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引领下的规则意识

时间:2017-05-24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学校提出了“定点接送”的要求,说实在的,我的心中也有着担忧:一直以来我们的孩子都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下生活着,背上的书包有人拿,缺了东西有人送,现在一下子家长不能进校、不能帮忙做这做那了,我们的家长能放心吗?他们(或她们)能配合学校做好这项工作吗?
一、树立榜样
在班级的动员大会上,我首先表扬了平时做得好的家长,如越越的妈妈、祺祺的妈妈、真真的奶奶、阳阳的爷爷……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我们学校的规定未出来前就一直在指定的地点接送孩子,从不进校门接孩子。榜样的作用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都很会学着做,因为他们都不想落后,而通过孩子去教育家长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不仅可以免去我和家长面对面的尴尬场面,而且还给家长一个下坡的台阶,让他们更易于接受这个要求。
二、相互监督
榜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第二天我们班的放学就顺利了很多,大部分的家长都能在老师指定的地点等候孩子,可是总有几个特别不放心的爷爷奶奶,生怕错过与孩子交会的刹那,依然执着地呆的校门内的过道上,好似在“夹道欢迎”。出于礼节,我又不能直接的要求家长如何做,所以就再次利用学生的资源,要求学生互相提醒和监督,如果发现谁的家长在里面就把孩子接走了,你就有责任提醒这位家长,并要求他(或她)到校门外面去接。这样一来,孩子们可来劲了,小嘴也都很甜,这个“阿姨”,那个“叔叔”,这个“奶奶”,那个“爷爷”,把我们的家长一个个叫得面红耳赤的,都“乖乖”地跟着“大部队”回到校门外,再接走孩子。因为小孩子的话,大人们是很容易接受的,假如是我直面家长的话,我想效果可能就没这么好了。于是,工作也就在不露声色中完成了。
三、小手牵大手
虽然家长能不进校门了,可还有一小部分的家长喜欢守在大门口,甚至把出去的路都堵得水泄不通,理由是人很多,怕没看到孩子,接不到孩子怎么办?所以他们最大的让步就是不进学校,但是要在第一时间里看到孩子。面对这些不放心的家长,我依然是动用了孩子们的力量。我把所有孩子直接带到指定地点;当有孩子说看到奶奶或爷爷在门口,就要求孩子去牵着他或她的手来到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让来接的家长明了该等待的位置,并要求明天请遵守,然后再让他们离开。而第二天在晨会课上对孩子再次强调,对不按要求地点等候的家长,追究孩子的责任。这样一来,孩子们为了争当优秀,就会对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施加压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此,一个星期整治下来,我们班的放学情况非常不错,家长们也都已经能微笑着接受这一措施,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家长对这样的要求非常满意,都表示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认为这样还能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理能力呢。当然,这主要还要归功于我们的孩子,是他们的“规劝”让我的工作开展的如此顺利,是他们的“花言巧语”使我们的家长如此的心甘情愿,是他们的迅速成长使我们的家长开始逐渐放心。而正是在老师和孩子的约定中,在孩子和家长的约定中,形成了老师和家长的约定,使得规则意识开始深入我们家长的心里,并希望能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