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17-05-18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设计着眼点:1. 教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圆的知识,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2. 怎么教?用活动的方式将圆的知识隐藏于活动中,利用活动的方式进行复习,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完成圆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圆知识的梳理,引导学生掌握圆各部分的知识,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复习、构建网络的能力。

重难点:

学生自主整理知识、梳理知识,并灵活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教学具:学生作业纸、多媒体辅助课件、教师用圆形及磁性板书

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大家喜欢“魔术”吗?李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形变变变”,(出示正方形)认识吗?……,请仔细看,变.变.变(加上动作描述),……这样一直变下去,当所有的边都变成点的时候,你猜会变成什么图形?

生:圆

师:咱们看一下,是不是圆?(播放PPT),哎,是圆!

师:圆和刚才的图形有什么区别?(生:曲线图形)我们在六年级上册学习过圆,今天,我们就来对圆进行整理和复习。

书写板书:圆的整理和复习。

二、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活动一:热身活动,回忆再现

1.师:如何整理和复习呢(手指板书)?请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圆片,先来做个热身活动,请看活动要求(出示活动1)。

师:谁来读?(1生读)

师:你们会做吗?

生:会

师:那好,开始吧!

2.学生们开始完成活动一,师随机查看。

3.汇报收获。

师:请大家停下,咱看看能找到什么?算出什么?(张贴“找到了”、“算出了”)谁想汇报,……这位同学。

同学们注意听,看看他能找到什么?算出什么?倾听既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请讲……

生:找到半径、直径、圆心(师张贴r、d、o,为下步找联系打基础)

师:你是怎么找到直径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折叠、测量)

对折几次能找到半径?

师:我们将圆对折还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无数条)

生:算出周长和面积(师张贴出周长、面积,为下步找联系打基础)

师:是多少?算出周长、面积需要用到哪个公式?

生:… 师板书数据和公式。

师:请把你的圆和同桌的圆进行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大小不一样

师:是什么决定了大小不一样?生:半径

师:圆心的作用是什么?生:决定圆的位置

活动二:整理回忆,建构网络

1.整理回忆。

师:通过小小的圆片,我们就回忆了圆的许多知识,现在你能把圆的知识整理出来了吗?生:能

师:那好,请看整理提示(出示活动二),请简洁的告诉我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生:(整体看-部分看)

师:对,先整体看,再部分看(教师板书“整体看”、“部分看”)

师:请拿出1号学习纸,按照要求开始整理。

学生开始整理,配上音乐,师融入学生中间查看。

师:请停下,咱看看圆到底有哪些知识?老师搜集了几幅作品。比较这两幅作品,你想说点什么?(师标上①②)

生:2号更加条理、简洁

师:哪些是“整体看”的内容?(生说出,师划出)

那这些就是…(“部分看”的内容)

师:对于各部分的知识点,谁还有补充…

2.重点复习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师:大家看(手画出学生纸上的 ),还记得它是怎么来的吗?同桌之间互相提示一下。

师:好,谁知道?(1生说),谁还想说?再让1生说。(可能能够说出,也可能不能说出。)

(-1能说出)师:你们的记忆力很好!(加手势)让我们再来一起借助大屏幕回顾一下它的推导过程。

(-2不能说出)师:“看来大家对它的推导过程已经记不清楚了,不要紧,让我们再回忆一下!

师:(播放PPT并叙述)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份,进行切割、拼接,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πr),宽是?(r),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圆的面积就是πr×r,也就是师:我们把圆变成长方形,得到了圆的面积公式,这个过程中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你知道是什么思想吗? 生:…师:(对)是“转化”,“转化”的思想能帮助我们把未知的(圆)变成已知的(长方形),帮助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你有没有想过?圆除了转化成长方形,还能转化成其他的图形吗?如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研究一下。

3.巩固所学,建构网络。

师:刚才,李老师也对《圆》进行了整理,也找到了三部分知识。

师:请你找一找,哪个知识点是你整理时遗漏了的。

师:好了,同学们,这些知识其实还可以“进一步整理”,由于周长和面积需要计算,可以把它俩归属为圆的计算,而直径、半径、圆心是我们认识圆的三个核心要素。

师:通过整理,我们可以将知识分成两大部分,张贴圆的认识、圆的计算。

活动三:升华整理,挖掘联系

1.探究四个量之间的关系。

①师: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联系?(播放PPT,圈出2个量)生:……

②师:那这四个知识之间的联系你知道吗?(播放PPT,圈出4个量)

[停顿一下,目的给学生少许的思考]

师:让我们通过下面的计算来寻找他们的联系。

板书:找联系(出示活动二的PPT。)

师:请看,“你能把其他的数据补充完整吗?”请拿出2号学习纸,开始。

2.学生开始计算。

3.汇报。

师:有答案了吗?…好,这位同学。生:……

师:2号圆,知道了谁?求出了谁?(…)你是怎么求出面积的?

生:…… (你的回答很清晰,请坐)

师:(移动PPT)3号圆,知道了谁?求出了谁?(生周长)…你是怎么求出面积的?

生:…… (你的回答很精彩,请坐)

师:如果给你圆的面积,还能求出其他的数据吗?生:…

师:好,那就试一试(出示:“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学生开始尝试。

师:能不能求出?… 请你来(1生回答)

师:你很会思考(大拇指,请坐)

4.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找到它们的联系了吗?(出示PPT) 谁知道?

A:能够找到

生:……(根据情况要表扬,你找的太对了,请再说一遍)

师:是的他们之间存在着“知道一个就能求出其他知识”的密切联系,知道半径可以求出…(投影),直径…,周长…面积…

B:不能够找到

师:来,我们看,知道半径可以求出…(投影),直径…,周长…面积…

现在你知道他们的联系了吗?

生:…

师:是的他们之间的确存在着“知道一个就能求出其他知识”的密切联系。

他们间的联系还可以这样表示,循环往复,知一求三。这个联系在以后会经常用到,大家赶快把它复制到自己的大脑中。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通过活动,我们又一次认识了圆、研究了圆。你们知道古人对圆的研究吗?[播放PPT]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看看古人对圆的研究,播放录音。

师:我们研究圆,目的就是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现在李老师就有一些问题(从衣服中拿出问题),你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吹牛的吧?生:没有 对,学习可不许吹牛,如果吹牛的话,你就摊上事了,就摊上大事了!到底敢不敢?生:敢

师:那好,挑战之前,李老师有2个建议。第一个建议,给自己加油;来,加油(手势加油,再来一次)。第二个建议,把掌声送给挑战成功的同学,行吗? 生:…(行)

师:好,请看(大屏幕)…

(一)判断

1.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生:对

2.同一个圆的直径一定是半径的2倍。 生:对

3.大圆的π大,小圆的π小。 生:错

师:为什么错? 生:…

师:π是怎么来的呢?生说一下,掌声送给你。

师:让我们再一起回忆一下π的由来。无论是大圆、小圆、更小的圆…,等等所有的圆,人们发现他们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数学家把它叫做“π”,π的出现,人们就能很容易的计算出圆的周长(C=πd 或者C=2πr),看到圆周率会想到我国的哪位数学家,(祖冲之)。

师: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比国外早1000多年;为了方便计算,一般取π为3.14,能不能说“π就是3.14”?(不能);π和3.14谁大?(π大)

4. 半圆的面积是所在圆面积的一半,半圆的周长就是它所在圆周长的一半。

生:错

师:错在哪里? 生:…… 掌声。

师:是的,(师拿出准备的半圆,并比划)半圆的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而半圆的周长必须加上它的直径。如果这个半圆对折、对折、再对折,就会出现这样、这样、这样的图形,它们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扇形”。

5.半径是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生:错

师:怎么又错了? 生:……,还有什么不一样呢?(师:此处应该有掌声)

(二)实际应用题

1.简单问题(口算)。

师:下面咱看看生活中几个关于圆的问题吗?(出示应用题1)。

师:到底需要哪种装置呢?且慢动手,只许口算,不许动笔。 生:…

师:选择哪一种?你是怎么算的?(配合回答,出示答案)10是圆形草坪的?(半径)

师:你的回答很清晰,掌声送给你。

2.稍复杂问题(笔算)。

师:你能求出这条水泥路的造价吗?生:能

师:赶紧试一试。(请一学生到板前做)

师:好了,咱看看这条水泥路的造价到底是多少?

请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的?

生:…

师:他的回答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打勾) 祝贺你,掌声起。


《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还原课,还原的是临沭进修附小的李贵道老师的《圆的整理和复习》,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自己的修改,从整体上还是和李老师的思路一样,以学生的自主交流和梳理为主,将圆这单元分为圆的认识和圆的计算两部分,着重回忆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知一求三的循环往复。由于准备的不够充分等原因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对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够。由于课前对学生没有充分的备好课,所以有几个环节学生做的不够好或者就是不会做,如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学生不知道如何来构建网络图等。学生对圆这部分遗忘的太快。

2、语言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在课堂上,老师作为一名引导者和组织者,语言的准确、简练是学生快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本节课上我的语言有点罗嗦,有些问题重复太多,没有做到精简准。

本次的活动让我发现了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的改进,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