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境驾起师生互动的桥梁

时间:2017-06-24 专题幼教 我要投稿
让环境驾起师生互动的桥梁

                         ____浅谈课改环境下课程化创设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显性教育和隐性表达的重要因素,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要素。一个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丰富环境能吸引着儿童,激发着孩子的构思,想象和创造,从而使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从蒙台梭利的“有准备的环境”到当今提倡的“情境教学”都无不重视这一要素。新的课标,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老师成为孩子的伙伴,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要求老师和孩子要有效的互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认知发展要在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幼儿要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可见,和幼儿具有互动的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领悟课改实质的同时,我们在不断地尝试着创设课程化环境,努力想实现环境和幼儿的有效互动中,还是难免会走进这样一个误区:环境成为了一种装饰,一种摆设,不能实现孩子和环境有效互动. 从而不能实现环境创设的意义,在新的课改理念下,如何使幼儿生活的幼儿园环境有效成为师生互动的重要桥梁呢,在实践的教学中,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 ,环境的创设体现孩子自主学习的原则

  在追随孩子兴趣点的前提下,创设课程化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支持和情境学习.课改中,伴随着幼儿“学习革命”教师亦经历着的一场”教学革命” 是课改中最显著的一项改革,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孩子,孩子才是学习的主人.但是幼儿的学习特点告诉我们,幼儿的自主学习不是自发的,是需要环境支持的,是在环境中,通过“我”的感受和经验来学习的,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提供关注孩子个体的,生动直观的环境,让孩子可以自主地学习。

  首先,进入一个新的主题内容之前,我们将在教室布置低结构的利于幼儿操作主题环境,比如在进入”动物大世界”这个主题时,我们在教室一个角落布置了一个动物主题的环境,让孩子进入一个动物主题的情境学习,主要是孩子们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料,有的是网上看的图片及资料,有的是孩子在平常去动物园的照片,也有的是孩子将自己对动物的理解和

@_@我是分割线@_@

认识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一方面,幼儿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会了一种查阅资料的方法,同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到动物的一些知识,在实践中寻找答案.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进行生生互动.对于孩子们自己收集的资料,他们则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不会象过去,由老师自主布置的环境无人问津,他们时常围在那个动物的小世界里,和好朋友交流着自己知道的动物秘密,介绍着资料的内容,不断地从同伴中获取着更多的知识.我时常在旁边看着孩子们交流,讨论,在零碎的,繁杂的信息交流过程中,捕捉孩子们比较感兴趣或者有争议有价值的话题,以确立这个主题活动的着重点.

  其次,在主题环境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将把孩子的作品和活动过程以不同的形式表征出来,既然孩子是学习的主人,那我们何不把墙面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呢?孩子在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不仅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更关注他周围的环境,,在欣赏别人作品的同时能引发幼儿生成新的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欲望. 孩子的学习状态,并不在于内容的深浅,而在于这个内容是不是孩子喜欢的,是否能激起孩子的热情,可否引起孩子探索的兴趣,能不能使之成为孩子当前的需要.所以,一定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才能使环境和孩子成为有效的互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 环境创设在内容上体现发展性原则.

  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及年龄特点,满足发展需要,促进孩子的和谐发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同,我们墙面的内容也将有所变化,比如在小班, 对于刚进园的孩子可能还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墙面则用这样的鼓励"我是乖宝宝",幼儿在被肯定的过程中,渐渐喜欢这样的环境, 喜欢这样的集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另外开设“本月小寿星”栏目,让孩子觉得很亲切,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渐渐体会共同生活的规则,学会关心别人,学会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须的规则,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的相互关爱,这也是课程指南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而在中大班,由于幼儿认知和能力的发展,墙面创设则以幼儿作品为主,但是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样,于是我们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能力的机会,促进每个的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对于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老师则给予相对要求低一些的目标,对操作材料进行涂色,让孩子差的幼儿也能在墙面上找到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渐渐适应集体,

  同时大班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竞赛的心理,于是我们开设了“我最棒”和”蜗牛比赛”的版面,让幼儿在集体中,在和同伴共同生活中不断进步。孩子们在争做乖宝宝和最棒的宝宝过程中则实现了老师

@_@我是分割线@_@

设计这个内容的目标.在我们班,根据我们班孩子问题意识不强的发展需要,于是,我们开设了”问题角”版面,激发孩子们不仅要学会提问,还要善于回答问题,并展开小组和个人的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对于老师预设的环境回应得很好,通过这样的互动,我们的孩子的问题意识比以前进步了很多.

  环境的教育不仅蕴涵在环境中,而且也蕴涵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在创设的过程中,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促进和谐发展,实现环境的教育意义.同时,我也在孩子们对于环境的反应中,了解孩子们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追随孩子,以更好地进行环境和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但是,老师首先要清晰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现状,比如,在本班孩子问题意识不浓时,我及时调整环境布置策略,并计划不同阶段孩子对于这个添设环境的目标,不急不躁地为孩子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才能促进孩子和谐地发展.

  三, 从造型上来看,环境的布置不仅仅要美观,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掘任何一个角落创设的价值性

  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了在环境创设上过分强调整齐,美观的创设主旨,而体现了它的动态性,参与性和教育性.对于环境的布置不再是追求一种美观的摆设和装饰,而要发掘它的价值.让环境能和孩子无声地对话,成为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伙伴. 在我们的教室的墙面以及角角落落中,到处可见孩子比较稚拙简洁的笔迹.在新闻角中,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孩子带来的各种新闻,以画画,图夹文,以及照片各种方式让孩子自己表征出来,虽然,孩子的笔记不是很美观,但是我们充分让孩子参与进来,可是,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丰富的表征方式,我们的新闻角还是会常常无人问津,同时还会觉得新闻内容的缺乏,于是,我们请了”小小新闻记者”来报告自己的新闻,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孩子们都争相着当小记者,我们的新闻角的新闻不再是一种装饰,孩子们不仅能及时了解到新闻的消息,还在争做小记者,比比谁的记者当得最好.同样的方法,在气象角中,气象员的及时预报和提示,孩子们不仅知道了天气情况还结合”看云说天气”主题的学习活动中,了解到看云说天气,预测天气的情况.推动了我们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时,在幼儿作品的展示中,我们感觉到以前对于幼儿作品简单的在墙面上的罗列,并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某中意义上说,只是一种装饰,那为什么不能把幼儿作品既作为一种装饰,同时,又能让幼儿关注这样的布置并进行有效的互动实现环境的教育目的呢?于是我们尝试把作品作为装饰的同时激发幼儿对于这种装饰的关注和互动,在点心区,生活区等教室需要装饰的地方,我们把孩子的作品表框装饰在上面,并标明作品几号,并进行两个星期一次的评比,让作者自己介绍画画的内容后,让孩子们自己来评出一,二,三名,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孩子在对画评价的过程中,知道了别人成功的经验,并以此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不仅美化装饰了漂亮的教室,同时也使孩子实现了和环境的无声对话,实现了环境创设的目标.

  四, 充分利用教室的墙面和玩具柜面,环境的布置利于幼儿的操作.

  环境

@_@我是分割线@_@

的布置,要让人感觉到至入其中有丰富充实的感觉,我们保留了孩子在每个主题中走过的足迹,这样,一放面利于幼儿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在和同伴巩固知识经验的同时,孩子还能不段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比如在”我爱我家”的主题中,我们在学习活动中,我们让孩子对爸爸进行了一次调查,并设计了一个调查表,活动结束后,我们把调查表装订好放正在资料区,两个主题过去了,我们还会经常看到幼儿和好朋友在翻阅那本调查本,介绍自己爸爸的本领,有时还会生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但是,环境的布置一定要适合幼儿的操作,不能太高,这样孩子才会有兴趣参与的可能.

  总之,课改在探索中前进成长,对于课改背景下的课程化环境应如何合理创设我们也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在和环境的互动中,孩子们的学习变得越来越自主,让我们看到了孩子成为学习主人的雏形.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具有拥有环境的权利,但是只有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起来,才能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孩子在不断地和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地和谐成长,实现了老师对于每个角落创设的目标:孩子在和环境的作用中,在不断地表现自我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当然,对于课程化环境下孩子如何和环境进行有效的互动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将继续探讨研究课程化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努力使孩子成为自己学习真正的主人.