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学习需要较真

时间:2017-05-04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记得小时侯读书时,最害怕的是被老师罚写作业,一罚就是几十遍,抄得手酸肩膀酸,可也得咬紧牙关硬撑啊。父母还会在一边说风凉话:“谁让你这么不认真?别人怎么做对了?活该!”“你们老师罚得还是轻的,要是我会让你再多抄一点的,看你下次认真不认真?”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因为自修课讲话,全班被罚写作文。那天放学后,语文老师把我们全体留下,说了个题目就让我们写作文,写完一篇又一篇,一连写了4篇才作罢,这时时间已接近6:30分,班里没人敢发表意见,生怕一不小心说错话,再惹老师生气。第二天,我们在学校的河滩边上发现了这一大堆作文纸(老师一篇都没批),心中虽然觉得老师太那个,但从此谁也不敢在课堂上随便讲话了,对于语文作业也不敢掉以轻心,就怕历史重演。虽然那时候老师一旦不满意我们的作业或有违纪现象,惩罚的力度非常大,但害怕的我们每次做作业都是小心翼翼的,尽量避免被“抓”到。于是,渐渐地也就养成了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一些低级的错误就很少出现在作业中,比如:抄写字词、默写、口算、计算……
再来看看现在的孩子,因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允许我们“罚”学生,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我们便苦口婆心地解说,让其订正。又因为不能“变相体罚”学生,所以不能让孩子用抄来进行巩固,只能善意地提醒他(或她)要记牢,至于他(或她)是否记牢就不置可否了。
那么,现在的家长呢?因为他们也都是从我那个年代过来的,对老师那一套还是深有余悸,生怕孩子也蹈自己的覆辙,所以一旦听到抄作业就反感,觉得这老师没水平,认为老师也就只有“抄!抄!抄!”这一法宝了。殊不知虽然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但聪明也不是一本万利的,再说孩子的记忆力也是良莠不齐,适当的抄写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这一次吧,当我们学完《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两首古诗后,我便利用双休日让孩子们回家自行听写,要求听写有错的话可适当抄写,家长签字。周一一检查,交上来的“回家作业记录本”上都有家长的签字,也就是说这个作业都完成了。于是,我利用中午时间给孩子们集体听写一次,批阅下来,我真的大吃一惊,全对的只有6个孩子(一共有49个学生),其他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其中8个孩子情节特别严重,第二首古诗几乎是空白的,叫来一问,说在家是听写过的,假如真的在家已听写的话,最起码应该初具规模吧。他们的解释是苍白的,我真的很难相信他们的话。这样的检查结果说明了什么呢?
针对这一情况,我通过“消息平台”向家长汇报,并让孩子根据听写错误的多少进行抄写和默写,要求家长监督和检查,并签字(那6个孩子除外)。今天,我再次批阅了昨晚的抄写和默写作业,只有23个孩子没有出现错误,其余的20个孩子还是有不同程度的错误,令人深思的是有些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签着家长的姓名,最多的一个孩子被圈到了31个错别字(很多是反复出现的同一个字)。原本定下的“错一罚十”怎么实行呢?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嘛。那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又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孩子对自己的作业缺乏一种责任心。有些纯粹是抱着完成作业的心态来写作业的,至于正确与否并不是很关心;也有一些想要写正确,但缺乏敏锐的观察力,看字时不是少一横,就是多一点、一撇什么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会发生“偏差”的现象;还有一些却是被其它事物(电视、游戏、玩之类)吸引着,想着快点完成,对作业也就马马虎虎了。

@_@我是分割线@_@

其次,家长的观念也存在着差异性。有些家长是较真型的,对孩子的作业从不懈怠,哪怕是一点点的小问题也会找出来提醒孩子;有些家长也是完成任务型的,老师叫我签字,那我就签一个吧,至于作业是否正确就让老师去批吧;还有一些家长是民主型的,想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于作业也就不闻不问,或者只问不看,流于形式而已。显而易见,较真型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认真、细心;任务型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马虎、粗心;民主型的家长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由、散漫。
对于学习,我们不能让孩子养成马虎、粗心、自由、散漫的习惯,学习需要较真,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和孩子较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平时就让孩子对学习只求个大概,那怎么能行呢?学校里,我们老师不会姑息孩子的错误,但假如家长不配合的话,失误还是很难杜绝。我们平时总能听到老师说“回家作业的错误是最多”的话,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我们的家长还没有和孩子较真,这一紧一松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起着阻碍的作用。只有老师和家长同时对孩子较真,教育的力度才能得以呈现。
当然,我并不是想说以前的惩罚措施好,其实要想让孩子认真有很多办法,关键是家校的教育要同步,与孩子较真的劲不能松,让孩子绷紧认真学习这根弦,那么一些诸如抄写、计算之类的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且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等智力因素存在着差异,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对某些孩子来说却是切实可行的,我们也不能以同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另外,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马虎、粗心时,适当的惩戒我觉得是可以让他幡然醒悟的。
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当我们不能以各种惩罚的手段来吓唬学生时,只有与他们较真,从而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作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