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连加》课后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连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72页内容。它是学生掌握了一步计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一年级儿童认识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掌握连加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印象才深刻。故本课教学难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中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而学生往往容易忘记第一步的得数,或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用什么方法才能突破这一难点,又能让学生在多方面得到发展呢?在教学中,我注意了如下几点:

1、充分利用直观图,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新知教学过程中,教师逐一出示小鸡寻觅食物的生动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出示画面的过程,并结合画面内容互相说一说,交流一下: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看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通过直观图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尽管如此,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个别学生没有认真观察到教师出示画面的过程,故而交小鸡增加的过程——含两部分,理解为只有一部分。现在回想起来,教师如将情景图利用课件,逐一出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画面上的动态过程来理解连加的意义及其计算顺序的话,效果显著要好得多。

2、注重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本节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过程。如在巩固作用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

@_@我是分割线@_@

让他们在活动中进行一步加深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引导 学生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的乐趣。

本节教学中,我安排了游戏、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如在学生完成游戏、学生操作演示等活动后,教者都及时地以满腔热情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了成功后的快乐。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切实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趣学,充满活力。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主动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