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预设的早期阅读走向开放

时间:2017-08-22 经验论文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使集体教学中的早期阅读活动走向开放,发挥最大的价值,已进入幼教工作者的研究视野。我们力求将“对话”、“自主”、“探究”、“互动”、“合作”等一系列新的教育观念有机地融入早期阅读活动地教育实践中,通过设计开放式提问、拓宽信息传递渠道、构建师幼互动平台,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高度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反省自己的学习策略;逐步学习自我评价。最终促进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也跟随一个又一个浪潮,走过了“综合主题活动”、“单元教学”、“区域教学”、“整合艺术活动”等等,我们不停地探索、不停地迷茫,逐渐学会了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在阅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时,我们被深深地感动,同时我们也不再追随流行、捕获时尚,并开始有自己独立地思考与探索。在思索中,我们发现:“对话”“自主”“探究”“互动”“合作”等一系列的名词后面的最终含义是“以幼儿发展为本”。同时我们也在思索:传统的预成课程、单科活动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教师具有反省实践的能力,只要教师用心灵的智慧和技巧去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就能使传统教学形式走向开放、走进幼儿的生活。

我们以早期阅读活动为载体,通过教师的不断反省研究,使这种教学形式成为幼儿发展的有效支持。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早期阅读活动仅限于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图片阅读。

(一)设计开放性提问

在传统的阅读活动中,教师们爱提的问题通常是:“这是什么地方?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后来有发生了什么事?”等,我们认为这样的提问使幼儿总是离不开教师预先设置好的“套子”,提问直接指向教师预期的目标—能说出故事情节,学习的自主权始终是掌握在教师手上的,幼儿只需要说出角色及动作,就能获得教师的认可。在反思了这样的提问方式后,我们开始思考怎样的提问才能适应幼儿自主发展的需要?并注意设计各种开放式的提问。如:“你看懂了吗?”、“你哪里看不懂”等,然后先请看懂的孩子帮助解答。这样的提问,真正使教学的本质由封闭引向开放,引向孩子的自主学习。在这样的提问的设计背后隐含了三层含义。

1、尊重孩子的学习过程。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认可不 同幼儿有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对于同一个阅读材料,教师允许并认可幼儿有自己的关注角度与思考空间。

2、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当幼儿具备了问题意识后,他们就会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并提出问题正是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3、注重师幼、同伴学习共同体间的对话。幼儿站在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立场上提出的问题,很容易在同伴中引起共鸣,同伴之间的问题解答也最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幼儿在提问和同伴回答过程中,学习着同伴提问,回答的技巧,也分享着同伴的经验,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另外一些提问诸如:“你觉得自己讲得好吗?为什么?”“听了小朋友讲得故事,你还会怎样讲?”“关于这些图你还想知道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等等这些问题不断激发幼儿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自我评价,从同伴传递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变学会为会学。

(二)拓宽信息传递渠道

在传统的阅读活动中,我们传递信息的通道相对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通过教师语言引导与观察图片来完成,教师在活动中往往强调阅读技能和标准化的要求,把教师设计的故事情节当作范本,努力使幼儿的表达与范本相一致。这样的阅读活动忽略了阅读材料既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也是幼儿的学习工具,把幼儿阅读活动变为一种封闭的、僵化的学习,幼儿也往往会失去了对阅读的乐趣。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和分析幼儿,就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独特的智力组合,因此,每个人获得信息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单一的信息传递方式只会使少部分幼儿高效地使用该信息。所以,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的信息传递应该是多通道的。这样的方式才将有助于幼儿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接受所需要的信息。

例如:在阅读活动《奇怪的洞》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了“对话框,”在这个材料地提示下,幼儿理解了怎样可以把图片中角色心理活动表达得更加生动、丰富。

在活动《森林快车》中,教师把幼儿创造的句式“小兔和小猪抬来了西瓜做成汽车的轮子”用相应的小图片摆放出来。即:角色(图) 动作(文字) 结果(图)。这样既是对幼儿讲述的一种提示,同时又起到隐性暗示的作用,加之这种句式来自于幼儿,教师只是用图片加以启发和强化,使幼儿乐意主动运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图片。

同时教师还会用动作、文字、图文卡、符号等多种形式介入阅读活动,这样的方式使幼儿在情境中解读教师传递的各种信息,使幼儿以直觉的、隐喻的、完整的方式感知阅读材料,创造性的表达对材料的理解,使阅读活动成为幼儿的需要。

拓展信息渠道的另一个含义就是认可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在活动《奇怪的洞》进行过程中,教师鼓励个别幼儿用动作表演图片内容,让其他幼儿猜测他表演的是哪一幅图;用乐器敲击出声响,让幼儿将声音与讲述内容相匹配,这样的方式使幼儿理解身体、语言、音响等各种符号之间的转换,就目前看,更有利于幼儿理解与表达阅读的内容,从长远看,幼儿能将阅读各种符号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各种学习活动中,人际交往中,帮助他们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建构师幼互动平台

当我们过分强调教师作用时,就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限制了幼儿的自主发展,而把空间完全开放给幼儿去任其发展同样又是不负责任、不可取的一种做法。幼儿的发展是需要成人给予有效地帮助和支持的。教师应该做的是有目的、系统地组织与呈现学习材料、创造问题情境,帮助幼儿提取学习经验,让幼儿的学习融入其能力与需求之间矛盾冲突的解决过程之中。在此过程中,师生间和谐、平等的关系是教育行为最有效的催化剂。在阅读活动中,幼儿开放的活动更需要教师去支持与引导,这时的教师既要具有严谨的教学风格,又要具备开放的态度;既要充分的教学准备,又要有随机应变的教育机智;既要有对阅读活动主线索的把握,又要体现适度追随孩子。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教师是否意识到孩子所需要,所关心的东西;是否引导幼儿高度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是否引导幼儿反省自己的学习策略;是否意识到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

在阅读活动《森林快车》中,教师首先让幼儿根据自己平时的阅读经验自由表达对图片的理解,恢复并调动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避免教学活动成为空中楼阁而孤立存在,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已有水平及对图片的理解程度,随后教师重复个别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并让幼儿做出评价。当幼儿对自己的讲述不太满意并不知该如何丰富情节时,教师出示了对话框“ ”逐步帮助幼儿认识到可以从图片中找出帮助自己讲述的线索。此时教师又让幼儿把现在的表达与前一次的比一比,感觉怎么样?幼儿发现自己“讲得多了”、“讲得好一点”“故事变得好玩了”“讲得有感觉了”……这样对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帮助幼儿反省的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而是在幼儿出现困难时给予适度帮助,并在活动过程通过不断引导幼儿反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此时就真正发挥了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同时在活动中幼儿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标——怎样表达得更好,这样明确的目标意识使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超越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也正是这种和谐的师幼关系,使得早期阅读教学活动更具开放性,最终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图片内容的理解,虽然他们表达的各不相同,但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追求“更好”的表达效果。

在教师引导幼儿对图片质疑的过程中,幼儿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往往需要教师合理巧妙的加以引导与处理。例如在阅读活动《新编小猫钓鱼》的教学过程中,当幼儿提出为什么小猫没有钓着鱼还唱着歌儿回家时,教师因势利导,将这个问题抛给其他孩子讨论,既关照了个别幼儿的问题意识,又将教师关于价值的话题变为全体幼儿探讨的核心话题。当幼儿提出为什么那条绿鱼在笑时,教师发现这个问题是幼儿讲述的一个切入点,但仅靠这个问题无法帮助其他幼儿探索出主要讲述线索,教师就在这样的问题后面追加一系列的提问:他不仅在笑,而且他还在干什么?他会喊什么(指前一幅图)这里的绿鱼在喊什么?为什么喊“不好”?这样的一个个追加问题既帮助幼儿理清了讲述的线索,又帮助幼儿了解了怎样的问题可以让别人听明白,从而积累提问质疑的经验。还有的幼儿提出的问题与讲述的线索无关,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我们等会个别交流这样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做到关注集体时兼顾个别,关注个别时不放弃集体,在不损伤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保证张弛有度的课堂节律。

在对早期阅读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到:无论是选择分科教学还是主题活动,都仅仅是教学形式上的差别,要想真正做到“以孩子的发展为本”,教师就必须有创新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实践的能力、反省的习惯,明确教学的起点是幼儿的实践经验,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的终点是幼儿的持续发展,而不是活动的终结。具有这样见识的教师就会把“开放”这一观念带入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幼儿的自主性也就会逐步演绎为一种选择智慧,促进生态性的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