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数形结合 ,有效探究“规律”——评胡老师的“数学思考”一课

时间:2017-11-11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数学思考》这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数与代数”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教学难度很大,特别是对我们的学生。胡老师上的例5:以平面上的几个端点,可以连几条线段。教材的意图要呈现给学生的是如何体现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它蕴含着深刻的数学思想,化繁为简。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解决这类题目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胡老师对这节课处理得很到位,他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建立了清晰的表象,从而为找规律作了很好的铺垫。

一、巧设游戏,暗藏玄机,紧扣例题。

课开始,胡老师让同桌两人握手要握几次,三人每两人握一次手要几次?看见同学们的开心配合程度。有学生已经有了“规律”求得了答案。胡老师引出话题“如果8名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要几次?”学生茫然了,在引出今天要探究的数学问题。巧设握手游戏,暗藏玄机,紧扣了例题,非常有效。不过,我也在思考,如果再抛出“全班学生每两人握一次手要几次?”让学生感受到太烦了,无从下手了,由此让学生自然想到要从简单的入手,发现规律,不知效果怎样?

二、数形结合,有效探究“规律”。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平面内点与线段的关系是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到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这样将使得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建构者,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者。胡老师在探讨总线段数的算法时,同样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先探究2个点时总线段数是几条,之后列出3个点和4个点时的,探究出点数,增加条数,总条数,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探究5个点和6个点时,点数,增加条数,总条数,并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规律。此环节学生经历课件的演示,自己的思考过程,随着点数的增多,得出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初步感知点数、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之间的联系。胡老师让学生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从杂乱中找到规律,学生也对“数学思考”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这里有一个个人想法,如果胡老师把总线段数的算式早一点板书出来,让学生观察表格和这些算式再找规律,我想更能达到胡老师的期望值。

最后,胡老师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推算12个点,20个点时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同时还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针对还从1+2+3……这样加下去的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胡老师问学生这样的算式怎样算,再一次让学生逐步地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计算问题。并且让学生“利用直观”进行思考,有效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材在总复习里“数与代数”安排这个内容,今天胡老师把这节课上成新授课。作为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握总复习里的这个内容,是上成新课,还是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