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下阅读教学的本色设计之——联系生活,积累运用

案例1:一位教师教学《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这是浙教版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本课的训练重点都让学生掌握什么是消息。这本是一篇很好的范文,但教师在执教时,却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叶欣事迹的交流,并用大量的语言和图片展示有关“非典”的资料和“非典”的有关报道。本课中教师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在讲消息的格式等。

案例2:《四季》是人教版一年级一首童趣浓厚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能唤起学生的想像,很受儿童的喜爱。陆老师在执教时让学生自己在课外搜集了很多四季的不同照片,了解了很多有关四季的知识。同时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把自己当成草芽、谷穗、雪人来体验,体会出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兴奋与自豪。最后,陆老师还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说一说春季中,除了草芽之外,还有哪些特点。这就把文本引向了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累积,有的说冬眠的动物出来了,树发芽了,燕子飞回来了,花开了…,学生边说边找到相应的图片贴在春天的图画里。此时,春天的景物更充实了,更显出了生机勃勃。

反思:新课程提出让学生走向生活。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这一理念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案例2中,课堂上陆老师把课文引入生活,把学生置入生活的情境中、诱人的四季中、

@_@我是分割线@_@

互动的激励中、想像的放飞中,看、读、品、悟、说、创,既使学生得到了读的甜蜜,情的激荡,美的陶冶,更使学生享受到了生活化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从而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落实,学生更是得到了积极、充分地发展。

而案例1中,本堂课教师在执教《叶欣荣获南丁格尔奖章》时,教师用了大量的时间介绍叶欣和“非典”,游离文本,盲目拓展。整节课与文本脱离,又如何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教材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本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基础、最重要的凭借。语文教学必须尊重文本,用好文本,教学目标的把握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我们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和利用好其他教育资源,但必须以不偏离教学目标,以用好文本为基础。如果脱离目标去搞舍内求外的所谓的拓展,只能是舍本逐末。当然,如果在教学本文时适当参差介绍叶欣和“非典”,使文本和拓展的内容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