂时的蔬缓,为下一个游戏环节作铺垫。

  第五环节:模仿游戏、体验生活。这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也是本次活动动静交替原则的体现。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孩子们对常见的交通标志及其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让孩子们的知识、能力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体现教育寓生活、游戏之中。我组织孩子们和交警玩"过马路"的游戏,通过交警的指挥,交通标志的提示,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七、说延伸活动:

  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因此

  1、课后教师可将交通标志图放入语言区,让有兴趣的幼儿继续探索。

  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充分利用适当时机对幼儿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练习和教育。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说亮点:

  整个活动,有三大亮点。

  第一、注重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活动当中,我整合了社会、健康、语言等领域的内容,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活动设计体现了幼儿的认知特点,从设置悬念,再现生活情景入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动静交替的原则。

  第三、活动中我采用"请进来"的办法,把交通警察请进课堂,给孩子们讲交通知识,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活动中因为有交警的参与,幼儿学习兴趣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体现了活动的开放性和真实性。

大班社会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本学期,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对《指南》中的社会领域进行了专题研讨,下面我执教的《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就是根据《指南》中的“人际交往”这条主线生成的一次主题活动,意在让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学会遵守规则。

  二、说幼儿

  大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但由于他们的个体差异各不相同,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等方面都很有限,而且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所以在交往的过程中经常有不守信用的情况出现。这节活动课我们把幼儿熟悉的场景作为内容,相信一定会引起幼儿的兴趣。

  三、说活动目标

  社会认知:通过欣赏故事和事例讨论,知道讲信用的`含义。

  社会情感:感受到守信用对交往的重要性,体验守信用给别人带来的愉快。

  社会行为:懂得做一个守信用的人,答应别人的事要说到做到。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故事和事例讨论,知道讲信用的含义。

  难点:懂得做一个守信用的人,答应别人的事要说到做到。

  五、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回忆发生在自己、家人或同伴身上的守信用或不守信用的事。

  物质准备:动物玩偶若干、多媒体课件。

  六、说活动思路

  教法:谈话、激趣、讲故事、实例分析、交流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课件等等。

  学法:学会倾听、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联系实际,学会交流,明辨是非、体验情感。

  七、说活动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二)体验故事,深入感受。

  (三)事例分析,明辨是非。

  (四)联系生活,引导做人。

  (五)活动小结

大班社会说课稿13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得不令我们幼教工作者产生重重的忧患。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接下来我来说说为本次活动制订的目标。幼儿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为幼儿的终生发展作准备,社会教育也不例外。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实物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和CD。(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苗若干。

  4、知识准备:和家长一起寻找关于"植树造林"的资料。

  四、说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并没有刻意选用什么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说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天天在变,日日在长,因此,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就是最佳的方法,虽说教无定法,但是较必有法,简单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讲解法

  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投影仪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情景体验法

  另外,我运用了CD和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匪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个靓点。

  三、动手操作法

  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幼儿收集到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给幼儿留有余地,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CD和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

  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借机还可以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作好了准备。

大班社会说课稿14

  《学习雷锋好榜样》是一节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我从教材、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教学法,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活动教材

  雷锋,一位热心,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解放军叔叔。学习雷锋意味着将雷锋精神得以延续与传承。《指南》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中要求5-6岁幼儿“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节大班社会活动《学习雷锋好榜样》,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雷锋,发现身边的雷锋,学做“小雷锋”,争做“雷锋志愿者”,在各个环节中彰显伟大的雷锋精神,使其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并将这份关爱之心传递下去,快乐你我!

  说活动目标

  结合幼儿现有认知基础和实际年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雷锋精神。

  2、能力目标:关心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3、情感目标:体验学习雷锋精神为他人服务的乐趣。

  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雷锋精神。

  活动难点:及时关心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说活动教学法

  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有效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让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在互动式的动静交替中灵活应用。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游戏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教法:我采用图片直观教学法、交流讨论法、提问启发法等教学方法。

  学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法、讨论法、游戏法、实践操作法等学法,培养幼儿懂得关心,乐于助人的好品质。

  说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了解雷锋,知道雷锋的英雄事迹

  物质材料准备:PPT课件、操作卡片(垃圾图片若干张、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桶卡片若干)

  说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雷锋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几月吗?

  三月,春姑娘忙着给大地送去温暖,雨露帮着大地滋润着土壤。大自然呀,他们相互帮助、生息繁衍。这时,老师不禁想起了一个人。(用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相互繁衍来引出人类历史悠久的文明传承,认识雷锋、说说雷锋、了解雷锋。)

  提问:他是谁?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小结:雷锋:热心、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他的这种精神被人们赞扬,也值得我们去学习。

  二、发现身边的“雷锋”

  师:其实,在我们幼儿园,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助人为乐的小朋友,你们瞧...(利用幼儿学雷锋图片,引出雷锋精神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激发幼儿学习雷锋精神。)

  1、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

  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他们懂得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大家都夸他们是“小雷锋”。

  三、学做“小雷锋”

  1、提问:平时有没有帮助过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你是怎么做的?

  2、游戏:《学习雷锋好榜样》

  师:在生活中,也许只是你的一个举手之劳,就能解别人的燃眉之急,有位清洁工这会遇到了一点小麻烦,这不,刚扫好的垃圾被风儿吹散了,我们应该怎么做?

  游戏规则:将幼儿分组,每组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桶各一个和各类垃圾图片若干,请幼儿将垃圾分类并贴与相应垃圾桶背面。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展示并评价作品。)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好厉害,及时的帮助了清洁工把垃圾很快的送回了家。你们看奶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想你们此刻也是开心的,传递爱心,快乐你我。这就是雷锋精神的意义所在。(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回忆为他人做好事的情景,利用游戏学做“小雷锋”,让雷锋精神传递下去,感受助人为乐的快乐与意义。)

  活动延伸:

  争做“小雷锋”

  学习雷锋好榜样,你我携手筑文明。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雷锋,都有着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现在跟着老师,我们一起去当一次雷锋志愿者吧,将源远流长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幼儿退场)(最后总结式的活动延伸,以争做“雷锋志愿者”为契机,将幼儿对雷锋精神的认识扩展到户外,学习雷锋好榜样,文明精神永长存。)

大班社会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这节活动是大班的一节社会活动。由于大班的孩子们一般到了下学期就会常听家长和老师说马上就要读小学了,他们就会感觉时间过的特别的快。大班的孩子对于小学是陌生的,他们不知道上小学该是怎么的学习方式,最多只是在家长口中知道要读书,不能只想着玩。但孩子对于这些话会产生惧怕心理,会不想上小学,因为他们知道上小学不好玩,只能是读书,无疑的给孩子造成一些思想上的负担,形成一种精神压力。那么,我们怎么样为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充分准备呢?我们就该从平时入手,从心理和物质上进行准备。我们平时可以向孩子问一些和上小学有关的问题,说一些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介绍上小学要用到的学习工具和体育玩具等等。使幼儿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到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对上小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我就是先从物质开始入手,设计了书包这个活动,目的是想让大班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以便进入小学后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二、说目标:

  《纲要》的基本特点是以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努力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论。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现阶段的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

  1、熟悉、了解书包及常见文具用品的名称与用途,在操作中学习有条理地整理小书包。

  2、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向往之情,在活动中体验做小学生的愉快感。而了解常见文具用品的名称与用途和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书包就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我想通过本次活动启发幼儿从喜欢书包的心情逐步升华到想上小学的兴趣。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好的书包带到幼儿园

  2、桌上放有教科书、练习本、铅笔盒、铅笔、橡皮、尺、餐巾纸、茶壶、毽子、绳子、零食、玩具等,数量不一。

  3、音乐“我爱我的'小书包”

  为了活动的顺利展开,可以事先让家长带孩子一起去购买书包和上小学用的学习用品,让孩子适当了解学习用品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四、说教法

  孩子上小学首先面临的就是要背书包,那么书包里到底要放些什么,玩具、零食还是书本?具体该怎么放,在他们的头脑中是不清楚的。在本节课中,我选用了实验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让孩子去认识了解书包。

  五、说学法

  因此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去选择、去思考、去讨论、去练习,来了解书包的用途,以适合的方式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装书包。这对孩子上小学是非常有帮助的。活动的形式我是让孩子操作在前,讨论在后,让孩子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真切的感受。在整个过程中,通过与书包、文具等材料的交往互动,激发孩子向往小学生活的一种积极情感,体验做小学生的愉快,真正地为幼儿上小学而作准备。

  六、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将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和一个延伸活动。

  第一个环节观察、讨论小书包。在《纲要》要求我们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先通过谈话法,让幼儿认识知道书包有不一样的,也有一样的,它是为小朋友上小学准备的,再通过观察法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地互相观察和交流书包用途、装些什么,是我们的朋友。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幼儿的视野。

  第二个环节书包里的朋友。我通过用实验法让幼儿分散操作把桌子上的东西有选择的放进书包里。再用谈话法书包里装些什么?哪些有用哪些没用,让孩子用完整话说明理由。并知道每天上小学时必须要带的东西,如书本、文具餐巾纸、茶杯等生活用具和毽子、绳子等体育用品是可以带的,玩具和危险的用品是不能带到学校去的。

  第三个环节整理小书包。为了让幼儿更加爱惜自己的东西,在这一环节,我采用“整理书包”这一操作活动来训练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先要去发现能干的幼儿,让他们向小朋友介绍整理书包的方法,从而达到人人都会按分类的步骤来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从操作中知道以后上小学去的时候,要每天整理好我们的小书包,检查一下要带的东西,爱护好书包里的这些东西。

  第四环节表演歌曲“我爱我的小书包”。这个活动是在课结束之前,我在这一环节中让小朋友背着书包表演歌曲,增进了幼儿对书包的热爱,体验了快乐的心情及对小学的向往。使整个活动在轻松快乐的音乐声中结束。

  七、延伸活动

  可带领幼儿多参观小学。看看那里的小学是什么样子的,学校里有什么活动,有还可以通过网上浏览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加深他们对小学的进一步了解。

  教学反思:

  就孩子们上学遇到的迫切需求,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来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做一做中,孩子们手、脑、眼和各种感官并用,看好朋友怎样进书包。在变一变中,孩子们提高了整理书包的速度,在查一查中,同伴进行合作,给予评价。在背一背中体会了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目标完成较好。

  不足的是:应该有延伸活动,让幼儿回家后把自己的本领给家里人表演,再给你的好朋友或者弟弟妹妹表演,还有再设置区域角,让幼儿进行整理书包的比赛,这些是需要改进的。

【大班社会说课稿】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说课稿11-13

大班社会《礼仪》说课稿11-08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1-09

幼儿大班社会说课稿11-07

大班社会垃圾“回家”说课稿12-12

大班社会活动说课稿11-03

大班社会说课稿15篇11-15

大班社会说课稿(15篇)11-15

大班社会说课稿集合15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