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中的精彩——《走,我们去植树》教学反思

时间:2017-07-21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寒假读了佐藤学的著作,看了他对于建设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以及书中生动的课堂实例,使得我的心有些不安分,想尝试着在班级里开展小组活动。以前虽也开展过小组活动,但因为年纪尚小,能力有限,在小组活动的开展中,多的是形式,少的是实质。现在,孩子们已经四年级了,已经积聚了许多与人相处的经验,学习能力也较强了,加上班级两极分化严重,两头的学生多。似乎所有的条件都倾向于尝试建设“学习共同体”一头。

今天是开展活动的第一堂课,这首诗语言浅显,难度不大,估计学生在理解上问题不会很大。因此,我将这堂课的重点放在了如何读好这首诗上。

一、自读感受

首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静心思考,如果请你参加朗诵比赛,你会以什么样的基调来朗诵,并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在自读感受中,学生有的静心思考着,在重点的词句上圈画着,写着批注;有的摇头晃脑地轻声朗读着。他们的投入,专注为学会学习提供了可能。

二、小组交流

在自己充分朗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各小组一致认为,这首诗的朗读应该是轻松、快乐,语音语调应该是上扬的,应该有一定的力度。但,因为学习能力有差异,所以,有的学生仅能从一、两个地方谈了自己的看法。此时,小组里其他同学的交流就会带给他们许多启示。我想,在小组学习中,孩子首先该学会的便是如何主动去学。

三、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的时候,每小组请代表发言(人员的选定随机),精彩的回答,将为本组挣得笑脸一个。小组中,难免会有学习差的学生被请到,但令人高兴的是,即使抽到的学生是小组中相对最弱些,但也能清晰地表达。看来,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并听取他人的观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也是学习的一种。
在课堂学习中,对于小组活动展开的有效性,对于不同程度学生的激励,对于小组成员将相互合作简单的理解成为“告诉”等等许多弊端的“脱颖而出”还需要不停地研究并加以实践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