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歌为行动“伴奏”

时间:2017-08-22 经验论文 我要投稿
背景:语言是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形成的, 3岁以前基本上是情境语言。对于2——3岁托班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言语培养大多是在自然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而儿歌是非常好的载体,这一关作为托班教师,我有深深地体会。

案例:

有一天,午餐的时候了,我还是象往常一样,让小朋友放好了小椅子,开着“火车”去洗手,跟往常不一样的是今天的孩子们怎么变得这么积极,老师刚说完,一个个都来排队了

就连平时一直不肯洗手的钧钧也来了,他一边洗一边小嘴巴里还嘟嘟囔囔唠叨着,他在说什么呢?于是偷偷靠近一听,原来在念我们学的那首儿歌,这下我明白了,为什么今天钧钧那么积极,原来是儿歌起的作用,我也来劲了,边教孩子们洗手,边和俞老师一起念起了“洗手”的儿歌。“小朋友,来,我们来洗手。”后面的几个小朋友便乐颠颠地跑来了。我握着嫩嫩的小手,一边教他们怎样洗手,一边有节奏地念:“小手小手淋淋湿,小手小手搓一搓;小手小手洗一洗,小手小手真干净。”孩子们洗的真开心。过了几天,钧钧妈妈高兴地对我说:“周老师,我们家孩子本来不喜欢洗手的,不知怎么回事,这几天回到家里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洗手了,还边洗边背儿歌。”接着她又说:“现在,钧钧的胆子也比原来大了许多,以前很少说话的,现在到家里,嘴里就说个不停,说话的声音也比原来清晰了许多。回到家里还要给我们表演故事、儿歌,说出来的话是一套一套的,什么:“小手小手搓一搓;小手小手洗一洗”等等。

分析:

“洗手”儿歌是那天上午的语言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教师以肢体语言教孩子学习,在学习儿歌中孩子们表现的特别积极,许多孩子一个活动下来,都会念几句了,并且也会有形象的肢体动作。那次活动以后,一直不肯主动洗手的钧钧变的爱洗手了,不用老师再去催他了,而且每次去洗手时嘴里都会唠叨着:“小手小手搓一搓,小手小手洗一洗。”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次的洗手伴随着不断重复地念儿歌,我发现钧钧渐渐地把这首儿歌念得越来越完整,平时不太会说话的钧钧变的话也多了,主动和同伴一起交流了。

反思:

2——3岁婴幼儿的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记忆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于该事物的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他们往往会边做边想,儿歌就像幼儿生活中的行动“伴奏”,能带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去做一些事情,不再需要大人和老师的强求了,既然是行动“伴奏”,由此而产生相关的思维、动作、和语言这三方面是并存的,对于托班孩子来说,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特别多,在家里都宠惯了,许多家长样样事情都包办,没有给孩子尝试的机会,而且每个幼儿的习惯都是不同的,他们还未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很多习惯的养成只是单单靠成人的说说教教养成的,效果也不是很好。钧钧的妈妈反映这孩子原先是不喜欢洗手的,必须要大人的督促才肯洗手,但是后来却喜欢洗手了。其实她还不知道,让钧钧真正喜欢洗手、养成卫生习惯的原因是那首洗手的儿歌。正是有儿歌“伴奏”,钧钧觉得洗手很有趣,才会自愿的去洗手,而且还很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洗手这个动作的过程和要领,反过来也可以说,边念儿歌边洗手同时又使孩子在‘洗手’这个实际的生活活动过程中理解了“洗手”这首儿歌的内容,儿歌在这里起到了带头的作用,不但让幼儿学会了儿歌,更好的理解了儿歌的含义,而且在运用儿歌的同时,使幼儿学会用语言来调节自己,带动自己动手,学会了许多自己以前不会做的或是不想做的事情,并乐此不疲。
孩子学习语言是从模仿开始的。实录中:“只是儿歌到她嘴里只简化成两句:‘小手小手搓一搓;小手小手洗一洗’”这就是一种即时的不完全模仿;妈妈说:“回到家里还要给我们表演故事、儿歌,说出来的话是一套一套的,什么‘小手小手搓一搓;小手小手洗一洗’……”这就是一种延缓模仿。托班的孩子正处于言语积极发展阶段,此时的儿童变得特别喜欢说,喜欢念儿歌,喜欢模仿,对于托班孩子来说尤其明显。儿歌以其规范的语言,富有节奏感的语气、语调,为孩子提供了乐于模仿的内容。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可以尽量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或是象声词、叠词、儿语化、趣味化的词语,这样孩子们容易掌握,也乐意跟着学念,“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所以,作为托班的老师在生活活动中要善于运用儿歌这个生活“伴奏”,切勿错过这个教育的大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