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优化

时间:2017-11-25 小学教师 我要投稿
教材把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组合在一起。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通分做准备。但我还是按照老教材在学习因数与倍数时,让学生学习最小公倍数。

新课标教材对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给出了很多不同方法。有分别写出各自的倍数,再从中找出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常称为排列法;有写出某一个大数的倍数,再从小到大依次判断它们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从而找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常称大数翻倍法;有利用分解质因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还有培训时学习的简单快捷的短除法,可书上没有出现。这么多的方法,作为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合理优化。但哪种更优呢?

教过老教材的老师,都知道教学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时不存在方法的优化。全班学生必须用短除法来求最小公倍数。到底哪种更优呢?我在四种方法中徘徊,最后还是向学生推荐了用短除法的方法。因为受老课程影响,而且书上没有要求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种方法更快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经过对比体验也渐渐选择了用短除法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并加以强化训练。用短除法的方法是我认为的最优。

当我教学完通分后,我的观点动摇了。在通分时,很少学生用短除法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真正适合孩子们,是最快捷又最容易理解的最小公倍数求法:先依次写出较大数的倍数,然后从小到大判断它们是否是较小数的倍数,通常称大数翻倍法。我有点好奇,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认为这种方法最优?

1、认为用短除法麻烦,即使用还很容易和最大公因数混淆。

2、快捷。因为当最小公倍数较小(即在100以内)时,用这种方法可以仅仅通过口算就快速求出结果。

3、易懂。用这种方法找最小公倍数,与概念一脉相承,更利于学生理解。

通分时,发现学生普遍喜欢用分母的乘积作为公分母。虽然,多次建议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会使计算数据相对较小,可仍旧无效。原因何在?用短除法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都需要找草稿,太麻烦。经过反思,我发现原来用短除法方法并非最优。如何弥补?在通分的教学中,我只能强化依次用较大数的倍数来判断是否是较小的数倍数从而快速求出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每堂课前出几组数,请学生看题快速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进行强化练习。学生也很喜欢,由此通分中也喜欢用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因为计算简便。我在新课程中摸索着前进,走过了一段弯路。现在这个单元的教学结束了,教学实践给出了最优的方法——那就是学生喜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